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5587U - 一种导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5587U
CN217305587U CN202221114483.4U CN202221114483U CN217305587U CN 217305587 U CN217305587 U CN 217305587U CN 202221114483 U CN202221114483 U CN 202221114483U CN 217305587 U CN217305587 U CN 217305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emit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44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朝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Dim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Dim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Dim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Dim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44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5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5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5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模组,包括:侧发光光源、导光板、遮光组件以及反光器;所述侧发光光源包含至少一颗灯珠;所述导光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个折射处理区域,该折射处理区域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所述导光板被置于所述侧发光光源的至少一颗灯珠的侧边;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遮光框,所述遮光框的内框比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大,遮光框可以容纳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所述反光器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和遮光框,能够反射至少25%的射入光线,被置于所述最底层导光板和遮光框的背面。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导光模组。
背景技术
导光板通常是在一块传播性能高的透明基材的上面的某个区域做折射处理,会让从侧边射入的光线能够经过折射区域时进行折射,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
目前市场上普遍的导光板都采用亚克力、PC或玻璃等为基材;折射区域的处理采用印刷、雕刻、光刻、注塑成型等工艺生产;为了提高灯光效率,会在导光板的背面和边缘增加一层反光处理,通常分别在背面和边缘用反光纸和反光胶带贴好。因为导光板通常比较薄,在2毫米之下,所以反光胶带也会很细,批量生产需要使用特制包边设备来进行这道工序。
特制包边设备能够解决直线边缘的或规则圆形边缘的导光板的包边,如果遇到导光板的随意曲线边缘或凹凸边缘时,会使这个特制设备变得非常复杂,执行下降、工序的成本上涨。如果遇到导光板内部有一个洞的时候,那么现在市场上的包边设备基本上是无法实现把这个洞给包边的,所以市场上的导光板几乎都是长方形和菱形的。
另外,这个工艺还有一个无法实现全封闭式导光板的局限,全封闭式指除了指定的发光区域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漏光。因为导光板背面的发光纸和边缘的发光胶带非一体,会有灯光从它们之间的缝隙中穿透过去,
最后,如果有一个由二个导光板上下重叠组成的一个灯光模组的包边会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二个导光板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几乎不可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模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用反光胶带对不规则形状的导光板和多层不同形状的导光板包边以及全封闭无漏光处理遇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导光模组,包括:侧发光光源、导光板、遮光组件以及反光器;
所述侧发光光源包含至少一颗灯珠;
所述导光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个折射处理区域,该折射处理区域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会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所述导光板被置于所述侧发光光源的至少一颗灯珠的侧边;
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遮光框,所述遮光框的内框比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大,遮光框可以容纳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
所述反光器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和遮光框,能够反射至少25%的射入光线,所述反光器被置于所述最底层导光板和遮光框的背面;
这样,射入导光板的光线大部分从导光板折射区域的折射到上方发射出来;还有一部分光线从背面射出后经过反光器反射重新从底部射入导光板进入第二次传播直到导光板上方然后发射出来;另外,从导光板边缘射出的光线会被遮光框挡住,同时,反射一部分的灯光重新射入导光板,作为二次传播。如果反光器覆盖整个遮光框,那么,整个导光模组除了上面发光面之外,其他的面无漏光。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在折射区域之外包含至少一个洞;
所述遮光组件包含至少一个遮光内框;所述遮光内框小于所述导光板上现对应的洞,能够阻止从所述洞的边缘射出的光线进一步传播。
优选地,所述反光器采用反光纸或反光板材料,通过媒介粘合在遮光框或者用无媒介焊接在遮光框上。
优选地,所述反光器和遮光组件结为一体,一起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侧发光光源包含一块线路板,线路板的正面在导光板区域除了灯珠之外无其他元器件;所述线路板的正面包含一个浅色或反光的油墨层,覆盖至少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所述浅色或反光的油墨层就是所述导光模组的反光器。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散光框,被置于所述遮光框的上面;所述散光框的内框比导光板略小,可以和遮光框结为一体,直接一起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散光层,被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或遮光框、散光框的上面;所述散光层包含至少一张散光纸、散光板或散光处理膜;所述散光处理膜是在一张透明基材上施加一层散光油墨或白色或浅色油墨的塑料膜。
这样,导光板上面可以有一层空气、散光纸、散光板或散光处理膜来提高在导光模组表面的均匀度。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遮光层,被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或遮光框、散光框的上面;所述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个透光区域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在所述透光区域内,让至少20%的光线通行;在所述透光区域外,阻止至少80%光线通行。
这样,射入导光板的光线经过传播、折射、发射;导光模组的最终发光的区域为所述导光板的折射区域和遮光层上的透光区域叠合区域。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遮光层,被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或遮光框、散光框的上面;所述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个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在所述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内,至少平均20%的光线可以通行;在所述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外,阻止至少80%的光线通行;
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是指在所述区域里面,最少有二个点的透光率的差别大于10%。
这样,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可以是一个渐变内容或彩色内容,导光模组的最终发光的区域为所述导光板的折射区域和遮光层上的非单一透光率的透光区域叠合区域:发光渐变或彩色内容。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和所述遮光层上的透光区域是同一个形状的。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两个导光板;每个导光板上包含至少一个折射区域,该折射处理区域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会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
所述导光板包含的折射区域是不同的,所述折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导光板被置于所述侧发光光源的至少一颗灯珠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包含一个正面发光光源包含至少一颗灯珠;
所述反光器上包含至少一个洞,所述洞下面延伸出一个正面发光射腔,所述正面发光射腔被置于正面发光光源对应的灯珠上面;
这样,当点亮正面发光光源的某一颗灯珠,可以使导光模组上其对应的区域发光。通过增加正面发光光源,导光模组可以增加不同发光区域的选择。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模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简单有效地对不规则形状的导光板、带洞的导光板以及多层不同形状的导光板进行全封闭遮光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模组的横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模组包含的一个隐藏层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模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模组的导光板和遮光膜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模组的正面发光光源和遮光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展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模组,包含:一个侧发光光源150、一个导光板170、一个遮光组件120和一个遮光膜180。
所述遮光膜180上有一个洞189;所述遮光膜180包含二个遮光区域181 和182、一个透光区域185。
所述侧发光光源150包含一组四颗侧面发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152到 155和二根连接线157被固定在一个线路板151上;所述线路板151上一个由白色油墨层组成的反光器154。
所述导光板170上有一个洞179,所述导光板170包含一个透明基材171 和一个折射区域175;
所述遮光组件120是一个塑料壳体,里面有一个洞129;所述遮光组件 120还包含一个遮光框121和遮光内框125、一个反光器123和一个线路板凹槽122;所述遮光框121上有一个可以让所述连接线157穿过的出线口127;所述出线口127最终会被用硅胶128堵住,防止漏光、防潮、防尘。
所述透明基材171上的所述折射区域175里面有不同形状或不同密度的颗粒。这些颗粒可以通过印刷、雕刻、光刻、注塑成型等工艺实现。
图2所示所述线路板凹槽122的深度正好是所述线路板151的厚度。当所述线路板放在所述线路板凹槽122里面,所述线路板151上的所述反光器 154和所述遮光组件120上所述反光器123几乎全面覆盖所述折射区域175。所述导光板170的外部尺寸比所述遮光组件120上的所述遮光框121的内框尺寸小,所述导光板170上的洞179的直径比所述遮光组件120上的所述遮光内框的外径大,所述导光板170正好放置在所述遮光组件120里面,放在所述线路板151和所述反光器123上;
所述遮光膜180的内外尺寸和所述遮光组件120的内外尺寸一样,可以通过胶贴合或波焊接在所述遮光组件120上面。
所述遮光膜180上在所述透光区域185的透光率在70%之上;二个遮光区域181和182的透光率在10%之下;所述透光区域185的尺寸和所述导光板 170上的所述折射区域175的尺寸几乎一样大。
所述侧发光光源150的控制是由一个外来控制信号通过连接器158和所述连接线157到达四颗发光二极管152-155。
当点亮控制信号接通发光二极管152-155,所述光源发射出蓝色光线。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170后在所述透明基材171里面传播;当光线到了所述折射区域175,光线则会从该区域的进行折射,使其中一部分的光线直接通过折射从所述透明基材171上方发射出来;还有一部分光线从所述透明基材171背面射出后经过所述反光器154和123的反射重新从底部射入所述透明基材171进入第二次传播直到所述透明基材171上方然后发射出来;另外,从所述透明基材171内外边缘射出的光线会被所述遮光框121和遮光内框 125挡住,同时,反射一部分的灯光重新射入导光板,作为二次传播,再次到了所述折射区域175进行折射。所有从所述透明基材171上方发射出来的光线经过所述遮光膜180时,在透光区域185内的70%之上的光线会通过,在透光区域185之外的90%光线会被阻止。最后,只有在导光模组的表面形成一个以透光区域185为形状,由蓝色光线组成的发光环,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如图3所示,本新型使用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光模组还包含一个隐藏层 191;所述隐藏层191的颜色是黑色,透光率在13%左右,面有一个洞199;所述隐藏层191被置于导光模组的表面和所述遮光膜180的上面。
当非点亮控制信号接通发光二极管152-155,所述光源不发射光线时,环境光照在导光模组表面,通过所述隐藏层191的13%该环境光的光线,经过所述隐藏层191后的遮光膜、导光板和反光器的不同区域的反射后再通过所述隐藏层191后环境光的光线少于1%,因此,隐藏层后的遮光膜、导光板和反光器的不同区域的几乎不可视。在环境光下,该导光设置只有一个黑色表面可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导光模组结构图,展示出又一个导光模组包含一个侧发光光源250、二个导光板240和270、一个遮光框组件220、二个遮光膜260和280、一个正面发光光源210、一个调制装置219、一个隐藏层291。
所述正面发光光源210包含一块线路板211和六颗发光二极管分三组;分别是212和213、214和215、216和217。
六颗发光二极管被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正面;
所述调制装置219被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背面;
所述线路板211上面还包含一套插针孔218;
所述遮光框组件220包含一个遮光框221、一个反光器223、一个插针洞 224和三个正面发光射腔226-228。所述遮光框组件220被置于所述线路板 211的上面,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6罩住其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212和213;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7罩住其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214和215;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8罩住其对应的一组发光二极管216和217;
所述导光板240包含一个透明基材241、一个折射区域245和二个输入口 243和244;所述折射区域245位于所述透明基材241的背面;所述导光板 240被置于所述遮光框221里面,在所述反光器223的上面;
所述侧发光光源250包含一块线路板251、一颗蓝色发光二极管252、二颗白色发光二极管255和256、一套插针258;
所述发光二极管252被置于所述线路板251的正面,所述发光二极管255 和256被置于所述线路板251的背面。
所述线路板251被置于所述遮光框221里面,一部分的所述线路板251 被置于所述透明基材241的上面,所述发光二极管255和256分别对准所述输入口243和244。
所述插针258通过所述插针洞224,被固定在所述插针孔218里面和所述调制装置219进行连接。
所述遮光膜260包含一个透光率小于15%的遮光区域261、一个的非单一透光率的彩色信息区域265;
所述遮光膜260的背面还有一个水胶区域267。
所述遮光区域261被置于所述遮光框221里面,在所述透明基材241和所述线路板251上面,一部分的所述水胶区域267粘在所述线路板251上面。
所述导光板270包含一个透明基材271、一个折射区域275、一个输入口 273和一个插针洞278;所述折射区域275位于所述透明基材271的背面;所述导光板270被置于所述遮光框221里面,在所述遮光区域261和所述线路板251的上面,所述发光二极管252对准所述输入口273。
所述遮光膜280包含一个透光率小于15%的遮光区域281、一个的透光率大于90%透光区域285;被置于所述遮光膜280的背面还有一个水胶区域287。所述遮光区域261被置于所述透明基材271和所述遮光框221上面,所述水胶区域287粘在所述遮光框221上面。所述透光区域285全面覆盖所述折射区域275区域和所述彩色信息区域265区域。
所述隐藏层291的颜色是黑色,透光率在13%左右;所述隐藏层291被置于导光模组的表面和所述遮光膜280的上面。
在所述折射区域245和275里面,会按照需求,通过印刷的方式在所述透明基材241和所述透明基材271上面来布置不同形状的以及密度的颗粒;这样,所述导光板240和所述导光板270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会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所述折射区域275的透光率大于85%。所述折射区域245和275的形状是不同的,有一部分重叠区域;
当调制装置219关闭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不发射光线时,环境光照在导光模组表面,通过所述隐藏层291的13%该环境光的光线,经过所述隐藏层291后的遮光膜、导光板和反光器的不同区域的反射后再通过所述隐藏层 291后环境光的光线少于1%,因此,隐藏层后的遮光膜、导光板和反光器的不同区域的几乎不可视,在环境光下,该导光设置只有一个黑色表面可视。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2,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发射出蓝色光线。光线从侧边通过所述输入口273进入所述透明基材271 里面传播;当光线到了折射区域275,光线则会从该区域的进行折射,使其中一部分的光线直接通过折射从所述透明基材271上方发射出来。还有一部分光线从所述透明基材271背面射出后经过所述遮光膜260的反射一小部分的光线重新从底部射入所述透明基材271进入第二次传播直到所述透明基材 271上方然后发射出来;另外,从所述透明基材271内外边缘射出的光线会被遮光框221挡住,同时,反射一部分的灯光重新射入导光板,作为二次传播,再次到了所述折射区域275进行折射。所有从所述透明基材271上方发射出来的光线经过所述遮光膜280时,在透光区域285内的90%之上的光线会通过,在透光区域285之外的90%光线会被阻止。最后,经过所述隐藏膜291后,在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上形成一个以所述折射区域275为形状,由蓝色光线组成的发光区域,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5和256,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发射出白色光线。
光线从侧边通过所述输入口243和所述输入口244进入所述透明基材 241里面传播;当光线到了折射区域245,光线则会从该区域的进行折射,使其中一部分的光线直接通过折射从所述透明基材241上方发射出来。还有一部分光线从所述透明基材241背面射出后经过所述反光器223的反射重新从底部射入所述透明基材241进入第二次传播直到所述透明基材241上方然后发射出来;另外,从所述透明基材241内外边缘射出的光线会被遮光框221 挡住,同时,反射一部分的灯光重新射入导光板,作为二次传播,再次到了所述折射区域245进行折射。所有从所述透明基材241上方发射出来的光线经过所述遮光膜260时,在透光区域265之外的90%光线会被阻止,在透光区域265内会根据彩色信息的非单一透光率让一部分的光线会通过;再穿过所述透明基材271时,经过所述折射区域275的光线对比其他光线会有最多15%的区别,这个对比率肉眼很难分辨。最后经过所述透光区域285和所述隐藏膜291后,在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上形成一个以透光区域265为形状的发光彩色信息,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2、255和256,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发射出蓝色和白色光线。
一方面,蓝色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270,经过之前描述过的折射和传播,一直到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形成一个以所述折射区域275为形状,由蓝色光线组成的发光区域;另一方面,白色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240 来背光照亮所述遮光膜260上的所述透光区域265,在所述遮光膜260上形成一个发光的彩色信息区域;经过上面描述过的折射和传播,一直到所述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最终形成一组以所述折射区域275为形状的蓝色发光区域和一个以透光区域265为形状的发光彩色信息的发光信息组合,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5、256、212和213,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侧发光光源250发射出白色光线和所述正面发光光源210发射出红色光线。
一方面,白色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240来背光照亮所述遮光膜260 上的所述透光区域265,在所述遮光膜260上形成一个发光的彩色信息区域;经过上面描述过的折射和传播,一直到所述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形成一个以透光区域265为形状的发光彩色信息;另一方面,红色光线从底部进入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6陆续穿过非单一透光率的所述折射区域245和所述彩色信息区域265和单一透光率的所述透明基材271;所述透光区域285和所述隐藏层291后到达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红色光线会根据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减少一小部分,红色发光区域会比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6的形状略大一点。
最终在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的发光彩色信息里面,形成一个比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6的形状略大一点的红色发光区域。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5、256、214、215、216和217,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侧发光光源250发射出白色光线和所述正面发光光源210发射出红色光线。
白色光线和红色光线最终在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上,形成一个以透光区域265为形状的发光彩色信息;同时在所述发光彩色信息里面,形成二个分别比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7和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8的形状略大的红色发光区域。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图5展示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导光板270和遮光膜260;所述导光板270包含一个透明基材271、二个折射区域276和277、一个输入口 273和一个插针洞278;所述折射区域276和277的原理和上面所述折射区域 275的一样。所述遮光膜260所述遮光膜260包含一个遮光区域261、一个的非单一透光率的彩色信息区域265和一层透光填补层269;所述透光填补层 269的透光率和所述折射区域276和277的透光率几乎相同,一起形成一个单一透光率的区域覆盖整个所述彩色信息区域265。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5和256,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发射出白色光线。
色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240来背光照亮所述遮光膜260上的所述透光区域265,发射出所述彩色信息区域265之后的光线经过所述透光填补层 269、所述透明基材271、所述折射区域276和277、所述透光区域285和所述隐藏层291,最后在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上均匀地形成一个以透光区域265 为形状的发光彩色信息,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当调制装置219接通发光二极管252,关闭其他所有发光二极管;所述侧面发光光源发射出蓝色光线。
蓝色光线从侧边进入所述导光板270,经过之前描述过的折射和传播,一直到导光模组的黑色表面形成二个分别以所述折射区域276和277为形状的蓝色发光区域,在导光模组的其他面无漏光光线。
图6展示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正面发光光源210和一个遮光框组件220;
所述正面发光光源210包含一块线路板211和六颗发光二极管212-217。所述线路板211上面除了六颗发光二极管212-217、所述调制装置219、所述插针孔218之外,还有三个定位孔238。
所述遮光框组件220除了包含一个遮光框221、一个反光器223、一个插针洞224和三个正面发光射腔226-228之外,还包含三个支架脚236、三个定位柱237、一个线路板垫脚面232、一个线路板垫脚面233、二个线路板卡扣 235、一个膜的垫脚框234。
所述三个支架脚236的高度和所述正面发光射腔226、227和228的高度一样;所述三个定位柱237被置于所述三个支架脚236的下面,可以插入所述线路板211上的三个定位孔238里做定位用。
所述线路板251的下面压在所述线路板垫脚面232和线路板垫脚面233 上;所述线路板251两端的上面被所述的二个线路板卡扣235卡住。所述遮光膜260上的所述水胶区域267粘在所述线路板251和所述膜的垫脚框234 上起固定作用。
这样,本使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减少零部件的活动空间让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同时生产效率也能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模组,可以简单有效地对不规则形状的导光板、带洞的导光板以及多层不同形状的导光板进行全封闭遮光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发光光源、导光板、遮光组件以及反光器;
所述侧发光光源包含至少一颗灯珠;
所述导光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导光板包含至少一个折射处理区域,该折射处理区域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会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所述导光板被置于所述侧发光光源的至少一颗灯珠的侧边;
所述遮光组件,包括:遮光框,所述遮光框的内框比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大,遮光框可以容纳导光板和侧发光光源的灯珠;
所述反光器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和遮光框,能够反射至少25%的射入光线,所述反光器被置于最底层导光板和遮光框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折射区域之外包含至少一个洞;
所述遮光组件包含至少一个遮光内框;所述遮光内框小于所述导光板上现对应的洞,能够阻止从所述洞的边缘射出的光线进一步传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采用反光纸或反光板材料,通过媒介粘合在遮光组件或者用无媒介焊接在遮光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和遮光组件结为一体,一起注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发光光源包含一块线路板,线路板的正面在导光板区域除了灯珠之外无其他元器件;所述线路板的正面包含一个浅色或反光的油墨层,覆盖至少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所述浅色或反光的油墨层就是所述导光模组的反光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散光层,被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或遮光框、散光框的上面;所述散光层包含至少一张散光纸、散光板或散光处理膜;所述散光处理膜是在一张透明基材上施加一层散光油墨或白色或浅色油墨的塑料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遮光层,被置于所述导光板正面或遮光框、散光框的上面;所述遮光层包含至少一个透光区域覆盖至少一部分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在所述透光区域内,允许至少20%的光线通行;在所述透光区域外,阻止至少80%的光线通行;在整个所述透光区域内的透光率可以是单一或者非单一的;非单一透光率区域是指在所述区域里面,最少有二个点的透光率的差别大于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的折射区域和所述遮光层上的透光区域是同一个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含至少两个导光板;每个导光板上包含至少一个折射区域,该折射处理区域会分别让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折射,会让从导光板底部射入到该区域的光线进行传播,使其中一部分射入的光线从导光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发射出来;
所述导光板包含的折射区域是不同的,所述折射区域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导光板被置于所述侧发光光源的至少一颗灯珠的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含一个正面发光光源,所述正面发光光源包含至少一颗灯珠;
所述反光器上包含至少一个洞,所述洞下面延伸出一个正面发光射腔,所述正面发光射腔被置于正面发光光源对应的灯珠上面。
CN202221114483.4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导光模组 Active CN217305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483.4U CN21730558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导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4483.4U CN21730558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导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5587U true CN217305587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4483.4U Active CN217305587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导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5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5464B (zh) 導光板、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8550684B2 (en) Waveguide-based packag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discrete lighting elements
TWI396904B (zh) 光學封裝體、光學透鏡以及具有光學封裝體之背光組件
CN103574355B (zh) 照明装置
CN108121109B (zh) 背光单元以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TWI410678B (zh) 光學透鏡,具該光學透鏡之光學封裝,具該光學透鏡之背光組件及具該光學透鏡之顯示裝置
CN111509105B (zh) 发光元件、发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
WO2019153390A1 (zh) Led灯带
CN217305587U (zh) 一种导光模组
WO2009078007A2 (en) Discrete lighting elements and planar assembly thereof
CN210720948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光灯罩
TWI827475B (zh) 具有發光功能之電子裝置
JP7157351B2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9177568U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JP2002222605A (ja) 面発光装置
KR20150108213A (ko) 조명 장치
WO2024113880A1 (zh) 平板灯具以及平板灯装置
CN211040853U (zh) 一种半透光灯板
JPH11329044A (ja) 面状発光装置
KR20240058786A (ko) 조명장치 및 차량 램프
KR20240058780A (ko) 조명장치 및 차량 램프
KR20240058781A (ko) 조명장치 및 차량 램프
KR20240062993A (ko) 조명 모듈 및 차량 램프
CN105137524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
JP2022155935A (ja) 導光板、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