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6625U -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6625U
CN218996625U CN202223234194.0U CN202223234194U CN218996625U CN 218996625 U CN218996625 U CN 218996625U CN 202223234194 U CN202223234194 U CN 202223234194U CN 218996625 U CN218996625 U CN 218996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push rod
hole
rod mechanism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41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文广
钟叔明
何峰
何仲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41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6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6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6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铁芯组件,推动杆包括杆部和安装部,安装部设置于杆部的一端,用于安装继电器的动簧片;铁芯组件安装于杆部,铁芯组件与杆部之间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铁芯组件和杆部沿杆部的轴向的相对移动;铁芯组件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通过第一过盈结构连接,第一过盈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铁芯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形成于第二铁芯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铁芯与推动杆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连接的更加牢固,避免铁芯受到永磁体的吸引而与推动杆脱开,影响推杆机构的运动。

Description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1000和两个铁芯2000,推动杆1000由塑料材料制成,且推动杆1000上设有穿孔1100,铁芯2000由金属材料制成,且每个铁芯2000上设有凸柱2100。当两个铁芯2000与推动杆1000组装时,每个铁芯2000的凸柱2100均伸入穿孔1100内,且凸柱2100与穿孔1100过盈配合。
然而,由于推动杆1000是由塑料材料制成,铁芯200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导致金属的凸柱2100与塑料的穿孔1100过盈配合的效果并不好,进而导致推动杆1000与铁芯2000的连接并不牢固,容易发生松脱。当推动杆1000与铁芯2000发生松脱后,一方面,铁芯2000与线架内壁面接触,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另一方面,铁芯2000与轭铁板的搭接面会变化,导致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受影响。此外,当铁芯2000的侧面设有永磁体时,在永磁体磁吸力的作用下,铁芯2000更容易与推动杆1000发生松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铁芯与推动杆连接牢固性的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以防止铁芯与推动杆脱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包括推动杆和铁芯组件,推动杆包括杆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杆部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的动簧片;铁芯组件安装于所述杆部,所述铁芯组件与所述杆部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铁芯组件和所述杆部沿所述杆部的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通过第一过盈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过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杆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盈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盈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抵接,以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铁芯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铁芯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叠置于所述杆部的相反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杆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孔,所述第二凸台插入所述孔内,并与所述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凸台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相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孔为通孔或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还通过第二过盈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过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三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杆部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过盈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过盈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相互扣接形成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所述第一过盈结构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结构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封闭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且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上均设有所述限位柱,所述杆部设有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杆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和/或,
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的材料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推杆机构的第一铁芯背向杆部的一侧和/或第二铁芯背向杆部的一侧设有所述永磁体。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机构,通过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之间的第一过盈结构实现过盈配合,使得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能够过盈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之间连接地更加紧固。一方面,能够避免铁芯与线架的内壁面接触而影响推杆机构的运动;另一方面,能够确保铁芯与轭铁板的搭接面保持在初始状态,避免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受影响;再一方面,即便在铁芯的侧面设有永磁体,在永磁体的磁吸力的作用下,铁芯也不易与推动杆发生松脱。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现有技术中推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的是现有技术中推杆机构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盖。
图4示出的是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的是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俯视图。
图7示出的是图6的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的是图6中沿C-C的剖视图。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的是第一铁芯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的是第二铁芯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14示出的是图13中第一铁芯的示意图。
图15示出的是图13中第二铁芯的示意图。
图1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17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18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19示出的是图18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底座
20、推杆机构
201、缺口
210、推动杆
211、杆部
2111、第一通孔
2112、第二通孔
212、安装部
220、铁芯组件
221、第一过盈结构
222、第二过盈结构
230、第一铁芯
231、第一基板
232、第一连接部
232a、凸块
2321、第一凸台
2322、第二凸台
233、第三连接部
240、第二铁芯
241、第二基板
242、第二连接部
242a、凹槽
2421、孔
243、第四连接部
250、限位结构
251、限位柱
30、磁路机构
310、轭铁结构
311、轭铁板
3111、贯通孔
312、U形轭铁
320、线架
321、中心孔
330、线圈
340、永磁体
40、触点组件
410、动簧片
411、动簧本体
412、动触点
420、静簧片
421、静簧本体
422、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继电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上盖,图4示出的是图3中沿A-A的剖视图,图5示出的是图4中沿B-B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底座10、推杆机构20、磁路机构30和触点组件40。推杆机构20、磁路机构30和触点组件40设置在底座10上,磁路机构30通过推杆机构20以控制触点组件40的触点接触或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磁路机构30包括轭铁结构310、线架320和线圈330。轭铁结构310形成一腔室,线架320和线圈330均设置于轭铁结构310的腔室内。线圈330绕设于线架320的外周,以形成磁控回路。线架320在触点组件40的触点接触分离方向上设有中心孔321,中心孔321用以供推杆机构20的一端穿设。
作为一示例,轭铁结构310包括轭铁板311和U形轭铁312,轭铁板311与U形轭铁312连接形成环轭铁。轭铁板311开设有贯通孔3111,该贯通孔3111用于供推杆机构20穿设。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轭铁结构310还可以包括圆筒状轭铁和轭铁板311,圆筒状轭铁和轭铁板311连接形成环轭铁。
磁路机构30还包括两个永磁体340,两个永磁体340设置于线架320,且位于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的两侧。线架320、永磁体340外设有轭铁结构310形成磁保持的磁路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含永磁体340也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形成磁保持的磁路结构,用电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综合性能稳定性较差。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触点组件40包括动簧片410和静簧片420,静簧片420固定安装于底座10上,动簧片410安装于推杆机构20,且与推杆机构20随动。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为两组,两组触点组件40沿着推杆机构20的运动方向布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点组件40也可以为一组或其他数量。
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动触点可以凸出于动簧片410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是与其他部分齐平。静簧片420与动簧片410接触的部分作为静触点,静触点可以凸出于静簧片420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是与其他部分齐平。
作为一示例,动簧片410包括动簧本体411和动触点412,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为分体结构,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可以采用铆接方式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静簧片420包括静簧本体421和静触点422,静触点422与静簧本体421为分体结构,静触点422与静簧本体421可以采用铆接方式相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动触点412与动簧本体41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静触点422与静簧本体421为一体结构。
如图6至图8所示,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俯视图。图7示出的是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示出的是图6中沿C-C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包括推动杆210和铁芯组件220,铁芯组件220安装于杆部211,铁芯组件220与杆部21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250,限位结构250用于限制铁芯组件220和杆部211沿杆部211的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
推动杆210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推动杆210包括杆部211和安装部212,安装部212设置于杆部211的一端,用于安装继电器的动簧片410,杆部211穿设于轭铁板311的贯通孔3111。
铁芯组件220包括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均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将铁芯组件220设置为分开的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使得铁芯组件220与推动杆210的组装更加方便,且成本更低。
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通过第一过盈结构221连接,第一过盈结构221包括形成于第一铁芯230上的第一连接部232以及形成于第二铁芯240上的第二连接部242,第一连接部232与第二连接部242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通过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之间的第一过盈结构221实现过盈配合,使得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能够过盈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之间连接地更加紧固。一方面,能够避免铁芯与线架的内壁面接触而影响推杆机构的运动;另一方面,能够确保铁芯与轭铁板的搭接面保持在初始状态,避免继电器的磁路部分受影响;再一方面,即便在铁芯的侧面设有永磁体,在永磁体的磁吸力的作用下,铁芯也不易与推动杆发生松脱。
杆部211开设有第一通孔2111,第一过盈结构221穿设于第一通孔2111。第一过盈结构221与第一通孔2111的内壁面抵接,以构成限位结构2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盈结构221不仅起到连接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的作用,而且通过第一过盈结构221与第一通孔2111的内壁面抵接,还起到了限位作用。具体来说,第一过盈结构221的外径尺寸与第一通孔2111的孔径基本相等,使得第一过盈结构221既能够插入第一通孔2111内,又能够与第一通孔2111的内壁面抵接,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当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受到线圈330的磁路驱动产生移动时,第一过盈结构221能够带动推动杆210随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2111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例如第一通孔2111可以为圆孔、矩形孔、椭圆形孔等,相对应的,第一过盈结构221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通孔2111的形状相适配。
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还通过第二过盈结构222连接,第二过盈结构222包括形成于第一铁芯230上的第三连接部233以及形成于第二铁芯240上的第四连接部243,第三连接部233与第四连接部243过盈配合。
在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之间,设置有第一过盈结构221和第二过盈结构222,通过两个过盈配合位,进一步加强了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的连接强度,避免铁芯与推动杆210发生脱离。同时,两个过盈配合位也起到了防止铁芯相对于推动杆210发生转动的作用。
杆部211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112,第二过盈结构222穿设于第二通孔2112。第二过盈结构222与第二通孔211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通孔2112的孔径尺寸相比于第二过盈结构222的外径尺寸较大,使得两者之间具有间隙,避免过定位造成的铁芯的加工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铁芯无法与推动杆210正常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2111与第二通孔2112的相对设置位置可以是:第二通孔2112与第一通孔2111沿着杆部211的轴向方向布置,但不限于此。
如图9至12所示,图9和图10分别示出的是第一铁芯230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的是第二铁芯240的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第一铁芯230还包括第一基板231,第一连接部232凸设于第一基板231的一侧。第二铁芯240还包括第二基板241,第二连接部242凸设于第二基板241的一侧。第一基板231和第二基板241分别叠置于杆部211的相反两侧。作为一示例,第一基板231和第二基板241分别叠置于杆部211的沿动簧片41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
第一连接部232包括第一凸台2321和第二凸台2322,第一凸台2321设置于第一基板231朝向杆部211的一侧,第二凸台2322设置于第一凸台2321背向第一基板23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242背向第二基板241的一侧设有孔2421,第二凸台2322插入孔2421内,并与孔2421过盈配合。第一凸台2321背向第一基板23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部242背向第二基板241的一侧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孔2421可以为通孔或盲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部233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部232的结构相同,第四连接部243的结构可以与第二连接部242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3至图15所示,图1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示意图。图14示出的是图13中第一铁芯230的示意图。图15示出的是图13中第二铁芯240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与第一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均呈U形,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相互扣接形成套筒结构,套筒结构套设于杆部211的外周。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通过第一过盈结构221连接,且第一过盈结构221设于杆部211的外周。
作为一示例,第一连接部232包括凸块232a,第二连接部242包括凹槽242a,凸块232a插入凹槽242a,且过盈配合。
限位结构250包括限位柱251和限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铁芯230和第二铁芯240上均设有限位柱251,杆部211设有限位孔,限位柱251穿设于限位孔。限位孔可以为通孔或盲孔。
第一过盈结构2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过盈结构221以杆部211的轴线对称设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过盈结构222,第二过盈结构222也可以采用凸块232a与凹槽242a的过盈配合结构。
第二过盈结构2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过盈结构222以杆部的轴线对称设置。
作为一示例,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相互扣接形成套筒结构为全封闭结构,也就是说,在套筒结构的周向方向上,套筒结构连续环绕于杆部211的外周。
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与第二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相互扣接形成套筒结构为局部封闭结构。具体来说,套筒结构具有缺口201,杆部211与缺口201对应的部分通过该缺口201显露于套筒结构的外周面。
可以理解的是,缺口201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缺口201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长条形的缺口201可以沿着杆部211的轴向延伸。
缺口201可以形成在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扣接的连接处。当然,缺口201也可以形成在第一铁芯230或第二铁芯240上。如图17所示,图17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与第二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通过第一过盈结构221连接,而不通过第二过盈结构222连接。
如图18和图19所示,图18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示意图。图19示出的是图18中X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与第四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凸块232a与凹槽242a的过盈配合结构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凸块232a的外表面具有凹凸表面,凹槽242a的槽壁具有与凸块232a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凹凸结构。
如图20所示,图20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推杆机构的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与第一实施例的推杆机构20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铁芯230与第二铁芯240通过第一过盈结构221连接,而不通过第二过盈结构22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动杆,包括杆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杆部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的动簧片;以及
铁芯组件,安装于所述杆部,所述铁芯组件与所述杆部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铁芯组件和所述杆部沿所述杆部的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通过第一过盈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过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盈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盈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抵接,以构成所述限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铁芯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叠置于所述杆部的相反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杆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孔,所述第二凸台插入所述孔内,并与所述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凸台背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为通孔或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还通过第二过盈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过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第三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铁芯上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过盈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盈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相互扣接形成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套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所述第一过盈结构设于所述杆部的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为全封闭结构或局部封闭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且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上均设有所述限位柱,所述杆部设有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的材料相同。
15.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的推杆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推杆机构的第一铁芯背向杆部的一侧和/或第二铁芯背向杆部的一侧设有所述永磁体。
CN202223234194.0U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Active CN218996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194.0U CN218996625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4194.0U CN218996625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6625U true CN21899662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5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4194.0U Active CN218996625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6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922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945179B1 (en) Contact device
US1164088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945174B1 (en) Contact device
EP0581277B1 (en) Magnet switch
EP0541621A1 (en) A PERMANENT MAGNETIC TRIP MAGNET FOR AN AUTOMATIC CIRCUIT BREAKER.
CN218996625U (zh)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US4689587A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06351240A (ja) 電磁継電器
CN218385037U (zh) 继电器
US4025884A (en) Relay construction
US11158476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9642747U (zh) 拍合式继电器
CN218867003U (zh) 继电器及其辅助触点组件
US6060803A (en) Starter with multiple lever springs
CN219865795U (zh) 铆接结构及继电器
JP6597328B2 (ja)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CN218867004U (zh) 继电器及其推杆机构
JP4121088B2 (ja)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
CN219642748U (zh) 继电器
CN219642750U (zh) 继电器
CN219642746U (zh) 辅助接触部分及继电器
JP2514163Y2 (ja) 電磁スイッチ
CN218866991U (zh) 继电器
EP1081732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