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3642U -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3642U
CN219013642U CN202223010896.0U CN202223010896U CN219013642U CN 219013642 U CN219013642 U CN 219013642U CN 202223010896 U CN202223010896 U CN 202223010896U CN 219013642 U CN219013642 U CN 219013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se
wall
clamping groove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08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mart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mart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mart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mart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08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3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3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软管接头,包括软管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所述软管连接构件呈L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软管套接段和旋转连接段,所述软管连接段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软管连接段的外壁形成有多道沿其轴向排列的锥形止回环;所述旋转连接段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壁凹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构件呈筒状,其内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固定构件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置在所述旋转连接段的插孔内,且所述第一端的外壁沿径向凹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卡簧,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端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以实现与所述插孔内壁密封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软管接头是用于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具,多用于硬管和软管之间的转接;现在的软管接头与软管连接端多为圆柱型,在软管工作时会出现锁不紧而导致软管脱落的现象,影响软管与接头直接的密封效果;另外,硬管与软管连接之后,若需要转动软管的方向,只能够直接弯折软管,一方面频繁弯折会造成软管结构的损失,另一方面弯折软管时会影响软管的导流截面面积,导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软管接头,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包括:
软管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
所述软管连接构件呈L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软管连接段和旋转连接段,所述软管连接段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软管连接段的外壁形成有多道沿其轴向排列的锥形止回环;所述旋转连接段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壁凹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固定构件呈筒状,其内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固定构件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置在所述旋转连接段的插孔内,且所述第一端的外壁沿径向凹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卡簧,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端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以实现与所述插孔内壁密封连接。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插孔内壁依次形成第一平直段、锥度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内壁;所述固定构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插孔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平直段、锥度段和第一平直段。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端上沿径向凹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接在所述第三卡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内壁形成挤压配合。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插孔的内端面;所述第一端的外周形成有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直径相吻合,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直径相吻合。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固定构件外周形成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靠近于所述软管连接构件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旋转连接段的端面。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固定构件外周形成有第二轴肩,所述第二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连接部。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轴肩靠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沿轴向凹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内嵌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锥形止回环的外轮廓包括环形平面和环形锥面,所述环形平面沿所述软管连接段的径向设置,所述环形锥面与所述软管连接段外壁之间成8-12°的夹角。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锥形止回环设置有三道。
作为所述新型软管接头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卡簧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内径,所述卡簧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所述软管连接构件上的软管连接段能够通过多道锥形止回环与软管连接,所述锥形止回环能够卡紧软管的内壁,防止软管容易脱落;软管连接构件上的旋转连接段与固定构件的第一端连接,固定构件的第二端与硬管连接,通过令所述旋转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转动,从而可以在无需折弯软管的情况下实现软管相对于硬管转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软管接头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所述软管连接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所述固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软管连接构件;11、软管连接段;111、第一通道;12、旋转连接段;121、插孔;122、第一平直段;123、锥度段;124、第二平直段;125、第一卡槽;
2、固定构件;21、第二通道;22、第一端;221、第二卡槽;222、第三卡槽;223、第一轴段;224、第二轴段;23、第二端;231、外螺纹连接部;24、第一轴肩;25、第二轴肩;251、第四卡槽;
3、卡簧;
4、第一密封圈;
5、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3,示出了一种新型软管接头,包括软管连接构件1和固定构件2;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呈L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软管连接段和旋转连接段12,所述软管连接段11内设有第一通道111,所述软管连接段11的外壁形成有多道沿其轴向排列的锥形止回环;所述旋转连接段12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111连通的插孔121,所述插孔121内壁凹设有第一卡槽125;所述固定构件2呈筒状,其内部设有第二通道21,所述固定构件2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所述第一端22插置在所述旋转连接段12的插孔121内,且所述第一端22的外壁沿径向凹设有第二卡槽221,所述第二卡槽221内卡接有卡簧3,所述第二卡槽221与所述第一卡槽125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端22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4,以实现与所述插孔121内壁密封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固定构件2的第二端23连接硬管,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的软管连接段11连接软管,所述固定构件2的第一端22与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的旋转连接段12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22与所述旋转连接段12通过所述卡簧3实现轴向上的固定,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4实现密封,确保所述第一端22与所述旋转连接段12之间在转动时不会泄漏流体;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上的软管连接段11能够通过多道锥形止回环与软管连接,所述锥形止回环能够卡紧软管的内壁,防止软管容易脱落;软管连接构件1上的旋转连接段12与固定构件2的第一端22连接,固定构件2的第二端23与硬管连接,通过令所述旋转连接段12与所述第一端22相对转动,从而可以在无需折弯软管的情况下实现软管相对于硬管转向。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该新型软管接头的装配,参考图2和图3,所述插孔121内壁依次形成第一平直段122、锥度段123和第二平直段124,所述第一平直段1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124的直径,所述第一卡槽125形成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的内壁;所述固定构件2的第一端22插入所述插孔121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平直段124、锥度段123和第一平直段122。其中,所述卡簧3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124的内径,所述卡簧3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的内径。如此,在装配时先将所述卡簧3卡接在所述第一端22的第二卡槽221上,再将所述第一端22插入所述旋转连接段12的插孔121中,在插入过程中,所述卡簧3能够顺利进入所述第一平直段122,在所述卡簧3进入所述锥度段123时,在所述锥度段123的限位下,所述卡簧3被压缩,随着所述第一端22深入所述插孔121,所述卡簧3进入所述第一平直段122,直至所述卡簧3移动至所述第一卡槽125的所在位置,所述卡簧3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使得所述卡簧3同时卡在所述第一卡槽125和第二卡槽221内,从而实现所述第一端22和所述旋转连接段12的轴向固定,上述过程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
上述方案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一端22上沿径向凹设有第三卡槽222,所述第一密封圈4套接在所述第三卡槽222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与所述第二平直段124的内壁形成挤压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三卡槽222对所述第一密封圈4进行限位,可防止所述第一密封圈4在轴向上移动,在装配时,先将卡簧3和第一密封圈4装配在所述第一端22上,再将第一端22插入所述插孔121,在插入过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被限定在所述第三卡槽222内而无法轴向移动;另外,当流体对所述固定构件2的第一端22造成冲击时,所述第一密封圈4也能够保持位置稳定,确保密封功能的稳定发挥。
优选的,为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端22和所述旋转连接段12的连接稳定性,参考图1-3,所述第一端22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插孔121的内端面;所述第一端22的外周形成有第一轴段223和第二轴段224,所述第一轴段223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的直径相吻合,所述第二轴段224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平直段124的直径相吻合。如此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端22与所述旋转连接段12之间产生偏心晃动现象。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构件2外周形成有第一轴肩24,所述第一轴肩24靠近于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旋转连接段12的端面。
上述方案具体的,为便于实现所述第二端23与硬管连接,参考图1和图3,所述固定构件2外周形成有第二轴肩25,所述第二端23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连接部231。如此,所述第二端23通过所述外螺纹连接部231与硬管螺纹连接,利用所述第二轴肩25阻挡硬管从而实现硬管的安装定位。优选的,所述第二轴肩25靠近于所述第二端23的端面上沿轴向凹设有第四卡槽251,所述第四卡槽251内嵌置有第二密封圈5。其中,利用所述第二密封圈5确保硬管与所述固定构件2之间不会泄漏流体,而所述第四卡槽251可以对所述第二密封圈5进行定位,方便安装;另外所述第四卡槽251还能够用于确保所述第二密封圈5形态稳定,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圈5稳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段224和硬管之间。
上述方案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止回环的外轮廓包括环形平面和环形锥面,所述环形平面沿所述软管连接段11的径向设置,所述环形锥面与所述软管连接段11外壁之间成8-12°的夹角;所述锥形止回环设置有三道。利用多道所述锥形止回环实现软管的稳定连接,所述环形平面能够卡抓软管的内壁,从而防止软管在外力的拉动下容易脱离所述软管连接段11,确保软管与所述软管连接构件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管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
所述软管连接构件呈L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软管连接段和旋转连接段,所述软管连接段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软管连接段的外壁形成有多道沿其轴向排列的锥形止回环;所述旋转连接段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壁凹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固定构件呈筒状,其内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固定构件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置在所述旋转连接段的插孔内,且所述第一端的外壁沿径向凹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卡簧,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端外套接有第一密封圈,以实现与所述插孔内壁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壁依次形成第一平直段、锥度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内壁;所述固定构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插孔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平直段、锥度段和第一平直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沿径向凹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套接在所述第三卡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内壁形成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插孔的内端面;所述第一端的外周形成有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直径相吻合,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直径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外周形成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靠近于所述软管连接构件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旋转连接段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外周形成有第二轴肩,所述第二端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肩靠近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沿轴向凹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内嵌置有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止回环的外轮廓包括环形平面和环形锥面,所述环形平面沿所述软管连接段的径向设置,所述环形锥面与所述软管连接段外壁之间成8-12°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止回环设置有三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内径,所述卡簧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内径。
CN202223010896.0U 2022-11-13 2022-11-13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Active CN219013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0896.0U CN219013642U (zh) 2022-11-13 2022-11-13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0896.0U CN219013642U (zh) 2022-11-13 2022-11-13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3642U true CN219013642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0896.0U Active CN219013642U (zh) 2022-11-13 2022-11-13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3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4742A (zh) 一种快速连接用管接头
CN201302021Y (zh) 一种快速连接可拆卸气路连接器
CN219013642U (zh) 一种新型软管接头
CN110056728A (zh) 一种可旋转的法兰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10359860B (zh) 水泥头卡箍式快装接头及使用方法
CN209743851U (zh) 一种管路快接接头
CN109595414A (zh) 阳接头及快速接头
CN210318912U (zh) 一种可以实现高强度密封的插入管
CN209444947U (zh) 阳接头及快速接头
CN218119026U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
CN21559665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液压管接头
CN218761953U (zh) 销钉自动锁紧的管接头
CN218885315U (zh) 检漏快速装卸接头
CN114508640B (zh) 一种推拉快锁流体连接器
CN217683751U (zh) 一种管路快插接头结构
CN220506111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水带接扣
CN213576133U (zh) 一种三通接头
CN221004204U (zh) 一种旋转接头
CN219220956U (zh) 离心式快接管组
CN216618855U (zh) 一种管线快速连接结构
CN211821142U (zh) 管路接头
CN214579443U (zh) 沟槽钢管用预装接头
CN219833193U (zh) 一种连接器外部锁紧结构
CN212178132U (zh) 一种新型螺纹直通快插管接头
CN22033776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新型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