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3423U - 排水装置及台盆 - Google Patents

排水装置及台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3423U
CN219033423U CN202222998661.0U CN202222998661U CN219033423U CN 219033423 U CN219033423 U CN 219033423U CN 202222998661 U CN202222998661 U CN 202222998661U CN 219033423 U CN219033423 U CN 219033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pipe
overflow
pipe
shell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86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骏
鲁作为
林华侨
李伟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86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3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3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3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排水装置及台盆,排水装置包括外壳、溢流管、密封圈和磁吸部件,外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溢流管设于外壳的内腔;密封圈环绕设置于溢流管的外壁且固定连接于溢流管;磁吸部件与外壳连接且位于溢流管的上方,磁吸部件能够产生磁力并吸附溢流管,以使溢流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切换;当溢流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溢流管、外壳和密封圈之间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储水腔;当溢流管处于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外壳的内腔和出水口连通,溢流管的内部形成有溢流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装置,使盆体更加美观,且能够让用户在对盆体进行排水时,避免与污水接触。

Description

排水装置及台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及台盆。
背景技术
排水装置能够用于台盆排水。相关技术中,台盆包括盆体和排水装置,盆体上设有溢流孔,不美观,同时,用户需要手动打开盆体底部的排水开关才能实现排水。在此过程中,用户会接触污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装置,使盆体更加美观,且能够让用户在对盆体进行排水时,避免与污水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排水装置的台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排水装置,包括外壳、溢流管、密封圈和磁吸部件,所述外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所述溢流管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溢流管能够被磁性吸附;所述密封圈环绕设置于所述溢流管的外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溢流管;所述磁吸部件与所述外壳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上方,所述磁吸部件能够产生磁力并吸附所述溢流管,以使所述溢流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切换;当所述溢流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溢流管、所述外壳和所述密封圈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储水腔;当所述溢流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内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溢流管的内部形成有溢流通道,所述溢流管的上端设有通水孔,所述溢流通道的上端通过所述通水孔连通所述储水腔,所述溢流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溢流管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溢流管的内部形成有溢流通道,溢流管的上端设有通水孔,溢流通道的上端通过通水孔连通储水腔,溢流通道的下端连通出水口。故排水装置在内部实现溢流,与其连接的盆体不需设置溢流孔,使得盆体更加美观。又由于磁吸部件与外壳连接且位于溢流管的上方,磁吸部件能够产生磁力并吸附溢流管,以使溢流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切换;当溢流管处于第一位置时,溢流管、外壳和密封圈之间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储水腔;当溢流管处于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外壳的内腔和出水口连通。故当溢流管处于第一位置,与排水装置连接的盆体能够蓄水;当溢流管处于第二位置,与排水装置连接的盆体能够排水;同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磁吸部件来切换溢流管的位置,故无需接触污水就可以对盆体进行排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设有金属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溢流管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外壳或所述磁吸部件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使所述溢流管沿上下方向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安装孔,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所述磁吸部件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台面卡扣,所述台面卡扣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磁吸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卡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电磁铁、电路板和面盖,所述面盖连接于所述台面卡扣的内周壁,所述电磁铁和所述电路板均安装于所述面盖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磁吸部件还包括感应器,所述面盖的端面设有中心孔,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管部、下管部和扩管部,所述扩管部连接于所述上管部和所述下管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上管部和所述下管部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扩管部的投影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台盆,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排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台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盆体更加美观,且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磁吸部件来切换溢流管的位置,故无需接触污水就可以对盆体进行排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台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中溢流管处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中溢流管处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台盆10;
排水装置1000;
外壳100;扩管部110;进水口111;下管部120;出水口121;储水腔130;环形凹部140;上管部150;
溢流管200;金属片210;溢流通道220;通水孔230;
密封圈300;
台面卡扣400;
磁吸部件500;电路板510;电磁铁520;凸块521;导向杆530;面盖540;凹槽541;环形槽542;感应器550;
过滤器600;
接头700;
密封件800;
盆体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排水装置能够用于台盆排水。相关技术中,台盆包括盆体和排水装置,盆体上设有溢流孔,不美观,同时,用户需要手动打开盆体底部的排水开关才能实现排水。在此过程中,用户会接触污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提出一种排水装置1000,具体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7所示。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排水装置1000安装于盆体2000。需要说明的是,排水装置1000安装于盆体2000的底部,盆体2000中的水会在底部从排水装置1000排出,从而避免盆体2000中有积水,保持盆体2000洁净。另外,参照图2和图3所示,排水装置1000包括外壳100、溢流管200、密封圈300和磁吸部件500。其中,外壳100与盆体2000连接并连通,以将排水装置1000安装于盆体2000。
参照图2所示,其中,外壳100设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21,且出水口121位于进水口111的下方,外壳100通过进水口111与盆体2000连通。另外,参照图4所示,溢流管200设于外壳100的内腔,且溢流管200能够被磁性吸附,密封圈300环绕设置于溢流管200的外壁且固定连接于溢流管200。磁吸部件500与外壳100连接,且位于溢流管200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磁吸部件500与外壳100连接应该理解为,磁吸部件500可以与外壳100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与外壳100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磁吸部件500与外壳100直接连接,部分外壳100穿过盆体2000,并连接支撑件(图中未示出),以扣接于盆体2000的上表面。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排水装置1000还包括台面卡扣400,台面卡扣400连接于外壳100的上端,磁吸部件500安装于台面卡扣400内,与外壳100间接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台面卡扣400穿过盆体2000,并扣接于盆体2000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磁吸部件500能够产生磁力并吸附溢流管200,以使溢流管20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切换。
参照图4所示,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溢流管200、外壳100和密封圈300之间形成与进水口111连通的储水腔130;参照图5所示,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二位置时,进水口111、外壳100的内腔和出水口121依次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一位置,与排水装置1000连接的盆体2000能够蓄水;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二位置,与排水装置1000连接的盆体2000能够排水;同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磁吸部件500来切换溢流管200的位置,故无需接触污水就可以对盆体2000进行排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外壳100包括扩管部110、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其中,扩管部110连接于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之间,且扩管部110、下管部120与上管部150相互连通。在一种实施例中,扩管部110沿水平方向设置,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沿竖直方向设置,即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沿上下方向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位于同一延伸直线上。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口111设于扩管部110,出水口121设于下管部12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出水口121位于进水口111的下方,故在污水从进水口111进入外壳100后,污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地从出水口121排出,避免外壳100内存蓄污水、滋生细菌。需要说明的是,进水口111可以设置在扩管部110的上下两端面,也可以设置在扩管部110的侧壁,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121可以设置在下管部120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在下管部120的下端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出水口121位于进水口111的下方即可。
参照图2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面上,下管部120和上管部150的投影均位于扩管部110的投影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当溢流管20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密封圈300不会与扩管部110的内壁接触,从而不会与扩管部110的内壁产生摩擦,使得溢流管200的移动更加迅速,不影响排水。另外,参照图5所示,通过上述设置,扩管部110内的污水能够360度地进入下管部120内,并从出水口121排出,加快了排水效率。
具体的,扩管部110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侧壁,其中侧壁连接于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上管部150连接于上端面,并通过上端面与扩管部110的内腔连通。上管部150与上端面的连接处与上端面的边沿间隔设置,即上端面的边沿环绕上管部150设置。下管部120连接于下端面,并通过下端面与扩管部110的内腔连通。下管部120与下端面的连接处与下端面的边沿间隔设置,即下端面的边沿环绕下管部120设置。
参照图4和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00的内壁设有环形凹部140,其中,环形凹部140位于进水口111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一位置,密封圈300和环形凹部140密封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环形凹部140,使得密封圈300的密封效果更好,使溢流管200、外壳100和密封圈300之间形成的储水腔130的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进行储水。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溢流管200至少部分位于上管部150内,且溢流管200的外壁和外壳10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溢流管200的内部形成有溢流通道220,溢流管200的上端设有通水孔230。其中,溢流通道220的上端通过通水孔230连通储水腔130,溢流通道220的下端连通出水口12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溢流管200具有溢流功能。即当溢流管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盆体2000中的污水能够在储水腔130中储存,在此情况下,盆体2000本身也可以储存污水,盆体2000中储存的污水与储水腔130中储存的污水等高。需要说明的是,当储水腔130中的污水不断增多,高度不断上升,并最终从通水孔230进入到溢流通道220,并在溢流通道220中从出水口121排出。通过上述设置,盆体2000中储存的污水量具有一定的限度,以防止盆体2000中的污水溢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盆体2000中不用设置溢流孔,使盆体2000更美观。
继续参照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溢流管200的上端面设有金属片210。可以理解的是,当磁吸部件500产生磁力,金属片210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磁吸部件500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溢流管200和密封圈300向靠近磁吸部件500的方向移动,以使溢流管20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片210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溢流管200和密封圈300向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溢流管200设有第一导向结构,外壳100或磁吸部件500设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使溢流管200沿上下方向导向。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使溢流管200能够快速、准确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一种实施例中,溢流管200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为设于溢流管200外周壁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外壳100设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为设于外壳100内壁的滑槽(图中未示出),滑槽沿上下方向延伸,凸起配合于滑槽。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溢流管200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为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磁吸部件500设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为固定连接于磁吸部件500的导向杆530,导向杆53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设于安装孔。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台面卡扣400连接于外壳100的上端,磁吸部件500包括电路板510和电磁铁520。其中,电路板510与电磁铁520电连接,且均安装于台面卡扣400内,电路板510用于控制电磁铁520产生磁力并吸附溢流管200。在一种实施例中,电磁铁520与导向杆530固定连接,导向杆530与溢流管200滑动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磁吸部件500还包括面盖540和感应器550。其中,面盖540连接于台面卡扣400的内周壁,电磁铁520和电路板510均安装于面盖540内。面盖540的端面设有中心孔(图中未示出),感应器550安装于中心孔,并与电路板510电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电路板510安装于电磁铁520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器550用于接收用户的信号,如手势信号、声音信号等。可以理解的是,面盖540能够对电磁铁520和电路板51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磁铁520和电路板510与水接触而发生故障。
参照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面盖540的内壁设有凹槽541和环形槽542,电磁铁520的外壁设有凸块521。需要说明的是,凹槽541与环形槽542连通,凸块521能够从凹槽541进入环形槽542,并沿环形槽542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面盖540和电磁铁520通过凸块521和环形槽542连接。
参照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面盖540与台面卡扣400可拆卸连接,且部分显露于台面卡扣400外。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用户可以通过面盖540将整个磁吸部件500拆卸出来,以方便检修。在一种实施例中,面盖540滑动连接于台面卡扣400内,且台面卡扣400的内壁设有环状凸条(图中未示出),以限制面盖540向下移动,并使面盖540部分显露于台面卡扣400外。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排水装置1000还包括过滤器600,过滤器600连接于导向杆530。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器600设于外壳100的内腔且位于溢流管200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过滤器600,能够有效防止一些较大的杂物从出水口121进入下水道,从而有效防止下水道阻塞。可以理解的是,过滤器600可以跟随导向杆530,被用户一起拆卸出去,以清理掉过滤器600中过滤处理的杂物。在此过程中,溢流管200也能够被用户一起拆卸出去,方便检修。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排水装置1000还包括接头700,接头700螺纹连接于外壳100和台面卡扣400外,以固定外壳100和台面卡扣400。需要说明的是,接头700与盆体2000的下表面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接头700与盆体2000的下表面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使外壳100和台面卡扣400的连接稳固。另外,参照图3和图6所示,排水装置1000还包括多个密封件800,多个密封件800套设于外壳100和台面卡扣400的连接处,并与接头700抵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密封件800,使得外壳100与台面卡扣400的连接处密封效果好,不易漏水。可以理解的是,部分密封件800套设于外壳100的外壁,其余密封件800套设于台面卡扣400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种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台盆10,具体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其包括盆体2000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排水装置1000,外壳100连接于盆体2000,并通过进水口111与盆体2000连通,台面卡扣400扣接于盆体2000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台盆10,盆体2000更加美观,且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电路板510来切换溢流管200的位置,故无需接触污水就可以对盆体2000进行排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
溢流管,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溢流管能够被磁性吸附;
密封圈,环绕设置于所述溢流管的外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溢流管;
磁吸部件,与所述外壳连接且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上方,所述磁吸部件能够产生磁力并吸附所述溢流管,以使所述溢流管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上下切换;
当所述溢流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溢流管、所述外壳和所述密封圈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储水腔;当所述溢流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内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溢流管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溢流管的内部形成有溢流通道,所述溢流管的上端设有通水孔,所述溢流通道的上端通过所述通水孔连通所述储水腔,所述溢流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面设有金属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外壳或所述磁吸部件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使所述溢流管沿上下方向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安装孔,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所述磁吸部件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台面卡扣,所述台面卡扣连接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磁吸部件安装于所述台面卡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电磁铁、电路板和面盖,所述面盖连接于所述台面卡扣的内周壁,所述电磁铁和所述电路板均安装于所述面盖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件还包括感应器,所述面盖的端面设有中心孔,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中心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通的上管部、下管部和扩管部,所述扩管部连接于所述上管部和所述下管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上管部和所述下管部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扩管部的投影内。
10.台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排水装置。
CN202222998661.0U 2022-11-10 2022-11-10 排水装置及台盆 Active CN219033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661.0U CN219033423U (zh) 2022-11-10 2022-11-10 排水装置及台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8661.0U CN219033423U (zh) 2022-11-10 2022-11-10 排水装置及台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3423U true CN219033423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8661.0U Active CN219033423U (zh) 2022-11-10 2022-11-10 排水装置及台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3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33423U (zh) 排水装置及台盆
JP2011083589A (ja) 壁付き水栓
KR20130006977U (ko) 하수구 보수용 역류방지 장치
JP2019218736A (ja) 防臭ワン
CN211341023U (zh) 一种下水器
CN210373580U (zh) 炉头及电焰灶
CN220504072U (zh) 一种厨用溢水装置和水槽
CN210810859U (zh) 一种溢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水槽式洗碗机
CN108613309B (zh) 一种加湿器
CN109011814B (zh) 卧式净水机壳体及具有其的卧式净水机
KR101256571B1 (ko) 소변기의 배수장치
JP2010129362A (ja) 電気機器
CN219315904U (zh) 排水装置及台盆
JP5361290B2 (ja) 排水器具
CN217998296U (zh) 一种磁封下水器及洗菜盆
CN220202867U (zh) 一种带漏水篮的下水器
JP2006138065A (ja) 排水装置
CN218356143U (zh) 集成水槽
JP3155404B2 (ja) 排水装置
JP2006139982A (ja) 電子機器用台座
CN110820254A (zh) 一种壁挂式洗衣机
CN218894165U (zh) 卫浴设备
CN211560025U (zh) 厨卫清洁装置及水槽组件
CN220937700U (zh) 一种水箱及台式净饮机
CN111838507B (zh) 泡发装置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