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9958U -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9958U
CN219049958U CN202223236429.XU CN202223236429U CN219049958U CN 219049958 U CN219049958 U CN 219049958U CN 202223236429 U CN202223236429 U CN 202223236429U CN 219049958 U CN219049958 U CN 219049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atheter
frequency jet
trachea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64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静
单立刚
柯雅真
彭建良
彭清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32364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9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9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9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包括双腔气管导管本体,沿该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互不相通的术侧肺导管和健侧肺导管;沿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且位于术侧肺导管与健侧肺导管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为高频喷射通气道,第二通道为供氧/负压吸引通气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前端均开口于术侧肺导管的内壁,第一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连接的第一接头,第二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氧源或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头;本申请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术侧肺行高频喷射通气和供氧,通过调节喷射驱动压力和呼吸频率,可使术侧肺微度、轻度和中度等不同程度的膨起。

Description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双腔气管导管是将两根导管并列连接在一起,每根导管只对一侧肺进行通气,是胸科手术麻醉中常用的机械通气器具。全身麻醉后对健侧肺行正压通气,通气效果不佳时可对术侧肺行高频通气以使肺内血流部分转向通气侧,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提高通气氧合效果。临床上常以简易呼吸球囊连接术侧肺气管导管,人工高频按压呼吸球囊驱使少量气流(低潮气量)进入术侧肺。人工操作难精准控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常造成气量不足通气效果不佳或通气量过大致术侧肺过度膨起影响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包括双腔气管导管本体,沿该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互不相通的术侧肺导管和健侧肺导管;沿所述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且位于所述术侧肺导管与所述健侧肺导管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高频喷射通气道,所述第二通道为供氧/负压吸引通气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前端均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氧源或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头。
进一步,所述术侧肺导管与所述健侧肺导管之间具有增厚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沿所述增厚部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内径均为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具有第一出口段,该第一出口段倾斜设置,其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并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内径由2mm逐渐减小为1.2mm。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具有第二出口段,该第二出口段倾斜设置,并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开口与所述术侧肺导管前端之间的距离为10~15mm,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开口的后侧,二者之间的距离为5~8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口段和第二出口段与所述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轴成15°~25°夹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均设有罗伯特夹。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术侧肺导管2、健侧肺导管3、支气管套囊4、气管套囊5、第一气管6、罗伯特夹7、第一接头8、第二气管9、第二接头10、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支气管套囊通气道13、气管套囊通气道14、增厚部15、第一出口段16、第二出口段17。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见图1~图4,本申请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包括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沿该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设有互不相通的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沿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且位于术侧肺导管2与健侧肺导管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为高频喷射通气道,第二通道12为供氧/负压吸引通气道;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前端均开口于术侧肺导管2的内壁,第一通道1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连接的第一接头8,第二通道12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氧源或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头10。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手术时,可将第一接头8与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连接,将第二接头10与氧源连接,通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对术侧肺行高频喷射通气和供氧,通过调节喷射驱动压力和呼吸频率,可使术侧肺微度、轻度和中度等不同程度的膨起,实现精准控制,避免通气量不足效果不佳或通气量过大致术侧肺过渡膨起影响手术操作。
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为整个气管导管的主体,其由后端至前端依次分为导管后端分叉呼吸回路连接部、导管并行主体部和导管前端分叉延长部。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沿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为互不相通的两个气流通道;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在导管并行主体部连接成一体、并行设置;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的后端在导管后端分叉呼吸回路连接部分叉,各自通过导管连接国标锥形导管连接头;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的前端在导管前端分叉延长部分叉,健侧肺导管3具有一延长段,术侧肺导管2的前端为倾斜设置,其远离健侧肺导管3的一侧向其后端倾斜。具体的,术侧肺导管2的前端与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轴成55~72°夹角。
导管并行主体部外周、且靠近导管前端分叉延长部的位置套设有气管套囊5,健侧肺导管3的延长部外周套设有支气管套囊4。沿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度方向、且位于术侧肺导管2和健侧肺导管3之间还分别设有气管套囊通气道14和支气管套囊通气道13,二者内径均为1mm;气管套囊通气道14的前端与气管套囊5连通,支气管套囊通气道13的前端与支气管套囊4连通;气管套囊通气道14和支气管套囊通气道13的后端在导管后端分叉呼吸回路分叉,气管套囊通气道14的后端通过导管连接气管套囊充气阀,支气管套囊通气道13的后端通过导管连接支气管套囊充气阀,分别为气管套囊5和支气管套囊4通气。
使用时,健侧肺导管3对应健康一侧的肺部,术侧肺导管2对应手术一侧的肺部;健侧肺导管3的延长部可根据需要,进入左侧主支气管或右侧主支气管;经支气管套囊4单向充气阀充气使支气管套囊4膨起,经气管套囊5单向充气阀充气使气管套囊5膨起,实现双肺的物理隔离,可同时向双肺通气或单独对一侧肺通气。
术侧肺导管2与健侧肺导管3之间具有增厚部15,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沿增厚部15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将术侧肺导管2与健侧肺导管3之间增厚处理,便于设置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并防止管壁破裂。
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均设置在增厚部15的中间,二者间隔设置。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内径均为2mm。
第一通道11的前端具有第一出口段16,第二通道12的前端具有第二出口段17,第一出口段16和第二出口段17均为倾斜设置,且均开口于术侧肺导管2的内壁;第一出口段16设置在第二出口段17的前端,第一出口段16和第二出口段17与双腔气管导管本体1长轴均成15°~25°夹角。
第一通道11的前端开口(第一出口段16的开口)与术侧肺导管2前端之间的距离为10~15mm,第二通道12的前端开口(第二出口段17的开口)位于第一通道11的前端开口的后侧,二者之间的距离为5~8mm。
第一出口段16的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具体的,第一出口段16的内径由2mm逐渐减小为1.2mm,形成文丘里管。
第一通道11的后端通过第一气管6与第一接头8连接,第二通道12的后端通过第二气管9与第二接头10连接,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9上均设有罗伯特夹7。
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9均为硅胶通气管,内径为3~4mm;第一接头8和第二接头10均为宝塔形转接头;通过在第一气管6和第二气管9上设置罗伯特夹7,按需启闭。
本申请气管导管使用方法如下:
1、选择合适型号的左侧型或右侧型双腔气管导管,麻醉诱导前常规检查双套囊是否完好,测试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管路通畅,闭合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后端的罗伯特夹7。
2、全身麻醉诱导,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骨骼肌肉松弛药后,置入本申请气管导管,予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双腔对位。确认导管位置佳,将双套囊充气膨起,予胶布固定导管于受麻醉者颌面部。麻醉机行双肺正压通气。
3、手术开始前2~3min,术侧肺导管2断开与麻醉机的连接,仅健侧肺以麻醉机正压通气。如术侧肺憋缩不满意,将第二通道12后端的第二接头10连接负压吸引器,该通道对应的罗伯特夹7打开。待手术侧肺憋缩满意,关闭该管罗伯特夹7
4、如监护仪示氧饱和度下降,健侧肺单肺通气无法提供满意的氧合效果,立即将第一通道11后端的第一接头8连接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打开该通道对应的罗伯特夹7。第二通道12后端的第二接头10连接氧源(医疗单位中心供氧或钢瓶氧气供氧),打开通道对应的罗伯特夹7。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设置通气参数,设置呼吸频率60~500次/min,喷射工作压力0.03~0.1MPa,供氧/负压吸引流量调节0.5~8L/min。
5、监护仪示脉搏氧饱和度改善,如外科手术关键步骤需短时间保持手术侧肺完全静默,可暂停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工作或降低喷射压力至0.03~0.04MPa,调高呼吸频率300~500次/min。
6、以上高频喷射通气机相关参数的调节及应用时机的把握,须由富有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使用经验的麻醉医生实施,并在与手术医生良好沟通及配合的前提下进行。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根据需要,将第二通道12的第二接头10与负压装置连接,实现术侧肺迅速萎陷,减少等待肺萎陷时间。也可以将第一通道11的第一接头8与高频喷射通气机连接,通过第一通道11对术侧肺行高频喷射通气,使部分憋缩的肺泡得以通气同时减少肺内分流,提高通气氧合效果;同时,将第二通道12的第二接头10与氧源连接,通过第二通道12对术侧肺持续供氧,提高高频喷射通气的文丘里效应裹挟气流的氧气浓度,提高进入肺泡的气流氧气浓度。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系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包括双腔气管导管本体,沿该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设有互不相通的术侧肺导管和健侧肺导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度方向、且位于所述术侧肺导管与所述健侧肺导管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高频喷射通气道,所述第二通道为供氧/负压吸引通气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前端均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氧源或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的第二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侧肺导管与所述健侧肺导管之间具有增厚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沿所述增厚部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内径均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具有第一出口段,该第一出口段倾斜设置,其内径沿气流方向逐渐变小,并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内径由2mm逐渐减小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具有第二出口段,该第二出口段倾斜设置,并开口于所述术侧肺导管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开口与所述术侧肺导管前端之间的距离为10~15mm,所述第二通道的前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开口的后侧,二者之间的距离为5~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段和第二出口段与所述双腔气管导管本体长轴成15°~25°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后端通过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均设有罗伯特夹。
CN202223236429.X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Active CN219049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429.XU CN219049958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429.XU CN219049958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9958U true CN219049958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6429.XU Active CN219049958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9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0183B2 (en) Double endobronchial catheter for one lung isolation anesthesia and surgery
US8998798B2 (en) Multi-lumen tracheal tube with visualization device
CN106068139B (zh) 气道插管装置
US20040000314A1 (en) Airway assembly
WO2002092144A3 (en) Anatomical airway ventilation intubating and resuscitating device
US4796617A (en) Tracheostomy tube assembly
US20150297851A1 (en) Medico-surg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24055656A1 (zh) 一种内膜管支气管导管
CN219049958U (zh) 一种麻醉机联合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双腔气管导管
CN112642037A (zh)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CN213312653U (zh) 一种高频喷射通气气管插管型喉罩
CN201558392U (zh) 组合式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支气管封堵套管
CN211272965U (zh) 一种多功能插管型喉罩
CN2910241Y (zh) 新型的气道食道双通喉罩
CN211962767U (zh)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CN210205546U (zh) 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
CN102553048B (zh) 带套囊引导管芯
CN219022809U (zh)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
CN217246042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102019020B (zh) 组合式接头及具有该接头的支气管封堵套管
CN211912403U (zh) 一种用于高频喷射通气硬镜手术通气专用接头
CN213252281U (zh) 一种单腔双囊支气管导管
CN212593403U (zh) 一种可视单腔四囊支气管导管
CN211658988U (zh) 一种可以调节气流量的双腔支气管插管
CN218980081U (zh) 一种具有防阻塞结构的鼻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