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1091U -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1091U
CN218991091U CN202222534430.4U CN202222534430U CN218991091U CN 218991091 U CN218991091 U CN 218991091U CN 202222534430 U CN202222534430 U CN 202222534430U CN 218991091 U CN218991091 U CN 218991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arm
composite
insulator
composite cross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44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杰
尹亚楠
张鑫鑫
黄清
高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44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1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1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1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横担,固定连接在输电杆的杆体上,复合横担包括第一复合横担和第二复合横担;第一复合横担的一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设置第一挂线点;第二复合横担挂接于第一复合横担下方,第二复合横担包括三角结构,三角结构的顶端与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三角结构的另外两个端部分别设置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第二挂线点和所述第三挂线点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挂线点、第二挂线点、第三挂线点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挂接导线。上述复合横担相间绝缘性能好,导线传输容量高,同时还可以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并且可以缩短避雷线支架高度和防雷保护距离;整体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输电杆。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背景技术
现有输电杆塔通常采用角钢横担挂接导线,由于角钢横担为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故用于挂接导线时需要通过悬垂绝缘子进行绝缘连接,在大风吹动时悬垂绝缘子与导线会随风摆动,存在风偏闪络、导线相间绝缘性能差等问题,因而对导线间距的要求较高,各相导线之间需要设计足够的导线电气间隙,导致输电杆塔的塔高较高、线路走廊宽度大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成本,以及在机场附近等特定区域也存在应用限制。同时,塔高较高、线路走廊宽度大的输电杆塔,由于塔型不紧凑,继而输电容量也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以提高输电杆塔中各导线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相间绝缘性能,同时还能提高美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横担,固定连接在输电杆的杆体上,复合横担包括第一复合横担和第二复合横担;第一复合横担的一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设置第一挂线点;第二复合横担挂接于第一复合横担下方,第二复合横担包括三角结构,三角结构的顶端与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三角结构的另外两个端部分别设置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挂线点、第二挂线点、第三挂线点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挂接导线。
其中,第一复合横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与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
其中,第一复合横担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远离杆体的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上方与杆体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复合横担包括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和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形成两个端部。
其中,复合横担还包括一个第三横担绝缘子,第三横担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复合横担和杆体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第三横担绝缘子同轴水平设置。
其中,第二复合横担包括四个第二横担绝缘子和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其中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形成两个端部,另外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分别在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下方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第四挂线点。
其中,第一挂线点、第二挂线点、第三挂线点、第四挂线点中的任意三个用于挂接三相导线。
其中,复合横担还包括一个第四横担绝缘子,第四横担绝缘子的一端与杆体固定连接,第四横担绝缘子的另一端与第四挂线点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电杆,包括竖直设置的杆体和固定连接在杆体上的若干上述复合横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采用以上结构的复合横担相间绝缘性能好,导线传输容量高,同时还可以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并且由于上横担较短,可以缩短避雷线支架高度和防雷保护距离;整体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金具1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杆体连接件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输电杆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复合横担100,固定连接在输电杆10的杆体200上,复合横担100包括第一复合横担110和第二复合横担120;第一复合横担110的一端与杆体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复合横担110远离杆体200的部分用于挂接导线;第二复合横担120挂接于第一复合横担110远离杆体200的部分,第二复合横担120用于挂接导线;输电杆10上挂接的所有导线沿竖直方向至少呈双层设置。
具体地,第一复合横担110包括一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一端与杆体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用于挂接导线。为使复合横担100受力均衡、结构紧凑,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水平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线也可以挂接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远离杆体的任意位置,只需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即可;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也可以向上方或者向下方倾斜设置。优选地,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向上方倾斜,可降低杆体的整体高度,从而节约成本,且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承受导线挂接强度更好。
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包括绝缘体以及包覆在绝缘体外围的伞裙。绝缘体可以是实心绝缘芯体,也可以是空心绝缘管,其中,当绝缘体是实心绝缘芯体时,其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者芳纶纤维浸渍环氧树脂缠绕成型或者拉挤成型或者拉挤缠绕成型的实心芯棒,当绝缘体是空心绝缘管时,其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者芳纶纤维浸渍环氧树脂拉挤成型的空心拉挤管,也可以是玻璃纤维浸渍环氧树脂缠绕固化成型或者拉挤缠绕成型的玻璃钢管,还可以是芳纶纤维浸渍环氧树脂缠绕固化成型的芳纤管,在此不作限制。伞裙可以采用高温硫化硅胶、液体硅橡胶或者室温硫化硅橡胶等材料制成,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还包括连接金具,具体地,绝缘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金具1120用于与杆体200固定连接,绝缘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金具1130作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上设置第一挂线点用于挂接导线。
结合图1和图2,第一连接金具1120包括:法兰筒1121、法兰盘1122、第一连接板1123以及第二连接板1124。法兰筒1121沿轴向设置为中空结构,套设在绝缘体的端部;法兰盘1122封盖法兰筒1121远离绝缘体的一端,其中法兰筒1121与法兰盘1122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单独成型后通过诸如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1123自法兰盘1122远离法兰筒1121一侧延伸至法兰筒1121的相对两侧而与法兰筒1121连接,即,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轴向上,第一连接板1123自法兰盘1122远离法兰筒1121一侧向外延伸,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径向上,第一连接板1123延伸至法兰筒1121的相对两侧而与法兰筒1121连接;第二连接板1124的侧边与第一连接板1123的板面抵接且自第一连接板1123延伸至法兰筒1121的外周面上,使第一连接板1123与第二连接板1124之间形成可安装的空间,该可安装的空间可用于放置将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与杆体200或其他部件锁紧的锁紧件(例如螺栓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板1124的设置能够间接增大第一连接板1123与法兰筒112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金具1120的强度。
具体地,设置法兰盘1122封盖法兰筒1121远离绝缘体的一端,可以避免外界水汽等对绝缘体的腐蚀,对绝缘体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连接板1123以及第二连接板1124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连接金具1120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强度。
其中,为了避免第一连接金具1120被水汽等腐蚀,第一连接金具1120的表面采用热镀锌处理,同时第一连接金具1120内部材料可以是铸铝、铸铁或者合金钢等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第一复合横担110通过杆体连接件300与杆体200固定连接。结合图1、图3,杆体连接件300包括抱箍301、设置在抱箍301外周面上的第三连接板302以及第四连接板303。抱箍301包括两个相配合的半箍,两个半箍对合后形成圆柱形内腔以容纳杆体200,两个半箍的两侧均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两两对合后通过锁紧件抱紧在杆体200上。第三连接板302设置在半箍的外表面且板面垂直于半箍的外表面,即第三连接板302自半箍的外表面远离半箍延伸,第四连接板303设置在第三连接板302的一侧板面上,第四连接板303与第三连接板302垂直且沿抱箍301的轴向延伸设置。第三连接板302上设置若干通孔,第一连接金具1120的第一连接板1123也对应设置若干通孔,第三连接板302的另一侧板面和第一连接板1123贴合后通过锁紧件固定连接。抱箍301的两个半箍可以均设置第三连接板302、第四连接板303。
第二连接金具1130包括法兰筒、法兰盘和挂接部。法兰筒沿轴向设置为中空结构,套设在绝缘体的端部;法兰盘封盖法兰筒远离绝缘体的一端,挂接部设置于法兰盘远离法兰筒的一侧进而形成第一挂线点。
为了均匀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电场,在其两端的端部外围还套设有均压环1140。同时为了提高安装效率,设置均压环1140通过连接支架与连接金具连接。
为了增强结构稳定性,同时减小走廊宽度,第二复合横担120挂接于第一复合横担110下方。第二复合横担120呈三角结构,三角结构的顶端与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三角结构的另外两个端部用于挂接导线。具体地,第二复合横担120包括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和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优选地,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为尺寸、材质均相同的绝缘子,使第二复合横担120呈等腰三角形结构,则第二复合横担120能均匀承受导线挂接力。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一端通过三角联板121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端形成三角结构的另外两个端部,将另外两个端部均定义为第二自由端。两个第二自由端上分别形成两个挂线点用于挂接导线,为便于表述,远离杆体200的挂线点为第二挂线点,靠近杆体200的挂线点为第三挂线点。第二复合横担120通过三角联板121与第一挂线点固定连接,同时挂接于第一挂线点上的导线也可以通过三角联板121挂接。也即第一复合横担110上挂接的导线可以直接挂接在第二连接金具1130的挂线部上,也可以挂接在三角联板121上,只要挂接在第一挂线点的位置处即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包括绝缘体、包覆在绝缘体外围的伞裙,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绝缘体、伞裙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绝缘体两端的两个第三连接金具1211。第三连接金具1211包括法兰筒和法兰盘。其中,法兰筒沿轴向设置为中空结构,套设在绝缘体的端部;法兰盘封盖法兰筒远离绝缘体的一端,其中法兰筒与法兰盘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单独成型后通过诸如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法兰盘上设置挂线孔用于挂接导线,挂接于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上的导线可以通过挂接在法兰盘的挂线孔中实现。
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可以是支柱复合绝缘子,也可以是斜拉复合绝缘子。当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为斜拉复合绝缘子时,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即为第二斜拉复合绝缘子1220。第二斜拉复合绝缘子1220包括芯棒、包覆于芯棒外侧的护套、至少一个设置在护套外壁的伞裙、设置于芯棒两端的两个金具。芯棒采用环氧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拉挤而成,也可以采用模压成型、缠绕成型等其他方式,也可以用乙烯基酯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等其他材料制成。护套及伞裙都由高温硫化硅橡胶一体注射成型包覆在芯棒上,其中护套设置在芯棒与伞裙之间。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护套也可以与伞裙分别制成,然后再组合在一起。护套包覆在整个芯棒上,并有部分护套包覆在金具上。金具包括套接于芯棒端部的套筒部、设置于套筒部远离芯棒一侧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第二斜拉复合绝缘子1220通过金具分别与三角联板121、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连接。
当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为支柱复合绝缘子时,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即为第三支柱复合绝缘子1220。第三支柱复合绝缘子1220的结构、材料均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柱复合绝缘子的尺寸也可以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相同,使第二复合横担呈等边三角形结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的尺寸也可以不相同,使第二复合横担呈不等边三角形结构,如此第二复合横担上的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上挂接的两相导线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从而三相导线沿杆体竖直方向呈三层设置,当然,只要使挂接在第二复合横担上的导线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即可。
为了均匀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电场,在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端的端部外围、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两端的端部外围均套设有均压环1140。
三角联板121为三角形金属板,其上设置若干通孔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继续参阅图1,三角联板121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三个角上各设置一个通孔。三角联板121的顶角与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复合横担120与第一复合横担110固定连接,具体是通过三角联板121的顶角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二连接金具1130的挂接部上设置的挂接孔配合后通过锁紧件紧固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他方式。三角联板121的两个底角分别与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一端连接,具体是通过底角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金具上的连接孔配合后通过锁紧件紧固连接。三角联板121的底边上设置挂线孔,可以用于挂接导线。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复合横担也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多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相互连接,呈直线设置;第二复合横担也可以挂接在第一复合横担远离杆体的任意位置,只要使挂接在第二复合横担上的导线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优化输电杆10的高度,两个第二自由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也即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分别挂接导线。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水平设置,第二复合横担120为等腰三角结构,挂接于第二复合横担120的两个第二自由端上的导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复合横担110的第一挂线点挂接的一相导线位于上层,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上挂接的两相导线位于下层,从而,三相导线沿杆体200竖直方向呈双层设置。第一复合横担110和第二复合横担120配合可用于单回路导线挂接,输电杆10的一侧即能够挂接单回路三相导线,能够提高输电杆塔中各导线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相间绝缘性能,结构紧凑,受力均衡。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参见图4,输电杆10的杆体200的两侧均设有复合横担100,两个复合横担100关于杆体200对称设置。复合横担100包括第一复合横担110和第二复合横担120。两个第一复合横担110与杆体200通过抱箍300连接于同一位置处,且两个第一复合横担110的两个第一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第二复合横担120的四个第二自由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的挂线点均用于挂接导线,杆体200每一侧的复合横担100均可以挂接三相导线,从而输电杆10可以挂接双回路导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复合横担也可以在在同一竖直面内呈“V”型布置,即两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设置;以及两个第二复合横担也可以在同一竖直面内呈“V”型布置,也即两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倾斜向上或者倾斜向下设置,只要第一复合横担的额第一自由端和第二复合横担的四个第二自由端上的挂线点能够用于挂接导线即可。优选地,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和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均倾斜向上设置,可降低杆体的整体高度,从而节约成本,且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和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承受导线挂接强度更好。
在又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提高复合横担100的结构强度,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第一复合横担110还包括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的一端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上方与杆体20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使得第一复合横担110与杆体200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横担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复合横担也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多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与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与杆体连接位置上方依次与杆体固定连接。或者,多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也可以依次连接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远离杆体的部分,另一端在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与杆体连接位置上方依次与杆体固定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只需能加强复合横担的结构强度即可。
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在图4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为了加强复合横担100的稳定性,防止风偏,复合横担100还包括一个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复合横担120和杆体200固定连接。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二复合横担120与杆体200之间的连接点,防止第二复合横担120在导线延伸方向的风偏摆动,增强复合横担100的连接稳定性。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也即图4和图5所示的输电杆10,由于第二复合横担120与第一复合横担110仅通过三角联板121连接,在发生沿导线延伸方向的风偏摆动时,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结构稳定性不强,因此输电杆10仅可用于直线塔挂线,而不能用于耐张塔挂线。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设置,使第二复合横担120通过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与杆体200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稳定性,因此输电杆10除了可用于直线塔挂线,还可以用于耐张塔挂线。这是由于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直线塔仅承受垂直载荷以及水平风荷载(即横向水平荷载),而耐张塔除了具有与直线塔同样的承载能力之外,还能承受更大的顺线路方向的拉力,包括断线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或因施工、检修时用以锚固导线和避雷线引起的荷载等。因此,相比直线塔挂线,耐张塔挂线需要更高机械强度的输电杆来支撑,继而第二复合横担120需要更高强度的支柱复合绝缘子。
其中,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优选采用支柱复合绝缘子,此时输电杆10可用于耐张塔挂线或者直线塔挂线;当然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也可以采用线路复合绝缘子或者绝缘杆等绝缘件,此时输电杆10仅可用于直线塔挂线,这是由于线路复合绝缘子承受风偏摆动的强度不够,具体涉及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区别与前述一致,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可以是支柱复合绝缘子,也可以是斜拉复合绝缘子,当输电杆10用于耐张塔挂线时,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为支柱复合绝缘子;当输电杆10用于直线塔挂线时,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为斜拉复合绝缘子或者支柱复合绝缘子,具体涉及直线塔和耐张塔的区别与前述一致,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与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同轴水平设置,使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承受最小的导线风偏拉力,且此时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长度最短,成本最节约。具体地,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一端设置第一法兰通过抱箍与杆体200连接,第一法兰的结构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第一连接金具1120结构相同,且抱箍结构及与杆体200的连接方式也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法兰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上靠近杆体200一侧的第三连接金具1211固定连接,第二法兰与第三连接金具1211的结构相同,将两者的法兰盘抵接后通过锁紧件紧固连接即可。此时,由于设置了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第二复合横担120中仅有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远离杆体200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和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连接点处作为第三挂线点,导线仍然可以挂接在法兰盘的挂线孔中,第二复合横担120仍然通过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挂接两相导线。此时复合横担100与杆体200之间形成直角梯形结构,各个组件之间均形成稳固连接,机械性能好,受力均衡,稳定性好。当杆体200两侧均连接有复合横担100时,整体形成等腰梯形结构,结构稳固,整体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横担绝缘子可以连接在第二横担绝缘子与杆体之间,第三横担绝缘子也可以倾斜设置,只要能够增加第二复合横担与杆体之间的连接点即可,此种情况下第二复合横担仍有两个第二自由端用于挂接两相导线。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复合横担100的结构强度,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结构的基础上,第一复合横担110还包括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与图5所示结构的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一致,不再赘述。通过设置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使得第一复合横担110与杆体200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进一步加强复合横担100的稳定性,防止风偏,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复合横担100包括第一复合横担110、第二复合横担120和一个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第一复合横担110包括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一端连接在杆体200上,另一端与第二复合横担120连接并形成第一挂线点。第二复合横担120与前述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相比于图7中的复合横担100,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复合横担110仅包括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不设置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也可以实现三相导线的挂接,防止风偏,同时还可以节约成本。在承受荷载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的直径来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复合横担100包括第一复合横担110、第二复合横担120。第一复合横担110包括一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1150,第一复合横担110一端与杆体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上形成第一挂线点A1。第二复合横担120包括四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和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四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首尾相连,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水平设置,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菱形结构的两个沿水平方向排布的顶点以增强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结构稳定性。也即第二复合横担120包括两个三角结构。其中,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与前述图1的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结构、材质均一致,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水平设置。四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中,位于上方的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形成三角结构,该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一端通过三角联板121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的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端形成三角结构的两个端部,也即形成两个第二自由端。两个第二自由端上分别形成两个挂线点,远离杆体200的挂线点为第二挂线点A2,靠近杆体200的挂线点为第三挂线点A3。位于下方的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同样也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形成三角结构,该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一端在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的下方分别连接至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两端,另一端通过三角联板122相互连接形成三角结构的底端,在三角联板122处形成第四挂线点A4。
复合横担100用于挂接三相导线,可以在第一挂线点A1、第二挂线点A2、第三挂线点A3、第四挂线点A4中的任意三个挂线点挂接三相导线。
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挂线点A1用于挂接第一相导线,第二挂线点A2、第三挂线点A3中任选一个用于挂接第二相导线,第四挂线点A4用于挂接第三相导线,此时输电杆10上挂接的所有导线沿竖直方向呈三层设置,连接稳定性高,相间绝缘性能好。优选地,选取第一挂线点A1、第二挂线点A2、第四挂线点A4挂接三相导线。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选择第二挂线点A2、第三挂线点A3、第四挂线点A4用于挂接三相导线,此时输电杆10上挂接的所有导线沿竖直方向呈两层设置,且三个挂线点挂接导线时无需穿过三角结构,施工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复合横担120通过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相互连接但不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连接的顶点与第一自由端连接,以防止菱形结构发生形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复合横担也可以通过第二横担绝缘子相互连接且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连接的顶点与第一自由端连接,此时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竖直设置。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图9所示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复合横担100的稳定性,防止风偏,复合横担100还包括一个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复合横担120和杆体20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一端设置第一法兰通过抱箍与杆体200连接,第一法兰的结构与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1110的第一连接金具1120结构相同,且抱箍结构及与杆体200的连接方式也与前述图6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法兰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上靠近杆体200一侧的第三连接金具1211固定连接,第二法兰与第三连接金具1211的结构相同,将两者的法兰盘抵接后通过锁紧件紧固连接即可。第三横担绝缘子1300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二复合横担120与杆体200之间的连接点,防止第二复合横担120在导线延伸方向的风偏摆动,增强复合横担10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复合横担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横担绝缘子1400,参阅图11,第四横担绝缘子1400的一端与杆体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复合横担12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复合横担120中,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相互连接但不与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1210连接的下方端点与第四横担绝缘子1400固定连接,即第四横担绝缘子1400的另一端与第四挂线点固定连接,具体是连接在三角联板122上,以进一步增强第二复合横担120的结构稳定性。其中,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与前述图9的第二横担绝缘子1220的结构、材质均一致,不再赘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复合横担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复合横担、第二复合横担、第四横担绝缘子,不设置第三横担绝缘子。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输电杆10。如图1-11所示,输电杆10包括竖直设置的杆体200和固定连接在杆体200上的复合横担100。优选地,为了优化输电杆10的受力结构,两组复合横担100对称设置于杆体200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输电杆上也可以设置一组、三组、四组或更多组复合横担,多组复合横担也可以不对称地设置于杆体两侧,以实际需求为准,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采用以上结构的复合横担相间绝缘性能好,导线传输容量高,同时还可以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并且由于上横担较短,可以缩短避雷线支架高度和防雷保护距离;整体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横担,固定连接在输电杆的杆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包括第一复合横担和第二复合横担;
所述第一复合横担的一端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设置第一挂线点;
所述第二复合横担挂接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下方,所述第二复合横担包括三角结构,所述三角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三角结构的另外两个端部分别设置第二挂线点和第三挂线点,所述第二挂线点和所述第三挂线点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第一挂线点、所述第二挂线点、所述第三挂线点中的至少两个用于挂接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所述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所述第一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横担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所述第一斜拉复合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远离所述杆体的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支柱复合绝缘子上方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横担包括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和两个第二横担绝缘子,两个所述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所述三角结构的所述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形成两个所述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一个第三横担绝缘子,所述第三横担绝缘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复合横担和所述杆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所述第三横担绝缘子同轴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横担包括四个第二横担绝缘子和一个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所述三角结构的所述顶端,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形成两个所述端部,另外两个所述第二横担绝缘子的一端分别在所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下方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柱复合绝缘子两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第四挂线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线点、所述第二挂线点、所述第三挂线点、所述第四挂线点中的任意三个用于挂接三相导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还包括一个第四横担绝缘子,所述第四横担绝缘子的一端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担绝缘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挂线点固定连接。
10.一种输电杆,包括竖直设置的杆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体上的若干复合横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横担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横担。
CN202222534430.4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Active CN218991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430.4U CN21899109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4430.4U CN21899109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1091U true CN218991091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4430.4U Active CN218991091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1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89416C (en) Composite tower for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of power grid and composite cross arm structure thereof
CN218991091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105952235B (zh) 一种异型横担及输电杆
CN219176003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4479481U (zh) 一种挂线金具及具有该挂线金具的t型复合绝缘横担
CN115992618A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8541749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18522387U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205822893U (zh) 一种异型横担及输电杆
CN107975287B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CN115573611A (zh)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WO2022048454A1 (zh) 一种绝缘横担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输电杆
CN213449724U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风防倒型电杆
CN210508614U (zh) 一种y型塔
CN105952242A (zh) 横担及输电杆
CN220815132U (zh) 轻结构复合绝缘直线横担
CN111852155A (zh) 一种110kV猫头型复合横担塔
CN111864543A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3243115U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2626527U (zh) 一种变电构架
CA3143815C (en) Composite crossarm and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
CN220954914U (zh) 连接件及变电构架
CN220954915U (zh) 变电构架
CN219794841U (zh) 一种输电塔
CN216740908U (zh) 输电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