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1903U -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1903U
CN219011903U CN202320152131.6U CN202320152131U CN219011903U CN 219011903 U CN219011903 U CN 219011903U CN 202320152131 U CN202320152131 U CN 202320152131U CN 219011903 U CN219011903 U CN 219011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ssembly
mounting
reinforcing frame
quick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21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创伟
王盛玉
许强
林传亮
桂晨阳
张家新
刘策
程冲
张新明
王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TCE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TCE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TCE Group filed Critical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01521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1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1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1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组件、加固框组件、浇筑模板、若干第一安装件和若干第二安装件;所述浇筑模板嵌装在所述加固框组件内侧;所述加固框组件背部安装所述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通过若干第一安装件与所述加固框组件安装在一起;所述加固框组件包括若干加固框体,若干所述加固框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件安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简单、便捷,施工成本低廉,可快速拆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保障,且支撑结构拆除后可重复利用,杜绝了施工材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模板施工过程中,尤其针对坝体、水厂、涵洞等有较高防水要求混凝土现浇部位模板施工。现有的支模体系采用对拉螺栓进行模板加固,或由面板和支撑结构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
现有的模板体系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后期需进行对拉螺栓孔的封堵,费事费工且封堵防水效果不理想,增加施工成本,若采用止水螺栓施工,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外露螺杆的切除,耗时耗力,浪费施工成本,还会导致现浇构件外观平整度差;2、采用面板加支撑结构构成支模体系,面板与支撑结构之间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过程繁琐复杂,施工结束后不易拆除,需大量消耗人力和时间成本,且拆除后无法重复利用,施工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组件、加固框组件、浇筑模板、若干第一安装件和若干第二安装件;所述浇筑模板嵌装在所述加固框组件内侧;所述加固框组件背部安装所述支撑架组件;所述支撑架组件通过若干第一安装件与所述加固框组件安装在一起;
所述加固框组件包括若干加固框体,若干所述加固框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件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U型夹持部、定位销、安装杆和固定盘,所述定位销穿装在所述U型夹持部的两个侧板上,所述U型夹持部外端面固装所述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外端部固装所述固定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一对调节导板、调节螺杆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夹持板右侧面对称固装所述调节导板,所述调节导板右端活动穿装所述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左侧面固装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左侧的所述调节螺杆上安装所述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框体边缘制有向内侧凸起的边框,所述边框内制有用于容纳所述浇筑模板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竖杆、若干间隔设置的横杆和若干三角支架,所述竖杆外侧固装所述横杆,所述竖杆底部均固装所述三角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无需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极大地简化了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施工成本,无需后期切割外露螺杆,现浇构件外表平整、美观,且杜绝了渗漏水隐患。
2、本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加固框组件和支撑架组件之间通过第一安装件安装,加固框体通过第二安装件拼装在一起,可实现支模结构的快速组装,施工结束后方便拆除,极大提升了安装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且拆除后可重复利用,减少了施工成本。
3、本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用木模板代替传统的钢模板,通过加固框体对木模板进行加固,使模板轻量化,更加便于安装,同时可以满足浇筑施工的承载需求。
4、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简单、便捷,施工成本低廉,可快速拆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保障,且支撑结构拆除后可重复利用,杜绝了施工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固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撑架组件,2为第二安装件,3为第一安装件,4为浇筑模板,
5为加固框组件,11为竖杆,12为横杆,13为三角支架,21为固定螺母,22为第一夹持板,23为调节导板,24为调节螺杆,25为第二夹持板,31为固定盘,32为U型夹持部,33为安装杆,34为定位销,51为加固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组件1、加固框组件5、浇筑模板4、若干第一安装件3和若干第二安装件2;所述浇筑模板4嵌装在所述加固框组件5内侧;所述加固框组件5背部安装所述支撑架组件1;所述支撑架组件1通过若干第一安装件3与所述加固框组件5安装在一起;所述加固框组件5包括若干加固框体51,若干所述加固框体5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件2安装在一起。所述加固框体51边缘制有向内侧凸起的边框,所述边框内制有用于容纳所述浇筑模板4的凹槽。所述浇筑模板4为木制模板,所述加固框体51为钢制框体。
所述支撑架组件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竖杆11、若干间隔设置的横杆12和若干三角支架13,所述竖杆11外侧固装所述横杆12,所述竖杆11底部均固装所述三角支架13。所述竖杆11和所述横杆12均由双拼槽钢制成。
所述第一安装件3包括U型夹持部32、定位销34、安装杆33和固定盘31,所述定位销34穿装在所述U型夹持部32的两个侧板上,所述U型夹持部32外端面固装所述安装杆33,所述安装杆33外端部固装所述固定盘31。安装时,U型夹持部32卡置在加固框组件5上,加固框组件5上预留有供定位销34穿过的通孔,通过定位销34将第一安装件3牢牢固定在加固框组件5上,安装杆33从横杆12或竖杆11的双拼槽钢中间的缝隙穿过,通过固定盘31对横杆12或竖杆11进行固定。
所述第二安装件2包括第一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25、一对调节导板23、调节螺杆24和固定螺母21,所述第一夹持板22右侧面对称固装所述调节导板23,所述调节导板23右端活动穿装所述第二夹持板25,所述第二夹持板25左侧面固装所述调节螺杆24,所述调节螺杆24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夹持板22,所述第一夹持板22左侧的所述调节螺杆24上安装所述固定螺母21。安装时,通过第一夹持板22和第二夹持板25将相邻加固框体51夹持在一起,通过调节螺杆24调节第一夹持板22和第二夹持板25的间距,并利用固定螺母21进行固定,从而确保第二安装件2将两个加固框体51牢牢夹持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为:
利用第二安装件2将加固框体51组装在一起构成加固框组件5,将浇筑模板4嵌装在加固框体51的凹槽内,随后通过第一安装件3将支撑架组件1和加固框组件5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简单、便捷,施工成本低廉,可快速拆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给施工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保障,且支撑结构拆除后可重复利用,杜绝了施工材料的浪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组件(1)、加固框组件(5)、浇筑模板(4)、若干第一安装件(3)和若干第二安装件(2);所述浇筑模板(4)嵌装在所述加固框组件(5)内侧;所述加固框组件(5)背部安装所述支撑架组件(1);所述支撑架组件(1)通过若干第一安装件(3)与所述加固框组件(5)安装在一起;
所述加固框组件(5)包括若干加固框体(51),若干所述加固框体(5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件(2)安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3)包括U型夹持部(32)、定位销(34)、安装杆(33)和固定盘(31),所述定位销(34)穿装在所述U型夹持部(32)的两个侧板上,所述U型夹持部(32)外端面固装所述安装杆(33),所述安装杆(33)外端部固装所述固定盘(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件(2)包括第一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25)、一对调节导板(23)、调节螺杆(24)和固定螺母(21),所述第一夹持板(22)右侧面对称固装所述调节导板(23),所述调节导板(23)右端活动穿装所述第二夹持板(25),所述第二夹持板(25)左侧面固装所述调节螺杆(24),所述调节螺杆(24)左端贯穿所述第一夹持板(22),所述第一夹持板(22)左侧的所述调节螺杆(24)上安装所述固定螺母(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体(51)边缘制有向内侧凸起的边框,所述边框内制有用于容纳所述浇筑模板(4)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组件(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竖杆(11)、若干间隔设置的横杆(12)和若干三角支架(13),所述竖杆(11)外侧固装所述横杆(12),所述竖杆(11)底部均固装所述三角支架(13)。
CN202320152131.6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Active CN219011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2131.6U CN21901190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2131.6U CN21901190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1903U true CN21901190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2131.6U Active CN21901190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1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5181A (zh) 钢混组合梁翼缘板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支撑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9011903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免拉杆支模结构
CN219773324U (zh) 一种混凝土梁板结构
CN110424601B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楼板混凝土浇筑抗浮装置及实施方法
CN112360053A (zh) 易于施工的具有骨架结构的混凝土墙体及施工方法
CN218815179U (zh) 一种基于房屋建筑工程用加固型支撑模板
CN214783307U (zh) 一种箱梁现浇支架
CN21689344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用暗背楞免拆模板
CN217079684U (zh) 一种分体式免拆模混凝土空心结构
CN112260615B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光伏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2025941U (zh) 钢混组合梁翼缘板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支撑架
CN11419785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用暗背楞免拆模板及施工工艺
CN211006352U (zh) 一种墩柱模板加固结构
CN112796513A (zh) 用于后浇带的模板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20285404U (zh)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20014433U (zh) 高大剪力墙散拼铝模整体安装结构
CN221119203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铝合金模板
CN21903376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板的支撑机构
CN217680485U (zh) 一种混凝土墙模壳安装结构
CN220790586U (zh)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的装配式支模结构
CN217439255U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
CN216587670U (zh) 一种防变形的建筑用铝合金模板
CN218149935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叠合板安装定位装置
CN218375393U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就位校核结构
CN212294363U (zh) T梁浇筑用整体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