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2502U -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2502U
CN218972502U CN202223610825.4U CN202223610825U CN218972502U CN 218972502 U CN218972502 U CN 218972502U CN 202223610825 U CN202223610825 U CN 202223610825U CN 218972502 U CN218972502 U CN 218972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plat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08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浩宇
谢敏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08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2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2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2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隔光件;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结构,所述贯穿结构贯穿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出光面,所述隔光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贯穿结构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贯穿结构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所述入光侧部用于供入射光线进入。此时,导光组件既能够通过隔光件进行隔光而减少窜光,又能够通过入光侧部进行侧入式进光、有利于降低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成为了市场的热门,音箱等终端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音箱等终端设备能够用作物联网的入口,如通过语音控制等方式,或通过在顶盖上设置触摸灯进行交互,此时触摸灯成为一种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为减少窜光,音箱顶盖触摸灯通常采用直发光式灯光方案布局,导致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光组件,以有利于降低整体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隔光件;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结构,所述贯穿结构贯穿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出光面,所述隔光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贯穿结构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贯穿结构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所述入光侧部用于供入射光线进入。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连接框体,所述隔光件与所述连接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体具有框体容纳腔,所述导光板容纳在所述框体容纳腔内,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连接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体具有出光口,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出光口;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框体的内侧卡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框体包括第一环板和盖板,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的外沿与所述第一环板固定连接而围设出所述框体容纳腔;所述隔光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外沿抵接,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环板的内侧卡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连接框体之间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体上。
可选地,所述下表面设有多个反光网点,所述反光网点的密度随着与所述入光侧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入光侧部,所述反光网点的分布密度自所述入光侧部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部位置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隔光件由黑色塑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上述导光组件,所述发光结构还包括发光组件、扩散板和反光片,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侧部进入所述导光板。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有容纳凹陷,所述容纳凹陷至少部分容纳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容纳凹陷包括第一凹槽和/或缺口,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出光面,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
可选地,所述扩散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隔光件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还包括电路板,当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连接框体且所述连接框体具有框体容纳腔时,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体容纳腔内;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通孔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通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发光结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发光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内,所述设备壳体具有第二环板,所述扩散板的外沿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环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凸起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导光组件设置为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隔光件;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出光面,导光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结构,贯穿结构贯穿下表面及出光面,隔光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贯穿结构内;导光板在贯穿结构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入光侧部用于供入射光线进入;此时,导光组件既能够通过隔光件进行隔光而减少窜光,又能够通过入光侧部进行侧入式进光、有利于降低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一实施例中连接框体仰视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位置的截面图。
图5为图3中B-B位置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终端设备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29214860000031
Figure BDA00040292148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组件,该导光组件可应用于音箱等终端设备上。
参照图1,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100和至少一个隔光件610,此时隔光件610可设置为由黑色塑胶制成,导光板100可设置为由透光材料制成。导光板1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下表面160及出光面170,出光面170即光线最终从导光板100射出的表面。导光板100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结构110,贯穿结构110贯穿导光板100的下表面160及出光面170,如图1中贯穿结构110设置为长条的通缝;隔光件610至少部分设置在贯穿结构110内;导光板100在贯穿结构110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120,入光侧部120用于供入射光线进入。隔光件610能够防止灯光窜光,即防止经贯穿结构110两侧的入光侧部120进入导光板100的光线之间的串扰,使得导光组件既能够通过隔光件610进行隔光而减少窜光,又能够通过入光侧部120进行侧入式进光、有利于降低整体厚度。当进入贯穿结构110的两侧的入光侧部120的光的颜色不同时,隔光件610能够防止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变色的现象。此外,隔光件610至少部分设置在贯穿结构110内,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结构紧凑性。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上设有两个贯穿结构110,两个贯穿结构110平行设置;导光组件包括对应的两个隔光件610,两个隔光件610平行设置且分别设置在贯穿结构110内;导光板100的同一侧设有三个入光侧部120;沿同一侧的入光侧部120的排列方向,每两个入光侧部120之间均设有一个隔光件610(即导光板100在贯穿结构110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120)。即,导光板110上可设置N个平行设置的贯穿结构110,并参照上述方式在导光板110的同一侧设置N+1个入光侧部120,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导光组件还可以设置为包括连接框体600,连接框体600具有框体容纳腔603,连接框体600具有出光口604。具体而言,连接框体600可设置为包括第一环板601和盖板602,该盖板602开设出光口604。本实施例中,第一环板601整体呈方环状,当然第一环板601也可以整体呈圆环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盖板602的外沿与第一环板601固定连接而围设出上述框体容纳腔603,该固定连接具体可采用一体成型、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隔光件610可设置为与盖板602固定连接,即隔光件610与连接框体600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具体可采用一体成型、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此时,隔光件610便于与连接框体600同时与导光板100进行安装,整体安装效率较高。
参照图1、图4、图5,导光板100容纳在框体容纳腔603内,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70朝向出光口604,以实现出光。盖板602与导光板100的外沿抵接,导光板100与连接框体600固定连接,如设置为导光板100的外侧与第一环板601的内侧卡扣连接,即导光板100的外侧与连接框体600的内侧卡扣连接;当然,导光板100的外侧与第一环板601的内侧也可以采用粘接、过盈配合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此时,导光板100容纳在框体容纳腔603内,导光板100的外侧与连接框体600的内侧卡扣连接,导光组件整体结构更紧凑。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导光板100与连接框体600之间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101和第一通孔605,第一凸起10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605内;第一凸起101、第一通孔605中的一个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一凸起101、第一通孔605中的另一个设置在连接框体600上。图中,第一凸起101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一通孔605设置在连接框体600上并贯穿连接框体600,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第一通孔605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一凸起101设置在连接框体600上,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此时,第一定位结构有利于提升导光板100、连接框体600的对准效率,有利于提升导光组件的整体安装效率。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图6,导光板100的下表面160设有多个反光网点130,反光网点130可采用丝印白网点制成。随着反光网点130到入光侧部120的距离的增大,反光网点130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其中分布密度指单位面积内反光网点130所占的面积,可以是反光网点130的大小相同,随着反光网点130到入光侧部120的距离的增大,反光网点130之间的间距减小;当然,也可以设置为随着反光网点130到入光侧部120的距离的增大,反光网点130的直径增大;或者,随着反光网点130到入光侧部120的距离的增大,反光网点130之间的间距减小且反光网点130的直径增大。
此时,通过在导光板100设置上述多个反光网点130,使相对入光侧部120较远的区域反射量较大、保证导光板100的亮度均匀性(即,虽然获得的整体光量偏少,但反射量较大,因此导光板100整体亮度较为均匀)。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导光板100的相对两侧(图6中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120,反光网点130的分布密度从入光侧部120至导光板100的中部位置逐渐增大;具体而言,反光网点130的直径可设置为0.3至1毫米中的任一值,靠近入光侧部120的反光网点130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1至1.4毫米,导光板100的中部位置的反光网点130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0.3至0.7毫米。当然,也可以设置反光网点130的直径从中部位置到隔光件610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的方向减小,或者反光网点130的直径从导光板100的中部位置至入光侧部120的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包括上述导光组件,发光结构还包括发光组件200,发光组件200可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LED灯等发光件,发光组件200发出的光线经入光侧部120进入导光板100。该导光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光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参照图1、图4,发光结构还包括扩散板300和反光片400,扩散板300、导光板100、反光片400依次设置,扩散板300靠近在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70设置,反光片400靠近导光板100的下表面160设置。扩散板300可在注塑时添加光扩散剂,其添加比例为0.05~0.5wt%,或添加比例进一步设为0.1wt%;反光片400具体可设置为反光纸。扩散板300设置在连接框体600的出光口604内,扩散板300的外沿设有第三凸起310,该第三凸起310可设置为沿周向延伸而形成一环板结构。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及图6,导光板100上还设有容纳凹陷,容纳凹陷至少部分容纳发光组件200;容纳凹陷包括第一凹槽141和/或缺口142,第一凹槽141设置为贯穿导光板100的下表面160及出光面170,缺口142设置在导光板100的侧边上,图1中导光板100的左侧设有缺口142、右侧设有第一凹槽141,从而通过至少部分容纳发光组件200而提高显示装置的结构紧凑程度,即能够进一步提高隔光效果,又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性。此时,第一凹槽141的壁面上、缺口142的壁面上均设有上述入光侧部120。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扩散板300朝向导光板10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320,隔光件610延伸至第二凹槽320内,以降低显示装置中导光板100、扩散板300的错位程度。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隔光件610朝向扩散板300的一侧设有凸起条620,凸起条620至少一端与连接框体600之间设有间隙,凸起条620设置在第二凹槽320内。凸起条620至少一端与连接框体600之间设有间隙,使得第二凹槽320不必延伸到扩散板300的边上也能够实现凸起条620延伸至第二凹槽320内,提高了扩散板300的结构强度以及发光结构的整体紧凑性。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发光结构还包括电路板500,电路板500可设置为PCB板,电路板500设置在框体容纳腔603内,电路板500的外侧可设置为与连接框体600的内侧卡扣连接,或者采用粘接、过盈配合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发光组件200与电路板500电连接,发光组件200具体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电路板500上并实现电连接。扩散板300、导光板100、反光片400、电路板500依次设置,电路板500设置在发光片400远离导光板100的一侧。导光板100与电路板500之间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凸起102和第二通孔501,第二凸起10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通孔501内;第二凸起102、第二通孔陷501中的一个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二凸起102、第二通孔501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电路板500上,以提高导光板100、电路板500的对准效率,提高发光结构的安装效率。图1中,第二凸起102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二通孔501设置在电路板500上并贯穿电路板500,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第二通孔501设置在导光板100上、第二凸起102设置在电路板500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如音箱设备;参照图1、图4,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发光结构;终端设备还包括设备壳体700,设备壳体700具有第二环板710,第二环板720的内侧形成该开口711。连接框体600上的出光口604用于供设备壳体700的第二环板710伸入,第二环板710的端部与第三凸起310抵接而在厚度方向上固定扩散板300;设备壳体700用于与连接框体600固定连接,如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采用胶水进行粘接等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在终端设备中将发光结构朝向开口711,以在进行显示的同时尽量保护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能够与具备第二环板710的设备壳体700进行快速地连接,即通过第二环板710快速地抵接住扩散板300的第三凸起310,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该发光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终端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4,终端设备还包括触摸信号层,触摸信号层用于根据触摸动作形成触摸信号。触摸信号层与电路板500电性连接。触摸信号层包括至少两个触摸区域,贯穿结构110的两侧均设有该触摸区域,触摸区域与发光组件200一一对应电连接。此时,在使用者触摸某个触摸区域,对应的发光组件200能够根据触摸信号而发亮,从而使对应的触摸区域发亮;随着手指等触摸部位的移动,显示装置的发亮区域也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一种灯光渐变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隔光件;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出光面,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结构,所述贯穿结构贯穿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出光面,所述隔光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贯穿结构内;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贯穿结构的两侧均设有入光侧部,所述入光侧部用于供入射光线进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连接框体,所述隔光件与所述连接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体具有框体容纳腔,所述导光板容纳在所述框体容纳腔内,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连接框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体具有出光口,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出光口;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与所述连接框体的内侧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体包括第一环板和盖板,所述出光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的外沿与所述第一环板固定连接而围设出所述框体容纳腔;所述隔光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外沿抵接,所述导光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一环板的内侧卡扣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连接框体之间还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设有多个反光网点,所述反光网点的密度随着与所述入光侧部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入光侧部,所述反光网点的分布密度自所述入光侧部至所述导光板的中部位置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隔光件由黑色塑胶制成。
8.一种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所述发光结构还包括发光组件、扩散板和反光片,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入光侧部进入所述导光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还设有容纳凹陷,所述容纳凹陷至少部分容纳所述发光组件;所述容纳凹陷包括第一凹槽和/或缺口,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下表面及所述出光面,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隔光件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设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还包括电路板,当所述导光组件包括连接框体且所述连接框体具有框体容纳腔时,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体容纳腔内;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还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二凸起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通孔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通孔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结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发光结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内,所述设备壳体具有第二环板,所述扩散板的外沿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环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凸起抵接。
CN202223610825.4U 2022-12-30 2022-12-30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8972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825.4U CN2189725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825.4U CN2189725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2502U true CN218972502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0825.4U Active CN218972502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2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225276A (ja) 防水灯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1289534C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218972502U (zh) 导光组件、发光结构及终端设备
US1128789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CN111828886A (zh) 一种格栅灯
CN108600446B (zh) 移动终端
CN213845111U (zh) 键盘组件和电子装置
US8277061B2 (en) Light guid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043011A1 (ja) 車載アンテナ装置
CN110602293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JP5989861B1 (ja) Led照明枠体用の型紙、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8600445B (zh) 移动终端
CN107842760B (zh) 灯组件以及音箱
CN206803061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2163834U (zh) 电路板、线控器及空调器
CN11237979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830554U (zh) 耳机
CN219304860U (zh)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7884125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3715497U (zh) 一种便于均匀发光的usb端口连接结构
CN220817530U (zh) 一种感应灯
CN214215691U (zh) 触摸按键、方向盘组件和汽车
CN219871840U (zh) 一种导光结构、指示灯模块以及显示设备
CN220105334U (zh) 导光件、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913166U (zh) 开关盒组件及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