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6709U -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6709U
CN218976709U CN202223040747.9U CN202223040747U CN218976709U CN 218976709 U CN218976709 U CN 218976709U CN 202223040747 U CN202223040747 U CN 202223040747U CN 218976709 U CN218976709 U CN 218976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earphone
host
microphone
telephon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07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Guangm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Guangm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Guangm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Guangm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07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6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6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6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话系统,涉及无线通话技术领域,包括非入耳式耳机及主机,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与所述主机为独立设置,所述非入耳式耳机具有扬声器、耳挂部及后挂部,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设置有麦克风,耳挂部与后挂部连接结构内设置有耳机NFC模块,所述主机内设置主机NFC模块,主机外壳上设置控制NFC配对的NFC按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戴式通话系统佩戴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背景技术
音频通话系统是通信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通信终端,大部分电话机为按键式电话机,其发号模块主要包括按键号盘、双音频信号脉冲信号发声器。振铃模块由音调振铃电路、压电陶瓷振铃器或扬声器组成,其作用是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电话线上的信号状态,当收到从电话交换机送来的振铃信号时驱动压电陶瓷振铃器或扬声器发出振铃提示音。通话模块由电声器件组成的受话器、声电转换器件组成的送话器以及信号放大器构成,其作用是完成发话时语音信号的声电变换、信号放大,以及接收信号的放大和语音信号的电声变换。
现有的通话系统多为头戴式耳机一体产品,因整个通话系统都集成在头戴式耳机上,使得耳机重量大,佩戴时间过长会有很强的疲劳感,舒适度不好,且在夏天天气热出汗量大的情况下,汗液堆积在耳机罩内散发汗臭,体验感及卫生安全均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话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头戴式通话系统佩戴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话系统,包括非入耳式耳机及主机,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与所述主机为独立设置,所述非入耳式耳机具有扬声器、耳挂部及后挂部,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设置有麦克风,耳挂部与后挂部连接结构内设置有耳机NFC模块,所述主机内设置主机NFC模块,主机外壳上设置控制NFC配对的NFC按键。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耳挂部及连接结构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扬声器、耳挂部及连接结构分别为对称设置,所述麦克风通过麦克风连接支架设置在其中一个扬声器的背面。
可选地,在一侧扬声器及耳挂部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耳机音量键、耳机开关键、麦克风指示灯及充电接口。
可选地,在另一侧所述扬声器及耳挂部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内置电池,所述主机设置TYPE_C充电口。
可选地,在未设置麦克风的扬声器的背面设置有通话控制键。
可选地,所述无线信号连接为蓝牙连接。
可选地,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为骨传导耳机或气传导耳机。
可选地,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3.5耳机孔。
可选地,所述非入耳式耳机设置防水等级为IPX5。
可选地,还包括TYPE_C充电线及3.5耳机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话系统,本方案中通过将主机和耳机独立设置,通过NFC技术进行主机和耳机间的通信匹配,减轻了通话系统头戴部分的重量,同时采用非入耳式耳机,提高使用者佩戴耳机的舒适性。可见,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头戴式通话系统佩戴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入耳式耳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扬声器;11、通话控制键;2、耳挂部;3、后挂部;4、麦克风;41、麦克风连接支架;42、麦克风前端的麦克风指示灯;5、连接结构;51、耳机开关键;52、耳机音量键;53、充电接口;54、麦克风指示灯;55、内置电池外壳;6、主机;61、NFC按键;62、功能键;63、电源开关键;64、3.5耳机孔;65、TYPE_C充电口;66、主机音量键;67、挂绳孔;68、显示屏;7、主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话系统,包括非入耳式耳机及主机6,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与所述主机6为独立设置,所述非入耳式耳机具有扬声器1、耳挂部2及后挂部3,在所述扬声器1的背面设置有麦克风5,耳挂部与后挂部连接结构5内设置有耳机NFC模块,所述主机6内设置主机NFC模块,主机外壳上设置控制NFC配对的NFC按键61。
具体地,如图1-4所示,通过将主机6和非入耳式耳机独立分开设置,通过NFC按键61控制主机NFC模块的启动并进行与非入耳式耳机的通信匹配,非入式耳机跟主机通过进场通信NFC功能配对后可以进行语音传输,实现通话,而独立设置的主机大大减轻了通话系统头戴部分及非入耳式耳机的重量,使得使用者在佩戴耳机过程中更感轻松不会产生疲惫,同时采用非入耳式耳机,提高使用者佩戴耳机的舒适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扬声器1、耳挂部2及连接结构5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扬声器1、耳挂部2及连接结构5分别为对称设置,所述麦克风4通过麦克风连接支架41设置在其中一个扬声器1的背面。
具体地,将麦克风4通过麦克风连接支架41设置在右侧的扬声器1上,便于调节麦克风的使用位置,对于左利手的使用者,可将麦克风4设置在左侧的扬声器1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一侧扬声器1及耳挂部2的连接结构5上设置有耳机音量键52、耳机开关键51、麦克风指示灯54及充电接口53。
具体地,主机设置有电源开关键63、主机音量键66及控制各种功能的功能键62,因主机2与耳机分离设置,因此在耳机上同样设置了耳机音量键52、耳机开关键51、麦克风指示灯54等,以便于通话过程中的各项功能的调整,其中麦克风指示灯54除了设置在连接结构5上,在麦克风4的前端同样设置麦克风指示灯42,以提醒本人及旁人麦克风的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另一侧所述扬声器及耳挂部的连接结构5上设置有内置电池,所述主机设置TYPE_C充电口65。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内置电池设置在内置电池外壳55内部,通过TYPE_C充电口65,主机2可以反向给耳机边使用边充电,保证耳机的使用续航时间,并且通过设置TYPE_C充电口,主机通过数据线可以给耳机边充电边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未设置麦克风的扬声器1的背面设置有通话控制键11。
具体地,通过通话控制键56控制麦克风4的开启和关闭,在麦克风4开启或关闭的同时,其指示灯会亮起或关闭,例如,按下通话控制键56关闭麦克风使,指示灯显示黄色表示麦克风为禁音状态,再按一下通话控制键56,开启麦克风,此时指示灯显示绿色,表示麦克风为通话状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为非入耳式蓝牙耳机。
具体地,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实现主机6与耳机的连接配对。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非入耳式蓝牙耳机为骨传导蓝牙耳机或气传导蓝牙耳机。
具体地,通过骨传导或气传导实现耳机的非入耳设置,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3.5耳机孔64。
具体地,在需要进行有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主机6上的3.5耳机孔64实现耳机与主机6的有线连接,本主机6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有线连接本方案的耳机,还可以连接其它有线耳机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非入耳式耳机设置防水等级为IPX5。
具体地,将非入耳式耳机防水等级设置为IPX5,以满足非入耳式耳机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TYPE_C充电线及3.5耳机线。
具体地,主机通过TYPE_C充电线实现对耳机的反向充电,通过3.5耳机线实现主机与耳机间的有线连接。
如图4所示,主机6的背面设置有主机支架7,通过主机支架7可以将主机6进行连接固定,在主机6的上侧角位置设置挂绳孔67可以为主机6添加挂绳,进一步便于主机6与连接位置的连接。在主机6正面还设置有显示屏,以提供使用状态及时间等基本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入耳式耳机及主机,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与所述主机为独立设置,所述非入耳式耳机具有扬声器、耳挂部及后挂部,在所述扬声器的背面设置有麦克风,耳挂部与后挂部连接结构内设置有耳机NFC模块,所述主机内设置主机NFC模块,主机外壳上设置控制NFC配对的NFC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耳挂部及连接结构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扬声器、耳挂部及连接结构分别为对称设置,所述麦克风通过麦克风连接支架设置在其中一个扬声器的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侧扬声器及耳挂部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耳机音量键、耳机开关键、麦克风指示灯及充电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另一侧所述扬声器及耳挂部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内置电池,所述主机设置TYPE_C充电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未设置麦克风的扬声器的背面设置有通话控制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入耳式耳机为非入耳式蓝牙耳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入耳式蓝牙耳机为骨传导蓝牙耳机或气传导蓝牙耳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3.5耳机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入耳式耳机设置防水等级为IPX5。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无线通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YPE C充电线及3.5耳机线。
CN202223040747.9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Active CN218976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747.9U CN21897670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747.9U CN21897670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6709U true CN218976709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0747.9U Active CN21897670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6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17868A1 (en) Point-to-Point Wireless Audio Transmission
CN201197140Y (zh) 无线外放耳机
CN201750452U (zh) 移动通信终端
KR20070109323A (ko) 음향 트랜스듀서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07264280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TWI275287B (en) Bluetooth mobile phone having a detachable bluetooth earpiece
CN216391364U (zh) 基于耳机的游戏通话快速切换系统及其耳机
CN104135308A (zh) 一种可以接听手机来电的热水器
JPH0591584A (ja) イヤホン
CN201349217Y (zh) 蓝牙耳机座
JP2003125069A (ja) 携帯電話のイヤホーンジャックに連結可能なスピー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18976709U (zh) 一种无线通话系统
CN102624963B (zh) 具有全双工无线对讲功能的手机及其实现方法
CN201018556Y (zh) 分体式无线操作手机
CN202508032U (zh) 车载蓝牙免提系统
GB2463610A (en) Integrated device for local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CN210247001U (zh) 一种助听用蓝牙耳机
CN207560281U (zh) 外响颈挂式蓝牙耳机
CN207166701U (zh) 一种耳机电路
CN204967900U (zh) 一种连接手机的电话免提对讲机
CN202889465U (zh) 一种移动会议电话
CN215581605U (zh) 一种便携式话筒音响
JPH04180329A (ja)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CN203301699U (zh) 警用无线耳机蓝牙发射器
JPS63119350A (ja) コ−ドレス通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