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9667U -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9667U
CN219029667U CN202320274058.XU CN202320274058U CN219029667U CN 219029667 U CN219029667 U CN 219029667U CN 202320274058 U CN202320274058 U CN 202320274058U CN 219029667 U CN219029667 U CN 219029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nnecting port
left wheel
right wheel
clam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40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40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9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9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9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挂结构,包括:悬挂架、左轮臂、右轮臂、左轮和右轮;悬挂架具有左连接口和右连接口;左轮臂一端连接左轮,另一端连接左连接口,该左轮臂能以左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右轮臂一端连接右轮,另一端连接右连接口,右轮臂能以右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左轮和右轮均具有使用状态位置以及折叠状态位置;当左轮和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左轮和右轮整体呈外“八”字形,当左轮和右轮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左轮和右轮整体平行。上述悬挂结构在折叠前,两轮呈外“八”字形,降低了重心让车辆更加稳定,两轮折叠后,两轮呈平行状态,比折叠前整体结构收紧,占用空间减小,尤其适合应用于折叠自行车上。

Description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背景技术
悬挂结构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自行车等工具,作为辅助平衡的结构。目前市场上的代步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折叠自行车、滑板车或平衡车等等,几乎都不具有悬挂结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悬挂结构基本都是作为辅助轮来设计,多见于儿童自行车,这种形式的悬挂结构占用空间大,不容易收纳,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对于一般的代步工具而言,属于可有可无的结构。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悬挂结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结构和自行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占用空间大,不容易收纳,导致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结构,包括:悬挂架、左轮臂、右轮臂、左轮和右轮;
所述悬挂架具有左连接口和右连接口;所述左轮臂一端连接所述左轮,另一端连接所述左连接口,该左轮臂能以所述左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所述右轮臂一端连接所述右轮,另一端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右轮臂能以所述右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
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具有使用状态位置以及折叠状态位置;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整体呈外“八”字形,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由使用状态位置折叠至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左轮臂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右轮臂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后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整体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左轮臂连接所述左连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第一定位件连接所述左连接口,所述第一定位件在所述左连接口具有第一卡接位和第二卡接位;所述右轮臂连接所述右连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右连接口具有第三卡接位和第四卡接位;
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左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右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位;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左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位,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右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接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限位盖、第一弹簧、第一螺丝和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限位盖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块以及一内空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限位盖、第二弹簧、第二螺丝和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盖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块以及一内空的第二连接轴;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轴连接所述左连接口,所述第一接头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接轴插入所述第一固定轴并与其周向卡接,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丝的螺帽抵接;
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第二接头套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三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三缺口,所述第四卡接位为所述第二接头的外端上的第四缺口,所述第二连接轴插入所述第二固定轴并与其周向卡接,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丝的螺帽抵接;
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缺口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三缺口卡接;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三缺口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四缺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结构还包括:左扭簧和右扭簧;
所述左扭簧套设在所述左连接口上,其一端连接左连接口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所述右扭簧套设在所述右连接口上,其一端连接右连接口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周均具有周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轴均具有与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匹配的限位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定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轴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三缺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左轮臂连接所述左轮的一端设有第一轮叉,所述左轮连接在所述第一轮叉上;所述右轮臂连接所述右轮的一端设有第二轮叉,所述右轮连接在所述第二轮叉上。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架还具有一用于活动连接车身的连接杆,该悬挂架整体呈倒“T”型,所述左连接口和右连接口均向上倾斜;所述悬挂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所述连接杆上,用于与车架活动连接。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悬挂结构之后,由于该悬挂结构包括两个均可折叠的左轮和右轮,折叠前,两轮呈外“八”字形,降低了重心让车辆更加稳定,不容易左翻或右翻,两轮折叠后,两轮呈平行状态,比折叠前整体结构收紧,占用空间减小,尤其适合应用于折叠自行车上。另外,该悬挂结构可以作为支撑轮使用,即用途自行车等具体的后轮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挂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左轮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挂结构应用于折叠自行车时,悬挂结构处于使用状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挂结构应用于折叠自行车时,悬挂结构处于折叠状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悬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悬挂架;11、左连接口;12、右连接口;13、连接杆;131、第三轴承;
2、左轮臂;21、第一接头;211、第一缺口;212、第二缺口;22、第一轮叉;23、第一轮轴;24、第一轮轴螺钉;
3、右轮臂;31、第二接头;311、第三缺口;312、第四缺口;32、第二轮叉;33、第二轮轴;34、第二轮轴螺钉;
4、左轮;
5、右轮;
6、第一定位件;61、第一限位盖;611、第一限位凸块;612、第一连接轴;62、第一弹簧;63、第一螺丝;64、第一固定轴;65、第一轴承;
7、第二定位件;71、第二限位盖;711、第二限位凸块;712、第二连接轴;72、第二弹簧;73、第二螺丝;74、第二固定轴;75、第二轴承;
8、左扭簧;
9、右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悬挂结构,包括:悬挂架1、左轮臂2、右轮臂3、左轮4和右轮5;
悬挂架1具有左连接口11和右连接口12;左轮臂2一端连接左轮4,另一端连接左连接口11,该左轮臂2能以左连接口11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右轮臂3一端连接右轮5,另一端连接右连接口12,右轮臂3能以右连接口12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
左轮4和右轮5均具有使用状态位置以及折叠状态位置;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左轮4和右轮5整体呈外“八”字形,当左轮4和右轮5由使用状态位置折叠至折叠状态位置时,左轮臂2绕其中心轴旋转,右轮臂3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后左轮4和右轮5整体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悬挂结构,是用作自行车、平衡车或滑板车等等代步工具的后轮的一种结构,以图5为例,该图为悬挂结构应用在折叠自行车上的示例。上述悬挂架1可以是一体成型件,也可以是几个零部件之间焊接、拼接形成,可以是V型件,也可以是T型件,值得一提的是,当悬挂架1连接于车身后端下方时左连接口11和右连接口12略微向上倾斜,而对应的左轮臂2连接左轮4的一端略微向下倾斜,与左连接口11适配连接,右轮臂3具体结构与左轮臂2类似,这样在连接之后,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左轮4和右轮5整体呈外“八”字形,以图4为例,此时,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悬挂架1下方。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左轮4、右轮5和连接杆13整体平行,以图5为例,此时,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悬挂架1前方。上述使用状态位置和折叠状态位置,指的是左轮4和右轮5的两个不同固定位置。由于两轮折叠后,呈平行状态,比折叠前整体结构收紧,占用空间减小,适合应用于折叠自行车上,并可以作为支撑轮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轮臂2连接左连接口11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21,第一接头21通过第一定位件6连接左连接口11,第一定位件6在其外端具有第一卡接位和第二卡接位;右轮臂3连接右连接口12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头31,第二接头31通过第二定位件7连接右连接口12,第二定位件7在其外端具有第三卡接位和第四卡接位;
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第一接头21和左连接口11卡接于第一卡接位,第二接头31和右连接口12卡接于第三卡接位;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第一接头21和左连接口11卡接于第二卡接位,第二接头31和右连接口12卡接于第四卡接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31均可以是管状接头、环头接头。上述第一定位件6和第二定位件7,主要起到转接的作用,以左侧为例,右侧类似,在左轮4这一侧,即先通过第一定位件6来连接左连接口11,以达到延伸左连接口11的作用,再将第一接头21连接到第一定位件6上,实现第一接头21和左连接口11连接。第一定位件6上设置的两个卡接位,即第一卡接位和第二卡接位,分别对应使用状态位置和折叠状态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6包括:第一限位盖61、第一弹簧62、第一螺丝63和第一固定轴64,第一限位盖61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块611以及一内空的第一连接轴612;第二定位件7包括:第二限位盖71、第二弹簧72、第二螺丝73和第二固定轴74,第二限位盖71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块711以及一内空的第二连接轴712;其中,
第一固定轴64连接左连接口11,第一接头21套接在第一固定轴64上,第一卡接位为第一接头21的外端上的第一缺口211,第二卡接位为第一接头21的外端上的第二缺口212,第一连接轴612插入第一固定轴64并与其周向卡接,第一螺丝63穿过第一连接轴612底部连接第一固定轴64,第一弹簧62一端与第一连接轴612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螺丝63的螺帽抵接;
第二固定轴74连接右连接口12,第二接头31套接在第二固定轴74上,第三卡接位为第一接头21的外端上的第三缺口311,第四卡接位为第二接头31的外端上的第四缺口312,第二连接轴712插入第二固定轴74并与其周向卡接,第二螺丝73穿过第二连接轴712底部连接第二固定轴74,第二弹簧72一端与第二连接轴712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第二螺丝73的螺帽抵接;
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块611与第一缺口211卡接,第二限位凸块711与第三缺口311卡接;当左轮4和右轮5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块611与第三缺口311卡接,第二限位凸块711与第四缺口312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以左轮4这一侧具体介绍,右轮5这一侧与左轮4这一侧是对称的。具体的,上述第一限位盖61的盖板可以是板状、盖状或片状等结构,安装时,朝向第一开口的一侧为内侧,上述第一限位凸块611,是设置在这一侧的一个块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小一些的凸肋,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强度很高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成条状结构,只要能够和第一缺口211、第二缺口212卡接,起到周向限位作用即可。上述第一缺口211、第二缺口212,可以是单个缺口,也可以是成对出现的一组缺口,同样的,第一限位凸块611可以是单个缺口,也可以是成对出现的一组缺口,图2和图3示出了单个缺口以及单个第一限位凸块611的具体结构的一种样式。上述第一连接轴612,是连接在盖板内侧,且垂直于该盖板的连接结构,其内部是中空的,作用是可以在第一连接轴612的内部设置第一螺丝63,第一螺丝63穿过这个第一连接轴612的底部,固定到第一固定轴64上,然后在第一螺丝63上套设一个第一弹簧62,第一弹簧62一端与第一连接轴612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螺丝63的螺帽抵接,这样,由于第一螺丝63是固定的,第一弹簧62对第一连接轴612有向内的弹力,这个弹力使得第一限位盖61的盖板被向内挤压,当左轮4在使用状态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块611和第一缺口211能够稳定卡接,当需要折叠时,则可将第一限位盖61向外拉,此时第一限位凸块611和第一缺口211脱离,第一接头21可以旋转,即左轮4可以旋转,当旋转到折叠状态位置时,卸去外力,第一弹簧62对第一连接轴612有向内的弹力又会将第一限位凸块611卡接到第二缺口212上。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位、第二卡接位、第三卡接位和第四卡接位是不同的定位位置,第一限位凸块611和第一缺口211配合形成一个定位位置,其他类似,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悬挂结构还包括:左扭簧8和右扭簧9;
左扭簧8套设在左连接口11上,其一端连接左连接口11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头21;右扭簧9套设在右连接口12上,其一端连接右连接口12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头31。
在本实施例中,左扭簧8和右扭簧9都起到辅助回位的作用。以左扭簧8为例,结合上一实施例,第一弹簧62对第一连接轴612有向内的弹力,这个弹力使得第一限位盖61的盖板被向内挤压,当左轮4在使用状态位置时,第一限位凸块611和第一缺口211能够稳定卡接,此时,左扭簧8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折叠时,则可将第一限位盖61向外拉,此时第一限位凸块611和第一缺口211脱离,扭簧的扭力驱动左轮臂2旋转,即左轮4被带动旋转,当旋转到折叠状态位置时,由于该位置设置有第二缺口212,第一弹簧62对第一连接轴612有向内的弹力又会将第一限位凸块611卡接到第二缺口212上,这样,左轮4就在折叠状态位置固定住了。右扭簧9的作用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612和第二连接轴712的外周均具有周向限位结构,第一固定轴64和第二固定轴74均具有与周向限位结构匹配的限位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轴612可以是其他正多边形柱,这样,其外周就形成周向限位结构,限位通孔可以是与上述正多边形柱结构相匹配的通孔。例如,第一连接轴612是正六棱柱,则限位通孔可以是内空为正六棱柱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6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65;第二定位件7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承75;
第一轴承65卡接在第一固定轴64上,第一接头21与第一轴承65活动连接,第二轴承75卡接在第二固定轴74上,第二接头31与第二轴承75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左轮臂2需要以左连接口11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右轮臂3需要以右连接口12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设置轴承,可以让旋转过程更顺畅。第一轴承65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图1和图7给出了第一轴承65为两个的一种示例。右轮臂3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11的大小大于第一限位凸块611,第三缺口311的大小大于第二限位凸块711。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前述实施例,配合左扭簧8,第一限位块正常情况下是抵接在第一缺口211的一侧,由于第一缺口211的大小大于第一限位凸块611,这样,在车辆行驶时,如果遇到颠簸,如果颠簸产生的力大于弹簧的扭力,第一限位凸块611可以在第一缺口211内移动,左轮4以及左轮臂2就可以产生位移,即左轮4就产生了避震效果。右轮5部分与左轮4部分类似,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左轮臂2连接左轮4的一端设有第一轮叉22,左轮4通过第一轮轴23配合第一轮轴螺钉24连接在第一轮叉22上;右轮臂3连接右轮5的一端设有第二轮叉32,右轮5通过第二轮轴33配合第二轮轴螺钉34连接在第二轮叉3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悬挂架1还具有一用于活动连接车身的连接杆13,该悬挂架1整体呈倒“T”型,左连接口11和右连接口12均向上倾斜;悬挂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轴承131,第三轴承131卡接在连接杆13上,用于与车架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左连接口11和右连接口12均向上倾斜,这样左连接口11连接左轮臂2、右连接口12连接右轮臂3之后,在使用状态位置,左轮4和右轮5的张角更大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平衡,在折叠状态位置,整个悬挂结构整体结构更紧凑。上述连接杆13通过第三轴承131连接到车架上之后,转向整个悬挂结构可以作为车辆的后轮使用,此时连接杆13具有引导转向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悬挂结构。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架、左轮臂、右轮臂、左轮和右轮;
所述悬挂架具有左连接口和右连接口;所述左轮臂一端连接所述左轮,另一端连接所述左连接口,该左轮臂能以所述左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所述右轮臂一端连接所述右轮,另一端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右轮臂能以所述右连接口的轴线作为中心轴旋转;
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具有使用状态位置以及折叠状态位置;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整体呈外“八”字形,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由使用状态位置折叠至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左轮臂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右轮臂绕其中心轴旋转,旋转后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整体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臂连接所述左连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第一定位件连接所述左连接口,所述第一定位件在其外端具有第一卡接位和第二卡接位;所述右轮臂连接所述右连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第二定位件在其外端具有第三卡接位和第四卡接位;
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左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位,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右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位;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左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位,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右连接口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限位盖、第一弹簧、第一螺丝和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限位盖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块以及一内空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限位盖、第二弹簧、第二螺丝和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限位盖的盖板内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块以及一内空的第二连接轴;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轴连接所述左连接口,所述第一接头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接轴插入所述第一固定轴并与其周向卡接,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丝的螺帽抵接;
所述第二固定轴连接所述右连接口,所述第二接头套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三卡接位为所述第一接头的外端上的第三缺口,所述第四卡接位为所述第二接头的外端上的第四缺口,所述第二连接轴插入所述第二固定轴并与其周向卡接,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轴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底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丝的螺帽抵接;
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使用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缺口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三缺口卡接;当所述左轮和所述右轮均处于折叠状态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三缺口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凸块与所述第四缺口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结构还包括:左扭簧和右扭簧;
所述左扭簧套设在所述左连接口上,其一端连接左连接口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所述右扭簧套设在所述右连接口上,其一端连接右连接口的外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周均具有周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轴均具有与所述周向限位结构匹配的限位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定位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轴承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三缺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臂连接所述左轮的一端设有第一轮叉,所述左轮连接在所述第一轮叉上;所述右轮臂连接所述右轮的一端设有第二轮叉,所述右轮连接在所述第二轮叉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架还具有一用于活动连接车身的连接杆,该悬挂架整体呈倒“T”型,所述左连接口和右连接口均向上倾斜;所述悬挂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所述连接杆上,用于与车架活动连接。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结构。
CN202320274058.XU 2023-02-21 2023-02-21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Active CN219029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058.XU CN219029667U (zh) 2023-02-21 2023-02-21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058.XU CN219029667U (zh) 2023-02-21 2023-02-21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9667U true CN219029667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4058.XU Active CN219029667U (zh) 2023-02-21 2023-02-21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9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63385U (zh) 滑板车
CN102582755B (zh) 用于将车轮安装在车辆上的轴组件
US20120273287A1 (en) Folding type bicycle
US4441729A (en) Folding bicycle
JPH0853091A (ja) 折り畳み三輪車
CN219029667U (zh)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WO2018054113A1 (zh)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CN117550005A (zh) 悬挂结构和自行车
US20040026147A1 (en) Portable and collapsible motorcycle
EP0258509A1 (en) A vehicle frame incorporating a suspension mechanism
US20060131830A1 (en) Apparatus for stabilizing a unicycle
US4378121A (en) Sidecar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10363989B2 (en) Dual purpose cycle
CN103818506A (zh) 超短型折叠电动自行车
KR101490848B1 (ko) 자전거 프레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전거
CN209889037U (zh) 一种便携式手提箱折叠电动滑板车
KR101931497B1 (ko) 변형자전거
WO1997025240A1 (en) A two-seater bicycle combined with a single-seater bicycle
CN213502754U (zh) 一种可稳定折叠的电动车
KR101670201B1 (ko) 배터리팩이 고정되는 보조프레임을 갖는 자전거
CN215285137U (zh) 一种折叠器及代步车
JPH10236371A (ja) 折畳み自転車フレーム
CN211167251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CN210391441U (zh) 一种后轮组件折叠机构
CN204548349U (zh) 一种更稳固的平衡车的快速折叠关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