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111U -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111U
CN219021111U CN202320044820.5U CN202320044820U CN219021111U CN 219021111 U CN219021111 U CN 219021111U CN 202320044820 U CN202320044820 U CN 202320044820U CN 219021111 U CN219021111 U CN 219021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lastic sleeve
light guide
guide beam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48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育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0448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包括:第一弹性套管、第二弹性套管和预紧机构。第一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第二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弹性套管和第二弹性套管上均设置有预紧机构,预紧机构包括卡环带和固定部,卡环带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固定部设置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第一弹性套管上的预紧机构和第二弹性套管上的预紧机构均用于套接固定导光束。当需要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进行套接固定时,将卡环带和固定部连接即可,当需要拆下保护套上的导光束时,解除卡环带和固定部的连接关系即可。使用保护套时,通过其上的多个预紧机构,能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提供预紧力,从而有效避免导光束折弯、扭曲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创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背景技术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集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于一体的设备,可经人体自然孔道或表层穿孔插入体内,直接观察人体体腔或内脏器官的组织形态和病变部位,医用内窥镜可用于辅助疾病的诊断或治疗。
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也因手术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微创手术领域涉及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主要是通过导光束与镜头侧方相连,然后将导光束和摄像头一起收集在无菌保护袋里使用。导光束内部通过光纤传递光源实现人体暗腔的照明,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变化位置来调整手术视野,从而可能忽略内窥镜与导光束连接段的保护,使得导光束与内窥镜连接处很容易弯折、扭曲,从而导致导光束的损坏,提高了微创手术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导光束被损坏的保护套。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包括:
第一弹性套管,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相同;
第二弹性套管,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相同;以及
预紧机构,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均设置有所述预紧机构,所述预紧机构包括卡环带和固定部,所述卡环带和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
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轴向上相连接,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柱形套管或圆锥形套管,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柱形套管时,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锥形套管时,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最小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
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均用于套接导光束;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的所述预紧机构用于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或同时套接固定导光束和无菌袋;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的所述预紧机构用于通过改变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锥形套管,所述圆锥形套管的锥面和所述圆锥形套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0.9-1.5°。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环和所述无菌袋,所述连接环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环的轴向横界面为向外凸的弧形面;所述无菌袋的端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所述预紧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在靠近所述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所述预紧机构。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占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总轴向长度的1/2-2/3。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柱和限位块,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所述限位块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径向尺寸;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过所述限位块并套接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固定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环带为弹性材质,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块的径向尺寸;所述安装孔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和所述安装孔的形状相适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开设有所述安装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固定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上均开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保护套分成两段设计,即沿轴向连接的第一弹性套管和第二弹性套管,并且第一弹性套管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一缺口,第二弹性套管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连通。这样通过掰开保护套上的缺口即可快速实现导光束的套接作用。在第一弹性套管和第二弹性套管上均设置有预紧机构,通过第一弹性套管上的预紧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一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并给第一弹性套管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通过第二弹性套管上的预紧机构,能够通过改变第二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并给第二弹性套管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第一弹性套管为圆柱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当第一弹性套管为圆锥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的最小内径不小于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这样,第一弹性套管内的空间相对能大一些,使得第一弹性套管内不仅可以套接固定导光束,还可以固定无菌袋。并且,在固定无菌袋时,通过第一弹性套管上的预紧机构能够给无菌袋提供足够的预紧力,能够有效避免无菌袋的滑脱,进而便于发挥无菌袋的作用。其中,预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外周壁上的固定部和卡环带,卡环带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进行套接固定时,将卡环带和固定部连接即可,当需要拆下保护套上的导光束时,解除卡环带和固定部的连接关系即可。在使用本申请设计的保护套时,通过其上的多个预紧机构,能够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从而有效保护导光束,避免导光束折弯、扭曲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固定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预紧机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卡环带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卡环带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弹性套管、11.第一缺口、12.第一端、13.第二端、2.第二弹性套管、21.第二缺口、22.第三端、23.第四端、3.预紧机构、31.卡环带、311.安装孔、32.固定部、321.固定柱、322.限位块、4.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阅图1-图10,一种实施例中,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包括:第一弹性套管1、第二弹性套管2以及预紧机构3。
第一弹性套管1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11,第一缺口11的轴向长度和第一弹性套管1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二弹性套管2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21,第二缺口21的轴向长度和第一弹性套管1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轴向上相连接,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21相连通。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柱形套管或圆锥形套管,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柱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1的内径大于第二弹性套管2的内径,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锥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1的最小内径不小于第二弹性套管2的内径。
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上均设置有预紧机构3,预紧机构3包括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可拆卸连接,固定部32设置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均用于套接导光束。第一弹性套管1上的预紧机构3用于通过改变(缩小)第一缺口11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或同时套接固定导光束和无菌袋。第二弹性套管2上的预紧机构3用于通过改变(缩小)第二缺口21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简称保护套),保护套分成两段设计,即沿轴向连接的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并且第一弹性套管1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一缺口11,第二弹性套管2上开设有沿轴向的第二缺口21,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21相连通。这样通过掰开保护套上的缺口(指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21的总称)即可快速实现导光束的套接作用。在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上均设置有预紧机构3,通过第一弹性套管1上的预紧机构3,能够通过改变第一缺口11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并给第一弹性套管1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通过第二弹性套管2上的预紧机构3,能够通过改变第二缺口21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并给第二弹性套管2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当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柱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1的内径大于第二弹性套管2的内径,当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锥形套管时,第一弹性套管1的最小内径不小于第二弹性套管2的内径。这样,第一弹性套管1内的空间相对能大一些,使得第一弹性套管1内不仅可以套接固定导光束,还可以固定无菌袋。并且,在固定无菌袋时,通过第一弹性套管1上的预紧机构3能够给无菌袋提供足够的预紧力,能够有效避免无菌袋的滑脱,进而便于发挥无菌袋的作用。其中,预紧机构3包括设置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外周壁上的固定部32和卡环带31,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进行套接固定时,将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连接即可,当需要拆下保护套上的导光束时,解除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的连接关系即可。在使用本申请设计的保护套时,通过其上的多个预紧机构3,能够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也即支撑力),从而有效保护导光束,避免导光束折弯、扭曲的现象发生。
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具体可选择硅胶材质或PVC软管的材质。以硅胶材质的第二弹性套管2为例。由于硅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故而在通过第二弹性套管2套接固定导光束时,在预紧机构3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二弹性套管2和其内的导光束有足够的接触面,便于套接固定导光束。同时,硅胶材质的第一弹性套管1也具有一定的缓冲隔离作用,可避免预紧机构3产生的预紧力过大而损伤导光束的现象发生。第一弹性套管1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预紧机构3,第二弹性套管2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预紧机构3。预紧机构3的个数越多,越能保障对保护套内导光束的轴向支撑,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无菌袋可采用透明塑料无菌袋,医生在微创手术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无菌袋。若不需要使用无菌袋,第一弹性套管1只用套接固定导光束即可。若需要使用无菌袋来营造无菌环境,则可以在第一弹性套管1和导光束之间固定无菌袋的一端,通过预紧机构3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或夹持力)来固定无菌袋,相比端部抽拉绳的方式,本申请保护套的结构,更能保障无菌袋的端部固定松紧度。
导光束具有较短的头端和较长的尾端,通常头端和内窥镜连接,并用于固定在医生操作的仪器杆上,并且导光束的头端和仪器杆一般相垂直放置,导致医生在调整视野的过程中容易使得导光束折弯或扭曲。保护套用于固定导光束的头端,第一弹性套管1固定导光束头端上相对靠近尾端的一侧,第二弹性套管2固定导光束头端上相对远离尾端的一侧。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套管1为圆锥形套管,第二弹性套管2为圆柱形套管。圆锥形套管的锥面和圆锥形套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0.9-1.5°。优选的,圆锥形套管的锥面和圆锥形套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1.2°,以便于给第一弹性套管1内留下足够的空间来放置无菌袋和导光束。并且圆锥形套管,在第一弹性套管1上设置多个预紧机构3时,也便于调节第一缺口11的大小。例如,在远离第二弹性套管2一侧的第一弹性套管1上固定无菌袋,该侧的第一缺口11可以适当大一些,在靠近第二弹性套管2一侧的第一弹性套管1上只固定导光束,该侧的第一缺口11可以适当小一些。
具体的,当圆锥形套管的锥面和圆锥形套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1.2°时,圆锥形套管的内管最大直径为12.98mm,圆锥形套管的外观最大直径为16.99mm,第二弹性套管2的内径为9.27mm。
请参阅图2,保护套还包括有连接环4,连接环4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相连接,连接环4的轴向横界面为向外凸的弧形面。具体的,连接环4具有内环面和外环面,外环面为沿径向向外凸的弧形面,内环面为圆柱面,或者内环面也为沿径向向外凸的弧形面。通过连接环4,一方面,能够对两侧的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起到连接作用,另一方面,其上的弧形面,便于实现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之间的尺寸过渡,便于打开保护套上的缺口。对应的连接环4上也开设与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21位置对应的第三缺口,以便于在保护套内放置导光束。第一弹性套管1、第二弹性套管2以及连接环4可一体加工,以便于生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均为圆柱形套管,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之间可以直接一体连接,或者在第一弹性套管1和第二弹性套管2之间设置连接环4来实现连接过渡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套还包括无菌袋5,无菌袋5的端部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弹性套管1上。具体的,为便于营造相对密闭的无菌环境,无菌袋5的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弹性套管1的内部,例如以胶粘的方式将无菌袋5的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弹性套管1内,无菌袋5的另一端用于以抽绳的方式固定在手术仪器上。或者将无菌袋5的一端直接放置在第一弹性套管1内,使用时,通过预紧机构3将无菌袋5夹紧固定在第一弹性套管1的内部和导光束之间。无菌袋5和第一弹性套管1之间可拆卸连接,对于不需要使用无菌袋5的场景下,可灵活将无菌袋5从第一弹性套管1上拿走。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套管1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第二弹性套管2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三端22和第四端23。第一弹性套管1在靠近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预紧机构3。和/或,第二弹性套管2在靠近第三端22和第四端2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预紧机构3。例如,第一弹性套管1在靠近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预紧机构3,第二弹性套管2在靠近三端和第四端23的位置处也分别设置预紧机构3。每个弹性套管上均设置两个预紧机构3,有助于给保护套内的导光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更好地保护导光束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折弯或扭曲损伤。第一弹性套管1在靠近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一个预紧机构3,使得其上的两个预紧机构3之间有足够的容量,对无菌袋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将第一弹性套管1沿轴向分为第一端12、中间端和第二端13。若两个预紧机构3分别设置于靠近第一端12和中间段的位置处,或者设置于靠近中间段和第二端13的位置处,会导致两个预紧机构3之间的相对距离较近,若其中一个预紧机构3上的无菌袋发生滑脱,也很容易导致另一个预紧机构3上的无菌袋发生滑脱。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弹性套管1上也可以设置1个、3个、4个的预紧机构3,在第二弹性套管2上也可以设置1个、3个、4个的预紧机构3。
保护套需要有一定的轴向长度,以便于给其内的导光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套的轴向长度为70-120mm,例如保护套的轴向长度为95mm。其中,第一弹性套管1的轴向长度不小于第二弹性套管2的轴向长度。具体的,第一弹性套管1的轴向长度占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总轴向长度的1/2-2/3。第一弹性套管1相对第二弹性套管2更长一些,便于给内部的导光束和无菌袋提供足够的长度容量。第一弹性套管1用于固定导光束和头端金属连接的地方,导光束和头端金属连接的位置处,容易折断。若将第一弹性套管1的轴向长度设置的大一些,便于给导光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更好的保护导光束。
请参阅图7-图8,固定部32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柱321和限位块322,固定柱321设置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为便于生产加工,可将固定柱321和限位块322一体设置,并且固定柱321和保护套也一体设置。限位块322的径向尺寸大于固定柱321的径向尺寸。卡环带31沿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开设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11用于穿过限位块322并套接在固定柱321上。预紧机构3包括一个或两个固定部32。限位块322的径向尺寸大于固定柱321的径向尺寸,以便于对套接在固定柱321上的卡环带31进行限制。其中,卡环带31沿保护套的轴向宽度为5-8mm,以便于满足卡环带31的固定强度。
更佳的,卡环带31为弹性材质,安装孔311的径向尺寸小于限位块322的径向尺寸。安装孔311呈圆形或椭圆形,固定部32的形状和安装孔311的形状相适配。安装孔311的径向尺寸小于限位块322的径向尺寸,且卡环带31为弹性材质,例如硅胶材质,再将安装孔311套接在固定柱321上时,不易从限位块322上脱落,能有效保障预紧机构3的预紧作用。若安装孔311为圆形,固定部32上的固定柱321和限位块322也均为对应的圆柱状。若安装孔311为椭圆形,固定部32上的固定柱321和限位块322也均为椭圆柱状。对于呈椭圆形的安装孔311,其任意一个方向上的径向尺寸小于限位块322的径向尺寸即可,例如安装孔311短轴的径向尺寸小于限位块322短轴的径向尺寸。
请参阅图7-图9,在一种实施例中,卡环带31沿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圆周面的两端上均开设有安装孔311,预紧机构3对应包括两个固定部32,两个固定部32分别位于第一缺口11的两侧或分别位于第二缺口21的两侧。当一个预紧机构3设置两个安装孔311和对应的两个固定部32时,为便于安装孔311和固定部32之间的连接,两个固定部32之间形成的圆心角不超过180°。圆心角即图7中两条点画线所形成的夹角。图1-图6中的虚线则表示保护套的内层形状或结构。请参阅图1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卡环带31沿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圆周面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上开设有安装孔311,另一端固定在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预紧机构3包括一个固定部32。固定部32的位置和安装孔311的位置相对应。这样,在使用预紧机构3时,只用操作一个安装孔311和固定部32的连接,即可实现对保护套内的导光束起到套接固定作用,有效提高保护套的使用效率。当保护套上的多个预紧机构3均只设置一个安装孔311和一个固定部32时,多个预紧机构3的安装孔311可设置在同一侧,以便于后续操作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紧机构3上一个固定部32也可以对应多个安装孔311,类似人体腰部皮带上的多个孔一样,可以提高预紧机构3的适应性,使得保护套可以兼容不同粗细的导光束。而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之间除了采用这种套接的方式,还可以为卡扣固定的形式,例如在卡环带31上设置子扣,固定部32设置为母扣的形式,通过子母扣实现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的可拆卸连接。再或者,还可以采用魔术贴的形式,卡环带31为魔术贴的一部分,固定部32为魔术贴的另一部分。当采用魔术贴时,便于适应不同粗细的导光束。
目前微创手术中导光束所使用的无菌袋两端设置有抽绳,一端的抽绳固定在仪器上,另一端的抽绳固定在导光束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晃动或移动的原因,使得无菌袋端部的抽绳很容易松弛,并发生滑脱。若仪器上的抽绳发生滑脱,影响还不大。若导光束上的抽绳滑脱,则会影响无菌袋营造的无菌隔离环境,甚至危害病人安全。
采用本申请所设计的保护套,通过预紧机构3给无菌袋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或夹持力,能够保障无菌袋的固定强度,若通过多个预紧机构3来固定无菌袋,更能保障无菌袋的固定强度。
保护套上的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类似纽扣的套接关系,便于操作,既能较好的将导光束固定在保护套内,又能在拆卸导光束时,保障导光束的安全,不易出现采用剪刀等利器在解除连接关系时损伤导光束的现象发生。预紧机构3中的卡环带31和固定部32相配合,可有效防止在手术过程中保护套和导光束之间发生脱落,保护套的设计也不会影响医生操作。保护套上的多个预紧机构3能够给保护套内的导光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对导光束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进而延长导光束的使用寿命,降低微创手术的成本。第一弹性套管1的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都相对更大一些,便于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同时固定无菌袋和导光束。同时固定无菌袋和导光束时,无菌袋不仅可以为手术进行无菌屏障的搭建,防止手术过程中因器械消毒不彻底发生的交叉感染,还可以避免因反复消毒导致导光束管路老化。并且,所设计的预紧机构3和无菌袋之间是可拆卸的固定关系,使得保护套的使用更加灵活,既可以和无菌袋一起使用,又可以单独使用。另外,本申请设计的保护套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固定方便、牢固、使用安全可靠以及符合外科手术无菌要求的优势。且保护套的总体配置更科学、便于操作、提高效率,且能为临床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弹性套管,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相同;
第二弹性套管,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相同;以及
预紧机构,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均设置有所述预紧机构,所述预紧机构包括卡环带和固定部,所述卡环带和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
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轴向上相连接,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柱形套管或圆锥形套管,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柱形套管时,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锥形套管时,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最小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内径;
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均用于套接导光束;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的所述预紧机构用于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或同时套接固定导光束和无菌袋;所述第二弹性套管上的所述预紧机构用于通过改变所述第二缺口的尺寸以套接固定导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为圆锥形套管,所述圆锥形套管的锥面和所述圆锥形套管的轴线之间夹角为0.9-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环和所述无菌袋,所述连接环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和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环的轴向横界面为向外凸的弧形面;所述无菌袋的端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套管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具有沿轴向正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弹性套管在靠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所述预紧机构;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套管在靠近所述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所述预紧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管的轴向长度占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总轴向长度的1/2-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柱和限位块,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所述限位块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径向尺寸;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过所述限位块并套接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固定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带为弹性材质,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块的径向尺寸;所述安装孔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固定部的形状和所述安装孔的形状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开设有所述安装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的外周壁上,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一个所述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带沿所述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周面的两端上均开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预紧机构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或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的圆心角不超过180°。
CN202320044820.5U 2023-01-06 2023-01-06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Active CN219021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820.5U CN21902111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4820.5U CN21902111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111U true CN219021111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4820.5U Active CN219021111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81306B2 (ja) 創傷リトラクタ器具
ES2387026T3 (es) Dispositivo de fijación envolvente para utilizarse con broncoscopios
ES2900583T3 (es) Endoscopio híbrido flexible-rígido y fijaciones de instrumento
JP5273980B2 (ja) 内視鏡用結紮具及び内視鏡結紮システム
JP3365870B2 (ja) 気道確保装置
US11723519B2 (en) Ear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EP1902663A1 (en) Apparatus for placing capsule type medical device, apparatus for placing capsule endoscope in the body and capsule type medical device for placement
JP6956116B2 (ja) 医療器具を搬送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BRPI0500589B8 (pt) dispositivo cirúrgico implantável
US10092168B1 (en) Lighted medical instrument
US11147713B2 (en) Ear visualization system
TW202202098A (zh) 顯微鏡套
CN219021111U (zh) 一次性导光束保护套
WO2019087550A1 (ja) 内視鏡装置
US20040197732A1 (en) Suction device
JP3382991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KR200492114Y1 (ko) 내시경용 마우스피스
ES2962615T3 (es) Unidad de operación manual y grupo de operación manual para un dispositivo médico
US11432791B2 (en) Breakaway stethoscope,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JP2009273570A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
JP3431374B2 (ja) カバー式内視鏡
JP2008206693A (ja) 医療器具用バルーン
US5782750A (en) Endoscopy control end and biopsy channel shield
JP2007143743A (ja) 開創具装着補助器具
KR200492148Y1 (ko) 내시경용 마우스피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