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384U -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384U
CN219047384U CN202223265197.0U CN202223265197U CN219047384U CN 219047384 U CN219047384 U CN 219047384U CN 202223265197 U CN202223265197 U CN 202223265197U CN 219047384 U CN219047384 U CN 219047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atomizing core
wire
conductiv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51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林云燕
李雪
刘光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51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和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表面上的导电发热层,所述导电发热层包括多根依次排列设置的导电发热复合丝;每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包括金属丝和导电碳层,所述导电碳层包覆于所述金属丝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陶瓷雾化芯不仅发热均匀性好,发热效率高,而且能够避免导电发热复合丝出现开裂或断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Description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蒸汽烟、气雾发生装置等,其主要用于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
电子烟雾化芯是电子烟雾化器的核心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加热烟油(烟膏)产生烟雾。目前部分电子烟雾化芯采用的是陶瓷雾化组件,其主要包括多孔陶瓷体和设置于多孔陶瓷体表面上的发热体,目前大部分发热体都采用的是金属材料,例如铁铬铝、不锈钢等,由于其含有铁元素,因此容易发生氧化,氧化后发热体表面很容易积炭,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出现发热不均匀、影响口感的问题。
还有部分发热体采用碳纤维材料,即发热体包括多根依次排列的碳纤维丝。碳纤维在发热时除了能够通过正常的热对流传导热量外,其还具有红外辐射功能,因此其可以向周围一定空间辐射红外波进行加热,故碳纤维的整体发热均匀性要好于金属,且相较于金属不容易发生氧化。
虽然碳纤维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及更好的发热效果,但由于碳纤维丝本身的刚性很强,延展性和韧性较差,当碳纤维丝在高低温之间来回切换(发热体在工作时为高温状态,不工作时为常温状态)时,容易出现开裂甚至断裂等情况,从而影响其正常的导电发热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雾化芯,该陶瓷雾化芯发热均匀性好,发热效率高,而且能够避免导电发热复合丝出现开裂或断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和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表面上的导电发热层,所述导电发热层包括多根依次排列设置的导电发热复合丝;每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包括金属丝和导电碳层,所述导电碳层包覆于所述金属丝的表面上。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电发热层中,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之间彼此紧挨设置或者彼此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电碳层的材质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碳黑或碳晶须。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包括电连接部和发热部,所述电连接部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部位于相对两端的所述电连接部之间;所述导电碳层包覆于所述金属丝于对应所述发热部位置处的表面上,所述金属丝于对应所述电连接部位置处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导电碳层。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沿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同时与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的电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电连接部的表面上设有电极材料,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的电连接部之间通过所述电极材料电连接。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的电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极材料填充在所述间隙内。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5-10微米,所述导电碳层的厚度为5-20微米。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与所述导电发热层相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导电发热层中的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沿所述接触面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每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沿所述接触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陶瓷雾化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雾化芯,采用导电发热层作为发热体,导电发热层包含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每根导电发热复合丝包括金属丝以及包覆于金属丝表面上的导电碳层,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保留了碳材料优良的发热性能和热辐射功能(即导电碳层不仅能够通过正常的热对流传导热量,其还具有红外辐射功能,故其在发热时能够对多孔陶瓷体内部空间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发热均匀性和发热效率。同时,由于该导电发热复合丝以金属丝为芯层,导电碳层为皮层,金属丝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不容易断裂,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也具有良好的韧性,从而避免导电发热复合丝在高低温之间来回切换的过程中出现开裂或断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导电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电发热层于发热部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导电发热层于电连接部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导电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导电发热层于电连接部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1和设置于多孔陶瓷体1表面上的导电发热层2,导电发热层2包括多根依次排列设置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每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金属丝211和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包覆于金属丝211的表面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雾化芯,采用导电发热层2作为发热体,导电发热层2包含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每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金属丝211以及包覆于金属丝211表面上的导电碳层212,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保留了碳材料优良的发热性能和热辐射功能,即导电碳层212不仅能够通过正常的热对流传导热量(对多孔陶瓷体1与导电发热层2接触的表面进行加热),其还具有红外辐射功能,故其在发热时能够对多孔陶瓷体1内部空间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发热均匀性和发热效率。同时,由于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以金属丝211为芯层,导电碳层212为皮层,金属丝211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不容易断裂,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也具有良好的韧性,从而避免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高低温之间来回切换的过程中出现开裂或断裂等问题。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导电发热层2中,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之间彼此紧挨设置,从而使得各导电发热复合丝21能够紧密覆盖多孔陶瓷体1的表面,进一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之间也可以为彼此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碳黑或碳晶须,当然,导电碳层212也可以为其它导电碳材料。导电碳层212可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印刷等方式形成于金属丝211的表面上,当然,导电碳层212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于金属丝211表面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金属丝211的材质为金、银、铜、不锈钢、钨或钛,当然,金属丝211还可以为其它金属材质。
如图3至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电连接部21A和发热部21B,电连接部21A位于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相对两端,发热部21B位于相对两端的电连接部21A之间。导电碳层212包覆于金属丝211于对应发热部21B位置处的表面上,金属丝211于对应电连接部21A位置处的表面上未设置导电碳层212,从而避免导电碳层212影响电连接部21A的导电性能(导电碳层212的电阻率一般大于金属丝211的电阻率),避免对电连接部21A与外部电路的电连接造成影响。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电极3,导电电极3包括接触部31,接触部31沿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排列方向(即沿下文中接触面11的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接触部31同时与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电连接,从而使得各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均能够与导电电极3电连接。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电电极3还包括导电杆32,导电杆32与接触部31电连接,导电杆32用于与电源(图未示)电连接,从而为导电发热层2供电。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电电极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电电极3分别与导电发热复合丝21相对两端的电连接部21A电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电电极3可以与多孔陶瓷体1通过烧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导电电极3固定在多孔陶瓷体1上。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由于电连接部21A的表面上未设置导电碳层212,故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210,即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之间是没有直接电连接的。
如图6至图8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连接部21A的表面上设有电极材料22,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通过电极材料22电连接。相邻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具有间隙210,电极材料22填充在间隙210内,此时导电电极3的接触部31与电极材料22电性接触。
具体地,通过设置电极材料22,使得各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能够通过电极材料22电连接,从而使得导电发热层2能够整体导电,不仅能够降低导电发热层2两端位置处的电阻,便于与导电电极3的电连接,而且能够避免出现部分金属丝211无法与导电电极3电连接的情况。电极材料22可以采用银浆、金浆、铜浆、铂浆等导电浆料制作形成,即在制作时,先在导电发热层2的两端位置印刷导电浆料,使导电浆料附着在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表面并浸入间隙210内,然后对导电浆料进行固化(例如烘干加热)处理,即得到电极材料22。
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孔陶瓷体1包括与导电发热层2相接触的接触面11,接触面11为矩形结构,导电发热层2的尺寸大小与接触面11的尺寸大小相同或相近。导电发热层2中的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沿接触面11的宽度方向W依次排列设置,每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沿接触面11的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金属丝211的直径为5-10微米,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5-20微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陶瓷雾化芯,所述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5-10微米;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5-20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
S20:将250-350份硅藻土、150-250份玻璃粉和210-390份PMMA(粒为100-2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16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300份石蜡和30-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300℃温度下烧结1-3小时,然后在900℃-1250℃温度下烧结3-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S10步骤中,在金属丝211的表面设置导电碳层212之前,先将金属丝211的两端位置用胶膜包裹起来(金属丝211的中部位置不包裹胶膜),然后再在金属丝211的表面设置导电碳层212,此时金属丝211中部位置的表面上形成有导电碳层212,金属丝211两端位置的表面上不设有导电碳层212;镀膜完成后,再将金属丝211两端位置处的胶膜撕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S10步骤中,在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后,先在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两端位置印刷导电浆料,使导电浆料附着在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表面并浸入间隙210内,然后对导电浆料进行固化(例如烘干加热)处理,导电浆料在固化后形成电极材料22,从而得到导电发热层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陶瓷雾化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雾化芯,采用导电发热层2作为发热体,导电发热层2包含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每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金属丝211以及包覆于金属丝211表面上的导电碳层212,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保留了碳材料优良的发热性能和热辐射功能,即导电碳层212不仅能够通过正常的热对流传导热量,其还具有红外辐射功能,故其在发热时能够对多孔陶瓷体1内部空间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发热均匀性和发热效率。同时,由于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以金属丝211为芯层,导电碳层212为皮层,金属丝211具有良好的韧性而不容易断裂,故该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也具有良好的韧性,从而避免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高低温之间来回切换的过程中出现开裂或断裂等问题。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5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银;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碳黑,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0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即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与胚体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相同),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40-155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10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铜;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碳纤维,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0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80-195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10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不锈钢;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碳纳米管,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0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50-180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5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银;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碳晶须,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2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45-155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10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铜;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石墨烯,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2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75-195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取金属丝211,金属丝211的直径为10微米,金属丝211的材质为不锈钢;在金属丝211的表面通过真空镀膜、气相沉积或印刷等方式设置导电碳层212,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石墨,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12微米,从而获得导电发热复合丝21;将多根导电发热复合丝21平铺在一起得到导电发热层2,同时预留一部分导电发热复合丝21用于拉伸强度测试和高低温交替测试;
S20: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
S30:将导电发热层2放入模具中,再向模具中倒入陶瓷浆料,并将陶瓷浆料和导电发热层2压铸成型,得到胚体;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将上述预留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烧结,然后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测得其拉伸强度为155-170Mpa。同时对上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导电发热复合丝21未出现开裂或断裂等现象。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将陶瓷浆料倒入模具中并压铸成型,得到胚体;在胚体表面印刷碳黑涂层,碳黑涂层的厚度为10微米;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对上述陶瓷雾化芯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发现陶瓷雾化芯上的碳黑涂层出现开裂现象。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中陶瓷雾化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350份硅藻土、250份玻璃粉和300PMMA(粒为100微米)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球磨12小时,得到陶瓷粉;将陶瓷粉与250份石蜡和50份硬脂酸在乙醇溶剂中球磨16小时,得到陶瓷浆料。将陶瓷浆料倒入模具中并压铸成型,得到胚体;在胚体表面印刷石墨涂层,石墨涂层的厚度为10微米;然后对胚体进行烧结,先在250℃温度下烧结2小时,然后在900℃温度下烧结4小时,得到陶瓷雾化芯。
对上述陶瓷雾化芯进行高低温交替测试:先将其升温至450℃,然后冷却至室温,重复操作100次,发现陶瓷雾化芯上的石墨涂层出现开裂现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陶瓷体(1)和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表面上的导电发热层(2),所述导电发热层(2)包括多根依次排列设置的导电发热复合丝(21);每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金属丝(211)和导电碳层(212),所述导电碳层(212)包覆于所述金属丝(211)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层(2)中,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之间彼此紧挨设置或者彼此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层(212)的材质为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碳黑或碳晶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包括电连接部(21A)和发热部(21B),所述电连接部(21A)位于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部(21B)位于相对两端的所述电连接部(21A)之间;所述导电碳层(212)包覆于所述金属丝(211)于对应所述发热部(21B)位置处的表面上,所述金属丝(211)于对应所述电连接部(21A)位置处的表面上未设置所述导电碳层(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雾化芯还包括导电电极(3),所述导电电极(3)包括接触部(31),所述接触部(31)沿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31)同时与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21A)的表面上设有电极材料(22),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通过所述电极材料(22)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的电连接部(21A)之间具有间隙(210),所述电极材料(22)填充在所述间隙(210)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211)的直径为5-10微米,所述导电碳层(212)的厚度为5-20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包括与所述导电发热层(2)相接触的接触面(11),所述接触面(11)为矩形结构;所述导电发热层(2)中的多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沿所述接触面(11)的宽度方向(W)依次排列设置,每根所述导电发热复合丝(21)沿所述接触面(11)的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
10.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雾化芯。
CN202223265197.0U 2022-12-05 2022-12-05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Active CN219047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5197.0U CN219047384U (zh) 2022-12-05 2022-12-05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5197.0U CN219047384U (zh) 2022-12-05 2022-12-05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384U true CN219047384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5197.0U Active CN219047384U (zh) 2022-12-05 2022-12-05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8938A (zh) 一种发热体及制备方法
CN207784280U (zh) 一种发热体
CN103270808B (zh) 还原的陶瓷加热元件
CN110959918A (zh) 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652042A (zh) 电子烘烤烟具及其发热装置
CN109068417A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气溶胶产生装置
JPH01264109A (ja) 電気的コネクタ
CN107874322A (zh) 一种发热体及电子烟
KR19980042534A (ko) 세라믹 히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770593B (zh) 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加热装置
US20100305673A1 (en) Ink Jet Printing of Implantable Electrodes
CN212852503U (zh) 一种加热器具用加热元件及加热器具
CN104720109A (zh) 卷烟加热器及其加热组件
CN110200331A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器
CN111109676A (zh) 一种电加热型组合式烟具及其使用的发热元件
CN111743205B (zh) 发热体和加热装置
CN111296895A (zh) 一种电子烟的加热装置
CN108887744A (zh) 一种新型卷烟复合发热元件
CN219047384U (zh)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3908506U (zh)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112261739A (zh) 一种发热体及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CN218921704U (zh) 陶瓷雾化芯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5347053U (zh) 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9123806A (zh) 烘烤烟具
CN219679778U (zh) 电子烟加热管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