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527U - 一种变电构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构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26527U CN212626527U CN202021577450.4U CN202021577450U CN212626527U CN 212626527 U CN212626527 U CN 212626527U CN 202021577450 U CN202021577450 U CN 202021577450U CN 212626527 U CN212626527 U CN 2126265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insulating
- metal
- assembly
- power trans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由绝缘材料制成;横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绝缘横梁和金属横梁,金属横梁连接于两个绝缘横梁之间,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绝缘横梁的端部通过法兰组件相互连接;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之间且与金属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组件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其与边相导线之间安全间距小,从而缩减变电构架的横向宽度,减小变电构架的占地面积,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边相导线可能存在的风偏放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构架。
背景技术
变电构架作为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悬挂、支撑导体以连接开关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
当前的变电构架多为传统的铁构架与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的组合,存在质量重、易锈蚀或开裂等缺陷,对于变电站或换流站还存在构架占地面积大、运输安装困难等问题,且易在风偏的情况下发生的异常放电事故。因此,亟待一成熟的变电架构设计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电构架,能够解决现有变电构架占地面积大、运输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之间;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由绝缘材料制成;横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绝缘横梁和金属横梁,金属横梁连接于两个绝缘横梁之间,第一支撑部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绝缘横梁的端部通过法兰组件相互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之间且与金属横梁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法兰组件与绝缘横梁之间设置第一挂线板,第一挂线板用于挂接导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绝缘横梁与金属横梁之间设置第二挂线板,导线通过悬垂绝缘子挂接于第二挂线板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金属横梁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挂线板,各第三挂线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三挂线板与第二挂线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导线通过悬垂绝缘子挂接于第三挂线板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均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组件的所有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法兰组件相互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一个辅助支撑柱,辅助支撑柱包括绝缘段和金属段,绝缘段和金属段之间固定连接,绝缘段与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法兰组件相互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二支撑组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第一地线支柱,第一地线支柱为绝缘件,第一地线柱远离横梁组件的一端用于挂接地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第二支撑组件为金属支架,第二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第二地线支柱,第二地线支柱由金属材料制成,所有第一地线支柱和第二地线支柱远离横梁组件的一端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绝缘横梁为复合绝缘子;金属横梁为金属管或格构式金属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通过将第一支撑组件中与横梁组件连接的第一支撑部设置为复合绝缘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缩减导线与支撑组件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进而有效减小变电构架宽度和征地费用,同时将距离导线较远的第二支撑部设置为金属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另外,横梁组件包括中间段和设置于中间段两端的边相段,边相段为绝缘横梁,中间段为金属横梁。由于传统变电构架中,横梁组件采用铁构架,全部需要采用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的组合来挂接导线。将边相段设置为绝缘横梁,使得边相导线可以直接挂接于横梁上,取消了边相悬垂绝缘子,可有效减少边相导线风偏问题,从而有效减小变电构架宽度,同时,可以减少支撑组件的复合段的占比,降低成本。同时,中间段采用金属横梁,可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一挂线板;
图4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四挂线板;
图5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又一实施例中的抱箍和第五挂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变电构架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均压环1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构架100,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10和横梁组件120,第一支撑组件11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梁组件120架设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10之间,第一支撑组件110对横梁组件120起到支撑作用,参考图4,横梁组件120用于挂接导线200。其中,第一支撑组件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为复合绝缘材料,第二支撑部112为金属材料。第一支撑部111远离第二支撑部112的一端与横梁组件120的端部通过法兰组件130相互连接,由于与横梁组件12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为复合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从而可缩减导线200与第一支撑组件110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进而有效减小变电构架100宽度和征地费用,同时第二支撑部112采用金属材料,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除此之外,上述复合结构的第一支撑组件110质量轻、不易生锈和开裂,相应解决了安装运维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安装运维费用。
横梁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绝缘横梁122和金属横梁121,金属横梁121连接于两个绝缘横梁122之间,第一支撑部111远离第二支撑部112的一端与绝缘横梁122的端部固定连接。由于传统变电构架中,横梁组件采用铁构架,全部需要采用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的组合来挂接导线。本实施例中,绝缘横梁122采用复合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可直接挂接导线20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悬垂绝缘子等结构的数量。并且,由于绝缘横梁122设置于横梁组件120两侧与第二支撑部112固定连接,即取消了变电构架100的边相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可以消除边相导线的风偏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变电构架100的宽度,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一支撑组件110的复合段长度,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另外采用复合绝缘材料的绝缘横梁122质量轻、不易生锈和开裂,运输安装成本低、效率高,并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免维护,减少原有瓷绝缘子串的运维费用。并且,中间采用金属横梁121,可降低材料成本。
变电构架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件160,第二支撑组件160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10之间且与金属横梁121固定连接。根据不同挂线需求,第二支撑组件160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以及更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160为金属支架,通常第一支撑组件110与第二支撑组件160以及各第二支撑组件160之间设有三个或三的倍数个挂线点,如六个或九个等。每三个导线挂线点挂接一整个回路的导线,因此每三个导线挂线点之间需要保持比相内距离更大的相间距离,因此即使相间支撑使用金属材料,也不会额外的增大过多的横向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160还可以为复合绝缘材料,也可以和第一支撑组件110一样为复合绝缘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组件110和横梁组件120之间设有法兰组件130,第一支撑组件110的端部和横梁组件120的端部分别与法兰组件130连接,变电构架100包括第一挂线板141,第一挂线板141设置于横梁组件120和法兰组件130的连接处,第一挂线板141开设若干挂线孔144,挂线孔144分别用于挂接导线200。由于绝缘横梁122和第一支撑部111均为复合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导线可以直接通过挂线金具挂接于第一挂线板141上。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法兰组件130的端部连接第一法兰132,横梁组件120的端部连接第二法兰124,第一法兰132和第二法兰124通过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挂线板141夹设于第一法兰132和第二法兰124之间。第一挂线板141上开设有一个预留孔和两个个挂线孔144,其中预留孔位于横梁组件120的正下方,两个挂线孔144对称设置在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金属横梁121可以为金属格构柱,各金属格构柱之间通过法兰或螺栓连接,具体地,金属横梁121可以包括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金属格构柱。
在又一实施例中,金属横梁121还可以为金属管件。当然,金属横梁121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金属材料制成的其他结构,此处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绝缘横梁122与金属横梁121之间设置第二挂线板142,由于金属横梁121仍为金属材料,因此绝缘横梁122与金属横梁121之间仍需要通过悬垂绝缘子将导线挂接于第二挂线板142上。
同样,导线也不能直接通过挂线金具直接挂接于金属横梁121上,因此在金属横梁121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三挂线板143,各第三挂线板143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三挂线板143与第二挂线板142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导线通过悬垂绝缘子挂接于第三挂线板143上。上述预定距离需要满足各导线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要求,针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各导线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横梁组件120沿远离两侧第一支撑组件110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组件120,使得变电构架100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组件110和横梁组件120之间设有法兰组件130,第一支撑组件110的端部和横梁组件120的端部分别与法兰组件130连接。法兰组件130中与横梁组件120连接的部分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从而保证了横梁组件120在安装后可以有向上预拱的趋势,当法兰组件130与横梁组件120相连时,可以产生联动的预拱角度,从而横梁组件120可沿远离两侧第一支撑组件110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组件120。
如图1所示,绝缘横梁122可以为一个横梁段1221,或者如图4所示,绝缘横梁122包括至少两个横梁段1221拼接而成,两个横梁段1221的相近端分别连接一第三法兰1222,两个第三法兰1222之间还可以夹设一第四挂线板1241。第四挂线板1241上开设有一个预留孔和两个挂线孔144,其中预留孔位于横梁组件120的正下方,两个挂线孔144对称设置在两侧,导线200通过挂线金具210挂接在挂线孔144中。
需要说明的是,横梁组件120的绝缘横梁122和第一支撑部111可采用支柱绝缘子结构,支柱绝缘子包括位于内部的绝缘体和包覆于绝缘体外的橡胶伞裙。具体地,绝缘体可以是绝缘管或者绝缘芯棒。绝缘管可以是采用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浸渍环氧树脂通过缠绕固化成型的玻璃钢管或者通过拉挤成型的空心拉挤管;绝缘芯棒可以是采用玻璃纤维或者芳纶纤维浸渍环氧树脂通过缠绕固化成型的实心芯棒或者通过拉挤成型的拉挤芯棒,橡胶伞裙可以采用高温硫化硅橡胶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橡胶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横梁122和第一支撑部111还可以是其他的复合材料,此处不作限定。
在又一实施例中,若绝缘横梁122长度较长,绝缘横梁122上可设置挂线点。如图5所示,变电构架100包括抱箍123和第五挂线板145,抱箍123间隔套设于绝缘横梁122上,第五挂线板145设置于抱箍123外壁,第五挂线板145开设若干挂线孔144,挂线孔144分别用于挂接导线200。其中,抱箍123可胶装固定于横梁组件120上,抱箍123内壁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开槽1231和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开槽1232,第一开槽1231环绕横梁组件120外壁设置,第二开槽1232与第一开槽1231交错设置,从而第一开槽1231和第二开槽1232可限制抱箍123在横梁组件120的轴向的滑动和径向的转动,保持抱箍123和横梁组件120的连接稳定;同时第一开槽1231和第二开槽1232交错设置,在填充胶装材料时,胶装材料可在第一开槽1231和第二开槽1232内充分流动均匀,利于抱箍123与横梁组件120的胶装。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五挂线板145与抱箍123一体成型,抱箍123内壁的第一开槽1231和第二开槽1232垂直设置,第五挂线板145上开设有一个预留孔和两个挂线孔144,其中预留孔位于横梁组件120的正下方,两个挂线孔144对称设置在两侧。
如图4所示,上述各挂线板的挂线孔144用于与挂线金具210连接,通常的挂线板上用于挂接挂线金具210的挂线孔144为圆形,但是考虑到挂线金具21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会有一定角度的旋转,当挂线金具210旋转之后,挂线金具210与各挂线板之间的力的方向不能与各挂线板的中心线相交,即在各挂线板上产生了一个扭力,这个力会导致连接松动甚至降低支撑寿命。为了使得挂线金具210旋转之后,挂线金具210与各挂线板之间的力的方向依旧与各挂线板的中心线相交,本申请中将各挂线板上的至少一个挂线孔144设置为腰形孔或弧形孔,挂线金具210发生旋转之后自动在挂线孔144内移动,使得挂线金具210对各挂线板的作用力的方向保持与各挂线板的中心线相交,从而保持各挂线板的连接稳定,延长各挂接板的使用寿命。
第一支撑组件110和横梁组件120之间设置的法兰组件130由于存在较多不规则轮廓,且与第一挂线板141较近,在强电场附近易导致发生异常放电现象。如图1所示,变电构架100还包括屏蔽壳131,屏蔽壳131罩设于法兰组件130外部,以防止发生异常放电。
除此之外,如图6所示,第一挂线板141远离法兰组件130的一侧在绝缘横梁122上还设置有均压环180,均压环180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防止发生放电。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挂线板142、第三挂线板143、第四挂线板1241和第五挂线板145的至少一侧也可分别设置有均压环180,以均匀电场,防止发生放电。优选地,第二挂线板142、第三挂线板143、第四挂线板1241和第五挂线板145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均压环18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第一支撑组件110包括两个支撑柱113,每个支撑柱113均包括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为复合绝缘材料。两个支撑柱113分别与法兰组件130连接,两个支撑柱113轴线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且两个支撑柱113之间形成5°-70°的夹角。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支撑组件110还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支撑柱113,在此不对支撑柱113的数量做具体限制,只需能稳定地对横梁组件120进行支撑即可。与第一支撑组件110相同,第二支撑组件160也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子支撑柱(图中未标识),结构与第一支撑组件110的组成相同,不在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10中,至少其中一个第一支撑组件110还包括辅助支撑柱114,辅助支撑柱114包括绝缘段1141和金属段1142,绝缘段1141和金属段1142之间固定连接,绝缘段1141与第一支撑部111之间通过法兰组件130相互连接。绝缘段1141为复合绝缘材料。辅助支撑柱114位于两个支撑柱113所在平面之外,以限制变电构架10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
变电构架100是用于在变电站中挂接输电导线的,因此通常需要进行接地,当横梁组件120为复合绝缘材料可直接挂接导线200时,由于地线与要与导线200之间保持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并且要兼顾避雷问题,如何挂接地线尤为重要。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变电构架100还包括第一地线支柱150,第一地线支柱150与第一支撑组件110对应设置,第一地线支柱150为复合绝缘材料,第一地线支柱150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110的第一端151和与第一端151相对的第二端152,第二端152的高度高于横梁组件120的高度,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用于挂接地线;所有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之间电连接且与金属横梁121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地线支柱150,并且由于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高于横梁组件120的高度,从而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高于导线200高度,既可以保证地线与导线200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还可起到避雷作用。由于第一地线支柱150以及第一支撑部111均为绝缘材料,因此将第一地线支柱150与地线相连的一端与金属横梁121电连接,可以通过金属横梁121和金属材质的第二支撑组件160将地线接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接地的可靠性,还可以沿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支撑组件160设置接地引下线(图中未示出)进行接地,亦可在第一地线支柱150及第一支撑组件110的合适位置处设置接地引下线。
为了使各地线分布在同一高度,更好地实现避雷效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组件160上方设置了第二地线支柱170,第二地线支柱170设置为金属材料,既可以实现更好的导电效果也可以节约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地线支柱170也可以与第一地线支柱150一样,为绝缘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由于第一地线支柱150挂接接地引下线的安装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将所有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和第二地线支柱170电连接后,仅需将接地引下线沿其中一个第二地线支柱170连接至接地点即可实现变电构架100的整体接地,安装工艺便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接地引下线将每一个地线连接点都连接至接地点,此处不作限制。
为了保证地线支柱与横梁组件120的连接稳定,第一地线支柱150和第一支撑组件110对应设置,第二地线支柱170和第二支撑组件160对应设置,每个地线支柱的方向与支撑组件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即地线支柱竖直设置于横梁组件120上,地线支柱的轴线方向与其重力方向一致,地线支柱可稳定设置于支撑组件,具体地,地线支柱设置于支撑组件和横梁组件120之间的法兰组件130上。
当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一端151与横梁组件120上挂接导线200的挂线点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足够时,接地引下线可贴合第一地线支柱150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组件110之间设置有三个或三的倍数个挂接导线200的挂线点,例如三个、六个或者九个等。三个相邻的挂线点分别挂接A,B,C三相电,A,B,C三相之间需要保证足够的相内电气安全距离。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相间安全电气距离,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支撑组件110的附近通常不设置挂线点。若在满足了相间安全电气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支撑组件110的两侧设置了挂线点,还需另外设置支撑结构以保证接地引下线与挂线点挂接的导线200之间的安全电气距离,接地引下线与导线200之间的距离需大于第一预值。
具体地,第一地线支柱150与第一支撑组件110的连接端设置有支柱绝缘子(图中未示出),支柱绝缘子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110的近侧端和与近侧端相对的远侧端,远侧端与导线200的距离大于第一预值,接地引下线由第一地线支柱150的第二端152挂接至远侧端,从而保证接地引下线与挂线点挂接的导线200之间的安全电气距离。
综上所述,通过将第一支撑组件110中与横梁组件120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设置为复合绝缘材料,利用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缩减导线与支撑组件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进而有效减小变电构架宽度和征地费用,同时将距离导线较远的第二支撑部112设置为金属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另外,横梁组件120包括绝缘横梁122和设置于绝缘横梁122之间的金属横梁121,其中绝缘横梁122为复合绝缘材料,金属横梁121为金属材料。由于传统变电构架中,横梁组件采用铁构架,全部需要采用耐张绝缘子串、悬垂绝缘子串和跳线的组合来挂接导线。将边相段设置为复合绝缘件,使得边相导线可以直接挂接于横梁上,取消了边相悬垂绝缘子,可有效减少边相导线风偏问题,从而减小变电构架宽度,同时,可以减少支撑组件的复合段的占比,降低成本。
并且,金属横梁121设置绝缘横梁122之间,可降低材料成本。当横梁长度越长的情况下,对横梁的承载力要求越高,因此横梁的规格(直径)也就越大,由于复合材料制作的特殊性,横梁规格的增加,会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因此中间段使用金属,边相使用复合材料,充分利用金属结构的低成本以及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最大程度地平衡构架的性能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原理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
横梁组件,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横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绝缘横梁和金属横梁,所述金属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绝缘横梁的端部通过法兰组件相互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之间且与所述金属横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组件与所述绝缘横梁之间设置第一挂线板,所述第一挂线板用于挂接导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横梁与所述金属横梁之间设置第二挂线板,导线通过悬垂绝缘子挂接于所述第二挂线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横梁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挂线板,各所述第三挂线板之间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所述第三挂线板与所述第二挂线板之间间隔所述预定距离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均包括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所有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所述法兰组件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一个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包括绝缘段和金属段,所述绝缘段和所述金属段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段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所述法兰组件相互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第一地线支柱,所述第一地线支柱为绝缘件,所述第一地线支柱远离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用于挂接地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为金属支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方设置有第二地线支柱,所述第二地线支柱由金属材料制成,所有所述第一地线支柱和所述第二地线支柱远离所述横梁组件的一端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横梁为复合绝缘子;所述金属横梁为金属管或格构式金属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7450.4U CN212626527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变电构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7450.4U CN212626527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变电构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26527U true CN212626527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3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77450.4U Active CN212626527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一种变电构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26527U (zh)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21577450.4U patent/CN2126265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21613B1 (en) | A composite tower comprising across arm structure for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 |
EP2467915B1 (en) | Support towers, insulating cross-arms and insulating members for high voltage power networks | |
CN104481178B (zh) | 一种复合材料变电站构架 | |
WO2022042263A1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111864545A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626527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109449867A (zh) | ±11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避雷器装置及拆装方法 | |
CN111864544A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111864546A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02997476U (zh) | 一种水平支撑跳线的复合材料绝缘横担 | |
CN212359263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WO2022022385A1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111864543A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3043236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3243115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626524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626526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626525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836964U (zh) | 变电构架 | |
CN212849300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2359262U (zh) | 一种变电构架 | |
CN210105440U (zh) | 一种电杆加高装置 | |
CN210508617U (zh) | 变电构架 | |
CN215989643U (zh) |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 |
CN218522387U (zh) | 一种复合横担及输电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