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768U - 一种颈椎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768U
CN219021768U CN202223448483.0U CN202223448483U CN219021768U CN 219021768 U CN219021768 U CN 219021768U CN 202223448483 U CN202223448483 U CN 202223448483U CN 219021768 U CN219021768 U CN 219021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structure
cervical vertebra
cervical
fusion device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84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树培
杨景周
陈海深
张大琛
雷翠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84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颈椎融合器,采用全多孔结构作为颈椎融合器的主体,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并在全多孔结构上设置器械夹持区,以便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根据患者的颈椎情况,可以在全多孔结构上增加植骨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全多孔结构表面采用锥度设计、弧面设计以及波纹表面设计,可减少植入阻力,提高抗沉降能力,以及增加与椎体终板的摩擦力,提高初始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颈椎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从业结构的变化,颈椎疾病患者比例逐渐增多,其中因退行性疾病而导致的颈椎、颈椎失稳更是威胁健康生活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现有的颈椎融合器,其植入体内之后骨长入效果较差,术后融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融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颈椎融合器植入体内中融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全多孔结构和器械夹持区;全多孔结构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于第三表面的两侧,且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表面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二表面;器械夹持区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用于供器械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
优选的,第一表面的底部与第二表面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均为波纹表面。
优选的,还包括植骨窗,植骨窗为贯穿于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的通孔,用于对全多孔结构填充骨材料。
优选的,植骨窗包括第五表面,器械夹持区贯穿于第二表面以及第五表面。
优选的,植骨窗的长度不超过第一表面的长度。
优选的,第二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50%~85%。
优选的,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直径为100~1000u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全多孔结构作为颈椎融合器的主体,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并在全多孔结构上设置器械夹持区,以便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根据患者的颈椎情况,可以在全多孔结构上增加植骨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全多孔结构表面采用锥度设计、弧面设计以及波纹表面设计,可减少植入阻力,提高抗沉降能力,以及增加与椎体终板的摩擦力,提高初始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全多孔结构;2-器械夹持区;3-植骨窗;4-第一表面;5-第二表面;6-第三表面;7-第四表面;8-第五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一种颈椎融合器,包括全多孔结构1。
全多孔结构1的结构形状及材质不限,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迁移和分化,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多孔结构1的结构形状包括仿生无序骨小梁结构和规则多孔结构,材质可采用医用纯钽或含钽合金,与传统的颈椎融合器相比,金属钽具有更加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因此可以显著缩短初期植入骨结合时间,并且,植入骨以后的中长期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增强。其中仿生无序骨小梁结构,是一种由杆状和板状骨小梁组成的连续三维网状结构,是根据主要受力状态沿主应力方向得到排列,形成最优的受力结果,用最少的材料承受最大的外部载荷。而规则多孔结构,是一种由杆体组成的连续三维网状结构,每一处位置的杆体的大小和角度关系一致,具有优异的受力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多孔结构1的孔隙率为50%~85%。
具体地,孔隙率是指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可以理解的是,当颈椎融合器设置在不同个体的颈椎上或设置在颈椎的不同位置时,所需的负重要求和骨质状态不同,而颈椎融合器的孔隙率决定了颈椎融合器的负重要求和骨质状态;更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颈椎融合器的孔隙率为50%~85%,这样设置可增加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多孔结构1的平均孔隙直径为100~1000um。
具体地,全多孔结构1的孔隙呈不规则多边形状,其直径是指每个孔隙最大的一个直径;更具体地,当颈椎融合器设置在颈椎后,人体的组织液将通过全多孔结构1的孔隙浸润全多孔结构1,从而诱导骨细胞生成,促进新骨骼的生长,因此孔隙的范围不可过大或过小,在本实施例中,全多孔结构1的孔隙直径为100~1000um,这样设置可增加骨融合性能和长期稳定性。
更具体地,全多孔结构1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4、第二表面5、第三表面6以及第四表面7,第一表面4与第二表面5相对,第三表面6与第四表面7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4与第二表面5位于第三表面6的两侧,且在竖直发方向上第一表面4的顶部高度低于第二表面5,这样设置可使第三表面6具有一定斜度,同时第一表面4与第二表面5两者具有高度差和宽度差,形成锥度设计,更符合椎体终板生理弧度,提高抗沉降能力。优选的,第二表面5为弧面。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4的底部与第二表面5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即第四表面7斜度为0,且第三表面6以及第四表面7均为波纹表面,增加与椎体终板的摩擦力,提高初始稳定性。其中,波纹弧度可根据颈椎弧度确定。
进一步地,在全多孔结构1上设置了器械夹持区2,用于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器械夹持区2设置在第二表面5上。
进一步地,全多孔结构1上还设置有植骨窗3,植骨窗3为贯穿于第三表面6及第四表面7的通孔,在颈椎间设置颈椎融合器时,需要向全多孔结构1注入骨材料以对全多孔结构1进行填充,令其实心化,从而具备在颈椎间长期设置并对颈椎间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植骨窗3即为对全多孔结构1进行骨材料注入的窗口。需要注意的是,骨材料的材料和加工制备工艺不限,根据患者的骨质特征、植骨需求和融合器整体设计。
更具体地,植骨窗3靠近第二表面5的侧面为第五表面8,器械夹持区2贯穿于第二表面5以及第五表面8。
其中,植骨窗3的长度不超过第一表面4的长度,这样设计可减少植骨用量。
优选的,第一表面4、第二表面5、第三表面6以及第四表面7相邻表面连接处均为弧形过渡,使得颈椎融合器的整体结构平滑,减少植入阻力,降低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周围组织的创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多孔结构和器械夹持区;所述全多孔结构的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三表面的两侧,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顶部高度低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器械夹持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用于供器械对颈椎融合器进行夹持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以及所述第四表面均为波纹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植骨窗,所述植骨窗为贯穿于所述第三表面及所述第四表面的通孔,用于对所述全多孔结构填充骨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窗包括第五表面,所述器械夹持区贯穿于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五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窗的长度不超过所述第一表面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50%~8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多孔结构的孔隙直径为100~1000um。
CN202223448483.0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颈椎融合器 Active CN219021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8483.0U CN21902176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颈椎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8483.0U CN21902176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颈椎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768U true CN219021768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8483.0U Active CN21902176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颈椎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176U (zh) 一种用于椎体融合时植入的骨小梁椎间融合器
US9095445B2 (en) Vertebral interbody spacer
CN201870715U (zh) 椎间融合器
CN219021768U (zh) 一种颈椎融合器
CN205698136U (zh) 一种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CN213249614U (zh) 用于颈前路acaf手术的提拉椎体装置
CN219048994U (zh) 一种腰椎融合器
CN111658242A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16985303U (zh) 一种多孔钽腰椎融合器
CN210228406U (zh) 椎体假体
CN110192934A (zh) 髂骨翼填充假体
CN203303197U (zh) 一种髋关节替换物
CN213641422U (zh) 椎间融合器
CN216535683U (zh) 一种腕关节假体
CN2880012Y (zh) 人工椎板
CN206566051U (zh) 椎间融合器
CN101889914B (zh) 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
CN213406443U (zh) 椎间融合器
CN211325901U (zh) 一种人体椎间融合器结构及人体椎间手术设备
CN213788021U (zh) 一种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
CN213076099U (zh) 髋臼杯
CN113081406A (zh) 椎间融合器
CN208677652U (zh) 新型上颈椎重建假体
CN210727937U (zh) 髂骨翼填充假体
CN208447753U (zh) 颈椎椎板成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