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1470U -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1470U
CN219001470U CN202222779551.5U CN202222779551U CN219001470U CN 219001470 U CN219001470 U CN 219001470U CN 202222779551 U CN202222779551 U CN 202222779551U CN 219001470 U CN219001470 U CN 219001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vein
winder
glue
intrathe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95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以宽
江雪梅
张明逸
喻武
吴明东
周好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uanz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7795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1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1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1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注射器、收卷器以及盘绕在收卷器上的鞘内导管,注射器设置在收卷器的侧面;鞘内导管的一端与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的推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旋转的旋转机构;1、本技术方案是在给病变静脉注入医用闭合胶的同时实现鞘内导管后退,可有效避免进入静脉腔内的医用闭合胶粘住鞘内导管,静脉腔内的用胶量少,出胶均匀,产生的硬结小,患者无异物不适感;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注胶量及退管的精度,更加适于推广;2、采用负压系统吸闭病变静脉的方式,具有闭合效果好的特点,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医护人员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有穿弹力袜、手术剥除、激光、射频、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其中穿弹力袜只能起到延缓疾病发展的效果;手术剥除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陷,也容易留下疤痕;激光和射频通过热损伤闭合功能不全静脉,需要切开静脉行高位结扎,否则复发率高,同时容易烧伤静脉附近的隐神经和皮肤,以上手术方法均需要全麻或脊髓麻醉或肿胀麻醉;注射硬化剂也通常需要切开静脉行高位结扎,否则复发率高,同时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皮肤色素沉着,异位栓塞等。近年在国外开始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如国外医用胶给胶系统(如VenaSeal)是在医用胶注入静脉血管腔内后,通过压迫静脉浅面的皮肤实现静脉壁的闭合,接着后退给胶导管,再进行下一次医用胶注入,在此过程中注胶量和导管后退速度往往难以准确匹配,容易出现:1、注胶不均匀,闭合效果差,无法实现静脉管腔在缩小状态下闭合;或用胶量大导致产生硬结大的情况;2、该给胶系统若配合速凝型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一旦退管速度过慢,可能发生注入静脉内的胶水在静脉压闭前就已经聚合凝集,会产生大的硬结,患者不适感明显,更容易发生注入静脉的胶在给胶导管后退前粘住给胶导管的状况,因此该系统更适用于配合凝固时间较长的医用胶使用,但该系统在配合凝固时间较长的医用胶使用时,医用胶一旦顺着血液流动,将容易导致其他血管部位形成栓塞。
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急需一种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它具有连续出胶,在出胶过程中能够同时后退导管,具有用胶量均匀可控、产生的硬结小、静脉腔闭合而非形成血凝块充填、患者舒适度好、操作方便的特点,也能够适用不同凝固时间的医用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注射器、收卷器以及盘绕在收卷器上的鞘内导管,注射器设置在收卷器的侧面;鞘内导管的一端与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的推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旋转的旋转机构。
较优的,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上的外鞘导管,外鞘导管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穿过的中空腔体以及中空腔体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鞘内导管在外鞘导管的尾部密封;鞘内导管头端长于外鞘导管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在外鞘导管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
较优的,外鞘导管的尾端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的内部设有连通双层夹壁空间的连接腔,双层夹壁空间通过连接头的连接腔与负压导管连通。
较优的,负压导管通过旋转接头安装在与收卷器旋转中心对应的壳体上,旋转接头的外端连接有负压系统。
较优的,在收卷器的侧面设有导管卡位结构。
较优的,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上的斜孔以及斜孔另一侧的容纳槽,收卷器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导管弯折槽与容纳槽相连通。
较优的,鞘内导管头端长于外鞘导管头端1.5cm-4cm。
较优的,注射器固定在弹性限位壳内。
较优的,鞘内导管尾端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接口连通有推注器,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鞘内导管和注射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原理在于:
本系统使用之前,医生通过超声评估病变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穿通静脉的直径、走形、体表投影位置、瓣膜功能、血液流动方向等,确定鞘内导管插入长度和医用闭合胶的使用量。患者仰卧平卧位,患肢消毒铺巾。在使用时,将闭合胶吸入注射器,然后将注射器安装在收卷器上,鞘内导管通过导引丝、血管鞘导入患肢静脉后,抽出导引丝。通过外压或者吸闭的方式完全闭合患肢静脉端部,然后旋转机构驱动收卷器旋转,带动鞘内导管和血管鞘同步慢慢从患肢静脉向外抽出,并收卷在收卷器上。在此过程中,注射器、推动装置随着收卷器旋转,同时收卷器上推动装置推动注射器向鞘内导管内推注闭合胶。继续通过外压或者吸闭的方式闭合已注胶的患肢静脉,同时在旋转机构的牵引下后退鞘内导管和血管鞘。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和推动装置的速度,可以控制出胶速度和收卷速度的配合。随着收卷器的转动,注射器向鞘内导管内连续注胶,实现均匀、连续出胶并同时退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方案是在给患肢静脉注入医用闭合胶的同时实现鞘内导管后退,可有效避免进入静脉腔内的医用闭合胶粘住鞘内导管,静脉腔内的用胶量少,出胶均匀,产生的硬结小,患者无异物不适感;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注胶量及退管的精度,也能够适用不同凝固时间的医用胶,更加适于推广;2、采用负压系统吸闭患肢静脉的方式,具有闭合效果好的特点,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医护人员数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收卷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导管弯折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外鞘导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开始注胶和吸闭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9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边注胶边后退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10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开始注胶和吸闭状态的另一种示意图;
附图11为非吸闭与吸闭后注入医用胶的HE染色结果。
附图12为给胶后压迫与压闭后给胶的超声图像结果。
图中:1、壳体;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2、注射器;3、推动装置;4、收卷器;5、旋转机构;6、鞘内导管;7、外鞘导管;701、中空腔体;702、双层夹壁空间;8、连接头;9、连接腔;10、负压导管;11、旋转接头;12、三通阀;13、光纤;14、斜孔;15、容纳槽;16、导管弯折槽;17、挡板;18、限位挡件;19、连接杆;20、导向杆;21、弹簧;22、患肢静脉;23、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进一步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例中,头端为患肢静脉内部,尾端为靠近注射器2的一端。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注射器2、收卷器4以及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鞘内导管6,注射器2设置在收卷器4的侧面;鞘内导管6的一端与注射器2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2的推动装置3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4旋转的旋转机构5。
在系统使用之前,医生通过超声评估病变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穿通静脉的直径、走形、体表投影位置、瓣膜功能、血液流动方向等,确定鞘内导管6插入长度和医用闭合胶的使用量。患者仰卧平卧位,患肢消毒铺巾。超声探头消毒或无菌保护套保护,顺行直接穿刺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局部切开患肢静脉。穿刺针内部为中空,导引丝顺着穿刺针内部置入患肢静脉22内,然后导引丝位置不动,只将穿刺针退出。血管鞘内部装上尖头鞘芯,以帮助血管鞘顺利插入血管内。由于尖头鞘芯内部也为中空,尖头鞘芯套在导引丝上并沿着导引丝,由导引丝引导血管鞘进入患肢静脉22,然后再将导引丝和尖头鞘芯退出。将鞘内导管6顺行插入血管鞘内,并使鞘内导管6头端到达特定位置,鞘内导管6和血管鞘的尾端通过医用胶带或者螺旋连接头等连接,以让血管鞘和鞘内导管6同步后退。鞘内导管6的尾端连接有三通阀。然后闭合患肢静脉22。注射器2端部通过三通阀12与鞘内导管6连接,切换三通阀12通道,将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或碘油等非阴离子液体(防止与医用闭合胶发生反应)经三通阀12注入鞘内导管6内,将返回至鞘内导管6内血液排入血管腔内,由于通过体外按压或肿胀液闭合患肢静脉22端部,血液仍能够从闭合处挤入血管腔内。
在系统使用时,将闭合胶吸入注射器2,然后将注射器2安装在收卷器4上,然后旋转机构5驱动收卷器4旋转,在旋转机构5的牵引下鞘内导管6慢慢从患肢静脉22向外抽出,并收卷在收卷器4上。在此过程中,注射器2、推动装置3随着收卷器4旋转,同时收卷器4上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向鞘内导管6内推注闭合胶,通过设置旋转机构5和推动装置3的速度,可以控制出胶速度和收卷速度的配合。随着收卷器4的转动,注射器2向鞘内导管6内连续注胶,实现均匀、连续出胶并同时退管的效果。
其中上述所指特定位置一般为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入口下方约4-5cm,或小隐静脉汇入腘静脉入口下方约3-4cm处,或穿通静脉内,由于本系统在注胶之前,鞘内导管6内还未填充医用闭合胶,因此可以将鞘内导管6头端到达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入口下方约3-4cm,或小隐静脉汇入腘静脉入口下方约2-3cm处,当鞘内导管6后退同时注射器2向鞘内导管6注胶时,以保证鞘内导管6到达上述特定位置使鞘内导管6头端能够出胶。
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用血管鞘顺行直接导入或超声引导下导入切开的患肢静脉22。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评估,将出胶量和鞘内导管6后退速度调整适配,进而选择不同规格的装置。鞘内导管6后退的速度可以根据收卷器4的直径和旋转机构5输出端的旋转速度进行配合,而推动装置3结合注射器2的直径、鞘内导管6的粗细可以对出胶量进行调节。
关于鞘内导管6、注射器2、收卷器4之间的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规格实现:鞘内导管6内径0.48mm;注射器2注射量3ml,注射器2空筒内径0.86cm,活塞柄工作行程5.17cm;收卷器4的卷盘外径23cm,收卷器4旋转1周,鞘内导管6后退约72cm,收卷器4每秒转10°,鞘内导管6出胶约为0.1ml,鞘内导管6后退2cm。
本技术方案是在给患肢静脉22注入医用闭合胶的同时实现给胶导管即鞘内导管6后退,可有效避免进入静脉腔内的医用闭合胶粘住给胶导管,患肢静脉22腔内的用胶量少,出胶均匀,产生的硬结小,患者无不适感;并且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无需依赖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适于推广。
相比于国外医用胶给胶系统(如VenaSeal),本技术方案打胶和后退给胶导管同步进行,既能够配合凝固时间较长的医用胶使用,也能够配合速凝型医用胶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分为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为带有围边的圆筒,第二壳体102为圆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之间扣合形成容纳收卷器4等部件的保护壳,在第一壳体101的外侧,与注射器2对应的位置设有可供导管伸出的孔洞。推动装置3与注射器2均通过螺栓或卡扣固定在收卷器4的侧面上,推动装置3能够与收卷器4一同旋转。旋转机构5位于收卷器4的另一侧面的底部,通过转动轴与收卷器4的中心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收卷器4旋转。在其它实施例中,推动装置3和旋转机构5也可以位于壳体外侧。
在使用时,壳体1安装在操作台上或者固定架上。鞘内导管6为带有刻度的医用导管。带有刻度的医用导管用于在退管时,辅助获知退管的长度。旋转机构5的转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壳体101上,以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与收卷器4键连接固定,以便转动轴旋转时能够带动收卷器4旋转,将鞘内导管6盘绕在收卷器4上,在本实施例中,收卷器4为盘状,在收卷器4的外侧边缘设有容纳导管的环形凹槽。安装注射器2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打开,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01的侧面开设有开口,用于放置安装注射器2。注射器2为常见的医用注射器2,可以根据患者用胶量的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直径的注射器2。注射器2包括空筒,空筒的一端为开孔,另一端为注射头,空筒内装有活塞柄,活塞柄的内端安装有活塞。在本实施例中,注射器2的活塞柄外端与推动装置3连接配合。本系统在使用时,可以作为耗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不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也可以在收卷器4上设置隔膜,待手术结束后,将鞘内导管6、隔膜、注射器2弃置,对其它部件医学消毒也可以实现安全重复使用。三通阀12的型号为但不限于奥格兰JS-ST1型医用三通阀12。旋转机构5固定在第二壳体102内的中部,用于支撑收卷器4并为收卷器4提供旋转动力。
通过设置旋转机构5的旋转速度、收卷器4的直径能够控制鞘内导管6的收卷速度,通过设置推动装置3、导管直径、注射器2直径能够控制医用闭合胶推注量,调整鞘内导管6的收卷速度以及医用闭合胶推注量的结合关系,以起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精确控制出胶量和退管速度,旋转机构5为旋转电机,具体的可以使用能够实现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精确控制的伺服电机。推动装置为伸缩电机,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科硕10BY型直线运动伸缩马达。旋转机构5固定在第二壳体102内的中心位置,旋转机构5的驱动轴与收卷器4的中部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旋转机构5也可以安装在第二壳体102外部的中心位置,旋转机构5的驱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二壳体102的中部,并伸入壳体1内与收卷器4的中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闭合静脉的方式可以采用:外压浅静脉,将超声探头、手、绷带包扎或压迫器或其它物品等按压在患肢静脉22浅面的人体组织上。而在推注医用闭合胶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探头或用手、压迫器或其它物品顺着鞘内导管6后退方向连续按压闭合静脉,实现均匀、连续出胶的效果,并且在注胶的同时鞘内导管6能够连续后退,当鞘内导管6的头端退到穿刺或切口处,停止推注闭合医用胶,并退出鞘内导管6。
具体的,外压浅静脉,包括用超声探头、手、绷带包扎或压迫器或其它物品等压迫浅静脉表面的皮肤;将闭合医用胶推注至鞘内导管6内,鞘内导管6伸入患肢静脉22后,然后将超声探头、手、绷带包扎或压迫器或其它物品等按压在外侧的人体组织上,保持压紧,启动旋转机构5和收卷器4旋转向后牵引鞘内导管6,同时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连续给胶。利用超声探头或用手、绷带包扎、压迫器或其它物品顺着鞘内导管6后退方向连续按压闭合静脉,实现均匀、连续出胶的效果,并且在注胶的同时鞘内导管6能够连续后退,当鞘内导管6的头端退到穿刺或切口处,停止推注闭合医用胶,并退出鞘内导管6,局部穿刺或切开处手压3-10秒钟。
具体的,闭合静脉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肿胀液注射压迫的方式,在超声引导下,注射肿胀液于患肢静脉22端部周围,使需要封闭的静脉端部闭合,注射器2将闭合医用胶推注至鞘内导管6内,然后将鞘内导管6伸入患肢静脉22内,启动旋转机构5和收卷器4旋转向后牵引鞘内导管6,同时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连续给胶。利用超声探头或用手、绷带包扎、压迫器或其它物品顺着鞘内导管6后退方向连续按压闭合静脉,实现均匀、连续出胶的效果,并且在注胶的同时鞘内导管6能够连续后退,当鞘内导管6的头端退到穿刺或切口处,停止推注闭合医用胶,并退出鞘内导管6,局部穿刺或切开处手压3-10秒钟。
较优的,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外鞘导管7,外鞘导管7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6穿过的中空腔体701以及中空腔体701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702;鞘内导管6在外鞘导管7的尾部密封;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702在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10。如图7所示,外鞘导管7的结构可根据本方案进行定制,以满足既能容纳鞘内导管6,又能够实现负压气流通路的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使用之前,医生通过超声评估病变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穿通静脉的直径、走形、体表投影位置、瓣膜功能、血液流动方向等,确定鞘内导管6插入长度和医用闭合胶的使用量。患者仰卧平卧位,患肢消毒铺巾。超声探头消毒或无菌保护套保护,顺行直接穿刺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局部切开患肢静脉22。穿刺针内部为中空,导引丝顺着穿刺针内部穿进患肢静脉22内,然后导引丝位置不动,只将穿刺针退出。血管鞘改用外鞘导管7代替,外鞘导管7内部装上尖头鞘芯,以帮助外鞘导管7顺利插入血管内。由于尖头鞘芯内部也为中空,尖头鞘芯套在导引丝上并沿着导引丝,由导引丝引导外鞘导管7进入患肢静脉22,然后再将导引丝和尖头鞘芯退出。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接有三通阀,可向外鞘导管7内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或碘油等非阴离子液体(防止与医用闭合胶发生反应),将患肢静脉22内的大部分血液排入血管腔,然后临时闭合或半闭合患肢静脉22端部,使浅静脉内径缩小或临时闭合,待插入鞘内导管时再停止闭合,以便让鞘内导管6顺利置入。
将鞘内导管6顺行插入外鞘导管7内,鞘内导管6头端伸出外鞘导管头端约2-4cm(可通过超声、体表投影确定位置),并使鞘内导管6头端到达特定位置,鞘内导管在外鞘导管的尾部通过密封件密封。注射器2端部通过三通阀12与鞘内导管连接,切换三通阀12通道,将葡萄糖注射液经三通阀12注入鞘内导管6内,将返回至鞘内导管6内的血液排入血管腔内(鞘内导管的内径一般胶细,即使返入一点血也不影响,注胶的过程中又可以把血也推回血管腔),然后负压导管10连接医用负压机,负压导管10与双层夹壁空间702之间形成负压通道,在外鞘导管7的头端形成负压,通过负压吸闭的方式完全闭合患肢静脉22端部血管壁。
将闭合胶吸入注射器2,然后将注射器2安装在收卷器4上,然后旋转机构5驱动收卷器4旋转,带动外鞘导管7和鞘内导管6慢慢从患肢静脉22向外抽出,并收卷在收卷器4上。在此过程中,注射器2、推动装置3随着收卷器4旋转,同时收卷器4上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向鞘内导管6内推注闭合胶。继续通过负压吸闭的方式闭合已注胶的患肢静脉22,同时在旋转机构5的牵引下后退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6。通过设置旋转机构5和推动装置3的速度,可以控制出胶速度和收卷速度的配合。随着收卷器4的转动,注射器2向鞘内导管6内连续注胶,实现均匀、连续出胶并同时退管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接有连接头8,连接头8的内部设有连通双层夹壁空间702的连接腔9,双层夹壁空间702通过连接头8的连接腔9与负压导管10连通。在使用时,将鞘内导管6从外鞘导管7的中空腔体701穿入,使鞘内导管6头端到达上述的特定位置。旋转机构5带动收卷器4旋转,将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一同盘绕在收卷器4上。其中,密封件为安装在鞘内导管6上的螺纹式密封塞23,在连接头8的内壁上设有与密封塞23相配合的内螺纹,密封塞23旋拧固定在连接头8上。当收卷器4带动外鞘导管7和鞘内导管6将要后退至患肢静脉22穿刺切口时,由于外鞘导管7比鞘内导管6短,可以利用人工压闭剩余的一小段已注胶的患肢静脉22,并停止打胶,防止医用闭合胶打到皮下组织。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当停止打胶后,通过拧下密封塞23,也可以将鞘内导管6单独退出。
通过设置旋转机构5的旋转速度、收卷器4的直径能够控制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的收卷速度,通过设置推动装置3、鞘内导管6直径、注射器2直径能够控制医用闭合胶推注量,调整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的收卷速度以及医用闭合胶推注量的结合关系,以起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鞘内导管6直径2F-2.7F,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头端1.5cm-4cm。外鞘导管7的中空腔体701内壁与鞘内导管6外壁之间的间隙面积为1mm2-12mm2。由于一般待闭合的患肢静脉22长度在30cm-75cm左右,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实际在收卷器4上盘绕一圈甚至不到一圈即完成打胶、退管。因此在收卷过程中,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不会因收卷相互挤压而造成输送通道闭合而影响使用。另外现有产品材料能够满足鞘内导管6和外鞘导管7保证收卷的柔软度同时又能保证收卷时不会因挤压导致管内输送通道闭合。另外外鞘导管在连接负压导管10时,负压理论上虽然能够把患肢静脉22中的血抽出来,但是只要负压压力足够,将患肢静脉22血管壁吸闭的情况下,反而能够避免将血液抽出。
在使用过程中,外鞘导管7在负压系统产生的负压力作用下,通过外鞘导管7吸闭或半闭合患肢静脉22,使患肢静脉22内径缩小或临时闭合,然后启动旋转机构5,带动收卷器4旋转,收卷器4收卷外鞘导管7、鞘内导管6,在外鞘导管7、鞘内导管6后退的过程中,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柄,向患肢静脉22内注射闭合医用胶,使鞘内导管6头端连续出胶,与此同时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鞘导管7前端的静脉一直保持吸闭在鞘内导管6四周的状态,达到连续注胶、连续闭合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外鞘导管7在医用负压机的作用下,在静脉内产生30-600mmHg的负压以吸闭患肢静脉22。
较优的,负压导管10在工作当中,操作负压为负压值为200mmhg-300mmhg,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当负压大于300mmhg时,将导致血管壁粘在鞘内导管上,在退出鞘内导管时,患者会产生明显疼痛。当负压小于200mmhg时,又会因为负压太小,将患肢静脉中的血液抽出。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导管10的操作负压为250mmhg,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又能避免负压导管10将患肢静脉中的血液抽出。而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不同,负压值可以做适当调节。
在给胶后压迫静脉或无负压吸闭静脉状态下注入闭合医用胶,利用闭合医用胶充填静脉腔,闭合医用胶的用量较多,凝固后产生的硬结大,患者疼痛不适相对较明显。而在吸闭静脉后注入闭合医用胶,闭合医用胶粘合充填静脉腔,用量较少,临床上硬结感、疼痛不适等症状不明显。
图11:非吸闭与吸闭后注入闭合医用胶完全闭塞静脉管腔,闭合医用胶及部分血栓充填,40倍显微镜摄像。A,非负压吸引状态注入闭合医用胶,静脉血管腔粗,其内医用胶量多。B,负压吸引状态注入闭合医用胶,静脉血管腔缩小,其内闭合医用胶量相对胶少。
图12:给胶后压迫静脉与压闭静脉后注入闭合医用胶的超声图像结果。闭合医用胶静脉内注入后管腔完全闭塞,静脉管腔不能压闭。A,闭合医用胶注入后压迫静脉,横断面见静脉呈圆柱状闭塞,管腔粗,其内闭合医用胶量多。B,压闭静脉后注入闭合医用胶,横断面见静脉呈扁平状态,管腔缩小,其内闭合医用胶量相对较少。C,纵切面见注入闭合医用胶后压迫静脉时,静脉管腔粗大(黄色箭头指示区),而压闭状态注入闭合医用胶后,管腔细小(红色箭头指示区)。
较优的,负压导管10通过旋转接头11安装在与收卷器4旋转中心对应的壳体1上。
由于收卷器4在旋转过程中会带着注射器2、连接头8等一同转动,为了避免位于壳体1外部连接负压系统的负压导管10随着收卷器4旋转,可以利用旋转接头11连接壳体1内外的负压导管10,这样位于壳体1外部的负压导管10能够保证不旋转,而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段负压导管10可以随着收卷器4旋转,并能够保证内外部的负压导管10保持连通。旋转接头11的型号为但不限于医用公鲁尔旋转接头11;负压系统为医用负压机。
较优的,如图2、图3、图4所示,鞘内导管6尾端连接有三通阀12,三通阀12分别与鞘内导管6、注射器2和推注器连通。
注射器2用于推注闭合医用胶。推注器用于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或碘油等非阴离子液体(防止与医用闭合胶发生反应),注射液经三通阀12注入鞘内导管6内,排空鞘内导管6内血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鞘内导管6管壁内还设有延伸至鞘内导管6头端的光纤13,光纤13通过发生亮光,指引患肢静脉中鞘内导管6的头端位置。
根据患者病变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穿通静脉的直径、走形、体表投影位置、瓣膜功能、血液流动方向等情况,在无需继续注胶但导管尚位于静脉中的情况,为了在导管退出的同时,停止打胶,医护人员通过停止推动装置3,注射器2停止注射,而旋转机构5继续转动,则可以将外鞘导管7和鞘内导管6后退退出,而不出胶。
较优的,如图4、图5所示,在收卷器4的侧面设有导管卡位结构。用于将从注射器2处伸出的导管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环形凹槽,避免导管因过度弯折而堵住出胶通道。
较优的,如图5所示,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4上的斜孔14以及斜孔14另一侧的容纳槽15,收卷器4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16,导管弯折槽16与容纳槽15相连通。
鞘内导管6穿插在外鞘导管7内,形成套管的结构。外鞘导管7和鞘内导管6向上插入斜孔14内,然后卡固在容纳槽15内,然后沿着导管弯折槽16放置导管(外鞘导管7与鞘内导管6),起到过渡作用,使导管能够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环形凹槽上,避免导管过度弯折造成出胶通道堵塞。
较优的,注射器2固定在弹性限位壳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弹性限位壳的两侧均设有挡板17,挡板17上设有导向孔。拆换壳包括左右两侧的限位挡件18以及连接两侧限位挡件18的连接杆19,两侧的限位挡件18均设有与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杆20,导向杆20上套装有弹簧21,限位挡件18上均设有与连接杆19相配合的调节孔,具体的,调节孔为条形孔,连接杆19为螺栓。注射器2可以根据患者用胶量的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直径,一般情况下,分成三种常见规格即可。在安装注射器2时,将注射器2放置在两侧的限位挡件18之间,注射器2挤压两侧的限位挡件18沿着导向杆20向外移动,安装就位后,利用连接杆19将两侧的限位挡件18连接固定。在限位挡件18的前部内侧均设有挡块,用于防止推动装置3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柄运动时,注射器2整体向前位移。
在上述实施例中,闭合医用胶推注剂量:
10<静脉直径≤15mm,每次注射0.1ml-0.2ml闭合医用胶;
8<静脉直径≤10mm,每次注射0.075ml-0.1ml闭合医用胶;
5<静脉直径≤8mm,每次注射0.05ml-0.075ml闭合医用胶;
2≤静脉直径≤5mm,每次注射0.025ml-0.05ml闭合医用胶;
闭合医用胶在给胶过程中,鞘内导管6后退速度:每给胶一次,鞘内导管6同时后退1.5cm-4cm;或以1.5cm-4cm/秒的速度匀速后退鞘内导管6,同时匀速给胶。

Claims (9)

1.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注射器(2)、收卷器(4)以及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鞘内导管(6),注射器(2)设置在收卷器(4)的侧面;鞘内导管(6)的一端与注射器(2)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2)的推动装置(3)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4)旋转的旋转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外鞘导管(7),外鞘导管(7)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6)穿过的中空腔体(701)以及中空腔体(701)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702);鞘内导管(6)在外鞘导管(7)的尾部密封;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702)在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负压导管(10)通过旋转接头(11)安装在与收卷器(4)旋转中心对应的壳体(1)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接有连接头(8),连接头(8)的内部设有连通双层夹壁空间(702)的连接腔(9),双层夹壁空间(702)通过连接头(8)的连接腔(9)与负压导管(10)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头端1.5cm-4c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头端1.5cm-4cm。
7.如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收卷器(4)的侧面设有导管卡位结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4)上的斜孔(14)以及斜孔(14)另一侧的容纳槽(15),收卷器(4)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16),导管弯折槽(16)与容纳槽(15)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4)上的斜孔(14)以及斜孔(14)另一侧的容纳槽(15),收卷器(4)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16),导管弯折槽(16)与容纳槽(15)相连通。
CN202222779551.5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Active CN219001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9551.5U CN219001470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9551.5U CN219001470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1470U true CN219001470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9551.5U Active CN219001470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1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3344B2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distal embolization
US707783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lerosing the wall of a varicose vein
US8562555B2 (en) Fluid exchange system for controlled and localized irrigation and aspiration
US3598118A (en) Method of introducing a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to the vascular system
KR102080330B1 (ko) 하지정맥류 수술키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술방법
CN106264687B (zh) 可调节式动静脉穿刺针及与其配套的留置套管和外保护套
JPH07227423A (ja) 創傷治療装置
CN113827312A (zh) 肺动脉取栓器用输送系统
CN219001470U (zh)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CN108553741A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导管装置
CN218871045U (zh) 一种灌注刻痕球囊导管
CN210811354U (zh) 一种血栓清除导管系统
CN219042747U (zh)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装置
CN115581487A (zh)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CN114521931B (zh) 一种用于闭合血管伤口的系统及方法
CN110538359A (zh) 一种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及其防血栓的方法
CN105833413A (zh) 一种新型外周血管介入交换鞘
CN115581495A (zh)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装置
CN107088248B (zh) 双阀连杆手柄脉冲溶栓导管后推注射器
CN113384319B (zh) 一种导管
CN211486160U (zh) 动静脉内瘘术用球囊扩张器
CN218305795U (zh) 一种适用于多腔静脉导管的隧道针
CN221105941U (zh) 一种抽吸导管
CN215129703U (zh) 改进动脉穿刺导管组
CN111182933B (zh) 注射装置和系统以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400042 16th Floor, No. 192 Yuzhou Road,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self committe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uanz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0010 Linjiang road 74,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