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8491U -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8491U
CN219018491U CN202222589248.9U CN202222589248U CN219018491U CN 219018491 U CN219018491 U CN 219018491U CN 202222589248 U CN202222589248 U CN 202222589248U CN 219018491 U CN219018491 U CN 219018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eet
heat conducting
shel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92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昊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anus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anus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anus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anus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92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8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8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8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电路板、导热片、隔热片,电路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导热片安装在电路板与壳体之间,隔热片贴附在壳体的抓持部内壁,且位于壳体与导热片之间。导热片分布在壳体的抓持部、非触摸部与端部,且端部的导热片开设有供导线穿出的通孔。抓持部的导热片与隔热片贴附安装,非触摸部与端部的导热片贴附在壳体的内壁上,且导热片与电路板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本实用新型综合使用隔热材料与导热材料,将设备工作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定向的向非触摸部与端部导出,并做好均热,有利于热量的整体散发,同时保证触摸区域保持在较低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各类电子数码产品,特别是随身便携的电子设备,往往需要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小体积与高性能往往伴随着产品外壳过热,发烫的充电器十分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所以产品的散热方式越来越重要。散热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主动散热一般需要进气孔出气孔和风扇,通过风扇使产品强行对流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易导致产品内部进水进灰,风扇寿命也易受外力损坏,影响产品整体使用寿命;被动散热现有技术往往是通过使用各类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到外壳,通过外壳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达到散热到目的。如中国专利说明书CN216356031U公开了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外壳,充电器外壳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充电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凹槽,散热凹槽的底部正对电子元件,散热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多个散热通槽。该充电器可将热量更快地均匀散开,但产品体积过大,限制产品的灵活性。对于体积要求很高的电子产品,现有技术先对个别高发热元器件做均热处理,避免元器件本身过热影响工作性能,再尽快通过导热材料直接将热量传递到外壳上,狭小空间限制往往导致高发热元器件对应的外壳表面附近温度较高。
上述可知现有充电器的外壳由于内部高发热元器件排布限制,不可避免地与使用或操作产品所必须接触部分重合,极大影响使用体验与安全性,甚至导致烫伤。而通过加大外壳表面积提高外壳与环境换热效率的方法,过大的外壳导致产品体积较大,使用灵活性下降。
为此,提出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解决上述充电器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旨在解决所述背景技术中现有充电器高性能、小体积、散热快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并将充电器工作时高发热部件(电容、变压器、芯片、开关管)的热量传导至不常触碰的区域,对接触或握持的区域综合使用导热材料与隔热材料,以降低接触或握持区域表面温度的目的。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外层导热片、非接触部导热片以及隔热片,电路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隔热片贴附在壳体的抓持部内壁,外层导热片安装在隔热片与抓持部的内壁之间,非接触部导热片安装在壳体非接触部的内壁与电路板之间。
更优的,端部还设有端部导热片,且端部的端部导热片开设有供导线或插头穿出的通孔。
更优的,隔热片与电路板之间还安装有内层导热片。
更优的,内层导热片、非接触部导热片与端部导热片相互连接形成一体。
更优的,非接触部导热片、端部导热片、内层导热片与电路板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
更优的,导热片包括石墨烯散热片、导热石墨片,所述隔热片包括气凝胶隔热片、多孔隔热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与主动风扇散热相比,无复杂机械结构,稳定性、可靠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被动散热方案相比,无需提高表面积,体积更小更方便;操作使用产品时,无需接触高温区域,更安全;
3、采用导热片将局部高发热部件匀热至其他区域,采用隔热片将用户常触摸的区域进行隔热,隔热之后再次使用外层导热片进行匀热,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同时保证触摸部的高温区域温度降低,不会烫伤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片、隔热片与电路板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实验结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折线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壳体;11、抓持部;12、非触摸部;13、端部;2、导热片;21、内层导热片;22、非接触部导热片;23、端部导热片;231、通孔;24、外层导热片;3、隔热片;4、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包括壳体1、电路板4、外层导热片24、非接触部导热片22、隔热片3,电路板4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隔热片3贴附在壳体1的抓持部11内壁,隔热片3可以采用气凝胶隔热片、多孔隔热膜等材质,外层导热片24安装在隔热片3与抓持部11的内壁之间,非接触部导热片(22)安装在壳体1非接触部12的内壁与电路板4之间。端部13还设有端部导热片23,且端部13的端部导热片23开设有供导线或插头穿出的通孔231。市场上大部分充电器的电路板4与抓持部11平行,而电路板4的一面安装高发热的电源管理芯片,另外一面安装各种元器件,包括高发热的变压器、电容、开关管,正因为充电器内部的电路板4布局,导致抓持部11的温度远高于非触摸部12与端部13,并且抓持部11对应的芯片、变压器、电容、开关管区域温度更高,而抓持部11通常是用户触摸的部位,容易导致用户烫伤,也因为抓持部11的局部温度过高,导致充电器的体积不能太小。而在抓持部11加入隔热片3先将芯片、变压器、电容、开关管高温隔绝,再在隔热片3与抓持部11之间加入外层导热片,起到匀热作用。然后再通过非触摸部12与端部13的导热片2传导至非触摸部12与端部13,使得抓持部11局部的高温均匀地传导到外壳的低温区域。其中导热片2采用石墨烯散热片,隔热片3采用气凝胶;由于部分产品的触摸部有一面温度高,另一面温度低,可采取单面安装隔热片2的方案,有利于减少充电头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
如图5、6所示,采用相同的47W充电器,充同两个电量一致、型号一致的手机,A组为加入隔热片3与导热片2的充电头,B组为常规同规格充电头,室温在28°。A1、A2、B1、B2为抓持部11,常被用户触摸,而A3、A4、A5、B3、B4、B5为不容易被客户接触的面,主要测试各面的中心点温度。如图5可知,A组的A1、A2面比B组的温度低7~14度左右,而A组其他面比B组的中心点温度持平或稍高,且A组外壳每个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更好,散热效率更高,B组的外壳表面会有局部高温区域,温度均匀性差,散热效率差。由此可知,A1、A2面的热量被有效隔绝并传导至其他面散发出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隔热片3与电路板4之间安装内层导热片21,安装该内层导热片21的目的在于:芯片、变压器、电容、开关管的局部高温先穿过内层导热片21,内层导热片21将热量传导至非接触部导热片22与端部导热片23,有效降低电路板4的热量之间传导到隔热片3上。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内层导热片21、非接触部导热片22、端部导热片23连接起来,使导热片2之间的热量传递更加顺畅,并且导热片2贴附在电路板4上。内层导热片21、非接触部导热片22、端部导热片23与电路板4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使得高发热零部件快速地将热量传导至导热片2上,导热片2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外壳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以及类似的表达是参考附图的位置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6)

1.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包括壳体(1)、电路板(4)、外层导热片(24)、非接触部导热片(22)、隔热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隔热片(3)贴附在壳体(1)的抓持部(11)内壁,外层导热片(24)安装在隔热片(3)与抓持部(11)的内壁之间,所述非接触部导热片(22)安装在壳体(1)非接触部(12)的内壁与电路板(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端部(13)还设有端部导热片(23),且端部(13)的端部导热片(23)开设有供导线或插头穿出的通孔(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3)与电路板(4)之间还安装有内层导热片(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内层导热片(21)、非接触部导热片(22)与端部导热片(23)相互连接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部导热片(22)、端部导热片(23)、内层导热片(21)与电路板(4)之间涂抹有导热硅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2)包括石墨烯散热片、导热石墨片,所述隔热片(3)包括气凝胶隔热片、多孔隔热膜。
CN202222589248.9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Active CN219018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9248.9U CN21901849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9248.9U CN21901849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8491U true CN219018491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9248.9U Active CN219018491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8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01601U (zh) 无线充电器
CN2026956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装置
CN211530440U (zh) 一种散热型安全防护配电柜
CN206547244U (zh) 电子机箱
CN219018491U (zh) 一种被动散热充电器
CN110494015B (zh)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20611826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射频拉远单元及通信基站
CN215773989U (zh) 充电插头
US20220172862A1 (en) Connecting cable, cable connector, charger and charge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N108493172A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均热板散热装置
CN206212557U (zh)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和散热结构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137859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五金电源外壳
CN208400837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均热板散热装置
CN205646545U (zh) 壁挂式配电箱
CN210297831U (zh) 一种手机能耗温升检测装置
CN208314700U (zh) 无风扇嵌入式计算机
CN202561835U (zh) 一种具有无风扇灶体的电磁炉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08142453U (zh) 电瓶线束装置及汽车
CN112994411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散热结构
CN112187989A (zh) 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磁吸式手机散热器
CN202632787U (zh) 兼具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散热体构造
CN206610387U (zh) 一体机的独立导风散热装置
CN216357864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