CN219057784U - 一种上排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排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7784U
CN219057784U CN202222619200.8U CN202222619200U CN219057784U CN 219057784 U CN219057784 U CN 219057784U CN 202222619200 U CN202222619200 U CN 202222619200U CN 219057784 U CN219057784 U CN 219057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clamping
platform
storage bin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92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武坚
马燕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g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g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g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gda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92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7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7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7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排生产线,其包括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储夹仓、识别装置以及装夹装置;储夹仓的出夹口设有用于放置夹钳的平台;识别装置安设于储夹仓且用于识别并获取夹钳的位置信息以及夹钳的朝向信息;装夹装置与识别装置通信连接,装夹装置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抓取夹钳并调整夹钳的朝向。本实用新型具解决了传统的装夹机构结构复杂、装夹效率低且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装夹效率高且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上排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排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型材生产线中,型材生产必须经过氧化、着色、电泳、清洗等表面处理工艺。为了方便这些工艺操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多条型材按照所需间距固定于导电架(包括横梁和导电杆)上,且保持型材与导电杆表面接触良好,形成排状矩形架。这个过程称为上排过程。
在上排过程中,需要将型材固定在导电杆上,而将型材固定在导电杆上是通过夹钳将型材夹持在导电杆上。传统的装夹机构包括传送带、设置在传送带侧边上的储夹仓、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下游的机械手,传送带位于下游的一端设置有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盘以及驱动转动盘转动的驱动机构,机械手包括机械臂以及连接于机械臂工作端的夹装组件,夹装组件包括运动端以及用于驱动运动端伸缩运动的驱动器本体。本申请通过设置储夹仓,可以直接将多个夹手直接放到储夹仓内,通过储夹仓将夹手移动到传送带上并传送到调整装置上将夹手的位置调整好,并通过机械手将调整好位置的夹手夹取并用于将型材固定在导电杆上。
然而,传统的装夹机构结构复杂、装夹效率低且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的装夹机构结构复杂、装夹效率低且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排生产线,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排生产线,包括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
储夹仓,所述储夹仓的出夹口设有用于放置夹钳的平台;
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安设于所述储夹仓且用于识别并获取所述夹钳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夹钳的朝向信息;
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与所述识别装置通信连接,所述装夹装置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朝向信息抓取所述夹钳并调整所述夹钳的朝向。
上述上排生产线,通过设置有储夹仓,实现对夹钳的储存并通过出夹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夹钳,提高夹钳的输出效率,满足装夹装置的装夹效率;通过设置有平台,利用平台放置经出夹口输出的夹钳,从而可以放置多个夹钳,并于识别装置对夹钳的位置信息与朝向信息进行识别,同时,提高了装夹装置的抓取效率;通过设置有识别装置,可对夹钳的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发送至装夹装置,装夹装置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对夹钳进行精准抓取并调整夹钳的朝向,保证装夹装置能精准地把夹钳输送至下一个工位,提高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的效率;通过设置有装夹装置,装夹装置用于抓取夹钳并调整夹钳的朝向,保证下一工位的需要,提高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的效率。
进一步地,上排生产线还包括机头以及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机头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装夹机构均位于所述机头的上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多个电动滚筒;所述机架上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电动滚筒一一对应的卡座组,相邻卡座组呈间隔设置;所述电动滚筒安装于所述卡座组,多个所述电动滚筒配合形成有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的运动端往复穿插于相邻所述电动滚筒之间并将位于所述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所述输送组件的输送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基座、输送装置、承托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承托块将位于所述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结构;所述基座位于所述机架的旁侧,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驱动结构均安设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地,上排生产线还包括沿所述夹钳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装夹装置下工位的上夹装置,所述上夹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夹钳开合状态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远离和靠近导电杆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远离和靠近所述导电杆的运动路径为上夹路径,所述上夹路径包括位于所述导电杆旁侧的上夹位以及位于所述装夹装置旁侧的装夹位,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装夹位时,所述装夹装置将所述夹钳转移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储夹仓的出夹口朝外延伸有卸料台,所述卸料台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平台与所述卸料台远离所述出夹口的一端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装夹装置通信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设于所述储夹仓且位于所述平台的上方,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取夹块以及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朝向信息控制所述取夹块抓取所述夹钳的本体;所述取夹块安设于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电连接,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本体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排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排生产线的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排生产线的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排生产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排生产线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夹仓;11-出夹口;12-平台;13-卸料台;14-安装架;2-识别装置;3-装夹装置;31-取夹块;32-本体;4-上夹装置;41-第一驱动装置;42-第二驱动装置;5-底座;6-机头;61-上料装置;62-打磨装置;7-进料装置;71-机架;72-电动滚筒;73-卡座组;74-基座;75-输送装置;76-承托块;77-第三驱动装置;78-第四驱动装置;79-限位挡板;8-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上排生产线,包括装夹机构,装夹机构包括储夹仓1、识别装置2以及装夹装置3;储夹仓1的出夹口11设有用于放置夹钳的平台12;识别装置2安设于储夹仓1且用于识别并获取夹钳的位置信息以及夹钳的朝向信息;装夹装置3与识别装置2通信连接,装夹装置3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抓取夹钳并调整夹钳的朝向。
上述上排生产线,通过设置有储夹仓1,实现对夹钳的储存并通过出夹口11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夹钳,提高夹钳的输出效率,满足装夹装置3的装夹效率;通过设置有平台12,利用平台12放置经出夹口11输出的夹钳,从而可以放置多个夹钳,并于识别装置2对夹钳的位置信息与朝向信息进行识别,同时,提高了装夹装置3的抓取效率;通过设置有识别装置2,可对夹钳的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发送至装夹装置3,装夹装置3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对夹钳进行精准抓取并调整夹钳的朝向,保证装夹装置3能精准地把夹钳输送至下一个工位,提高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的效率;通过设置有装夹装置3,装夹装置3用于抓取夹钳并调整夹钳的朝向,保证下一工位的需要,提高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的效率。
其中,储夹仓1内设有容纳多个夹钳的空腔,且空腔内设有抬升装置;如此,通过抬升装置将位于空腔内的夹钳从出夹口11送出。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排生产线还包括沿夹钳的输送方向位于装夹装置3下工位的上夹装置4,上夹装置4包括用于控制夹钳开合状态的第一驱动装置41以及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远离和靠近导电杆的第二驱动装置42。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41,从而控制夹钳的开合装置,即,第一驱动装置41控制夹钳张开,并在第二驱动装置42的控制下朝导电杆移动,直至型材和导电杆位于夹钳的夹持范围,第一驱动装置41不再对夹钳施加张开的力,夹钳在自身的弹簧控制下进行复位,从而实现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41远离和靠近导电杆的运动路径为上夹路径,上夹路径包括位于导电杆旁侧的上夹位以及位于装夹装置3旁侧的装夹位,当第一驱动装置41位于装夹位时,装夹装置3将夹钳转移至第一驱动装置41。如此,通过装夹装置3在抓取夹钳的同时并调整夹钳朝向,并当第一驱动装置41位于装夹位时,能将夹钳精准的转移至第一驱动装置41。因此,只要第二驱动装置42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运动至导电杆处,就可以实现第一驱动装置41控制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提高了夹钳的输送效率和夹持效率。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41为夹持气缸、夹持液压缸或者其他可以控制夹钳开合装置的控制装置。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41为夹持气缸。
再者,第二驱动装置42为直线模组、滑轨与滑块滑动配合、通过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丝杆或者其他可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1远离和靠近导电杆的动力装置。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42为直线模组且呈水平方向设置。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台12不限于倾斜方向设置或者水平方向设置,即,能满足承托多个夹钳的放置即可。
优选地,平台12呈水平方向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有呈水平方向设置的平台12,从而能放置多个夹钳,提高平台12的空间利用率,为装夹装置3抓取夹钳提供保障。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夹仓1的出夹口11朝外延伸有卸料台13,卸料台13由上至下倾斜设置;平台12与卸料台13远离出夹口11的一端衔接。如此,通过设置有卸料台13,经出夹口11的夹钳能迅速滑落至平台12上,提高了夹钳的输送效率。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识别装置2包括与装夹装置3通信连接的摄像头,摄像头安设于储夹仓1且位于平台12的上方。
进一步地,储夹仓1设有安装架14,摄像头安设于安装架14,平台12位于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内。
如此,保证每个夹钳都能被摄像头所捕抓到,保证装夹装置3的抓取效率和抓取精准度。
其中,识别装置2还包括用于处理来自于摄像头的图像的处理器,处理器与装夹装置3通信连接,处理器可安设于安装架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夹装置3位于平台12的旁侧。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夹装置3包括取夹块31以及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控制取夹块31抓取夹钳的本体32;取夹块31安设于与本体32且与本体32电连接,识别装置2与本体32通信连接。
其中,取夹块31为可实现旋转和抓取的装置,具体为旋转夹持气缸,旋转夹持气缸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再者,本体32为机械手、机器人或者其他可控制夹钳移动的设备。优选地,本体32为机械手,机械手获取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从而控制取夹块31的移动和转向,机械手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装夹机构的工作原理:
首先,储夹仓11将夹钳经出夹口11输出并通过卸料台13滑落至平台12;然后,识别装置2识别并获取任一夹钳的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发送至装夹装置3,装夹装置3基于位置信息和朝向信息实现对夹钳的抓取;进一步地,当第一驱动装置41位于装夹位时,装夹装置3将夹钳转移至于第一驱动装置41,装载有夹钳的第一驱动装置41在第二驱动装置42的控制下朝导电杆运动至上夹位,最后,第一驱动装置41控制夹钳将型材夹持于导电杆。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将夹钳输送至上夹位并实现夹持。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排生产线还包括机头6以及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机头6的进料装置7;进料装置7与装夹机构均位于机头6的上工位。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装置7包括机架71以及多个电动滚筒72;机架71上沿机架7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每个电动滚筒72一一对应的卡座组73,相邻卡座组73呈间隔设置;电动滚筒72安装于卡座组73,多个电动滚筒72配合形成有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平面。
进一步地,进料装置7还包括输送组件,输送组件的运动端往复穿插于相邻电动滚筒72之间并将位于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输送组件的输送端上。
综上,通过设置有机架71且沿机架7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卡座组73,如此,为多个电动滚筒72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通过设置有与每个卡座组73一一对应的电动滚筒72,利用电动滚筒72的自转对物料进行输送,代替了传统的滚筒输送机的每个滚筒之间的传动是驱动机构通过传动带带动从而实现同步转动,如此,由于每个电动滚筒72互相独立,因此,电动滚筒72的拆装和维修更加方便,减少配套零部件的使用以及配套零部件的更换,降低了制造成本;通过设置有输送组件,利用输送组件的运动端往复穿插于相邻电动滚筒72之间,将位于输送平面的物料进行转移至下一工位,代替了人工劳动力,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本进料装置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安装便捷、拆装维保快速高效、适配性高且进料高效的优点。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组件包括基座74、输送装置75、承托块76以及用于控制承托块76将位于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输送装置75的驱动结构;基座74位于机架71的旁侧,输送装置75与驱动结构均安设于基座74。
其中,相邻电动滚筒72之间预留有供承托块76通过的空间;驱动结构包括用于控制承托块76往复进出空间的第三驱动装置77以及用于控制第三驱动装置77升降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78,第四驱动装置78安设于基座74。
如此,通过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77,实现承托块76往复进出于相邻电动滚筒72,同时,设置有第四驱动装置78,实现控制承托块76的升降运动,即通过承托块76控制物料脱离输送平面。
其中,承托块76即为输送组件的运动端,输送装置75即为输送组件的输送端。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装置7还包括限位挡板79,限位挡板79安设于机架71,限位挡板79设置于物料的输送方向上且凸出于输送平面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有限位挡板79,避免物料由于惯性而脱离输送平面,导致物料的损伤,同时,也为了配合整个进料装置7提高进料效率。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头6还包括底座5,储夹仓1、装夹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2以及基座均安设于底座5。其中,本体32安设于底座5。
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排生产线还包括用于控制导电杆升降运动的牵引装置8,牵引装置8位于装夹机构、进料装置7以及机头6的上方。
进一步地,机头6还包括上料装置61与打磨装置62,上料装置61与打磨装置62均安设于底座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送装置75的数量为3个且沿机架7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机头6的数量为2个,其中2个输送装置75与2个机头6一一对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
储夹仓,所述储夹仓的出夹口设有用于放置夹钳的平台;
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安设于所述储夹仓且用于识别并获取所述夹钳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夹钳的朝向信息;
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与所述识别装置通信连接,所述装夹装置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朝向信息抓取所述夹钳并调整夹钳的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头以及用于将物料输送至所述机头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所述装夹机构均位于所述机头的上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多个电动滚筒;所述机架上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电动滚筒一一对应的卡座组,相邻卡座组呈间隔设置;所述电动滚筒安装于所述卡座组,多个所述电动滚筒配合形成有用于承托物料的输送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的运动端往复穿插于相邻所述电动滚筒之间并将位于所述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所述输送组件的输送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基座、输送装置、承托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承托块将位于所述输送平面上的物料转移至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结构;所述基座位于所述机架的旁侧,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驱动结构均安设于所述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夹钳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装夹装置下工位的上夹装置,所述上夹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夹钳开合状态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远离和靠近导电杆的第二驱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远离和靠近所述导电杆的运动路径为上夹路径,所述上夹路径包括位于所述导电杆旁侧的上夹位以及位于所述装夹装置旁侧的装夹位,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装夹位时,所述装夹装置将所述夹钳转移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夹仓的出夹口朝外延伸有卸料台,所述卸料台由上至下倾斜设置;所述平台与所述卸料台远离所述出夹口的一端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包括与所述装夹装置通信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设于所述储夹仓且位于所述平台的上方,所述平台位于所述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装置包括取夹块以及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朝向信息控制所述取夹块抓取所述夹钳的本体;所述取夹块安设于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电连接,所述识别装置与所述本体通信连接。
CN202222619200.8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上排生产线 Active CN219057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200.8U CN21905778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上排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9200.8U CN21905778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上排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7784U true CN219057784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9200.8U Active CN219057784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上排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7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22892U (zh) 一种自适应抓取物流分拣系统
CN113003208B (zh) 一种自动堆解垛装置及方法
CN111715480B (zh) Ep汽车电感装配机
CN110841932A (zh) 一种纸盒检测分拣装置
EP3626677A1 (en) Capping and cap sor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186022A (zh) 全自动微型闪存卡磨光机
CN207890591U (zh) 一种箱包的转运装置
CN219057784U (zh) 一种上排生产线
CN210908819U (zh) 一种底壳弹簧组装装置及交流接触器组装设备
CN110386487B (zh) 一种高速自动分料装置
CN212370507U (zh) 物料输送装置和具有该物料输送装置的并线点胶机器人
CN211916381U (zh) 一种盘类零件磨削自动化循环上下料系统
CN115385086B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取料分配工作站及其取料方法
CN111282781A (zh) 物料输送装置和具有该物料输送装置的并线点胶机器人
CN110654856A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218929958U (zh) 一种物料分拣投放设备
CN217050336U (zh) 自适应式回流设备
CN218840805U (zh) 一种自动装夹机构
CN205892127U (zh) 一种无间歇面板物料自动上下料机构
CN116352747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抓取装置
CN214877960U (zh) 一种智能拣选系统
CN214134757U (zh) 一种发光器件的电源线与电阻丝插线机
CN116513684A (zh) 一种具有支架可调式料库的上下料机器人
CN211077634U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211945271U (zh) 一种阵列夹爪模组及夹瓶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