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5330U -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5330U
CN219055330U CN202222759031.8U CN202222759031U CN219055330U CN 219055330 U CN219055330 U CN 219055330U CN 202222759031 U CN202222759031 U CN 202222759031U CN 219055330 U CN219055330 U CN 219055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film
film
bottom plate
brace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590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590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5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5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5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包括:盖板和保护膜,所述的保护膜包括:膜片主体以及分别黏贴于膜片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其中第一离型膜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拉条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的第二离型膜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离型膜的另一端通过一胶条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当盖板盖设于电子设备上后,通过止挡件的阻挡令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底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保护膜位于该空间内,并且该空间的最大高度大于保护膜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不足,并且确保贴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曾提出过“一种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2221328287.7),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保护膜的第一离型膜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拉条经过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当盖板盖设于电子设备上后,通过止挡件的阻挡令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底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空间。使用时,通过拉条将第一离型膜去掉,从而杜绝了空气中灰尘粘附在失去第一离型膜的膜片主体表面,令最终贴合的保护膜更加洁净。
上述“一种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沿底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止挡件,通过止挡件对保护膜进行限位以及对电子设备屏幕面形成支撑,并且为了实现贴合过程中没有气泡,止挡件的上表面采用斜面。令保护膜主体贴合过程中会形成自动排气,避免气泡产生。
本发明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止挡件的上表面采用斜面,并且为了提高贴膜质量,所有止挡件的止挡面最好是位于同一斜面上,这样就给加工带来了难度,导致产品制造成本增加。另外,上述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为了完成自动贴膜,保护膜与内表面的之间的粘合力应当小于保护膜与电子设备屏幕之间的自粘作用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无法控制粘合力大小,无法完成自动贴合,需要手工进行干预。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不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发现:止挡件的作用是隔离保护膜和电子产品屏幕,通过倾斜的止挡面令保护膜与屏幕之间结合过程中均从较低一边向较高一边逐渐贴合。这种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另外,保护膜与内表面的之间的粘合力问题也可通过可去除的胶条实现。故本发明人经过改进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对现有的拉条式贴膜器进行进一步改进,从而提供一种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包括:盖板和保护膜,所述的盖板包括:底板和成型于底板上的边框,该边框围设的形状与待贴膜的电子设备形状对应;沿底板的内表面侧边位置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围设的区域与保护膜中膜片主体形状相互对应,所述的保护膜包括:膜片主体以及分别黏贴于膜片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其中第一离型膜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所述的拉条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所述的第二离型膜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离型膜的另一端通过一胶条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即所述的保护膜通过第二离型膜与底板内表面之间的连接设置于底板的内表面;当盖板盖设于电子设备上后,通过止挡件的阻挡令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底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保护膜位于该空间内,并且该空间的最大高度大于保护膜的厚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边框于盖板上侧形成有上缺口,于下侧形成有下缺口;于下缺口的左右两侧处开成型有通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槽宽度不小于第一离型膜的宽度,在外力拉动拉条时,第一离型膜与膜片主体分离,并由通槽处拉出。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槽开设于边框与底板结合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板上端、在边框围设的区域范围之外形成有延伸板,于延伸板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的第二离型膜的一侧形成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对应的卡扣配合的卡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板的下端位置黏贴胶条,胶条一端延伸出盖板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胶条一端为双面胶贴,通过双面胶贴将第二离型膜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板上、边框围设的区域范围内开设有一个通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通孔靠近底板的上端位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条经过180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或者所述的拉条采用粘接方式连接于与第一离型膜上端位置,直接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相对之前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除了具有之前技术方案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整个保护膜并没有采用粘合的方式设置在内表面上,而是通过卡扣结构和胶条连接在内表面上,这种连接方式是便于分拆的。分拆时,先分拆上端的卡扣连接,令保护膜上端与电子设备屏幕结合,此时保护膜呈一个倾斜状态,可以实现后续的自动贴合。当贴合区域超过一半后,再将胶条取下,完成后续的贴膜,整个过程不会出现意外,确保贴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屏幕表面贴合保护膜的工具。
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盖板1和保护膜2。
所述的盖板1包括:底板11和成型于底板11上的边框12,该边框12围设的形状与待贴膜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形状对应,通过边框12为电子设备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边框12于盖板1上侧形成有上缺口121,于下侧形成有下缺口122。于下缺口122的左右两侧处开成型有通槽14。所述的通槽14开设于边框12与底板11结合处。该通槽14宽度不小于第一离型膜21的宽度,在外力拉动拉条210时,第一离型膜21与膜片主体20分离,并由通槽14处拉出。
沿底板11的内表面10四周的侧边位置设置有止挡件13,该止挡件13具有对保护膜2进行限位的侧面131以及与电子设备4接触的止挡面132。止挡件13围设的区域与保护膜2中膜片主体20形状相互对应,同时位于两侧的止挡件13的高度应当大于保护膜2的厚度,这样在贴膜时,盖板1盖设在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的屏幕与保护膜2之间形成有间隙,便于后续作业。位于下缺口122处的止挡件13的高度较小,只需要能够提供阻挡效果即可,因为拉动拉条210时,第一离型膜21将由此处通过,如果位于此处的止挡件13高度过高,可能影响通过性。
所述的底板11上端、在边框12围设的区域范围之外形成有延伸板111,于延伸板111上设置有卡块110,该卡块110将与膜片2中的第二离型膜22进行卡扣连接。在底板11的下端、位于下缺口122处位置黏贴有一个胶条3,胶条3一端为双面胶贴31,胶条3的另一端延伸出盖板1的外侧。通过双面胶贴31将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连接。这样,保护膜2就通过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内表面10之间的连接设置于底板11的内表面10上。
所述的底板11上、边框12围设的区域范围内开设有一个通孔15,该通孔15开设的范围应当足够大,便于后续的操作,通孔15应当尽可能靠近底板11的上端位置。
所述的保护膜2包括:膜片主体20以及分别覆盖于膜片主体20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21和第二离型膜22。膜片主体20是最终贴合与电子设备屏幕上的膜片,第一离型膜21和第二离型膜22第为了在未贴膜之前对膜片主体20进行保护。
所述的第一离型膜21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210,所述的拉条210经过180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21表面,并由盖板1的一侧延伸出。拉条210可以与第一离型膜2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结方式连接在一起。采用粘结方式为:在第一离型膜21的边缘或者拉条210一端设置一胶黏区域,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前,通过胶黏区域将第一离型膜21和拉条210连接固定在一起即可。此时无需将拉条210经过180度弯折,直接将其覆盖在第一离型膜21表面即可。
所述的第二离型膜22的一侧形成有延伸部221,该延伸部221的区域可以与底板11的延伸板111区域对应,在延伸部221上开设有与卡块110对应的卡孔220,通过卡块110与卡孔220之间的卡扣连接将第二离型膜延伸部221连接在延伸板111上。同时,由于底板11下端还黏贴有一个胶条3,胶条3将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连接。这样,保护膜2就通过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内表面10之间的连接设置于底板11的内表面10上。
结合图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要将保护膜2与盖板1进行连接,此时本实用新型中保护膜2自下而上依次为拉条210、第一离型膜21、膜片主体20、第二离型膜22叠加构成。其中拉条210与第一离型膜21之间光滑接触,相对运行时基本没有摩擦力。第一离型膜21与涂布于膜片主体20上的粘合胶贴合。膜片主体20与第二离型膜22之间贴合。第二离型膜22通过卡块110与卡孔220卡扣连接,以及胶条3的黏贴连接,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连接。从而实现整个保护膜2被连接在盖板1的内表面10上,不会掉落。
使用之前,首先将拉条120通过上缺口121延伸出,再将拉条120进行180度的弯折,所述的拉条210经过弯折处211的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21表面,并由盖板1的一侧设置的通槽14处延伸出。拉条210的末端212位于盖板1外,便于使用者握持。
进行贴膜时,首先,将电子设备4放置在一平面上,将盖板1盖设于电子设备4上,通过边框12定位,将盖板1盖设在电子设备4上。此时,止挡件13的止挡面132与电子设备4的屏幕边缘接触,通过止挡件13的阻挡令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保护膜2位于该空间100内,并连接在内表面10上。为了便于拉动拉条210,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保护膜2之间仍需要对应的拉条活动空间,为了形成该活动空间,止挡件14的最大高度应当大于保护膜2的厚度。这样在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保护膜2之间才能形成一个供拉条210拉动的活动空间。
其次,使用者握持住拉条210的末端212,向外拉动拉条210,在拉力作用下,拉条210带动第一离型膜21与膜片主体20分离,逐渐由通槽14拉出。当通过拉条210将整个第一离型膜21拉出后,此时膜片主体20直接面对电子设备4的屏幕,并且由于止挡件13的存在,二者并没有贴合。
然后,将第二离型膜22中的卡孔220与卡块110分离,并且使用者通过通孔15对失去第一离型膜21的保护膜2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该压力作用在靠近底板11上端的位置。由于此时保护膜2上端失去了与内表面10之间的连接。保护膜2的受力端将与电子设备4的屏幕接触,这样保护膜2上端一侧与电子设备4的屏幕上端贴合,然后利用保护膜2的自重以及自粘的特性,实现自动贴合、排气的过程。贴合的区域自上向下逐渐完成自动贴合,当保护膜2与电子设备4屏幕之间的贴合超过一半区域时,此时由于第二离型膜22的下端还通过胶条3固定在底板11的下端位置,保护膜2与电子设备4屏幕之间的自粘力是无法克服胶条3的粘合力。此时,使用者只需要向外拉动胶条3,令胶条3被抽出。失去胶条3的粘接力后,第二离型膜22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分离并自动跌落,令整个保护膜2落在电子设备4屏幕上,从而完成后续的贴膜过程。
另外,为了实现自动贴合,保护膜2与内表面10的之间的粘合力应当小于保护膜2与电子设备4屏幕之间的自粘作用力。
最后,将盖板1由电子设备4上取下,并揭开第二离型膜22,从而完成整个贴膜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相对之前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除了具有之前技术方案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整个保护膜2并没有采用粘合的方式设置在内表面10上,而是通过卡扣结构和胶条3连接在内表面10上,这种连接方式是便于分拆的。分拆时,先分拆上端的卡扣连接,令保护膜2上端与电子设备4屏幕结合,此时保护膜2呈一个倾斜状态,可以实现后续的自动贴合。当贴合区域超过一半后,再将胶条3取下,完成后续的贴膜,整个过程不会出现意外,确保贴膜的稳定性。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包括:盖板和保护膜,所述的盖板包括:底板和成型于底板上的边框,该边框围设的形状与待贴膜的电子设备形状对应;沿底板的内表面侧边位置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围设的区域与保护膜中膜片主体形状相互对应,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保护膜包括:膜片主体以及分别黏贴于膜片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其中第一离型膜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所述的拉条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
所述的第二离型膜的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离型膜的另一端通过一胶条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即所述的保护膜通过第二离型膜与底板内表面之间的连接设置于底板的内表面;
当盖板盖设于电子设备上后,通过止挡件的阻挡令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底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的保护膜位于该空间内,并且该空间的最大高度大于保护膜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于盖板上侧形成有上缺口,于下侧形成有下缺口;于下缺口的左右两侧处开成型有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宽度不小于第一离型膜的宽度,在外力拉动拉条时,第一离型膜与膜片主体分离,并由通槽处拉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开设于边框与底板结合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端、在边框围设的区域范围之外形成有延伸板,于延伸板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的第二离型膜的一侧形成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对应的卡扣配合的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的下端位置黏贴胶条,胶条一端延伸出盖板(1)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条一端为双面胶贴,通过双面胶贴将第二离型膜与底板的内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边框围设的区域范围内开设有一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靠近底板的上端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条经过180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或者所述的拉条采用粘接方式连接于与第一离型膜上端位置,直接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
CN202222759031.8U 2022-10-19 2022-10-19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Active CN219055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9031.8U CN219055330U (zh) 2022-10-19 2022-10-19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59031.8U CN219055330U (zh) 2022-10-19 2022-10-19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5330U true CN219055330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59031.8U Active CN219055330U (zh) 2022-10-19 2022-10-19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5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03417U (zh) 屏幕保护膜组件和屏幕保护膜的贴膜器
CN219055330U (zh) 改进型拉条式贴膜器
KR101517186B1 (ko) 보호필름 부착지그 어셈블리
CN215205562U (zh) 一种简便贴膜辅助装置
CN216834462U (zh) 一种贴膜工具及贴膜套装
CN211170566U (zh) 一种柔性屏幕保护膜
CN218578068U (zh) 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及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盖板
CN212375211U (zh) 一种摄像孔保护膜
CN114560129A (zh) 一种电子设备贴膜器及贴膜方法
CN210151007U (zh) 一种防尘缓冲胶带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546933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贴膜装置
CN217171073U (zh) 一种电子产品保护膜套件
CN221050064U (zh) 贴膜器及贴膜组件
CN219136686U (zh) 保护膜组件
CN214851392U (zh) 一种背面成独立保护膜片状的保护膜
CN214937161U (zh) 一种手机高清防静电玻璃钢化膜
CN217100627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贴膜器
CN219689624U (zh) 一种密封防水泡棉胶组件
CN220974676U (zh) 一种滑动撕膜的电子设备贴膜器
CN216885196U (zh) 一种贴膜装置和贴膜组件
CN215947175U (zh) 一种3d曲面剥离柔性内防爆膜
CN219729093U (zh) 一种模切镜头硅胶带保护膜防分层装置
US11938706B1 (en) Non-adhesive detachable protective film
CN109988519A (zh) 细边框减震胶带及其加工方法
CN219008241U (zh) 一种电子设备辅助贴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