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1296U -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1296U
CN218971296U CN202320049040.XU CN202320049040U CN218971296U CN 218971296 U CN218971296 U CN 218971296U CN 202320049040 U CN202320049040 U CN 202320049040U CN 218971296 U CN218971296 U CN 218971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system
joint
barr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90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杰
张俊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90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1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1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1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液冷套与循环泵之间的排气筒,排气筒包括筒体以及均凸出设置在筒体外部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筒体的内部能够容纳冷却水,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备用水箱连通,且连通管位于备用水箱内部液面的下方,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均与筒体的内部连通,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分别沿着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进水接头与筒体的侧壁相切,出水接头与筒体的侧壁相切,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与液冷套连接,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与循环泵连接。该排气组件能减少气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气泡去除的效果。

Description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包括此种排气组件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船用主机运行时,需要使用冷却系统对船用主机进行降温。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液冷套和循环泵,液冷套套设在船用主机的外周,液冷套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水的容纳腔,循环泵的进水端与液冷套连通,循环泵的出水端通过冷却器与液冷套连通,以使冷却器、液冷套和循环泵三者形成一循坏系统,液冷套内部的冷却水与船用主机进行热交换后,利用循环泵将液冷套内部的冷却水抽到冷却器中,通过冷却器将高温的冷却水降温后,再流到液冷套内。在高温影响下,循环系统内部会产生较多的气泡,这些气泡会对液冷套和循环泵的叶片造成严重的空泡腐蚀,降低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缩短冷却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会在液冷套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排气筒,排气筒通过连通管与设置在冷却系统外部的备用水箱连接,利用排气筒将冷系统中的气泡分离后,气泡通过连通管排到备用水箱的液面上,实现气泡从冷却系统中排出。
除气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第一管与液冷套的出液口连接,出水口通过第二管与循环泵的进水端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除气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垂直设置在排气筒的筒体侧壁上的,进水时,水流直接击打筒体位于进水口对面的内壁,导致流水在筒体内部紊流产生新的气泡,出水时,筒体中部的冷却水从出水口流出,也会导致流水在筒体内部紊流生成新的气泡,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除气筒分离一部分气泡的同时也给冷却系统带入新的气泡,导致冷却系统内的气泡内不能有效去除,气泡去除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能减少气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气泡去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其气泡生成量少,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液冷套与循环泵之间的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包括筒体以及均凸出设置在所述筒体外部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筒体的内部能够容纳冷却水,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备用水箱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备用水箱内部液面的下方,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分别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与所述液冷套连接,所述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接头设置在所述出水接头的上方。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沿着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间隔分布,且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的夹角为α,0°<α≤180°。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180°。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接头背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连接板,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板与所述筒体的侧壁平行;
所述出水接头背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连接板,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管连接,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板与所述筒体的侧壁平行。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体包括筒本体和导气件,所述筒本体呈圆筒状,所述导气件为漏斗状,所述导气件的大端部与所述筒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导气件的小端部位于所述大端部的上方,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小端部上。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监测部件,所述气体流量监测部件包括气体流量检测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连通管内部的气体流量,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通信连接,当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连通管内部的气体流量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报警器报警。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管远离所述排气口一端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箱内部的底部。
作为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连接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备用水箱的底部连接。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进水接头与筒体的内侧壁相切,水流通过第一管从进水接头进入筒体内部时,水流可以沿着筒体圆周方向流动,减少由于冷却水的输入引起筒体内部水流紊流而生成的气泡量,此外还设置出水接头与筒体的内侧壁相切,水流从出水接头输出筒体时,筒体内部的水流可以沿着筒体圆周方向流动,减少由于冷却水的输出引起筒体内部水流紊流而生成气泡的气泡量,因此此种结构的排气组件在将循环系统内部的气泡排出的过程中,新生成的气泡量少,有利于提高气泡排出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气泡对液冷套和循环泵的腐蚀。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排气筒的第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排气筒的第二角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排气筒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排气筒与备用水箱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筒体;11、筒本体;12、导气件;13、第一法兰连接板;14、第二法兰连接板;15、排气口;16、进水接头;17、出水接头;18、连接头;2、连通管;3、第一管;4、第二管;5、回水管;6、气体流量监测部件;7、透气管;8、备用水箱;9、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以下简称排气组件)。该排气组件主要应用在船用主机冷却系统中,排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液冷套与循环泵之间的排气筒,排气筒包括筒体1以及均凸出设置在筒体1外部的进水接头16和出水接头17,筒体1的内部能够容纳冷却水,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5,排气口15通过连通管2与备用水箱8连通,备用筒体1间隔设置在备用水箱8的下方,进水接头16和出水接头17均与筒体1的内部连通,连通管2位于备用水箱8内部液面的下方,进水接头16和出水接头17分别沿着筒体1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进水接头16与筒体1的侧壁相切,出水接头17与筒体1的侧壁相切,进水接头16通过第一管3与液冷套连接,出水接头17通过第二管4与循环泵连接。
液冷套设置在船用主机的外周,液冷套的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容纳有冷却水,船用主机运行时通过液冷套内部的冷却水对船用主机降温;循环泵将液冷套内部的冷却水依次经过排气筒、循环泵和冷却器,高温的冷却水通过冷却器对降温后重新进入到液冷套中,以使冷却水在液冷套、排气筒、循环泵和冷却器中形成循环系统。冷却水在对船用主机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随着水流进入到排气筒中,由于备用水箱8设置在排气筒的上方,筒体1的排气口15通过连通管2与备用水箱8连通,且连通管2位于备用水箱8内部液面的下方,因此连通管2内形成有水柱,气泡的重量较轻,气泡随着水流从进水接头16进入到筒体1内后,气泡在筒体1内部从排气口15通过连通管2内部的水柱溢出至备用水箱8内部的液面上,从而将气泡从循环系统中排出,避免气泡随着水流进入到循环泵和液冷套内部而对液冷套的腔体内部和循环泵内部的造成空泡腐蚀。本实施例中,设置进水接头16与筒体1的内侧壁相切,水流通过第一管3从进水接头16进入筒体1内部时,水流可以沿着筒体1圆周方向流动,减少由于冷却水的输入引起筒体1内部水流紊流而生成的气泡量,此外还设置出水接头17与筒体1的内侧壁相切,水流从出水接头17输出筒体1时,筒体1内部的水流可以沿着筒体1圆周方向流动,减少由于冷却水的输出引起筒体1内部水流紊流而生成气泡的气泡量,因此此种结构的排气组件在将循环系统内部的气泡排出的过程中,新生成的气泡量少,有利于提高气泡排出的效果,进一步减少气泡对液冷套和循环泵的腐蚀。
优选地,所述进水接头16设置在所述出水接头17的上方,由于气泡的重量较轻,气泡随着水流从进水接头进入筒体1内部后自动向上漂浮,将进水接头16设置在所述出水接头17的上方减少了气向上漂浮的时间,并且减少气泡随水流从出水接头17输出至循环泵概率。
其中,沿着筒体1的圆周方向,进水接头16与出水接头17间隔分布,且进水接头16与出水接头17在筒体1的圆周方向的夹角为α,0°<α≤180°。优选地,进水接头16与出水接头17在筒体1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180°,此设计,水流从进水接头16输入筒体1内部后沿着筒体1的圆周方向至少流动半圈后再从出水接头17输出筒体1外部,水流在输出筒体1外部之前可以在筒体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为从流水中分离气泡预留时间,有利于减少气泡的生成。
一实施例中的排气组件,进水接头16背离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连接板13,第一法兰连接板13用于与第一管3连接,第一法兰连接板13与筒体1的侧壁平行。出水接头17背离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连接板14,第二法兰连接板14用于与第二管4连接,第二法兰连接板14与筒体1的侧壁平行。实际实施时,第一管3与进水接头16连接的一端和第二管4与出水接头17连接的端均设置有第三法兰连接板,具体使用时,第一管3的第三法兰连接板与第一法兰连接板13连接,实现第一管3与进水接头16的连接,第二管4的第三法兰连接板与第二法兰连接板14连接,实现第二管4与出水接头17的连接。设置连接法兰板与筒体1的侧壁平行,便于将管上的法兰连接板与接头上的法兰连接板连接,且可以防止管与接头之间的连接处有内缘或凸出部件,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平滑过渡,使水流进入筒体1后可以沿着筒体1的圆周方向流动,有利于气体的有效溢出,同时减少水流紊流。
具体地,筒体1包括筒本体11和导气件12,筒本体11呈圆筒状,圆筒状的筒本体11可以使水流沿着筒体1的圆周方向流动平稳,尽可能地减少气泡生成。导气件12为漏斗状,导气件12的大端部与筒本体11的上端连接,导气件12的小端部位于大端部的上方,排气口15设置在小端部上,将排气口15设置在导气件12的小端部上,有利于将气泡溢出至备用水箱8的液面上。
本实施例中,连通管2上设置有气体流量监测部件6,气体流量监测部件6包括气体流量检测器和报警器,气体流量检测器用于检测连通管2内部的气体流量,气体流量检测器与报警器通信连接,当气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连通管2内部的气体流量超过预设值时,报警器报警。气体流量检测器和报警器均为现有技术,两者的具体结构在此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船用主机冷却系统中的任何部件发生漏气,将会导致大量的气体从排气口15通过连通管2排出到备用水箱8内,此时连通管2内部的气体流量急剧增大,在连通管2内部设置气体流量检测器,当气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连通管2内部的气体流量大于设定值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船用主机冷却系统发生漏气,此设计有利于保证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正常使用。
优选地,连通管2远离排气口15一端设置在备用水箱8的底部,有利于将连通管2设置在备用水箱8的液面下方,避免由于备用水箱8内部的水过少而导致连通管2伸入到备用水箱8一端的管口外露。实际实施时,备用水箱8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透气管7。
其中,筒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头18,连接头18用于连接回水管5,回水管5远离连接头18的一端与备用水箱8的底部连接。由于气泡溢出到备用水箱8内部时,部分冷却水会随着气泡排到备用水箱8中,通过回水管5可以将备用水箱8内部的冷却水向筒体1内部补偿,保持循环内部水压恒定。
具体地,回水管5远离筒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阀9,控制阀9可以控制回水管5的通断,便于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包括液冷套、排气组件、循环泵和冷却器,排气组件为上述任一种结构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排气组件的排气筒设置在循环泵与液冷套之间,排气筒的进水接头16通过第一管3与液冷套的出液孔连接,排气筒的出水接头17通过第二管4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此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中,在排出气泡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新气泡的生成量,气泡去除效果佳,有利于减少气泡对冷却套和循环泵的腐蚀,提高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稳定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液冷套与循环泵之间的排气筒,所述排气筒包括筒体以及均凸出设置在所述筒体外部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筒体的内部能够容纳冷却水,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备用水箱连通,且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备用水箱内部液面的下方,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分别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筒体的侧壁相切,所述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与所述液冷套连接,所述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与所述循环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设置在所述出水接头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间隔分布,且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的夹角为α,0°<α≤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在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的夹角α为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背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连接板,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一法兰连接板与所述筒体的侧壁平行;
所述出水接头背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连接板,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二管连接,所述第二法兰连接板与所述筒体的侧壁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筒本体和导气件,所述筒本体呈圆筒状,所述导气件为漏斗状,所述导气件的大端部与所述筒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导气件的小端部位于所述大端部的上方,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小端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监测部件,所述气体流量监测部件包括气体流量检测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连通管内部的气体流量,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通信连接,当所述气体流量检测器检测到所述连通管内部的气体流量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报警器报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远离所述排气口一端设置在所述备用水箱内部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连接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备用水箱的底部连接。
10.一种船用主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
CN202320049040.XU 2023-01-04 2023-01-04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218971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040.XU CN21897129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9040.XU CN21897129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1296U true CN218971296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5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9040.XU Active CN218971296U (zh) 2023-01-04 2023-01-04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1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1569U (zh) 一种高纯氢气发生器
CN110398116A (zh) 一种工艺设备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8971296U (zh) 船用主机冷却系统的排气组件及船用主机冷却系统
CN211694842U (zh) 一种除氧水箱
CN210379272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补水箱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2298114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水冷系统
CN212430822U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装置
CN215979587U (zh) 一种膨胀水壶及车辆
CN214012985U (zh) 一种燃料电池阴极气液分离装置
CN212604070U (zh) 一种供墨装置
CN210512296U (zh)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17818262U (zh) 一种用于扩散渗析换热的高位槽
CN211143182U (zh) 一种管网自动脱气装置
CN217421476U (zh)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冷却系统
CN111605317A (zh) 一种供墨装置
CN218272186U (zh) 一种电厂定冷水氢气泄露检测装置
CN215174964U (zh) 一种带内置喷嘴结构的热力除氧器
CN215916063U (zh) 一种可同时满足多人使用的氢气呼吸机
CN219333829U (zh) 过滤混温装置、水循环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20911730U (zh) 一种卧室水冷冷凝器
CN216077546U (zh) 水泵自排气装置及水泵
CN219389694U (zh) 火电机组的除氧系统
CN220572900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罐及翻板布水装置
CN216132323U (zh) 一种新型船舶高温换热器
CN219433497U (zh) 冷凝排水装置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