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9904U - 雾化给药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给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9904U
CN219049904U CN202221943205.XU CN202221943205U CN219049904U CN 219049904 U CN219049904 U CN 219049904U CN 202221943205 U CN202221943205 U CN 202221943205U CN 219049904 U CN219049904 U CN 21904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tomization
cavity
communicat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32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康
李炜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ei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432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9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给药器,包括内置雾化容腔的雾化杯,雾化杯的上端部设置有与雾化容腔连通的雾化杯芯,雾化容腔的内底壁呈漏斗状,且其内底壁中部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容腔进气管。还包括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内置在雾化杯芯内的导流塞,导流塞内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储气腔,导流塞的外侧壁与雾化杯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与雾化容腔连通的螺旋状气道;导流塞上还开设有连通储气腔与螺旋状气道的导气孔。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给药器能够有效增加雾化药物在鼻窦部位的沉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雾化给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给药器。
背景技术
雾化治疗是通过雾化给药器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之悬浮于气体中,并在气流作用下由口、鼻吸入至病人的鼻窦、气管、支气管、肺泡等病灶部位。雾化治疗通过对治疗部位直接施药,能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在雾化治疗中,雾化给药器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但现有的雾化给药器结构设计主要针对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鼻窦部位药物沉积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给药器,能够有效提高雾化药液在鼻窦的沉积,提高药液使用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给药器,包括内置雾化容腔的雾化杯,雾化杯的上端部设置有与雾化容腔连通的雾化杯芯,雾化容腔的内底壁呈漏斗状,且其内底壁中部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容腔进气管。还包括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内置在雾化杯芯内的导流塞,导流塞内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储气腔,导流塞的外侧壁与雾化杯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与雾化容腔连通的螺旋状气道。导流塞上还开设有连通储气腔与螺旋状气道的导气孔。
使用时,将药液放置到雾化容腔内,当气源(压缩空气)自容腔进气管进入到雾化容腔内时,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能带动雾化容腔内的药液向上喷射,并在高速撞击下向四周飞溅使药液液滴变成雾化颗粒;同时,自导流塞的储气腔进入到螺旋状气道内的气源能与向上喷射的气流形成剪切作用,以使雾化容腔内的气流产生震荡效果,进而使得雾化容腔内的雾化颗粒在震荡气流的作用下排出,以实现在鼻窦部位更多沉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导流组件中,通过导流塞及开设在导流塞上的导气孔能将气源自储气腔送入至螺旋状气道内,而通过螺旋状气道的设置使得气流在进入到雾化容腔时能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螺旋状;同时,在雾化容腔内,通过自螺旋状气道进入的向下的气流对自容腔进气管进入的向上的气流的对冲剪切,使得雾化容腔内的气流产生震荡的效果,进而有效增加雾化颗粒在鼻窦的沉积现象,提高药液的使用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来说,导流塞包括柱形塞本体,柱形塞本体的外壁上布设有多个呈上下分布且能密封抵接在雾化杯芯内侧壁上的导流凸环。位于最上层的两个导流凸环之间的柱形塞本体上开设有导气孔,且位于导气孔下方的所有导流凸环上均开设有导流缺口。由于导流凸环是密封抵接在雾化杯芯上的,气源只能在两个导流凸环之间流动,而由于除最上层的导流凸环外,其余导流凸环上均开设有导流缺口,当气源自导气孔进入到最上层的两个导流凸环之间时,气源只能经其下方的导流凸环的导流缺口向下流动。
进一步来说,所有导流缺口自上而下交错设置,以使得气源能在两个导流凸环之间流动一段距离后再经导流缺口向下流动。
进一步来说,任一相邻两个导流凸环之间限定形成导流通道,且所有导流通道及导流缺口共同形成螺旋状气道。
当气源自导气孔进入到最上层的导流通道时,因导流凸环均与雾化杯芯密封抵接,气源只能沿着最上层的导流通道流动,直至气源流动至最上层的导流缺口(即自上而下第二层导流凸环上的导流缺口)处,气源能沿着最上层的导流缺口进入到第二层导流通道内,气源继续沿着第二层导流通道流动,以此类推,直至气源自最下层的导流缺口进入到雾化容腔内。通过导流凸环及导流缺口的合理设置实现了气源的螺旋状流动。
进一步来说,所有导流通道的轴向宽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进一步来说,还包括三通管,三通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总管、出气主管、出气支管;出气主管套装在容腔进气管上并与容腔进气管连通;进气总管通过一号软管与气源连通,出气支管通过二号软管与导流塞连通。通过三通管的设置使得容腔进气管与导流塞共用一个气源,结构更加精简,而且保证了气源供应的同步性。
进一步来说,出气主管的一端与容腔进气管连通,另一端设有与进气总管连通的一号连通口、与出气支管连通的二号连通口。一号连通口的口径大于二号连通口的口径。首先气源经进气总管进入到出气主管,然后经出气主管分流,部分进入到容腔进气管内,部分进入到出气支管内。而将一号连通口的口径设置为大于二号连通口的口径,使得进入到出气主管的气源流量大于二号连通口的气源排出量,进而使得出气主管内的大部分气源能进入到容腔进气管内,只有小部分的气源进入到出气支管内。
进一步来说,雾化杯芯的上端还嵌装有雾化杯盖,雾化杯盖上开设有用以连通二号软管、储气腔的杯盖气道。
进一步来说,雾化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杯盖本体的上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二号软管上的上管体,下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导流塞上的下管体,上管体、下管体内共同设有杯盖气道。
进一步来说,雾化杯的一侧设有与雾化容腔连通的喷雾排出管,另一侧设有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给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杯、雾化杯芯、导流塞装配后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流塞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雾化杯;11-雾化容腔;12-喷雾排出管;13-手柄;14-容腔进气管;2-雾化杯芯;3-导流塞;31-储气腔;32-导气孔;33-导流凸环;331-导流缺口;4-三通管;41-进气总管;42-出气主管;421-一号连通口;422-二号连通口;43-出气支管;5-一号软管;6-二号软管;7-雾化杯盖;71-杯盖本体;72-上管体;73-下管体;8-转接头;9-鼻腔出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雾化给药器,包括内置雾化容腔11的雾化杯1,雾化杯1的上端部卡接有与雾化容腔11连通的雾化杯芯2,且雾化杯1的一侧设有与雾化容腔11连通的喷雾排出管12,另一侧设有便于手持的手柄13。雾化容腔11的内底壁呈漏斗状,且其内底壁中部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容腔进气管14。雾化给药器还包括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内置在雾化杯芯2内的导流塞3,导流塞3内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储气腔31,导流塞3的外侧壁与雾化杯芯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与雾化容腔11连通的螺旋状气道。导流塞3上还开设有连通储气腔31与螺旋状气道的导气孔32。
使用时,将药液放置到雾化容腔11内,当气源(压缩空气)自容腔进气管14进入到雾化容腔11内时,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能带动雾化容腔11内的药液向上喷射,并在高速撞击下向四周飞溅使药液液滴变成雾化颗粒;同时,自导流塞3的储气腔31进入到螺旋状气道内的气源能与向上喷射的气流形成剪切作用,以使雾化容腔11内的气流产生震荡效果,进而使得雾化容腔11内的雾化颗粒在震荡气流的作用下自喷雾排出管12排出。
在导流组件中,通过导流塞3及开设在导流塞3上的导气孔32能将气源自储气腔31送入至螺旋状气道内,而通过螺旋状气道的设置使得气流在进入到雾化容腔11时能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螺旋状;同时,在雾化容腔11内,通过自螺旋状气道进入的向下的气流对自容腔进气管14进入的向上的气流的对冲剪切,使得雾化容腔11内的气流产生震荡的效果,进而有效增加雾化颗粒在鼻窦的沉积现象,提高药液的使用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雾化杯1及雾化杯芯2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及雾化原理。
在一示例中,参见附图3-4所示,导流塞3包括柱形塞本体,柱形塞本体的上端开设有储气腔31,柱形塞本体的外壁上一体布设有多个呈上下分布且能密封抵接在雾化杯芯2内侧壁上的导流凸环33。任一相邻两个导流凸环33之间限定形成导流通道。且位于最上层的两个导流凸环33之间的柱形塞本体上开设有导气孔32,且位于导气孔32下方的所有导流凸环33上均开设有导流缺口331。所有导流缺口331自上而下交错设置,且所有导流通道及导流缺口331共同形成螺旋状气道。
当气源自导气孔32进入到最上层的导流通道时,因导流凸环33均与雾化杯芯2密封抵接,气源只能沿着最上层的导流通道流动,直至气源流动至最上层的导流缺口331(即自上而下第二层导流凸环33上的导流缺口331)处,气源能沿着最上层的导流缺口331进入到第二层导流通道内,气源继续沿着第二层导流通道流动,以此类推,直至气源自最下层的导流缺口331进入到雾化容腔11内。通过导流凸环33及导流缺口331的合理设置实现了气源的螺旋状流动。而将导流缺口331自上而下交错设置以使得气源需在导流通道内流动一段距离后再经导流缺口331向下流动。
在一示例中,所有导流通道的轴向宽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以使得螺旋状气道自上而下呈现出由密到疏的形状。
在一示例中,为了简化雾化给药器的整体结构,可采用一个气源对容腔进气管14和导流塞3进行供气。具体的,参见附图1、5所示,在容腔进气管14上套装一个三通管4。三通管4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总管41、出气主管42、出气支管43。出气主管42套装在容腔进气管14上并与容腔进气管14连通。进气总管41通过一号软管5与气源连通,出气支管43通过二号软管6与导流塞3连通。
进一步地,出气主管42的一端与容腔进气管14连通,另一端设有与进气总管41连通的一号连通口421、与出气支管43连通的二号连通口422。并使一号连通口421的口径远大于二号连通口422的口径。且容腔进气管14的口径远大于二号连通口422的口径。
首先气源经进气总管41进入到出气主管42,然后经出气主管42分流,部分进入到容腔进气管14内,部分进入到出气支管43内。而将一号连通口421、容腔进气管14的口径设置为远大于二号连通口422的口径,使得进入到出气主管42的气源流量大于二号连通口422的气源排出量,进而使得出气主管42内的大部分气源能进入到容腔进气管14内,只有小部分的气源进入到出气支管43内。
在一示例中,参见附图6所示,雾化杯芯2的上端还嵌装有雾化杯盖7,雾化杯盖7包括杯盖本体71,杯盖本体71的上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二号软管6上的上管体72,下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导流塞3上的下管体73,上管体72、下管体73内共同形成连通二号软管6、储气腔31的杯盖气道。
在一示例中,参见附图1所示,喷雾排出管12上还通过转接管8连接有鼻腔出药管9。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给药器,包括内置雾化容腔的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雾化容腔连通的雾化杯芯,所述雾化容腔的内底壁呈漏斗状,且其内底壁中部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容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内置在所述雾化杯芯内的导流塞,所述导流塞内设有与气源连通的储气腔,所述导流塞的外侧壁与雾化杯芯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雾化容腔连通的螺旋状气道;所述导流塞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气腔与螺旋状气道的导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塞包括柱形塞本体,所述柱形塞本体的外壁上布设有多个呈上下分布且能密封抵接在所述雾化杯芯内侧壁上的导流凸环;位于最上层的两个所述导流凸环之间的所述柱形塞本体上开设有所述导气孔,且位于所述导气孔下方的所有所述导流凸环上均开设有导流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导流缺口自上而下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任一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凸环之间限定形成导流通道,且所有所述导流通道及导流缺口共同形成所述螺旋状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导流通道的轴向宽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气总管、出气主管、出气支管;所述出气主管套装在所述容腔进气管上并与所述容腔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总管通过一号软管与气源连通,所述出气支管通过二号软管与所述导流塞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容腔进气管连通,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的一号连通口、与所述出气支管连通的二号连通口;所述一号连通口的口径大于所述二号连通口的口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芯的上端还嵌装有雾化杯盖,所述雾化杯盖上开设有用以连通所述二号软管、储气腔的杯盖气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盖包括杯盖本体,所述杯盖本体的上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所述二号软管上的上管体,下端一体设置有能嵌装到所述导流塞上的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下管体内共同设有所述杯盖气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雾化容腔连通的喷雾排出管,另一侧设有手柄。
CN202221943205.XU 2022-07-25 2022-07-25 雾化给药器 Active CN21904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205.XU CN219049904U (zh) 2022-07-25 2022-07-25 雾化给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3205.XU CN219049904U (zh) 2022-07-25 2022-07-25 雾化给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9904U true CN219049904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3205.XU Active CN219049904U (zh) 2022-07-25 2022-07-25 雾化给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9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43010T3 (es) Núcleo de atomización de cigarrillo electrónico ultrasónico
US8925544B2 (en) Portable nebulizer device
US20140283820A1 (en) Method for Esophageal Drug Delivery
CN109718431B (zh) 内部气流改善的医疗雾化器
CN105833398B (zh) 一种具有导流装置的高效雾化杯
CN219049904U (zh) 雾化给药器
CN109718433B (zh) 吸入式雾化器套件
CN214343808U (zh) 一种新型雾化杯
CN206978762U (zh) 一种雾化单元及包含该雾化单元的电子烟雾化器
EP2822623B1 (en) Portable nebulizer device
CN211357224U (zh) 一种医用雾化装置
CN211301573U (zh) 一种基于多微米孔阵列静电雾化的医用雾化装置
CN208726462U (zh) 一种带防装反装置的雾化罐
CN107899114B (zh)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CN107982613A (zh) 一种低噪声雾化罐
CN209734685U (zh) 一种中药雾化吸入器
CN108704202B (zh) 医用给药雾化杯
CN211157905U (zh) 一种用于儿童雾化治疗的电子喷雾装置
CN101816988B (zh) 喷雾器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6946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6604680U (zh) 一种多功能雾化器
CN215309470U (zh)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的喷药装置
CN107970507A (zh) 一种雾化咬嘴气路
CN208756713U (zh) 一种新型的雾化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