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4251U -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44251U CN219044251U CN202223326594.4U CN202223326594U CN219044251U CN 219044251 U CN219044251 U CN 219044251U CN 202223326594 U CN202223326594 U CN 202223326594U CN 219044251 U CN219044251 U CN 219044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t
- hub
- groove
- vibration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包括轮毂,以及设置在轮毂上的若干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内置块;所述内置块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与轮毂中轴的距离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之间的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振纠偏轮毂,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的无效振动,达到了降低汽车能耗提高汽车续航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轮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更好的提高了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与静谧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背景技术
汽车是如今的一种常规交通工具,消费者在购买与使用汽车时,汽车的能耗一直都是消费者选择车型时很重要的一项评判标准。如今各个企业用于降低汽车能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降低车辆自重,降低行驶所需的驱动力;(2)改善汽车外形,降低风阻;(3)优化发动机,提高能效。但是,上述几种手段却又面临着不同的问题:(1)降低车辆自重则容易让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降低,提高了驾驶时的难度;(2)汽车外形的改变很容易导致其内部使用空间减小,从而降低了汽车的使用舒适度和载物空间;(3)发动机的优化难度极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研发,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我方研发了一种盘形阻振纠偏装置(专利号ZL202122104257.X)和一种外置阻振纠偏系统(专利号ZL202122104256.5),能够与现有的旋转结构进行匹配,且能够有效的阻止或降低轴或旋转结构转动时产生的振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噪音,还提高了动能的转化效果、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旋转的精准性,有效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我方在研发中心发现,将上述专利的技术与汽车轮毂相结合,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的无效振动,进而达到了降低汽车能耗提高汽车续航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阻振纠偏轮毂,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的无效振动,达到了降低汽车能耗提高汽车续航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轮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更好的提高了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与静谧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包括轮毂,以及设置在轮毂上的若干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内置块;所述内置块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与轮毂中轴的距离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由轮毂主体,设置在轮毂主体正面的中心槽,前后贯穿轮毂主体中轴的中心孔,设置在中心槽中的若干个下沉槽,设置在下沉槽中与该下沉槽同轴设置且贯穿轮毂主体的螺栓孔,环绕设置在中心槽外侧且前后贯穿轮毂主体的若干个异形孔,以及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异形孔之间的内置槽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槽的槽底向轮毂主体的正面凸起,该内置槽的开口位于轮毂主体的背面。
作为优选,所述轮毂主体、中心槽和中心孔的轴心相重合;所述下沉槽以中心槽的中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中心槽中,所述异形孔以轮毂主体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上,所述内置槽以轮毂主体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异形孔、内置槽和下沉槽的数量均为奇数。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块的数量与内置槽的数量相同,且内置块固定在内置槽中;所述内置块由内置块主体,位于在内置块主体中且沿轮毂主体直径方向设置的内置阻振纠偏槽,以及设置在内置阻振纠偏槽中的内置配重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配重为球型的固体配重或流体配重。
再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槽中设置有一个外置盘,该外置盘又由直径与中心槽相同的外置盘主体,设置在外置盘主体后侧且直径与厚度均与下沉槽相匹配的凸台,设置在外置盘主体正侧且直径与位置均与凸台相匹配的凹槽,设置在凹槽中且前后贯穿外置盘主体的固定孔,设置在外置盘主体内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外置阻振纠偏槽,以及设置在外置阻振纠偏槽中的外置配重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的孔径和位置均与螺栓孔相匹配;所述外置阻振纠偏槽沿外置盘主体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外置配重为球型固体配重。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盘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外置阻振纠偏槽相连通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还设置有堵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内置槽,其作用是用于固定内置块,以提高轮毂运行时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轮毂振动造成的能量损耗和噪音产生。
(2)本实用新型内置槽向轮毂主体背面开口,其目的主要有:提高日常状态下内置块的拆卸难度,降低内置块丢失的几率;因轮毂主体正侧受到碰撞或摩擦的几率更高,故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内置块直接受到碰撞或摩擦,更好的避免了内置块的精度在碰撞或摩擦时候降低。
(3)本实用新型凸台能够使得外置盘有效的卡紧在下沉槽中,有效的避免了外置盘在使用时发生晃动,同时在固定时能够通过螺栓将外置盘和轮毂主体一起压紧在汽车的轮轴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固性。
(4)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的无效振动,达到了降低汽车能耗提高汽车续航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车轮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更好的提高了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与静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形态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形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形态采用固体配重的右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形态采用流体配重的右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B-B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形态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形态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形态的右视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置盘的正视图。
图11图10的C-C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外置盘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外置盘的后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外置盘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轮毂;101、轮毂主体;102、异形孔;103、内置槽;104、中心槽;105、下沉槽;106、螺栓孔;107、中心孔;200、内置块;201、内置块主体;202、内置阻振纠偏槽;203、内置配重;300、外置盘;301、外置盘主体;302、凹槽;303、固定孔;304、凸台;305、外置阻振纠偏槽;306、堵头;307、外置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包括轮毂100,以及设置在轮毂100上的若干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内置块200;所述内置块20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200与轮毂100中轴的距离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200之间的间距相同。
所述轮毂100由轮毂主体101,设置在轮毂主体101正面的中心槽104,前后贯穿轮毂主体101中轴的中心孔107,设置在中心槽104中的若干个下沉槽105,设置在下沉槽105中与该下沉槽105同轴设置且贯穿轮毂主体101的螺栓孔106,环绕设置在中心槽104外侧且前后贯穿轮毂主体101的若干个异形孔102,以及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异形孔102之间的内置槽103组成。
螺栓孔的作用主要是将轮毂与汽车的轮轴进行连接,其连接方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其连接与使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同时,在轮毂主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车胎的限位槽,通过该限位槽能够有效的对车胎所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车胎在使用时与轮毂脱离,其结构与作用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其设置与使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内置槽为本申请的轮毂与现有技术中轮毂最大的区别点,其作用是用于固定内置块,以提高轮毂运行时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轮毂振动造成的能量损耗和噪音产生。
所述内置槽103的槽底向轮毂主体101的正面凸起,该内置槽103的开口位于轮毂主体101的背面。
内置槽向轮毂主体背面开口的目的主要有:(1)提高日常状态下内置块的拆卸难度,降低内置块丢失的几率;(2)因轮毂主体正侧受到碰撞或摩擦的几率更高,故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内置块直接受到碰撞或摩擦,更好的避免了内置块的精度在碰撞或摩擦时候降低。
所述轮毂主体101、中心槽104和中心孔107的轴心相重合;所述下沉槽105以中心槽104的中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中心槽104中,所述异形孔102以轮毂主体101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101上,所述内置槽103以轮毂主体101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101上。
所述异形孔102、内置槽103和下沉槽105的数量均为奇数。
所述内置块200的数量与内置槽103的数量相同,且内置块200固定在内置槽103中;所述内置块200由内置块主体201,位于在内置块主体201中且沿轮毂主体101直径方向设置的内置阻振纠偏槽202,以及设置在内置阻振纠偏槽202中的内置配重203组成。
内置块的结构与我方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2122104256.5的一种外置阻振纠偏系统相同,在此便不进行赘述。内置块即可以通过设置螺纹盖的方式组装成型,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内置块在设置时即可以通过螺栓、卡子等结构固定在内置槽中,也可以通过粘贴、焊接等方式将其与轮毂主体固定成一体结构。最优的固定方式则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将其与轮毂主体固定成一体结构,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内置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的几率,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正常使用。
所述内置配重203为球型的固体配重。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所述内置配重203为流体配重。
相较于固体配重流体配重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延缓内置槽的变形时间,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如图7-14所示,所述中心槽104中设置有一个外置盘300,该外置盘300又由直径与中心槽104相同的外置盘主体301,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后侧且直径与厚度均与下沉槽105相匹配的凸台304,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正侧且直径与位置均与凸台304相匹配的凹槽302,设置在凹槽302中且前后贯穿外置盘主体301的固定孔303,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内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凹槽302之间的外置阻振纠偏槽305,以及设置在外置阻振纠偏槽305中的外置配重307组成。
所述固定孔303的孔径和位置均与螺栓孔106相匹配;所述外置阻振纠偏槽305沿外置盘主体301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外置配重307为球型固体配重。
凸台能够使得外置盘有效的卡紧在下沉槽中,有效的避免了外置盘在使用时发生晃动,同时在固定时能够通过螺栓将外置盘和轮毂主体一起压紧在汽车的轮轴上,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固性。
所述外置盘主体30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外置阻振纠偏槽305相连通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还设置有堵头306。
外置盘的结构和原理与与我方在先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2122104257.X的一种盘形阻振纠偏装置相同,在此便不进行赘述。设置外置盘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轮毂的阻振纠偏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其减震和降噪的效果。同时,外置盘的拆卸更加简单,且能够进行单独更换,故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更换难度和更换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00),以及设置在轮毂(100)上的若干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内置块(200);所述内置块(200)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200)与轮毂(100)中轴的距离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内置块(200)之间的间距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00)由轮毂主体(101),设置在轮毂主体(101)正面的中心槽(104),前后贯穿轮毂主体(101)中轴的中心孔(107),设置在中心槽(104)中的若干个下沉槽(105),设置在下沉槽(105)中与该下沉槽(105)同轴设置且贯穿轮毂主体(101)的螺栓孔(106),环绕设置在中心槽(104)外侧且前后贯穿轮毂主体(101)的若干个异形孔(102),以及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异形孔(102)之间的内置槽(10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槽(103)的槽底向轮毂主体(101)的正面凸起,该内置槽(103)的开口位于轮毂主体(101)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101)、中心槽(104)和中心孔(107)的轴心相重合;所述下沉槽(105)以中心槽(104)的中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中心槽(104)中,所述异形孔(102)以轮毂主体(101)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101)上,所述内置槽(103)以轮毂主体(101)的中心轴为圆心均匀环绕设置在轮毂主体(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孔(102)、内置槽(103)和下沉槽(105)的数量均为奇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块(200)的数量与内置槽(103)的数量相同,且内置块(200)固定在内置槽(103)中;所述内置块(200)由内置块主体(201),位于在内置块主体(201)中且沿轮毂主体(101)直径方向设置的内置阻振纠偏槽(202),以及设置在内置阻振纠偏槽(202)中的内置配重(203)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配重(203)为球型的固体配重或流体配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槽(104)中设置有一个外置盘(300),该外置盘(300)又由直径与中心槽(104)相同的外置盘主体(301),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后侧且直径与厚度均与下沉槽(105)相匹配的凸台(304),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正侧且直径与位置均与凸台(304)相匹配的凹槽(302),设置在凹槽(302)中且前后贯穿外置盘主体(301)的固定孔(303),设置在外置盘主体(301)内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凹槽(302)之间的外置阻振纠偏槽(305),以及设置在外置阻振纠偏槽(305)中的外置配重(307)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03)的孔径和位置均与螺栓孔(106)相匹配;所述外置阻振纠偏槽(305)沿外置盘主体(301)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外置配重(307)为球型固体配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振纠偏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盘主体(30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外置阻振纠偏槽(305)相连通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还设置有堵头(30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594.4U CN219044251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594.4U CN219044251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44251U true CN219044251U (zh) | 2023-05-19 |
Family
ID=8631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26594.4U Active CN219044251U (zh) | 2022-12-09 | 2022-12-09 |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44251U (zh) |
-
2022
- 2022-12-09 CN CN202223326594.4U patent/CN2190442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54323U (zh) | 一体式工业重型电动全向轮 | |
CN110671436B (zh) | 轴悬式安装直驱电机用联轴器及其刚度设计方法 | |
CN219044251U (zh) | 一种阻振纠偏轮毂 | |
CN209977214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差速箱箱体 | |
CN205186463U (zh) |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 |
CN217270339U (zh) | 一种发动机转子的转子单体结构、转子及转子发动机 | |
CN211371084U (zh) | 一种宽转角高强度减振离合器 | |
CN216009493U (zh) | 一种中桥主减速器壳 | |
CN211009796U (zh) | 一种差速器总成 | |
CN201347865Y (zh) | 组合式传动轮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 | |
CN111677774A (zh) | 一种轻量化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总成 | |
CN210821712U (zh) | 一种钢板弹簧卷耳安装装置 | |
CN216733735U (zh) | 轮边结构及车辆 | |
CN206953989U (zh) | 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 | |
CN111130249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端盖结构 | |
CN214946277U (zh) | 一种变速箱加强盘 | |
CN205186464U (zh) |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车架、非驱动轮组件、车轮用的轮叉 | |
CN220996021U (zh) | 一种高承载汽车轮毂 | |
CN217761940U (zh) | 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 |
CN216861070U (zh) | 一种轮毂电机配套轮毂 | |
CN219883625U (zh) | 一种抗震压力式驱动轴总成 | |
CN220185464U (zh) | 一种用于电子水泵的减震降噪结构、蜗壳及电子水泵 | |
CN210290643U (zh) | 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 | |
CN218718630U (zh) | 一种重卡汽车散热连接轴 | |
CN216783184U (zh) | 一种用于轮毂驱动系统的轮毂及使用该轮毂的车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