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6833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6833U
CN219036833U CN202222312645.1U CN202222312645U CN219036833U CN 219036833 U CN219036833 U CN 219036833U CN 202222312645 U CN202222312645 U CN 202222312645U CN 219036833 U CN219036833 U CN 21903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indoor
air outlet
hous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26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京大
刘睿
张凤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26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离心风机,壳体上设置有室外双向风口、室内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第一开闭装置,第一开闭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中且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由此,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室外双向风口、室内风进口和新风出口,并且使第一开闭装置选择性开闭新风出口,这样可以选择性通过室外双向风口和新风出口向室内进风,或者通过室内风进口和室外双向风口向室外出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双向送风功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且无需增加额外风道,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室内使用空调时,门窗通常是紧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越来越低,会出现供氧不足的问题,如果打开门窗,又会影响室内空调制冷制热效果,因此,可以从室外吸入新风到达室内的新风空调应运而生。
在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采用单向换气,虽然可以引进室外新风,但是无法主动排出室内的浊气,这样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有限,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双向送风,并且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离心风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室外双向风口、室内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室内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选择性地相互连通,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以及位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和所述室内风进口之间;第一开闭装置,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室外双向风口通过所述新风出口向室内进风,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室内风进口通过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向室外出风。
由此,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室外双向风口、室内风进口和新风出口,并且使第一开闭装置选择性开闭新风出口,这样可以选择性通过室外双向风口和新风出口向室内进风,或者通过室内风进口和室外双向风口向室外出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双向送风功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且无需增加额外风道,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连通,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室内风进口和所述室外双向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室外双向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一端且位于所述室内风进口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开闭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一开闭门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开闭门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为齿轮,所述第一开闭门上设置有齿条部,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部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开闭门呈弧形,所述齿轮驱动所述第一开闭门沿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外侧转动,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室内风出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在所述室内风出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室内风出口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风出口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开闭装置,所述第二开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二开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二开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进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开闭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二开闭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开闭门设置于所述室内风进口且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二开闭门转动,以开闭所述室内风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向室内进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向室内进风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向室外出风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向室外出风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开闭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0、机壳;
20、新风模块;21、壳体;211、第一壳体;2111、新风出口;2112、室内风出口;212、第二壳体;2121、室外双向风口;2122、室内风进口;213、第二风道;22、离心风机;
30、第一开闭装置;31、第一传动件;32、第一开闭门;321、齿条部;
40、第二开闭装置;41、第二驱动件;42、第二开闭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结合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新风模块20和第一开闭装置30,其中,新风模块20设置于机壳10,新风模块20可以主要包括壳体21和离心风机22,壳体21上设置有室外双向风口2121、室内风进口2122和新风出口2111,室内风进口2122和新风出口2111分别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选择性地相互连通,离心风机22设置于壳体21内,离心风机22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新风出口2111之间,以及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室内风进口2122之间,第一开闭装置30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21中,并且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室外双向风口2121通过新风出口2111向室内进风,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室内风进口2122通过室外双向风口2121向室外出风。
具体地,通过将新风模块20设置于机壳10内,这样机壳10可以对新风模块20起到罩设保护作用,可以保证新风模块2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新风模块20可以包括壳体21和离心风机22,离心风机22设置于壳体21内,这样离心风机22可以将风吸入壳体21内部,并且进行增压增速后流出壳体21。
进一步地,通过使室内风进口2122和新风出口2111分别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选择性地相互连通,使离心风机22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新风出口2111之间,以及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室内风进口2122之间,并且将第一开闭装置30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21中,第一开闭装置3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这样当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新风出口2111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离心风机22可以将室外新风通过室外双向风口2121吸入壳体21内部,并进一步地通过新风出口2111排向室内,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向室内进风的功能,当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室内风进口2122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离心风机22可以将室内空气通过室内风进口2122引入壳体21内部,并进一步地通过室外双向风口2121排向室外,实现向室外出风的功能。
如此,无需设计额外的风道,就可以选择性地引入室外新风或主动排出室内空气,实现新风模块20的出风方向的改变,从而不仅可以实现新风模块20的双向送风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避免空调器室内机100结构的复杂臃肿。
结合图2-图6所示,壳体21可以主要包括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第二壳体212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壳体211相互连通,新风出口2111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室内风进口2122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设置于第二壳体212,离心风机22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第一开闭装置3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具体地,通过将新风出口2111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将室内风进口2122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设置于第二壳体212,并且将离心风机22设置于第一壳体211,这样在将第二壳体212对应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一侧,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相互连通时,离心风机22可以自然地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新风出口2111之间,以及位于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室内风进口2122之间,并且通过将第一开闭装置3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211,可以实现第一开闭装置30对新风出口2111的选择性开闭,如此,可以优化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设计,在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双向送风功能的前提下,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新风出口2111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顶部,室外双向风口2121设置于第二壳体212的底部一端,并且室外双向风口2121位于室内风进口2122的下方。具体地,可以将新风出口2111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顶部,将室外双向风口2121设置于第二壳体212的底部一端,并且使室外双向风口2121位于室内风进口2122下方,这样可以使新风出口2111、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室内风进口2122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从而在保证新风出口2111、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室内风进口2122的正常进风或出风的前提下,可以使室内空气从室内风进口2122到室外双向风口2121的流动路径,以及室外新风从室外双向风口2121到新风出口2111的流动路径更加顺畅,避免室内空气或室外新风的流动方向有较大的角度调整,可以降低风量的损失,提高新风模块20的工作性能。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211朝向第二壳体212的一侧敞开设置,第二壳体212朝向第一壳体211的一侧敞开设置,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相互连通,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之间设置有过滤件。具体地,通过使第一壳体211朝向第二壳体212的一侧敞开设置,使第二壳体212朝向第一壳体211的一侧敞开设置,这样在将第一壳体211与第二壳体212相对设置时,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可以直接相互连通,第一壳体211上的新风出口2111也可以与第二壳体212上的室外双向风口2121直接相互连通,通过在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之间设置过滤件,这样当新风模块20通过室外双向风口2121引入室外新风,并流动至新风出口2111的过程中,过滤件可以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从而提升室外新风的洁净度,防止引入的室外新风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新风模块20的可靠性,提升新风模块20的工作性能。
结合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开闭装置3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31和第一开闭门32,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件3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31和第一开闭门32传动配合,以驱动第一开闭门32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具体地,通过将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件31传动连接,并且使第一传动件31和第一开闭门32传动配合,这样第一驱动件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31传递至第一开闭门32,从而可以驱动第一开闭门32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改变新风模块20的出风方向,可以使第一开闭门32对新风出口2111的选择性开闭更加简单,使新风模块20的出风方向的改变更加简单方便。
结合图7所示,第一传动件31为齿轮,第一开闭门32上设置有齿条部321,齿轮和齿条部321相互啮合,第一开闭门32呈弧形,齿轮驱动第一开闭门32沿离心风机22的周向外侧转动,以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具体地,可以将第一传动件31设置为齿轮,并且在第一开闭门32上设置齿条部321,这样齿轮和齿条可以相互啮合,齿轮转动可以带动第一开闭门32运动,从而可以选择性地开闭新风出口2111,如此,可以使第一开闭装置3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可以提升第一开闭门32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将第一开闭门32设置为弧形,这样第一开闭门32可以顺应第一壳体211的结构,第一开闭门32可以在齿轮的驱动下沿着离心风机22的周向外侧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211内部不存在大角度转折,即可以使风在第一壳体211内的流动路径不存在大角度转折,进而可以提高风的流动稳定性,可以避免风量的损失,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新风模块20的工作性能。
结合图4和图6所示,壳体21设置有室内风出口2112,第一开闭装置30在室内风出口2112和新风出口2111之间转动,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室内风出口2112,新风出口2111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室内风出口2112,室内风出口2112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
具体地,通过在壳体21上设置室内风出口2112,室内风出口2112可以用于将壳体21内的室内风排出,通过将第一开闭装置30在室内风出口2112和新风出口2111之间转动,第一开闭装置3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室内风出口2112和新风出口2111,当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第一开闭装置30对应关闭室内风出口2112,这样新风出口2111可以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室外新风可以在离心风机22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室外双向风口2121和新风出口2111进入室内,实现新风模块20向室内进风的功能,并且当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第一开闭装置30对应打开室内风出口2112,这样室内风出口2112可以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吸入壳体21内的室内空气可以在离心风机22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室内风出口2112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排出室外,实现新风模块20向室外出风的功能,如此,可以使新风模块20向室内进风功能和向室外出风功能的实现和切换更加简单可靠。
结合图2-图6所示,壳体21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213,第一风道的一端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11的后侧相连通,第二风道213的一端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风出口2112相连通。具体地,使第一风道的一端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使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11的后侧相连通,这样在新风模块20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时,离心风机22可以首先将室外新风从室外双向风口2121吸入壳体21内部,第一风道可以限定室外新风的移动路径,使室外新风进一步地流动至第一壳体211的后侧,从而可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进一步地,通过使第二风道213的一端与室外双向风口2121相连通,使第二风道213的另一端与室内风出口2112相连通,这样在新风模块20将室内空气主动排出室外时,室内空气在离心风机22的作用下形成室内风并流动至室内风出口2112,第二风道213可以限定室内风的移动路径,使室内风进一步地流动至室外双向风口2121,从而将室内风排向室外。
如此,通过在壳体21内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213,这样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213可以分别限定室外新风和室内风的移动路径,防止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泄漏,从而可以提升新风模块20的送风效率,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工作性能。
结合图3-图6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开闭装置40,第二开闭装置40设置于室内风进口2122,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第二开闭装置40关闭室内风进口2122,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第二开闭装置40打开室内风进口2122。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二开闭装置40,并且将第二开闭装置40设置于室内风进口2122,这样第二开闭装置4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室内风进口2122,在第一开闭装置30打开新风出口2111时,使第二开闭装置40关闭室内风进口2122,新风模块20可以将室外新风从室外双向风口2121引入壳体21,并进一步地通过新风出口2111引入室内,在第一开闭装置30关闭新风出口2111时,使第二开闭装置40打开室内风进口2122,新风模块20可以将室内空气从室内风进口2122引入壳体21,并进一步地通过室内风出口2112和室外双向风口2121排向室外,如此,可以通过第二开闭装置40改变新风模块20的入风来源,使第二开闭装置40配合第一开闭装置30的工作,使新风模块20的入风来源与出风方向相匹配,从而可以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双向送风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地,结合图3-图6所示,第二开闭装置40可以主要包括第二驱动件41、第二传动件和第二开闭门42,第二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41传动连接,第二开闭门42设置于室内风进口2122,并且一端与第二传动件相连,第二传动件选择性地驱动第二开闭门42转动,以开闭室内风进口2122。具体地,通过将第二传动件与第二驱动件41传动连接,并且将第二开闭门42的一端与第二传动件相连,这样第二驱动件41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传递至第二开闭门42,从而可以驱动第二开闭门42运动。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开闭门42设置于室内风进口2122,这样当第二传动件选择性地驱动第二开闭门42转动时,第二开闭门42可以选择性地开闭室内风进口2122,改变新风模块20入风来源,从而可以使室内风进口2122的选择性开闭的实现更加简单,可以使新风模块20的入风来源的改变更加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离心风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室外双向风口、室内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室内风进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选择性地相互连通,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以及位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和所述室内风进口之间;
第一开闭装置,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且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室外双向风口通过所述新风出口向室内进风,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室内风进口通过所述室外双向风口向室外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相互连通,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室内风进口和所述室外双向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室外双向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一端且位于所述室内风进口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开闭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一开闭门传动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开闭门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为齿轮,所述第一开闭门上设置有齿条部,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部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开闭门呈弧形,所述齿轮驱动所述第一开闭门沿所述离心风机的周向外侧转动,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新风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室内风出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在所述室内风出口和所述新风出口之间转动,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出口,所述室内风出口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外双向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风出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闭装置,所述第二开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打开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二开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进口,所述第一开闭装置关闭所述新风出口时,所述第二开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闭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二开闭门,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开闭门设置于所述室内风进口且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二开闭门转动,以开闭所述室内风进口。
CN202222312645.1U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903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2645.1U CN219036833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2645.1U CN219036833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6833U true CN219036833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2645.1U Active CN219036833U (zh) 2022-08-31 2022-08-31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6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09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16814501U (zh) 新风机
CN110762693B (zh) 多功能双向流新风机
CN112377981B (zh) 风暖设备
CN2190368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81879U (zh) 一种双风道的无叶风扇
WO2019218829A1 (zh)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4322085A (zh) 空调器
CN214148152U (zh) 换气组件、换气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09605343U (zh) 单风机实现进风排风转换的新风机
CN2070948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21055114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4746103U (zh) 空调系统
CN111912005A (zh) 新风空调一体机、工况检测方法以及切换方法
CN217844256U (zh) 阀门组件、新风机构和空调器
CN112432238A (zh) 换气组件、换气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13237755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新风窗机
CN217900051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379605U (zh) 气流循环装置、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20397676U (zh) 一种无风感空调器
CN218237644U (zh) 新风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958780U (zh) 一种新风系统及新风空调器
CN217817241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