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6964U - 变电构架 - Google Patents

变电构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6964U
CN212836964U CN202021262292.3U CN202021262292U CN212836964U CN 212836964 U CN212836964 U CN 212836964U CN 202021262292 U CN202021262292 U CN 202021262292U CN 212836964 U CN212836964 U CN 212836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anel
sub
flange
plate
power trans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22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毅平
徐康
张富平
张小文
曹明阳
王生贵
张琦
黄清
尚建国
祖金龙
马斌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an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Branch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an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Branch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an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Gansu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Branch, Jiangsu Shenm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ans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22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6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6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6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横梁和法兰,其中,法兰包括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主体包括筒体以及首尾相连的顶面板、第一侧面板、底面板和第二侧面板,筒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侧面板的内侧,筒体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面板,且使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在第一侧面板外侧,筒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其中,横梁沿远离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该变电构架的法兰结构简单,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变电构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构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兴建了大量的变电站。在变电站中,变电构架起着支承电力设备以及承受导线拉力等作用,是变电站中最主要的建筑物。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传统变电构架采用全钢制结构或水泥结合钢结构,存在质量重、易锈蚀或开裂、低温性能一般等问题;运输、安装等环节较为困难;在变电站或换流站区域内尤其还存在构架走廊宽、高度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且大风工况易发生跳线风偏放电等故障,对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存在较大影响。
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复合变电构架的应用,但是由于结构中耐张绝缘子串的设置,经济性以及安全性都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包括: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横梁,设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横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与第一支撑件、第二端部与第二支撑件均通过法兰连接;法兰包括主体和第一连接部,主体包括筒体以及首尾相连的顶面板、第一侧面板、底面板和第二侧面板,筒体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侧面板的内侧,筒体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面板,且使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在第一侧面板外侧,筒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其中,横梁沿远离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该法兰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加工,节约成本,侧卧式的法兰结构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优选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外周的水平调节板,水平调节板位于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之间且与主体相接设置于所述筒体外壁。水平调节板的设置,可以支撑筒体,并且加强主体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效果。
优选地,底面板底面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便于与其他部件相连,并且属于水平相连,不会受到重力剪切作用,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地,法兰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二侧面板外侧设置过渡板,过渡板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二侧面板。过渡板的设置,可以增加一个第三连接部,可以增加与其他部件连接的部位。
优选地,过渡板与第三连接部垂直设置,过渡板的两个侧面与第三连接部之间分别垂直设置若干加强筋。垂直设置第一加强筋可以使过渡板与第二侧面板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优选地,水平调节板设置第一通孔,第一侧面板设置第二通孔,筒体卡合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中心低于第二通孔的中心。水平调节板设置第一通孔,使水平调节板环绕整个筒体以对筒体起到全面支撑的作用,进而平衡受力,使法兰更加稳固。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包括若干支撑柱以及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设置在若干支撑柱端部与法兰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作为支撑柱与法兰的连接部件,可以使支撑件与法兰进行可拆卸安装,便于施工。
优选地,支撑柱分为若干分体部件,分体部件可拆卸安装。支撑柱分体设置便于制造加工以及施工现场的安装,也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优选地,横梁包括与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横梁、与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横梁以及连接第一子横梁与第二子横梁的至少一个中间子横梁,第一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中间子横梁水平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及第二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而使横梁成为逐渐向上抬升的拱形横梁。
优选地,横梁上设有用于悬挂导线的挂线部,挂线部包括第一挂线板以及第二挂线板,第一挂线板固定设于第一子横梁与中间子横梁之间,第二挂线板固定设于中间子横梁与第二子横梁之间;第一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夹角大小相等,第二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夹角大小相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横梁的拱高时,可以增大第一夹角/第二夹角,当需要减小横梁的拱高时,可以减小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从而实现根据不同设计要求灵活地调节,降低设计难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的变电构架由于法兰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加工,节约成本,侧卧式的法兰结构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法兰100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法兰100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法兰200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法兰300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法兰300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法兰400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变电构架1000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变电构架2000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法兰100,包括主体110和第一连接部120;主体110包括筒体111以及首尾相连的顶面板112、第一侧面板113、底面板114和第二侧面板115,可以理解的是,从图1的视角来看,主体110为六面体构造,其中前后两面不设置面板,其他四面首尾相连,并且顶面板112、第一侧面板113、底面板114和第二侧面板115相邻位置之间相互垂直(由图2可知),在其他实施例中,以上各部分之间也可以不垂直,只要能够首尾相连且保证法兰便于安装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侧面板115的内侧,筒体1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面板113,且使筒体111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即保证了筒体111在安装后可以有向上预拱的趋势;在第一侧面板113外侧,筒体111的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120,第一连接部120可以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该法兰100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加工,节约成本,侧卧式的法兰结构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111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法兰110与其他部件相连时,可以产生联动的预拱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0为在筒体111的端部设置的第一法兰121,第一法兰121具备圆形法兰盘,圆形法兰盘上有安装孔,可以与其他部件进行盘盘连接,进而完成与其他部件的组合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也可以是非法兰的结构,只要能完成与其他部件的安装使用要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0还包括水平调节板116,水平调节板116位于第一侧面板113和第二侧面板115之间且与主体110相接且设置于筒体111外壁。水平调节板116的设置,可以支撑筒体111,并且加强主体110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力学性能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板116与第一侧面板113和第二侧面板115平行,且水平调节板116同时与顶面板112和底面板114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板可以是非平行于第一侧面板和第二侧面板的结构,可以为能支撑连接筒体的任何结构,包括任何与底面板相连且具备支撑作用的加强筋结构,比如设置在筒体外壁与底面板之间的加强筋,该加强筋可以沿筒体径向设置以支撑筒体,又比如可以为设置在筒体外壁与顶面板之间的加强筋,该加强筋半围设在筒体的外壁并沿筒体的轴向设置若干个该加强筋,其他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调节板116设置第一通孔1161,第一侧面113板设置第二通孔1131,筒体111卡合穿过第一通孔1161和第二通孔1131,第一通孔1161的中心低于第二通孔1131的中心。水平调节板116设置第一通孔1161,使水平调节板116环绕整个筒体111以对筒体111起到全面支撑的作用,且整体受力平衡,使法兰100结构更加稳固。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也可以不包括水平调节板,水平调节板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对筒体稳固支撑的作用。若法兰主体本身结构可以承担来自于垂直方向的力的作用,可以不采用水平调节板,减少材料使用和制造费用,降低成本。反之,若对法兰力学要求较高时,需要增设水平调节板。
本实施例的法兰100由于安装后筒体111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向上的锐角,与其他部件相连可以产生预拱的结构,并且法兰100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可减少元件数量,提高安装可靠性以及力学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法兰200,与实施例一的法兰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法兰200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30。
在本实施例中,底面板214底面设置第二连接部230。第二连接部230的设置便于与其他部件相连,并且属于水平连接,不会受到重力剪切作用,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30为与底面板214分体成型的第二法兰231,底面板214上设置安装孔2141用于安装第二连接部230。第二法兰231与底面板214分体设置,后期施工时组装,也便于第二法兰231加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可以采用一体式的第二法兰的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连接,同时,自身的一体化结构也更加可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30包括两个第二法兰231,并且以底面板214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保证了第二连接部230与外部组件相连时,可以平衡受力,保持最稳定的连接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法兰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底面板的大小以及外部连接组件的个数进行调节,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制。
本实施例的法兰200由于设置第二连接部230,可以使得法兰200在垂直方向上与其他部件水平连接,具备较高的连接稳定性和通用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法兰300,与实施例一的法兰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法兰300还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40。
在本实施例中,法兰30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40,第二侧面板315外侧设置过渡板350,过渡板350连接第三连接部340和第二侧面板315。过渡板350的设置,可以增加一个第三连接部340,可以增加与其他部件连接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板350与第二侧面板315垂直设置,且第三连接部340沿过渡板350向下延伸,过渡板350的两个侧面与第二侧面板315之间分别垂直设置若干第一加强筋351。垂直设置第一加强筋351可以使过渡板350与第二侧面板的315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板350两侧对应设置两条第一加强筋351,可以使过渡板350受力平衡。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的位置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受力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板350与第三连接部340垂直设置,过渡板350的两个侧面与第三连接部340之间分别垂直设置两条第二加强筋352。垂直设置第二加强筋352可以使过渡板350与第三连接部340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类似,位置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受力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40为与过渡板350一体成型的第三法兰341。第三连接部340采用一体式的结构,便于与其他部件连接,同时,自身的一体化结构也更加可靠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可以为其他具备连接功能的部件,不一定为法兰结构,可根据其连接的部件匹配设计,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制。
本实施例的法兰300由于设置第三连接部340,可以增加法兰300在垂直方向上与其他部件水平连接,具备较高的连接稳定性和通用性。
实施例四: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法兰400,与实施例一的法兰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法兰400还同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30和第三连接部440。
在本实施例中,法兰400整合了实施例二的法兰200和实施例三的法兰300的特征,同时具备第二连接部430和第三连接部440。该法兰的400的结构,最大程度的丰富了法兰400与其他部件连接的通用性。
实施例五:
参见图7、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构架1000,包括:支撑组件1100,包括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1110及第二支撑件1120;横梁1130,设于第一支撑件1110与第二支撑件1120之间,横梁1130包括沿第一方向a相对的第一端部1131及第二端部1132;其中,第一端部1131与第一支撑件1110、第二端部1132与第二支撑件1120均通过法兰连接;法兰为实施例一中的法兰100,括主体110和第一连接部120;主体110包括筒体111以及首尾相连的顶面板112、第一侧面板113、底面板114和第二侧面板115,筒体11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侧面板115的内侧,筒体1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侧面板113,且使筒体111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即保证了筒体111在安装后可以有向上预拱的趋势;在第一侧面板113外侧,筒体111的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120,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一端部1131或第二端部1132固定连接;其中,横梁1130沿远离第一支撑件1110和第二支撑件1120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1130。该法兰100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加工,节约成本,侧卧式的法兰结构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111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变电构架1000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10或第二支撑件1120包括若干支撑柱以及第四连接部1150,第四连接部1150设置在若干支撑柱端部与法兰10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1150作为支撑柱与法兰100的连接部件,可以使支撑件与法兰进行可拆卸安装,便于施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10及第二支撑件1120均设置两个支撑柱。
在其他实施例中,法兰也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法兰200,或者其他能够匹配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法兰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30包括与第一支撑件1110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横梁1133、与第二支撑件1120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横梁1134以及连接第一子横梁1133与第二子横梁1134的两个中间子横梁1135,第一子横梁113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子横梁1134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中间子横梁1135水平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子横梁1133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及第二子横梁1134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而使横梁1130成为逐渐向上抬升的拱形横梁1130。具体地,通过设置筒体111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第一子横梁1133以及第二子横梁1134逐渐向上抬升,最终使横梁1130整体成为拱形横梁113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子横梁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根据实际长度需求设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变电构架1000受力均匀,变电构架1000为对称构架,具体地,第一夹角的大小与第二夹角的大小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的大小也可以不相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30的最大拱高与横梁1130的跨度的比值范围为五百分之一至三百分之一,例如五百分之一、四百分之一或三百分之一。其中在设计时,可通过调节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大小以使得最大拱高与跨度的比值在预设范围内。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横梁1130与第二支撑件1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横梁1130与第一支撑件1110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30为复合横梁,本身绝缘,第一子横梁1133、第二子横梁1134以及中间子横梁1135均为复合支柱绝缘子(图7中未示出伞裙),其伞裙的材料为颜色可调、无毒害的高温硫化硅橡胶,能够增强变电构架1000的环境友好性,且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将横梁1130设置成复合横梁,一方面可以使横梁1130结构轻便,易于加工,便于节约变电构架1000的运输、组装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其优异的外绝缘性能能够消除污闪、雨闪等安全隐患,提高变电构架1000的安全运行水平。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30上设有用于悬挂导线的挂线部1140,挂线部包括第一挂线板1141以及第二挂线板1142,第一挂线板1141固定设于第一子横梁1133与中间子横梁1135之间,第二挂线板1142固定设于中间子横梁1135与第二子横梁1134之间;第一挂线板1141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夹角大小相等,第二挂线板1142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夹角大小相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横梁1130的拱高时,可以增大第一夹角/第二夹角,当需要减小横梁1130的拱高时,可以减小第一夹角/第二夹角,从而实现根据不同设计要求灵活地调节,降低设计难度。
具体地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30两端的法兰100作为连接部件,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支撑组件1100,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第一子横梁1133和第二子横梁1134。由于法兰100自身的结构,筒体111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与法兰100的筒体111相连的第一子横梁1133和第二子横梁1134的轴线也分别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即分别为上述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等,则表明该变电构架1000实际为对称的结构,以第一子横梁1133为例,具备第一夹角的第一子横梁1133与中间子横梁1135通过第一挂线板1141相连,第一挂线板1141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一夹角大小相等,则可以通过几何模型推算出中间子横梁1135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进一步,由于第二子横梁1134和第一子横梁1133对称,与第二子横梁1134相连的中间子横梁1135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最终可以顺利推导出中间子横梁1135与水平面平行,最终整个变电构架1000呈现出两端向上预拱、中间平齐的拱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130各个部分的连接位置处,都围绕设置均压环,均压环是改善绝缘子电压分布的环状金具。均压环的作用是防侧击雷,可将高压均匀分布在物体周围,保证在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是变电构架所需要的电压等级不高,可以不设置均压环,或者减少均压环的数量。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变电构架1000中的横梁1130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件1110和第二支撑件1120上,且沿远离第一支撑件1110和第二支撑件1120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1130,从而当横梁1130悬挂有导线时,即使横梁1130在自重以及导线的负荷下产生垂向弧垂,横梁1130拱起的高度也会抵消垂向弧垂,使横梁1130上的挂线点与横梁1130两端部齐平,最终满足挂线标准要求。
实施例六:
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构架2000,与实施例五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横梁两端的法兰结构不同以及支撑组件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10、第二支撑件2120均包括若干支撑柱,每一个支撑柱分为若干分体部件,分体部件可拆卸安装。支撑柱分体设置便于制造加工以及施工现场的安装,也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10的支撑柱数量为三个,第二支撑件2120的支撑柱数量为两个,相应的,与第一端部2131连接的法兰结构采用实施例四的法兰400,与第二端部2132连接的法兰结构采用实施例一的法兰2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一端部连接的法兰结构和与第二端部连接的法兰结构可根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数量进行调整,能够相互适配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法兰400与三个第一支撑件2110相连能够减少变电构架2000中的元件个数、减少变电构架2000中元件之间结合面的数量,避免在受力的情况下横梁2130与第一支撑件2110连接失效,保证横梁2130与第一支撑件21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变电构架的结构可以根据变电构架在电站中的位置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组合的变电构架的最边缘处,为提高变电构架的支撑能力,边缘处的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从而根据支撑件的数量调整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法兰数量进行适配;在中间段的变电构架,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就可以达到支撑的目的;当然为了确保稳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数量都可以大于等于三个,需要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本申请中的法兰通过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从而一方面可以减少变电构架中元件的个数,节约原材料,降低变电构架的整体重量,方便运输以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侧卧式的法兰结构可以起到同时连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部件的作用,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使法兰与其他部件相连时,可以产生联动的预拱角度。
进一步地,横梁所包括的第一子横梁、第二子横梁以及中间子横梁均为复合支柱绝缘子,直接利用连接第一子横梁和中间子横梁的第一挂线板、连接第二子横梁和中间子横梁的第二挂线板悬挂导线,取消了传统变电构架中的耐张绝缘子串,能够降低变电构架的高度,消除跳线弧垂,进而消除风偏跳电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
横梁,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横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法兰包括主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包括筒体以及首尾相连的顶面板、第一侧面板、底面板和第二侧面板,所述筒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板的内侧,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面板,且使所述筒体的轴线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呈锐角;
在所述第一侧面板外侧,所述筒体的所述另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横梁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外周的水平调节板,所述水平调节板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板和所述第二侧面板之间且与所述主体相接设置于所述筒体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板底面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侧面板外侧设置过渡板,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侧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过渡板的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分别垂直设置若干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板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侧面板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筒体卡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低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包括若干支撑柱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若干支撑柱端部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若干分体部件,所述分体部件可拆卸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横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子横梁的至少一个中间子横梁,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中间子横梁水平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用于悬挂导线的挂线部,所述挂线部包括第一挂线板以及第二挂线板,所述第一挂线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中间子横梁之间,所述第二挂线板固定设于所述中间子横梁与所述第二子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大小相等,所述第二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小相等。
CN202021262292.3U 2020-06-29 2020-06-29 变电构架 Active CN212836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292.3U CN212836964U (zh) 2020-06-29 2020-06-29 变电构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292.3U CN212836964U (zh) 2020-06-29 2020-06-29 变电构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6964U true CN21283696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2292.3U Active CN212836964U (zh) 2020-06-29 2020-06-29 变电构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6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1178B (zh) 一种复合材料变电站构架
CN103122723B (zh) 一种酒杯复合材料塔
CN110159051B (zh) 变电构架
CN212836964U (zh) 变电构架
CN213038594U (zh) 法兰
CN210508615U (zh) 变电构架
CN111749512A (zh) 变电构架
CN210508617U (zh) 变电构架
CN110159052B (zh) 变电构架
WO2022042263A1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2359263U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3898375U (zh) 一种杆塔原位升高装置
CN203081021U (zh) 一种新型酒杯复合材料塔
CN210508616U (zh) 法兰以及变电构架
CN111864546A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0074720U (zh) 挂线板及绝缘横梁
CN215989643U (zh)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CN111864543A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6949704U (zh) 一种复合变电构架
CN212359262U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111864544A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13043236U (zh) 一种变电构架
CN205828013U (zh) 一种母线支撑装置
US20240044166A1 (en) Tensile transmission tower design
CN212626526U (zh) 一种变电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