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0897U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低插拔力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40897U CN219040897U CN202222505522.XU CN202222505522U CN219040897U CN 219040897 U CN219040897 U CN 219040897U CN 202222505522 U CN202222505522 U CN 202222505522U CN 219040897 U CN219040897 U CN 2190408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layer contact
- shell
- force connector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沿宽度固定装配在该壳体内的若干信号接触件和若干功率部件,在与导电体插合时,所述信号接触件和功率部件的触点分先后顺序与导电体接触导通。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在插合时金手指与接触件的接触分步进行,可有效降低插拔力度,使其更加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服务器平台的连接器,需要符合CRPS标准,实现金手指到印制板之间电源的及信号的传输。此外,由于该连接器集成有多个功率部件和信号接触件,在与金手指进行插拔时需要较大的插拔力,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现提出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使其能够在不减少接触件模块的前提下,减小插拔力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沿宽度固定装配在该壳体内的若干信号接触件和若干功率部件,在与导电体插合时,所述信号接触件和功率部件的触点分先后顺序与导电体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功率部件包括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所述内层接触件的相邻悬臂之间有供外层接触件上悬臂穿过的空间,且内层接触件、外层接触件以及信号接触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在插合时,外层接触件、内层接触件以及信号接触件的触点按照由先到后的顺序与导电体接触。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的悬臂宽度和悬臂长度均相同,相邻的位于内层接触件上的悬臂和位于外层接触件上的悬臂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的间隙相同。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功率部件是由接触件和塑胶块组成的一体式结构。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壳体前端设有能够在金手指插入过程中进行一级引导的壳体引导面,所述信号接触件和功率部件的接触件前端也设有引导部,且上述引导部与金手指配合引导的顺序与其其所在接触件触点与金手指接触的顺序一致。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塑胶块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相邻功率部件之间通过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定位,位于两端的功率部件分别通过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与壳体内侧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的配合连接定位。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塑胶块四个棱处的导向槽导向配合的导向凸筋。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导向凸筋的截面为1/4圆弧,且壳体同一侧,与相邻塑胶块上导向槽适配的两个导向凸筋连为一体呈半圆柱状。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功率部件上塑胶块与壳体之间还通过卡台和卡槽的配合实现定位。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实现散热的散热孔。
前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该连接器为直式连接器或弯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在插合时金手指与接触件的接触分三步进行,可有效降低插拔力度,且该连接器的壳体和接触件均设引导结构,壳体引导先于接触件的引导,先接触的接触件先引导,后接触件的接触件后引导,逐级进行,可靠省力。
本实用新型功率模块是由塑胶包裹的一体式结构,可以保证尾部针脚的相对位置,使其能够更好地插入印制板板上。
本实用新型功率部件采用两层堆叠的接触件,不仅能够在不增大功率部件宽度的前提下,增加针脚数量,多处针脚形成并联,降低了接触件本身电阻,降低功耗,提高了载流能力。且本实用新型功率部件两层接触件在宽度方向上错开布置,组成两层接触件的簧片在变形方向上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功率部件在壳体内通过多个方向的配合实现可靠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主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功率部件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弯式连接器壳体
102:弯式信号接触件
103:弯式功率部件
104:卡台
105:绝缘凸起
106:绝缘凹槽
107:导向槽
108:定位凹槽
109:定位凸起
110:导向凸筋
111:卡槽
112:散热孔
113:内层接触件
114:外层接触件
115:壳体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9,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低插拔力连接器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连接器为弯式连接器,其尾部针脚弯折后实现与印制板的焊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弯式连接器尾部针脚的折弯角度为90度。该弯式连接器包括弯式连接器壳体101以及固定装配在该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内的弯式信号接触件102和弯式功率部件103,其中所述弯式信号接触件102和弯式功率部件103均有多个,并沿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宽度排成一排分布,以便于实现与金手指的适配插合。为减小与金手指配合时的插拔力度,所述弯式信号接触件102和弯式功率部件103与金手指接触导通的接触触点沿插合方向错开分布,以使得在插合时,所述弯式信号接触件102和弯式功率部件103按照顺序被金手指撑开,可有效减小插拔力。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弯式功率部件103被金手指撑开后,弯式信号接触件102才被金手指撑开。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弯式信号接触件102被金手指撑开后,弯式功率部件103才被金手指撑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包括双层布置的功率接触件,该功率接触件其包括外层接触件114和内层接触件113,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定义各接触件触点所在侧为内侧,则内层接触件113悬臂根部位于外层接触件114悬臂根部的内侧,内层接触件113的相邻悬臂之间具有用于供外层接触件114悬臂穿过的间隙,内层接触件113悬臂前端触点与外层接触件114悬臂前端触点均在平行于插合方向且平行于接触件排列方向的同一平面上,且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114的触点在插合方向上有高度差。较佳的,所述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114的接触悬臂的长度相当,且二者的接触触点在插合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外层接触件114上的触点位置高于内层接触件113上的触点位置,以实现与金手指的分步插合。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114的触点在插合方向上无高度差,沿垂直插接方向内外分布,以实现与金手指的分步插合。
所述内层接触件113、外层接触件114以及弯式信号接触件102均为由两个簧片相对布置组成的插孔结构,且所述内层接触件113、外层接触件114以及弯式信号接触件102的接触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位分布,以实现与金手指的分步接触,实现减小插拔力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114的悬臂宽度一致,同一接触件上相邻悬臂之间的间距一致,且由内层接触件112和外层接触件114组成的弯式功率部件103任一侧相邻接触悬臂之间的间距也一致,由此,不仅能够保证弯式功率部件103在不增大宽度的前提下,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且由于组成内层接触件112和外层接触件113的簧片结构类似,在冲压时可共用模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是由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堆叠排布后塑胶包裹形成的一体式结构。该弯式功率部件103通过塑胶块118包裹功率接触件,可有效保证组成功率接触件的各簧片的相对位置,由此,保证与印制板焊接的针脚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弯式功率部件采用两层堆叠的接触件布置方式,且使得外层接触件悬臂布置在内层接触件悬臂之间的缝隙中,且内外层接触件的悬臂长度一致,仅触点位置在插接方向上有错位,内外层接触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由此保证各个簧片在插合时弹高一致,有利于冲压时,组成接触件的各接触件的簧片的弹高一致性管控,有利于批量生产。且本申请两层堆叠方式布置的接触件,可在满足针脚布置间距的前提下,分布更多针脚,而多处针脚形成并联,降低了接触件本身电阻,降低功耗,提高了载流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层接触件113有3个簧片,外层接触件114具有两个簧片,且外层接触件114的两个簧片的悬臂位于内层接触件3个簧片之间的空隙中,且外层接触件悬臂上触点的位置高于内层接触件113悬臂上触点的位置,由此使得外层接触件114较内层接触件113先被金手指撑开,保证了插入过程插拔力逐步增大,而不急剧变化。
本实用新型功率模块中内层接触件113和外层接触件114的位于金手指同一侧的簧片沿各个功率模块的排布方向交错分布,且相邻簧片之间在该分布方向上有间隙,可沿内外方向自由变形,内外层接触件的簧片撑开时不受彼此影响。本实用新型外层接触件114的悬臂之间具有供内层接触件113悬臂撑开时穿过的间隙,内层接触件113悬臂之间具有供外层接触件114的悬臂穿过形成插孔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弯式连接器的壳体前端还设有能够在金手指插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壳体引导面115,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的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前端分别设有在金手指插入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的内层引导部116和外层引导部117,且在金手指插入时,金手指先在壳体引导面115引导下进入壳体内,然后在外层引导部117的引导下压缩外层接触件的触点,将外层接触件撑开,然后在内层接触件116的引导下压缩内层接触件的触点,将内层接触件撑开。在金手指将内层接触件116撑开后继续插入时,即可在弯式信号接触件前端引导部的引导下压缩弯式信号接触件的触点,将弯式信号接触件撑开。整个插合过程中存在先后引导和先后压缩触点,可有效降低插入过程中的插拔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上的塑胶块118和弯式连接器101之间通过卡台104和卡槽111的配合实现定位。具体的,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上塑胶块118两侧均设有卡台104,弯式连接器壳体101与金手指平行的两侧面上均设有适配的卡槽111,当弯式功率部件103由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尾部装入时,所述卡台104进入卡槽111内,实现配合定位。为进一步增强弯式功率部件103在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内的可靠固定,防止其出现晃动,所述塑胶块118另外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绝缘凸起105和绝缘凹槽106,弯式连接器壳体101上位于上述弯式功率部件103两端的面内侧分别设有定位凹槽108和定位凸起109,位于壳体设有定位凹槽108一端的弯式功率部件103在装配时,其侧面的绝缘凸起105与壳体内侧的定位凹槽108导向且间隙配合并实现定位,防止出现晃动。位于壳体设有定位凸起109一端的弯式功率部件103在装配时,则通过其侧面的绝缘凹槽106与壳体内侧的定位凸起109导向且间隙配合,并实现定位,防止其出现晃动。相邻弯式功率部件103之间则通过绝缘凸起106和绝缘凹槽106的间隙配合实现定位,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弯式功率部件在四个方向上均有定位,可有效防止其晃动。
为进一步实现弯式功率部件103在装配时的导向,本实用新型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内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弯式功率部件103上塑胶块118四个角处的导向槽107导向配合的导向凸筋110,每个弯式功率部件103均通过其塑胶块118四个角处的导向槽107与弯式连接器壳体101内壁上沿轴向延伸的凸筋110的配合实现导向和定位。较佳的,所述导向槽107为弧形槽,该弧形槽的截面为1/4圆弧,该圆弧的圆心在塑胶块118相邻边相交形成的棱上。与相邻弯式功率部件103上的导向槽适配的两个凸筋连成一体,截面呈半圆形,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弯式连接器壳体101两侧均设有多个散热孔112,确保连接器功率传输时热量尽快进行散出去,以提升载流能力。
请参阅图10-15,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实施例中连接器为直式连接器,其尾部针脚竖直压紧在印制板上,即该连接器与印制板垂直互连。该直式连接器包括壳体201、直式功率部件203和直式信号接触件202,其中直式功率部件203与弯式功率部件103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弯式功率部件103的接触件尾部针脚经过90度弯折,直式功率部件203的尾部针脚无弯折。所述直式信号接触件202和弯式信号接触件102的区别仅在于弯式信号接触件102的尾部针脚进行90度弯折,直式信号接触件202的尾部针脚无弯折。
该直式连接器在与金手指对插时,其中直式功率部件203中外层接触件的触点先被金手指挤压,外层接触件被撑开后,内层接触件的触点被金手指挤压,在内层接触件被撑开后,直式信号接触件202的触点被挤压,直式信号接触件202被金手指撑开。
所述直式功率部件203上塑胶块与直式连接器壳体之间的配合与弯式功率部件103塑胶块与弯式连接器壳体的配合结构相同,且相邻直式功率部件203之间也通过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和定位。
所述直式连接器壳体上也设有多个散热孔。
所述直式信号接触件和弯式信号接触件均通过倒刺实现在壳体内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接触件、内层接触件以及信号接触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但其沿插接方向的投影互相错开,从而实现与金手指插合时的分步骤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与接触件适配插合的也可为其他导电体,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金手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固定装配在所述壳体内的若干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在与导电体插合时,所述接触件按不同顺序与导电体接触导通;
与导电体接触顺序不同的接触件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分布或垂直插接方向错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包括功率接触件,该功率接触件包括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所述内层接触件的相邻悬臂之间有供外层接触件上悬臂穿过的间隙,且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接触件和外层接触件的悬臂宽度和悬臂长度均相同,内层接触件上的悬臂和相邻的外层接触件上的悬臂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的间隙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与其上包裹的塑胶块组成功率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设有能够在导电体插入过程中进行一级引导的壳体引导面,所述接触件前端也设有引导部,且上述引导部与导电体配合引导的顺序与其所在接触件与导电体接触导通的顺序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块两侧分别设有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相邻功率部件之间通过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定位,位于连接器两端的功率部件分别通过绝缘凸起和绝缘凹槽与壳体内侧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的配合连接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塑胶块四个棱处的导向槽导向配合的导向凸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部件上塑胶块与壳体之间还通过卡台和卡槽的配合实现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3、6-8任一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实现散热的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3、6-8任一所述的低插拔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还包括信号接触件,且在导电体插拔时,信号接触件和功率接触件与导电体接触的顺序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522.XU CN21904089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522.XU CN21904089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40897U true CN219040897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31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5522.XU Active CN21904089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40897U (zh)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22505522.XU patent/CN2190408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797507B2 (ja) |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用ジヤツク | |
CN202772303U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667411U (zh) | 电连接器 | |
US4693532A (en) | Modular staggered multi-row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S6286679A (ja) | 高さの低い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9040897U (zh)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
CN219203546U (zh) | 一种矩形电源连接器 | |
CN115566474A (zh) | 低插拔力连接器 | |
CN21051711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10676617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618321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108879149B (zh) |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 |
CN11053494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16980938U (zh) | 一种多pin电连接器 | |
CN112072356A (zh) | 一种双向堆叠式大电流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 |
CN215645100U (zh) | 一种双层多触点接触端子、导电端子及连接器 | |
CN11067661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10600932A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9067268U (zh) | 一种双层多触点连接器 | |
CN220233640U (zh) |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8160910U (zh) | 一种高效能接触连接端子 | |
CN216903419U (zh) | 插接件及插座 | |
CN220209354U (zh) | 一种排线连接器 | |
CN219739345U (zh) | 一种90度公头 | |
CN209981654U (zh) | 大电流高电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