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5358U - 储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5358U
CN218965358U CN202223318149.3U CN202223318149U CN218965358U CN 218965358 U CN218965358 U CN 218965358U CN 202223318149 U CN202223318149 U CN 202223318149U CN 218965358 U CN218965358 U CN 21896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earing unit
supporting unit
supporting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81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郡芝
关庆文
黄舜冰
吕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81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5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5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料设备,涉及物料存储技术领域。储料设备包括:箱体;第一承托单元,与箱体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设于第一承托单元;第二承托单元,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一承托单元通过第一连接部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上滑动。

Description

储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存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料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抽拉式储物柜上,用于承载物料的存储托架为单层结构,物料随同托架被抽拉至储物柜外,或随同托架被推入储物柜。但单层托架中物料会堆叠在一起,拿取物料时候需要用户耗费大量的翻找时间,不利于物料的分类存储,破坏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储料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料设备,储料设备包括:箱体;第一承托单元,与箱体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设于第一承托单元;第二承托单元,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一承托单元通过第一连接部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上滑动。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储料设备,储料设备包括箱体和第一承托单元。箱体为储料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支撑和保护储料设备上的其他工作结构,箱体内形成有用于存储物料的腔体。第一承托单元可抽拉地设置在箱体上,具体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承托单元和箱体,在需要取放物料时将第一承托单元由箱体内拉出,对应在需要存储物料时,将第一承托单元推入箱体,以将物料存储在箱体内部的密闭空间中。
在此基础上,储料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承托单元,第二承托单元布置在第一承托单元上方,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具体地,在拉拽第一承托单元的过程中,相对箱体滑动的第一承托单元通过第一连接部带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例如,在需要取放物料时拉拽第一承托单元即可以将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一同拽出,在需要存放物料时向内推动第一承托单元即可将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一同推入箱体。
同时,第二承托单元还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上相对第一承托单元滑动,单独推拉第二承托单元时,第二承托单元即可独立于第一承托单元滑动,以调整第二承托单元和第一承托单元的相对位置。例如,在将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一同拉出箱体后,若需要向第一承托单元存取物料,推动第二承托单元,使第二承托单元被单独推入,以避开第一承托单元上方空间,为用户存取物料提供便利条件。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承托单元,拓展了抽拉框架结构的层数,形成了可以联动的多层抽拉框架结构,使用户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物料分别存入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中,以区分物料种类,避免多种物料杂乱堆积。对应地,在用户需要单独取出某一种类物料时,可单独开启对应的承托单元,免去在单个空间内翻找特定物料的复杂操作。从而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单层托架中物料会堆叠在一起,拿取物料时候需要用户耗费大量的翻找时间,不利于物料的分类存储,破坏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储料设备结构,提升储料设备分区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二承托单元的数目可以为单个,还可以为多个。在设置多个第二承托单元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可以在第一承托单元上方并排设置,还可以在第一承托单元上叠加设置。对此,该技术方案不对第二承托单元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做硬性限定,满足同步拉拽需求和独立滑动需求即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储料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承托单元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和箱体配合锁定第二承托单元;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第一连接部上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箱体滑动的第一承托单元具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承托单元的推入状态,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一承托单元的拉出状态。
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和箱体配合锁定第一承托单元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使第二承托单元无法从箱体内单独拽出,以通过锁定功能将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合并为一个整体。对应地,在第一承托单元被拉动至第二位置时,随第一承托单元同步运动的第二承托单元与箱体分离,箱体和第一连接部对第二承托单元的锁定解除,以使用户可以单独推动第二承托单元滑动,以使第二承托单元可以执行避让动作,便于用户取放下方第一承托单元中的物料。
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箱体锁定第二承托单元可以避免第二承托单元因晃动撞击等因素向箱体外滑动,从而提升储料设备物料存储功能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在第二位置解除锁定的第一连接部,使第二承托单元可以通过相对滑动动作避让出用户操作空间,避免第二承托单元遮挡第一承托单元,进而提升储料设备的实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导轨,设于第一承托单元上,第二承托单元设于第一导轨上;卡接部,设于第一导轨,第一承托单元通过卡接部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连接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导轨和卡接部,第一导轨设置在第一承托单元上,第二承托单元安装在第一导轨上,使第二承托单元能够沿第一导轨滑动。卡接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卡接部与第二承托单元适配,用于将第二成推单元固定在卡接位置上。
具体地,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被锁定在卡接位置上,其后拉拽第一承托单元的过程中,第一承托单元通过卡接部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在单独推动第二承托单元时,推动力克服卡接部的卡接配合,使第二承托单元可以在第一导轨上滑动,以便于调节第二承托单元和第一承托单元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优化储料设备结构,提升储料设备分区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卡接部为凹槽,储料设备还包括:第一滚轮,设于第二承托单元,第一滚轮能够在第一导轨上滚动,且第一滚轮能够卡入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构成卡接部。在此基础上,第二承托单元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适配。装配第二承托单元时,将第一滚轮放置在第一导轨上。
当第一滚轮卡入凹槽时,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处于卡接状态,此时推拉第一承托单元即可通过该卡接配合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具体当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滚轮被锁定在凹槽中。
当第一承托单元脱离第一位置时,对第二承托单元施加推力即可将第一滚轮推出至凹槽外,从而解除第一承托单元和第二承托单元间的卡接配合关系,使第一滚轮能够带动第二承托单元在第一导轨上滑动。
由此可见,该结构兼顾了推拉第一承托单元时第二承托单元的同步滑动需求,以及推拉第二承托单元时第二承托单元的独立滑动需求,从而提升储料设备的可操作性,为用户收纳和整理各承托单元中的物料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加工难度小的优点,有利于降低储料设备的成本以及降低储料设备的故障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限位部,设于导轨的第一端,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部抵接,第二承托单元的第二端与箱体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用于阻挡第一滚轮和/或第二承托单元的前端。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的前端和/或第一滚轮被第一限位部阻挡,以阻止第二承托单元朝箱体外滑动,同时第二承托单元的后端与箱体的内壁面抵接,以阻值第二承托单元向箱体内滑动,从而通过箱体和第一限位部锁定第二承托单元。其中,第一导轨在箱体厚度方向上延伸,当第一承托单元带动第二承托单元脱离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的后端与箱体的内壁面分离,此时推动第二限位部即可使第一滚轮脱出凹槽,以调节第二承托单元和第一承托单元的相对位置。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可以避免第二承托单元因晃动撞击等因素向箱体外滑动,从而提升储料设备物料存储功能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限位部,设于第一导轨的第二端,用于阻挡第一滚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用于阻挡第一滚轮。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时,推动第二承托单元即可使第二承托单元朝箱体内滑动,当第一滚轮接触第二限位部时,第一滚轮连带第二承托单元被第二限位部阻挡,以阻止第二限位部继续朝箱体内滑动。
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可以配合第一限位部限制第二承托单元的滑动行程,一方面避免第二承托单元因过度拉拽掉落,另一方面避免第二承托单元因过度内推撞击箱体内壁,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承托单元包括:第一托盘,与箱体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梁,设于第一托盘上,第一导轨设于第一支撑梁。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承托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承托单元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一支撑梁,第一托盘用于承托物料以及存放物料的容器,第一托盘和箱体滑动连接,推拉第一托盘即可使第一托盘相对箱体滑动。第一支撑梁设置在第一托盘上,第一导轨则设置在第一支撑梁上方,完成装配后第一支撑梁介于第一托盘和第二承托单元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梁,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和定位上方第二承托单元的作用,降低第二承托单元倾斜或塌陷的概率。另一方面第一支撑梁可以架高第二承托单元,确保第一托盘和第二承托单元间留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第二导轨,设于箱体;第一滑轨,设于第一托盘,且与第二导轨连接,第一滑轨能够沿第二导轨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托盘和箱体间的滑动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在箱体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一托盘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推拉第一托盘即可使第一托盘和第一滑轨沿第二导轨滑动。
通过设置第二导轨和第一滑轨,一方面可以对第一托盘提供滑动导向,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托盘的作用,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承托单元为多个,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叠设于第一连接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承托单元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在第一承托单元上方叠加设置。通过在第一承托单元上方叠设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可以拓宽储料设备的存储层级,使储料设备可以分类存储更多种类的物料,以及存储更多物料量。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储物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每个第二承托单元均设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二承托单元中,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通过第二连接部带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上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二承托单元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承托单元。例如,当第一承托单元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二承托单元时,布置在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承托单元,布置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与下方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具体地,位于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带动上方的第二连接部同步滑动,例如在用户推拉第一承托单元滑动时,第一承托单元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带动上方的多个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同时,为于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可以在下方的第二连接部上滑动,以便于存取下方第二承托单元中的物料。
例如,当需要存取中部第二连接部内的物料时,先通过拉拽第一承托单元将上方的两个第二承托单元一同拽出,其后将顶部的第二承托单元朝箱体内推,以避开中部第二承托单元上方空间,便于用户进行存取操作。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可以实现多个第二承托单元的同步滑动需求和独立调节需求,使多个第二承托单元纵向串接,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可操作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一致,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承托单元包括:第二托盘;第二支撑梁,设于第二托盘上,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二支撑梁。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承托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二承托单元包括第二托盘和第二支撑梁,第二托盘用于承托物料以及存放物料的容器,第二托盘放置在下方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第二支撑梁设置在第二托盘上,第二连接部则设置在第二支撑梁上方,完成装配后第二支撑梁介于两个第二托盘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梁,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和定位上方第二承托单元的作用,降低上方第二承托单元倾斜或塌陷的概率。另一方面第二支撑梁可以架高上方第二承托单元,确保两个相邻的第二托盘间留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承托单元与箱体滑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承托单元与箱体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结构连接第二承托单元和箱体,可以配合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限制第二承托单元的滑动轨迹,确保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预定轨迹上滑动。同时,滑动连接结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作用,降低第二承托单元偏斜或塌陷的概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第三导轨,设于箱体;第二滚轮,设于第二承托单元,第二滚轮能够在第三导轨上滚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承托单元和箱体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轨,第三导轨在箱体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托盘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滚轮,装配过程中将第二托盘中部的第一滚轮放置在下方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将两侧的第二滚轮放置在第三导轨上,以确保第二承托单元可以在预定轨迹上滑动。
设置第二滚轮和第三导轨一方面可以满足第二承托单元和箱体间的滑动连接需求,另一方面该结构具备拆装难度低的优点,使用户可以通过需求自行拆装第二承托单元,以自由调整第二承托单元的数目和分布形式,进而提升储料设备的实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多个储料箱,设于第一承托单元和/或第二承托单元。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多个储料箱,多个储料箱放置在第一承托单元和/或第二承托单元上。通过设置多个储料箱,可以将多种不同种类的物料分类存储在多个储料箱内。
具体地,箱体与第一承托单元和/或第二承托单元卡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箱体和承托单元,可以提升储料箱的稳定性,避免储料箱在推拉滑动过程中因晃动发生碰撞。同时,卡接结构具备拆卸便利的优点,使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自行调整储料箱的位置和数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箱盖,与储料箱连接,用于盖合储料箱。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设备还包括箱盖,箱盖盖合在储料箱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封闭储料箱,从而提供密闭的储物空间,从而延长物料的存储时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储料设备,110箱体,112第二导轨,114第三导轨,120第一承托单元,122第一托盘,124第一支撑梁,128第一滑轨,130第一连接部,132第一导轨,134卡接部,136第一限位部,138第二限位部,140第二承托单元,142第一滚轮,144第二托盘,146第二支撑梁,148第二滚轮,150第二连接部,160储料箱,162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储料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储料设备100,储料设备100包括:箱体110;第一承托单元120,与箱体110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130,设于第一承托单元120;第二承托单元140,与第一连接部130连接;其中,第一承托单元120通过第一连接部130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在第一连接部130上滑动。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储料设备100,储料设备100包括箱体110和第一承托单元120。箱体110为储料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支撑和保护储料设备100上的其他工作结构,箱体110内形成有用于存储物料的腔体。第一承托单元120可抽拉地设置在箱体110上,具体通过滑动连接结构连接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箱体110,在需要取放物料时将第一承托单元120由箱体110内拉出,对应在需要存储物料时,将第一承托单元120推入箱体110,以将物料存储在箱体110内部的密闭空间中。
在此基础上,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第二承托单元140布置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第一连接部130用于连接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具体地,在拉拽第一承托单元120的过程中,相对箱体110滑动的第一承托单元120通过第一连接部130带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例如,在需要取放物料时拉拽第一承托单元120即可以将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一同拽出,在需要存放物料时向内推动第一承托单元120即可将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一同推入箱体110。
同时,第二承托单元140还能够在第一连接部130上相对第一承托单元120滑动,单独推拉第二承托单元140时,第二承托单元140即可独立于第一承托单元120滑动,以调整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第一承托单元120的相对位置。例如,在将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一同拉出箱体110后,若需要向第一承托单元120存取物料,推动第二承托单元140,使第二承托单元140被单独推入,以避开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空间,为用户存取物料提供便利条件。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拓展了抽拉框架结构的层数,形成了可以联动的多层抽拉框架结构,使用户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物料分别存入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中,以区分物料种类,避免多种物料杂乱堆积。对应地,在用户需要单独取出某一种类物料时,可单独开启对应的承托单元,免去在单个空间内翻找特定物料的复杂操作。从而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单层托架中物料会堆叠在一起,拿取物料时候需要用户耗费大量的翻找时间,不利于物料的分类存储,破坏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储料设备100结构,提升储料设备100分区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数目可以为单个,还可以为多个。在设置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情况下,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并排设置,还可以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叠加设置。对此,该实施例不对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做硬性限定,满足同步拉拽需求和独立滑动需求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承托单元120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130和箱体110配合锁定第二承托单元140;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在第一连接部130上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能够相对箱体110滑动的第一承托单元120具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承托单元120的推入状态,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一承托单元120的拉出状态。
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部130和箱体110配合锁定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使第二承托单元140无法从箱体110内单独拽出,以通过锁定功能将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合并为一个整体。对应地,在第一承托单元120被拉动至第二位置时,随第一承托单元120同步运动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与箱体110分离,箱体110和第一连接部130对第二承托单元140的锁定解除,以使用户可以单独推动第二承托单元140滑动,以使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执行避让动作,便于用户取放下方第一承托单元120中的物料。
通过第一连接部130和箱体110锁定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避免第二承托单元140因晃动撞击等因素向箱体110外滑动,从而提升储料设备100物料存储功能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在第二位置解除锁定的第一连接部130,使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通过相对滑动动作避让出用户操作空间,避免第二承托单元140遮挡第一承托单元120,进而提升储料设备100的实用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包括:第一导轨132,设于第一承托单元120上,第二承托单元140设于第一导轨132上;卡接部134,设于第一导轨132,第一承托单元120通过卡接部134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部130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0包括第一导轨132和卡接部134,第一导轨132设置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第二承托单元140安装在第一导轨132上,使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沿第一导轨132滑动。卡接部134设置在第一导轨132上,卡接部134与第二承托单元140适配,用于将第二成推单元固定在卡接位置上。
具体地,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140被锁定在卡接位置上,其后拉拽第一承托单元120的过程中,第一承托单元120通过卡接部134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在单独推动第二承托单元140时,推动力克服卡接部134的卡接配合,使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在第一导轨132上滑动,以便于调节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第一承托单元120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优化储料设备100结构,提升储料设备100分区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卡接部134为凹槽,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滚轮142,设于第二承托单元140,第一滚轮142能够在第一导轨132上滚动,且第一滚轮142能够卡入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2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构成卡接部134。在此基础上,第二承托单元14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滚轮142,第一滚轮142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适配。装配第二承托单元140时,将第一滚轮142放置在第一导轨132上。
当第一滚轮142卡入凹槽时,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处于卡接状态,此时推拉第一承托单元120即可通过该卡接配合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具体当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滚轮142被锁定在凹槽中。
当第一承托单元120脱离第一位置时,对第二承托单元140施加推力即可将第一滚轮142推出至凹槽外,从而解除第一承托单元120和第二承托单元140间的卡接配合关系,使第一滚轮142能够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在第一导轨132上滑动。
由此可见,该结构兼顾了推拉第一承托单元120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同步滑动需求,以及推拉第二承托单元140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独立滑动需求,从而提升储料设备100的可操作性,为用户收纳和整理各承托单元中的物料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该结构具备结构复杂度低,加工难度小的优点,有利于降低储料设备100的成本以及降低储料设备100的故障率。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36,设于导轨的第一端,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第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36抵接,第二承托单元140的第二端与箱体110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导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6,第一限位部136用于阻挡第一滚轮142和/或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前端。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前端和/或第一滚轮142被第一限位部136阻挡,以阻止第二承托单元140朝箱体110外滑动,同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后端与箱体110的内壁面抵接,以阻值第二承托单元140向箱体110内滑动,从而通过箱体110和第一限位部136锁定第二承托单元140。其中,第一导轨132在箱体110厚度方向上延伸,当第一承托单元120带动第二承托单元140脱离第一位置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后端与箱体110的内壁面分离,此时推动第二限位部138即可使第一滚轮142脱出凹槽,以调节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第一承托单元120的相对位置。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136可以避免第二承托单元140因晃动撞击等因素向箱体110外滑动,从而提升储料设备100物料存储功能的可靠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还包括:第二限位部138,设于第一导轨132的第二端,用于阻挡第一滚轮14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38,第二限位部138用于阻挡第一滚轮142。具体地,当第一承托单元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推动第二承托单元140即可使第二承托单元140朝箱体110内滑动,当第一滚轮142接触第二限位部138时,第一滚轮142连带第二承托单元140被第二限位部138阻挡,以阻止第二限位部138继续朝箱体110内滑动。
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138,可以配合第一限位部136限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滑动行程,一方面避免第二承托单元140因过度拉拽掉落,另一方面避免第二承托单元140因过度内推撞击箱体110内壁,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承托单元120包括:第一托盘122,与箱体110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梁124,设于第一托盘122上,第一导轨132设于第一支撑梁124。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承托单元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承托单元120包括第一托盘122和第一支撑梁124,第一托盘122用于承托物料以及存放物料的容器,第一托盘122和箱体110滑动连接,推拉第一托盘122即可使第一托盘122相对箱体110滑动。第一支撑梁124设置在第一托盘122上,第一导轨132则设置在第一支撑梁124上方,完成装配后第一支撑梁124介于第一托盘122和第二承托单元140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梁124,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和定位上方第二承托单元140的作用,降低第二承托单元140倾斜或塌陷的概率。另一方面第一支撑梁124可以架高第二承托单元140,确保第一托盘122和第二承托单元140间留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导轨112,设于箱体110;第一滑轨128,设于第一托盘122,且与第二导轨112连接,第一滑轨128能够沿第二导轨112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托盘122和箱体110间的滑动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箱体11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112,第二导轨112在箱体11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一托盘12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轨128,第一滑轨128安装在第二导轨112上,推拉第一托盘122即可使第一托盘122和第一滑轨128沿第二导轨112滑动。
通过设置第二导轨112和第一滑轨128,一方面可以对第一托盘122提供滑动导向,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托盘122的作用,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承托单元140为多个,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叠设于第一连接部130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叠加设置。通过在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叠设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拓宽储料设备100的存储层级,使储料设备100可以分类存储更多种类的物料,以及存储更多物料量。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储物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50,每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均设有第二连接部150;相邻的两个第二承托单元140中,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通过第二连接部150带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在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上的第二连接部150上滑动。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承托单元140上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部150,第二连接部150用于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例如,当第一承托单元120上方设置有两个第二承托单元140时,布置在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通过第一连接部130连接第一承托单元120,布置在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与下方的第二连接部150连接。
具体地,位于下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150带动上方的第二连接部150同步滑动,例如在用户推拉第一承托单元120滑动时,第一承托单元120可通过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50带动上方的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同步滑动。同时,为于上方的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在下方的第二连接部150上滑动,以便于存取下方第二承托单元140中的物料。
例如,当需要存取中部第二连接部150内的物料时,先通过拉拽第一承托单元120将上方的两个第二承托单元140一同拽出,其后将顶部的第二承托单元140朝箱体110内推,以避开中部第二承托单元140上方空间,便于用户进行存取操作。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150,可以实现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的同步滑动需求和独立调节需求,使多个第二承托单元140纵向串接,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可操作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150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130的结构一致,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承托单元140包括:第二托盘144;第二支撑梁146,设于第二托盘144上,第二连接部150设于第二支撑梁146。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承托单元140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二承托单元140包括第二托盘144和第二支撑梁146,第二托盘144用于承托物料以及存放物料的容器,第二托盘144放置在下方的第一连接部130或第二连接部150上。第二支撑梁146设置在第二托盘144上,第二连接部150则设置在第二支撑梁146上方,完成装配后第二支撑梁146介于两个第二托盘144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梁146,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和定位上方第二承托单元140的作用,降低上方第二承托单元140倾斜或塌陷的概率。另一方面第二支撑梁146可以架高上方第二承托单元140,确保两个相邻的第二托盘144间留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进而实现提升储料设备100存储能力,提升储料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承托单元140与箱体110滑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承托单元140与箱体110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结构连接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箱体110,可以配合第一连接部130或第二连接部150限制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滑动轨迹,确保第二承托单元140能够在预定轨迹上滑动。同时,滑动连接结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作用,降低第二承托单元140偏斜或塌陷的概率。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导轨114,设于箱体110;第二滚轮148,设于第二承托单元140,第二滚轮148能够在第三导轨114上滚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箱体110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箱体11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轨114,第三导轨114在箱体11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托盘144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滚轮148,装配过程中将第二托盘144中部的第一滚轮142放置在下方的第一连接部130或第二连接部150上,将两侧的第二滚轮148放置在第三导轨114上,以确保第二承托单元140可以在预定轨迹上滑动。
设置第二滚轮148和第三导轨114一方面可以满足第二承托单元140和箱体110间的滑动连接需求,另一方面该结构具备拆装难度低的优点,使用户可以通过需求自行拆装第二承托单元140,以自由调整第二承托单元140的数目和分布形式,进而提升储料设备100的实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多个储料箱160,设于第一承托单元120和/或第二承托单元140。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多个储料箱160,多个储料箱160放置在第一承托单元120和/或第二承托单元140上。通过设置多个储料箱160,可以将多种不同种类的物料分类存储在多个储料箱160内。
具体地,箱体110与第一承托单元120和/或第二承托单元140卡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箱体110和承托单元,可以提升储料箱160的稳定性,避免储料箱160在推拉滑动过程中因晃动发生碰撞。同时,卡接结构具备拆卸便利的优点,使用户能够根据需求自行调整储料箱160的位置和数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箱盖162,与储料箱160连接,用于盖合储料箱160。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设备100还包括箱盖162,箱盖162盖合在储料箱160的顶部开口处,用于封闭储料箱160,从而提供密闭的储物空间,从而延长物料的存储时长。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第一承托单元,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
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单元;
第二承托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承托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带动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
所述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箱体配合锁定所述第二承托单元;
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导轨,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单元上,所述第二承托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
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承托单元通过所述卡接部带动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凹槽,所述储料设备还包括:
第一滚轮,设于所述第二承托单元,所述第一滚轮能够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滚动,且所述第一滚轮能够卡入所述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导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承托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承托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箱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
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二端,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包括:
第一托盘,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
第一支撑梁,设于所述第一托盘上,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轨,设于所述箱体;
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托盘,且与所述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能够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叠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承托单元中,下方的所述第二承托单元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带动上方的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同步滑动;
上方的所述第二承托单元能够在下方的所述第二承托单元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单元包括:
第二托盘;
第二支撑梁,设于所述第二托盘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单元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导轨,设于所述箱体;
第二滚轮,设于所述第二承托单元,所述第二滚轮能够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滚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储料箱,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承托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盖,与所述储料箱连接,用于盖合所述储料箱。
CN202223318149.3U 2022-12-12 2022-12-12 储料设备 Active CN218965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149.3U CN218965358U (zh) 2022-12-12 2022-12-12 储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8149.3U CN218965358U (zh) 2022-12-12 2022-12-12 储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5358U true CN218965358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1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8149.3U Active CN218965358U (zh) 2022-12-12 2022-12-12 储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5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5071A (en) File cabinet construction
CN113749563A (zh) 扫地机工作基站
US5046790A (en) Apparatus for immobilizing movable cabinet
CN218965358U (zh) 储料设备
KR101647630B1 (ko) 슬라이드식 가변선반이 구비된 하물 보관 박스구조체
CN107531359A (zh) 可堆叠的容器系统
WO2006088918A2 (en) Utility drawer system
EP2005093B1 (de) Kältegerät mit abstellplatte
CN208027499U (zh) 钞箱及自助金融设备
TWI778792B (zh) 工具收納裝置
US5588724A (en) Camp kitchen cabinet
CN215838758U (zh) 扫地机工作基站
CN113100580A (zh) 一种活动式的档案管理承载架
US20190029420A1 (en)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a storage compartment
CN211340953U (zh) 一种驾驶室及挖掘机
KR101793187B1 (ko) 서랍형 무인 세탁물 수거장치
US9567084B2 (en) Aircraft waste bin extractor
CN113520074A (zh) 一种用于存取物品的储物柜及方法
JP3133677U (ja) 新聞収納装置
CN113260487A (zh) 贮存单元
EP0086662B1 (en) Storage boxes
CN212673625U (zh) 一种抽屉及制冷设备
CN210727112U (zh) 推拉密集架
CN210672657U (zh) 一种多功能西药房储药柜
SU1468769A1 (ru) Шкаф дл хранени перфокар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