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3236U -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3236U
CN218993236U CN202223187757.5U CN202223187757U CN218993236U CN 218993236 U CN218993236 U CN 218993236U CN 202223187757 U CN202223187757 U CN 202223187757U CN 218993236 U CN218993236 U CN 218993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fla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77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志明
方勇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77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3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3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3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平板灯具包括导光板模组、透光壳体以及光源模组。导光板模组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进光面以及出光面。透光壳体设有收容腔,导光板模组设置于收容腔内;透光壳体包括导光面板及多个导光侧边,导光面板覆盖出光面,多个导光侧边设置于导光板模组的周围。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导光板的进光面相对设置,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进光面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由出光面及导光面板射出;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侧边射出。上述的平板灯具的光效较为丰富。

Description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平板灯照明时,光线沿平板灯的灯罩射出。因平板灯的灯罩为平面,点亮的平板灯在视觉上为一个平面,视觉效果单一。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逐渐提高,仅具有照明功能的平板灯,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灯具,平板灯具包括导光板模组、透光壳体以及光源模组。导光板模组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包括进光面以及出光面。透光壳体设有收容腔,导光板模组设置于收容腔内;透光壳体包括导光面板及多个导光侧边,导光面板覆盖出光面,多个导光侧边设置于导光板模组的周围。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导光板的进光面相对设置,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进光面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由出光面及导光面板射出;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侧边射出。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导光侧边朝向所述收容腔内部的一侧;所述遮光层用于阻挡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以使所述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侧边所对应的发光线之间存在间隔。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光面位与所述出光面邻接,所述导光侧边与所述进光面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预定间隙,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预定间隙内,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预定间隙。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限定所述收容腔;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容纳室,每个所述导光板位于对应的一个容纳室中。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三光源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条射出。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背面以及多个侧面,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离面,所述进光面连接于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侧面接于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进光面和多个所述侧面共同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外侧壁;一个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和该导光板相邻的导光板的侧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光板模组还包括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背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且所述反光层的反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扩散板模组,所述扩散板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和所述导光面板之间。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光板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导光间隙,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导光间隙中;所述扩散板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扩散板,两个相邻的所述扩散板之间形成通槽,所述通槽与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相对且连通,所述导光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通槽和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条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导光板关于预定的中心依次环绕分布,每个所述导光条设置于对应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侧边的数量为M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M为N的整数倍;(M/N)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条之间,使(M/N)个所述导光侧边及两个所述导光条共同环绕一个对应的所述导光板。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条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导光侧边的数量为六个,每两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条之间,使两个所述导光侧边及两个所述导光条共同环绕一个对应的所述导光板。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背离所述导光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进光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基板之间。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光板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导光间隙;所述第三光源固定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基板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相对且连通,所述导光条穿设于所述避位槽并暴露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三光源的光线能够射入所述导光条。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条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表面平齐。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凸出,以与所述第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光条背离所述第三光源的一侧设有反光件。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背离所述导光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进光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沿所述进光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固定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底壳包括底壁以及挡光条,所述底壁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挡光条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背离对应的导光侧边的一侧。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沿所述导光侧边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底壳还包括多个间隔肋条,多个所述间隔肋条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间隔肋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
其中,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还包括多个周壁,所述周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多个所述周壁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透光壳体嵌入所述安装腔中,多个所述周壁环绕设置于多个所述导光侧边之外。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灯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平板灯具,多个平板灯具适于排布于预定平面上,相邻的两个平板灯具的外周壁之间彼此贴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板灯具以及配置有该平板灯具的平板灯装置,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进光面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由出光面及导光面板射出,第二光源的光线经由导光侧边射出。通过设置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分别为导光板和导光侧边提供入射光,能够实现面发光和边发光的配合光效,并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可分别独立受控,有利于实现多种光效。由于第二光源单独为导光侧边提供入射光,使导光侧边的亮度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当其颜色或亮度和第一光源对应的导光面板的亮度不同时,导光侧边的发光线的显示相较于导光面板上的发光面更为突出,发光线结合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面,就可以形成特殊的光效,丰富了平板灯具的光效表现,同时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平板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平板灯具的透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灯具的一种光效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灯具的另一种光效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平板灯具的导光板模组和光源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灯具的又一种光效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灯具的再一种光效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平板灯具的立体剖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平板灯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平板灯具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平板灯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平板灯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板灯具的又一种光效示意图。
图15是图9中平板灯具的省略底壳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平板灯具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平板灯具虚拟组装上底壳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平板灯具100,平板灯具100可以用于照明、装饰等。平板灯具100包括透光壳体10、导光板模组30以及光源模组50。导光板模组30以及光源模组50均设置在透光壳体10内,光源模组50用于发出光线,该光线经由导光板模组30导出并穿过透光壳体10透射至外界,以实现装饰或/及照明效果。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壳体10可以大致呈平板状,其用于限定平板灯具100的总体外轮廓形状。透光壳体10设有收容腔101,收容腔101用于容纳导光板模组30以及光源模组50。透光壳体10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透光壳体10的材料可以包括无机玻璃、有机高聚物、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等。作为示例,透光壳体10可以由玻璃钢、树脂、亚克力等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因此透光壳体10可以大致呈透明状或半透明状,以便于其内部的光线透出,形成较为清晰的光轮廓。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壳体10包括导光面板12以及多个导光侧边16。
导光面板12用于作为平板灯具100的外表面,其大致呈平板状。导光面板12用于覆盖导光板模组30,并允许导光板模组30内的光线穿透导光面板12传播至外界,形成面发光的光效。导光面板12的具体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还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图形,例如导光面板12的外轮廓为由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限定轮廓的图形等,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光面板12的外轮廓大致为正六边形。应理解的是,导光面板12的具体轮廓不应局限于本说明书所列举的示例。
导光侧边16设置于导光面板12朝向收容腔101的一侧。导光侧边16用于允许光源模组50的光线透出,当光源模组50的光线穿透导光侧边16透出至外界时,能够形成线发光的光效。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侧边16大致呈长条形板状,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远大于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导光侧边16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的三倍,使其结构大致呈现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从而用于导出光线以形成线发光的光效。导光侧边16固定连接于导光面板12,并相对于导光面板12的表面凸伸,具体而言,导光侧边16可以大致垂直于导光面板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侧边16的数量不应受到本说明书或者说明书附图的限制,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导光侧边1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导光侧边16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限定收容腔101,收容腔101用于容纳导光板模组30。当导光板模组30位于收容腔101内时,多个导光侧边16设置于导光板模组30的周围,光源模组50点亮时,一部分光线经由导光板模组50和导光面板12射出至外界而形成与导光板对应的发光面,另一部分光线经由导光侧边16射出至外界而形成与导光侧边16对应的发光线,发光线环绕在发光面的周围,发光线的显示相较于发光面更为突出,发光线结合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面,就可以形成特殊光效(如图4所示),丰富了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丰富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5,为了进一步丰富平板灯具100的光效,平板灯具100还可以包括遮光层72,遮光层72位于导光侧边16朝向收容腔101内部的一侧,遮光层用于阻挡光源模组50的第一光源52的部分光线,以使导光板32所对应的发光面与导光侧边16所对应的发光线之间存在间隔,当光源模组50的光线经由导光板模组30及导光侧边16透出时,从视觉上看,导光板32所对应的发光面可以大致呈现为悬浮状态,丰富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壳体10还可以包括导光条14,导光条14设置于导光面板12朝向收容腔101的一侧,导光条14用于允许光源模组50的光线透出,当光源模组50的光线穿透导光条14透出至外界时,能够形成线发光的光效。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条14大致呈长条形板状,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远大于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导光条14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的三倍,使其结构大致呈现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从而用于导出光线以形成线发光的光效。导光条14固定连接于导光面板12,并相对于导光面板12的表面凸伸,具体而言,导光条14可以大致垂直于导光面板12。因此,导光条14位于收容腔101内,并将收容腔101分隔为至少两个容纳室1011,容纳室1011用于容纳导光板模组30中的导光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条14的数量不应受到本说明书或者说明书附图的限制,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体而言,导光条14的数量可以为N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例如,N为2或大于2。通过设置N个导光条14,可以将收容腔101分隔为至少N个容纳室1011,以便于设置至少N个对应的导光板。N个导光条14也可以形成N个发光线,有利于丰富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进一步地,导光侧边16的数量可以为M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例如,M为2或大于2,且M为N的整数倍。(M/N)个导光侧边16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导光条14之间,使(M/N)个导光侧边16及两个导光条共同环绕限定一个对应的容纳室1011,该容纳室1011用于容纳导光板模组30中一个对应的导光板。M个导光侧边16也可以形成M个发光线,M个导光侧边16和N个导光条14所形成的发光线结合对应的导光板所形成的发光面,可以定制多种光效:例如形成立体几何光效,有利于丰富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
在本实施例中,N个导光条14间隔排布在导光面板12的表面。作为一种示例,N个导光条14可以关于预定的中心点O大致呈辐射状排布。例如,每个导光条14均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3,N个导光条14的第一端141彼此连接,N个导光条14的第一端141的连接节点即为预定的中心点O,每个导光条14的第二端143朝远离中心点O的方向延伸。由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条14大致呈平板状,上述的排布使N个导光条14关于中心点O呈辐射状排布。每相邻的两个导光条14之间的夹角均大致相同,也即,每相邻的两个导光条14的第二端143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同。具体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条1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导光条14关于中心点O大致呈线性辐射状排布。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光条14也可以呈弧形条状,例如,导光条14为圆弧状时,N个导光条14关于中心点O呈螺旋辐射状排布;又如,导光条14为波浪状时,N个导光条14关于中心点O呈波浪向外的辐射状排布。
N个导光条14之间可以为组装连接关系,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关系。例如N个导光条14的第一端143均连接于一起(也即中心点O处),或者N个导光条14的第一端143可以大致围绕中心点O设置但彼此间隔。N个导光条14与导光面板12之间可以为组装连接关系,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关系。例如,导光面板12与导光条14分别制备成型后,通过胶粘剂或者紧固件连接于一起;或者,导光面板12与导光条14由同一种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或压制成型工艺等制备而成,形成整体式结构的透光壳体10。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条14的数量为三个,导光侧边16的数量为六个,每两个导光侧边16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导光条14之间,使两个导光侧边16及两个导光条14共同环绕限定一个对应的容纳室1011。当导光板模组30中的多个导光板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容纳室1011内时,有利于形成六面体的立体几何光效。在本实施例中,M个导光侧边16与导光面板12之间可以为组装连接关系,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关系。例如,导光面板12与导光侧边16分别制备成型后,通过胶粘剂或者紧固件连接于一起;或者,导光面板12与导光侧边16由同一种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或压制成型工艺等制备。
请参阅图6,导光板模组30设置于透光壳体10的收容腔101内,其用于将光源模组50的光线引导向透光壳体10,从而在光线穿透透光壳体10射出后形成发光面的光效。导光板模组30包括导光板32,多个导光侧边16环绕在导光板32之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板3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导光板32彼此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光板32排布于同一个平面上,以便于形成面发光的光效。至少两个导光板32排布在收容腔101内时,导光面板12覆盖导光板模组30/导光板32的出光面。两个相邻的导光板32之间形成导光间隙301,导光间隙301用于容纳导光条14,导光条14设置于导光间隙301内时,光源模组50的部分光线可以依次经由导光板32以及导光面板12射出以形成发光面,同时,光源模组50的其他部分光线还可以经由导光条14射出形成发光线,从而可以形成发光面和发光线相结合的光效。当至少两个导光板32所对应的光线的亮度不同时,由于导光条14所形成的发光线在两个导光板32之间,能够使发光线凸显于至少两个发光面之间,至少两个发光面和发光线的组合能够形成较有层次感的立体光效(如图7中所示出的示例),能够丰富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
请再次参阅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板32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例如,N为2或大于2。导光板32的数量可以与导光条14的数量大致相同,因此,N个导光板3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由N个导光条14所形成的N个容纳室1011中,使N个导光板32关于预定的中心点O依次环绕分布,且每个导光条14位于对应的相邻的两个导光板3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32设置有三个、导光条14设置有三个,导光板32均为菱形结构,三个导光板32关于预定的中心点O依次环绕分布,能够共同形成正六边形的发光面结构,当光源模组50的光线经由三个导光板32以及三个导光条14射出时,发光面和发光线的组合可以形成如图8所示的视觉立体光效,在该光效中,从人眼可以观察到立体的六面体图形(图中用不同的灰度来体现不同发光面之间的颜色或亮度差)。
请再次参阅图6,导光板32包括进光面321以及出光面323,出光面323与导光面板12相对设置,进光面321用于允许光源模组50的光线入射,入射的光线经由出光面323射出。在本实施例中,进光面321作为导光板32的周壁,其大致沿着导光板32的厚度方向设置,并与出光面323相邻接。
进一步地,导光板32还可以包括与出光面323背离的背面325(图2),背面325位于导光板32背离导光面板12的一侧,进光面321连接于背面325和出光面323之间。背面325设有纹理反光网结构,纹理反光网结构用于扩散导光板32内的光线,通过纹理反光网结构,可以破环镜面反射条件,当光源模组50的光线经由进光面321进入导光板32内部后,光线在导光板32内部传播时,由于纹理反光网结构的作用,光线可以向各角度扩散,从而经由出光面321均匀出射,形成亮度较为均匀的发光面。
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进光面321设置于导光板321背离导光间隙301的一侧,以避免进光面321位于多个导光板32之间,从而有利于光源模组50的发光单元的布局。相对而言,进光面321位于导光板32的相对外侧,也即,一个导光板32的进光面321位于该导光板32上与其他导光板32不邻接的一侧,使进光面321与透光壳体10的导光侧边16的内壁相对间隔设置,进光面521与对应的导光侧边16之间形成预定间隙160,预定间隙160用于容纳光源模组50的部分结构,以使平板灯具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地,导光板32还包括多个侧面327(图6),侧面327接于背面325与出光面323之间,进光面321和多个侧面327共同形成导光板32的外侧壁。侧面327位于导光板32朝向导光间隙301的一侧,一个导光板32的侧面327与和该导光板32相邻的导光板32的侧面327相对间隔设置。一个导光板32所包括的进光面3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进光面321和多个侧面327共同限定导光板32的外轮廓为多边几何形状,有利于形成立体光效。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2大致呈菱形板状,一个导光板32包括两个进光面321和两个侧面327,且进光面321和侧面327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
进一步地,导光板模组30还可以包括反光层34,反光层34设置于背面325和侧面327中的至少一者上,反光层34的反光面朝向导光板32的内部设置,以用于将传播至背面325或/及侧面327的光线再反射至导光板32的内部。反光层34可以为反光纸,其可以贴附于背面325或/及侧面327。或者反光层34可以为反射涂层,其涂布于背面325或/及侧面327。通过设置反光层34,能够避免光线从导光板32除出光面323以外的侧面漏出,例如,反光层34设置于侧面327上时,能够避免光线经由侧面327漏出到导光间隙301中,从而有效避免缝隙混光,使导光板32所形成的发光面的轮廓较为清晰;通过设置反光层34,还能够降低光线在导光板32内传播时的光损失,使光线利用率较高。
光源模组50设置于导光板模组30背离导光面板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3,光源模组50包括第一光源52以及第二光源56,第一光源52与导光板32的进光面321相对设置,第一光源32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进光面321进入导光板32内部、并经由出光面323及导光面板12射出,第二光源56用于为导光侧边16提供入射光,也即,第二光源56的光线经由导光侧边16射出,以形成发光线的光效。通过第一光源52以及二光源56分别为导光板32和导光侧边16提供入射光,能够实现面发光和边发光的配合光效,并且第一光源52和第二光源56的光可分别独立受控,有利于实现多种光效。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光源56单独为导光侧边16提供入射光,使导光侧边16亮度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当其颜色或亮度和第一光源12不同时,导光侧边16的发光线的显示相较于导光面板12上的发光面更为突出,发光线结合至少两个导光板32所对应的发光面,就可以形成立体光效,丰富了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50还可以包括第三光源54,第三光源54设置于收容腔101内,并用于为导光条14提供入射光。第三光源54的光线经由导光条14射出。通过第一光源52以及第三光源54分别为导光板32和导光条14提供入射光,能够实现面发光和边发光的配合光效,并且第一光源52和第三光源54的光可分别独立受控,有利于实现多种光效。进一步地,由于第三光源54单独为导光条14提供入射光,使导光条的14亮度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当其颜色或亮度和第一光源12不同时,导光条14的发光线的显示相较于导光面板12上的发光面更为突出,发光线结合至少两个导光板32所对应的发光面,就可以形成立体光效,丰富了平板灯具100的光效表现。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源模组50还可以包括基板51,基板51设置于导光板模组30背离导光面板12的一侧,第一光源52和第三光源54均设置于基板51上。基板51可以是印刷电路基板,其上可以设有导电走线以用于与第一光源52和第三光源54电性连接。第一光源52设置于基板51朝向导光板32的一侧,并大致设置于基板51的边缘部位。由于导光板32的进光面321位于出光面325和基板51之间,因此第一光源52能够朝向进光面321设置,且第一光源52和导光板32大致排布于同一个平面,能够有效减少平板灯具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光源52与多个进光面3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光源52的光线经由对应的进光面321入射至导光板32中。
第一光源52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521,多个第一发光单521元沿对应的进光面32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一发光单元521可以为LED发光单元,其出光侧朝向进光面321设置。由于进光面321与透光壳体10的导光侧边16的内壁相对间隔设置,进光面521与对应的导光侧边16之间形成预定间隙160,因此,多个第一发光单元521设置于预定间隙160内,且第一发光单元521背对导光侧边16,从而能够使第一光源52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入射至导光板12。
作为一种示例,遮光层72可以位于第一光源52背离基板51的一侧。遮光层72可以用于避免第一光源52的光线经由预定间隙160漏出,具体而言,第一光源52设置于预定间隙160内的情况下,导光面板12覆盖在预定间隙160的上方,第一光源52的光线沿着基板51所在平面射入进光面321时,少部分光线有可能被其他部位反射而朝背离基板51的方向传播,此时,通过将遮光层72设置于第一光源52背离基板51的一侧,例如遮光层72设置于第一光源52和导光面板12之间,能够阻挡这部分的光线射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光线利用效率的同时,能够使导光板32所形成的发光面和导光侧边16所形成的发光线之间存在间隔,形成了明暗对比,平板灯具100在全亮状态下,所产生的图形的立体感更为显著,如图14所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72的透光率小于导光板32的透光率,同时小于导光面板12的透光率,以便于遮挡光线从而形成明暗对比的显示光效。遮光层72可以由非透明材料,例如遮光材料等制成,其具体形态可以为:遮光涂层、遮光胶带、遮光布、遮光板等等。遮光层72可以贴附在导光面板12的内表面,并对应地覆盖预定间隙160,或者遮光层72也可以贴附了导光面板12的外表面,又或者,遮光层72本身是由遮光材料制成的板材,其固定在透光壳体10内。
请再次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灯具100还可以包括扩散板模组74,扩散板模组74设置于透光壳体10的导光面板12和导光板模组30之间。扩散板模组74用于扩散经由导光板模组30出射的光线,以使发光面的光线更为均匀。扩散板模组74还可以用于安装遮光层72,例如,扩散板模组74可以覆盖预定间隙160,遮光层72可以设置于扩散板模组74背离预定间隙160的一侧或朝向预定间隙160的一侧。
作为一种示例,扩散板模组7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扩散板741,至少两个的扩散板741排布于同一个平面上。扩散板741可以为散射光扩散板,其内可以设有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使光线在经过散射层时不断的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或者,扩散板741可以为微结构光扩散板,其表面可以设有阵列排列的微结构特征,使光线经过时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光线充分散射,实现更柔和、均匀的照射效果,其中,微结构阵列可以包括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V型凹槽阵列、U型凸槽阵列、金字塔阵列、圆环阵列、微透镜阵列等。扩散板74的数量与导光板32的数量相同,至少两个扩散板74一一对应地叠置于至少两个导光板32上,以用于使对应的导光板32出射的光线更为均匀。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扩散板741之间形成通槽7410,通槽7410与对应的导光间隙301相对且连通,通槽7410用于部分地容纳对应的导光条14。导光条14穿设于对应的通槽7410和对应的导光间隙301,以便于暴露在导光板32背离导光面板12的一侧,从而导出第三光源54的光线。
第三光源54固定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基板51设有避位槽510,避位槽510与对应的导光间隙301相对且连通,第三光源54邻近避位槽510设置。导光条14依次穿设于通槽7401、导光间隙301以及避位槽510并暴露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以使第三光源54的光线能够射入并穿透导光条14而出射。第三光源54的数量可以与导光条14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三光源5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光源54与多个导光条1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三光源54的光线经由对应的导光条14出射至外界环境中,以形成发光线的光效。
请参阅图15及图16,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三光源54的光线利用率,导光条14可以暴露在基板51背离导光板32的一侧,例如,导光条14的端面与基板51背离导光板32的一侧表面平齐,使位于基板51该侧的第三光源54的光线能够直接入射至导光条14。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光条14可以相对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凸出,使导光条14的部分结构能够与第三光源54相对间隔设置,使对应的第三光源54的光线能够直接入射至导光条14,光线导出的效率较高,使导光条14所对应的发光线的亮度较高。进一步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导光条14上背离第三光源54的一侧可以设有反光件(图中未示出),该反光件的反光面朝向导光条14的内部,以避免第三光源54的光线与其他光线混杂,并提高第三光源54的光线的利用效率。
第二光源56设置于基板51上背离导光板32的一侧,并大致设置于基板51的边缘部位。与第二光源56对应的导光侧边16的端部暴露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以使第二光源56的光线能够射入并穿透导光侧边16而出射。第二光源56的数量可以与导光侧边16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二光源5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光源56与多个导光侧边1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光源56的光线经由对应的导光侧边16出射至外界环境中,以形成发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二光源56的光线利用率,导光侧边16可以暴露在基板51背离导光板32的一侧,例如,导光侧边16的端面与基板51背离导光板32的一侧表面平齐,使位于该侧的第二光源56的光线能够直接入射至导光侧边16。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光侧边16可以相对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凸出,使导光侧边16的部分结构能够与第二光源56相对间隔设置,使对应的第二光源56的光线能够直接入射至导光侧边16。进一步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导光侧边16上背离第二光源56的一侧可以设有反光件(图中未示出),该反光件的反光面朝向导光侧边16的内部,以避免第二光源56的光线与其他光线混杂,并提高第二光源56的光线的利用效率。由于导光侧边16和对应的导光条14共同环绕一个导光板32设置,此时导光侧边16和对应的导光条14所对应的发光线环绕导光板32所对应的发光面,形成棱角较为分明的立体视觉光效。
第二光源56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561,多个第二发光单元561沿对应的导光侧边16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二发光单元561可以为LED发光单元,其出光侧朝向导光侧边16所在的方向设置。进一步地,第二光源56的第二发光单元561排布于基板51的边缘部位,第二光源56与基板51的外周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光源52与基板51的外周缘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二光源56相对更靠近基板51的中心部位,因此,在厚度方向上,第一光源52和第二光源56错开设置,能够避免相互串光,也方便于基板51上导电走线的布局。
第三光源54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541,多个第三发光单元541沿对应的导光条14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第三发光单元541可以为LED发光单元,其出光侧朝向导光条14所在的方向设置。
请同时参阅图13及图17,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灯具100还可以包括底壳90,底壳90用于与透光壳体10相互扣合以容纳导光板模组30和光源模组50,从而形成保护作用。底壳90包括底壁92以及第一挡光条941。
底壁92大致呈板状,其固定设置于基板51背离导光板模组30的一侧,并与基板51相对间隔设置,且能够封盖收容腔101。底壁92的具体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还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图形,例如底壁92的外轮廓为由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限定轮廓的图形等,应理解的是,底壁92的具体轮廓不应局限于本说明书所列举的示例。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底壁92的轮廓形状与导光面板12的形状大致相同,底壁92的外轮廓大致为正六边形。
第一挡光条941大致呈长条状结构,其设置于底壁92和基板51之间,并用于防止多个第三光源54之间相互串光。具体而言,第一挡光条941固定设置于底壁92上,并相对于底壁92的表面凸出。第一挡光条941的数量可以与第三光源54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一挡光条9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挡光条941与多个第三光源54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挡光条941位于对应的第三光源54背离对应的导光条14的一侧,以避免第三光源54从背面漏出而与其他的第三光源54串光。
进一步地,底壳90还可以包括第二挡光条943,第二挡光条943大致呈长条状结构,其设置于底壁92和基板51之间,并用于防止多个第二光源56之间相互串光。具体而言,第二挡光条943固定设置于底壁92上,并相对于底壁92的表面凸出。第二挡光条943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光源56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二挡光条9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挡光条943与多个第二光源56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挡光条943位于对应的第二光源56背离对应的导光侧边16的一侧,以避免第二光源56从背面漏出而与其他的第二光源56串光。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9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间隔肋条961,多个第一间隔肋条961沿第一挡光条94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第一间隔肋条961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挡光条941,且第一间隔肋条961的端部可以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挡光条941。每个第一间隔肋条96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发光单元541之间。当每个第三发光单元541受控单独发光时,第一间隔肋条961能够避免相邻的第三发光单元541之间串光,有利于形成分段控制的发光线,从而使平板灯具的光效更为丰富。
进一步地,底壳9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间隔肋条963,多个第二间隔肋条963沿第二挡光条943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第二间隔肋条963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二挡光条943,且第二间隔肋条963的端部可以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挡光条943。每个第二间隔肋条963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发光单元561之间,当每个第二发光单元561受控单独发光时,第二间隔肋条963能够避免相邻的第二发光单元561之间串光,有利于形成分段控制的发光线,从而使平板灯具的光效更为丰富,例如可以使同一条发光线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亮度参数(如颜色或亮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90还可以包括多个周壁98,周壁98设置于底壁92朝向基板51的一侧。多个底壁98均大致连接于底壁92的周缘,且多个底壁98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形成安装腔980,安装腔980用于容纳透光壳体10。透光壳体10嵌入安装腔980中时,周壁98位于导光侧边16的外侧,也即位于导光侧边16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使多个周壁98环绕设置于多个导光侧边16之外,避免光线从导光侧边16的周侧漏出,使导光侧边16所形成的发光线的轮廓更为清晰。进一步地,周壁98可以由非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周壁98上可以设置有遮光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光线从周侧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90的底壁92、第一挡光条941、第一间隔肋条943、第二挡光条961、第二间隔肋条963以及周壁98之间可以为组装连接关系,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连接关系。底壁92、第一挡光条941、第一间隔肋条943、第二挡光条961、第二间隔肋条963以及周壁98分别制备成型后,通过胶粘剂或者紧固件连接于一起;或者,底壁92、第一挡光条941、第一间隔肋条943、第二挡光条961、第二间隔肋条963以及周壁98由同一种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或压制成型工艺等制备而成,形成整体式结构的底壳90。
请参阅图1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灯装置200,平板灯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平板灯具100,多个平板灯具100适于排布在预定平面上,相邻的两个平板灯具100的外周壁之间可以彼此贴合。例如,当平板灯具100不具备底壳90时,相邻的两个平板灯具100的透光壳体10的外周壁之间可以彼此贴合或大致平行设置;或者,当平板灯具100配置有底壳90时,相邻的两个平板灯具100的底壳90的周壁98之间可以彼此贴合或大致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灯具100可以设有插接口和对应的卡扣,插接口和对应的卡扣可以设置于底壳90上,每个平板灯具100可以通过卡扣扣合于相邻的平板灯具100的插接口中,从而实现多个平板灯具100之间的可靠拼接。通过设置多个可拼装的平板灯具100,可以实现不同的图案的拼接,呈现一种更立体的视觉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平板灯具以及配置有该平板灯具的平板灯装置,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进光面进入导光板内部、并经由出光面及导光面板射出,第二光源的光线经由导光侧边射出。通过设置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分别为导光板和导光侧边提供入射光,能够实现面发光和边发光的配合光效,并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光可分别独立受控,有利于实现多种光效。由于第二光源单独为导光侧边提供入射光,使导光侧边的亮度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当其颜色或亮度和第一光源对应的导光面板的亮度不同时,导光侧边的发光线的显示相较于导光面板上的发光面更为突出,发光线结合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面,就可以形成特殊的光效,丰富了平板灯具的光效表现。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模组,所述导光板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进光面以及出光面;
透光壳体,所述透光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导光板模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透光壳体包括导光面板及多个导光侧边,所述导光面板覆盖所述出光面,多个所述导光侧边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的周围;以及
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进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进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部、并经由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导光面板射出;所述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侧边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导光侧边朝向所述收容腔内部的一侧;所述遮光层用于阻挡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以使所述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侧边所对应的发光线之间存在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面位与所述出光面邻接,所述导光侧边与所述进光面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预定间隙,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预定间隙内,所述遮光层覆盖所述预定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限定所述收容腔;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容纳室,每个所述导光板位于对应的一个容纳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三光源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条射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背面以及多个侧面,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离面,所述进光面连接于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侧面接于所述背面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进光面和多个所述侧面共同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外侧壁;一个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和该导光板相邻的导光板的侧面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光板模组还包括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设置于所述背面和所述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且所述反光层的反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扩散板模组,所述扩散板模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和所述导光面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光板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导光间隙,所述导光条位于所述导光间隙中;所述扩散板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扩散板,两个相邻的所述扩散板之间形成通槽,所述通槽与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相对且连通,所述导光条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通槽和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导光板的数量为N个,N个所述导光板关于预定的中心依次环绕分布,每个所述导光条设置于对应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侧边的数量为M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M为N的整数倍;(M/N)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条之间,使(M/N)个所述导光侧边及两个所述导光条共同环绕一个对应的所述导光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导光侧边的数量为六个,每两个所述导光侧边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条之间,使两个所述导光侧边及两个所述导光条共同环绕一个对应的所述导光板。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背离所述导光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进光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基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光板彼此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导光间隙;所述第三光源固定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基板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对应的所述导光间隙相对且连通,所述导光条穿设于所述避位槽并暴露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三光源的光线能够射入所述导光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表面平齐;或者,
所述导光条相对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凸出,以与所述第三光源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导光条背离所述第三光源的一侧设有反光件。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模组背离所述导光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进光面位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沿所述进光面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固定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平板灯具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导光板模组的一侧;所述底壳包括底壁以及挡光条,所述底壁与所述基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挡光条设置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背离对应的导光侧边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沿所述导光侧边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述底壳还包括多个间隔肋条,多个所述间隔肋条依次间隔设置,每个间隔肋条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还包括多个周壁,所述周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多个所述周壁依次首尾相接以共同形成安装腔,所述透光壳体嵌入所述安装腔中,多个所述周壁环绕设置于多个所述导光侧边之外。
19.一种平板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灯具,多个所述平板灯具适于排布于预定平面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平板灯具的外周壁之间彼此贴合。
CN202223187757.5U 2022-11-29 2022-11-29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Active CN218993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7757.5U CN218993236U (zh) 2022-11-29 2022-11-29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7757.5U CN218993236U (zh) 2022-11-29 2022-11-29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3236U true CN218993236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0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7757.5U Active CN218993236U (zh) 2022-11-29 2022-11-29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3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8055B1 (en) A light mixing module, and a luminaire comprising such a light mixing module
KR100542058B1 (ko) 차량용 램프
KR101203133B1 (ko)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JP5858911B2 (ja) ライトアセンブリ
JP5420415B2 (ja) 平面薄型led照明装置
JP2002231037A (ja) 点状光源を具える照明装置
JP5816850B2 (ja) 照明装置
CN114265141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5727292A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CN218993236U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CN219177568U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JP2007066540A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218442075U (zh) 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
CN114034020B (zh) 灯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5717695A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WO2024113881A1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WO2024113880A1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CN211974146U (zh) 一种投射星光效果的墙面装饰板模块
KR101171349B1 (ko) Led 경광등 모듈
CN213777392U (zh) 一种镜子灯及镜子组件
KR200308620Y1 (ko) 차량용 램프
CN112285821B (zh) 灯具
CN217305587U (zh) 一种导光模组
CN217082414U (zh) 灯具
CN216591190U (zh) 一种线性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