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2286U - 线控器 - Google Patents

线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2286U
CN219042286U CN202223297612.0U CN202223297612U CN219042286U CN 219042286 U CN219042286 U CN 219042286U CN 202223297612 U CN202223297612 U CN 202223297612U CN 219042286 U CN219042286 U CN 219042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control board
front shell
pcb control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76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月光
陆彩红
潘增荣
雷朋飞
张利
陈梓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76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2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2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2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控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控器包括前壳、PCB控制板、PCB压板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PCB控制板和所述PCB压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且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定出安装区,所述PCB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控器,通过在固定连接的前壳与PCB压板之间限定出安装区,并将PCB控制板限位于前壳与PCB压板之间的安装区内,避免了使用螺钉进行PCB控制板固定而导致的电子元件刮伤风险。

Description

线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控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器设备,线控器使用于控制空调器运行的设备,线控器通常固定于墙面上,并通过线缆直接与空调器的控制部件连接。与遥控器相比,线控器的位置固定,不易丢失,且使用方便。
线控器的控制部件通常是PCB控制板,传统的线控器都是将PCB控制板通过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线控器壳体上,该方式使生产增加工序,而且在安装时需要避让线控器内部的电子元件,防止螺钉进入时刮伤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具有一定的设计难度,同时多次拆卸也会使线控器出现螺丝滑牙和元件刮伤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控器,其能够避免通过使用螺钉进行PCB控制板固定而导致的电子元件刮伤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线控器,包括前壳、PCB控制板、PCB压板和后壳;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PCB控制板和所述PCB压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且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定出安装区,所述PCB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绕所述前壳内侧一周设置的多个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前壳内侧的以下至少一项:
加强筋、第一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PCB控制板为矩形,所述限位件限定出与所述PCB控制板适配的矩形区域,所述限位件包括加强筋和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其中一个侧边,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其他三个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内侧的定位凸台,所述PCB控制板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凸台嵌入所述定位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PCB压板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PCB控制板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用于将所述PCB控制板限定在所述安装区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内侧一周还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PCB压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卡扣和/或安装座;
所述PCB压板的周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第一凸缘,和/或,所述PCB压板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座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内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包括孔部和向所述PCB控制板的方向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PCB控制板抵接,使得所述前壳与所述PCB控制板之间形成散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PCB控制板在朝向所述PCB压板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座,所述外框上还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一避让位,所述后壳上还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二避让位,所述后壳上还设置有后壳盖板,所述后壳盖板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三避让位,且所述后壳盖板与所述后壳、所述PCB压板之间限定出供线缆穿过的穿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三卡扣,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卡扣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
或者,
所述前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对应的第二凸缘,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前壳背离所述PCB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前壳装配固定;
所述前壳在安装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注胶槽,所述注胶槽内设置有贯穿的溢胶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控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固定连接的前壳与PCB压板之间限定出安装区,并将PCB控制板限位于PCB压板与前壳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内,避免了使用螺钉进行PCB控制板固定而导致的电子元件刮伤风险;
(2)通过配合卡扣连接和螺钉连接两种方式,实现前壳与PCB压板,前壳与后壳,以及后壳与后壳盖板之间的连接,既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能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方便装配;
(3)前壳与PCB控制板,PCB压板与PCB控制板,后壳与PCB控制板,以及后壳盖板与PCB控制板之间均存在抵接固定关系,增加PCB控制板安装和线控器内部装配的稳固性,使得增强线控器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前壳内侧面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前壳内侧面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前壳和PCB控制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前壳、PCB控制板和PCB压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后壳内侧面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前壳外侧面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的后壳盖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控器背面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前壳;101、加强筋;102、第一卡扣;103、定位凸台;104、散热孔;105、第二卡扣;106、安装座;107、限位块;108、第二凸缘;109、安装槽;110、注胶槽;111、溢胶孔;112、导电口;113、导电槽;
20、PCB控制板;201、定位缺口;202、导电海绵;203、接线座;
30、PCB压板;301、外框;302、抵接件;303、第一凸缘;304、连接座;305、三边凸台;306、第一避让位;307、连接杆;
40、后壳;401、第三卡扣;402、第二避让位;403、安装部;404、后壳压条;
50、显示模组;501、电极片;
60、后壳盖板;601、第三避让位;602、固定件;603、盖板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针对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控器,该线控器可以用于操控空调器、热泵机组或其他的电器设备。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前壳10、PCB控制板20、PCB压板30和后壳40;前壳10和后壳40相互扣合,并形成容置空间,PCB控制板20和PCB压板3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线控器通常是固定于墙面上,因此,前壳10通常对应的是线控器固定于墙面上时朝外的一侧的壳体,前壳10上通常还安装有显示操作部件,例如液晶显示屏,通过液晶显示屏可以实现通过线控器对空调器的操作。后壳40则通常用于直接与墙面接触,并与墙面固定连接。PCB控制板作为线控器的控制单元,与显示操作部件和被控电器设备连接,用于传输控制指令以及实现控制操作。
如图2-4所示,PCB压板30与前壳10固定连接,且PCB压板30与前壳10之间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限定出安装区,PCB控制板20设置于安装区内。其中,该限位部可以是设置于前壳10,或者是形成于PCB压板30,当限位部形成于前壳10,则PCB控制板20限定于前壳10内,当限位部形成于PCB压板30,则PCB控制板20限定于PCB压板30内。在一些例子中,前壳10还可以与PCB压板30共同设置有限位部,以共同形成该安装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连接的前壳10与PCB压板30之间限定出安装区,使得PCB控制板20能够仅通过PCB压板30和前壳10实现线控器内的限位固定,从而避免了使用螺钉进行PCB控制板20固定而导致的电子元件刮伤风险。
在具体的限定方式中,可以是通过限位部对PCB控制板20的周侧进行限位,再通过前壳10和PCB压板30对PCB控制板20的前后侧进行限定,在这一限定方式中,PCB压板可以通过其本体或其本体上设置的抵接件来对PCB控制板20进行限位。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是通过限位部对PCB控制板20的周侧以及前、后侧进行限定,只要能将PCB控制板20限定于安装区内即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部形成于前壳10,限位部包括绕前壳10内侧一周设置的多个限位件,多个限位件构成安装区,PCB控制板20设置于安装区内,实现PCB控制板20限位固定于前壳10内。具体的,限位件可以是加强筋或者是第一卡扣,或者是加强筋与第一卡扣的结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PCB控制板20为矩形,限位件在前壳10的内侧限定出与PCB控制板20适配的矩形区域。具体的,限位件包括加强筋101和第一卡扣102,第一卡扣102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中一个侧边,加强筋101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他三个侧边。在安装PCB控制板20时,将PCB控制板20与第一卡扣102对应的一侧倾斜卡入第一卡扣102中,使该侧边顶紧第一卡扣102,然后再将PCB控制板20的另一侧放进安装区内,使得PCB控制板20受到加强筋101的限位作用。
可选的,第一卡扣102为平行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中一个侧边的两个,加强筋101为分别设置于其余侧边的一个或两个。
在其他的例子中,第一卡扣102还可以设置于矩形区域的任意两个相邻侧边,比如包括在线控器垂直安装时矩形区域的下侧边,以及其一条相邻侧边,加强筋101可以设置于其余两个侧边,使得能够通过PCB控制板20自身重力及第一卡扣102共同实现PCB控制板20限位固定;或者可以是其他能够将PCB控制板20实现限位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数量。
优选的,第一卡扣102呈倒L形,具体的,第一卡扣102包括位于下端的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远离前壳10一端的顶面限位部,顶面限位部的高度恰好与PCB控制板20的安装高度对应,安装后基座抵接PCB控制板20的侧边,顶面限位部抵接PCB控制板20的顶面。进一步优选的,顶面限位部的表面为光滑圆弧表面,使得能够方便地将PCB控制板20倾斜卡入。
为实现前壳10与PCB控制板20之间的进一步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限位件还包括设置于前壳10内侧的定位凸台103,PCB控制板20设置有定位缺口201,定位凸台103嵌入定位缺口201内。可选的,定位凸台103的高度为与PCB控制板20安装后高度等高或稍低,用于限制PCB控制板20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PCB控制板通常是紧贴前壳安装,导致散热不良,针对这一问题,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和图4所示,前壳10内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4,散热孔104包括孔部和向PCB控制板20的方向延伸的外延部,外延部与PCB控制板20抵接,使得前壳10与PCB控制板20之间形成散热空间。可选的,前壳10内侧还可以环绕PCB控制板20设置多个架高件,配合散热孔104实现PCB控制板20的架高。在其他的例子中,PCB控制板20也可以与前壳10的板面直接抵接,通过在PCB控制板20与后壳40之间形成散热空间。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PCB压板30包括外框301,外框30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抵接PCB控制板20的抵接件302,抵接件302用于从PCB控制板背离前壳10的一侧将PCB控制板20限定在安装区内。可选的,在PCB控制板20为矩形时,第一卡扣102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中一个侧边,抵接件302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他侧边,使得PCB控制板20的侧边分别通过第一卡扣102和抵接件302进行限位,能够将PCB控制板20限定在安装区内,并限制PCB控制板20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可选的,抵接件302为平行设置于矩形区域的一对相对侧边的两个,该对侧边分别与矩形区域设置有第一卡扣102侧边的两端连接,且在位置上远离第一卡扣102所在侧边。
为实现前壳10和PCB压板30固定连接,前壳10内侧一周还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定位件与PCB压板30固定连接。在一个例子中,定位件包括第二卡扣105和/或安装座106;PCB压板30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扣105卡接的第一凸缘303,和/或,PCB压板30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座304,连接座304与安装座106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可选的,第二卡扣105设置于前壳10内侧的三个侧边,PCB压板30的外框301周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扣105卡接的第一凸缘303,安装座106设置于前壳10内侧的其余侧边,PCB压板30对应设置有连接座304,将PCB压板30固定在前壳10内侧时,第一凸缘303进入第二卡扣105内侧实现卡接固定,并将连接座304与安装座106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具体的,第二卡扣105设置于前壳10内侧远离定位凸台103的三个侧边,其中,矩形区域的长边可以设置两个,矩形区域的短边可以设置一个,安装座106设置于靠近定位凸台103的一个侧边。可选的,安装座106还可以是分别设置于靠近定位凸台103的三个侧边,进一步加强PCB压板30与前壳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紧固件可以是紧固螺钉,连接座304和安装座106对应设置有螺纹孔,紧固螺钉依次穿过连接座304和安装座106实现前壳10和PCB压板30的拧紧固定,使线控器的安装更为可靠。由于PCB控制板20为限定于PCB压板30与前壳10之间的安装区内,因此PCB压板30周侧的连接座304通过紧固螺钉实现固定连接,并不会对内部的PCB控制板20造成影响,因此紧固螺钉进入时也不会刮伤PCB控制板20上的电子元件。
为实现前壳10与PCB压板30之间的进一步限位,对应前壳10内侧的定位凸台103,PCB压板30还设置有三边凸台305,该三边凸台305的长和宽小于定位凸台103,在前壳10与PCB压板30定位安装时,三边凸台305进入定位凸台103的内部空间与前壳10抵接固定。
优选的,定位件还包括限位块107,限位块107为阶梯状,阶梯状限位块107包括用于承托PCB压板30外框301底部的第一台阶面,以及用于抵接PCB压板30外框301侧边的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为相邻且相互垂直的两个面。限位块107可以设置于PCB压板外框301的侧边,也可以设置于PCB压板外框301的转角处,用于承托并限位PCB压板30的侧边和四角。
在一个例子中,后壳40与前壳10可拆卸连接,当后壳40和前壳10相互扣合实现连接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其中,前壳10可以是包括面板部和围绕面板部设置的外框部,后壳40边缘与外框部可拆卸连接,形成内部容置空间。本优选实施例中,前壳10与后壳40都包括面板部,以及面板部向内侧延伸设置有延伸部,前壳延伸部与后壳延伸部可拆卸连接,形成内部容置空间,且前壳延伸部大于后壳延伸部。
可选的,如图4和图6所示,优选的,前壳1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凸缘108,后壳40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三卡扣401,前壳10和后壳40通过第二凸缘108与第三卡扣401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实现前壳10和后壳40的可拆卸连接。
在其他的例子中,也可以通过在前壳10的内侧设置第三卡扣,后壳40的内侧设置与第三卡扣对应的第二凸缘,前壳10和后壳40通过第三卡扣与第二凸缘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实现前壳10和后壳40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和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控器还包括显示模组50,前壳100背离PCB控制板2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09,显示模组50在安装槽109内与前壳10装配固定,其中,显示模组50包括玻璃盖板和显示面板,玻璃盖板和显示面板可以是一体的,并通过黏胶固定于安装槽109内。可选的,前壳10在安装显示模组50的一侧设置有注胶槽110,注胶槽110内设置有贯穿的溢胶孔111。注胶槽110可以环绕安装槽109的边缘设置,使得注胶槽110在注入黏胶后用于固定显示模组50,在注入黏胶过多时,黏胶可以通过溢胶孔111进入线控器的容置空间内,避免黏胶注入过多溢出屏幕导致不美观。
显示模组50穿过前壳10与PCB控制板20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具体的,PCB控制板20上有若干导电海绵202,前壳10上贯穿设置有对应的导电口112,导电海绵202通过导电口112与显示模组50接触,实现PCB控制板20与显示模组50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为显示模组50提供电源,而且导电海绵202的端面抵接显示模组50以防止晃动。
可选的,显示模组50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极片51,前壳10对应设置有导电槽113,电极片501穿过导电槽113与PCB控制板20连接,实现PCB控制板20与显示模组50之间的信号传输,同时由于电极片501具有一定的硬度,实现对显示模组50的防止晃动作用。在其他的例子中,PCB控制板20与显示模组50也可以通过信号线实现信号传输。
如图5和图6所示,PCB控制板20在朝向PCB压板30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座203,外框301上还形成有避让接线座203的第一避让位306,后壳40上还形成有避让接线座203的第二避让位402,接线座203穿过第一避让位306和第二避让位402与外部连通,使得外部线路能够穿过第一避让位306和第二避让位402与PCB控制板20的插线座连接,方便使用时的接线操作。
其中,外框301的第一避让位306可以通过在外框301内侧设置有连接杆307,连接杆307两端分别连接外框301,实现外框301的支撑固定。优选的,连接杆307包括两个,且两端分别连接外框301的一对侧边,使得外框301和连接杆307之间形成避让位,两个连接杆307之间形成第一避让位306,且第一避让位306的宽度,即两个连接杆307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接线座203长度。
如图8和图9所示,后壳40上还设置有后壳盖板60,后壳盖板60形成有避让接线座203的第三避让位601,且后壳盖板60与后壳40、PCB压板30之间限定出供线缆穿过的穿过孔。在外部线路与插接座的插线口连接时,外部线路可以卡入穿过孔,然后再盖设后壳盖板60,此时外部线路不会突出于后壳40的表面而妨碍线控器的安装。
具体的,在接线时,需要先拆下后壳盖板60后将外部线路与PCB控制板20的插线座连接,再将后壳盖板60盖合在后壳40上。通过后壳盖板60可缩小后壳盖板60上的第二避让位402敞开的尺寸,进而对PCB控制板20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后壳盖板60安装后可将外部线路限制于穿过孔内,避免其脱离穿过孔而导致线端外皮与室外机面板之间的拉扯摩擦造成的线端外皮破损,或者段子插针端线脱落等问题。
为实现后壳盖板60的固定安装,后壳盖板60设置有固定件602,该固定件602在安装时,进入后壳40内侧并与后壳板面抵接实现固定。优选的,后壳40内侧还设置有安装部403,安装部403和后壳盖板60对应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孔与安装部403实现拧紧固定,使线控器的安装更为可靠。由于PCB控制板20为限定于PCB压板30与前壳10之间的安装区内,安装部403设置于PCB压板30的外侧,因此螺钉穿过螺纹孔与安装部403实现固定连接时,并不会与内部的PCB控制板20形成接触,因此紧固螺钉进入时也不会刮伤PCB控制板20上的电子元件。
为进一步加强线控器内部的紧固关系,后壳40内侧设置有后壳压条404,后壳压条404进入PCB压板30与两个连接杆307之间形成的间隙与PCB控制板20抵接固定。如图8所示,后壳压条404形成一定的图案,并进入两个连接杆307与外框301分别形成的避让位与PCB控制板20抵接固定。优选的,后壳盖板60上还设置有盖板压条603,盖板压条603进入两个连接杆307之间形成的第一避让位306与PCB控制板抵接固定,避免PCB控制板装配完成后出现晃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控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固定连接的前壳与PCB压板之间限定出安装区,并将PCB控制板限位于PCB压板与前壳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内,避免了使用螺钉进行PCB控制板固定而导致的电子元件刮伤风险;
(2)通过配合卡扣连接和螺钉连接两种方式,实现前壳与PCB压板,前壳与后壳,以及后壳与后壳盖板之间的连接,既可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能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方便装配;
(3)前壳与PCB控制板,PCB压板与PCB控制板,后壳与PCB控制板,以及后壳盖板与PCB控制板之间均存在抵接固定关系,增加PCB控制板安装和线控器内部装配的稳固性,使得增强线控器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壳、PCB控制板、PCB压板和后壳;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相互扣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PCB控制板和所述PCB压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固定连接,且所述PCB压板与所述前壳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定出安装区,所述PCB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绕所述前壳内侧一周设置的多个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包括形成于所述前壳内侧的以下至少一项:
加强筋、第一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控制板为矩形,所述限位件限定出与所述PCB控制板适配的矩形区域,所述限位件包括加强筋和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其中一个侧边,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其他三个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壳内侧的定位凸台,所述PCB控制板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凸台嵌入所述定位缺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压板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PCB控制板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用于将所述PCB控制板限定在所述安装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内侧一周还设置有多个定位件,多个所述定位件与所述PCB压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二卡扣和/或安装座;
所述PCB压板的周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第一凸缘,和/或,所述PCB压板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座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内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包括孔部和向所述PCB控制板的方向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PCB控制板抵接,使得所述前壳与所述PCB控制板之间形成散热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控制板在朝向所述PCB压板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座,所述外框上还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一避让位,所述后壳上还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二避让位,所述后壳上还设置有后壳盖板,所述后壳盖板形成有避让所述接线座的第三避让位,且所述后壳盖板与所述后壳、所述PCB压板之间限定出供线缆穿过的穿过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三卡扣,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三卡扣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
或者,
所述前壳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后壳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扣对应的第二凸缘,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的卡接相互扣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前壳背离所述PCB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前壳装配固定;
所述前壳在安装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边缘设置有注胶槽,所述注胶槽内设置有贯穿的溢胶孔。
CN202223297612.0U 2022-12-08 2022-12-08 线控器 Active CN219042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612.0U CN2190422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7612.0U CN2190422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2286U true CN21904228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7612.0U Active CN219042286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2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9459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rystal modules
US784808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US200301229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hooks
US9386258B2 (en)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042286U (zh) 线控器
WO2021184900A1 (zh) 显示装置的后壳及显示装置
CN217509263U (zh) 一种线控器
CN220964971U (zh)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WO2021135289A1 (zh) 电子设备
CN220043862U (zh) 显示设备
CN211628181U (zh) 散热器
CN213244182U (zh) 一种语音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N214797795U (zh) 一种便携式安装用插座
CN220556770U (zh) 显示装置
CN20535165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显示盒及空调器
CN213406866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0807888U (zh) 无螺丝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930478U (zh) 一种外转角件及智能交互设备
JPH0727655Y2 (ja) 電子機器用筐体の取付構造
CN218867587U (zh) 一种电源转接座及led显示屏
CN219107837U (zh) 一种方便安装电子元件的电路板
CN114216225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挂壁式空调器
CN215341888U (zh) 一种安装壳结构、连接壳组件、显示模块及显示设备
CN216980054U (zh) 液晶显示器
CN215379404U (zh) 移动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