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975U -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975U
CN219017975U CN202320191746.XU CN202320191746U CN219017975U CN 219017975 U CN219017975 U CN 219017975U CN 202320191746 U CN202320191746 U CN 202320191746U CN 219017975 U CN219017975 U CN 219017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nnector housing
slot
housing structur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17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海荣
何佳
刘少钟
郑陈铃
陈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917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连接器壳体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锁紧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相互固定,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区域;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还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第一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能够降低外接线缆插入连接器过程的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电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中。而为了满足电池的正常使用,电池中往往会设置一些连接器,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连接需求,比如:利用连接器对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温度等采样。然而目前的连接器结构简单,在插接柔性电缆、软性电路板等外接线缆时存在一定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旨在降低外接线缆插入连接器过程的操作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锁紧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互盖合并通过所述锁紧结构相互固定,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还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包括两个可以相对移动的部分,如此可以在需要将外接线缆与连接器连接时,将两个部分分开或者错位,使得位于第一插槽内的第一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即使得位于第一插槽内的第一电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裸露,从而使得外接线缆与连接器连接时无需沿平行于第一插槽深度方向的方向插入第一插槽内,同时由于接线端子插入方式的改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接线端子与第一插槽接触后插入距离减小,且可通过人眼直接观察整体过程,使得接线端子和插槽的相对位置更易调整,从而使得整个操作的难度降低。除上述效果外,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由于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的方式改变,使得在插入接线端子时,无需对外接线缆施加推拉力,以实现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的插入,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连接过程中,外接线缆及第一插槽的内腔发生损伤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能够在固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位置的锁紧状态,和释放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至少一个部分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接线端子插入第一插槽的方式,还能够改变接线端子由第一插槽取出的方式,降低接线端子由第一插槽内取出的操作难度,同时可降低接线端子拆装过程中第一插槽内腔发生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一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和所述第一锁紧部可拆卸连接。
锁紧结构采用分设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的两个部件,相对仅在其中一个部分上设置,单个锁紧部体积可以更小,减小整个锁紧结构的体积;相对锁紧结构独立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则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发生丢失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插接配合,以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一凸部,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一凹部。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两者的相互锁紧或者解锁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一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第一凸部中与第一凹部接触部分(即第一回转体结构)采用回转体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插接、分离操作过程中,第一凸部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可降低操作过程中第一凸部发生弯折、断裂的风险,且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锁紧结构连接后结构稳定。第一凹部与第一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后,第一凸部不易与第一凹部分离,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连接器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插入所述第一凹部。如此,在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进行插接时,可先将第一导向结构放置于第一凹部中的容纳空间内,限定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的相对位置,之后在插入过程中第一凹部中的容纳空间的内壁可以在第一回转体结构进入后,引导其沿内壁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与第一凹部快速、准确实现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锥形结构。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凹部内壁轮廓尺寸时,两者进行插接过程中,第一回转体结构不同区域的受力相当,使得插接操作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相应部分连接。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的体积无需做的太大,便可以插入第一凹部内较深位置,以使得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插接到位后,第一凸部不易由第一凹部中脱出,从而使得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的设置不会额外占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盖合状态下所形成的组合件以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使用状态下整体连接器壳体结构所占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相互移动设计更为合理,以减小用料或者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发生丢失、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转动连接,不仅便于接线端子放置于第一插槽内,还便于接线端子安装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相互盖合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除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部分的除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
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或者分离操作过程中人手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直接用于锁紧结构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使得锁紧结构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可以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互盖合,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二电连接件的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三部分还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通过第三部分的设置,可以增加连接器壳体结构中插槽的数量和/或类型,以使得同一连接器可以实现多个外接线缆的连接,减小同一电池所需的连接器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采用这一结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与第一部分的不同表面相互盖合,可降低使用过程中两者发生相互干扰的风险,同时使得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外接线缆可以平行设置,不易发生缠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所述锁紧结构固定。采用这一结构,可以进一步确保使用过程中,接线端子与位于第二插槽内的电连接件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三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上的第四锁紧部,所述第四锁紧部和所述第三锁紧部可拆卸连接。锁紧结构中用于锁紧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部分采用分设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的两个部件,相对仅在其中一个部分上设置,单个锁紧部体积可以更小,减小整个锁紧结构的体积;相对锁紧结构独立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设置,则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发生丢失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锁紧部和第三锁紧部插接配合,以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二凸部,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两者的相互锁紧或者解锁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二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第二凸部中与第二凹部接触部分(即第二回转体结构)采用回转体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插接、分离操作过程中,第二凸部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可降低操作过程中第二凸部发生弯折、断裂的风险,且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锁紧结构连接后结构稳定。第二凹部与第二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后,第二凸部不易与第二凹部分离,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连接器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凹部。如此,在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进行插接时,可先将第二导向结构放置于第二凹部中的容纳空间内,限定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的相对位置,之后在插入过程中第二凹部中的容纳空间的内壁可以在第二回转体结构进入后,引导其沿内壁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与第二凹部快速、准确实现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锥形结构。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凹部内壁轮廓尺寸时,两者进行插接过程中,第二回转体结构不同区域的受力相当,使得插接操作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相应部分连接。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的体积无需做的太大,便可以插入第二凹部内较深位置,以使得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插接到位后,第二凸部不易由第二凹部中脱出,从而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的设置不会额外占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盖合状态下所形成的组合件以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使用状态下整体连接器壳体结构所占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相互移动设计更为合理,以减小用料或者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发生丢失、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相对移动轨迹固定,相较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可拆卸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位置随时在可知且可控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发生丢失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除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三部分的除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一部分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相对设置。
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互盖合或者分离操作过程中人手对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直接用于锁紧结构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使得锁紧结构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可以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结构不同。这样连接器壳体结构可以适配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以减小电池中所需连接器的个数,使得电池的结构简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朝向相同。
这样,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对应的外接线缆排布方向相同,布线规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使得连接器壳体结构的结构稳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内的电连接件,所述壳体结构为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可以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插接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同时可以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连接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风险。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与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的第二方面提供的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降低了电池采样过程中,外接线缆与连接器插接和拆卸时操作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外接线缆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电池采样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相互固定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安装区域至少部分裸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对应的连接器的侧视结构使用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相互固定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或者图8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安装区域至少部分裸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
图10为图9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对应的连接器的侧视结构使用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0、连接器;
100、连接器壳体结构;200、第一电连接件;300、第二电连接件;
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锁紧结构;14、第一插槽;15、第一安装区域;16、第三部分;17、第二插槽;18、第二安装区域;
101、分割面;102、弯折面;131、第一锁紧部;132、第二锁紧部;133、第一回转体结构;134、第一导向结构;135、第一连接部;136、第三锁紧部;137、第四锁紧部;138、第一凸部;139、第一凹部;
X、插槽的厚度方向;Y、插槽的深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多根”指的是两根以上(包括两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物理模块。例如,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当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时,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可选地,多个电池单体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单体可以直接组成电池,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再组成电池。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可经由电极端子而被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以应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在一些诸如电动汽车等的大功率应用场合,电池的应用包括三个层次: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和电池包。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模块这个层次可以被省略,也即直接由电池单体形成电池包。这一改进使得电池系统的重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得到提升的同时零部件数量显著下降。在一些情形下,电池单体也可以直接装车而无需箱体或壳体,即无需构成电池包,车体自身的结构作为电池单体的固定结构。
为了满足电池的正常使用,电池中往往会设置一些连接器,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连接需求,比如利用连接器对电池进行电流、电压、温度等采样。连接器是指能实现电流传输或信号连通的设备,一般包括壳体结构和设置在壳体结构内的电连接件。其中,壳体结构一般为塑胶等绝缘材质制成的块体结构,具有插槽。电连接件一般安装于插槽内,可以为插针、金手指、铜排等导电件,用于与外接导电件进行电连接。外接导电件可以为导线、电路板等,其与电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焊接、插接、螺栓连接等。
在电池中,连接器中的电连接件一般通过外接导电件与电池连接。当需要对电池进行采样或者其他低电流操作时,可将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内,以使得接线端子与连接器中的电连接件接触,从而实现外接线缆与电池相应部件的电连接。
上述外接线缆一般为多根导线压制在一起的线体结构,可以为柔性扁平线(Flexible FlatCable,简称FFC),或柔性印刷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简称FPC)。接线端子一般为金属件,具有与插槽适配的插接部和与外接线缆连接的连接部,一般连接部通过压接方式与外接线缆连接。
目前的连接器的壳体结构简单,一般采用一体成型的块体结构,内设插槽。插槽为形状不变的扁平槽型结构,电连接件一般位于插槽的内端,从连接器外一般不能看到电连接件。这样,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要想插入连接器,实现与电连接件的连接,需要沿水平方向插入插槽,且只有插接到位时才能确保接线端子与电连接件实现了稳定连接。在插接过程中,对接线端子与插槽的相对位置关系要求较高,如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符合预设要求,则无法或者很难插接到位。
为降低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的操作难度,可以通过改变连接器的壳体结构,来改变接线端子的插接方式。可以将连接器的壳体结构设置为多个部分,与同一接线端子对应的同一插槽可以由两个能够相对移动的部分相互盖合形成。这里所说的相对移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转动、相对滑动、相对升降。这样,在需要插接或者拔出接线端子时,可先将能够围成同一插槽的两个部分分离或者错位设置,以使插槽中的电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裸露在外。这样,当需要将接线端子放置到连接器内时,可通过人眼观察电连接件和接线端子的相对位置,直接将接线端子中与电连接件接触部分放入电连接件所在位置,之后再将两个部分盖合并固定,以实现接线端子和电连接件的稳定电连接。此时接线端子与连接器的电连接效果与普通连接器的电连接效果相当。同理,当需要将接线端子由连接器内取出时,也可以先移动其中一个部分,使得接线端子与电连接件接触部分裸露,再将接线端子由插槽内取出。采用上述方式,改变了连接于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内的插接方式,且可以直接手持(或者借助工具)将接线端子放入插槽内,且可通过人眼直接观察整体过程,使得接线端子和插槽的相对位置更易调整,从而使得整个操作的难度降低。
由于连接器为电力领域中的通用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可以用于多个领域,如电池、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当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用于电池领域时,可以用于电池采样,或者电池中其他操作,为了方便说明,现以连接器用于电池采样对其在电池中的使用进行说明。
如前述,电池中一般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在使用时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电池内各电池单体的电压、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以监测各个电池单体的运行情况,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括箱体和安装于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还包括与所有电池单体一一对应连接的采样电路板,采样电路板与连接器连接,当需要对电池进行采样时,将外接电池采样控制单元通过线缆或柔性印刷线路板以及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以获取电池单体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电池单体的相关参数。同时,电池采样控制单元还可以将采集的数据最终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上述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通过电连接件和导线实现,线缆或柔性印刷线路板与连接器的连接,通过线缆或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接线端子与电连接件的连接实现,即将线缆或柔性印刷线路板上的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并请进一步参照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安装区域至少部分裸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对应的连接器的侧视结构使用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100。
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锁紧结构13。其中,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能够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13相互固定,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插槽14。第一插槽14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连接件200的第一安装区域15。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还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第一安装区域15的至少部分裸露。
具体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为位于同一第一插槽14内某一分割面101两侧的两个部分。上述分割面101一般为平行于插槽的深度方向Y且垂直于插槽厚度方向X的平面,也可以为平行于插槽的深度方向Y且与插槽厚度方向X呈锐角设置的平面。当分割面101为平行于插槽的深度方向Y且垂直于插槽厚度方向X的平面的中心面时,分割面101可以为穿过第一插槽14中心的中心面,也可以为平行于中心面的其他平面。如图1所示,分割面101为第一插槽14的中心面,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为分设于分割面101上方和下方的两个部分。由于上述分割面101一般位于第一插槽14内,如此一般情况下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上均形成有槽型结构,且对应位置的槽型结构,可以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情况下,拼接为同一第一插槽14。在一些情况下,上述分割面101也可以为第一插槽14的顶面或者底面,此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的其中一个为板状结构,不具有槽型结构,该板状结构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时,可以通过覆盖另一部分上的槽型结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敞口,以与之形成第一插槽14。
上述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长度、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至少一个参数不同,例如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沿上述分割面所在平面对一壳体结构进行整面切分形成,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弯折面102对一壳体结构进行切分形成,还可以采用其他切割方式对一壳体结构进行切分形成,只要能够通过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至少一个部分的移动,使得第一安装区域15的至少部分裸露即可。
另外,上述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除能够相互盖合外,还能够相对移动。这里所说的相对移动包括但不限于两者能够相对滑动、相对转动、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采用的相对移动方式,需要沿预设轨迹移动时,如相对转动、相对滑动时,两者可以直接活动连接,也可以借助外物(如外设支架、电池壳体等)实现活动连接。
锁紧结构13是指能够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且形成第一插槽14的情况下,锁定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对位置的结构,可以为独立设置或者连接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至少一个上的锁紧件,也可以为形成于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中至少一个上的锁紧结构13。形成是指一体成型于相应部分上。本文中的一物体设置于另一物体上之类的描述是指,A通过一体成型、连接、安装等设置方式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安装于B上。
比如,锁紧结构13可以独立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设置,比如可以采用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到位后贴设于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连接缝外的胶带、固定于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外的卡箍等;还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12上,如连接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其中一个上且能够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到位后固定两者位置的卡钩、插接件等,也可以为形成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上的插接结构、卡接结构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的使用说明如下:
在需要将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连接时,可以先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其中一个移开,使得第一插槽14内的第一安装区域15的至少部分裸露,之后将位于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放置于第一插槽14内,使得接线端子与第一安装区域15内的电连接件接触,待安装到位后,移动上述被移动的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直至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盖合到位,此时第一插槽14及第一插槽14内的接线端子被覆盖,之后通过锁紧结构13固定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包括两个可以相对移动的部分,如此可以在需要将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连接时,将两个部分分开或者错位,使得位于第一插槽14内的第一安装区域15的至少部分裸露,即使得位于第一插槽14内的第一电连接件200的至少部分裸露,从而使得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连接时无需沿平行于第一插槽14深度方向的方向插入第一插槽14内,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插槽14深度方向的方向或者与第一插槽14深度方向呈夹角的方向放入第一插槽14内,同时由于接线端子插入方式的改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接线端子与第一插槽14接触后插入距离减小,且可通过人眼直接观察整体过程,使得接线端子和插槽的相对位置更易调整,从而使得整个操作的难度降低。
除上述效果外,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由于接线端子插入连接器的方式改变,使得在插入接线端子时,无需对外接线缆施加推拉力,以实现外接线缆上的接线端子的插入,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连接过程中,外接线缆及第一插槽的内腔发生损伤的风险。
为进一步降低接线端子拆卸的操作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结构能够在固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位置的锁紧状态,和释放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至少一个部分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解锁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相对移动。如此,当需要固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位置时,将锁紧结构调整为锁紧状态,以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位置的固定。当需要拆卸接线端子时,即需要将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分开时,如接线端子装反、接线端子存在质量问题等,先将锁紧结构13由锁紧状态调整为解锁状态,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中其中一个移开,使得第一插槽14的槽口敞开,此时接线端子全部或者大部分裸露,之后将接线端子由第一插槽14内取出。待接线端子返修并重新安装至第一插槽14内后,再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
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接线端子插入第一插槽14的方式,还能够改变接线端子由第一插槽14取出的方式,降低接线端子由第一插槽14内取出的操作难度,同时可降低接线端子拆装过程中第一插槽14内腔发生损坏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5,锁紧结构13包括设置于第一部分11上的第一锁紧部131和设置于第二部分12上的第二锁紧部132,第二锁紧部132和第一锁紧部131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任意两组锁紧部,如能够实现插接配合的两个插接结构,能够实现卡接配合的两个卡接结构等。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可以分别一体成型于相应部分上,也可以分别采用安装于相应部分上的锁紧件,还可以其中一个锁紧部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形成于相应部分上,另一个锁紧部采用安装于相应部分上的锁紧件。
锁紧结构13采用分设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上的两个部件,相对仅在其中一个部分上设置,单个锁紧部体积可以更小,减小整个锁紧结构13的体积;相对锁紧结构13独立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设置,则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13发生丢失的风险。
为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插接配合。
上述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一凸部138,另一个为与第一凸部138相适配的第一凹部139。第一凸部138为至少部分凸出第一部分11中与第二部分12的接触面,或者第二部分12中与第一部分11的接触面的凸起结构,可以为安装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上的固定件或者固定结构,如采用螺纹连接、插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上的插杆、卡扣等。第一凹部139可以为直接形成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表面的凹陷部,如直接开设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上且与第一凸部138位置相对应的凹槽、孔洞结构等;也可以为凸出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表面,且其自由端具有能够与第一凸部138插接配合的凹陷部的凸起结构,如自由端开放的筒形结构等。
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两者的相互锁紧或者解锁操作。
为使得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通过锁紧结构13连接后结构稳定,请参照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第一凹部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过盈配合。
第一回转体结构133是指由单一回转面或回转面和平面围成的立体结构,可以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与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连接。上述回转面是预设曲线绕一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上述预设曲线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人为设置。过盈配合是指,第一凹部用于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接触的内壁尺寸小于等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的外壁尺寸。第一凹部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过盈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通过锁紧结构13锁紧后,第一凸部不易与第一凹部分离,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连接器1000连接关系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将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拆开,以实现接线端子和连接器1000的分离,这里第一凹部中用于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接触的内壁尺寸在小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的外壁尺寸时,不能过小,以降低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分离时第一凹部和第一回转体结构13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第一凹部和第一回转体结构133发生损伤的风险。
第一凸部中与第一凹部接触部分(即第一回转体结构133)采用回转体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凸部与第一凹部插接、分离操作过程中,第一凸部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可降低操作过程中第一凸部发生弯折、断裂的风险,且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通过锁紧结构13连接后结构稳定。
为了便于第一凸部顺利插入第一凹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一导向结构134,第一导向结构134用于引导第一回转体结构133插入第一凹部。
第一导向结构134是指能够引导第一回转体结构133顺利插入第一凹部的结构,可以为形成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侧壁上的斜面,上述斜面可以为楔形面、锥形面、曲面等;也可以为凸设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自由端上的外凸结构,如可以为锥形结构、楔形结构等。
第一导向结构134的外部轮廓的尺寸一般小于第一凹部用于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接触部分的内壁轮廓尺寸。如此,在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进行插接时,可先将第一导向结构134放置于第一凹部中的容纳空间内,限定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的相对位置,之后在插入过程中第一凹部中的容纳空间的内壁可以在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进入后,引导其沿内壁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133与第一凹部快速、准确实现插接。
为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133在与第一凹部插接过程中,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134为锥形结构。这里所说的锥形结构可以为形成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自由端侧壁上的锥形面,也可以为连接于第一回转体结构133自由端上的锥形块。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一凹部内壁轮廓尺寸时,两者进行插接过程中,第一回转体结构133不同区域的受力相当,使得插接操作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35,第一回转体结构133通过第一连接部135与相应部分连接。第一连接部135为连接第一回转体结构133和第一部分11或者第二部分12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状部件、柱状部件、板状部件、不规则部件等。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回转体结构133的体积无需做的太大,便可以插入第一凹部内较深位置,以使得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插接到位后,第一凸部不易由第一凹部中脱出,从而使得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凸部为符合上述要求的卡扣,第一凹部为开设于相应部分上的插槽。采用这一结构,便于设计和加工。
为减小连接器壳体结构100的体积,请参照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接触面是指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形成第一插槽14时,两者相互接触的一面。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的设置不会额外占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盖合状态下所形成的组合件以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使用状态下整体连接器壳体结构100所占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第一部分11移动。预设轨迹是指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的所有移动轨迹中选取的能够满足一定效果,如移动距离最短、与使用环境空间相适配等,的某一移动轨迹。上述预设轨迹可以通过使用需要灵活设定,再通过相应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如可以采用移动距离最小的轨迹,或者根据使用环境预留的活动空间的形状、大小而定,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设定。预设轨迹可以为直线轨迹,如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沿某一直线相对滑动,这里所说的某一直线,可以为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12中任一个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等;也可以为曲线轨迹,如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两者可以绕同一轴线相对转动;还可以为不规则轨迹,如两者通过能够机械臂沿预设的不规则轨迹实现相对移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相互移动设计更为合理,以减小用料或者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发生丢失、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示,第二部分12与第一部分11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直接转动连接,也可以借助位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外的连接件转动连接,如外设支架、电池箱体等。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转动连接,不仅便于接线端子放置于第一插槽内,还便于接线端子安装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相互盖合操作。
上述第二部分12可以与第一部分11中间区域转动连接,也可以两者的端部连接,为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的第一端与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锁紧结构13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12的第二端。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为第一部分11的除第一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第二部分12的第一端为第二部分12的除第一插槽14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第一部分11的第二端和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相对设置。第二部分12的第二端和第二部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
具体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分别为具有多个端部的立体结构。如当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分别为长方体结构时,其具有分设于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和分设于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此时第一插槽14的槽口一般位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其中一个端部上,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转动连接的第一端若设置在此端部,则对外接线缆的安装或者拆卸会造成一定阻碍,因此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转动连接的第一端需设置在其他端部。
锁紧结构13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12的第二端,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或者分离操作过程中人手对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直接用于锁紧结构13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使得锁紧结构13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可以顺利稳定进行。
为增加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可插入的接线端子数量。请参照图7至图10所示,其中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盖合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情况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或者图8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在第一安装区域至少部分裸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图10为图9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对应的连接器的侧视结构使用图,图中未示出锁紧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部分16。
第三部分16能够与第一部分11相互盖合,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插槽17。第二插槽17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二电连接件300的第二安装区域18。第三部分16还能够相对第一部分11移动,以使得第二安装区域18的至少部分裸露。
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可以与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相同,也可以不同。当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可以与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相同时,第二插槽17和第一插槽14的结构和类型也相同,此时第三部分16的加设,仅用于增加插槽的数量。当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与接线端子的结构和类型不相同时,即第二插槽17和第一插槽14的结构和类型不相同时,此时第三部分16的加设,不仅用于增加插槽的数量,还能够使得同一连接器壳体结构100与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相适配。
第三部分16可以与第二部分12位于第一部分11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同时,第三部分16和第二部分12可以相邻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第三部分16的结构和作用可以与第二部分12相同,或者类似。
通过第三部分16的设置,可以增加连接器壳体结构100中插槽的数量和/或类型,以使得同一连接器1000可以实现多个外接线缆的连接,减小同一电池所需的连接器1000数量。
为降低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6位于第一部分11远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如第二部分12位于第一部分11的上侧,则第三部分16位于第一部分11的下侧;或者第二部分12位于第一部分11的左侧,则第三部分16位于第一部分11的右侧。三者可以层叠设置。采用这一结构,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分别与第一部分11的不同表面相互盖合,可降低使用过程中两者发生相互干扰的风险,同时使得插入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7的外接线缆可以平行设置,不易发生缠绕。
为进一步确保使用过程中,接线端子与位于第二插槽17内的电连接件连接关系的稳定性,请参照图8及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6和第一部分11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锁紧结构13固定。第二插槽17成型状态是指第三部分16和第一部分11相互盖合,且两者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第二插槽17的状态。具体的,锁紧结构13可以在锁紧状态下同时固定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的相对位置,也可以设置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用于固定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相对位置,另一个部分用于固定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9及图10,锁紧结构13包括设置于第一部分11上的第三锁紧部136和设置于第三部分16上的第四锁紧部137,第四锁紧部137和第三锁紧部136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锁紧部137和第三锁紧部136可以采用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任意两组锁紧部,如能够实现插接配合的两个插接结构,能够实现卡接配合的两个卡接结构等。第四锁紧部137和第三锁紧部136可以分别一体成型于相应部分上,也可以分别采用安装于相应部分上的锁紧件,还可以其中一个锁紧部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形成于相应部分上,另一个锁紧部采用安装于相应部分上的锁紧件。
锁紧结构13中用于锁紧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部分采用分设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上的两个部件,相对仅在其中一个部分上设置,单个锁紧部体积可以更小,减小整个锁紧结构13的体积;相对锁紧结构13独立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设置,则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13发生丢失的风险。
为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锁紧部137和第三锁紧部136插接配合。
上述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二凸部,另一个为与第二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
第二凸部为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接触面,或者凸出于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接触面的凸起结构,可以为安装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上的固定件或者固定结构,如采用螺纹连接、插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上的插杆、卡扣等。第二凹部可以为直接形成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表面的凹陷部,如直接开设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上且与第二凸部位置相对应的凹槽、孔洞结构等;也可以为凸出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表面,且其自由端具有能够与第二凸部插接配合的凹陷部的凸起结构,如自由端开放的筒形结构等。
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两者的相互锁紧或者解锁操作。
为使得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通过锁紧结构连接后结构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二回转体结构,第二凹部与第二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
第二回转体结构是指由单一回转面或回转面和平面围成的立体结构,可以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与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连接。第二回转体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回转体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定。过盈配合是指第二凹部用于与第二回转体结构接触的内壁尺寸小于等于第二回转体结构的外壁尺寸。第二凹部与第二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锁紧结构锁紧后,第二凸部不易与第二凹部分离,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连接器连接关系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拆开,以实现接线端子和连接器的分离,因此第二凹部中用于与第二回转体结构接触的内壁尺寸在小于第二回转体结构的外壁尺寸时,不能过小,以降低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离时第二凹部和第二回转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第二凹部和第二回转体结构发生损伤的风险。
第二凸部中与第二凹部接触部分(即第二回转体结构)采用回转体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凸部与第二凹部插接、分离操作过程中,第二凸部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可降低操作过程中第二凸部发生弯折、断裂的风险,且可以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锁紧结构连接后结构稳定。
为了便于第二凸部顺利插入第二凹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回转体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第二回转体结构插入第二凹部。
第二导向结构是指能够引导第二回转体结构顺利插入第二凹部的结构,可以为形成于第二回转体结构侧壁上的斜面,上述斜面可以为楔形面、锥形面、曲面等;也可以为凸设于第二回转体结构自由端上的外凸结构,如可以为锥形结构、楔形结构等。第二导向结构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设定。
第二导向结构的外部轮廓的尺寸一般小于第二凹部用于与第二回转体结构接触部分的内壁轮廓尺寸。如此,在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进行插接时,可先将第二导向结构放置于第二凹部中的容纳空间内,限定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的相对位置,之后在插入过程中第二凹部中的容纳空间的内壁可以在第二回转体结构进入后,引导其沿内壁延伸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与第二凹部快速、准确实现插接。
为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在与第二凹部插接过程中,不同区域受力相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结构为锥形结构。这里所说的锥形结构可以为形成于第二回转体结构自由端侧壁上的锥形面,也可以为连接于第二回转体结构自由端上的锥形块。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凹部内壁轮廓尺寸时,两者进行插接过程中,第二回转体结构不同区域的受力相当,使得插接操作顺利、稳定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回转体结构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相应部分连接。第二连接部为连接第二回转体结构和第一部分或者第三部分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状部件、柱状部件、板状部件、不规则部件等。采用这一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回转体结构的体积无需做的太大,便可以插入第二凹部内较深位置,以使得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插接到位后,第二凸部不易由第二凹部中脱出,从而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关系稳定。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凸部为符合上述要求的卡扣,第二凹部为开设于相应部分上的插槽。采用这一结构,便于设计和加工。
请参照图9及图10所示,为减小连接器壳体结构100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紧部136和第四锁紧部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接触面是指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相互盖合形成第二插槽时,两者相互接触的一面。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三锁紧部136和第四锁紧部的设置不会额外占用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盖合状态下所形成的组合件以外的空间,从而减小使用状态下整体连接器壳体结构100所占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6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第二部分12移动。预设轨迹是指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采用的所有移动轨迹中选取的能够满足一定效果,如移动距离最短、与使用环境空间相适配等,的某一移动轨迹。上述预设轨迹可以通过使用需要灵活设定,再通过相应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如可以采用移动距离最小的轨迹,或者根据使用环境预留的活动空间的形状、大小而定,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设定。预设轨迹可以为直线轨迹,如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可以沿某一直线相对滑动,这里所说的某一直线,可以为第一部分11和/或第三部分16中任一个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等;也可以为曲线轨迹,如第二部分12与第二部分12两者可以绕同一轴线相对转动;还可以为不规则轨迹,如两者通过能够机械臂沿预设的不规则轨迹实现相对移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相互移动设计更为合理,以减小用料或者降低使用过程中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发生丢失、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6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可以直接转动连接,也可以借助位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外的连接件转动连接,如外设支架、电池箱体等。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转动连接,不仅便于接线端子放置于第二插槽17内,还便于接线端子安装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相互盖合操作。
上述第三部分16可以与第一部分11中间区域转动连接,也可以两者的端部连接,为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6的第三端与第一部分11的第三端转动连接,锁紧结构13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或第三部分16的第四端。第一部分11的第三端为第一部分11的除第二插槽17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第三部分16的第三端为第三部分16的除第二插槽17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第一部分11的第四端和第一部分11的第三端相对设置。第三部分16的第四端和第三部分16的第三端相对设置。
具体的,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分别为具有多个端部的立体结构。如当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分别为长方体结构时,其具有分设于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和分设于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此时第二插槽17的槽口一般位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其中一个端部上,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6转动连接的第三端若设置在此端部,则对外接线缆的安装或者拆卸会造成一定阻碍,因此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转动连接的第三端需设置在其他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11的第三端和第一端可以为同一端,也可以为不同端部,具体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灵活选择,这里不做唯一限定。
锁紧结构13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或第三部分16的第四端,可以使得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相互盖合或者分离操作过程中人手对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直接用于锁紧结构13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使得锁紧结构13的解锁或者锁紧操作可以顺利稳定进行。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插槽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插槽的结构相同;或者,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的结构不同。当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的结构相同时,便于设计和加工,当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的结构不同时,则连接器壳体结构可以适配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以减小电池中所需连接器的个数,使得电池的结构简化。
另外,上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槽口朝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两者的槽口朝向相同时,接线端子和接线端子对应的外接线缆排布方向相同,布线规整。当两者的槽口朝向不同时,同一连接器可以与不同朝向、不同功能的外接线缆插接,提高了其使用的灵活度。
为使得连接器壳体结构的结构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结构为一体塑胶成型的塑料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100。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6以及锁紧结构13。其中,第二部分12和第三部分16分设于第一部分11的两侧,且第二部分12和第一部分11相互盖合形成的第一插槽14,和第三部分16与第一部分11相互盖合形成的第二插槽17的结构不同,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适配,同时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7的槽口朝向不同。第二部分12中与第一插槽14槽口相对的端部与第一部分11的相应端部铰接,第三部分16中与第二插槽17槽口相对的端部与第一部分11的相应端部铰接。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为同一端,均为第一部分11中与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7槽口相对设置的一端。
另外,锁紧结构13能够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下相互切换,包括设置于第一部分11的第二端的第一锁紧部131、设置于第二部分12的第二端的第二锁紧部132、设置于第一部分11的第四端的第三锁紧部,和设置于第三部分16的第四端的第四锁紧部137。其中,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相互插接配合,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137相互插接配合,且第一锁紧部131和第二锁紧部132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接触面上,第三锁紧部和第四锁紧部137分别设置于第一部分11和第三部分16的接触面上。第一部分1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第二部分12的第二端以及第三部分16的第四端为同一端部,即第一插槽14的槽口和第二插槽17的槽口所在端部。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既可以降低接线端子与连接器插接、取出操作的操作难度,又可以使得同一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接线端子相适配,以减小电池中所需连接器数量。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结构紧凑,所占空间较小。
如图3及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00,连接器1000包括壳体结构和设置在壳体结构内的电连接件,壳体结构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1000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壳体结构100,可以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插接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同时可以降低外接线缆与连接器1000连接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与电池本体电连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具体的,电池本体可以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以及与电池单体电连接的采样电路板。连接器与采样电路板连接。其中,采样电路板用于接收各个电池单体输出的相关采样信号,并通过连接器向外输出相应电信号,以使外接电池采样控制单元通过该电信号分析得出电池的待采集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降低了电池采样过程中,外接线缆与连接器插接和拆卸时操作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外接线缆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电池采样工作可以顺利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锁紧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互盖合并通过所述锁紧结构相互固定,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电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还能够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能够在固定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位置的锁紧状态,和释放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至少一个部分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一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和所述第一锁紧部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插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一凸部,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一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一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插入所述第一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锥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回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相应部分连接。
10.如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除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部分的除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相对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结构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相互盖合,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二电连接件的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三部分还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至少部分裸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所述锁紧结构固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三锁紧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上的第四锁紧部,所述第四锁紧部和所述第三锁紧部可拆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锁紧部和第三锁紧部插接配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凸设于相应部分表面的第二凸部,另一个为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包括与相应部分连接的第二回转体结构,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过盈配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凹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锥形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回转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相应部分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紧部和所述第四锁紧部分别设置于相应部分与另一部分的接触面上。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能够沿预设轨迹相对所述第一部分移动。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
2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一部分的除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三部分的除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所在端部以外的任一端部;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三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端和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三端相对设置。
2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结构不同。
2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口朝向相同。
3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3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内的电连接件,所述壳体结构为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结构。
3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和与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的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器。
CN202320191746.XU 2023-02-13 2023-02-13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Active CN219017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1746.XU CN2190179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1746.XU CN2190179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975U true CN219017975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1746.XU Active CN2190179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6407B1 (en) Battery pack with a connector to supply power to electrical apparatus connecting terminals
US5736271A (en) Battery pack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06240B1 (ko) 전자 기기의 2구 또는 4구 전지실에 일치하여 결합되는 엔블록 클립 형태의 리튬 이차전지 팩
US8084157B2 (en)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CN113659261B (zh) 一种车载动力电池箱
KR20170050508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216850245U (zh)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装置
US20090033286A1 (en) Cell and Supercapacitor Battery Pack
CN219017975U (zh) 连接器壳体结构、连接器及电池
US20090051318A1 (en) Pass Around Electrical Contacts
WO202406052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16185359A1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212257481U (zh) 电池包壳体和动力电池及便携式换电电动车
CN110612179B (zh) 拆卸工具及能够使用拆卸工具拆卸的电池模块
CN216684352U (zh) 一种电源配件及电源模组
CN212571608U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转接器
CN217387684U (zh) 连接器、电路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382439U (zh) 线束连接工装及充放电台架
CN220821770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9436285U (zh) 电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6120529U (zh) 电池配电盒
CN218975979U (zh) 充电头
CN216928835U (zh) 箱体及电池包
CN220382363U (zh) 连接器、配电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984901U (zh) 一种两用储能连接器插座及电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