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8859U - 插入部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插入部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8859U
CN218978859U CN202222621612.5U CN202222621612U CN218978859U CN 218978859 U CN218978859 U CN 218978859U CN 202222621612 U CN202222621612 U CN 202222621612U CN 218978859 U CN218978859 U CN 218978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pipe
retur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16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谦
孙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kang H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kang H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kang H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kang Hui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16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8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8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8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入部和内窥镜,该插入部应用于内窥镜,所述插入部包括多腔管,前端头以及连接管,所述多腔管内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回水通道所述前端头连接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部,所述前端头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孔,并与所述多腔管和所述前端头固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插入部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入部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可插入至人体内部,以实现体内的可视化检查或手术。内窥镜的插入部包括多腔管及固定在多腔管端部的前端头结构。其中,多腔管内分别设有走线通道和进水通道等,前端头形成有与进水通道对应的出水孔,外部的水经由进水通道流入并从前端头的出水孔射出,以清洁前端头的环境进行清洁。前端头和插入管的尺寸越小,越能减小插入体内的难度。因此,通常会将其设计为尺寸较小,但这样也会使得进水通道和出水孔的孔径较小,导致前端头与多腔管连接装配时,容易出现进水通道与出水孔不能对齐的问题,进而影响出水效果、影响前端头和多腔管之间的密封可靠性等问题,导致多腔管和前端头的连接处出现渗水或漏水等情况,影响了内窥镜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部和内窥镜,旨在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插入部,应用于内窥镜,所述插入部包括:
多腔管,所述多腔管内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回水通道;
前端头,所述前端头连接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部,所述前端头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孔,并与所述多腔管和所述前端头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的孔壁还凸设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连接管的端面抵接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位于出水孔远离所述多腔管的一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与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壁面、所述出水孔的孔壁均为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或硬质塑胶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水通道的回水入口设于所述多腔管的侧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水通道的回水入口设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面,所述前端头还设有连通所述回水入口的第一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腔管的端部还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回水入口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所述插入部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避让缺口内,所述导丝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多腔管的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控制手柄和所述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多腔管、前端头,以及连接管,所述多腔管内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回水通道;所述前端头连接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部,所述前端头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孔,并与所述多腔管和所述连接管固定;
所述控制手柄设有进水接头和回水接头;
所述多腔管与所述控制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进水通道通过进水导管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所述回水通道通过回水导管与所述回水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所述进水导管包括柔性导管和刚性导管,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内,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柔性导管内,所述柔性导管远离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
所述回水导管也包括柔性导管和刚性导管,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回水通道内,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柔性导管内,所述柔性导管远离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插入部,通过使用连接管连接多腔管的进水通道和前端头的出水孔,由于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需要插入进水通道和出水孔的内部,如此,在多腔管和前端头连接装配时,可以避免出现进水通道与出水孔不能对齐的情况,确保装配后多腔管和前端头装配后进水通道能与出水孔对齐,以确保内窥镜的出水功能。同时,由于连接管的设置,还能确保多腔管和前端头装配后的点胶密封,提升密封性能,进水通道在两者的连接处出现渗水或漏水的情况,确保了内窥镜的可靠性,提升内窥镜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中的控制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入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入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入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插入部 60 镜头模组
10 多腔管 200 内窥镜
11 进水通道 210 控制手柄
12 走线通道 211 进水接头
13 回水通道 213 回水接头
15 回水入口 215 进水导管
17 避让缺口 2151 柔性导管
30 前端头 2153 刚性导管
31 出水孔 214 回水导管
33 限位结构 216 导轨件
35 第一通孔 217 SR结构
50 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内窥镜200的插入部100。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插入部100应用于内窥镜200,所述插入部100包括:
多腔管10,所述多腔管10内形成有进水通道11和回水通道13;
前端头30,所述前端头30连接于所述多腔管10的端部,所述前端头30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11连通的出水孔31;及
连接管50,所述连接管50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出水孔31,并与所述多腔管10和所述前端头30固定。
插入部100包括还包括有镜头模组60,前端头30还设有用于安装镜头模组60的安装槽(图中未标示),安装槽的底壁还贯穿前端头30的表面设置。多腔管10还设有走线通道12,走线通道12、进水通道11以及回水通道13均相互独立设置,以便于实现进水路、回水路以及线路之间的相互分离,以提升线路的安全性。电信号线、光信号线以及操控线等均穿过走线通道12与镜头模组60连接。多腔管10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弯曲性能,以满足的内窥镜200的不同使用功能需求;当然,多腔管10也可以是不能弯曲的直管,还可以是蛇骨管,在此不对多腔管10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插入部100,通过使用连接管50连接多腔管10的进水通道11和前端头30的出水孔31,由于连接管50的两端分别需要插入进水通道11和出水孔31的内部,如此,在多腔管10和前端头30连接装配时,可以避免出现进水通道11与出水孔31不能对齐的情况,确保装配后多腔管10和前端头30装配后进水通道11能与出水孔31对齐,以确保内窥镜200的出水功能。同时,由于连接管50的设置,还能确保多腔管10和前端头30装配后的点胶密封,提升密封性能,进水通道11在两者的连接处出现渗水或漏水的情况,确保了内窥镜200的可靠性,提升内窥镜200的使用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50为硬质管,以便于连接管50与前端头30、多腔管10之间的连接。其中,连接管50可以是金属管,例如不锈钢管、铜合金管等。金属材质的连接管50可以确保连接管50的结构强度,确保连接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管50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例如连接管50可以是硬质的塑胶管等。连接管50的外径与多腔管10的进水通道11、出水孔31的孔径相适配,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在另一实施中,连接管50的外径比多腔管10的进水通道11、出水孔31的内径略大,以如此,连接管50可以与多腔管10、前端头30过盈配合,以提升三者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管50的长度比多腔管10和前端头30两者之间的插接长度的长。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管50只是用于提升进水通道11与出水孔31之间连通的可靠性,并不用于延长整个插入部100长度。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31的孔壁还凸设限位结构33,所述限位结构33与所述连接管50的端面抵接限位。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33可以是限位凸筋,也可是限位凸块等结构。限位结构33可以是环绕整一个出水孔31的孔壁的一整圈,限位结构33也可以是凸设在出水孔31的孔壁的多个位置,在此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对连接管50限位即可。通过设置限位结构33,可以有效避免连接管50穿过前端头30并脱落在人体内的情况,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升内窥镜200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33位于出水孔31远离所述多腔管10的一端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结构33设置在出水孔31远离多腔管10的位置,可以使得连接管50能提升插入至出水孔31的深度,进一步提升连接管50与前端头3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管50的外壁面和出水孔31的孔壁之间,连接管50的外壁面和进水通道11的内壁面之间还设有粘胶,以进一步提升三者连接的可靠性。粘胶可是先组装,然后再点胶。或者是,可以连接管50的侧壁面涂覆粘胶,然后再组装等。在此都不对粘胶设置方式进行限定。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水通道13的回水入口15设于所述多腔管10的侧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回水通道13的回水入口15设置在多腔管10的侧壁面上,并位于多腔管10靠近前端头30的位置。如此,人体内体液可以经由回水入口15流入,并经由回水通道13排出体外,以确保检查环境或手术环境的洁净,便于镜头模组60采集到清晰的图像,提升内窥镜200的可视操作效果。回水入口15设于多腔管10的侧壁面,可以减小回水预清洁位置影响,能实现同时进水和回水,提升清洁的效率。
请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水通道13的回水入口15设于所述多腔管10的端面,所述前端头30还设有连通所述回水入口15的第一通孔3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回水入口15还可以是设置在多腔管10的端面位置,此时,前端头30对应设置有连通回水入口15的第一通孔35,此时,人体内的体液可以依次经由第一通孔35、回水入口15进入回水通道13内。当回水入口15设于多腔管10的端面,可以精确得控制预清洁的位置。
请继续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腔管10的端部还形成有避让缺口17,所述回水入口15设于所述避让缺口17内;所述插入部100还包括导丝(未在图中显示出),所述导丝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5,并延伸至所述避让缺口17内,所述导丝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多腔管10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插入部100还设有导丝,导丝穿过第一通孔35,用以引导前端头30沿导丝的延伸方向运动。在插入部100插入人体的腔道时,导丝可以引导前端头30沿着导丝的延伸方向前进,提升整个插入部100的插入效率,降低插入难度。通过在多腔管10的端部凹设形成有避让缺口17,避让缺口17的设置可以方便导丝和前端头30组装时,将导丝的端部插入第一通孔35并经由第一通孔35延伸至避让缺口17内,避让缺口17的设置能避免导丝与前端头30组装时卡住导丝,提升两者组装时的顺畅性。同时,避让缺口17还为导丝的转动提供了避让空间,以避免导丝在转动时与多腔管抵接10抵接,使得导丝也能顺畅地转动。
由于插入部100设置有导丝,导丝穿设于第一通孔35中,此时,通过在多腔管10的端部还形成有避让缺口17,并将回水入口15设于所述避让缺口17内,避免因导丝的设置而影响回水,确保了回水的功能。并且,将导丝穿设在第一通孔35内,还能有效地利用前端头30的空间。避让缺口17的底壁可以是平面结构,也可以是非平面结构等。
在一实施例中,避让缺口17的底壁为弧面或曲面,弧面或曲面结构能引导导丝的端部向多腔管10的外侧延伸,避免导丝深入回水通道13内,确保的回水通道13的畅通。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通孔35用于固定导丝时,此时,还可以将回水入口15设置在多腔管10的壁面上。当第一通孔35用于回水时,此时,插入部100可以不设置有导丝,即此时的内窥镜200无导丝导向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200,所述内窥镜200包括控制手柄210和插入部100,该插入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内窥镜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控制手柄210设有进水接头211和回水接头213;多腔管10与所述控制手柄210固定,所述进水通道11通过进水导管215与所述进水接头211连接,所述回水通道13通过回水导管214与所述回水接头213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控制手柄210用以供操作者握持操作,控制手柄210上还设有进水接头211和回水接头213,进水接头211和回水接头213均设于控制手柄210的底部,以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布置,提升控制手柄210操作的方便性。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导管215和回水导管214均通过导轨件216实现与手柄壳的固定。具体的,导轨件216上设有到第一导向槽(图中未标识)和第二导向槽(图中未标识),进水导管215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导向槽上,回水导管214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导向槽上,以提升进水导管215和回水导管214固定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水导管215包括柔性导管2151和刚性导管2153,刚性导管2153的一端固定插设于进水通道11内,另一端插设于柔性导管2151内,柔性导管2151远离刚性导管2153的一端与进水接头211连接。同样地,回水导管214包括柔性导管(图中未标识)和刚性导管(图中未标识),刚性导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回水通道13内,另一端插设于柔性导管内,柔性导管远离刚性导管的一端与回水接头213连接。
与连接管50相似的原理,刚性导管2153可以避免柔性导管2151与进水通道11或回水通道13之间连接不可靠的问题,提升连接的可靠性。柔性导管2151便于改变管路方向,便布管,提升走管的便捷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内窥镜200还设有SR结构217,SR结构217套设固定多腔管10远离前端头30的一端,SR结构217与控制手柄210连接时,SR结构217可以对内窥镜200进行保护,提升多腔管10的抗弯曲性能,提升内窥镜2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入部,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括:
多腔管,所述多腔管内形成有进水通道和回水通道;
前端头,所述前端头连接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部,所述前端头还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孔;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孔,并与所述多腔管和所述前端头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的孔壁还凸设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连接管的端面抵接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位于出水孔远离所述多腔管的一端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与所述进水通道的内壁面、所述出水孔的孔壁均为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或硬质塑胶管。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通道的回水入口设于所述多腔管的侧壁面。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通道的回水入口设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面,所述前端头还设有连通所述回水入口的第一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管的端部还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回水入口设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所述插入部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避让缺口内,所述导丝的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多腔管的方向延伸设置。
9.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控制手柄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插入部,所述控制手柄设有进水接头和回水接头;
所述多腔管与所述控制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进水通道通过进水导管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所述回水通道通过回水导管与所述回水接头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导管包括柔性导管和刚性导管,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进水通道内,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柔性导管内,所述柔性导管远离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接头连接;
所述回水导管也包括柔性导管和刚性导管,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固定插设于所述回水通道内,另一端插设于所述柔性导管内,所述柔性导管远离所述刚性导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接头连接。
CN202222621612.5U 2022-09-30 2022-09-30 插入部和内窥镜 Active CN218978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612.5U CN218978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插入部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612.5U CN218978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插入部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8859U true CN21897885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1612.5U Active CN218978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插入部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8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8200B1 (en) Continuous flow resectoscope with single tube sheath assembly and rotatable connection
US9173555B2 (en) Endoscope
US20090024078A1 (en) Triple lumen catheter
CN110051316B (zh) 内窥镜及其插入头端
CA2542268A1 (en) Vascular puncture depth locator
CN218978859U (zh) 插入部和内窥镜
US20180242881A1 (en) Intravascular sensing devices having flexible tip structure
JP4225611B2 (ja) 内視鏡用管路洗滌装置
WO2019049506A1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CN219021113U (zh) 一种导流件、镜头安装座、前端模组及内窥镜
CN209979936U (zh) 一种转向可调蛇管及内窥镜
EP4024114B1 (en) Endoscope
CN106132292B (zh) 医技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JP5855488B2 (ja) 内視鏡
US8579832B2 (en) Joining of sensor guide wire
CN219270851U (zh) 前端头组件和内窥镜
CN219183646U (zh) 一种开槽内窥镜接圈
CN219375868U (zh) 一种导管座及导管座组件
CN217659780U (zh) 固定套管及管路连接结构
CN219071530U (zh) 插入部及内窥镜
CN219397454U (zh) 输尿管软镜及其插入结构
CN211273029U (zh) 一种防刮碰胆道引流管
CN217792993U (zh) 一种肾盂内窥镜的管道结构
CN219481016U (zh) 内镜下治疗用导管装置
CN218960682U (zh) 一种内窥镜的蛇骨、插入部及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