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010U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21010U CN219021010U CN202222410518.5U CN202222410518U CN219021010U CN 219021010 U CN219021010 U CN 219021010U CN 202222410518 U CN202222410518 U CN 202222410518U CN 219021010 U CN219021010 U CN 219021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torage tank
- assembly
- drain
- water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站及清洁系统,该基站包括基座、排污槽组件、储水箱。排污槽组件位于所述基座内,排污槽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对接,清洁设备中的脏污被配置为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储水箱与排污槽组件连通,且被构造为向排污槽组件供水,以对所述排污槽组件进行清洁。本公开的基站,在用户完成清洁工作之后,可以将清洁设备与排污槽组件对接,清洁设备中的脏污会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用户无需手动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洁。储水箱中与排污槽组件连通,这使得可以对排污槽组件进行冲洗,避免脏污残留在排污槽组件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以及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清洁设备,人们依靠清洁设备的清洁功能可以从日常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减小了人们在日常清洁方面的压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清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地面、沙发、毛毯等工作面,使用时,用户可以手握清洁设备上的把手,推动清洁设备在工作面上移动,利用清洁设备的滚刷将工作面上的脏污剥落,并通过吸污管道将脏污吸入到污水桶中储存。在完成清洁工作之后,需要将污水桶中的脏污排出,防止存放脏污时间过长导致污水桶发臭,现有技术中,需要用户将污水桶从清洁设备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清洁完成之后,再将污水桶装回到清洁设备上,清洁污水桶的工作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增加了用户日常清洁工作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基座;
排污槽组件,所述排污槽组件位于所述基座内,所述排污槽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对接,所述清洁设备中的脏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排污槽组件排出;
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排污槽组件连通,且被构造为向所述排污槽组件供水,以对所述排污槽组件进行清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储水箱设置在基座内高于所述排污槽组件的位置,所述储水箱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排污槽组件,以对所述排污槽组件进行清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放水阀组件,所述放水阀组件被构造为触发后打开连通所述储水箱与所述排污槽组件的连通通道,所述储水箱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排污槽组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储水箱连通的补水机构,所述补水机构被构造为用于对所述储水箱进行补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清洁所述排污槽组件时,所述补水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放水阀组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之前,对所述储水箱进行补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被构造为沿着储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内的浮动块;所述浮动块被配置为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支架运动;在所述储水箱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浮动块时,触发电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在所述储水箱上的位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浮动块时,触发用于表征储水箱水满的电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的排水口,以及连通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污槽组件的连接管道;所述放水阀组件固定在所述储水箱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高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端面;在所述放水阀组件打开所述排水口后,所述储水箱内高于所述排水口的水被配置为从所述排水口流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水阀组件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具有内腔;
阀芯,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内腔中,且被构造为在阀杆的带动下运动至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水口;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带动所述阀杆运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冲洗所述排污槽组件的水量为1-2L;所述储水箱底部与所述排污槽组件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所述连接管道的管径为20-40mm,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连接管道的管径相匹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下端开口套接在所述排水口的外侧,在所述阀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储水箱中的水被配置为经所述缺口流入所述排水口。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在所述储水箱上的位置被配置为:当所述浮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支架运动至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二传感器发出用于表征储水箱缺水的电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端穿出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在所述阀座的上端设置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阀杆配合,第二端被构造为与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设置的偏心轮配合;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偏心轮的转动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偏心轮的作用下运动至打开所述阀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传动杆第二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具有泄压管道,且被构造为延伸至储水箱的内腔中;
压杆,所述压杆与泄压阀连接,且被构造为穿出所述储水箱的顶部;所述偏心轮被构造为带动所述传动杆第二端下压的过程中,触发所述压杆打开所述泄压阀,以打开连通所述储水箱内腔与外界的泄压管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的上方位置被构造为向所述基座的后侧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在所述延伸部的下方设置有电路板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
基站,所述基站采用上文所述的基站;
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构造为与所述基站对接。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在用户完成清洁工作之后,可以将清洁设备与排污槽组件对接,清洁设备中的脏污会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用户无需手动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洁。储水箱中与排污槽组件连通,这使得可以对排污槽组件进行冲洗,避免脏污残留在排污槽组件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与清洁设备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污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仰视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污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污槽组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污槽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放水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水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储水箱顶部的俯视图。
图1至图16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基站;10、托盘;11、基座;111、对接平台;112、注水头组件;113、冲洗机构;
12、排污槽组件;12a、排污槽体;12b、端盖;12c、翻边;12d、贯通口;121、污水口;121a、避让空间;122、排出口;123a、第一出水口;123b、第二出水口;123c、第三出水口;124、进水口;125、主通道;125a、第一通道;125b、第二通道;
13、储水箱;131、导向支架;132、浮动块;133、第一传感器;134、第二传感器;135、排水口;136、连接管道;137a、竖直部;137b、延伸部;14、补水机构;141、第一补水口;142、第二补水口;143、拨动开关;151、阀座;152、阀芯;153、阀杆;161、支架;162、传动杆;163、偏心轮;164、驱动机构;171、泄压阀;172、压杆;173、泄压管道;
18、电路板组件;181、第一安装槽;182、第二安装槽;183、第一电路板;184、第二电路板;
191a、第一供水管道;191b、第二供水管道;191c、第三供水管道;191d、检修管道;192a、第一水泵;192b、第二水泵;192c、第三水泵;192d、第四水泵;
2、清洁设备;21、地刷组件;22、污水桶;221、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包括基座、排污槽组件、冲洗管道。基座可以放置在支撑面上,用于在支撑面上支撑基站,排污槽组件设置在基座的内部,排污槽组件包括排污腔,以及分别与排污腔连通的污水口和排出口,外部的脏污可以经过污水口进入到排污腔中,并且从排出口排出,排出口可以连接地漏或者其它污水处理系统。
在脏污由排出口排出后,会有少量的脏污残留在排污腔中,例如附着在排污腔的内壁、排污腔的底部以及排出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异味。排污腔的上方设置有冲洗管道,冲洗管道与排污腔连通,外部的水被构造为可以通过冲洗管道对排污槽组件的排污腔进行冲洗,以将排污腔中残留的脏污经排出口再次排出,防止脏污残留,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包括基座、排污槽组件、储水箱。排污槽组件位于基座内,排污槽组件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对接,清洁设备中的脏污可以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例如排污槽组件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向基座外侧延伸的开口,清洁设备安装有储存脏污的污水桶,对接时,清洁设备的污水桶与排污槽组件的开口对接在一起,清洁设备的污水桶中的脏污可以由开口排入到排污槽组件,再由排污槽组件将脏污排出。在排污过程中,用户无需手动将污水桶拆卸下来进行清洁,通过排污槽组件将污水桶中的脏污排出即可,方便快捷,减少了清洁工作的时间以及工作强度。
清洁设备可以为手持式清洁设备,其工作时,用户可手持手柄并推动清洁设备在工作面上运动,或者用户只需提供一个外力以控制清洁设备运动的方向,清洁设备在其驱动轮的作用下在工作面上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清洁设备可以对地面上的脏污进行清洁,与此同时,清洁设备可以将脏污吸收进行储存。清洁设备实现清洁脏污功能、吸收脏污功能、储存脏污功能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可以参考现有的清洁设备,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清洁设备的脏污由排污槽组件排出之后,排污槽组件内会有脏污残留,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异味。本公开的基站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与排污槽组件连通,且被构造为向排污槽组件供水,以对排污槽组件进行清洁。清洁设备通过排污槽组件完成排污之后,储水箱中的液体会进入到排污槽组件中,将排污槽组件内残留的脏污冲刷干净,因此,基站还可以对排污槽组件进行自清洁,进一步减少了用户的清洁工作时间。
由此可知,本公开的基站一方面可以将与清洁设备中的脏污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另一方面,在排污槽组件排出脏污之后,还可以利用储水箱进行自清洁。也就是说,用户仅需将清洁设备与基站对接,基站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排污、清洁工作,方便快捷,减少了用户清洁工作的时间,降低了清洁工作的强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基站可以将外部的脏污通过排污槽组件排出,外部的脏污来源可以是清洁设备,本公开以基站用于排出清洁设备的脏污为例,下面参考图1至图16,结合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公开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包括托盘10、基座11,基座11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支撑在例如地面的支撑面上。托盘1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其一端与基座11连接在一起,二者共同支撑在支撑面上。支撑面可以是地面、或者由支撑结构支撑起高于地面的其它任何结构。参考图1的视图方向,基座11和托盘10构成了近似L型结构。基站1还包括由基座11的侧壁向前延伸的对接平台111,对接平台111由基座11的侧壁向前延伸至位于托盘10上方的位置。
参考图1,基站1可以用于与清洁设备2对接,清洁设备2可以为手持式清洁设备。用户可推动清洁设备2在工作面上运动,或者用户只需提供一个外力以控制清洁设备2运动的方向,清洁设备2在其驱动轮的作用下在工作面上行走。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地刷组件21、污水桶22。在清洁设备行走的过程中,地刷组件21清洁工作面上的脏污,并且将脏污吸入到污水桶22进行储存。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
基站1包括设置在基座11内部的排污槽组件12,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之后,清洁设备2与排污槽组件12对接在一起。排污槽组件12包括排污腔120,以及分别与排污腔120连通的污水口121和排出口122,清洁设备2的脏污被配置为经污水口121进入到排污腔120中,并从排出口122排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8,以清洁设备2面向用户的一侧记为后侧,以远离用户的一侧记为前侧;污水桶22设置在机身的后侧,且在污水桶2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21。排污槽组件12在基站1上形成污水口121,当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时,基站1的托盘10用于支撑清洁设备2的地刷组件21,对接平台111用于支撑机身的底部,并与机身的底部对接,使得污水桶22底部的排污口221与排污槽组件12的污水口121对接在一起。当打开排污口221后,污水桶22内的脏污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排污口221、污水口121进入到排污腔120中,并从排出口122排出。
在清洁设备2的脏污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之后,排污槽组件12中会有脏污残留。为了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在排污腔120的上方设置有冲洗管道,外部的水被构造为通过冲洗管道对排污槽组件12的排污腔120进行冲洗,以使得排污腔120内无脏污残留,避免细菌滋生,产生异味。本公开的基站1不仅可以通过排污槽组件12将清洁设备2的脏污排出干净,还能在排出脏污之后,利用冲洗管道对排污槽12进行冲洗,兼顾了排污、自清洁两大功能,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用户清洁工作的时间,降低了清洁工作的强度,给用户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考虑到在清洁设备2的脏污由排污槽12排出的过程中,除了大部分脏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排污腔120、排出口122的预定路径排出,还会有少量的脏污尤其是例如毛发、纸片、碎屑等固体垃圾会飞溅或者附着到排污腔120的内壁上。因此,在冲洗排污腔120时,需要着重考虑如何使这些固体垃圾脱离排污腔120的内壁。
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冲洗管道至少包括位于排污腔120上方的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设置在邻近排污腔120内壁的位置,从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被配置为分别沿排污腔120的内壁流动,以冲洗排污腔的内壁。
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排污腔120内壁相应的位置相切,这使得从从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可以螺旋向下流动,以使水流可以覆盖排污腔120的内壁,并最终经排出口122排出,由此将附着在排污腔120内壁上的固体垃圾以及其它残留的脏污冲洗出去,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排污腔120中的脏污残留。
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在排污腔120上方的位置被构造如下:
从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被配置为覆盖至第二出水口123b的位置,也就是说,从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会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动至第二出水口123b的位置,或者邻近第二出水口123b的位置,以将由第一出水口123a为起点,沿水流方向至第二出水口123b的位置,这一段覆盖的排污腔120的侧壁上的脏污全部冲洗干净。
参考图4和图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污腔120的上方为圆形的开口端,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分布在小于开口端半个圆周的范围内。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的仰视图,从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会向第二出水口123b的方向流动,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分布在小于开口端半个圆周的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可以覆盖到第二出水口123b的位置,以使得第一出水口123a至第二出水口123b这一段的排污腔120内壁可以得到有效的清洁。
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冲洗管道包括设置在排污腔上方中心区域的第三出水口123c,第三出水口123c被配置为朝向排污腔120的底部,从第三出水口123c流出的水被配置为对排污腔120的底部进行冲洗。由于清洁设备2的脏污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污水口121流向排污腔120的底部,与排污腔120内壁相比,残留的脏污大部分会出现在排污腔120的底部,通过第三出水口123c水直接对排污腔120的底部进行冲洗,可以将残留在排污腔120底部的脏污冲洗干净。
参考图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出水口123c的面积大于第二出水口123b的出水面积,第二出水口123b的出水面积大于第一出水口123a的出水面积。也就是说,冲洗管道冲洗排污腔120的水量在第三出水口123c、第二出水口123b、第一出水口123a之间依次减小,排污腔120中大部分的脏污残留集中在排污腔120的底部,所以需要让大部分的水直接冲刷排污腔120的底部。第一出水口123a与第二出水口123b设置在半个圆周的范围之内,第一出水口123a选择较小的出水面积即可将第一出水口123a至第二出水口123b之间的排污腔120内壁清洁干净。而排污腔120中由第二出水口123b至第一出水口123a这一部分的排污腔120内壁也需要进行清洁,所以就需要第二出水口123b的出水面积大于第一出水口123a的出水面积,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可以尽可能地覆盖排污腔120剩余圆周范围内的内壁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设计出水口的数量、分布位置以及出水面积,可以使排污腔120的整个内壁均可得到冲洗,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参考图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污腔120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例如排污腔120可以被构造为由排污腔120底部向上延伸的筒状结构,且内径由排污腔120的底部向上至排污腔120的开口端逐渐增大,以使得排污腔120的内壁形成倾斜的斜面,方便脏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下。排污腔120的底部被构造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基座11,并形成排出口122,脏污在沿排污腔120内壁流向排污腔122的底部,之后沿水平方向通过排出口122排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排出口122可以通过外部管道与污水系统连通,将脏污和清洗脏污之后的废水排入到污水系统中,例如可以是污水池、地漏等,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参考图7和图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包括储水箱13,冲洗管道包括位于排污槽组件12顶部的进水口124,储水箱13被构造为与进水口124连通,在排污槽组件12的排污腔120需要清洁时,可以通过储水箱13对进水口124进行供水。进水口124被构造为与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第三出水口123c连通,进入到进水口124中的水会通过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第三出水口123c流出,之后水会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或者向排污腔120的底部流动,以使得排污腔120得到清洁。
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124设置在排污槽组件12顶部的边缘位置,其中,第一出水口123a与第三出水口123c连接线的延长线位于第二出水口123b、进水口124之间,如此布置就可以保证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分布在小于开口端半个圆周的范围内,如图5虚线B所示的区域,半个圆周如图5虚线A所示的区域。而进水口124设置在剩余圆周范围内,不影响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所在的半个圆周内的水路排布;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进水口12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从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被配置为向第二出水口123b的方向流动,使得第一出水口123a流出的水沿着水流方向可以将由第一出水口123a至第二出水口123b覆盖范围内的排污腔120内壁冲洗干净;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被配置为向进水口124的方向流动,以使得有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沿着水流方向可以将由第二出水口123b至进水口124覆盖的范围内的排污腔120内壁清洁干净。且由于第二出水口123b的出水面积大于第一出水口123a的出水面积,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具有足够的流量流过更远的区域。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进水口124可以设置在圆周的中心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第三出水口123c的出水面积之和大于进水口124的进水面积,使得冲洗管道中的水可以及时排出,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从进水口124流出的水在短时间内快速通过三个出水口流出,保证了冲洗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污水口121位于第二出水口123b与进水口124之间的位置,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被配置为经污水口121的下方并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动。由于清洁设备2的脏污由污水口121进入到排污腔120中,部分脏污会残留会出现在排污口121下方的位置,将排污口121设置在第二出水口123b和进水口124之间,可以保证第二排水口123b流出的水至少会沿着污水口121下方的排污腔120内壁流动,使得排污口121下方区域被冲洗干净。
参考图9和图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污槽组件12的顶部向上凸起形成侧壁,由侧壁围成了污水口121,且污水口121的侧壁向排污腔120内延伸。第二出水口123b贯通至污水口121其中一侧侧壁上,污水口121相对一侧的侧壁被构造为向上凹陷,形成高于第二出水口123b的避让空间121a,参考图5。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会由一侧侧壁向相对一侧的侧壁流动,如果不设置避让空间121a,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会直接冲击到相对一侧的侧壁上,阻止水继续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动。在设置避让空间121a之后,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在水流路径上无遮挡,可以保持原有的水流方向通过避让空间121a,之后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动,对排污腔120的内壁进行清洁。
参考图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避让空间121a的顶部端面被构造为由污水口121侧壁的位置至邻近进水口124的位置逐渐向下倾斜,形成倾斜面。由第二出水口123b流向避让空间121a的水,会沿着倾斜面的延伸方向向进水口124的方向运动,倾斜面对由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起到了导向作用。
参考图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污槽组件12包括围成排污腔120、排出口122的排污槽体12a,以及封闭排污腔开口端的端盖12b,冲洗管道、污水口121、进水口124设置在端盖12b上。
排污槽体12a的顶部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12c,翻边12c沿着排污槽体12a的顶部边缘,并由与污水口121对应的位置向污水口121的相对两侧延伸,污水口121由与排污腔120对应的位置延伸至与翻边12c对应的位置。从污水口121进入的脏污,会沿着依次通过污水口121的侧壁、翻边12c进入到排污腔120中。设置的翻边12c不但可以使污水口121可以向外侧延伸,例如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排污槽组件12的大部分结构设置在基座11内,污水口121则延伸至从对接平台111的端面露出。另外,设置的翻边12c还可以供冲洗机构从污水口121中伸出。
参考图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出水口123b、翻边12c在高度方向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会沿着翻边12c流动,以对翻边12c进行冲洗。在高度方向上的投影指的是沿着高度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
参考图2和图9,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翻边12c上对应污水口121的位置设置贯通口12d,例如贯通口12d的开口朝向正对污水口121;所述基座11内设置有冲洗机构113。在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时,污水桶22的排污口221与污水口121对接,此时,冲洗结构113通过贯通口12d可以通过排污口221伸入到污水桶22中,以对污水桶22进行冲洗。冲洗结构113收纳在该贯通口12d处并保持密封。
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冲洗管道包括与进水口124连通的主通道125,与主通道125连通且往第一出水口123a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125a,与主通道125连通且往第二出水口123b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125b,其中,第二通道125b的入口位于第三出水口123c与第一通道125a的入口之间。从进水口124进入到主通道125中的水会被第一通道125a、第二通道125b、第三出口123c分流,分别由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第三出水口123c排出。由于第二通道125b的入口位于第三出水口123c和第一通道125a之间,主通道125的水会优先排入到第二通道125b中,保证了进入第二通道125b中的水具有足够的流速,以使得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具有足够的流速冲刷排污腔120的内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邻近进水口124的主通道125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进水口124的横截面积,以使大量流下的水可以快速分散到主通道125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25a、第二通道125b被构造为弧形通道,从而使水流在弧形通道的作用下产生离心力,提高了水流的流速,并且由第一出水口123a、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会沿着排污腔120内壁的切线方向螺旋向下流动。另外,弧形通道的结构设计,在改变水流方向的同时,在第一通道125a、第二通道125b没有弯折、迂回部分,水流在第一通道125a、第二通道125b内可以顺利地流出,不会在折弯方向上流动甚至反向流动,由此不会阻碍水流的流速。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水口124由端盖12b顶部至主通道125连通的位置被构造为成圆弧状的弯管结构,弯管结构为由进水口124向主通道125的方向弯曲,例如被构造为呈45°的圆弧机构。进入到进水口124的水可以在弯管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流向主通道125,并且弯管结构还可以使水平滑的进入到主通道125中,减小了改变流向时对流速的影响。
弯管结构在主通道125中的出口被构造为与第二通道125b正对设置,进入主通道125中的水流向正对第二通道125b,使得主通道125中的水可以优先进入到第二通道125b中,保证了进入第二通道125b中的水具有足够的流速,进而使得第二出水口123b流出的水具有足够的流速沿着排污腔120的内壁流程,提高了对排污腔120的内壁的冲刷面积。
参考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水箱13设置在基座11内高于排污槽组件12的位置,储水箱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排污槽组件12,以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
参考图6和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3包括竖直部和自竖直部的上方位置被构造为向基座11的后侧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137,在延伸部137的下方设置有电路板组件18。延伸部137和竖直部使储水箱13的形状类似于“7”字型。优选地,电路板组件18竖直设置在延伸部137的下方,电路板组件18不会超出延伸部137的边缘。延伸部137在储水箱13的上方形成了遮挡结构,将电路板组件18设置在延伸部137的下方,使得向基座11后侧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37可以为电路板组件提供遮挡,避免水流入电路板组件18内。储水箱13的顶部设有补水机构,补水机构用于给储水箱补水,一般而言,补水机构在补水时会保证密封性防止泄露,但如果发生了泄露的情况,泄露出的水会从延伸部137的边缘滴落,不会影响到位于延伸部137投影内的电路板组件18。另一方面,电路板组件18固定在储水箱13的竖直部,储水箱13能够为电路板组件18散热。
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18包括具有第一安装槽181、第二安装槽182的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81内的第一电路板183、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82内的第二电路板184。这使得电路板组件18以模组的形式安装在竖直部的侧壁,并位于延伸部137下方的位置。
参考图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还包括与储水箱13连通的补水机构14,补水机构14被构造为用于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例如补水机构可以连接外部的自来水管、水桶等能够向储水箱13提供水源的结构,以使得储水箱13中具有足量的水用于冲刷排水槽12。
参考图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补水机构14设置在储水箱13的顶部,补水机构14通过第一补水口141、第二补水口142与储水箱13连通,第一补水口141可以被配置为与自来水管连通,通过自来水管对储水箱13补水;第二补水口可以被配置为与水桶连通,通过水桶向储水箱13补水。由于自来水管可以提供水流动的动力,水桶无法提供水流动的动力。基于此,补水机构14包括电磁阀,第一补水口141的补水通道可通过电磁阀与储水箱13连通,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来控制水龙头通过第一补水口141与储水箱13之间的补水通道。电磁阀开启时,自来水管中的水可以直接流入到储水箱13中,在储水箱13中的水量达到要求之后关闭电磁阀。
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补水机构14包括进水水泵,第二补水口142可以通过进水水泵与储水箱13连通,由进水水泵来提供水桶向储水箱13补水的动力,进水水泵工作时,可以将水桶中的水通过第二补水口142抽吸到储水箱13中,在储水箱13中的水量达到要求之后,控制进水水泵停止工作。
本公开的基站,在基座11内设置有注水头组件112,注水头组件112被构造为部分伸出对接平台111的顶部。当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后,注水头组件112被构造为与清洁设备2的注水口对接,注水头组件112被配置为通过注水口向清洁设备2补水。
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1包括第一供水管道191a,第一供水管道191a的一端与储水箱13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水泵192a与注水头组件112连通,在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之后,且清洁设备2需要补充水时,第一水泵192a可以将储水箱13中的水通过注水头组件112泵入到清洁设备2的清洁液桶中。
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上设有供水机构,供水机构由基座11延伸至托盘10上与地刷组件21对应的位置。如此在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后,从供水机构流出的水分能够被清洁设备2中吸污管道吸入至污水桶22内,从而实现了对污水桶22的补水,使污水桶22内的水可以达到预设的排污量。使用时,供水机构泵出的水分还能够对清洁设备2吸污管道的内壁进行冲刷,如此能够将附着在吸污管道内壁上的脏污,随着补充的水一同流入至污水桶22内。避免脏污附着在吸污管道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1包括第二供水管道191b,第二供水管道191b的一端与储水箱13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水泵192b与供水机构连通。当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后,在排污前需要检测清洁设备2污水桶中是否达到预设水量,如果没有达到则需要通过第二水泵192b可以将储水箱13中的水泵入到供水机构中,以对污水桶22进行补水,使污水桶22内的水分达到预设水量,由此可保证排污的效果,并使污水桶22内的脏污以及筒壁上残留的固体垃圾可以被一并冲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包括冲洗机构,冲洗机构被配置为穿过污水口121进入到污水桶22中,以对污水桶22的内壁进行清洁,保证了污水桶22在排出脏污之后,无脏污残留在污水桶22的内壁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1包括第三供水管道191c,第三供水管道191c的一端与储水箱13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三水泵192c与冲洗机构连通,在污水桶22中的脏污排出之后,冲洗机构伸入到污水桶22中,第三水泵191c将储水箱13中的水通过冲洗机构泵入到污水桶22中,以对污水桶22的内壁进行清洁,冲洗过程中落下的水会由污水口121进入到排污腔120,之后由排出口122排出,冲洗污水桶22的水流路径与污水桶排出脏污的脏污流动路径相同。因此,冲洗污水桶22的水还可以对排污腔120进行预清洁,方便后续冲洗管道对排污腔120的冲洗。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包括检修管道191d,检修管道的一端与储水箱13连通。当基站1需要检修时,需要将储水箱13中的水排出,由此可通过检修管道191d将储水箱13中的水排空,使得储水箱13中无水残留,防止在维修的过程中储水箱13中的水漏出,损坏基站1内的电子元器件。
参考图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上文中的基站1、清洁设备2,清洁设备2被构造为与基站1对接。本实施例中的基站1、清洁设备2与上文中记载的基站1、清洁设备2完全相同,基站1和清洁设备2对接的方式和对接过程也完全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上文中的记载推导出本实施例中基站1和清洁设备2的对接过程和使用过程,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二
参考图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包括基座11、排污槽组件12、储水箱13。排污槽组件12位于基座11内,且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2对接,清洁设备2中的脏污被配置为通过排污槽组件12排出。
例如,清洁设备2为手持式清洁设备,其工作时,用户手持手柄推动清洁设备2在工作面上运动,或者用户只需提供一个外力以控制清洁设备2运动的方向,清洁设备2在其驱动轮的作用下在工作面上行走。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上的地刷组件21、污水桶22,在清洁设备行走的过程中,地刷组件21清洁工作面上的脏污,并且将脏污吸入到污水桶22中,由污水桶22进行储存。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清洁设备2的污水桶22与排污槽组件12对接在一起,污水桶22中的脏污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中,之后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排污槽组件12的排出口可以连通至基座11外,并与地漏、污水池等外部排污系统连通。减少了用户进行清洁工作的时间,降低了清洁工作的强度。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以清洁设备2面向用户的一侧记为后侧,以远离用户的一侧记为前侧;污水桶22设置在机身的后侧,且在污水桶2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21。排污槽组件12在基站1上形成污水口121,污水口121位于排污槽组件12的顶部,当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时,基站1的部分区域用于支撑清洁设备2的地刷组件21,基站1的部分区域用于支撑机身的底部,并使得污水桶22底部的排污口221与排污槽组件12的污水口121对接在一起,由此使得污水桶22内的脏污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经排污槽组件12排出。
在清洁设备2的脏污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之后,排污槽组件12中会有脏污残留。本公开基站1还包括储水箱13,储水箱13与排污槽组件12连通,且被构造为向排污槽组件12供水,例如清洁设备2的脏污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之后,储水箱13向排污槽组件12供水,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中的水会冲刷排污槽组件12,以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本公开的基站1不仅能通过排污槽组件12排出清洁设备2的脏污,还可以利用储水箱13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兼顾了排污、自清洁两大功能,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用户清洁工作的时间,降低了清洁工作的强度,给用户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参考图11和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1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储水箱13设置在基座11内高于排污槽组件12的位置,储水箱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排污槽组件12,以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
参考图12、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3包括竖直部137a和自竖直部137a的上方位置被构造为向基座11的后侧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137b,在延伸部137b的下方设置有电路板组件18。延伸部137b和竖直部a使储水箱13的形状类似于“7”字型。优选地,电路板组件18竖直设置在延伸部137b的下方,电路板组件18不会超出延伸部137b的边缘。延伸部137b在储水箱13的上方形成了遮挡结构,将电路板组件18设置在延伸部137b的下方,使得向基座11后侧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37b可以为电路板组件18提供遮挡,避免水流入电路板组件18内。储水箱13的顶部设有补水机构14,补水机构14用于给储水箱13补水,一般而言,补水机构14在补水时会保证密封性防止泄露,但如果发生了泄露的情况,泄露出的水会从延伸部137b的边缘滴落,不会影响到位于延伸部137b投影内的电路板组件18。另一方面,电路板组件18固定在储水箱13的竖直部137a,储水箱13能够为电路板组件18散热。
参考图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18包括具有第一安装槽181、第二安装槽182的壳体,以及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81内的第一电路板183、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82内的第二电路板184。这使得电路板组件18以模组的形式安装在竖直部137a的侧壁,并位于延伸部137b下方的位置。
基座11可以放置在支撑面上,并且由支撑面向上延伸,支撑面可以是地面、或者由支撑结构支撑起高于地面的其他任何结构,能够保证基座11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即可。基站1还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托盘10,托盘10的一端与基座11连接一起,二者共同支撑在地面上。其中,托盘10用于与清洁设备2的地刷组件21配合,基座11上设置的对接平台用于与机身的底部配合,污水口121位于对接平台111上。
参考图11、图7,排污槽组件12设置在基座11的内部,该位置可以参考清洁设备2与基站1的对接位置进行布置,储水箱13位于排污槽组件12的上方,以使得储水箱13和排污槽组件12之间具有高度落差,当打开储水箱13至排污槽组件12的连通通道时,储水箱13中的水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排污槽组件1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储水箱13和排污槽组件12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可以将储水箱13和排污槽组件12导通,使得储水箱13中的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通通道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中。储水箱13内设置有放水阀组件,放水阀组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连通通道。当需要冲洗排污槽组件12时,可以打开放水阀组件,储水箱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排污槽组件12。
参考图11、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储水箱13底部的排水口135,以及连通排水口135与排污槽组件12的连接管道136,储水箱13中的水可以由排水口135通过连接管道136流向排污槽组件12。放水阀组件固定在储水箱13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打开或关闭排水口135,排水口135作为导通储水箱13和连接通道136之间的路径,通过放水阀组件打开或关闭排水口135就可以使储水箱13中的水流向排污槽组件12,或者阻止储水箱13中的水流向排污槽组件。
参考图13、图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放水阀组件包括阀座151、阀芯152、阀杆153、驱动机构164。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阀座151整体呈圆筒状,其具有内腔,阀芯152位于内腔中,且被构造为在阀杆153的带动下运动至关闭或打开排水口135。阀座151的内腔朝向排水口135设置,起到了对阀芯152运动的导向作用,阀芯152邻近排水口135的一端可以被构造为大于排水口135口径的端面,由此可以通过压紧排水口135以将排水口135关闭。阀杆153的一端与阀芯152连接在一起,阀芯152受控于阀杆153沿阀座151的内腔运动;阀杆153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164传动连接,阀杆153受控于驱动机构164带动阀芯152运动。
例如当需要将排水口135关闭时,阀杆153受控于驱动机构164带动阀芯152沿阀座151的内腔向排水口135的方向运动,直至阀芯152将排水口135压紧,阻止高于排水口135的水流出;当需要将排水口135打开时,阀杆153受控于驱动机构164带动阀芯152向远离排水口135的方向运动,直至阀芯152的底部高于排水口135一定的高度,使得高于排水口135的水可以由排水口135排出。
参考图11和图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3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预定水量为放水阀组件打开排水口135之前,排水口135上方的水量。在放水阀组件打开排水口135之后,高于排水口135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排水口135流出,例如可以将储水箱13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水量设置为1L至2L,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为1.5L,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该数值范围内的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是能将排污槽组件12冲洗干净的最小水量。
本公开的排水口135可以由储水箱13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管接头,管接头与连接管道136的一端连通,连接管道136的另一端与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口连通,且连接管道136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由此可保证冲下的水可快速流入排污槽组件12中。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储水箱13底部与排污槽组件12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连接管道136的管径为20mm-40mm,例如可以将连接管道136的管径设置为26mm。排水口135可以与连接管道136的管径相适配,这使得预定量的水可以在短时间内冲向排污槽组件12,并从排污槽组件12排出,由此可保证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效果。排污槽组件12的排出口的口径大于连接管道136的管径,以使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水能快速排出,不会淤积在排污槽组件12底部。
参考图13和图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水口135由储水箱13的底部向上延伸形成管口,阀座151的下端开口套接在排水口135的管口外侧,使得阀座151内腔的中心轴线与排水口135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通过管口对阀座151的下端进行定位。阀杆153受控于驱动机构164带动阀芯152沿排水口135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至打开或关闭排水口135,阀座151起到了对阀芯152运动的导向作用。
参考图15、图16,阀座151的上端穿出储水箱13的顶部,并与储水箱13之间密封连接。在阀座151的上端设置有支架161,在支架161上铰接有传动杆162,传动杆162的第一端与阀杆153配合,使得传动杆的第一端可带动阀杆153运动,第二端被构造为与驱动机构164输出端设置的偏心轮163配合,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位于偏心轮163的转动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偏心轮163的作用下以支架161与传动杆162连接位置为转动中心,通过传动杆161的第一端带动阀杆153沿阀座151内腔运动,使得阀芯152在阀杆153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排水口135。
例如在排水口135需要打开时,驱动机构164输出端驱动偏心轮163转动至下压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传动杆162的第二端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下运动,以传动杆162与支架161连接的位置为转动中心,传动杆161的第一端带动阀杆153向上运动,阀芯152在阀杆153的带动下,向远离排水口135的方向运动一定的距离至打开排水口135的位置。
参考图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传动杆162的第一端可以被构造为形成钩体结构,阀杆153伸出阀座151的一端设置有位于钩体结构上方的延伸部137b。当传动杆162的第一端向上运动时,其可以带动阀杆153向上运动。当传动杆162的第一端向下运动时,则阀杆153与传动杆162脱离。在该实施例中,阀杆153的复位可以采用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例如可以是弹簧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参考图13、图14、图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杆162第二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泄压组件,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171、压杆172,泄压阀171内具有泄压管道173。具体地,在支架上161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泄压管道173,泄压管道173被构造为由位于储水箱13外侧的支架161延伸至储水箱13的内腔中,并与污水箱13的顶部密封。泄压管道173的一端与储水箱13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泄压阀171被构造为将泄压管道173位于储水箱13内的开口密封。
参考图13和图14,压杆172的一端与泄压阀171连接,压杆172另一端被构造为穿出储水箱13的顶部,延伸至传动杆162的下方。偏心轮163被构造为带动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下压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162第二端与压杆172的接触,向下推动压杆172,泄压阀171在压杆172的带动下离开泄压管道173的端口,以打开连通储水箱13内腔与外界的泄压管道173。
参考图12,偏心轮163下压传动杆162的过程中,会通过传动杆162的第一端带动阀杆153向上运动,以使得阀芯152离开排水口135,储水箱13中的水会通过排水口135流出,由于储水箱13为密封结构,在储水箱13中水减少的同时,储水箱13中的气压也会减小,这就会影响储水箱13通过排水口135排水的速度,从而影响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刷效果。为此,传动杆162的第二端将压杆172下压,与压杆172连接的泄压阀171会离开泄压管道173位于储水箱13内部的端口,这时,空气会通过泄压管道173进入到储水箱13中,来保持储水箱13内部与外界的气压平衡,避免了气压对排水口135水流速度的影响,保证了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刷效果。
在阀座151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511,储水箱13通过缺口1511与排水口135连通,储水箱13中的水被配置为经缺口1511流入排水口135,排水口135由储水箱13底部向上延伸了一定的高度,与阀座151套接在一起,阀座151上设置的缺口1511底部的高度可以与排水口135的高度相同,或者是高于排水口135。这就使得出位于缺口1511下方的水进入到排水口135。储水箱13中高于缺口1511底部的水被配置为由缺口1511流入排水口135,低于缺口1511底部或者与缺口1511底部高度相同的水无法通过进入到缺口1511中。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缺口1511还可以被构造为底部低于排水口135,顶部高于排水口135,在保证储水箱13中的水可以通过缺口1511进入到排水口135的情况下,继续由排水口135决定储水箱13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的出水量。当冲洗完排污槽组件12之后,储水箱13中依然留有部分的水,可以给清洁设备2补水等。
参考图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水口135高于储水箱13的底部端面,排水口135可以被构造为由储水箱13的底部向上延伸一定的高度。在放水阀组件打开排水口135后,储水箱13内高于排水口135的水被配置为从排出口流出。由于放水阀组件打开排水口135之后,储水箱13中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水口135流向排污槽组件12。例如以储水箱13底部为基准高度,储水箱13中水满的液位高度为A,排水口135由储水箱13底部向上延伸的高度为B,且A>B。在放水阀组件打开之后,高度B以上的水由排水口135进入到连接管道136中,高度B以下或者与高度B相同的水,会留存在储水箱13中,也即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水量由排水口135的高度决定。留存在储水箱13中的水可以为清洁设备进行补水,或者对清洁设备的污水桶22进行冲洗等,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参考图7、图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还包括与储水箱13连通的补水机构14,补水机构14被构造为用于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例如补水机构可以连接外部的自来水管、水桶等能够向储水箱13提供水源的结构,以使得储水箱13中具有足量的水用于冲刷排水槽12。另外,本公开的储水箱13还被构造为对清洁设备2进行补水,因此需要设置补水机构14为储水箱13进行补水。
参考图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补水机构14设置在储水箱13的顶部,补水机构14通过第一补水口141、第二补水口142与储水箱13连通,第一补水口141可以被配置为与自来水管连通,通过自来水管对储水箱13补水;第二补水口可以被配置为与水桶连通,通过水桶向储水箱13补水。由于自来水管可以提供水流动的动力,水桶无法提供水流动的动力。基于此,补水机构包括电磁阀,第一补水口141的补水通道可通过电磁阀与储水箱13连通,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来控制水龙头通过第一补水口141与储水箱13之间的补水通道。电磁阀开启时,自来水管中的水可以直接流入到储水箱13中,在储水箱13中的水量达到要求之后关闭电磁阀。
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补水机构包括进水水泵,第二补水口142可以通过进水水泵与储水箱13连通,由进水水泵来提供水桶向储水箱13补水的动力,进水水泵工作时,可以将水桶中的水通过第二补水口142抽吸到储水箱13中,在储水箱13中的水量达到要求之后,控制进水水泵停止工作。
参考图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补水机构14包括拨动开关143,拨动开关143可以用于选择通过第一补水口141或者第二补水口142向储水箱13补水,拨动开关143位于第一补水口141和第二补水口142的中间。例如当拨动开关143拨动至邻近第一补水口141的位置时,基站1可以确定当前是由第一补水口141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的信息。由此当储水箱13内需要补水时,基站1根据拨动开关143的位置通过对电磁阀的控制,实现由水龙头对储水箱13的补水。当拨动开关143拨动至邻近第二补水口142的位置时,基站1可以确定当前是由第二补水口142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的信息。由此当储水箱13内需要补水时,基站1通过对进水水泵的控制,实现由外部水箱或水桶对储水箱13的补水。
由于放水阀组件打开之后,储水箱13中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排污槽组件12,为了保证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效果,需要设定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水量,如果水量不够,可能会造成排污槽组件12无法被清洁干净,所以需要在清洁排污槽组件12之前,利用补水机构14给储水箱13补充足量的水,以保证清洁效果。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清洁排污槽组件12时,补水机构14被配置为:在放水阀组件打开连通通道之前,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
例如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对排污槽组件12进行冲洗的水量为1.5L,当放水阀组件打开后,1.5L的水会在短时间内流向排污槽组件12,由此可保证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效果。另外如上文所述,本公开的储水箱13不但用于冲洗排污槽组件12,还为清洁设备2进行补水等,因此储水箱13中的剩余水量是不确定的。基于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次在冲洗排污槽组件12之前,通过补水机构14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从而可以保证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水量。
参考图13、图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3内设置有导向支架131,导向支架131被构造为沿着储水箱13的高度方向延伸。导向支架131可以设置在阀座151的侧壁上,例如与阀座151一体成型。还包括设置在导向支架131内的浮动块132,浮动块132被配置为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沿导向支架运动。储水箱13中储存的水量不同时,水位的高度不同,导向支架131的延伸方向为水位上升/下降方向,浮动块132会随着水位沿着导向支架131做升降运动,浮动块132可以用于指示储水箱13中的水位高度。
储水箱13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浮动块时,出发电信号,电信号可以用于表征储水箱13中的液位高度,由此来判断储水箱13是否需要补水,以及在补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组件检测浮动块的位置来确定是否已经补水完成。
参考图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133,第一传感器133在储水箱13上的位置使得当第一传感器133检测到浮动块132时,触发用于表征储水箱13水满的电信号。即,第一传感器133设置在储水箱13的上方位置,当第一传感器133被触发时,则认为储水箱13已经达到水满的状态,由此第一传感器133触发的电信号可用来控制补水机构14停止补水。即,基站1的控制单元可以接收第一传感器133发出的电信号,控制补水机构14停止向储水箱13补水。
具体地,参考图13,在对污水箱13进行补水时,浮动块132会随着升高的水位逐渐沿着导向支架131上升,直至浮动块132运动到第一传感器133的对应位置,第一传感器133检测到浮动块132,触发用于表征储水箱13水满的电信号。由于浮动块132的位置和水位的高度有关,也即是浮动块132所在的高度可直接反应出储水箱13内的液位高度。其中,第一传感器133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磁感应传感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用于检测浮动块132位置的传感器。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133为霍尔传感器,在浮动块132内设置有磁铁,当浮动块132运动至与第一传感器133对应的位置时,第一传感器133感应的磁场的变化并触发电信号。霍尔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参考图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134,第二传感器134在储水箱13上的位置被配置为:随着水位的下降,当浮动块132沿着导向支架131运动至对应缺口的位置时,触发第二传感器134发出用于表征储水箱13缺水的电信号。储水箱13中的水不仅可以向排污槽组件12供液,还可以向其它用水结构供液,因此储水箱13中的水在消耗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进行补液,可以通过第二传感器134触发的电信号作为控制补水机构14的基准信号。即当第二传感器134被触发时,则说明储水箱13内的水量已经不足,需要控制补水机构14对储水箱13进行补水。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当放水阀组件打开排水口135冲洗排污槽组件12后,预定量的水从排水口135中流出。在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过程中,随着水位的下降。当冲洗结束后,浮动块132下降至触发第二传感器134,控制单元由此可以根据第二传感器134的电信号控制补水机构14进行补水,这里,浮动块132的最低位置与排水口135的高度保持一致,因为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水量要远大于其他项目用水量,如此设置,可以在最大用水量后及时补水。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通过储水箱13用水的场景很多,只要当第二传感器134被触发,则需要控制补水机构14进行补水。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也可以基于其它控制逻辑来控制补水机构14进行补水,第二传感器134触发的电信号仅作为提示、报警使用,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感器134可以采用与第一传感器133相同类型的传感器,例如均为霍尔传感器,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应用场景一
参考图1,清洁设备2为手持式清洁设备,其工作时,用户手持清洁设备2,并通过地刷组件21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工作面上的脏污被吸入到污水桶22中,由污水桶22进行储存。
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对接,清洁设备2的污水桶22与排污槽组件12对接在一起,污水桶22中的脏污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中,之后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排污槽组件12的排出口122可以延伸与地漏对接,这使得污水桶22内的脏污可直接排入地漏。这与传统的清洁系统相比,避免用户手动倾倒污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倾倒完毕后,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储水箱13内预定量的水在短时间内冲向排污槽组件12,储水箱13中的水会通过连通通道136由进水口124进入到主通道125,在主通道125与第一通道125a、第二通道125b、第三出水口123c的分流作用下,进入第一通道125a的水会由第一出水口123a沿着排污腔120内壁向第二出水口123b的方向流动;进入到第二通道125b的水会由第二出水口123b沿着排污腔120内壁向进水口124的方向流动,之后水会由排出口122排出。从而完成对排污腔120、排出口122的冲洗,避免脏污残留在排污腔120、排出口122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应用场景二
参考图1,清洁设备2为手持式清洁设备,其工作时,用户手持清洁设备2,并通过地刷组件21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工作面上的脏污被吸入到污水桶22中,由污水桶22进行储存。
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设备2与基站1的对接平台111对接,清洁设备2的污水桶22与排污槽组件12对接在一起,污水桶22中的脏污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排污槽组件12中,之后由排污槽组件12排出,排污槽组件12的排出口可以延伸与地漏对接,这使得污水桶22内的脏污可直接排入地漏。这与传统的清洁系统相比,避免用户手动倾倒污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污水桶22内的脏污倾倒完毕后,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驱动机构164带动偏心轮163转动至下压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传动杆162的第二端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下运动,以传动杆162与支架161连接的位置为转动中心,传动杆161的第一端带动阀杆153向上运动,阀芯152在阀杆153的带动下,向远离排水口135的方向运动一定的距离至打开排水口135的位置。储水箱13内预定量的水在短时间内冲向排污槽组件12,从而完成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洗,避免脏污残留在排污槽组件12中,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应用场景三
在冲洗排污槽组件12的过程中,当偏心轮163下压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会通过传动杆162的第一端带动阀杆153向上运动,以使得阀芯152离开排水口135,储水箱13中的水会通过排水口135流出,由于储水箱13为密封结构,在储水箱13中水减少的同时,储水箱13中的气压也会减小,这就会影响储水箱13通过排水口135排水的速度,从而影响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刷效果。
为此,当偏心轮163下压传动杆162的第二端的同时,传动杆162的第二端将压杆172下压,与压杆172连接的泄压阀171会离开泄压管道173位于储水箱13内部的端口,这时,空气会通过泄压管道173进入到储水箱13中,来保持储水箱13内部与外界的气压平衡,避免了气压对排水口135水流速度的影响,保证了对排污槽组件12的冲刷效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1);
排污槽组件(12),所述排污槽组件(12)位于所述基座(11)内,所述排污槽组件(12)被构造为用于与清洁设备(2)对接,所述清洁设备(2)中的脏污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排污槽组件(12)排出;
储水箱(13),所述储水箱(13)与所述排污槽组件(12)连通,且被构造为向所述排污槽组件(12)供水,以对所述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
补水机构(14),所述补水机构(14)与所述储水箱(13)连通,且被构造为用于对所述储水箱(13)进行补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储水箱(13)设置在基座(11)内高于所述排污槽组件(12)的位置,所述储水箱(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排污槽组件(12),以对所述排污槽组件(12)进行清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水箱(13)内设置有放水阀组件,所述放水阀组件被构造为触发后打开连通所述储水箱(13)与所述排污槽组件(12)的连通通道,所述储水箱(13)内的水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排污槽组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清洁所述排污槽组件(12)时,所述补水机构(14)被配置为:在所述放水阀组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之前,对所述储水箱(13)进行补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水箱(13)内设置有导向支架(131),所述导向支架(131)被构造为沿着储水箱(13)的高度方向延伸;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架(131)内的浮动块(132);所述浮动块(132)被配置为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支架(131)运动;在所述储水箱(13)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浮动块(132)时,触发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133),所述第一传感器(133)在所述储水箱(13)上的位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传感器(133)检测到浮动块(132)时,触发用于表征储水箱(13)水满的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3)的底部的排水口(135),以及连通所述排水口(135)与所述排污槽组件(12)的连接管道(136);所述放水阀组件固定在所述储水箱(13)的内腔中,且被构造为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口(1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35)高于所述储水箱(13)的底部端面;在所述放水阀组件打开所述排水口(135)后,所述储水箱(13)内高于所述排水口(135)的水被配置为从所述排水口(135)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阀组件包括:
阀座(151),所述阀座(151)具有内腔;
阀芯(152),所述阀芯(152)位于所述内腔中,且被构造为在阀杆(153)的带动下运动至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水口(135);
驱动机构(164),所述驱动机构(164)被配置为带动所述阀杆(153)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3)冲洗所述排污槽组件(12)的水量为1-2L;所述储水箱(13)底部与所述排污槽组件(12)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所述连接管道(136)的管径为20-40mm,所述排水口(135)与所述连接管道(136)的管径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51)的下端开口套接在所述排水口(135)的外侧,在所述阀座(151)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储水箱(13)中的水被配置为经所述缺口流入所述排水口(13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134),所述第二传感器(134)在所述储水箱(13)上的位置被配置为:当所述浮动块(132)沿着所述导向支架(131)运动至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二传感器(134)发出用于表征储水箱(13)缺水的电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51)的上端穿出所述储水箱(13)的顶部;在所述阀座(151)的上端设置有支架(161),在所述支架(161)上铰接有传动杆(162),所述传动杆(162)的第一端与所述阀杆(153)配合,第二端被构造为与所述驱动机构(164)输出端设置的偏心轮(163)配合;所述传动杆(16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偏心轮(163)的转动路径中,且被构造为在偏心轮(163)的作用下运动至打开所述阀芯(15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传动杆(162)第二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
泄压阀(171),所述泄压阀(171)具有泄压管道(173),且被构造为延伸至储水箱(13)的内腔中;
压杆(172),所述压杆(172)与泄压阀(171)连接,且被构造为穿出所述储水箱(13)的顶部;所述偏心轮(163)被构造为带动所述传动杆(162)第二端下压的过程中,触发所述压杆(172)打开所述泄压阀(171),以打开连通所述储水箱(13)内腔与外界的泄压管道(173)。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3)的上方位置被构造为向所述基座(11)的后侧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137b);在所述延伸部(137b)的下方设置有电路板组件。
16.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1),所述基站(1)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
清洁设备(2),所述清洁设备(2)构造为与所述基站(1)对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10518.5U CN219021010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10518.5U CN219021010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21010U true CN219021010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87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10518.5U Active CN219021010U (zh) | 2022-09-09 | 2022-09-09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21010U (zh) |
-
2022
- 2022-09-09 CN CN202222410518.5U patent/CN2190210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24490B (zh) | 用于自主式地板清洁器的供应和/或处理系统 | |
CN112754371B (zh) | 机器人洗地系统 | |
JP4489763B2 (ja) | 無人スポッ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CN112754370B (zh) | 机器人自动洗地设备 | |
CN112773278B (zh) | 机器人自动洗地系统 | |
CN114699027A (zh) | 清洁基站 | |
CN217162009U (zh) | 一种拖地机组件及其基站 | |
CN115500750B (zh) | 污水桶的自清洁与注水方法、清洁设备及基站 | |
CN115404957A (zh) | 一种马桶装置、冲洗系统及其冲洗方法 | |
CN215914425U (zh) | 一种清洁设备基站 | |
CN219021010U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WO2024051827A1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116138666A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18832671U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17162008U (zh) | 一种拖地机组件 | |
CN117100175A (zh) | 基站 | |
CN217679471U (zh) | 一种发泡马桶 | |
CN115399692A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112575859B (zh) | 冲水大便器 | |
JPH09479A (ja) | 床面清掃機 | |
CN217285651U (zh) | 一种基站用清水箱、基站和拖地机组件 | |
CN202031125U (zh) | 家用二次水储水箱 | |
CN220800953U (zh) | 洗碗机 | |
CN218572132U (zh) | 清洁系统及基站 | |
KR20200136682A (ko) | 소변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