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922U -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922U
CN219047922U CN202223134908.0U CN202223134908U CN219047922U CN 219047922 U CN219047922 U CN 219047922U CN 202223134908 U CN202223134908 U CN 202223134908U CN 219047922 U CN219047922 U CN 219047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 frame
wheel
hing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49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伟坚
罗伟锦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hancheng Yinghao To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hancheng Yinghao To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hancheng Yinghao To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hancheng Yinghao To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49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涉及儿童用品的技术领域,学步车包括支撑底座、托板和若干个辅助轮;支撑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铰接且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相互铰接且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本申请通过支撑底座上若干个铰接位置的设置,使得支撑底座能够进行两次折叠。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儿童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背景技术
学步车是婴儿小时候进行走路的。学步车来源于西方,是宝宝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一般由底盘框架、上盘座椅、玩具音乐盒三部分组成,归属于玩具童车类。学步车可以适度辅助婴儿学习走路,带玩具的学步车也具有“娱乐”性功能,对于训练婴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帮助。在保证安全和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学步车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也解放了妈妈的双手。但如果学步车选择不合适,使用不当,也会对宝宝学习走路产生不良的影响。
目前,学步车下层常采用钢结构支架作为底部支撑,保证学步车能够有足够的支撑作用,学步车上层常采用塑料或木质的托板,用于支撑儿童上半身防止儿童摔倒,同时能够放置玩具等儿童用品。目前普遍的学步车无法进行折叠或仅能部分进行折叠。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常见的学步车普遍体积较大且无法进行折叠或仅能部分进行折叠或只能进行一次折叠,导致学步车在不使用时会占据太多的空间,既不便于运输,也不便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折叠以及占用空间小的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包括支撑底座、托板和若干个辅助轮,所述托板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容纳孔,若干个所述辅助轮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底部;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能够相对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铰接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第三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铰接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支撑底座的第一次折叠;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相互铰接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第二支撑架与第四支撑架相互铰接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使得支撑底座能够在实现第一次折叠后能够进行第二次折叠。
可选的,所述托板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块,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块上的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的设置便于将托板从支撑底座上拆卸下来,进而实现支撑底座的折叠。
可选的,所述托板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滑槽,若干个所述卡块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中并与所述调节滑槽的侧壁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滑槽的设置使得卡块能够在调节滑槽中滑动,从而使得托板能够适应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距离不同的支撑底座,从而便于实现托板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包括第一伸缩调节杆和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固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杆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卡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二加固架包括第二伸缩调节杆和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托板与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进而增加学步车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一车轮杆,所述第二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二车轮杆,所述第三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三车轮杆,所述第四支撑架底部铰接有第四车轮杆,若干个辅助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上;所述第一车轮杆与所述第二车轮杆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底座下方第一车轮架、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底部的稳定性,同时第一车轮架和第二车轮杆之间铰接的设置以及第三车轮架和第四车轮杆之间铰接的设置能够在支撑底座第一次折叠的时候,在竖直方向旋转,防止对第一次折叠产生干涉。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一调节滑块,所述第一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一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二调节滑块,所述第二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二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三调节滑块,所述第三调节滑块沿所述第三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四调节滑块,所述第四调节滑块沿所述第四车轮杆长度方向与所述第四车轮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第三调节滑块和第四调节滑块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接螺栓的调节孔,所述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二车轮杆和第二车轮杆均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所述调节孔能够与对应的插接孔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调节滑块、第二调节滑块、第三调节滑块和第四调节滑块上开设有调节孔,在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调节孔与对应的插接孔相互连通,使得在调节和对应的插接孔内插入螺栓能够固定支撑底座的高度,从而调节调节孔与不同的插接孔相互连通,然后插入螺栓,能够实现对支撑底座的高度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套筒和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套筒内,所述第一伸缩套筒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轮杆与所述第二车轮杆相互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伸缩套筒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套筒内,所述第二伸缩套筒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和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车轮杆与所述第四车轮杆相互铰接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在学步车进行第一次折叠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在竖直方向收缩,从而对第一车轮杆、第二车轮杆、第三车轮杆和第四车轮杆的折叠具有导向作用,也能够在使用学步车时增加第一伸缩杆两端连接位置以及第二伸缩杆两端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支撑底座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三支撑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连杆,若干个所述支撑连杆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相互铰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支撑连杆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以及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从而能够增加支撑底座的强度;支撑连杆上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连杆的设置在增加支撑底座稳定性的前提下,也能够进行折叠,保证在支撑底座进行第一次折叠后,支撑连杆能够配合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在水平方向转动实现第二次折叠。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支撑底座上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之间的设置若干个铰接位置的设置,使得支撑底座能够进行两次折叠。
2.支撑底座与托板通过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支撑底座与托板的拆卸,便于对支撑底座进行折叠。
3.支撑连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的稳定性,第一加固架和第二加固架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与托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学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学步车的支撑底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学步车的托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学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学步车的托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学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11、第一支撑架;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一横杆;113、第一车轮杆;114、第一调节滑块;12、第二支撑架;121、第二支撑杆;122、第二横杆;123、第二车轮杆;124、第二调节滑块;13、第三支撑架;131、第三支撑杆;132、第三横杆;133、第三车轮杆;134、第三调节滑块;14、第四支撑架;141、第四支撑杆;142、第四横杆;143、第四车轮杆;144、第四调节滑块;15、调节孔;16、插接孔;2、托板;21、容纳孔;22、卡块;23、卡槽;24、调节滑槽;3、辅助轮;4、第一加固架;41、第一伸缩调节杆;42、第一加固杆;5、第二加固架;51、第二伸缩调节杆;52、第二加固杆;6、第一伸缩杆;61、第一伸缩套筒;62、第一滑杆;7、第二伸缩杆;71、第二伸缩套筒;72、第二滑杆;8、支撑连杆;81、第一连接杆;8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参照图1,包括支撑底座1、托板2和若干个辅助轮3,托板2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底座1上,托板2上在竖直方向开设有容纳孔21,用于使用者能够站立,若干个辅助轮3均设置在支撑底座1底部,使得能够组成一个学步车。
参照图2,支撑底座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的设置用于保证托板2的稳定。
参照图2,第一支撑架11包括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架12包括第二支撑杆121,第三支撑架13包括第三支撑杆131,第四支撑架14包括第四支撑杆141,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21、第三支撑杆131和第四支撑杆141均在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均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杆111中部与第二支撑杆121中部相互铰接,第三支撑杆131中部与第四支撑杆141中部相互铰接,铰接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21、第三支撑杆131和第四支撑杆141在竖直方向转动,进而能够实现支撑底座1的第一次折叠功能;第一支撑杆111与第三支撑杆131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杆121与第四支撑杆141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四个支撑杆的设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位置来支撑托板2,保证托板2的稳定。
参照图2,第一支撑架11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杆111顶端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杆112,第二支撑架12还包括与第二支撑杆121顶端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杆122,第三支撑架13还包括与第三支撑杆131顶端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横杆132,第四支撑架14还包括与第四支撑杆141顶端相互垂直连接的第四横杆142,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的设置使得托板2能够放置在横杆上,从而能够增加托板2的稳定性;第一横杆112与第三横杆132水平轴线连接且第一横杆112与第三横杆132相互铰接,第二横杆122与第四横杆142水平共轴线连接且第一横杆112与第三横杆132相互铰接,两两相互铰接的设置使得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在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21、第三支撑杆131和第四支撑杆141均第一次折叠后,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支撑底座1的第二次折叠。
参照图2和3,托板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块22,卡块22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槽23,卡槽23沿水平方向开设,使得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能够卡入对应的卡块22上的卡槽23中,实现支撑底座1与托板2的固定,保证支撑底座1与托板2的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3,在第一支撑杆111与第三支撑杆131之间以及第二支撑杆121与第四支撑杆14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杆8,支撑连杆8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连杆8的设置能够增加支撑底座1的稳定性;支撑连杆8包括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第一连接杆81与第二连接杆82轴线相互共线设置,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2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81上远离第二连接杆82的一端相互固定,第三支撑杆131和第四支撑杆141上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82上远离第一连接杆81的一端相互固定,第一连接杆81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杆8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使得第一连接杆81与第二连接杆82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使得支撑连杆8的设置在增加支撑底座1稳定性的前提下,也能够进行折叠,保证在支撑底座1进行第一次折叠后,支撑连杆8能够配合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在水平方向转动实现第二次折叠。
参照图3,若干各个辅助轮3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竖直方向的底部,实现学步车的运动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托板2在支撑底座1上拆卸下来,然后通过第一支撑杆111与第二支撑杆121相互铰接、第三支撑杆131与第四支撑杆141相互铰接实现支撑底座1的第一次折叠,通过第一横杆112与第三横杆132的铰接、第二横杆122与第四横杆142的铰接以及第一连接杆81与第二连接杆82相互铰接能够实现支撑底座1的第二次折叠。
实施例2: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支撑杆111竖直方向底部设置有第一车轮杆113,第二支撑杆121竖直方向底部设置有第二车轮杆123,第三支撑杆131竖直方向底部设置有第三车轮杆133,第四支撑杆141竖直方向底部设置有第四车轮杆143,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均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车轮杆113与第二车轮杆123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且第一车轮杆113与第二车轮杆123在竖直方向能够转动,第三车轮杆133与第四车轮杆143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且第三车轮杆133与第四车轮杆143在竖直方向能够转动,保证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的设置能够加固支撑底座1,增加支撑底座1的稳定性,同时铰接的设置保证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从而能够在支撑底座1进行第一次折叠的时候进行折叠,不会影响支撑底座1的第一次折叠。
参照图4,存在两个辅助轮3分别固定在第一车轮杆113与第二车轮杆123上相互远离的一端,存在两个辅助轮3分别固定在第三车轮杆133与第四车轮杆143相互远离的一端,能够增加四个辅助轮3连线之间的面积,从而增加支撑底座1的稳定性。
参照图4,第一支撑杆111铰接有第一调节滑块114,第一调节滑块114沿第一车轮杆113长度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一车轮杆113上,使得第一调节滑块114能够在第一车轮杆113上滑动,第二支撑杆121铰接有第二调节滑块124,第二调节滑块124沿第二车轮杆123长度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二车轮杆123上,使得第二调节滑块124能够在第二车轮杆123上滑动,第三支撑杆131铰接有第三调节滑块134,第三调节滑块134沿第三车轮杆133长度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三车轮杆133上,使得第三调节滑块134能够在第三车轮杆133上滑动,第四支撑杆141铰接有第四调节滑块144,第四调节滑块144沿第四车轮杆143长度方向滑动套设在第四车轮杆143上,使得第四调节滑块144能够在第一车轮杆113上滑动,在第一调节滑块114、第二调节滑块124、第三调节滑块134和第四调节滑块144上开设有调节孔15,在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16,调节孔15与对应的插接孔16相互连通,使得在调节孔15和对应的插接孔16内插入螺栓能够固定支撑底座1的高度,从而调节调节孔15与不同的插接孔16相互连通,然后插入螺栓,能够实现对支撑底座1的高度的调节。
参照图5,托板2底部设置开设有调节滑槽24,调节滑槽24沿第一车轮杆113的轴线方向开设,卡块22插设在调节滑槽24内且卡块22与调节滑槽24滑动连接,使得卡块22能够在调节滑槽24内滑动,使得在调节支撑底座1高度时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第三横杆132和第四横杆142能够滑动,调节滑槽24的设置能够保证在调节支撑底座1高度的过程中支撑底座1与托板2的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滑块114、第二调节滑块124、第三调节滑块134和第四调节滑块144的滑动位置能够调整支撑底座1的高度。
实施例3: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第一支撑杆111与第二支撑杆121之间设置竖直有第一加固架4和第一伸缩杆6,在第三支撑杆131与第四支撑杆141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加固架5和第二伸缩杆7,能够增加支撑底座1的支撑强度。
参照图6,第一加固架4包括第一伸缩调节杆41和第一加固杆42,第一伸缩调节杆41竖直设置,第一伸缩调节杆41下端与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21的铰接位置相互固定,上端垂直固定有第一加固杆42,第一加固杆42与第一横杆112平行设置,第一加固杆42与托板2通过托板2底部固定的卡块22上的卡槽23卡接;第二加固架5包括第二伸缩调节杆51和第二加固杆52,第二伸缩调节杆51竖直设置,第二伸缩调节杆51下端与第三支撑杆131和第四支撑杆141的铰接位置相互固定,上端垂直固定有第二加固杆52,第二加固杆52与第三横杆132平行设置,第二加固杆52与托板2通过托板2底部固定的卡块22上的卡槽23卡接;第一加固杆42与第二加固杆52的设置能够增加对托板2的支撑,第一伸缩调节杆41和第二伸缩调节杆51的设置能够在调节支撑底座1时,保证第一加固杆42和第二加固杆52能够一直抵触托板2且与对应的卡块22接,从而能够固定在托板2底部,保证拖板的固定的稳定性。
参照图6,第一伸缩杆6包括第一伸缩套筒61和第一滑杆62,第一滑杆6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套筒内,第一伸缩套筒61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之间铰接的位置,第一滑杆62一端固定在第一车轮杆113与第二车轮杆123相互铰接的位置;第二伸缩杆7包括第二伸缩套筒71和第二滑杆72,第二滑杆72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套筒内,第二伸缩套筒71一端固定在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之间铰接的位置,第二滑杆72一端固定在第三车轮杆133与第四车轮杆143相互铰接的位置;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的设置在学步车进行第一次折叠时对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的折叠具有导向作用,也能够在使用学步车时增加第一伸缩杆6两端连接位置以及第二伸缩杆7两端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第一加固架4和第二加固架5增加了对托板2的支撑的稳定性;第一伸缩杆6和第二伸缩杆7的设置对支撑底座1底部的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在折叠时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增加了支撑底座1底部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包括支撑底座(1)、托板(2)和若干个辅助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所述托板(2)上开设有容纳孔(21),若干个所述辅助轮(3)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
所述支撑底座(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相互铰接且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能够在竖直方向相互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三支撑架(13)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三支撑架(13)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且相互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能够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块(22),所述卡块(22)上开设有卡槽(23),所述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架(14)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所述卡块(22)上的卡槽(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2)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滑槽(24),若干个所述卡块(22)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24)中并与所述调节滑槽(24)的侧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加固架(4),所述第一加固架(4)包括第一伸缩调节杆(41)和第一加固杆(42),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41)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伸缩调节杆(4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固杆(4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杆(42)与对应的所述卡块(22)卡接;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加固架(5),所述第二加固架(5)包括第二伸缩调节杆(51)和第二加固杆(52),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5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伸缩调节杆(5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铰接位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52)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52)与对应的所述卡块(2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底部铰接有第一车轮杆(113),所述第二支撑架(12)底部铰接有第二车轮杆(123),所述第三支撑架(13)底部铰接有第三车轮杆(133),所述第四支撑架(14)底部铰接有第四车轮杆(143),若干个辅助轮(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三车轮杆(133)和第四车轮杆(143)上;所述第一车轮杆(113)与所述第二车轮杆(123)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车轮杆(133)与所述第四车轮杆(143)相互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与所述第三车轮杆(133)与所述第四车轮杆(143)铰接位置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一端铰接有第一调节滑块(114),所述第一调节滑块(114)沿所述第一车轮杆(113)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轮杆(11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一端铰接有第二调节滑块(124),所述第二调节滑块(124)沿所述第二车轮杆(123)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车轮杆(123)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一端铰接有第三调节滑块(134),所述第三调节滑块(134)沿所述第三车轮杆(133)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车轮杆(133)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架(14)一端铰接有第四调节滑块(144),所述第四调节滑块(144)沿所述第四车轮杆(143)长度方向与所述第四车轮杆(14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滑块(114)、第二调节滑块(124)、第三调节滑块(134)和第四调节滑块(144)上均开设有用于插接螺栓的调节孔(15),所述第一车轮杆(113)、第二车轮杆(123)、第二车轮杆(123)和第二车轮杆(123)均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16),所述调节孔(15)能够与对应的插接孔(16)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6),所述第一伸缩杆(6)包括第一伸缩套筒(61)和第一滑杆(62),所述第一滑杆(6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套筒(61)内,所述第一伸缩套筒(6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滑杆(62)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车轮杆(113)与所述第二车轮杆(123)相互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架(13)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伸缩杆(7),所述第二伸缩杆(7)包括第二伸缩套筒(71)和第二滑杆(72),所述第二滑杆(7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套筒(71)内,所述第二伸缩套筒(71)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架(13)和所述第四支撑架(14)之间铰接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杆(72)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车轮杆(133)与所述第四车轮杆(143)相互铰接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与所述第三支撑架(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与所述第四支撑架(14)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支撑连杆(8),若干个所述支撑连杆(8)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支撑连杆(8)包括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所述第一连接杆(8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82)轴线共线,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杆(81)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架(13)和第四支撑杆(14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82)的一端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8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82)相互铰接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
CN202223134908.0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Active CN219047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908.0U CN21904792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4908.0U CN21904792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922U true CN219047922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4908.0U Active CN21904792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08320U (zh) 学步车
CN201585546U (zh) 组合式超轻拉杆箱
CN219047922U (zh) 一种稳定且易收纳的学步车
US6482066B1 (en) Mobile mobiles
CN216424450U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205469518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滑板车
CN205113570U (zh) 一种儿童滑板车
CN209898625U (zh) 一种高度可调且便于固定的钢琴教学用乐谱架
CN208559473U (zh) 一种两用婴儿车
CN210989322U (zh) 一种多功能学步婴儿车
CN202681296U (zh) 一种安全轻便的学行车
CN206359190U (zh) 中置柜专用升降台装置
CN211519702U (zh) 一种折叠拖车
CN219192244U (zh) 折叠拖车
CN212139999U (zh) 一种儿童学习站台
CN214565594U (zh) 一种童车用多级避震装置
CN204071391U (zh) 学步车
CN215668881U (zh) 一种新型公路工程模板支撑装置
CN111568084B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数学图论演示架
CN203306167U (zh) 一种儿童三轮车
CN216366623U (zh) 一种高职体育用安全跨栏架
CN211559499U (zh) 可折叠的幼儿学步车
CN212307392U (zh) 一种折叠尿布台
CN204708353U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户外亲子座椅
CN219128239U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