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6589U -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6589U
CN219036589U CN202223255723.5U CN202223255723U CN219036589U CN 219036589 U CN219036589 U CN 219036589U CN 202223255723 U CN202223255723 U CN 202223255723U CN 219036589 U CN219036589 U CN 219036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body
steam generator
steam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57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宝康
臧行
翟永帅
樊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57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6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6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6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腔;在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气口;第一加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内;第二加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外;从进水口进入加热腔内的液体被配置为在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共同加热下产生蒸汽,该蒸汽会从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采用位于加热腔内的第一加热体、位于加热腔外的第二加热体同时对位于加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由此可提高加热效率,使位于加热腔内的液体快速加热并形成蒸汽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蒸汽的发生效率。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设备领域,更准确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很多需要蒸汽的设备,例如无线蒸汽洗地机、无线蒸汽拖把、无线熏眼仪等。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小型或者微型设备,其基本原理与锅炉相同,均是通过加热装置将内部的液体加热后形成蒸汽,通过管道传输后排出,以用于清洁工作面或者用于保养等各场景中。但是现有的小型或者微型蒸汽发生器由于受限于体积、功率等因素,其加热效率有限,无法快速加热形成蒸汽,用户需要等待蒸汽发生器进行加热工作,非常影响用户的体验。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应用场所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人们对于蒸汽发生器形成的蒸汽温度也逐渐有了一定需求。因此,如何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以及其形成的蒸汽温度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腔;在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气口;
第一加热体,所述第一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
第二加热体,所述第二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外;
从所述进水口进入加热腔内的水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共同加热下产生蒸汽,所述蒸汽被配置为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均包括被水覆盖的加热区,以及未被水覆盖的高温区;所述加热区的水经加热后形成蒸汽,所述蒸汽被配置为从出气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体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加热体产生的热量被配置为经所述壳体传递至所述加热腔内为加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轴向方向,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被构造为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邻近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第一端的位置为所述加热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高于所述第一加热体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存垢腔,所述存垢腔设置在邻近所述高温区的一侧,且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水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垢腔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一加热体的高温区的位置向下延伸,且所述存垢腔的底部被构造为低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与所述存垢腔对应的位置上;在所述存垢腔中设置有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被构造为覆盖所述出气口,受热雾化的液体被配置为经所述滤网组件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端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被配置为独立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所述蒸汽发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设备为清洁设备,包括:
机身;
地刷组件,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地刷壳体,以及连接在地刷壳体上且被构造为用于清洁工作面的地刷;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地刷壳体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用于向工作面提供蒸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位于加热腔内的第一加热体、位于加热腔外的第二加热体同时对位于加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由此可提高加热效率,使位于加热腔内的液体快速加热并形成蒸汽排出,从而能够提高蒸汽的发生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结合两种加热方式的优势,可以使其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使用环境。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壳体;11、进水口;12、出气口;13、加热腔;2、滤网组件;3、第一加热体;4、第二加热体;51、水位线;52、加热区;53、高温区;6、存垢腔;7、温控组件;8、法兰;100、机身;101、地刷组件;102、地刷壳体;103、地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腔、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气口。第一加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内,第二加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外,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均被配置为用于对加热腔的内腔进行加热。从进水口进入加热腔内的液体被配置为在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共同加热下产生蒸汽,该蒸汽会从出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应用在外部设备中时,其以横置的方式安装在外部设备中,即蒸汽发生器或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的延伸方向或者轴向方向近似在水平方向上,或者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进行布置。
使用时,蒸汽发生器被配置为使外部的液体从进水口进入加热腔中,液体会在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的共同作用下受热雾化并形成蒸汽,所形成的蒸汽则会顺着壳体的延伸方向从出气口排出。通过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共同作用以对进入加热腔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能够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减少蒸汽发生器形成蒸汽的时间。不同的加热方式还有利于蒸汽发生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通过调节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在工作时的功率,能够保证蒸汽发生器在具有生成蒸汽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第一加热体、第二加热体的工作功率,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照图1至图4,结合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可以用于无线蒸汽洗地机、无线蒸汽拖把、无线熏眼仪等各种需要产生蒸汽的智能设备上。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微型装置,其可应用在功率较小的无线设备上,利用无线设备自身的电池进行供电。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也可以设置在有线设备上,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手持式清洁设备上,如手持式清洗机、手持式吸尘机、手持式洗地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手持式清洁设备。也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的机器人等自移动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机身100,以及设置在机身100上的清洁液桶、污水桶、地刷组件101等。参考图4,地刷组件101包括地刷壳体102,以及连接在地刷壳体102上的地刷103,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地刷壳体102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用于向工作面提供蒸汽。具体地,当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为洗地机时,用户在使用该洗地机进行清洁工作时,可以通过推动洗地机在地面上的手持部分进行移动,并利用地刷组件101中的地刷103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在清洁的过程中,洗地机上的清洁液桶会对地刷组件101进行供水,以湿润地刷103,达到对地面湿拖的清洁效果。与此同时,蒸汽发生器会产生蒸汽,该蒸汽会作用于工作面以对工作面上的脏污进行深度清洁,从而提升洗地机的清洁效果。污水桶则被配置为储存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水。
如图2所示,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其中,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3,以及与加热腔13连通设置的进水口11、出气口12。第一加热体3设置于加热腔13内,第二加热体4设置于加热腔13外,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均被配置为用于对加热腔13的内腔进行加热。
蒸汽发生器在使用时,外部的液体通过进水口11进入到加热腔13中,并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作用下被加热。具体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被构造为分别从加热腔13的内部、外部以不同的方式对加热腔13进行升温,从而对加热腔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使其在受热后形成蒸汽,最后从出气口12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第二加热体4被构造为设置在加热腔13的外侧表面,第二加热体4产生的热量被配置为经壳体1传递至加热腔13内为加热腔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第一加热体3设置在加热腔13内,如此第一加热体3在工作时,能够在加热腔13的内部对进入到加热腔13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体4设置在加热腔13外,在第二加热体4进行工作时,通过向加热腔13内部辐射热量,以对进入到加热腔13中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同时对加热腔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有利于加快加热腔13内液体受热形成蒸汽的过程,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以及提高蒸汽发生器中的热量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均包括被水覆盖的加热区52,以及未被水覆盖的高温区53。加热区52的水被配置为在加热区52处被加热后形成蒸汽。本实施例中,以水位线51为分界线将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划分为加热区52、高温区53。具体地,水流入至加热腔13后,会在其内部形成水位线51,将位于水位线51下方的区域记为加热区52,位于加热区52中的水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作用下受热形成蒸汽。对应的,将位于水位线51上方的区域记为高温区53,由于高温区53中的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均为没有被水覆盖,如此可以使高温区53具有更高的温度,以使加热腔13内的蒸汽会在流向出气口12的过程中,在高温区53处被升温,形成高温蒸汽。水在加热腔13中经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蒸汽具有了更高的温度,如此可避免蒸汽从出气口12被排出后在管路中流动时冷凝成液体,并从管路中流出,造成蒸汽损耗较大、蒸汽发生器失效的情况发生,减小蒸汽发生器的用水量,提升蒸汽发生器的续航时间。与此同时,具有较高温度的蒸汽作用于工作面时,还会将其周边空气中的水分气化,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在工作时能够形成更多的气雾,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体3可由是缠绕在壳体1外侧表面上的加热丝,使得加热丝发生的热量可以经壳体1传递至加热腔13中。加热腔13的部分内壁被液体覆盖形成加热区,其它位置则未被液体覆盖形成高温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图3为例,第一加热体3呈规则的棒状或者圆筒状,第二加热体4沿壳体1的轴向方向缠绕在壳体1的外壁上,第二加热体4邻近第一端的部分区域被水覆盖,这样能够与第一加热体3配合,两者共同对加热区52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受热雾化形成蒸汽。第二加热体4邻近第二端的部分区域未被水覆盖,同样能够与第一加热体3配合,以使加热腔13内的高温区53具有更高的温度,有利于加热腔13内的蒸汽能够具有更高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沿蒸汽发生器的轴向方向,蒸汽发生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倾斜设置,邻近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第一端的位置为加热区52。具体地,参考图3,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被构造为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相对于水平面逐渐向上倾斜设置,邻近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第一端的位置为加热区52,其它位置为高温区53。其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区域重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在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即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邻近第一端的高度低于其邻近第二端的高度,此时邻近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第一端的位置就能够被水覆盖,并对水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蒸汽发生器产生足量的蒸汽,蒸汽发生器被配置为仅允许液体覆盖一部分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以使从进水口11进入蒸汽发生器的至少部分液体能够在受热雾化后形成蒸汽,并从出气口12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覆盖”指的是位于加热腔13中的液体至少与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某轴向位置的底部接触,或者由底部延伸至侧壁位置,或者覆盖该轴向位置的整个第一加热体3表面、第二加热体4表面的覆盖区域。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温度升高后,覆盖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位置的液体会出现沸腾状态,沸腾的液体会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部分区域呈现“跳动”的状态,该状态时应当也理解为液体覆盖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也可以是,先将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整体进行升温,当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升高到预定的温度时,通过进水口11往加热腔13中注入液体,注入的液体在遇到较高温度的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时会呈现“跳动”的状态,该状态也应当理解为液体覆盖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需要调整好进入加热腔13内的液体含量,如果液体过多,则会影响高温区53的温度及面积,从而影响蒸汽效果。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加热腔13中添加的液体含量被配置为当其在加热腔13中加热沸腾后,不会从出气口12溅出。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腔13中的液体不超过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长度的三分之一。
但对于小型设备而言,受控于蒸汽发生器的功率以及体积,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未被液体覆盖的位置很难维持在能够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的温度,这就使得未被液体覆盖的地方由于温度较低,这样蒸气从出气口12排出之后,由于温度较低,容易在管路内冷凝成液体,造成大量的蒸汽损耗,而且冷凝水会沿着管路流出,影响无线熏眼仪等智能设备的正常使用。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整个周向侧壁被配置为未被液体覆盖,形成高温区53。如此,不管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只要保持某些位置的整个周向侧壁均未被液体覆盖,则可以让加热体的这些位置一直处于“干烧”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得该位置达到较高的温度,另加热腔13内的蒸汽能够维持蒸汽状态并从出气口12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沿壳体1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区域重叠设置,如此两者能够共同作用于高温区53,使高温区53具有更高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11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端,出气口12设置于壳体1的第二端。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1、出气口12均相对于壳体1向外突出设置,以便于两者与外部的其它设备进行对接。如,壳体1上的进水口11可以与储液箱和水泵连通,水泵可以将储液箱内的液体经进水口11泵入至加热腔13内。出气口12可以与喷气头相连通,从而可以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经出气口12输送至喷气头上,而后再使其作用于工作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进水口11设置在壳体1上高于第一加热体3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得从进水口11处进入到加热腔13内的液体从第一加热体3上方直接落到第一加热体3上。由于液体中的水垢颗粒的比重比较大,进水口11设置在第一加热体3上方可以有效防止水垢颗粒大量沉积到进水口11内,进而避免因进水口11快速堵塞造成蒸汽发生器出现故障,从而可以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11设置于加热区52一侧,出气口12则设置于高温区53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出气口12的中心轴线高于第一加热体3第二端的底部。将出气口12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使得水垢颗粒在随着蒸汽往出气口12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水垢颗粒从出气口12处直接排出。
在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垢颗粒和液体之间的比重不同,而且加热腔13在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从加热区52处形成的蒸汽会混合着水垢颗粒向高温区23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水垢颗粒会不断向下沉积。当水雾到达出气口12时,水雾中水垢颗粒的含量已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水垢颗粒从出气口12流出,进而堵塞后续喷气孔等结构,有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蒸汽的密度较低会往上运动,将出气口12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还有利于蒸汽快速从出气口12排出,而不是在壳体1中的环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与加热腔13连通的存垢腔6,存垢腔6设置在邻近高温区53的一侧,且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水垢。由于在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会不断对加热腔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而液体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液体在沸腾之后就会有难溶的钙盐或镁盐析出,也就是水垢颗粒。蒸汽中的水垢颗粒在接触到加热腔13的腔壁之后,就有可能附着在加热腔13的腔壁上。这样,随着蒸汽发生器的不断使用,加热腔13的腔壁上的水垢就会堆积越来越厚。在设置存垢腔6后,使得混合着水垢颗粒的高温蒸汽在向出气口12流动的过程中,水垢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于存垢腔6内,从而减缓水垢的沉积速度,进而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存垢腔6被构造为沿第一加热体3的高温区53的位置向下延伸,且存垢腔6的底部被构造为低于加热腔13的底部。如图3所示,蒸汽在往出气口12的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力,由此使得混合着水垢颗粒的水雾在向出气口12流动的过程中,水垢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于存垢腔15内,从而减缓第一加热体3表面、或者加热腔13内壁水垢的沉积速度,进而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水在加热区52的位置沸腾,这些沸腾的水会将水垢推向或者弹向存垢腔15中,由此可减少水垢在加热腔13、第一加热体3上的沉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出气口12设置在壳体1上与存垢腔6对应的位置上。在存垢腔6中设置有滤网组件2,滤网组件2被构造为覆盖出气口12,受热雾化的液体被配置为经滤网组件2后,从出气口12排出。参考图3,通过进水口11进入至加热腔13内部的液体一般为硬水,其在被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加热后,会生成混合着水垢颗粒的蒸汽,为了避免水垢颗粒随蒸汽在加热腔13内流动,并从出气口12处排出,蒸汽会先流经滤网组件2,使未能沉降且粒径大于滤网组件2中滤网孔径的水垢颗粒被截留,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附着大尺寸颗粒的蒸汽直接从出气口12排出,出现堵塞后续喷气孔、管道等结构的情况出现,从而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滤网组件2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相较于滤网组件2直接覆盖出气口12上,当部分滤网组件2被水垢颗粒堵塞之后,蒸汽可以从滤网组件2的其它区域通过,以便从出气口12排出,从而可以减缓整个滤网组件2被水垢颗粒堵塞的速度,从而延长滤网组件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被配置为独立控制。如此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工作效率、工作温度使位于加热区52内的液体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生成蒸汽,从而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或者是,同时使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对加热腔13进行加热,能够适当的降低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各自的功率的同时,使蒸汽发生器还具有制备蒸汽的功效,有利于设备使用的安全性。通过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对加热腔13进行加热,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适用于复杂的使用环境中,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邻近第一端的位置固定有法兰8,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通过法兰8连接在壳体1的开口端,由此使第一加热体3可以在加热腔13中延伸并悬空在加热腔13中,第二加热体4固定于壳体1的外壁。其中,第一加热体3的外表面与加热腔13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以使第一加热体3能够更好地对加热腔13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体4与加热腔13的外壁贴合设置有利于其对加热腔13的内部进行加热,降低热量损耗。
法兰8可通过焊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第一端的表面上,法兰8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壳体1的开口端可以设置内螺纹,由此可将法兰8与壳体1的开口端固定在一起。为了保证法兰8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法兰8套装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对法兰8和壳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避免液体从壳体1内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设置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的检测点设置在第一加热体3内部对应高温区53的位置,以及设置在第二加热体4内部对应高温区的位置。测温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测量高温区53的温度。具体的,该测温组件可以是热电偶检测元件或热敏电阻检测元件等等。当测温组件是热电偶检测元件时,两个热电极的连接点即为热电偶检测元件的检测点;测温组件是热敏电阻检测元件时,热敏电阻的所在位置即为热敏电阻检测元件的检测点。在获取了高温区53的温度之后,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可以调整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加热功率,从而保证加热体能够正常将液体加热成蒸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避免蒸汽发生器产生进液不畅、干烧、加热功率过高等故障后出现爆炸事故,壳体1底部还设置有温控组件7,温控组件7可以在壳体1温度超出设定温度后关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并在壳体1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重启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通过设置温控组件7,即可防止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过高,造成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测温组件采集的温度,控制加热区52的加热功率及从进水口11进入加热腔13中液体的流量。具体的,当高温区53的表面最高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水泵降低进入加热腔13内的液体流量或增大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加热功率;当高温区53的表面最高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水泵增大进入加热腔13内的液体流量或降低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加热功率,抑或直接关闭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
为了避免蒸汽发生器产生进液不畅、干烧、加热功率过高等故障后出现爆炸事故,如图2、图3所示,壳体1外侧还设置有温控组件7和温度保险丝,其中,温控组件7可以在壳体1温度超出设定温度后关闭加热区52,并在壳体1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重启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而温度保险丝则可以在壳体1温度高于熔断温度后,自动熔断以切断加热区52的电源。通过设置温控组件7和温度保险丝,即可防止蒸汽发生器的温度过高,造成事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可以是无线蒸汽洗地机、无线蒸汽拖把或无线熏眼仪等需要喷出蒸汽的设备,该智能设备上设置有前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各个结构的功能参考前述,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应用场景一
用户开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开关,智能设备开启后,控制蒸汽发生器和水泵启动。储液箱内的液体被水泵持续从进水口11泵入至加热腔13中。
参考图3,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分别在加热腔13的内部、外部对其内腔进行加热,在液体进入至加热腔13后,液体会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共同作用下受热形成蒸汽,并在蒸汽流动至出气口12的过程中,继续在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升温,形成了具有高温的高温蒸汽,最后从出气口12排出。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加热腔13中的液体进行加热有利于减少蒸汽发生器形成蒸汽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产生蒸汽的效率。另外,由多种加热体共同作用以构成蒸汽发生器能够使用于复杂的安装环境,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3);在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腔(13)连通的进水口(11)和出气口(12);
第一加热体(3),所述第一加热体(3)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3)内;
第二加热体(4),所述第二加热体(4)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3)外;
从所述进水口(11)进入加热腔(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共同加热下产生蒸汽,所述蒸汽被配置为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均包括被水覆盖的加热区(52),以及未被水覆盖的高温区(53);所述加热区(52)的水经加热后形成蒸汽,所述蒸汽被配置为从出气口(12)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体(4)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加热腔(13)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二加热体(4)产生的热量被配置为经所述壳体(1)传递至所述加热腔(13)内为加热腔(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轴向方向,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被构造为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上倾斜,邻近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第一端的位置为所述加热区(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所述出气口(1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高于所述第一加热体(3)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内设置有与所述加热腔(13)连通的存垢腔(6),所述存垢腔(6)设置在邻近所述高温区(53)的一侧,且被构造为用于容纳水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垢腔(6)被构造为沿所述第一加热体(3)的高温区(53)的位置向下延伸,且所述存垢腔(6)的底部被构造为低于所述加热腔(13)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2)设置在壳体(1)上与所述存垢腔(6)对应的位置上;在所述存垢腔(6)中设置有滤网组件(2),所述滤网组件(2)被构造为覆盖所述出气口(12),受热雾化的水被配置为经所述滤网组件(2)后,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2)的中心轴线高于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端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体(3)、第二加热体(4)被配置为独立控制。
12.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为清洁设备,包括:
机身(100);
地刷组件(101),所述地刷组件(101)包括地刷壳体(102),以及连接在地刷壳体(102)上且被构造为用于清洁工作面的地刷(103);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地刷壳体(102)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用于向工作面提供蒸汽。
CN202223255723.5U 2022-12-05 2022-12-05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Active CN219036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723.5U CN2190365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723.5U CN2190365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6589U true CN21903658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5723.5U Active CN2190365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6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4983B2 (ja) 表面処理ロボット
KR100868851B1 (ko) 방향기능이 겸비된 세척이 간편한 초음파 가습기
CN112911982A (zh) 具有接近触发的用户界面的表面清洁设备
CN204931569U (zh) 蒸汽吸尘清洗机
AU2019232524A1 (en) Autonomous portable unit for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sanitising all types of object, comprising a lance incorporating a steam generator and a tank of sanitiser to be sprayed.
JP2011200724A (ja) 表面処理ロボット
US20050178410A1 (en) Low pressure saturated steam cleaning assembly with chemical delivery system
WO2012030216A1 (en) Was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washing objects
CN215457682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与扫地机器人系统
CN107917489A (zh) 一种具有扫地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102860802A (zh) 一种多功能拖把
CN219036589U (zh)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CN220205703U (zh)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CN219264237U (zh)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CN208577677U (zh) 一种废油皂化装置及抽油烟机
JP2020130642A (ja) 自律型電気掃除機
JP2018505369A (ja) 蒸気発生器、蒸気発生器システム及び家電機器
JP2020137618A (ja) 自律型電気掃除機
JP2005323671A (ja) 湿式電気掃除機
CN116677979A (zh)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CN219021052U (zh) 蒸汽发生器及智能设备
KR20170074593A (ko) 초음파 가습기
KR102629199B1 (ko) 신속하게 분무를 생성하고 청결한 관리가 가능한 가습기
CN212108579U (zh) 一种除油吸油烟机
KR20050038294A (ko) 가열식 가습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