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4971U -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4971U
CN220964971U CN202322409431.0U CN202322409431U CN220964971U CN 220964971 U CN220964971 U CN 220964971U CN 202322409431 U CN202322409431 U CN 202322409431U CN 220964971 U CN220964971 U CN 220964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housing
hole
laser proj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94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斌
韩玉伟
王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94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4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4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4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激光投影设备,涉及激光投影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电视主机的背板与下壳的连接方式会造成空间的浪费的问题。该激光投影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背板、多个连接件和多个紧固件,第一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背板设于第一安装腔内;多个连接件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多个紧固件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其中,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连接孔内;一个紧固件的部分穿入一个连接孔内,且与一个连接件连接,紧固件还与背板连接,以使得背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上。该激光投影设备用于投射画面。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电视是采用激光光源和超短焦投影技术成像,配备专用投影幕,可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或互联网电视节目的投影显示设备。激光电视通常包括激光投影主机和屏幕两部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激光投影主机的尺寸逐渐向小型化发展,但是由于激光投影主机内的零部件较复杂,导致激光投影主机的小型化进展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激光投影主机通常包括上壳、下壳、后壳、背板、光学引擎、金属支架等部件,上壳、下壳和后壳对接在一起形成激光投影主机的壳体,背板设置在壳体内,并与下壳连接,光学引擎和金属支架设置在背板上。相关技术中,背板靠近下壳的侧面为一个光滑平整的面,背板和下壳的连接通常是在下壳靠近背板的一侧设置连接柱,然后将背板靠近下壳的侧面与连接柱远离下壳的一端端面接触,然后通过螺钉穿过背板,并穿入连接柱内,将背板固定于连接柱上,以实现背板与下壳的连接。
上述背板与下壳的连接方式,由于连接柱具有一定的高度,将导致背板与下壳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该间距中的空间除了连接柱所在位置外的部分均处于闲置状态,这将导致背板与下壳之间的空间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造成空间的浪费,不利于激光投影主机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激光电视主机的背板与下壳的连接方式会造成空间的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背板、多个连接件和多个紧固件,第一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背板设于第一安装腔内;多个连接件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多个紧固件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其中,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连接孔内;一个紧固件的部分穿入一个连接孔内,且与一个连接件连接,紧固件还与背板连接,以使得背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上。
本申请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多个连接件,以及在背板上形成多个连接孔,在将背板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后,通过一个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连接孔内,一个紧固件的部分穿入一个连接孔内,且与一个连接件连接,并且,紧固件还与背板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紧固件将背板连接于连接件上,进而使背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上。
在背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上后,由于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背板上的连接孔内,从而可以避免连接件全部位于背板与第一壳体之间,从而可以使背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间隙小于连接件在连接件与连接孔的排布方向上的尺寸,进而能够减小背板与第一壳体之间处于闲置状态的空间,以减小空间的浪费,以便于激光投影主机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具有底板,底板与第一安装腔的开口相对设置;背板包括板体和多个凸起,多个凸起间隔设置于板体远离底板的侧壁上,且与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一个连接孔沿板体远离底板的方向贯穿板体,且延伸至一个凸起内;通过连接孔沿板体远离底板的方向贯穿板体,且延伸至凸起内,可以增加连接孔的深度,从而可以使连接件更多的伸入连接孔内,以进一步的减小背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空间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柱和多个定位筋,连接柱固定于第一壳体上,且与紧固件连接;多个定位筋沿连接柱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连接柱的周壁上,多个定位筋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内,用于与连接孔的孔壁配合对背板进行定位;通过连接柱和定位筋的设置,可以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柱对背板进行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连接孔与定位筋对背板进行定位,从而减少背板上开孔的数量,以提高背板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背板远离底板的方向,连接孔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和/或,定位筋远离连接柱的侧壁形成有定位斜面,定位斜面远离底板的一端、位于定位斜面靠近底板的一端靠近连接孔的轴线的一侧;通过连接孔和/或定位筋的上述设置,能够方便定位筋伸入连接孔内,从而便于对背板进行定位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背板与第一壳体连接的情况下,定位筋与连接孔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0mm且小于或等于5mm;定位筋与连接孔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实现对背板的精确定位,从而可以保证背板上的部件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远离底板的一端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上形成有安装孔;连接柱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内,且与限位部靠近底板的侧面抵接;紧固件穿入安装孔,且与限位部远离连接柱的侧面抵接;紧固件的部分伸入连接柱内,且与连接柱螺接;通过限位部、紧固件和连接柱的配合,可以方便背板与连接柱的连接,从而便于将背板与第一壳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垫块,垫块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垫块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内,紧固件的部分穿入垫块,且与垫块连接;通过垫块可以增强背板与第一壳体连接的牢固性,并且,垫块方便取放,从而能够使背板和第一壳体的连接更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和多个第一支撑柱,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朝向第二壳体,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通过第一安装腔的开口和第二安装腔的开口连通,以形成一个安装空间;多个第一支撑柱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位于安装空间内;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通孔,多个定位通孔与多个第一支撑柱一一对应,一个第一支撑柱穿过一个定位通孔,且与第二壳体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柱和定位通孔的配合,能够实现对背板的预定位,并且第一支撑柱还能够对第二壳体进行支撑,从而能够简化第一壳体的结构,并且进一步减小背板上的开孔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靠近背板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通过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强第一壳体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背板和多个连接件,第一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背板设于第一安装腔内;多个连接件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其中,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连接孔内,且连接件与背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激光投影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机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5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背板;20-下壳;30-背板连接柱;40-背板定位柱;50-上壳支撑柱;
1-机壳;11-第一壳体;111-第一安装腔;112-底板;113-加强筋;12-第二壳体;121-第二安装腔;13-第三壳体;
2-背板;21-连接孔;211-限位部;2111-安装孔;22-板体;23-凸起;24-定位通孔;
3-连接件;31-垫块;311-抵接部;32-连接柱;33-定位筋;331-定位斜面;
4-紧固件;41-垫片;42-连接片;42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3-紧固螺栓;
51-第一支撑柱;52-第二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或者通道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随着激光电视的普及,激光电视的激光投影主机的小型化设计是激光电视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激光投影主机的第一背板10设置于下壳20和上壳(图中未示出)之间,并且第一背板10与下壳20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背板10靠近下壳20的侧面为一个光滑平整的面,下壳20靠近第一背板10的一侧设置有背板连接柱30,将第一背板10靠近下壳20的侧面与背板连接柱30远离下壳20的一端端面接触,然后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背板10,并穿入背板连接柱30内,将第一背板10固定于背板连接柱30上,以实现第一背板10与下壳20的连接。
这样将导致第一背板10与下壳20之间的间距(相当于背板连接柱30的高度)较大,从而导致第一背板10与下壳20之间的空间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造成空间的浪费,不利于激光投影主机的小型化设计。
并且,上述连接方式,还需要在下壳20上设置背板定位柱40,以及在第一背板10上开设背板定位孔,通过背板定位柱40与背板定位孔的配合对第一背板10定位。
另外,连接上壳和下壳20的上壳支撑柱50也会穿过第一背板10,从而需要在第一背板10上开设贯穿孔。
这样将导致第一背板10上既需要开设用于连接背板连接柱30的螺栓孔,还需要开设背板定位孔和贯穿孔,从而导致第一背板10上开孔较多,从而将对第一背板10的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如图3所示,激光投影设备包括机壳1,机壳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
第一壳体11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111,第二壳体12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安装腔121,第一安装腔111的开口朝向第二壳体12,第二安装腔121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连接,且第一安装腔111和第二安装腔121通过第一安装腔111的开口和第二安装腔121的开口连通,以形成一个安装空间。
即,第一安装腔111的开口和第二安装腔121的开口朝向彼此对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安装腔111和第二安装腔121连通,并且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卡接或螺栓、螺钉等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并使第一安装腔111和第二安装腔121形成安装空间。
为了便于机壳1的组装,通常会在第一壳体11的侧板和/或第二壳体12的侧板上开设一个缺口,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完成后,通过第三壳体13将上述缺口封堵。第三壳体13可以与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卡接或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的侧板形成第一安装腔111与其开口相邻的侧壁,第二壳体12的侧板形成第二安装腔121与其开口相邻的侧壁。
如图4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背板2。背板2设于安装空间内,用于在其上安装激光投影设备中的光学引擎和金属支架等部件。
具体的,背板2设于第一安装腔111内,以便于将背板2与第一壳体11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壳体11对背板2进行支撑。
如图5和图6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多个连接件3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11内,即多个连接件3设于第一安装腔111的腔壁上。
连接件3用于与背板2连接,以实现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其中,第一壳体11具有底板112,底板112与第一安装腔111的开口相对设置,为了便于安装背板2,通常将连接件3设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形成第一安装腔111的底壁,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和侧板连接在一起能够形成第一安装腔111。
如图7所示,背板2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21,多个连接孔21与多个连接件3一一对应,即连接孔21设于背板2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壁上。
如图8和图9所示,一个连接件3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连接孔21内,且连接件3与背板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通过连接件3与背板2连接,可以实现将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并且,连接件3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在背板2通过连接件3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后,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之间的间距将小于连接件3在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排布方向上的尺寸。
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投影设备可以减小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机壳1内空间的浪费,进而可以减小机壳1的体积,以利于激光投影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其中,连接件3可以与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例如,连接件3为金属块或金属柱等,连接件3与第一壳体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例如,连接件3还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
连接件3与背板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件3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后,连接件3位于连接孔21的孔口处的部分与连接孔21的孔口处的孔壁可以进行焊接,以实现连接件3与背板2的连接。
连接件3与背板2还可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具体的,如图10所示,激光投影设备还包括多个紧固件4,多个紧固件4与多个连接件3一一对应,一个紧固件4的部分穿入一个连接孔21内,且与一个连接件3连接,紧固件4还与背板2连接,从而使得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
其中,紧固件4可以为螺钉、螺栓、铆钉等,也可以为多个部件组合而成。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连接件3包括垫块31,垫块31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上,且垫块31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紧固件4的部分穿入垫块31,且与垫块31连接。其中,垫块31可以放置于第一壳体11上,也可以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上。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连接孔21为通孔,紧固件4为螺钉,此时,垫块31可以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垫块31未伸入连接孔21内的部分形成有抵接部311。
在将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时,将垫块31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且使垫块31的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垫块31的抵接部311与背板2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然后将紧固件4穿入连接孔21内,并穿过垫块31,然后旋拧于第一壳体11上的螺栓孔内,并且使紧固件4的头部与背板2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从而实现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4的头部与背板2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可以通过在紧固件4的头部与背板2之间加装垫片41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紧固件4为螺钉,连接孔21为盲孔,此时,垫块31可以全部伸入连接孔21内,也可以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
在将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时,将垫块31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且使垫块31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垫块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端与连接孔21的底壁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然后将紧固件4依次穿过连接孔21的底壁上的螺栓孔、垫块31,然后旋拧于第一壳体11上的螺栓孔内,并且使紧固件4的头部与连接孔21的底壁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从而实现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
由于背板2和第一壳体11的厚度较小,背板2只通过紧固件4和第一壳体11连接,会导致背板2和第一壳体11连接后的牢固性较弱,通过垫块31的设置,可以增强背板2与第一壳体11通过紧固件4连接后的强度,从而增强背板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垫块31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垫块31开设螺栓孔,以便于紧固件4通过螺栓孔穿过垫块31;垫块31也可以为塑料制品,其上不开设螺栓孔,依靠紧固件4在其上旋拧出一个螺栓孔,从而使紧固件4穿过垫块31。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连接件3可以包括连接柱32。连接柱32固定于第一壳体11上,且与紧固件4连接。其中,连接件3可以与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螺栓等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连接孔21为通孔,紧固件4包括连接片42和紧固螺栓43,连接片42具有第一连接部421和第二连接部422,第一连接部421与背板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22位于连接孔21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侧。
并且,连接柱32上开设有螺纹孔。此时,连接柱32可以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也可以全部伸入连接孔21内。
其中,连接片42的第一连接部421与背板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
在将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时,使连接柱32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然后将紧固螺栓43穿过连接片42的第二连接部422上的螺栓孔,并伸入连接孔21内,然后使紧固螺栓43的螺杆进入连接柱32的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接,同时使紧固螺栓43的头部与连接片42的第二连接部422远离连接孔21的侧面抵接,以实现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紧固件4为螺栓或螺钉,连接孔21远离底板112的一端形成限位部211。例如,可以使连接孔21为盲孔,则盲孔的底壁即为连接孔21的限位部211;也可以在连接孔21远离底板112的一端固定一个挡板,则挡板形成连接孔21的限位部211。
并且,限位部211上形成有安装孔2111。连接柱32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且与限位部211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即连接柱32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端与限位部211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侧面抵接。
紧固件4穿入安装孔2111,且与限位部211远离连接柱32的侧面抵接,即紧固件4穿入安装孔2111内后,紧固件4的部分会进入连接孔21内,随着紧固件4不断的进入连接孔21,可以使紧固件4的头部与限位部211远离连接柱32的侧面抵接。
紧固件4的部分伸入连接柱32内,且与连接柱32螺接。具体的,可以在连接柱32内开设螺纹孔,紧固件4的螺杆部分进入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接,从而实现紧固件4与连接柱32螺接,进而实现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
该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比较容易实现,并且紧固件4能够有较长的一段伸入连接柱32内,且与连接柱32连接,从而可以提高紧固件4与连接柱32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强度。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连接件3能够更多的伸入连接孔21内,以进一步减小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之间的间距,如图15所示,背板2包括板体22和多个凸起23,多个凸起23间隔设置于板体22远离底板112的侧壁上,且与多个连接孔21一一对应。
如图16所示,一个连接孔21沿板体22远离底板112的方向贯穿板体22,且延伸至一个凸起23内。
也就是说,连接孔21的深度为板体22的厚度和凸起23的至少部分在背板2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方向上的高度,因此连接孔21的深度得到了增加,从而可以使连接件3伸入连接孔21内的部分更多,从而进一步的减小背板2与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之间的间距,以便于更有效的利用机壳1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利用连接孔21对背板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以减少在背板2上开孔的数量,提高背板2的结构强度。如图17所示,连接件3包括连接柱32的情况下,连接件3还包括多个定位筋33,多个定位筋33沿连接柱3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连接柱32的周壁上,多个定位筋33的至少部分伸入连接孔21内,用于与连接孔21的孔壁配合对背板2进行定位。
通过在连接柱32的周壁上设置定位筋33,可以减小连接件3与连接孔2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根据定位的精度设置定位筋33远离连接柱32的侧面与连接孔21的内周壁的间距,从而通过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内周壁的配合实现对背板2定位。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连接孔21实现对背板2的连接和定位,从而不需要在背板2上单独设置定位孔,进而可以减少背板2上的开孔数量,以增强背板2的结构强度。并且,也不需要在第一壳体11上设置定位柱,从而简化第一壳体11的结构,降低第一壳体11的加工难度。
另外,通过设置定位筋33对背板2进行定位,可以将连接柱32设置的比较细,即连接柱32的径向尺寸较小,这样,可以更节省材料,并且可以使机壳1更轻便。
由于激光电视属于超短焦投影,镜头的定位十分关键,稍有偏移就会在屏幕上产生较大的位移量,而镜头是安装在背板2上的,因此对背板2的定位精度要求就比较高。
基于此,在背板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使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0mm且小于或等于5mm。例如,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为0mm、1mm、2mm、3mm、4mm、5mm等。
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保证背板2的定位精度,进而保证镜头的定位精度。
其中,定位筋33可以为长方体状、圆柱状、椭圆柱状、不规则形状等。
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定位筋33为长方体形状,连接孔21可以为圆柱状。此时,定位筋33远离连接柱32的侧面与连接孔21的母线平行,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即连接孔21的母线与定位筋33远离连接柱3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将背板2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时,可以通过将各个连接件3的定位筋33伸入对应的连接孔21内,即可实现对背板2的定位。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沿背板2远离底板112的方向,连接孔21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例如,连接孔21可以为圆台状、梯形台等形状,在此以连接孔21为圆台状为例进行说明。
这样,可以使连接孔21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端的开口的径向尺寸远大于连接件3在连接孔21的径向上的尺寸,从而便于连接件3伸入连接孔21内。
如图17所示,定位筋33远离连接柱32的侧壁形成有定位斜面331,定位斜面331远离底板112的一端(如图17中示出的定位斜面331的M端)、位于定位斜面331靠近底板112的一端(如图17中示出的定位斜面331的N端)靠近连接孔21的轴线的一侧。即定位斜面331远离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端、相对于定位斜面331靠近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的一端向靠近连接孔21的方向倾斜。
这样,可以使定位斜面331的倾斜方向与连接孔21的母线的倾斜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即定位斜面331与连接孔21的母线平行或有一个较小的夹角。从而更有利于定位筋33伸入连接孔21内,且使定位筋33和连接孔21的周壁配合对背板2进行定位。
此时,在背板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的情况下,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即定位筋33的定位斜面331与连接孔21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比较薄,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后,需要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支撑柱,以通过支撑柱对第二壳体12进行支撑,以避免第二壳体12损坏而对安装空间内的部件造成损坏。
如图4所示,支撑柱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51和多个第二支撑柱52,多个第二支撑柱52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边缘位置,且位于安装空间内。第二支撑柱5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壳体12上,且第二支撑柱52与背板2不产生干涉。
其中,第二支撑柱52可以与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螺钉等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第二支撑柱52与第二壳体12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也可以在第二支撑柱52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置第二插接头,并在第二壳体12上开设第二插接孔,通过第二插接头插接于第二插接孔内,实现第二支撑柱52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
多个第一支撑柱51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上,且位于安装空间内。多个第一支撑柱51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中间位置,第一支撑柱51与第二壳体12连接时,会与背板2产生干涉,即第一支撑柱51需要穿过背板2。
因此,如图19所示,背板2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通孔24,多个定位通孔24与多个第一支撑柱51一一对应,一个第一支撑柱51穿过一个定位通孔24,且与第二壳体12连接。
此时,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支撑柱51与定位通孔24的尺寸关系,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柱51穿过定位通孔24后,与定位通孔24配合对背板2的安装位置进行预定位,然后再通过连接件3的定位筋33与连接孔21配合对背板2进行精定位,以提高对背板2的定位效果。
其中,第一支撑柱51可以与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螺钉等连接于第一壳体11上。第一支撑柱51与第二壳体12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也可以在第一支撑柱51靠近第二壳体12的一端设置第一插接头,并在第二壳体12上开设第一插接孔,通过第一插接头插接于第一插接孔内,实现第一支撑柱51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第一壳体11的结构强度,如图20所示,第一壳体11的底板112靠近背板2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113。多个加强筋113中的一部分加强筋113沿第一方向延伸,另一部分加强筋113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另外,加强筋113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也可以按照不规则的排布方式分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加强筋113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一壳体11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整个机壳1的结构强度,以增强对安装空间内的部件的防护效果。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 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
背板,所述背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多个紧固件,所述多个紧固件与所述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多个连接孔与所述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
一个紧固件的部分穿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且与一个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紧固件还与所述背板连接,以使得所述背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背板包括板体和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多个连接孔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板体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贯穿所述板体,且延伸至一个所述凸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多个定位筋,所述多个定位筋沿所述连接柱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周壁上,所述多个定位筋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连接孔内,用于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配合对所述背板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和/或,所述定位筋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形成有定位斜面,所述定位斜面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斜面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靠近所述连接孔的轴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连接孔的周壁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0mm且小于或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安装孔;
所述连接柱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连接孔内,且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底板的侧面抵接;
所述紧固件穿入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侧面抵接;所述紧固件的部分伸入所述连接柱内,且与所述连接柱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垫块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紧固件的部分穿入所述垫块,且与所述垫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连通,以形成一个安装空间;
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通孔,所述多个定位通孔与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柱一一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一个所述定位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
10.一种激光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安装腔;
背板,所述背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多个连接孔与所述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伸入一个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背板连接。
CN202322409431.0U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Active CN220964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9431.0U CN220964971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9431.0U CN220964971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4971U true CN220964971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9431.0U Active CN220964971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4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26620B1 (ko) 엘씨디 모니터의 베사커버 고정구조
US7929318B2 (en) Power switch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thin display device
CN115397167B (zh) 后盖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20964971U (zh)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CN114979433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1184900A1 (zh) 显示装置的后壳及显示装置
CN213547673U (zh) 一种适应多种安装角度的摄像头模组装配机构
CN212086649U (zh) 无线传屏装置
CN210075396U (zh) 车载摄像头总成及车辆
CN103869900A (zh) 电池模组固定装置
CN219042286U (zh) 线控器
KR10031920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9800406U (zh) 可限位安装的显示装置
CN216057789U (zh) 一种用于控制面板的壳体组件及使用其的控制面板
CN211628181U (zh) 散热器
CN216414383U (zh) 一种mic板和摄像头组件安装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JP4701117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取付構造
CN108663845B (zh) 无边框显示器的支撑框及无边框显示器
CN21746383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在显示屏背面的显示屏后盖
CN109951955B (zh) 电路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226710U (zh) 端口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007741U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980054U (zh) 液晶显示器
CN218183760U (zh)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结构
CN215956642U (zh) 喇叭组件及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