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4697U -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4697U
CN219014697U CN202223468117.1U CN202223468117U CN219014697U CN 219014697 U CN219014697 U CN 219014697U CN 202223468117 U CN202223468117 U CN 202223468117U CN 219014697 U CN219014697 U CN 219014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flow
condensing
chann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81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龙
黄耀伟
陈磊
刘超越
丁强
汪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Ceda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Ceda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Ceda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Ceda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81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4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4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4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该装置中,冷凝板上设有多个槽形流道,分流器与各槽形流道的顶部相通,汇流器与各槽形流道的底部相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板,将占用空间巨大的三维结构转变为二维结构,可成形于制冷系统设备外壳上,使得制冷系统体积得到大幅缩减,冷凝器传热效率得到提升,可应用于小体积的、便携式的激光制冷设备、家电、LED灯具、电力电子设备等。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功率密度、低能耗的产品技术愈加成熟,军用转民用技术的不断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走进了千万百姓家。民用、家用产品的轻量化、小型化、便携化需求逐渐明显。
在对发热元件温度控制精确度要求较为严苛的激光、电子、家电、大功率LED照明行业,压缩机制冷系统具有温度控制精准、工作环境温度适应性广的特点,所以得以高频率应用。
但当前制冷系统由于系统装置多、器件体积大的缘故,限制了其在小型化设备上的使用,尤其依靠自然散热的冷凝器,甚至会占据整个系统设备的40%以上,如果采用强迫风冷形式散热的冷凝器,又需要增加转动机械,给系统运行可靠性带来不利因素。因此,开发出一种既满足散热要求,又不影响可靠性的冷凝装置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中,冷凝板上设有多个槽形流道,分流器与各槽形流道的顶部相通,汇流器与各槽形流道的底部相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龙骨框架;所述的冷凝板固定在龙骨框架的一侧,分流器通过固定在龙骨框架顶部骨架上的进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相通;汇流器通过固定在龙骨框架底部骨架上的出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相通。
所述的分流器设有进流接头和进流流道;进流接头设置在进流流道的进流口,进流导流块设置在进流流道的上部中间位置,使进流流道的两侧形成进流分流口,两个进流分流口通过进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顶部相通。
所述的汇流器设有出流接头和汇流流道;出流接头设置在汇流流道的汇流口,汇流导流块设置在汇流流道的下部中间位置,使汇流流道的两侧形成汇流集流口;两个汇流集流口通过出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相通。
所述的冷凝板包括冷凝板外板;槽形流道设置在冷凝板外板上;冷凝板外板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进流均压腔和出流均压腔,进流通道通过进流均压腔与槽形流道上端相通,出流通道通过出流均压腔与槽形流道下端相通。
所述的各槽形流道平行设置、均匀分布。
所述的冷凝板还包括冷凝板内板,冷凝板内板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冷凝板进流口和冷凝板出流口;进流通道通过冷凝板进流口与进流均压腔相通;出流通道通过冷凝板出流口与出流均压腔相通。
所述的冷凝板内板和冷凝板外板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槽形流道的外侧面分布多个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底板、顶板和端板;所述的冷凝板、底板、顶板、端板分别与龙骨框架连接固定,共同围护成壳体。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板,将占用空间巨大的三维结构转变为二维结构,可成形于制冷系统设备外壳上,使得制冷系统体积得到大幅缩减,冷凝器传热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兼具保护固定其中的系统设备和冷却热态工质的作用;通过合理巧妙的布置,为制冷系统小体积化提供了新途径。
2.在槽形流道外侧面设置翅片,提高了辐射传热能力,翅片的上下布置方向保证了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最大化,可以大幅提高自然对流散热的换热效率。
3.由于不设置冷凝器风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可极大的减小制冷系统冷凝装置的占用空间,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可应用于小体积的、便携式的激光制冷设备、家电、LED灯具、电力电子设备等。该装置外形尺寸小,传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冷凝板立体图。
图4是冷凝板外板正视图。
图5是分流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汇流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分流器;11.进流接头;12.进流流道;13.进流导流块;14.进流分流口;2.进流通道;3.冷凝板;31.冷凝板内板;311.冷凝板进流口;312.冷凝板出流口;32.冷凝板外板;321.进流均压腔;322.槽形流道;323.出流均压腔;4.出流通道;5.汇流器;51.出流接头;52.汇流流道;53.汇流导流块;54.汇流集流口;6.底板;7.顶板;8.端板;9.龙骨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者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包括分流器1,进流通道2,冷凝板3,出流通道4,汇流器5,底板6,顶板7,端板8,龙骨框架9。
所述的冷凝板3、底板6、顶板7、端板8分别与龙骨框架9连接固定,共同围护成壳体。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冷凝板3包括冷凝板内板31和冷凝板外板32,冷凝板内板31和冷凝板外板3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焊接方式为钎焊、搅拌摩擦焊等。此例子通过钎焊焊接连接。
所述冷凝板内板31的上部、下部分别设有接收工质的冷凝板进流口311和导出工质的冷凝板出流口312,冷凝板进流口311和冷凝板出流口312各一个。
所述的冷凝板外板32上设有进流均压腔321、出流均压腔323及多个槽形流道322,槽型流道322可以为方管形或者圆管型,槽型流道322的截面也可以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等。各槽形流道322平行设置、均匀分布;槽型流道的设置可以增大工质和冷凝板之间的传热面积,强化传热效果。槽形流道322上端与进流均压腔321相通,槽形流道322下端与出流均压腔323相通;进流均压腔321和出流均压腔323用于平衡槽型流道进出端的压差,使槽型流道内流动工质流量和流速均匀、稳定分布。冷凝板进流口311和冷凝板出流口312分别与进流均压腔321和出流均压腔323相通。
所述槽形流道322的外侧面分布多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可以平行于槽形流道322,也可以垂直于槽形流道322。
所述进流通道2固定在龙骨框架9的顶部骨架上,并与冷凝板进流口311相通;出流通道4固定在龙骨框架9的底部骨架上,并与冷凝板出流口312相通。
如图5所示。所述的分流器1设有进流接头11和进流流道12;进流接头11设置在进流流道12的进流口,进流导流块13设置在进流流道12的上部中间位置,使进流流道12的两侧形成进流分流口14,两个进流分流口14与进流通道2相通;分流器1可以将一个进流接头11流入的工质稳定、均匀的分配到多个进流分流口14。进流分流口14的数量为两个,导流块13为两面结构,可以避免工质在分配处形成涡流,减小流动压降。进流接头11连接外部压缩机排气段。
如图6所示,所述的汇流器5设有出流接头51和汇流流道52;汇流导流块53设置在汇流流道52的下部中间位置,汇流流道52的两侧形成汇流集流口54;汇流器5可以将两个汇流集流口54流入的工质稳定、均匀的汇聚到一个出流接头51;两个汇流集流口54与出流通道4相通。汇流集流口54的数量为两个,汇流导流块53为两面结构,可以避免工质在汇聚处形成涡流,减小流动压降。出流接头51连接外部节流装置的入口段。
所述进流通道2、出流通道4,其截面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例为矩形。
所述进流接头11、出流接头51截面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例为圆形。
所述底板6上设有固定压缩机的预留结构。此例预留有螺栓孔。
所述顶板7、端板8设有固定操控面板的预留结构。此例预留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接入制冷系统时,所述进流接头11连接压缩机排气段,出流接头51连接节流装置的入口段。压缩机工作后排出的高压高温工质,依次经过分流器1、进流通道2、冷凝板3,出流通道4、汇流器5完成散热,实现工质由高压高温到高压低温的状态转变。

Claims (10)

1.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冷凝板(3)上设有多个槽形流道(322),分流器(1)与各槽形流道的顶部相通,汇流器(5)与各槽形流道的底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龙骨框架(9);所述的冷凝板固定在龙骨框架的一侧,分流器通过固定在龙骨框架顶部骨架上的进流通道(2)与各槽形流道相通;汇流器通过固定在龙骨框架底部骨架上的出流通道(4)与各槽形流道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器设有进流接头(11)和进流流道(12);进流接头设置在进流流道的进流口,进流导流块(13)设置在进流流道的上部中间位置,使进流流道的两侧形成进流分流口(14),两个进流分流口通过进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顶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汇流器设有出流接头(51)和汇流流道(52);出流接头设置在汇流流道的汇流口,汇流导流块(53)设置在汇流流道的下部中间位置,使汇流流道的两侧形成汇流集流口(54);两个汇流集流口通过出流通道与各槽形流道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板包括冷凝板外板(32);槽形流道设置在冷凝板外板上;冷凝板外板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有进流均压腔(321)和出流均压腔(323),进流通道通过进流均压腔与槽形流道上端相通,出流通道通过出流均压腔与槽形流道下端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槽形流道平行设置、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板还包括冷凝板内板(31),冷凝板内板(31)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冷凝板进流口(311)和冷凝板出流口(312);进流通道通过冷凝板进流口与进流均压腔相通;出流通道通过冷凝板出流口与出流均压腔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板内板和冷凝板外板之间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流道的外侧面分布多个散热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6)、顶板(7)和端板(8);所述的冷凝板、底板、顶板、端板分别与龙骨框架连接固定,共同围护成壳体。
CN202223468117.1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Active CN219014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117.1U CN21901469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8117.1U CN21901469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4697U true CN21901469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8117.1U Active CN219014697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4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4562B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014697U (zh) 一种集成于设备外壳上的冷凝装置
CN212115993U (zh) 一种应用热管作为导热元件的热管式温度控制机柜
CN211230611U (zh) 芯片、芯片组件、芯体及多级中冷器
CN115217737B (zh) 一种多级压缩气体的散热结构及多级压缩机
CN218270317U (zh) 板式换热器及车辆
CN218514733U (zh) 空调装置
CN111315192A (zh) 一种液冷式冷板热管换热装置
CN210202321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00144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6096028A (zh) 双排机柜式数据中心及制冷系统
CN21001448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03322844B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5578531U (zh) 一种设备芯片液冷换热器
CN219607223U (zh) 空调装置
CN220528467U (zh) 变流器、电气设备以及储能系统
CN220963511U (zh) 一种电池包冷却板、空调系统及汽车
CN216557429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598287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227020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的散热装置
CN218062668U (zh) 一种永磁变频低压螺杆空压机
CN220274129U (zh) 一种换热结构、装置以及机柜
CN109703403A (zh) 一种能效比高、冷却效率高的大功率充电冷却装置
CN212252917U (zh) 散热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CN214592640U (zh) 一种电信机柜集中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