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8384U -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8384U
CN219008384U CN202223229654.0U CN202223229654U CN219008384U CN 219008384 U CN219008384 U CN 219008384U CN 202223229654 U CN202223229654 U CN 202223229654U CN 219008384 U CN219008384 U CN 219008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limiting
case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96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暐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2296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8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8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8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及卡固结构。内盒能够插置于外盒。卡固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设置于外盒的内侧,并形成限位区域,第二限位部设置于内盒的外侧,第二限位部能够位于限位区域,并与第一限位部相抵触,以阻挡外盒与内盒分离。通过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区域,并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定内盒与外盒的限位,从而能够减少包装盒在运输、搬运等不需要内盒滑出外盒外的情况下,由于惯性或者重力的原因导致内盒与外盒分离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对内盒与外盒的限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儿童误取出内盒,并误用内盒中的物品。

Description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背景技术
包装盒通常用于包装物品,包装盒包括外盒与内盒,内盒能够放置于外盒内。在相关技术中内盒与外盒之间插接配合,并依靠外盒与内盒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内盒位于外盒内。用户通过沿内盒的插接方向对内盒施加拉力能够直接将内盒取出。但是内盒与外盒之间缺少卡固结构,导致内盒容易从外盒中滑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能够阻挡内盒直接从外盒滑出。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及卡固结构。所述内盒能够插置于所述外盒。所述卡固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外盒的内侧,并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盒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位于所述限位区域,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触,以阻挡所述外盒与所述内盒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通过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区域,并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定内盒与外盒的限位,从而能够减少包装盒在运输、搬运等不需要内盒滑出外盒外的情况下,由于惯性或者重力的原因导致内盒与外盒分离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对内盒与外盒的限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儿童误取出内盒,并误用内盒中的物品。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限位边,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二限位边均为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二限位边相抵触。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与第一限位边及第二限位边均为直线相比,能够增加第一限位边与第二限位边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对内盒施加同样的拉力时,弧形的限位边受到的压强更少,能够减少第一限位边及第二限位边磨损。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固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外盒,当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所述限位区域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定所述内盒相对所述外盒的移动距离。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设置第三限位部能够限定内盒相对于外盒的最大滑动距离,以使内盒能够部分抽取外盒外,内盒与外盒又不会分离,减少内盒需要重新安装于外盒的情况。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盒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所述限位区域连通且位置对应。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内盒插置于外盒时,第二限位部的位置与操作孔的位置对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孔按压第二限位部,由于内盒与第二限位部为纸质材料,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受到按压时会与限位区域分离,以便于直接将内盒取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端板、第一外侧板、第二外端板、第二外侧板、第一外盖板及第二外盖板,所述第一外端板与所述第二外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外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端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外盖板与所述第二外盖板层叠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第一外盖板与第二外盖板层叠设置,能够增加外盒端部的厚度,以增加外盒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外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二外侧板弯折,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外端板连接,并能够朝内弯折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包装盒从展开状态粘合成立体状态时通常需要设置糊头,通过在糊头上添加粘合剂,并将糊头固定于端板的内侧,以使端板能够与侧板连接。而第一限位部不仅能够形成限位区域,还能够起到糊头的作用,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外端板粘合能够让第一外端板与第二外侧板相连接。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端板、第一内侧板、第二内端板、第二内侧板、第一内盖板及第二内盖板,所述第一内端板与所述第二内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端板一端,所述第二内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端板一端,所述第一内盖板与所述第二内盖板层叠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第一内盖板及第二内盖板层叠设置,能够增加内盒端部的厚度,从而增加内盒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盒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及粘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端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粘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物品能够放置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及第四连接板围成的矩形安装结构中,通过外盒、内端板、内侧板及连接板的多层保护,能够提物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折叠纸板,所述折叠纸板用于折叠成包装盒。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件,包括物品,所述包装件还包括包装盒,所述物品位于所述包装盒的所述内盒中。
本申请的包装盒通过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区域,当第二限位部位于限位区域时,能够限定内盒与外盒的相对移动。通过操作孔按压第二限位部,能够让第二限位部与限位区域分离,从而内盒能够直接从外盒取出,取出方式简单快捷。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还能够与第三限位部抵触,能够阻挡内盒与外盒分离,通过第三限位部的设置,能够让内盒相对于外盒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并限定内盒与外盒不分离,以减少将内盒安装于外盒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包装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包装盒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外盒、部分内盒及卡固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当第二限位部位于限位区域并与第一限位部抵触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当第二限位部与限位区域分离,并位于第一限位部上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当第二限位部与限位区域分离,并与第三限位部抵触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用于展示外盒的展开图或者外折叠板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展示内盒的展开图或者内折叠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包装盒                            100
外盒                              10
第一外端板                        11
操作孔                            111
第一外侧板                        12
第一外盖板                        13
第二外端板                        14
第二外侧板                        15
第二外盖板                        16
外防尘翼                          17
导向板                            18
开口                              101
内盒                              20
第一内端板                        21
第一内侧板                        22
第一内盖板                        23
第二内端板                        24
连接片                            241
第二内侧板                        25
第二内盖板                        26
内防尘翼                          27
第一连接板                        201
第二连接板                        202
第三连接板                        203
第四连接板                        204
粘接板                            205
卡固结构                          30
第一限位部                        31
第一限位边                        311
第二限位部                        32
第二限位边                        321
第三限位部                        33
限位区域                          40
外折叠板                          50
内折叠板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及卡固结构。所述内盒能够插置于所述外盒。所述卡固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外盒的内侧,并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盒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位于所述限位区域,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触,以阻挡所述外盒与所述内盒分离。
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盒中,通过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区域,并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定内盒与外盒的限位,从而能够减少包装盒在运输、搬运等不需要内盒滑出外盒外的情况下,由于惯性或者重力的原因导致内盒与外盒分离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对内盒与外盒的限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儿童误取出内盒,并误用内盒中的物品。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100,包装盒100包括外盒10、内盒20及卡固结构30。内盒20与外盒10插接配合,内盒20能够插置于外盒10。卡固结构30包括第一限位部31及第二限位部32,第一限位部31设置于外盒10的内侧,并能够形成限位区域40。第二限位部32设置于内盒20的外侧,当内盒20插置于外盒10时,第二限位部32能够位于限位区域40,并且第二限位部32能够与第一限位部31相抵触,从而沿内盒20的插接方向拉内盒20时,由于第二限位部32与第一限位部31的抵触,能够阻挡内盒20与外盒10分离,从而实现内盒20与外盒10的限位。
通过第一限位部31形成限位区域40,并与第二限位部32配合,以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的限位,从而能够减少包装盒100在运输、搬运等不需要内盒20滑出外盒10外的情况下,由于惯性或者重力的原因导致内盒20与外盒10分离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对内盒20与外盒10的限位,能够有效地防止儿童误取出内盒20,并误用内盒20中的物品。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内盒20意外滑出外盒10的情况,会使用贴纸将粘附于内盒20与外盒10,或者外盒10设有盖子,通过贴纸将外盒10的盖子与盒体粘附以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的位置,但是贴纸在多次使用下,容易破损并且粘力下降,无法多次使用。通过第一限位部31形成的限位区域40与第二限位部32配合,当第二限位部32脱离限位区域40时,能够解除内盒20与外盒10的限位,外盒10与内盒20的限位方式磨损小,能够实现多次重复使用。另外,与在内盒20与外盒10之间设置卡扣结构,通过卡扣配合以固定内盒20及外盒10相比,卡扣结构的成本高,并且长期使用下也容易磨损失效。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的内腔尺寸与内盒20的尺寸适配,以使内盒20能够完全位于外盒10内。
可以理解的是,内盒20不限于完全位于外盒10内,也可以是部分位于外盒10内。例如外盒10为一用于装饰内盒20的装饰纸环,该装饰纸环套设于内盒20,内盒20能够露出装饰纸环外,并通过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的配合使得装饰纸环与内盒20限位配合。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100的材料为纸,以使内盒20与外盒10能够在一定程度发生形变,以便于内盒20插入外盒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的两端均设有开口101,内盒20能够从外盒10的任意一端插入外盒10中,限位区域40位于外盒10的中间部分,第二限位部32位于内盒20的中间部分,当第二限位部32位于限位区域40时,能够阻挡内盒20沿插接方向滑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的一端设有开口101,另一端闭合。内盒20能够从开口101插入外盒10中,限位区域40位于外盒10远离开口101一端,第二限位部32的位置与限位区域40对应,以便于第二限位部32能够设置于限位区域40。
第一限位部31设有第一限位边311,第一限位边311朝向背离外盒10开口101的一侧。第二限位部32设有第二限位边321,当内盒20插入外盒10时,第二限位边321朝向靠近外盒10开口101一侧。第一限位边311与第二限位边321能够相抵触,从而能够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边311与第二限位边321为相互配合的弧形,以使第一限位边311能够与第二限位边321相贴合,与第一限位边311及第二限位边321均为直线相比,能够增加第一限位边311与第二限位边321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对内盒20施加同样的拉力时,弧形的限位边受到的压强更少,能够减少第一限位边311及第二限位边321磨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边311及第二限位边321的形状不限于弧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波浪形等。
可选的,第一限位部31的形状与第二限位部32的形状适配,以使当第二限位部32位于限位区域40时,沿内盒20的插接方向,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部32的长度之和等于内盒20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少内盒20插置于外盒10时,内盒20与外盒10之间的间隙。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当第二限位部32位于限位区域40并与第一限位部31抵触时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当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并位于第一限位部31上时的截面示意图。通过第二限位部32位于限位区域40,第二限位部32与第一限位部31相抵持,以能够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的相对位置。当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时,内盒20能够相对于外盒10滑动,以使第二限位部32位于第一限位部31上,并能够直接将内盒20拉出外盒10外。
因此,为了便于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开设有操作孔111,操作孔111与限位区域40连通,并且操作孔111的位置与限位区域40的位置对应。从而当内盒20插置于外盒10时,第二限位部32的位置与操作孔111的位置对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孔111按压第二限位部32,由于内盒20与第二限位部32为纸质材料,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32受到按压时会与限位区域40分离,以便于直接将内盒20取出。此外,通过操作孔111还能够推动内盒20移动,以使内盒20能够很出外盒10外,从而内盒20不需要额外设置类似把手的结构,以便于拉出内盒20。
可选的,操作孔111的形状为椭圆形,形状与手指形状类似,以便于手指能够通过操作孔111按压第二限位部32。
请参阅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固结构3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3设置于外盒10的内侧,第三限位部33与第二限位部32配合,用于限定内盒20在外盒10中的滑动距离。图6是当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并与第三限位部33抵触时的截面示意图。当内盒20位于外盒10中,并且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时,内盒20能够相对于外盒10滑动。当内盒20朝拉出方向滑动时,第二限位部32能够与第三限位部33抵触,通过第三限位部33能够阻挡内盒20继续滑动,以防止内盒20与外盒10分离的情况。设置第三限位部33能够限定内盒20相对于外盒10的最大滑动距离,以使内盒20能够部分抽取外盒10外,内盒20与外盒10又不会分离,减少内盒20需要重新安装于外盒10的情况。
可选的,第三限位部33相邻于外盒10的开口101,以便于增加内盒20相对于外盒10的最大滑动距离。
可选的,第三限位部33与外盒10的开口101相连接,并朝外盒10的内腔弯折,以使第三限位部33能够位于外盒10的内侧。
请参阅图7,外盒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端板11、第一外侧板12、第二外端板14、第二外侧板15、第一外盖板13及第二外盖板16,第一外端板11与第二外端板14相对设置,第一外侧板12与第二外侧板15相对设置,第一外盖板13设置于第一外端板11的一端,第二外盖板16设置于第二外端板14的一端,第一外盖板13与第二外盖板16层叠设置。通过第一外端板11、第一外侧板12、第二外端板14、第二外侧板15围合成矩形结构,并通过层叠设置的第一外盖板13及第二外盖板16以将该矩形结构的一端闭合,另一端形成外盒10的开口101。第一外盖板13与第二外盖板16层叠设置,能够增加外盒10端部的厚度,以增加外盒1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外盒10还可以设置一外端盖,该外端盖与第一外端板11或第二外端板14连接,并能够将外盒10体的开口101闭合。
操作孔111位于第一外端板11,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外侧板15连接,并且第一限位部31能够相对于第二外侧板15弯折九十度,以使第一限位部31设置于第一外端板11的内侧。可选的,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外侧板15一体成型,第一限位部31粘合于第一外端板11的内侧。
可以理解的是,包装盒100从展开状态粘合成立体状态时通常需要设置糊头,通过在糊头上添加粘合剂,并将糊头固定于端板的内侧,以使端板能够与侧板连接。而第一限位部31不仅能够形成限位区域40,还能够起到糊头的作用,通过第一限位部31与第一外端板11粘合能够让第一外端板11与第二外侧板15相连接。
第三限位部33与第一外端板11连接,并且第三限位部33能够朝内弯折180°,以使第三限位部33能够设置于第一外端板11的内侧,并且能够让第三限位部33相邻于外盒10的开口101,以便于增加内盒20相对于外盒10能够滑动的最大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还包括外防尘翼17,外防尘翼17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外防尘翼17连接于第一外侧板12,另一个外防尘翼17连接于第二外侧板15,两个外防尘翼17相对设置,并与第一外盖板13及第二外盖板16层叠设置,用于阻挡灰尘进入外盒10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10还包括导向板18,导向板18与第二外端板14相连接,并且导向板18能够相对第二外端板14向内折叠180°,以使导向板18能够位于第二外端板14的内侧。当内盒20插入外盒10时,导向板18能够与内盒20接触,并且导向板18能够对内盒20施加朝向第三限位部33的力,以使第二限位部32能够与第三限位部33抵触。
请参阅图8,内盒20包括第一内端板21、第一内侧板22、第一内盖板23、第二内端板24、第二内侧板25及第二内盖板26,第一内端板21、第一内侧板22、第二内端板24、第二内侧板25、第一内盖板23及第二内盖板26相连接。第一内端板21与第二内端板24相对设置,第一内侧板22与第二内侧板25相对设置,第一内盖板23设置于第一内端板21一端,第二内盖板26设置于第二内端板24一端,第一内盖板23与第二内盖板26层叠设置,用于封闭内盒20的一端。可选的,内盒20还包括内端盖,内端盖与第一内端板21或第二内端板24连接,用于闭合内盒20的另一端。
第二限位部32与第一内端板21相连接,并且第二限位部32能够相对于第一内端板21外翻180°,以使第二限位部32设置于第一内端板21的外侧。当内盒20插置于外盒10时,第一内端板21的位置与第一外端板11的位置对应,第一内侧板22的位置与第一外侧板12的位置对应,以使当内盒20插置于外盒10时,第二限位部32能够位于限位区域40。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盒20还包括内防尘翼27,内防尘翼27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内防尘翼27连接于第一内侧板22,另一个内防尘翼27连接于第二内侧板25。内防尘翼27能够相对于对应的内侧板朝内弯折90°,以使内防尘翼27能够层叠地设置于第一内盖板23及第二内盖板26。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盒2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及粘接板205,第一连接板201与第二内侧板25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内端板21的内侧,第三连接板203设置于第二内端板24的内侧,并与第一连接板201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板202与第四连接板相对设置,粘接板205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01的内侧,并通过粘合剂与第一连接板201固定。
物品能够放置于第一连接板201、第二连接板202、第三连接板203及第四连接板204围成的矩形安装结构中,通过外盒10、内端板、内侧板及连接板的多层保护,能够提物品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端板24开设有取放槽,第三连接板203在取放槽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通槽,以便于通过取放槽及通槽查看及取出内盒20中的物体。第二内端板24还设有若干连接片241,连接片241位于取放槽处。
请参阅图7和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纸板,折叠纸板包括外折叠板50及内折叠板60,外折叠板50用于折叠并形成外盒10,内折叠板60用于折叠形成内盒20。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件,包装件包括物品及包装盒100,物品能够放置于包装盒100的内盒20中。物品的种类可以是多样,例如数据线、充电器、电子烟、耳机等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包装盒100、折叠纸板及包装件。包装盒100通过第一限位部31形成限位区域40,当第二限位部32位于限位区域40时,能够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的相对移动。通过操作孔111按压第二限位部32,能够让第二限位部32与限位区域40分离,从而内盒20能够直接从外盒10取出,取出方式简单快捷。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32还能够与第三限位部33抵触,能够阻挡内盒20与外盒10分离,通过第三限位部33的设置,能够让内盒20相对于外盒10在一定的范围内滑动,并限定内盒20与外盒10不分离,以减少将内盒20安装于外盒10的次数。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及内盒,所述内盒能够插置于所述外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
卡固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外盒的内侧,并形成限位区域,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内盒的外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位于所述限位区域,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触,以阻挡所述外盒与所述内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限位边,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二限位边均为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第一限位边与所述第二限位边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外盒,当所述第二限位部脱离所述限位区域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定所述内盒相对所述外盒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所述限位区域连通且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外端板、第一外侧板、第二外端板、第二外侧板、第一外盖板及第二外盖板,所述第一外端板与所述第二外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外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外端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外盖板与所述第二外盖板层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外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二外侧板弯折,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外端板连接,并能够朝内弯折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端板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内端板、第一内侧板、第二内端板、第二内侧板、第一内盖板及第二内盖板,所述第一内端板与所述第二内端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端板一端,所述第二内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端板一端,所述第一内盖板与所述第二内盖板层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及粘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端板的内侧,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端板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粘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
9.一种折叠纸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纸板用于折叠成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
10.一种包装件,包括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所述物品位于所述包装盒的所述内盒中。
CN202223229654.0U 2022-12-02 2022-12-02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Active CN219008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654.0U CN219008384U (zh) 2022-12-02 2022-12-02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9654.0U CN219008384U (zh) 2022-12-02 2022-12-02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8384U true CN219008384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9654.0U Active CN219008384U (zh) 2022-12-02 2022-12-02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8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36830A1 (en) Locking carton
US20230015201A1 (en) Container having outer sleeve and inner slid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11897670B2 (en) Container including box and sleev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JP3216684U (ja) ロック機構付きスライド式包装箱
CN219008384U (zh) 包装盒、折叠纸板及包装件
US20120181204A1 (en) Paper shellpak container
JP3216513U (ja) ロック機能付き包装箱
US20240140641A1 (en) Package with push tab locking mechanism
WO2021069414A1 (en) Container having outer sleeve and inner tray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10246214B1 (en) Package box and foldable sheet material
JP2008056262A (ja) 包装用箱
CN213974877U (zh) 包装结构
CN109703862B (zh) 包装盒
CN211309242U (zh) 一种电子产品包装盒
KR20190030080A (ko) 포장용 박스
CN209553746U (zh) 包装盒
EP3611104B1 (en) Package
CN212448458U (zh) 带内衬的翻盖快速卡扣的包装盒
JP3212329U (ja) Ptp用包装体
CN221395021U (zh) 一种折叠式牛皮纸箱
TWM501415U (zh) 防護角套
CN221317119U (zh) 纸盒
CN214296846U (zh) 一种门锁包装结构
CN107487509B (zh)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CN221294665U (zh) 一种可自封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