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1574U -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1574U
CN218991574U CN202320217982.4U CN202320217982U CN218991574U CN 218991574 U CN218991574 U CN 218991574U CN 202320217982 U CN202320217982 U CN 202320217982U CN 218991574 U CN218991574 U CN 218991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longitudinal
anchoring
top bea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79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贯东
韩承建
张长虎
董升平
滕战友
张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ong'an Cloud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ong'an Cloud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ong'an Cloud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ong'an Cloud Mi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79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1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1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1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锚护装置中的顶梁可上下升降调节,在掘进机未进入巷道之前,顶梁可在顶梁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贴靠纵向伸缩机构布置,可保障锚护装置在初始状态或未施工状态下整体结构高度处于最小值,避免其占据掘进机上方过多的空间。上述锚护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整体结构高度可调,相比现有锚护一体机,降低了整体结构厚度,提高了锚护装置施工时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锚护装置所存在的结构高度大且不可压缩,继而导致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的问题。掘锚护一体机进一步降低了整体高度,且可有效保障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护装置的施工稳定性。

Description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需要用到锚护装置。锚护装置一般加装在掘进机上,形成掘锚护一体机;锚护装置上的临时支护实现对巷道顶的支撑,钻臂机构实现对巷道顶壁和侧壁的锚固作业,将临时支护上放置的钢带利用锚杆锚固在巷道顶壁和侧壁上,配合掘进机上的截割部实现切割,将巷道前方的煤矿或岩石切割下来,并利用运输系统将切割下来的物料运出,进而实现巷道的掘进和锚护作业。
现有的锚护装置结构高度较大,一般接近一米,在掘进机上方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且难以继续压缩,进而使得掘锚护一体机整体高度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以解决现有锚护装置所存在的结构高度大,继而导致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护装置,包括:
纵向伸缩机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用于安装在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且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能够沿巷道行进方向前后伸缩;
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包括顶梁升降机构和用于支撑巷道顶板的顶梁,所述顶梁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与所述顶梁相连,所述顶梁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顶梁升降,以使所述顶梁远离或贴近所述纵向伸缩机构;
锚固机构,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钻机调节机构和钻机,所述钻机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朝向背离所述顶梁的方向设置;所述钻机用于对巷道顶板或侧壁进行打钻锚固,所述钻机调节机构与所述钻机相连,用于调节所述钻机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两节沿巷道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纵梁,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纵梁之间均通过纵梁油缸相连,所述纵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纵梁前后伸缩;其中,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用于安装在所述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纵梁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一与所述纵梁垂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横梁转动的第一摆动油缸;
所述顶梁升降机构和所述钻机调节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上。
可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支腿机构,所述支腿机构包括:
支腿,所述支腿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内,且所述支腿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
支腿油缸,所述支腿油缸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内,且所述支腿油缸的缸体端部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支腿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支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支腿油缸用于驱动所述支腿绕所述第一铰接点向下摆动,以使所述支腿的第二端与所述巷道行进机构或巷道地面抵接,实现所述支腿对所述锚护装置的支撑。
可选的,所述顶梁升降机构包括:
顶梁竖直油缸,所述顶梁竖直油缸垂直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布置,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的后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顶梁升降;
顶梁斜连油缸,所述顶梁斜连油缸倾斜设置于所述顶梁与第一横梁之间,且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的一端与所述顶梁铰接,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顶梁绕所述第三铰接点上下摆动,以实现对所述顶梁的俯仰调节。
可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前探梁,所述前探梁铰接于所述顶梁的前端,并通过前探梁油缸与所述顶梁相连,所述前探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前探梁相对所述顶梁展开或收缩。
可选的,还包括挡矸网,当巷道有片迎头风险时,锚护作业前将所述挡矸网竖直悬挂于展开后的所述前探梁的前端,无需使用时将所述挡矸网悬挂于所述巷道行进机构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钻机调节机构包括: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通过第一横梁油缸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第一横梁横向移动;
竖直梁,所述竖直梁垂直于所述第二横梁和任意一所述纵梁,所述竖直梁的顶端通过第二横梁油缸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二横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竖直梁沿所述第二横梁横向移动;
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通过升降油缸与所述竖直梁相连,所述升降油缸设置于所述竖直梁内部,所述升降油缸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底板相对所述竖直梁升降;
钻机微调组件,所述钻机微调组件包括微调油缸和第二摆动油缸,所述微调油缸设置于所述升降底板上,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与所述微调油缸相连,所述钻机与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相连,所述微调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钻机前后移动,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钻机旋转。
可选的,所述巷道行进机构为掘进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掘锚护一体机,包括掘进机和如上所述的锚护装置,所述锚护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安装于所述掘进机的上方,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前支撑油缸,所述前支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掘进机铰接,所述前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
后支撑油缸,所述后支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的后端铰接,所述后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掘进机铰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空间连杆机构,所述空间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掘进机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之间,并位于所述前支撑油缸和所述后支撑油缸之间。
可选的,所述支护机构和所述锚固机构分别设置有两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锚护装置,顶梁可上下升降调节,在掘进机未进入巷道之前,顶梁可在顶梁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贴靠纵向伸缩机构布置,可保障锚护装置在初始状态或未施工状态下整体结构高度处于最小值,避免其占据掘进机上方过多的空间。上述锚护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整体结构高度可调,相比现有锚护一体机,降低了整体结构厚度,提高了锚护装置施工时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锚护装置所存在的结构高度大且不可压缩,继而导致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掘锚护一体机,其包含上述的锚护装置。该掘锚护一体机不仅通过锚护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降低了结构整体高度,而且锚护装置通过由油缸组成的支撑机构安装于掘进机上,在锚护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上述支撑机构可将锚护装置整体靠向掘进机收缩,进一步降低了初始状态下掘锚护一体机的整体高度。而且上述支撑机构对锚护装置形成多点支撑,可有效保障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护装置的施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展开状态正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展开状态俯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展开状态侧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未安装挡矸网时的展开状态侧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收缩状态正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收缩状态俯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锚护装置的收缩状态后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掘进机,锚护装置安装于该掘进机上)。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锚护装置;200、掘进机;
1、后支撑油缸;2、前支撑油缸;3、空间连杆机构;4、第一纵梁;5、第一纵梁油缸;6、第二纵梁;7、第二纵梁油缸;8、第三纵梁;9、支腿油缸;10、支腿;11、第一摆动油缸;12、伸缩套管;13、顶梁竖直油缸;14、顶梁斜连油缸;15、顶梁;16、前探梁油缸;17、前探梁;18、第一横梁;19、第一横梁油缸;20、第二横梁;21、第二横梁油缸;22、竖直梁;23、升降油缸;24、微调油缸;25、第二摆动油缸;26、钻机;27、挡矸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锚护装置,以解决现有锚护装置所存在的结构高度大,继而导致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锚护装置的掘锚护一体机。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锚护装置100,其主要包括纵向伸缩机构、支护机构和锚固机构。其中,纵向伸缩机构用于安装在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且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能够沿巷道行进方向前后伸缩;支护机构包括顶梁升降机构和用于支撑巷道顶板的顶梁15,顶梁升降机构设置于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与顶梁15相连,顶梁升降机构用于驱动顶梁15升降,以使顶梁15远离或贴近纵向伸缩机构。一般情况下,将顶梁15设置于纵向伸缩机构的上方,当不需要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撑时,顶梁15可在顶梁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回缩并与纵向伸缩机构的上表面贴靠,可保障锚护装置100在初始状态或未工作状态下整体高度处于最小值,避免占据巷道行进机构上方过多的空间。锚固机构包括钻机调节机构和钻机26,钻机调节机构设置于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朝向背离顶梁15的方向设置,钻机26用于对巷道顶板或侧壁进行打钻锚固,钻机调节机构与钻机26相连,用于调节钻机26的位置,以便钻机26对不同位置进行打钻锚固。一般情况下,顶梁15设置于纵向伸缩机构的上方,钻机调节机构则位于顶梁15的下方,在锚固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或未工作状态下,整个锚固机构位于顶梁15的下方,可避免锚固机构占据巷道行进机构上方过多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纵向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两节沿巷道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纵梁,任意相邻两节纵梁之间均通过纵梁油缸相连,纵梁油缸用于驱动纵梁前后伸缩,从而实现纵向伸缩机构前端的伸缩驱动。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纵向伸缩机构包括三阶纵梁,即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6和第三纵梁8,第二纵梁6滑动安装于第一纵梁4的上方,并通过第一纵梁油缸5与第一纵梁4相连,第一纵梁油缸5安装于第一纵梁4上表面,其活塞杆与第二纵梁6相连,进而驱动第二纵梁6相对第一纵梁4前后伸缩;相应的,第三纵梁8活动嵌套于第二纵梁6的外周,并通过第二纵梁油缸7与第二纵梁6相连,第二纵梁油缸7可驱动第三纵梁8相对第二纵梁6前后伸缩。上述第一纵梁4、第二纵梁6和第三纵梁8形成嵌套式三杆伸缩结构,完全展开状态下,第三纵梁8、第二纵梁6和第一纵梁4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纵梁,即第一纵梁4用于安装在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位于最前端的纵梁,即第三纵梁8的的前端则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一与第三纵梁8垂直的第一横梁18,该转轴平行于第三纵梁8且垂直于第一横梁18,第一横梁18与第三纵梁8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横梁18绕上述转轴转动(摆动)的第一摆动油缸11,第一摆动油缸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纵梁8和第一横梁18,通过第一摆动油缸11的伸缩可实现第一横梁18的转动,以对第一横梁18的横向偏转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顶梁15的横向倾斜角度调整,当巷道顶板有山水(即巷道顶板在横向上一侧高一侧低)时,可使顶梁15灵活适应顶板角度实现有效支撑。上述的顶梁升降机构和钻机调节机构均设置于该第一横梁18上。
进一步地,支护机构还包括支腿机构,支腿机构包括支腿10和支腿油缸9。如图1和图2所示,支腿10活动设置于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纵梁,即第三纵梁8内,且支腿10的第一端与第三纵梁8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支腿油缸9活动设置于第三纵梁8内,且支腿油缸9的缸体端部与第三纵梁8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支腿油缸9的活塞杆端部与支腿10的第二端铰接。作为优选方案,前述第二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后方,支腿油缸9伸长时能够驱动支腿10绕上述的第一铰接点向下摆出至第三纵梁8外,以使支腿10的第二端与巷道行进机构或巷道地面抵接,实现支腿10对锚护装置前端的支撑,进而保障顶梁15对巷道顶板的支撑效果。当无需支撑时,通过支腿油缸9回缩驱动支腿10绕上述的第一铰接点向上摆动直至支腿油缸9和支腿10均收缩至第三纵梁8内。上述支腿机构可以完全收缩至第三纵梁8内部,可以向外摆动至掘进机截割部上或者巷道地面,以便对上方的机构进行辅助支撑。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顶梁升降机构包括顶梁竖直油缸13和顶梁斜连油缸14,顶梁竖直油缸13垂直于纵向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布置,顶梁竖直油缸13的缸体端部与第一横梁18相连,顶梁竖直油缸13的活塞杆端部与顶梁15的后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顶梁竖直油缸13用于驱动顶梁15升降。顶梁斜连油缸14倾斜设置于顶梁15与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纵梁,即第三纵梁8之间,且顶梁斜连油缸14的一端与顶梁15的中部铰接,顶梁斜连油缸14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梁18铰接,顶梁斜连油缸14用于驱动顶梁15绕上述的第三铰接点上下摆动,以实现对顶梁15的俯仰调节。实际操作中,上述顶梁斜连油缸14的缸体端部与顶梁15的中部铰接,顶梁斜连油缸14的活塞缸端部与第一横梁18铰接,顶梁斜连油缸14作为顶梁15的精细调节油缸,能够根据巷道顶板的形状调节顶梁15在纵向上的倾斜角度,以使顶梁15能够与对应位置的巷道顶板进行全面贴合,实现对巷道顶板的有效支撑。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支护机构还包括前探梁17,前探梁17位于顶梁15的前方,且前探梁17的后端铰接于顶梁15的前端,前探梁17通过前探梁油缸16与顶梁15相连,前探梁油缸16安装于顶梁15的下表面,其活塞杆端部与前探梁17相连,前探梁油缸16处于初始位置时,前探梁17处于收缩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前探梁17与顶梁15垂直,当前探梁油缸16的活塞杆朝前伸出时,能够带动前探梁17朝前翻转展开,直至前探梁17与顶梁15平齐或接近平齐,达到前探梁17对顶梁15前端延伸的效果,前探梁17完全展开时如图1和图2所示。当巷道有片迎头风险时,锚护作业前可以在完全展开的前探梁17的前端悬挂挡矸网27,当不作业时,可将挡矸网27从前探梁17的前端取下并悬挂于巷道行进机构的一侧,如图6和图7所示,为挡矸网27悬挂于巷道行进机构一侧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钻机调节机构主要包括第二横梁20、竖直梁22、升降底板和钻机微调组件,第二横梁20平行于第一横梁18,第二横梁20通过第一横梁油缸19与第一横梁18相连,一般情况下第一横梁油缸19安装于第一横梁18上,用于驱动第二横梁20沿第一横梁18横向移动;竖直梁22垂直于第二横梁20和任意一纵梁,竖直梁22竖直朝下设置,其顶端通过第二横梁油缸21与第二横梁20相连,一般情况下第二横梁油缸21安装于第二横梁20上,其用于驱动竖直梁22沿第二横梁20横向移动。升降底板平行于第二横梁20设置,其通过升降油缸23与竖直梁22相连,升降油缸23设置于竖直梁22内部,升降油缸23用于驱动升降底板相对竖直梁22升降。钻机微调组件包括微调油缸24和第二摆动油缸25,微调油缸24设置与升降底板上,第二摆动油缸25与微调油缸24的相连,钻机26与第二摆动油缸25相连,微调油缸24用于驱动钻机26沿巷道行进方向前后伸缩,第二摆动油缸25用于驱动钻机26旋转,实现对钻机26摆动角度的微调。上述钻机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对钻机26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和摆动的精细调节,配合前述的纵向伸缩机构和第一摆动油缸11可对钻机26进行多角度位置调整,使钻机能够对任意倾斜角度的巷道侧壁或巷道顶板进行打钻锚固作业,提升了锚护装置100整体的使用灵活性和打孔精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巷道行进机构优选为掘进机,掘进机上一般配置切割部,如图1所示,支腿机构使用时,其支腿10的第二端可支撑在掘进机的切割部上。
下面以将锚护装置100安装在掘进机200的上方为例,对本实施例上述锚护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后支撑油缸1、前支撑油缸2和空间连杆机构3安装于掘进机200上,且均连接第一纵梁4;第一纵梁4上活动安装第二纵梁6,通过第一纵梁4上的第一纵梁油缸5推动第二纵梁6前后移动;第二纵梁6上活动安装第三纵梁8,通过第二纵梁油缸7实现第三纵梁8的前后移动;第三纵梁8内部安装有支腿油缸9和支腿10,支腿油缸9和支腿10两者配合可以向下摆动展开或者收缩至第三纵梁8内部;第三纵梁8和第一纵梁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一摆动油缸11实现第一横梁18的角度摆动;第一横梁18和第二横梁20通过第一横梁油缸19连接,第一横梁油缸19伸缩实现第二横梁20在第一横梁18上的左右(横向)移动;第二横梁20通过第二横梁油缸21连接竖直梁22;竖直梁22内部安装有升降油缸23,升降底板与升降油缸23相连,升降底板通过升降油缸23实现竖直升降运动;升降底板上安装有微调油缸24和第二摆动油缸25,微调油缸24与第二摆动油缸25相连,第二摆动油缸25又与钻机26相连,钻机26通过第二摆动油缸25实现旋转调节,通过微调油缸24实现钻机26的前后微调,通过第二横梁油缸21和第一横梁油缸19实现钻机26的左右(横向)移动,通过升降油缸23实现钻机26的上下升降。上述锚护装置100的使用过程如下:
初始收缩状态(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下,后支撑油缸1、前支撑油缸2抬升,带动空间连杆机构3和第一纵梁4上升,然后第一纵梁油缸5推动第二纵梁6向前伸出,然后第二纵梁油缸7推动第三纵梁8向前伸出;
顶梁竖直油缸13和顶梁斜连油缸14完全伸出,带动伸缩套管12和顶梁15上升,前支撑油缸2继续升高,可使临时支撑,即顶梁15接触巷道顶板,然后支腿油缸9伸出,带动支腿10向下摆动顶在掘进机200的截割部上,完成巷道的接顶支护,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第一摆动油缸11对第一横梁18的转动调节,进而调整顶梁15的倾斜角度,使顶梁15能够适应不同倾斜角度的巷道顶板。
钻机26通过第二横梁油缸21和第一横梁油缸19实现左右(横向)调整,通过升降油缸23实现钻机26的上下升降,通过微调油缸24实现钻机26在前后方向上的微调,通过第一摆动油缸11对第一横梁18的转动调节,再配合第二摆动油缸25对钻机26的角度进行精调,可实现钻机26对巷道不同部位侧壁和不同部位顶板进行打钻锚护作业。
锚护完成后,各个油缸收缩,空间连杆机构3也随之收缩,锚护装置恢复至如图5和图6所示的初始收缩状态,此时两组钻机26分别位于掘进机回转台的两侧,纵向伸缩机构整体回缩至掘进机正上方,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施例的锚护装置100,顶梁可上下升降调节,在掘进机未进入巷道之前,顶梁在顶梁升降机构的作用下贴靠在纵向伸缩机构的上表面,可保障锚护装置在初始状态或未工作状态下整体结构高度处于最小值,避免占据掘进机上方过多的空间。上述锚护装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整体结构高度可调,相比现有锚护一体机,降低了整体结构厚度,提高了锚护装置施工时的稳定性、灵活性和适用性,解决了现有锚护装置所存在的结构高度大且不可压缩,继而导致加装后占用掘进机上方空间较大,对高度较低的巷道无法适用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锚护装置100为一种机载式锚护一体机,其能在不损伤现有掘进机的前提下进行安装改造,使现有掘进机在原有掘进功能基础上,增加锚杆施工和临时支护功能;而且锚护装置整体结构高度非常低,仅占用现有掘进机平台以上400mm以内空间,对于高度较低的巷道有更好的适应性。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掘锚护一体机,包括掘进机200和如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锚护装置100,锚护装置100通过支撑机构安装于掘进机200的上方后端,其中,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撑油缸2和后支撑油缸1,前支撑油缸2的缸体端部与掘进机200铰接,前支撑油缸2的活塞杆端部与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纵梁,即第一纵梁4的前端铰接;相应的,后支撑油缸1的缸体端部与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纵梁,即第一纵梁4的后端铰接,后支撑油缸1的活塞杆端部与掘进机200铰接。如图1和图4所示,上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空间连杆机构3,空间连杆机构3连接于掘进机200与第一纵梁4之间,并位于前支撑油缸2和后支撑油缸1之间。空间连杆机构3优选为一种四连杆机构,其能够随锚护装置100的使用而展开,以支撑锚护装置100,同时能够在无需使用锚护装置100时,进行回缩,以将锚护装置100最大程度贴近掘进机200回缩;四连杆机构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宽度及结构强度,给锚护装置100的第一纵梁4提供较高的侧向和纵向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锚护装置100对巷道的锚护效果,优选将支护机构和锚固机构均设置两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两组支护机构分别安装于第一横梁18的两端。如图1~图5所示,两组锚固机构由于可沿第二横梁20进行横向调节,所以两组锚固机构在第二横梁20上的位置并不固定;一般情况下,两组锚固机构分别靠近第二横梁20的两端设置,尤其是在将锚护装置100整体缩回时,两组锚固机构分别位于第二横梁20的两端,当锚护装置100的纵向伸缩机构完全回缩后,两组锚固机构分别与掘进机200的两侧,且均朝下布置,使掘进机200在进入巷道之前,在宽度和高度上均处于最紧凑状态,有利于掘锚护一体机适应高度更低、宽度更窄的巷道。
本实施例掘锚护一体机中锚护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考虑到现有锚护机构均采用后置式安装,即锚护机构安装在掘进机靠近后端的位置,支撑点偏向掘进机的后方设置,稳定性较差,本方案的锚护装置100通过上述可收缩的支撑机构安装于掘进机200上方,在锚护装置100处于图4和图5所示的收缩状态时,上述支撑机构可将锚护装置100整体靠向掘进机收缩,进一步降低了初始状态下掘锚护一体机的整体高度;上述支撑机构中的前支撑油缸2起到对顶梁15高度调节的作用,同时支撑机构中的后支撑油缸1、前支撑油缸2和空间连杆机构3对锚护装置100形成三点支撑,在锚护装置100展开使用时,配合支腿机构,可对施工状态下的锚护装置100形成四点支撑,有效提升了锚护装置100施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向伸缩机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用于安装在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且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能够沿巷道行进方向前后伸缩;
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包括顶梁升降机构和用于支撑巷道顶板的顶梁,所述顶梁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与所述顶梁相连,所述顶梁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顶梁升降,以使所述顶梁远离或贴近所述纵向伸缩机构;
锚固机构,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钻机调节机构和钻机,所述钻机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前端,并朝向背离所述顶梁的方向设置;所述钻机用于对巷道顶板或侧壁进行打钻锚固,所述钻机调节机构与所述钻机相连,用于调节所述钻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两节沿巷道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的纵梁,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纵梁之间均通过纵梁油缸相连,所述纵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纵梁前后伸缩;其中,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用于安装在所述巷道行进机构的上方,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纵梁的前端转动安装有一与所述纵梁垂直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的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横梁转动的第一摆动油缸;
所述顶梁升降机构和所述钻机调节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支腿机构,所述支腿机构包括:
支腿,所述支腿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内,且所述支腿的第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
支腿油缸,所述支腿油缸活动设置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内,且所述支腿油缸的缸体端部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前端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支腿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支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支腿油缸用于驱动所述支腿绕所述第一铰接点向下摆动,以使所述支腿的第二端与所述巷道行进机构或巷道地面抵接,实现所述支腿对所述锚护装置的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升降机构包括:
顶梁竖直油缸,所述顶梁竖直油缸垂直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布置,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的后端铰接形成第三铰接点,所述顶梁竖直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顶梁升降;
顶梁斜连油缸,所述顶梁斜连油缸倾斜设置于所述顶梁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且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的一端与所述顶梁铰接,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顶梁斜连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顶梁绕所述第三铰接点上下摆动,以实现对所述顶梁的俯仰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前探梁,所述前探梁铰接于所述顶梁的前端,并通过前探梁油缸与所述顶梁相连,所述前探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前探梁相对所述顶梁展开或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调节机构包括: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通过第一横梁油缸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第一横梁横向移动;
竖直梁,所述竖直梁垂直于所述第二横梁和任意一所述纵梁,所述竖直梁的顶端通过第二横梁油缸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二横梁油缸用于驱动所述竖直梁沿所述第二横梁横向移动;
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通过升降油缸与所述竖直梁相连,所述升降油缸设置于所述竖直梁内部,所述升降油缸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底板相对所述竖直梁升降;
钻机微调组件,所述钻机微调组件包括微调油缸和第二摆动油缸,所述微调油缸设置于所述升降底板上,所述第二摆动油缸与所述微调油缸相连,所述钻机与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相连,所述微调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钻机前后移动,所述第二摆动油缸用于驱动所述钻机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锚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行进机构为掘进机。
8.一种掘锚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掘进机和如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锚护装置,所述锚护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安装于所述掘进机的上方,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前支撑油缸,所述前支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掘进机铰接,所述前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的前端铰接;
后支撑油缸,所述后支撑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的后端铰接,所述后支撑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掘进机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掘锚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空间连杆机构,所述空间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掘进机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中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纵梁之间,并位于所述前支撑油缸和所述后支撑油缸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掘锚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和所述锚固机构分别设置有两组。
CN202320217982.4U 2023-02-14 2023-02-14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Active CN218991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982.4U CN218991574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982.4U CN218991574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1574U true CN218991574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7982.4U Active CN218991574U (zh) 2023-02-14 2023-02-14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1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3301B (zh) 便于移动的前后置式端头液压支架及移架方法
CN101487395A (zh) 架后充填模板支架
CN107100640B (zh) 履带行走式支架钻装机
CN110541705B (zh) 一种履带式掘支锚联合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AU2022383218A1 (en) Bolter miner and tunnelling system
CN109763853B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108374660A (zh) 大倾角厚煤层开采方法
CN218991574U (zh)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CN209925016U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116044393A (zh) 锚护装置及掘锚护一体机
CN215369685U (zh) 一种矩形巷道单轨锚杆钻车结构
CN115711126A (zh) 一种适用于煤巷或半煤岩巷的快速掘进系统
CN214403640U (zh) 一种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
CN115749896A (zh) 一种巷道掘进中围岩顶部临时支护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1598712U (zh) 一种轨道自移式超前支护
CN112727520A (zh) 一种侧边回收式掘支锚联合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CN214366139U (zh) 顺槽空顶区顶板支护车
CN214035731U (zh) 一种侧边回收式掘支锚联合机组
CN210768752U (zh) 一种前掘后锚的掘进系统
CN114738025B (zh) 一种低位放顶煤充填液压支架及使用方法
CN104832172B (zh) 一种快速安全掘进系统及方法
CN215890033U (zh) 一种高效隧道作业桥设备
CN114087003A (zh) 自适应掘进巷道空顶距的临时支架组合移动装置及方法
CN220469959U (zh) 一种滑移式钻锚装置
CN218716805U (zh) 掘进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