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0626U -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0626U
CN218970626U CN202223455955.5U CN202223455955U CN218970626U CN 218970626 U CN218970626 U CN 218970626U CN 202223455955 U CN202223455955 U CN 202223455955U CN 218970626 U CN218970626 U CN 218970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thick
vertical rods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59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剑东
王军校
刘坤
郑永杰
李凯
刘月秋
王士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59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0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0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0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的底端通过底板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顶托远离支撑立杆的一端设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顶部设有次龙骨,次龙骨远离支撑龙骨的一侧设有建筑模板;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之间设有加固斜撑,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加固斜撑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仅均有较好的支撑、承载能力,而且建造材料的周转性较强,方便拆装组合,施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治疗设施的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新建或扩建工程项目上,对各种附属设施的机房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例如,医院用于治疗的直线加速器机房便对各个位置顶板的厚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对于这种超厚顶板的施工需要选择安全、可靠、实用的支撑架体。保证架体的承载力要求,同时该支撑架体又能操作便捷,便于施工。
参照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2609966A、专利名为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对超厚顶板进行支撑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做法就是在房间内布置格构柱,在格构柱顶部放置可调高度的顶托,并在顶托上放置钢板,在钢板上架设钢梁及叠合板。该施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然而施工所用材料的可周转性差,不方便后期材料的拆除,施工成本较高,一次投入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不仅均有较好的支撑、承载能力,而且建造材料的周转性较强,方便拆装组合,施工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的底端通过底板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顶托的顶端设有支撑龙骨,支撑龙骨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建筑模板的次龙骨,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之间设有加固斜撑。
进一步的,在水平面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加固斜撑对称设置,加固斜撑与所述支撑立杆之间通过盘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杆顶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杆顶端的调节套筒,调节套筒与调节槽同轴互通,调节套筒内穿插有升降筒,升降筒与调节套筒螺纹连接,升降筒插入调节槽并与调节槽通过限位组件连接,转动调节套筒能够实现升降筒在支撑立杆上的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顶托包括凵形板和承插轴,承插轴固定在凵形板底部,承插轴与所述升降筒的内孔相适配,凵形板两侧侧板之间的空腔与所述支撑龙骨相适配,顶托的承插轴插入升降筒的内孔中并且顶托的凵形板底面与升降筒伸出调节槽的一端端面抵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调节槽内壁上的限位条和开设在升降筒侧壁上限位槽,限位条与限位槽相适配,升降筒插入调节槽时,限位条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关于调节套筒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调节翼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杆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剪刀撑,十字剪刀撑包括横杆和纵杆,横杆和纵杆之间通过扣件连接,横杆和纵杆在水平面上沿左右、前后穿设在支撑立杆之间并通过扣件与对应的支撑立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十字剪刀撑的横杆和纵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顶撑杆,顶撑杆伸出螺纹槽的一端与对应的室内墙壁或室内侧壁上的应力点抵紧。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支撑立杆通过顶托、支撑龙骨和次龙骨能够对建筑模板起到支撑作用,加固斜撑能够强化支撑立杆之间的关系,使得由多根支撑立杆组成的顶板支撑体系具有更强的稳固性。
2、升降筒的可调节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高度的顶板进行支撑,重复利用率高,应用范围更广。
3、通过盘扣连接的支撑立杆和加固斜撑也更方便拆装,不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搭建效率,而且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成本,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周转成本。
4、十字剪刀撑的横杆和纵杆不仅能够加强支撑立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由于横杆和纵杆的两端通过可调节的顶撑杆与对应一侧的墙壁或墙壁上的应力点抵紧,使得支撑立杆在室内的稳定性更好,使得有多根支撑立杆形成的顶板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强,支撑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简易布置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与室内侧面腔壁或侧面建筑模板间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撑立杆;11、底板;12、调节槽;2、顶托;21、凵形板;22、承插轴;31、调节套筒;32、升降筒;4、限位组件;41、限位条;42、限位槽;5、支撑龙骨;6、次龙骨;7、建筑模板;8、加固斜撑;311、调节翼板;91、横杆;92、纵杆;93、顶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a、b、c、d分别代指水平面上的左右前后四个方向,以下实施例均是在此方位基础上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1。具体的,多根支撑立杆1在水平面上的左右方向上均匀分布,同时在前后方向上也均匀分布,即在水平面上呈栅栏、方格式分布。支撑立杆1的底端固定有底板11,支撑立杆1通过底板11竖立在室内的地面上。
支撑立杆1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槽12,调节槽12与支撑立杆1同轴设置。支撑立杆1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2。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杆1顶端的调节套筒31。具体的,支撑立杆1的外壁开设有与支撑立杆1同轴设置的转动环槽,转动环槽靠近支撑立杆1的顶端,调节套筒31内筒壁上固定有与调节套筒31同轴设置的转动限位环,转动限位环与转动环槽相适配并插入转动环槽内,进而实现调节套筒31在支撑立杆1上的转动连接。
调节套筒31的内筒与调节槽12同轴互通,调节套筒31内穿插有升降筒32,升降筒32与调节套筒31之间螺纹连接。升降筒32的一端插入调节槽12内并与调节槽12的槽壁之间通过限位组件4连接、另一端穿过调节套筒31并伸至调节套筒31外。
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在调节槽12内壁上的限位条41和开设在升降筒32侧壁上的限位槽42。限位槽42与升降筒32、调节槽12的长度方向平行,限位条41与限位槽42相适配。升降筒32插入调节槽12时,限位条41插入对应的限位槽42内并与限位槽42滑动配合连接。在限位组件4的作用下,转动调节套筒31时,升降筒32不会随着调节套筒31的转动而转动,进而能够实现升降筒32在支撑立杆1上的升降。
顶托2包括凵形板21和承插轴22,承插轴22固定在凵形板21的中间板的底面上,承插轴22插入升降筒32内,并且凵形板21中间板的底面与升降筒32的顶部端面抵紧。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套筒31来改变升降筒32在支撑立杆1上的伸出长度,进而改变承插轴22和凵形板21的高度,能够支撑起不同高度的顶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而且重复利用率较高。
顶托2凵形板21上放置有支撑龙骨5,支撑龙骨5可设置为工字钢。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龙骨5为长条状钢结构件,每一根支撑龙骨5均对应一列支撑立杆1,位于同一列的支撑立杆1上的凵形板21与支撑龙骨5相适配,支撑龙骨5位于对应凵形板21的两侧侧板之间。
进一步的,支撑龙骨5远离支撑立杆1的一侧设有与支撑龙骨5长度方向垂直的次龙骨6,次龙骨6设有多根,多根次龙骨6沿支撑龙骨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次龙骨6可选用为方钢。次龙骨6上方设有用于承载混凝土的建筑模板7。
更进一步的,支撑立杆1在室内设置有多排,支撑立杆1上通过盘扣(图中未示出)设置有加固斜撑8。具体的,加固斜撑8的两端分别与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1连接。加固斜撑8能够起到强化支撑立杆1之间结构强度的作用,避免支撑立杆1之间相互偏斜,使得由支撑立杆1组成的支撑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
同时,通过盘扣连接加固斜撑8和支撑立杆1更便于拆装,相较于传统的满堂脚手架式的支撑体系,能够极大降低拆装成本。
加固斜撑8在对应的支撑立杆1上可设置多根,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限定,如图2所示,加固斜撑8在对应的支撑立杆1之间设置有两根,两根加固斜撑8在对应的支撑立杆1之间从上至下依次排布。同时,在水平面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加固斜撑8之间为对称设置。水平面上对称设置的加固斜撑8对支撑立杆1的加固更加均衡,进一步强化了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杆1通过顶托2、支撑龙骨5和次龙骨6能够对建筑模板7起到支撑作用,可调节的升降筒32,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高度的顶板进行支撑,重复利用率高,应用范围更广,而且设置在支撑立杆1之间的加固斜撑8能够强化支撑立杆1之间的关系,使得由多根支撑立杆1组成的顶板支撑体系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同时,通过盘扣连接的支撑立杆1和加固斜撑8也更方便拆装,不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搭建效率,而且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成本,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周转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改进。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中,调节套筒3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关于调节套筒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调节翼板311。调节翼板311更便于施工人员转动调节套筒31,进而更便于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高度。
另外,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立杆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剪刀撑,十字剪刀撑包括横杆91和纵杆92。具体的,横杆91和纵杆92均设置有多根,多根横杆91和多根纵杆92分别对应多排支撑立杆1和多列支撑立杆1。多根横杆91与多根纵杆92呈十字形交错连接,连接方式为扣件的连接方式。扣件是建筑领域内常见的连接件,主要用于两根交叉杆件之间的连接。
横杆91、纵杆92与对应的一排支撑立杆1、一列支撑立杆1之间也通过扣件连接。进一步的,横杆91的两端和纵杆9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顶撑杆93,顶撑杆93伸出螺纹槽的一端与室内对应一侧的墙壁或设置在墙壁上的建筑模板抵紧。
需要说明的是,顶撑杆93抵紧的面不一定是室内侧壁,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确定,如图4所示,顶撑杆93远离对应的横杆91的一端与通过对拉杆设置在室内侧壁上的加固钢管抵紧。
十字剪刀撑的横杆91和纵杆92不仅能够加强支撑立杆1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时由于横杆91和纵杆92的两端通过顶撑杆93与对应一侧的墙壁或墙壁上的应力点抵紧,使得支撑立杆1在室内的稳定性更好,使得有多根支撑立杆1形成的顶板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强,支撑能力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竖向设置在室内的支撑立杆(1),支撑立杆(1)的底端通过底板(11)设置在室内地面上,支撑立杆(1)的顶端通过调节组件设有顶托(2),顶托(2)的顶端设有支撑龙骨(5),支撑龙骨(5)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建筑模板(7)的次龙骨(6),间隔设置的支撑立杆(1)之间设有加固斜撑(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面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加固斜撑(8)对称设置,加固斜撑(8)与所述支撑立杆(1)之间通过盘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1)顶部开设有调节槽(12),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杆(1)顶端的调节套筒(31),调节套筒(31)与调节槽(12)同轴互通,调节套筒(31)内穿插有升降筒(32),升降筒(32)与调节套筒(31)螺纹连接,升降筒(32)插入调节槽(12)并与调节槽(12)通过限位组件(4)连接,转动调节套筒(31)能够实现升降筒(32)在支撑立杆(1)上的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2)包括凵形板(21)和承插轴(22),承插轴(22)固定在凵形板(21)底部,承插轴(22)与所述升降筒(32)的内孔相适配,凵形板(21)两侧侧板之间的空腔与所述支撑龙骨(5)相适配,顶托(2)的承插轴(22)插入升降筒(32)的内孔中并且顶托(2)的凵形板(21)底面与升降筒(32)伸出调节槽(12)的一端端面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在调节槽(12)内壁上的限位条(41)和开设在升降筒(32)侧壁上限位槽(42),限位条(41)与限位槽(42)相适配,升降筒(32)插入调节槽(12)时,限位条(41)插入对应的限位槽(42)内并与限位槽(42)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筒(3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关于调节套筒(3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调节翼板(311)。
7.根据权利要求1-4和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十字剪刀撑,十字剪刀撑包括横杆(91)和纵杆(92),横杆(91)和纵杆(92)之间通过扣件连接,横杆(91)和纵杆(92)在水平面上沿左右、前后方向穿设在支撑立杆(1)之间并通过扣件与对应的支撑立杆(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剪刀撑的横杆(91)和纵杆(9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顶撑杆(93),顶撑杆(93)伸出螺纹槽的一端与对应的室内墙壁或室内侧壁上的应力点抵紧。
CN202223455955.5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Active CN218970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5955.5U CN218970626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5955.5U CN218970626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0626U true CN218970626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4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5955.5U Active CN218970626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0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365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联合支撑装置
CN10797525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联合支撑装置
CN218970626U (zh) 一种超厚顶板支撑结构
CN212533753U (zh) 一种大跨度连续刚箱梁施工用临时支架搭设装置
CN212956151U (zh) 一种现浇梁翼缘板模板系统
CN214220599U (zh) 一种斜柱支撑结构
CN108678366A (zh) 自变角巨柱模架系统
CN212201451U (zh) 一种装配式隔热型钢筋加工厂
CN210976319U (zh) 一种钢结构梁
CN208917660U (zh) 现浇景观拱桥
CN114892969B (zh) 一种无支撑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20790623U (zh) 一种梁下双排支撑结构
CN217028024U (zh) 一种高层高抱柱连墙件
CN21590750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架
CN214170074U (zh) 一种厂房钢结构梁柱
CN213837853U (zh) 大跨度波纹钢拱体施工用支撑结构
CN219864093U (zh) 一种用于背侧支架与结构柱的单侧钢模支撑结构
CN219710964U (zh) 一种现浇楼板的支撑结构
CN221030665U (zh) 一种装配式集成房屋
CN217106080U (zh) 一种铝合金-钢组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01581497U (zh) 钢结构柱间支撑机构
CN221073471U (zh) 一种加腋梁可循环模板支撑装置
CN216766225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8581180U (zh) 一种房建工程用模板连接架
CN219826024U (zh) 一种易搭建脚手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