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8906U -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8906U
CN219048906U CN202223609725.XU CN202223609725U CN219048906U CN 219048906 U CN219048906 U CN 219048906U CN 202223609725 U CN202223609725 U CN 202223609725U CN 219048906 U CN219048906 U CN 219048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ke
patient
dental
jaw
maxill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97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妃列
邓德忠
陈楚銮
张朝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ta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ta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ta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ta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97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8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8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8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全口义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其中包括:基底,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上颚形状相匹配;牙合堤限位部,牙合堤限位部设置在基底上,并与基底一体成型,牙合堤限位部上设置有堤槽;印模部,印模部设置在堤槽内并凸出牙合堤限位部,并通过患者咬合而获取咬合轮廓。解决传统方式中蜡堤凝固快所导致的患者咬不动而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的问题;且具有进行排牙时可以再次利用基底、可以避免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全口义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口义齿的制作方法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作,共分为三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环节:胶托制作部门需要手工制作上颌蜡堤模型和下颌蜡堤模型。以制作上颌蜡堤模型为例,其在石膏基托模型上采用蜡块通过人工捏出上颌蜡堤,从而形成具有石膏基托模型和上颌蜡堤的上颌蜡堤模型。
第二环节:临床端应用取咬颌关系。具体为:临床端医生再将技工所制作好的上颌蜡堤模型和下颌蜡堤模型就位于口中,以蜡刀刻画一些标志线于牙合托唇面,标志线例如:中线、口角线、唇高线和唇低线;标志线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长度,宽度和指示人工牙排列的位置。检查上颌蜡堤模型和下颌蜡堤模型的关系时可将下颌蜡堤的表面用热的蜡刀烫软,放入口内,让患者慢慢咬“牙”,同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扶住颏部并引导下颌后退,同时用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下颌蜡堤模型,咬合接触后,检查上颌蜡堤和下颌蜡堤的协调性,是否均匀接触。最后根据垂直距离记录来确定下牙合堤的高度。再通过哥特式弓确定颌位关系,记录人口内的运动轨迹:前伸、侧向运动时,哥特式弓的口内描记法后期应用于技工端用上颌架转移患者口内的准确的全面的咬颌关系和咬颌运动幅度参数。
第三环节:技工端预排牙。具体过程为:模型部门进行转移临床回来的咬颌关系颌、咬颌记录,并上颌架。然后胶托部门经过完成胶托预排牙工作。
以上的传统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在临床端获取患者咬颌关系的过程中,使用热的蜡刀烫软蜡时,有时患者来不及快速咬下来时,蜡堤的蜡已经凝固,会导致患者咬不动,导致来回反复操作而使患者长时间张开嘴巴,处于酸痛状态,体验感很差,也会最终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蜡堤凝固快所导致的患者咬不动,从而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颌牙合托,其中包括:
基底,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上颚形状相匹配;
牙合堤限位部,牙合堤限位部设置在基底上,并与基底一体成型,牙合堤限位部上设置有堤槽;
印模部,印模部设置在堤槽内并凸出牙合堤限位部,并通过患者咬合而获取咬合轮廓。
在一个实施例中,牙合堤限位部包括:前弧形挡板、后弧形挡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挡板;
前弧形挡板、后弧形挡板以及两侧的侧挡板相连接而围成所述堤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堤槽内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用于确定牙列在基底上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件包括至少3个定位珠,3个定位珠分别位于牙列的切牙乳突的位置、牙列的两侧的第一磨牙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珠的直径为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底和牙合堤限位部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印模部包括硅橡胶块,硅橡胶块填充于堤槽内并凸出堤槽的槽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底的厚度为2m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上颌牙合托,以及下颌牙合托;
下颌牙合托的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下颚形状相匹配,上颌牙合托和下颌牙合托匹配安装在颌架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将基底与牙合堤限位部一体成型设置,基底的轮廓与患者的口腔内上颚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很好的就位于患者的口腔中,且通过在堤槽中连接印模部,当患者进行上颌牙合托和下颌牙合托的咬紧时,印模部采用硅胶受力后变形从而形成咬合轮廓,从而使临床端医生直接根据咬合轮廓快速准确获取患者咬颌关系,然后将整个上颌牙合托直接取下便可进行咬颌关系转移,将患者咬颌关系转移到颌架上。在临床端直接根据颌架上所确定的咬颌关系进行预排牙工作,预排牙完成后可给予患者试戴,以确定最终咬颌关系与牙齿排列顺序。采用牙合堤限位部与基底一体成型设置,直接确定牙合堤限位部与基底的位置关系,实现了操作的快捷性。直接采用印模部通过硅胶进行挤压后直接塑形就能获取轮廓,可便于调整到合适、稳定、确认了后咬住不动等待一定分钟后,印模部(硅胶)便可凝固定型,定位塑造上下颌的咬颌关系。硅橡胶采用重体材料一般为手调型,重体材料的印模部可以保证印模材料不会流入病人喉咙,便于取模定型。口腔中硅橡胶轻体和重体是取模型用的。不用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反复捏蜡而塑形,从而方便技术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环境的整洁度。印模部挤压后直接变形就能获取轮廓,避免了传统方式中蜡堤凝固快所导致的患者咬不动,从而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的问题。进行排牙时,还能取下印模部并去除牙合堤限位部,从而在基底上直接进行排牙,再次利用基底,可以避免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颌牙合托的基底和牙合堤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颌牙合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基底;200、牙合堤限位部;210、前弧形挡板;220、后弧形挡板;230、侧挡板;240、堤槽;300、印模部;400、定位件;410、定位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上述传统过程中的技工端进行预排牙过程中。需要再通过胶托部门根据咬颌关系颌、咬颌记录等情况另外制作胶托,并在胶托上进行排牙。而且在进行排牙过程中需要根据技工端技术人员经验判断患者牙列位置,技术难度颇高,且操作流程步骤繁琐、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传统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的缺点,本方案提出以下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颌牙合托,其中包括:基底100,牙合堤限位部200以及印模部300。基底100用于就位于患者的口腔的上颚上,为方便结构描述,将基底100朝向舌头一侧的表面定位为第一表面。基底100与患者的口腔内上颚形状相匹配。牙合堤限位部200设置在基底100上并与基底100一体成型。具体结构中,牙合堤限位部200设置在基底100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位置,牙合堤限位部200朝向患者舌头的表面上设置有堤槽240。印模部300设置在堤槽240内并凸出牙合堤限位部200,印模部300通过牙合堤限位部200进行限位,从而可以使印模部300连接在堤槽240内。印模部300通过患者咬合而获取咬合轮廓。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基底100与牙合堤限位部200一体成型设置,且通过在堤槽240中连接印模部300,当患者进行上颌牙合托和下颌牙合托的咬紧时,印模部300受力后变形从而形成咬合轮廓,可便于调整到合适且稳定的形状,再确认了后咬住不动等待预定分钟后,印模部重体硅胶便可凝固定型,定位塑造上下颌的咬颌关系,从而使临床端医生直接根据咬合轮廓快速准确获取患者咬颌关系,然后将整个上颌牙合托直接取下便可进行咬颌关系转移,将患者咬颌关系转移到颌架上。直接采用印模部300进行挤压后直接变形就能获取轮廓,不用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反复捏蜡而塑形,从而方便技术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环境的整洁度。印模部300挤压后直接变形就能获取轮廓,避免了传统方式中蜡堤凝固快所导致的患者咬不动,从而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的问题。
如图1、图2所示,基底100和牙合堤限位部200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将基底100和牙合堤限位部200在设计软件中进行数字化模型设计,使得到的基底100和牙合堤限位部200可以与患者的口腔数据匹配吻合。再将数字化模型进行3D打印制作出成品,从而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蜡堤的方法,通过建模创建牙合堤限位部200数据库,直接选取应用于牙合堤限位部200中的堤槽240上的牙槽嵴中间位置,形成后期取模咬颌区的预留位,根据各种人群的脸型数据读取剖析分解成三大类,建立三款兼容性的脸型数据库,根据脸型形成对应的三款堤槽240槽弧度及大小规格型号,形成数字化、标准化、参数化的设计制作过程,形成cnc文件后进行高效输出以及准确的3D打印。3D打印出的基底100和牙合堤限位部200上的堤槽240被送到临床端医生处,直接在安装印模部300后可应用于临床端给与患者佩戴快速准确获取患者咬颌关系,之后便可进行咬颌关系转移工作,将患者咬颌关系转移到颌架上。
本实施例中的基底100厚度为2mm,这样使基底100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以承载患者的咬合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牙合堤限位部200具体包括:前弧形挡板210、后弧形挡板220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挡板230。前弧形挡板210和后弧形挡板220间隔设置,且呈弓形。前弧形挡板210、后弧形挡板220以及两侧的侧挡板230相连接而围成所述堤槽240,因此堤槽240的形状也为弓形,从而当堤槽240将印模部300进行限位使,使印模部300沿着弓形的牙合堤限位部200进行设置,从而使印模部300也呈弓形,与牙齿的排列(牙列)形状相匹配。这样当本上颌牙合托就位于患者的口腔内后,通过咬紧而可以在印模部300上呈现完整的咬合轮廓,从而可以确定完整的咬颌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额印模部300包括硅橡胶块,硅橡胶块填充于堤槽240内并凸出堤槽240的槽口。硅橡胶块采用重体型的硅橡胶,其在咬合变形后可以定型,重体型的硅橡胶取上下颌的咬颌关系,减少了反复加热蜡件对患者取模取咬颌关系造成的不舒适感。而且重体取模的硅橡胶的可塑性强,可以一次性取得准确的颌关系,从而可以替代传统的蜡堤+哥特式弓取咬颌记录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堤槽240内设置有定位件400,定位件400用于确定牙列在基底100上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基底100在确定咬颌关系后,还可以再次利用而进行排牙,具体为将基底100上的印模部300取出后,再将牙合堤限位部200磨掉,从而基底100就相当于口腔轮廓模型,再通过定位件400而识别牙齿在基底100上的位置,使排牙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基底100的相应位置连接上牙齿,从而在基底100上直接进行排牙,实现对基底100的再次利用,避免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图2所示,定位件400包括至少3个定位珠410,3个定位珠410分别位于牙列的切牙乳突的位置、牙列的两侧的第一磨牙的位置。采用3个定位珠410的方式进行定位,可以使排牙工作者直接获取到切牙乳突的位置、牙列的两侧的第一磨牙的位置,并将相应的假牙齿连接在对应位置上,大大提高了排牙准确度以及排牙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珠410的直径为2mm。采用该尺寸的定位珠410标识比较直观,而且不会对印模部300造成过重的挤压,实现标记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对印模部300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从而提高了印模部300与牙合堤限位部200的连接稳定性。
因此,起初打印出的基底100的预成品可以二次使用,作为终印模而进行排牙。代替传统的预排牙的操作流程,可减少几个工序的操作时间和人力物力,高效、准确、便捷的完成活动胶托排牙的操作流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其中包括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上颌牙合托,以及下颌牙合托;下颌牙合托的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下颚形状相匹配。将制作好的下颌牙合托与上颌牙合托就位于患者的口中,患者进行咬合,从而可以获取到咬颌关系。将确定好咬颌关系的下颌牙合托与上颌牙合托安装在颌架上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咬颌关系的信息转移。
基于上述实施例,全口义齿的生产过程如下:
步骤S100、扫描获取患者口腔三维数据。
为了能获得患者口腔情况(口腔内三维位置数据)需使用仓扫设备扫描石膏模,其中石膏模直接通过患者口内取模后翻制得到。或者使用口扫设备扫描,直接获取高精确的患者的口腔三维数据。
步骤S200、导入口腔三维数据,并根据口腔三维数据设计基底数字模型以及选取堤槽数据库中相匹配的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
根据扫描的三维数据文件进行全口的上颌牙合托的设计,根据患者口腔内磨牙后垫、上颌结节、唇系带以及就位方向因素设计出上颌2mm厚度的基底,对基底的边缘进行调整。再根据牙弓弧度与牙曲线添加与调整后的基底相应的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直接在堤槽数据库中进行调用,方便快捷。再在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的堤槽中添加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多个直径为2.0mm的定位球,例如3个定位球,分别位于上颌牙列的切牙乳突处,与两侧的第一磨牙处。通过定位球以确定中线从而确定牙列排放顺序。最后设计成符合患者情况的上颌牙合托数字模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软件中根据牙弓弧度、牙槽嵴中线引导,牙合位斯比曲线高度设计下颌牙合托数字模型。
步骤S300、通过3D打印的方式一体成型上颌牙合托的基底和牙合堤限位部。另外还可以根据设计的下颌牙合托数字模型直接成型下颌牙合胶托。
具体为:使用牙科3D打印的光敏树脂材料打印出设计完成的具有基底和牙合堤限位部的全口活动胶托。在将打印完成模型和下颌牙合胶托就位于模型上,就位密贴不变形即可。
在步骤S200中,堤槽数据库的开发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S210、堤槽数据库的构建。由于人体口腔解剖学形态分为尖圆形,方圆形,椭圆形。需根据解剖学形态进行分类并构建蜡堤数据库。正常牙列上颌颌托前部高度高,后部低。因此本上颌牙合托的弓形轮廓的前端顶点处的高度为20-22mm,向后逐渐降低,到上颌结节处高度为16-18mm。下颌的牙列排布根据患者口腔关系与上颌牙列高度排布进行制作。因此,只需建立蜡堤数据库作用于上颌模型即可,下颌模型需按照上颌蜡堤高度进行参考制作。
步骤S210、堤槽数据库导入使用。堤槽数据库通过后台导入,添加进附件选项中(在后台设置可根据轴向进行拉伸与变形)在设计时可根据患者牙列形状选择对应堤槽数据库中的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在根据患者具体颌骨情况进行三维轴向的微调,使得预成型堤槽更贴合患者口腔具体情况。在添加入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后再添加定位件数字模型,根据患者口腔解刨位置点选择定位件数字模型(定位珠数字模型)的放置点(切牙乳突处,上颌左右第一磨牙处)。
另外,本方案还进行了设计案例测试以及临床数据验收可行性验证。具体为:通过现有技术中给出相应参数,结合检测出的相关参数进行参数的归纳整理,通过计算得出牙合堤限位部的前牙处到后牙处的最佳倾斜度,可根据等比例扩大缩小去调整满足各种患者的口腔环境而形成的规格大小型号的堤槽。各参数具体如下:1、在上颌牙合托数字模型上制作的托前部高度(基托边缘至蜡堤平面)为20-22mm,并向后逐渐降低,上颌结节部位高度为16~18mm。2、牙弓形态为椭圆形牙弓,尖圆形牙弓,方圆形牙弓。(1)各型牙弓的宽度,在后段没有多少差异,但前段差异较大。(2)牙弓的长度,因牙弓的形状不同而有所改变。尖圆形牙弓最长,方圆形牙弓最短,椭圆形牙弓居于二者之间。(3)中国人的牙弓以椭圆形和方圆形者居多。一般认为面型、牙型和牙弓型三者一致,因此,在修复时应注意面型特点,选择与之相符的人工牙型,排列成与之和谐的牙弓型。
对堤槽数据库的最终验证确认与堤槽数据库的导入应用。通过堤槽数据库结合牙弓形态的结构进行分类。根据牙弓的长度进行前牙到后牙处最佳倾斜度的计算。根据口腔解剖形态具体参数得出最佳基本要求:预成型堤槽符合患者基础牙弓形态,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进行调整。预成型堤槽前牙到后牙的倾斜度符合口腔解剖生理学基本参数要求,且贴合患者口腔牙弓长度进行长度调整。
咬颌关系的获取过程具体如下:
使用预成型堤槽获取咬颌关系,其包括如下过程,(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用确定垂直距离的各种方法进一步核对。也可用发音法进一步验证垂直距离是否合适。如用发"m"音确定下颌息止颌位,用发"s"音确定最小发音间隙。(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检查患者在反复咬合时验托是否有前移或扭动。医师可将两小指插入患者外耳道并紧贴外耳道前壁.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髁突向后撞击的力是否等量。还可将两手掌大鱼际贴于患者颞部,感觉并比较咬合时两侧颞肌收缩是否有力,力度是否左右对称。(3)检查平面是否合适.
平面两侧应等高.后牙区平面应等于或略低于舌背的粗糙面和舌侧缘的移行部,远中延长线应约等于磨牙后垫1/2高度。(4)下颌 托形成后,将上下颌托就位于口中。以蜡刀刻画一些标志线于托唇面。标志线可用来选择人工牙的长度,宽度和指示人工牙排列的位置。其中标志线包括:①中线、②口角线、③唇高线和唇低线。中线∶参照整个面型确定中线,并划在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颌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验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唇高线和唇低线:上下颌托在口中就位,嘱患者微笑,以蜡刀在上下颌堤唇面划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称为唇高线和唇低线。
进行咬颌关系中的颌位信息进行转移的过程具体包括:①.将上颌牙合托与下颌牙合托的颌模型用石膏固定在架上,以便保持上、下颌牙合托间的高度和咬颌关系中的颌位信息。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它具备与人体咀嚼器官相当的部件和关节,能在一定程度模拟下颌的运动。
将上颌牙合托进行二次利用而在其上进行预排牙,排列人工牙是全口义齿恢复功能和美容的重要部分。对于全口义齿的制作来说,排牙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恢复患者有个体特征的尽可能自然的外观,保存剩余组织结构,达到咀嚼和发音的功能要求。排牙过程是:将上颌牙合托上的印模部取下,磨掉牙合堤限位部,只保留基底和定位件。根据定位件的位置,在基底上排列安装牙齿。
根据上述操作,确定最终咬颌关系:根据预排牙佩戴结果来通过调颌等步骤确认患者最终颌位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通过改良应用数字化设计的方式先制作上颌牙合托数字模型,再将上颌牙合托数字模型进行3D打印制作预成品,预成品包括基底、牙合堤限位部以及定位件。通过预成品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蜡堤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自主开发预成型的堤槽数据库,可在设计时根据添加牙合堤限位部数字模型和定位件数字模型从而确定牙列排列顺序。3D打印的预成品从而使临床端医生直接根据咬合轮廓快速准确获取患者咬颌关系,然后将整个上颌牙合托直接取下便可进行咬颌关系转移,将患者咬颌关系转移到颌架上。在临床端直接根据颌架上所确定的咬颌关系进行预排牙工作,预排牙完成后可给予患者试戴,以确定最终咬颌关系与牙齿排列顺序。采用牙合堤限位部与基底一体成型设置,直接确定牙合堤限位部与基底的位置关系,实现了操作的快捷性。直接采用印模部进行挤压后直接变形就能获取轮廓,不用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反复捏蜡而塑形,从而方便技术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环境的整洁度。印模部挤压后直接变形就能获取轮廓,避免了传统方式中蜡堤凝固快所导致的患者咬不动,从而导致咬颌关系获取不准的问题。进行排牙时,还能取下印模部并去除牙合堤限位部,从而在基底上直接进行排牙,再次利用基底,可以避免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上颚形状相匹配;
牙合堤限位部,所述牙合堤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所述牙合堤限位部上设置有堤槽;
印模部,所述印模部设置在所述堤槽内并凸出所述牙合堤限位部,并通过患者咬合而获取咬合轮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合堤限位部包括:前弧形挡板、后弧形挡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挡板;
所述前弧形挡板、所述后弧形挡板以及两侧的所述侧挡板相连接而围成所述堤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堤槽内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确定牙列在所述基底上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至少3个定位珠,3个所述定位珠分别位于牙列的切牙乳突的位置、牙列的两侧的第一磨牙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珠的直径为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牙合堤限位部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模部包括硅橡胶块,所述硅橡胶块填充于所述堤槽内并凸出所述堤槽的槽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颌牙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厚度为2mm。
9.一种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上颌牙合托,以及下颌牙合托;
所述下颌牙合托的基底与患者的口腔内下颚形状相匹配,所述上颌牙合托和所述下颌牙合托用于匹配安装在颌架上。
CN202223609725.X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Active CN219048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725.XU CN21904890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725.XU CN21904890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8906U true CN219048906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8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9725.XU Active CN21904890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8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99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nture
EP3610828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artial or full dental prosthesis
US942791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hysical plaster model
EP2635231B2 (en) Systems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anatomical features in dentures
US20150327961A1 (en)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forming anatomical features in dentures
KR101857951B1 (ko) 틀니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시스템
CN112535545B (zh) 全口义齿的全流程数字化制作方法
US89986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nture
CN211534911U (zh) 扫描用蜡咬模
KR102651198B1 (ko) 보조 기구 및 보조 기구를 이용한 3차원 화상 데이터 작성 방법
TW202031209A (zh) 掃描用蠟咬模及利用此的牙齒修復體製造方法
CN219048906U (zh) 一种上颌牙合托以及转移全口义齿咬颌关系的牙合组件
CN115137505A (zh)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标准牙颌固位导板的制作工艺
US11992376B2 (en) Dental rest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general-purpose wax bite applied thereto
CN112869895A (zh) 数字化3d打印软弹性护齿器的制造方法
EP3927279B1 (en) Prosthetic toot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use of the same
RU268389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пы на нижнюю челюсть
CN116236303A (zh) 一种记录牙列关系的诊断义齿及其制作方法
UA148708U (uk) Спосіб виготовлення індивідуальної капи для депонування лікарських засобів при генералізованому пародонтиті і ступеня у чоловіків з в (ііі) групою крові
US20080038695A1 (en) Treatment prostheses for edentulous dental patients
CN115645142A (zh) 数字化阻鼾器的制造方法及阻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