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0103U - 一种折叠收纳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收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0103U
CN219030103U CN202223271255.0U CN202223271255U CN219030103U CN 219030103 U CN219030103 U CN 219030103U CN 202223271255 U CN202223271255 U CN 202223271255U CN 219030103 U CN219030103 U CN 219030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side plate
storage box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12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旭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xing Plastic and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xing Plastic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xing Plastic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xing Plastic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12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0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0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0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物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收纳箱,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端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铰接;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一侧铰接有第一侧板、另一侧铰接有第二侧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端部均铰接有端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相互铰接,端板上还铰接有扣板。在收纳箱不收纳物品需要存放时,可以先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从箱体上拆除后翻折至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翻折至折叠状态,再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向外翻折至折叠状态,最后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放置在折叠后的箱体上,箱体的长度减半、高度缩小至底板、侧板与端板的高度之和,减小了收纳箱的体积,便于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收纳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物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收纳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收纳箱是人们常用的存储件,可以帮助人们将衣物、器皿以及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存储。现有的收纳箱通常是塑料制长方体结构,收纳箱在不收纳物品,会被存放在床底、柜子内等,但是收纳箱自身的体积大,导致其存放时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因此需要对收纳箱进行折叠,以便于存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收纳箱,以便于收纳箱在不存放物品时进行折叠存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收纳箱,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围成箱体;
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具有向外侧翻折至相互贴合的折叠状态和向内翻折至平齐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所述第二侧板同侧布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在转动时具有向内翻折至贴合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折叠状态和向外翻折至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并相互连接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部均铰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端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端板在转动时具有贴合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折叠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互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箱体扣合连接,所述端板上还铰接有扣板,所述扣板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扣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内端设置有倒齿,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卡扣插装的卡槽,所述倒齿与所述卡槽挡止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外壁,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内壁,所述外壁罩在所述内壁的外侧,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外壁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上还设置有相互插装配合的凸起与凹槽。
优选地,所述端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榫头,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靠近所述端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榫头榫卯配合,所述榫槽与所述榫头沿所述端板的转动方向挡止装配。
优选地,所述端板的两端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板,所述榫头布置在所述折板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榫槽与各个所述榫头一一配合。
优选地,所述折板上还布置有与各所述榫头分别连接的筋板,所述榫槽上连接有用于避让所述筋板的避让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铰接轴插装入所述支撑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立板,所述端板与所述立板铰接,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折叠收纳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箱体的底板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形成,侧板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形成,顶板由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形成,顶板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均可以单独向上翻起,便于从箱体内存取物品,在收纳箱不收纳物品需要存放时,可以先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从箱体上拆除后翻折至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翻折至折叠状态,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端板与底板之间的高度差内,再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向外翻折至折叠状态,最后将折叠后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放置在折叠后的箱体上,此时箱体的长度减半、高度缩小至底板、侧板与端板的高度之和,减小了收纳箱的体积,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侧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二侧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从箱体上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侧板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在翻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端板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折叠收纳箱的折叠存放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一侧板,31、外壁,4、第二侧板,41、内壁,5、第一顶板,6、第二顶板,7、端板,71、折板,8、扣板,9、卡扣,91、倒齿,10、卡槽,11、凸起,12、凹槽,13、榫头,14、榫槽,15、筋板,16、避让槽,17、支撑孔,18、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收纳箱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该折叠收纳箱包括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和端板7,其中收纳箱的顶板由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形成,收纳箱的底板由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形成,收纳箱的侧板由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形成,其中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端板7、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围成收纳箱的箱体,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与箱体可拆连接。
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沿该折叠收纳箱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铰接,使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可以绕收纳箱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在转动翻折时,具有向外侧翻折至相互贴合的折叠状态和向内翻折至平齐的展开状态,当第一底板1与第二底板2处于折叠状态时,底板的总长度为展开状态的总长度的一半,便于存放。
第一底板1的一侧铰接有第一侧板3、另一侧铰接有第二侧板4,第二底板2的一侧铰接有第一侧板3、另一侧铰接有第二侧板4,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均绕底板的长度方向转动,即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沿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使得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可以绕收纳箱的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
第一底板1上的第一侧板3与第二底板2上的第二侧板4同侧布置,即第一底板1上的第一侧板3与第二底板2上的第一侧板3位于收纳箱的两侧,两个第一侧板3交叉布置、两个第二侧板4交叉布置,使收纳箱在展开后受力均匀。
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在转动翻折时,具有向内翻折至贴合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的折叠状态和向外翻折至垂直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并相互连接的展开状态。当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随着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的转动而再次转动,减小侧板的总长度,便于存放;当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处于展开状态时相互连接固定形成整体,实现收纳物品的作用。
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的端部均铰接有端板7,端板7位于收纳箱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从而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围成顶部开口的箱体。两个端板7均可以绕收纳箱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相互层叠。
端板7的底端与第一底板1的顶面、第二底板2的顶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高度差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即端板7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之间铰接轴的高度大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之间的铰接轴的高度,高度差的具体数值不小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高度,以实现容纳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效果。
端板7在转动时具有贴合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折叠状态以及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连接的展开状态。当箱体在折叠存放时,先将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转动至折叠状态,以使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位于高度差内,再将端板7转动至折叠状态,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贴合后形成层叠布置,从而减小存放时占用的空间。
第一顶板5与第二顶板6相互铰接,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可以绕收纳箱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当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转动至相互贴合时处于折叠状态,当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转动时平齐时处于展开状态,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位于折叠状态时的总长度是位于展开状态时的总长度的一半,减小存放时占用的空间,便于存放。如图7所示,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均可以单独向上翻起,便于从箱体内存取物品。
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与箱体扣合连接,当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可以扣合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端板7的顶面上,相互之间互相限位,可以避免其再翻折至折叠状态。端板7上还铰接有扣板8,扣板8用于与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扣合固定,使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完全扣合在箱体的顶部,对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进行定位。扣板8通过自身的弹性对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进行固定,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细叙述。
在收纳箱不收纳物品需要存放时,可以先将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从箱体上拆除后翻折至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翻折至折叠状态,使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位于端板7与底板之间的高度差内,再将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向外翻折至折叠状态,最后将折叠后的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放置在折叠后的箱体上,此时箱体的长度减半、高度缩小至底板、侧板与端板7的高度之和,减小了收纳箱的体积,便于存放。
优选地,第一侧板3靠近第二侧板4的一端设置有卡扣9,卡扣9内端设置有倒齿91,第二侧板4靠近第一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供卡扣9插装的卡槽10,倒齿91与卡槽10挡止装配。
卡扣9插入卡槽10内后,倒齿91与卡槽10的槽壁挡止配合,从而将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连接为整体形成整个侧板,增加该收纳箱的强度。卡扣9、卡槽10作为常用的连接结构,其连接断开简单,便于在需要存放收纳箱时将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分开。
优选地,第一侧板3靠近第二侧板4的一端设有外壁31,第二侧板4靠近第一侧板3的一端设有内壁41,外壁31罩在内壁41的外侧,卡扣9设置在外壁31上,卡槽10设置在内壁41上。
第一侧板3的外壁31罩在第二侧板4的内壁41的外侧,在卡扣9与卡槽10连接后,可以将卡槽10、卡扣9遮挡,使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外表面保持平整,增加收纳箱的美观性。
优选地,外壁31与内壁41上还设置有相互插装配合的凸起11与凹槽12。
凸起11和凹槽12可以增加外壁31、内壁41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对外壁31、内壁41具有定位作用,便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之间的卡扣9与卡槽10对位连接。
优选地,端板7的两端均设置有榫头13,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靠近端板7的一端均设置有榫槽14,榫槽14与榫头13榫卯配合,榫槽14与榫头13沿端板7的转动方向挡止装配。
榫头13与榫槽14榫卯配合后,实现端板7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连接为整体,并且可以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组合形成箱体。榫头13与榫槽14沿端板7的转动方向挡住装配,当榫头13与榫槽14榫卯配合后可以对端板7进行限位,使端板7保持在展开状态,避免端板7向内翻折至折叠状态,以实现收纳物品的作用。
优选地,端板7的两端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板71,榫头13布置在折板71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上的榫槽14与各个榫头13一一配合。
榫头13布置在折板71上,当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绕轴线转动至展开状态时,榫头13可直接插入榫槽14内,并且与榫槽14的槽壁在收纳箱的长度方向上挡止,对端板7进行限位挡止,避免端板7转动。
折板71可以包裹在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外侧,对榫头13、榫槽14进行遮挡,保持收纳箱外表面平整美观。同时榫头13、榫槽14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两个,端板7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之间受力均匀,增加收纳箱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端板7的每侧均布置两个榫头13,在其他实施例中,榫头13也可以有三个、四个等。
优选地,折板71上还布置有与各榫头13分别连接的筋板15,榫槽14上连接有用于避让筋板15的避让槽16。
筋板15可以对榫头13进行结构增强,增加榫头13与榫槽14连接的稳定性。筋板15与避让槽16均沿收纳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榫头13与榫槽14榫卯连接后,筋板15插入避让槽16内,保证端板7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紧密贴合。
优选地,第二侧板4上设置有支撑孔17,第一顶板5与第二顶板6的铰接轴插装入支撑孔17内。
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的铰接轴插入支撑孔17内,支撑孔17的孔壁可以对铰接轴进行定位,使得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处于展开状态扣合在箱体上后,便于人们在开启第一顶板5或者第二顶板6中的一个后铰接轴处结构稳定,便于拿取收纳的物品。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孔17为半孔结构,便于在存放收纳箱时将铰接轴与支撑孔17分开。
优选地,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相互远离的端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11的立板18,端板7与立板18铰接,立板18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之间形成高度差。
在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端板7设置立板18,立板18的高度不小于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的厚度,使得立板18与第一底板1、第二底板2之间可以容纳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立板18既可以形成端板7的装配工位,还可以对折叠后的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挡止限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收纳箱,其箱体的底板由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形成,侧板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形成,顶板由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形成,顶板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均可以单独向上翻起,便于从箱体内存取物品,在收纳箱不收纳物品需要存放时,可以先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从箱体上拆除后翻折至折叠状态,然后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翻折至折叠状态,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位于端板与底板之间的高度差内,再将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向外翻折至折叠状态,最后将折叠后的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放置在折叠后的箱体上,此时箱体的长度减半、高度缩小至底板、侧板与端板的高度之和,减小了收纳箱的体积,便于存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端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端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围成箱体;
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铰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具有向外侧翻折至相互贴合的折叠状态和向内翻折至平齐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一侧板、另一侧铰接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所述第二侧板同侧布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在转动时具有向内翻折至贴合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折叠状态和向外翻折至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并相互连接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端部均铰接有所述端板,所述端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面之间均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用于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端板在转动时具有贴合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折叠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的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相互铰接,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箱体扣合连接,所述端板上还铰接有扣板,所述扣板用于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扣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内端设置有倒齿,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卡扣插装的卡槽,所述倒齿与所述卡槽挡止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设有外壁,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内壁,所述外壁罩在所述内壁的外侧,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外壁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上还设置有相互插装配合的凸起与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榫头,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靠近所述端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榫头榫卯配合,所述榫槽与所述榫头沿所述端板的转动方向挡止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两端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板,所述榫头布置在所述折板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榫槽与各个所述榫头一一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板上还布置有与各所述榫头分别连接的筋板,所述榫槽上连接有用于避让所述筋板的避让槽。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支撑孔,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铰接轴插装入所述支撑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收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均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立板,所述端板与所述立板铰接,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所述高度差。
CN202223271255.0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折叠收纳箱 Active CN219030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255.0U CN21903010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折叠收纳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255.0U CN21903010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折叠收纳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0103U true CN219030103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1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1255.0U Active CN219030103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折叠收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0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95343U (zh) 一种可堆叠收纳箱
CN219030103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US20210122521A1 (en) Foldable storage box
KR100793239B1 (ko) 컨테이너 적재용 조립식 상자
CN210338809U (zh) 一种包装盒
WO2008088152A1 (en) Packing box
KR20110002932U (ko) 절첩식 상자
CN220536213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CN201264737Y (zh) 一种可折合储物箱
CN212125893U (zh) 可堆叠的折叠式容纳盒及组合件
KR101572778B1 (ko) 조립식 상자
CN216602142U (zh) 拼接组合柜
KR100768494B1 (ko) 회동 인출되는 복수의 트레이를 구비한 화장품 용기
JP2698962B2 (ja) ファイリングキャビネット等の引出し
CN217624738U (zh) 层叠折叠收纳柜
CN219115979U (zh) 一种装配式收纳箱
CN219258019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CN219295944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JP3232537U (ja) 収納ボックス
WO2007110111A1 (en) Foldable cabinet
CN220683009U (zh) 一种折叠收纳柜
CN217779466U (zh) 一种折叠式盖板组件及其储物箱
CN218662849U (zh) 折叠包装结构
CN216970333U (zh) 一种折叠箱
CN212797711U (zh) 一种杯盖分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