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5943U -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5943U
CN219005943U CN202223591104.3U CN202223591104U CN219005943U CN 219005943 U CN219005943 U CN 219005943U CN 202223591104 U CN202223591104 U CN 202223591104U CN 219005943 U CN219005943 U CN 219005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driven
link
gear
variabl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11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军明
黄健林
梁勇
黄世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ood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ood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ood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ood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11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5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5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5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第一连接端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齿环、从动大轮,从动大轮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主动齿轮与连接刀头连接,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固定齿环啮合连接,从动大轮与从动齿轮连接,从动大轮用于连接下一级的变速齿轮组或者连接刀头,固定齿环固定装在壳体的固定结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速模组实现速度调整,通过速度转换,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筒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用于与套筒、旋钮等器具连接的可变速连接手柄。
背景技术
各类型的套筒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操作,往往都会装接一个手柄,起到固定和定位作用。手柄作为抓握工具,使人手握紧,从而施加相应方向的作用力,完成操作。
目前的手柄,往往是固定式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与套筒工具或者其他刀具连接,手柄的作用仅仅是供用户抓握,而没有其他更多的功能,功能上相对单一,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比如螺丝刀具,除了刀具部分,另外的部分就是手柄,这类型手柄就仅仅是固定作用。对于电动钻这类的器具,为了实现自动操作,其在手柄内部会设置电机等结构,通过电机的驱动来带动末端连接的工具转动,进而实现转动速度的调整,其完全是依靠电机的运行速度为控制末端工具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通过转速变换,能够输出高转速和大扭力,装配方便,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第一连接端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固定结构,变速模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变速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所述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依次连接形成至少两级变速结构。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齿环、从动大轮,从动大轮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固定齿环内壁设有一圈齿位,主动齿轮与连接刀头连接,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固定齿环啮合连接,从动大轮与从动齿轮连接,从动大轮用于连接下一级的变速齿轮组或者连接刀头,固定齿环固定装在壳体的固定结构上。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从动大轮上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与从动齿轮安装连接,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设置两个从动齿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主动齿轮上安装有主转轴,该主转轴通过轴承装在壳体内的固定结构上,从动大轮上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轴承装在壳体内的固定结构上。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个安装槽,固定齿环和轴承分别装在对应的安装槽中。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固定齿环的上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通过该限位凸起与相应的安装槽固紧安装。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结构,变速模组设置在壳体的轴向中心位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圆柱形式套筒结构,整体更加美观;
2、除了可用于平常的定位扶手外,配合其他旋钮工具,通过手柄中变速模组的转速转换,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3、壳体的两端均为中空的结构,且左右两端尺寸相同结构互通,根据需求可通过左右丙端调换端头使用,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4、通过多级变速齿轮组的组合,能够在壳体的一端提供较大扭力时,通过变速模组转换升高转速,另一端经转换后可提供高转速,提高装配效率;或者在调换端头使用时,通过变速模组转换降低转速,另一端经转换后可提供低转速,实现增加扭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下的变速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下的变速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外部工具装配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第一连接端2,第二连接端3,防滑结构4,固定结构5,变速模组6,主动齿轮61,从动齿轮62,固定齿环63,从动大轮64,固定柱65,主转轴66,连接轴67,连接刀头7,轴承8,第一变速齿轮组9,第二变速齿轮组10,套筒11,旋钮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考图1-3所示,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1上具有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1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6,第一连接端2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3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7。将壳体为设圆柱形,由于内部设为中空腔体,方便与套筒或者旋钮筒插装连接。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为相同的结构,可以方便调换端头安装连接。变速模组能够提供不同的转速,而且,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以分别输出高转速和大扭力,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一连接端的输出速度比第二连接端的输出速度大,因此将第一连接端定义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输出扭力大于第一连接端的输出扭力,因此第二连接端定义为大扭力连接端,此处的高转速与大扭力并非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比较差值进行体现。
为了方便区分,可在壳体的第一连接端处设置S+、N-标识符号,使用户清楚的了解到该标识符号所对应的连接端就能够用于输出高转速;在壳体的第二连接端处设置S-、N+标识符号,使用户清楚的了解到此连接端用于输出大扭力。而且,由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大小、结构都相同,可以随时调换,不需要更换其他部件。
此外,在壳体1表面充有防滑结构4,如防滑纹路,或者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凸点,当人手握住壳体时不会打滑,增加摩擦力,提高了握手的舒适度。如本实施例中,在壳体上共设置有两个区域的防滑结构,以中间某一个区域为对称点,两侧分别设置,可以满足使用需求。该防滑结构也可以是套装在壳体上的胶套,胶套表面设置为粗糙即可。
变速模组为固定装在壳体内部,利用连接刀头与套筒或者旋钮筒连接,连接刀头也具有通用性,可以对应形状、大小的套筒或者旋钮筒装配,实现通用性。连接刀头会设置成多边形状,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问题。
实施例二
参考图1-6所示,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1上具有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1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6,第一连接端2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3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7,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固定结构,变速模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该固定结构5为安装槽,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多个安装槽,方便卡合安装。
所述变速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所述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依次连接形成至少两级变速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级的变速结构,即有两个变速齿轮组相互连接,实现两级调速。
所述变速齿轮组6包括主动齿轮61、从动齿轮62、固定齿环63、从动大轮64,从动大轮64直径大于主动齿轮61的直径,固定齿环63内壁设有一圈齿位,主动齿轮61与连接刀头7连接,从动齿轮62分别与主动齿轮61、固定齿环63啮合连接,从动大轮64与从动齿轮61连接,从动大轮64用于连接下一级的变速齿轮组或者连接刀头,固定齿环63固定装在壳体1的固定结构5上。固定齿环63中设有两个从动齿轮62,主动齿轮61位于两个从动齿轮62之间,当主动齿轮受到外转动作用力时发生转动,带动从动齿轮沿着固定齿环转动,进而会带动从动大轮转动。
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两个变速模组齿轮,定义为第一变速齿轮组9和第二变速齿轮组10,第一变速齿轮组的结构与第二变速齿轮组的结构相同。第一变速齿轮组的从动大轮与第二变速齿轮组的主动齿轮连接,第二变速齿轮组的从动大轮就与相应的连接刀头安装,实现两级变速。第一变速齿轮组首先对接的是主动齿轮,因此,其向外输出较高的转速,也就是第二变速齿轮组可对应装配在第一连接端,力从第一变速齿轮组传递到第二变速齿轮组,最终输出带动的是从动大轮的转动,因此形成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一变速齿轮组对应装配在第二连接端,形成为大扭力连接端,力从第二变速齿轮组传递到第一变速齿轮组,最终输出带动的是主动齿轮,为比从动大轮小的齿轮,从而速度会较慢,扭力会增加,因此形成为大扭力连接端。
所述从动大轮64上设有固定柱65,该固定柱65与从动齿轮62安装连接,一个主动齿轮16对应设置两个从动齿轮62,从动大轮上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柱,固定柱插装入从动齿轮中并固紧,确保从动齿轮与从动大轮的同步转动。
实施例三
参考图1-6所示,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1上具有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第一连接端2和第二连接端3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1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6,第一连接端2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3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7,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固定结构5,变速模组6安装在固定结构5上,固定结构为设置在壳体内侧壁的多个安装槽,所述主动齿轮61上安装有主转轴66,该主转轴66通过轴承8装在壳体1内的固定结构5上,主转动轴66与连接刀头7安装连接,从动大轮62上设有连接轴67,该连接轴67通过轴承8装在壳体1内的固定结构5上,连接轴67与连接刀头7安装连接。利用轴承装配,确保从动大轮、主动齿轮的转动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固定齿环63需要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安装槽中,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固定齿环是保持不动的,需要保证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稳定转动。在所述固定齿环的上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通过该限位凸起与相应的安装槽固紧安装,可在固定齿环上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凸起,与相应的安装槽形成卡固安装。
此外,对于变速模组,除了以上提及的两级变速结构,还可以设置三级的变速结构,此时由三个变速齿轮组依次连接构成。
参考图7所示,在具体使用时,与套筒11和旋钮筒12组合安装,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随意调换使用。具体两种安装方式:
1、高转速装配
根据定义,第一连接端处设置S+、N-标识符号,为高转速连接端即第一连接端;使第二连接端处设置S-、N+标识符号,为大扭力连接端即第二连接端。套筒11为作业工具,旋钮筒12为转动工具。因此,需要作业工具高转速输出时,将套筒安装在第一连接端,旋钮筒安装在第二连接端,此时通过转动旋钮筒,首先将力传递到第一变速齿轮组的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大轮转动,再通过从动大轮传递到下一级的第二变速齿轮组,就可以输出更高的转速。
2、大扭力装配
将套筒11和旋钮筒12调换,即将套筒装在第二连接端,旋钮筒装在第一连接端。此时转动旋钮筒,从第二连接端处设置的第二变速齿轮组开始进行力的传输,最后从第一变速齿轮组的主动齿轮输出,带动套筒转动,此时由大到小的齿轮传送,实现低转速的同时提高大扭力。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壳体上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与壳体内部连通的开口结构,壳体内部安装有变速模组,第一连接端为高转速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为大扭力连接端,变速模组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刀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固定结构,变速模组安装在固定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所述至少两个变速齿轮组依次连接形成至少两级变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齿环、从动大轮,从动大轮直径大于主动齿轮的直径,固定齿环内壁设有一圈齿位,主动齿轮与连接刀头连接,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固定齿环啮合连接,从动大轮与从动齿轮连接,从动大轮用于连接下一级的变速齿轮组或者连接刀头,固定齿环固定装在壳体的固定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大轮上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与从动齿轮安装连接,一个主动齿轮对应设置两个从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上安装有主转轴,该主转轴通过轴承装在壳体内的固定结构上,从动大轮上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轴承装在壳体内的固定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若干个安装槽,固定齿环和轴承分别装在对应的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齿环的上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通过该限位凸起与相应的安装槽固紧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结构,变速模组设置在壳体的轴向中心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速连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CN202223591104.3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Active CN219005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1104.3U CN21900594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1104.3U CN21900594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5943U true CN219005943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1104.3U Active CN219005943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5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6173A (en) Manual electric tool
US5269733A (en) Power tool plastic gear train
US6929074B1 (en) Elbow-type power hand tool
US7455615B2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N219005943U (zh) 一种可变速连接手柄
CN101992315B (zh) 冲击电钻
CN207710727U (zh) 手动式钻锯扭一体机
CN210704536U (zh) 一种便捷高效的可调扭矩伸缩螺丝刀
CN111331177A (zh) 工作刀头可伸缩手持工具及其工作刀头的调整方法
CN219152792U (zh) 多功能档位调节式电锤
CN212887364U (zh) 电动螺丝刀
CN113858134A (zh) 扭力输出工具
CN214380493U (zh) 一种伸缩旋转电机
CN219565220U (zh) 一种转向器
CN212822881U (zh) 一种锂电钻
CN219379065U (zh) 一种具有二级减速功能的冲击钻
JP2000343454A5 (zh)
CN219170737U (zh) 一种螺丝批
CN212169065U (zh) 工作刀头可伸缩手持工具
CN210702704U (zh) 一种无刷枪钻齿轮箱结构
CN108081215A (zh) 手动式钻锯扭一体机
CN219946002U (zh) 一种手拉螺丝刀
CN217510794U (zh) 用于按摩仪的动力装置
CN211940681U (zh) 一种电动螺丝批
CN218377634U (zh) 一种齿轮箱换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