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5509U -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5509U
CN219035509U CN202223038500.3U CN202223038500U CN219035509U CN 219035509 U CN219035509 U CN 219035509U CN 202223038500 U CN202223038500 U CN 202223038500U CN 219035509 U CN219035509 U CN 219035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netary
spiral spring
shaft
sid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85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胜利
易旭荣
付祖发
陈卓辉
王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Dana Ax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85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5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5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5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包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的左壳体、外齿轮和右壳体;左壳体内具有左台阶孔;左台阶孔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左盲孔,左盲孔安装有左螺旋弹簧且左螺旋弹簧的部分位于左盲孔外;右壳体内具有右台阶孔和容纳空间;右台阶孔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右盲孔,右盲孔安装有右螺旋弹簧且右螺旋弹簧的部分位于右盲孔外;左台阶孔、容纳空间和右台阶孔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差速传动组件,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左台阶孔和右台阶孔内;并且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轴颈分别与左螺旋弹簧、右螺旋弹簧弹性抵接。本方案通过增设螺旋弹簧的方式,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差速器运转是产生的冲击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过程中,当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两侧轮端能各自以相应的转速旋转,满足行驶动力学基本要求。
目前当差速器总成内的齿轮传递力矩中断或者改变方向时,差速齿轮啮合齿面发生变化,因为齿面与齿面之间有间隙的存在,啮合齿面变化时会造成齿面冲击,从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差速器总成结构,主要利用提供的弹性件结构,确保差速器动力中断或者换向时,仍然维持齿面之间的无间隙啮合,以降低动力中断或动力方向切换时产生的冲击噪音。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详细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包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的左壳体、外齿轮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内具有左台阶孔;所述左台阶孔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左盲孔,所述左盲孔安装有左螺旋弹簧且所述左螺旋弹簧的部分位于所述左盲孔外;
所述右壳体内具有右台阶孔和容纳空间;所述右台阶孔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右盲孔,所述右盲孔安装有右螺旋弹簧且所述右螺旋弹簧的部分位于所述右盲孔外;所述左台阶孔、容纳空间和右台阶孔形成容纳腔;
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差速传动组件,所述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左台阶孔和所述右台阶孔内;并且所述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轴颈分别与所述左螺旋弹簧、右螺旋弹簧弹性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传动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结构和右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结构位于所述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之间并且与所述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分别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左半轴齿轮的轴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左台阶孔内,且所述左半轴齿轮的轴颈与所述左螺旋弹簧抵接;所述右半轴齿轮的轴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右台阶孔内,且所述右半轴齿轮的轴颈与所述右螺旋弹簧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左圆环垫片和右圆环垫片;
所述左圆环垫片套接在所述左半轴齿轮的轴颈处,使得所述左圆环垫片与所述左螺旋弹簧直接抵接;
所述右圆环垫片套接在所述右半轴齿轮的轴颈处,使得所述右圆环垫片与所述右螺旋弹簧直接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括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和多个行星齿轮;
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行星轴和所述第二行星轴与所述安装孔插接固定;多个所述行星齿轮分别与所述左半轴齿轮、所述右半轴齿轮啮合,且所述行星齿轮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轴和所述第二行星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星轴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行星轴的两倍;
所述第一行星轴中间部位开设有卡槽缺口;
所述第二行星轴有两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轴均具有与所述卡槽缺口对应的卡台;所述卡台与所述卡槽缺口卡接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行星轴和所述第二行星轴组成十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星轴、第二行星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接触的外周面均设置有扁位。
进一步的,所述左壳体中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右壳体中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齿轮包括齿部和固接部,所述固接部沿着所述齿部的径向凸出,所述固接部中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贯孔;
所述紧固螺栓同时穿过所述连接孔和贯孔,并与所述螺纹孔旋合固定。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利用提出来的差速器总成结构,主要利用提供的弹性件结构(具体以螺旋弹簧为例),确保差速器动力中断或者换向时,仍然维持差速器内齿面之间的无间隙啮合,以降低动力中断或动力方向切换时产生的冲击噪音。
同时本方案仅仅通过增设螺旋弹簧的方式,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差速器运转是产生的冲击噪音,对差速器整体设计改变不大,成本增加极小,对于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差速器总成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差速器总成的剖面图。
图3为差速器总成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行星齿轮结构的结构图。
其中:10左壳体、11左台阶孔、12左盲孔、13左螺旋弹簧、20右壳体、21右台阶孔、22右盲孔、23右螺旋弹簧、30外齿轮、31齿部、32固接部、41左半轴齿轮、42右半轴齿轮、43左圆环垫片、44右圆环垫片、45第一行星轴、46第二行星轴、47行星齿轮、451卡槽缺口、461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通过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差速器总成,能够有效地降低在差速器动力中断或者换向时产生的冲击噪音的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1-图3,本方案的差速器总成包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的左壳体10、外齿轮30和右壳体20;其中在左壳体10内设置有左台阶孔11;右壳体20内设置有右台阶孔21和容纳空间,左台阶孔11、容纳空间和右台阶孔21形成容纳腔。
具体的,在左壳体10中设置有连接孔,右壳体20中开设有螺纹孔;外齿轮30包括齿部31和固接部32,固接部32沿着齿部31的径向凸出,固接部32中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贯孔;利用紧固螺栓同时穿过连接孔和贯孔,并与螺纹孔旋合固定。进而将这里的左壳体10、外齿轮30和右壳体20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壳体10和右壳体20的外周面上均套设有圆锥滚子轴承,使得左壳体10、外齿轮30和右壳体20能够相对于外界部件进行稳定转动。
本方案中,在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差速传动组件,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左台阶孔11和右台阶孔21内;考虑到差速器总成内部的齿轮传递力矩中断或者改变方向时,差速齿轮啮合齿面发生变化,由于间隙的存在,啮合齿面变化时会造成齿面冲击,从而产生噪音的问题,这里提出了弹性件结构的构思。
具体的,为了达到降低冲击噪音的目的,将差速传动组件通过弹性件结构与左壳体10和右壳体20进行弹性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改进,对于降低冲击噪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弹性件结构的设计不能与左台阶孔11和右台阶孔21相冲突;因此,本方案中将弹性件结构布局在两个台阶孔的外台阶面上;这样,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台阶孔11和右台阶孔21内时,差速传动组件的轴颈分别与弹性件结构弹性接触。
弹性件结构可以设计为包括凹槽和设置在凹槽中的具有回弹性能的压簧,具体包括设置左台阶孔11外台阶面的第一环形凹槽和设置在右台阶孔21外台阶面的第二环形凹槽,在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均安装压簧;这样差速传动组件两端处的轴颈分别与对应的压簧弹性抵接。
在本方案中,为了简化结构的设计,将弹性件结构设计为盲孔和螺旋弹簧的结构;具体为,在左台阶孔11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左盲孔12,左盲孔12安装有左螺旋弹簧13且左螺旋弹簧13的部分位于左盲孔12外;右台阶孔21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右盲孔22,右盲孔22安装有右螺旋弹簧23且右螺旋弹簧23的部分位于右盲孔22外;这样使得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轴颈分别与左螺旋弹簧13、右螺旋弹簧23弹性抵接。
为了便于深入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对差速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作详细的介绍。
提及的差速传动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41、行星齿轮结构和右半轴齿轮42;行星齿轮结构位于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之间并且与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分别啮合;行星齿轮结构还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左半轴齿轮41的轴端配合安装在左台阶孔11内,且左半轴齿轮41的轴颈与左螺旋弹簧13抵接;右半轴齿轮42的轴端配合安装在右台阶孔21内,且右半轴齿轮42的轴颈与右螺旋弹簧23抵接。
可以理解为,上文提及的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轴颈分别与左螺旋弹簧13、右螺旋弹簧23弹性抵接,实质上是左半轴齿轮41的轴端、右半轴齿轮42的轴端配分别与左螺旋弹簧13、右螺旋弹簧23弹性抵接,这样在两端螺旋弹簧的作用下,通过弹性压力将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推向行星齿轮结构,从而消除差速器中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结构之间存在的齿轮侧间隙。
具体为,当差速器总成传递力矩时,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推动各自对应的螺旋弹簧回退,差速器内的齿轮之间正常啮合,传递力矩。当差速器力矩中断或切换方向时,螺旋弹簧推动半轴齿轮令其与行星齿轮结构中的齿轮几乎达到零间隙,从而避免在动力中断或反向时的齿轮齿面冲击噪音。
本实施例中,差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左圆环垫片43和右圆环垫片44;其中,左圆环垫片43套接在左半轴齿轮41的轴颈处,使得左圆环垫片43与左螺旋弹簧13直接抵接;右圆环垫片44套接在右半轴齿轮42的轴颈处,使得右圆环垫片44与右螺旋弹簧23直接抵接。
这里特别设置垫片(左圆环垫片43和右圆环垫片44),通过垫片相对壳体(左壳体10和右壳体20)进行轴向限位,确保螺旋弹簧的推力和半轴齿轮的动力传递方向一致,以防止螺旋弹簧相对垫片转动时会损坏螺旋弹簧和垫片。并且通过垫片,还能避免左半轴齿轮41与左台阶孔11的台阶面之间的摩擦,以及避免右半轴齿轮42与右台阶孔21的台阶面之间的摩擦。
本方案中,参见图4,提及的行星齿轮结构包括第一行星轴45、第二行星轴46和多个行星齿轮47;在容纳空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一行星轴45和第二行星轴46与安装孔插接固定;多个行星齿轮47分别与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啮合,且行星齿轮47转动套接在第一行星轴45和第二行星轴46上。
优选的,第一行星轴45的长度为第二行星轴46的两倍;并且第一行星轴45中间部位开设有卡槽缺口451;第二行星轴46有两个,并且每个第二行星轴46均具有与卡槽缺口451对应的卡台461;卡台461与卡槽缺口451卡接固定使得第一行星轴45和第二行星轴46组成十字结构。进而形成对行星齿轮47的稳定支撑结构。
同时,在本方案中,第一行星轴45、第二行星轴46与行星齿轮47接触的外周面均设置有扁位。通过这里的扁位,使得行星轴(第一行星轴45、第二行星轴46)和行星齿轮47的接触面能够被润滑油进行有效的润滑。
综上,本方案主要通过在左右壳体上安装的多个螺旋弹簧,通过弹性压力将半轴齿轮(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推向行星齿轮47,从而消除差速器齿轮侧的间隙。
当差速器齿轮传递力矩时,半轴齿轮推动螺旋弹簧回退,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47正常啮合,传递力矩。
当差速器齿轮力矩中断或切换方向时,螺旋弹簧推动半轴齿轮,几乎实现了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47零间隙,从而避免在动力中断或反向时的差速器齿轮齿面产生的冲击噪音。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因此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包括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的左壳体(10)、外齿轮(30)和右壳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0)内具有左台阶孔(11);所述左台阶孔(11)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左盲孔(12),所述左盲孔(12)安装有左螺旋弹簧(13)且所述左螺旋弹簧(13)的部分位于所述左盲孔(12)外;
所述右壳体(20)内具有右台阶孔(21)和容纳空间;所述右台阶孔(21)的外台阶面中开设有右盲孔(22),所述右盲孔(22)安装有右螺旋弹簧(23)且所述右螺旋弹簧(23)的部分位于所述右盲孔(22)外;所述左台阶孔(11)、容纳空间和右台阶孔(21)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差速传动组件,所述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左台阶孔(11)和所述右台阶孔(21)内;并且所述差速传动组件的两端轴颈分别与所述左螺旋弹簧(13)、右螺旋弹簧(23)弹性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组件包括左半轴齿轮(41)、行星齿轮结构和右半轴齿轮(42);所述行星齿轮结构位于所述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之间并且与所述左半轴齿轮(41)、右半轴齿轮(42)分别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结构还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左半轴齿轮(41)的轴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左台阶孔(11)内,且所述左半轴齿轮(41)的轴颈与所述左螺旋弹簧(13)抵接;所述右半轴齿轮(42)的轴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右台阶孔(21)内,且所述右半轴齿轮(42)的轴颈与所述右螺旋弹簧(2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传动组件还包括左圆环垫片(43)和右圆环垫片(44);所述左圆环垫片(43)套接在所述左半轴齿轮(41)的轴颈处,使得所述左圆环垫片(43)与所述左螺旋弹簧(13)直接抵接;所述右圆环垫片(44)套接在所述右半轴齿轮(42)的轴颈处,使得所述右圆环垫片(44)与所述右螺旋弹簧(23)直接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括第一行星轴(45)、第二行星轴(46)和多个行星齿轮(47);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行星轴(45)和所述第二行星轴(46)与所述安装孔插接固定;多个所述行星齿轮(47)分别与所述左半轴齿轮(41)、所述右半轴齿轮(42)啮合,且所述行星齿轮(47)转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行星轴(45)和所述第二行星轴(4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45)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行星轴(46)的两倍;所述第一行星轴(45)中间部位开设有卡槽缺口(451);所述第二行星轴(46)有两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轴(46)均具有与所述卡槽缺口(451)对应的卡台(461);所述卡台(461)与所述卡槽缺口卡接固定使得所述第一行星轴(45)和所述第二行星轴(46)组成十字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轴(45)、第二行星轴(46)与所述行星齿轮(47)接触的外周面均设置有扁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10)中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右壳体(20)中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齿轮(30)包括齿部(31)和固接部(32),所述固接部(32)沿着所述齿部的径向凸出,所述固接部(32)中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贯孔;所述紧固螺栓同时穿过所述连接孔和贯孔,并与所述螺纹孔旋合固定。
CN202223038500.3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Active CN219035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8500.3U CN21903550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8500.3U CN21903550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5509U true CN21903550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8500.3U Active CN21903550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5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8358B2 (en) Disconnecting axle assembly
US3375736A (en) Differential mechanism
EP2808581A1 (en) Wheel driving apparatus
EP3399211B1 (en) Cycloid speed reducer
AU2008215903A1 (en) Locking differential including resilient disc means
KR20060112610A (ko) 스프링 와셔를 이용한 영 간극 구형 차동 어셈블리
KR20040014259A (ko)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 단속 장치
JP2015048872A (ja) 車輪駆動装置
US20080261745A1 (en) Power takeoff and gearbox
CN111845333A (zh) 一种轮边减速总成
CN219035509U (zh) 一种防冲击噪音差速器总成
CN111288150B (zh) 一种减速驱动系统及一种电动汽车
CN107166008B (zh) 一种分动器差速器机构
CN111775629B (zh) 一种驱动桥
CN110450612B (zh) 集成式电驱动总成
US6325737B1 (en) Helical gear differential with geared lube pump
CN107387718B (zh) 旋转部件的支承构造
JP2016038086A (ja) 車輪駆動装置
CN112628385A (zh) 一种车辆驱动桥总成
CN112797143A (zh) 一种具有二个挡位的减速器动力总成
US10167938B2 (en) Compact planetary differential
CN220168487U (zh) 差速器及车辆
CN217761940U (zh) 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CN215596308U (zh) 一种空压机传动结构
CN218845000U (zh) 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