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777U -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777U
CN218958777U CN202223091803.1U CN202223091803U CN218958777U CN 218958777 U CN218958777 U CN 218958777U CN 202223091803 U CN202223091803 U CN 202223091803U CN 218958777 U CN218958777 U CN 218958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in
output
capacitor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18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凤铖
肖镇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torque Automation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torque Automation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torque Automation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torque Automation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18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包括:主电源模块、备用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主电源模块包括:用于接入交流电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与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的变压器,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的功率开关管、与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变压器的辅助绕组和功率开关管连接的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采用型号为LT3798EMSE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备用电源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EMC滤波电路,输出模块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EMC滤波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能够有效降低变压器二次侧的低频纹波系数,能够降低电源电路的待机功耗,电路更加精简。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电路是利用现代化电子开关器件,通过控制电路,使电子开关器件不停地“导通”和“关断”,让电子开关器件对输入电压进行脉冲调制,从而实现DC-AC,DC-DC电压变换,电压输出可调,并且可以自动稳定,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现有的开关电路中的采用逻辑门电路加上外围电路搭接而成电路,可靠性差,元件一致性要求高,外围元件数量多,且元器件老旧,很多早期电子元件在市面上面临停产或者难购买等问题。这种开关电源存在保护电路参数一致性差等问题,功率因数校正依靠无源方式校正,功率因数参数不高,低频纹波系数较大,并会通过高频变压器耦合到二次侧,不具备空载功耗控制功能,其二次侧整流电路采用传统的肖基特二极管整流电路,大电流时会有一定的功耗,电路发热严重,影响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并且电源综合效率会受到影响而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以有效降低变压器二次侧的低频纹波系数,降低电源电路的待机功耗,精简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包括:输出模块、以及与输出模块分别连接的主电源模块和备用电源模块。其中,主电源模块包括: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开关管、变压器、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电,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变压器的辅助绕组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功率开关管的控制极和源极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采用型号为LT3798EMSE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备用电源模块包括:EMC滤波电路,EM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EM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作为优选,输出模块包括:36V直流输出电路、12V直流输出电路、5V直流输出电路、隔离5V直流输出电路、3.3V直流输出电路和1.8V直流输出电路。其中,36V直流输出电路分别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EM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12V直流输出电路和5V直流输出电路分别与36V直流输出电路连接,隔离5V输出电路、3.3V直流输出电路和1.8V直流输出电路分别与5V直流输出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12V直流输出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U24、电容C77、第一输入滤波电路、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一分压电路。降压转换器U24的Vin引脚连接第一输入滤波电路和36V直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其Comp引脚连接第一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路输出12V直流电压,其Boo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7,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一反馈电路。
作为优选,5V直流输出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U25、电容C78、第二输入滤波电路、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第二补偿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降压转换器U25的Vin引脚连接第二输入滤波电路和36V直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其Vin引脚和END引脚之间连接第二分压电路,其Comp引脚连接第二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二输出滤波电路输出5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8,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二反馈电路。
作为优选,隔离5V输出电路包括: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电容C51和稳压二极管D40。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的+V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其-Vin引脚接地,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负极并输出隔离5V电压,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二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正极并接地。
作为优选,1.8V直流输出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U26、电容C91、第三输入滤波电路、第三输出滤波电路、第三反馈电路和第三补偿电路。降压转换器U26的Vin引脚连接第三输入滤波电路和5V直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Comp引脚连接第三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三输出滤波电路输出1.8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接电容C91,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三反馈电路。
作为优选,3.3V直流输出电路包括:低压差稳压器U27、第四反馈电路和第四输出滤波电路。低压差稳压器U27的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其SD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FB引脚连接第四反馈电路,其OUT引脚连接第四输出滤波电路并输出3.3V直流电压。
作为优选,12V直流输出电路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4,5V直流输出电路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5,隔离5V输出电路采用型号为R1Z-0505/HP的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3.3V直流输出电路采用型号为NCP3334的低压差稳压器U27,1.8V直流输出电路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6。
作为优选,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包括: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及其外围连接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其源极连接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采样电阻R128的负极接地。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的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6和电阻R1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其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7和电阻R107至变压器的辅助绕组,其第11引脚串接第一分压电阻至其第12引脚,其第11引脚连接一旁路电容C121,其第16引脚串接电阻R2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其第14引脚串接电阻R121至功率开关管Q1的栅极,其第15引脚串接电阻R125至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其第9引脚串接第二分压电阻至变压器的辅助绕组,其第10引脚依次串接电容C119和电阻R105至变压器的辅助绕组,其第4引脚连接其第3引脚和第2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三分压电阻至其第1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四分压电阻至其5引脚,其第7引脚串接电容C132至其第8引脚,其第13引脚串接电容C129到地。
作为优选,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07、电容C108、保险丝F5、共模电感L10、压敏电阻RV1、差模电感L9、电容C104、电容C186、整流桥D31和电容C105。共模电感L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零线,保险丝F5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二端,保险丝F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电容C107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一端,电容C10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8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5的另一端,电容C108的另一端接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端,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电容C104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端,差模电感L2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差模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一端,整流桥D31的第二端用于对外供电,整流桥D31的第三端连接到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186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四端,电容C18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5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二端,电容C105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EMC滤波电路包括:保险丝F1、电容C1、电感L1、电容C2、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共模电感L2、电容C3、二极管D1和电容C4。保险丝F1的一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及共模电感L2的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三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36V直流输出电路,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共模电感L2的第四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作为优选,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分别连接于变压器次级绕组和36V直流输出电路之间的整流二极管和RC滤波电路。
作为优选,主电源模块还包括与变压器初级绕组并联的尖峰吸收电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的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采用型号为LT3798EMSE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其将PFC和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二次侧整流电路采用同步整流方案,可以在最大输出时减少2~3W的无用功率消耗,电路理论上可以使得功率因数提高到0.97以上,并且在不大幅度增加变压器一次侧滤波电容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一次侧的低频波纹系数,安静少减少低频纹波耦合到二次侧,进而使得二次侧的纹波系数得以降低,并且还利于大幅减少其外围元件,减少对PCB板的占用,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和质量控制风险。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双电源,一主一备,冗余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2为图1中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图1中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变压器和尖峰吸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中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36V直流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图1中EMC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图1中12V直流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图1中5V直流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图1的隔离5V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图1中3.3V直流输出电路和1.8V直流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包括:主电源模块、备用电源模块以及分别与主电源模块和备用电源模块连接的输出模块。
其中,输出模块用于连接负载,其包括:36V直流输出电路7、12V直流输出电路8、5V直流输出电路9、隔离5V输出电路10、3.3V直流输出电路11和1.8V直流输出电路12。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12V直流输出电路8的输入端和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入端,5V直流输出电路的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隔离5V输出电路10的输入端、3.3V直流输出电路11的输入端和1.8V直流输出电路12的输入端。
主电源模块为主要供电模块,其包括: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功率开关管Q1、变压器2、尖峰吸收电路3、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和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采用型号为LT3798EMSE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变压器2包括: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以及与初级绕组同侧的辅助绕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和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变压器2的辅助绕组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功率开关管Q1的控制极和源极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至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尖峰吸收电路3与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并联,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至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出端连接至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入端。100V~230V交流电输入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入至变压器2和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经过变压器2的降压调节后输出至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对其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通过采集变压器2初级绕组的输入电压信号,及辅助绕组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信号对功率开关管Q1进行控制,保证变压器2的正常运行。
备用电源模块用于在主电源模块故障时为负载供电,保证负载的正常运行,其包括EMC滤波电路6,24V直流输入经EMC滤波电路6滤波后输入36V直流输出电路7。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包括:保险丝F5、共模电感L10、压敏电阻RV1、差模电感L9、整流桥D31、电容C104、C105、C107、C108和C186。共模电感L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零线,保险丝F5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二端,保险丝F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电容C107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一端,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108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5的另一端,其另一端接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其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段,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其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端,差模电感L2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其另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一端,整流桥D31的第二端是输出端,整流桥D31的第二端连接至变压器2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其第三端连接到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186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四段,其另一端接地,电容C105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二端,其另一端接地。本实施例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具有过载保护、输入滤波及整流滤波功能。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连接至变压器2初级绕组的异名端,其源极连接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所述的采样电阻R128的负极接地。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包括: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及其外围连接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的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6和电阻R1(由串接电阻R104和R102组成)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其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7和电阻R107至变压器2辅助绕组的异名端,变压器2辅助绕组同名端接地,其第11引脚串接第一分压电阻(由电阻R114和R115组成)至其第12引脚,其第11引脚连接一旁路电容C121,其第16引脚串接电阻R2(由电阻R106和R103组成)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其第14引脚串接电阻R121至功率开关管Q1的栅极,其第15引脚串接电阻R125至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其第9引脚串接第二分压电阻(由电阻R116和R108组成)至变压器2辅助绕组的异名端,其第10引脚依次串接电容C119和电阻R105至变压器2辅助绕组的异名端,其第4引脚连接其第3引脚和第2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三分压电阻(由电阻R123和R129组成)至其第1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四分压电阻(由电阻R124和R130组成)至其5引脚,其第7引脚串接电容C132至其第8引脚,其第13引脚串接电容C129到地,其第6引脚串接电容C133到地,其第17引脚接地。LT3798EMSE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集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和输出电压反馈至单级转换器所需的光耦合器,其能够利用整合在单级反激式转换器中的有源PFC功能电路提供离线式隔离型电源转换,在高功率状况下可实现低谐波失真,恒流恒压调节,并且在此过程中无需使用光耦合器来检测输出电压,符合EnergyStarCompliant(<0.5W空载运行),由于其集成度极高,只需极少量的外部元件即可实现高性价比的电源设计。
本实施例的尖峰吸收电路3用于保护功率开关管Q1,其包括:电阻R175和176、电容C113、二极管D28和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5,二极管D28的正极连接至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其负极连接至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5的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5的另一端连接至变压器2初级绕组的同名端,电阻R175和电阻R176串联后与电容C113并联,电容C113的一端连接至变压器2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其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的负极。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用于将变压器2次级绕组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并滤波后提供至36V直流输出电路7,其包括:整流二极管D24和RC滤波电路,整流二极管D24的正极连接至变压器2次级绕组的异名端,变压器2次级绕组的同名端接地,RC滤波电路由电容C160和电阻R148组成,电容C160和电阻R148串联后与整流二极管D24并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EMC滤波电路6包括:保险丝F1、电容C1、电感L1、电容C2、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共模电感L2、电容C3、二极管D1和电容C4。保险丝F1的一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及共模电感L2的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三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36V直流输出电路7,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共模电感L2的第四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12V直流输出电路8包括: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4、电容C77、第一输入滤波电路、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一分压电路。降压转换器U24的Vin引脚连接第一输入滤波电路(由电容C149和C150组成)和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由电阻R75、二极管D46和电容C26组成),其Comp引脚连接第一补偿电路(由电容C83和电容C84组成),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由电感L1、肖特基二极管D13、电容C79和C80组成)输出12V直流电压,其Boo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7,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一反馈电路(由电阻R77和R79组成)。TPS54160降压转换器是一款集成型高侧MOSFET的降压稳压器,其实现了恒定频率、电流模式控制,减少了输出电容并简化了外部频率补偿设计,其内部开关振荡频率高达100kHz至2.5MHz,其在RT/CLK引脚上有一个内部锁相环(PLL),用于将打开的电源开关同步到外部系统时钟的下降沿,可调前牙闭锁(UVLO)电压和滞后。其外围电路零件少,输出电流高达1.5A,宽电压输入最高电压达到60V。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5V直流输出电路9包括: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5、电容C78、第二输入滤波电路、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第二补偿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该降压转换器U25的Vin引脚连接第二输入滤波电路(由电容C151和C152组成)和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出端,其Vin引脚和END引脚之间连接第二分压电路(由电阻R21、电阻R22、电容C171和二极管D45组成),其Comp引脚连接第二补偿电路(由C87和C88组成),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由肖特基二极管D14、电感L2、电容C89、C85和C81组成)输出5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8,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二反馈电路(又电阻R80和R83组成)。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5V输出电路10包括:型号为R1Z-0505/HP的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电容C51和稳压二极管D40。该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的+V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Vin引脚接地,其+Vout引脚输出隔离5V电压,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负极并输出隔离5V电压,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二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正极并接地。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1.8V直流输出电路12包括: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6、电容C91、第三输入滤波电路、第三输出滤波电路、第三反馈电路和第三补偿电路,所述的降压转换器U26的Vin引脚连接第三输入滤波电路(由电容C90组成)和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Comp引脚连接第三补偿电路(由电阻R88、电容C98和C99组成),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三输出滤波电路(由肖特基二极管D16、电感L8、电容C96和电容C94组成)输出1.8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接电容C91,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三反馈电路(由电阻R86和R89组成)。
本实施例的3.3V直流输出电路11包括:型号为NCP3334的低压差稳压器U27、第四反馈电路和第四输出滤波电路,所述的低压差稳压器U27的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SD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FB引脚连接第四反馈电路(由电阻R85、R87和电容C92组成),其OUT引脚连接第四输出滤波电路(由电容C93和C95组成)并输出3.3V直流电压。NCP3334低压差稳压器U27是一种高性能、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具有±0.9%的线路和负载精度以及超低静态电流和噪声,其还具有反向偏置保护,宽电压输入2.6V到12V。
本实施例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采用集成电路芯片,大幅减少外围元件对PCB板的占用,整体电路更加简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电源模块,其包括: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功率开关管、变压器(2)、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和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所述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电,所述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及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所述的变压器(2)的辅助绕组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所述的功率开关管的控制极和源极连接至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所述的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至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所述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至变压器(2)的次级绕组,所述的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采用型号为LT3798EMSE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
备用电源模块,其包括:EMC滤波电路(6),所述的EMC滤波电路(6)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
输出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出端和EMC滤波电路(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模块包括: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的输出端和EMC滤波电路(6)的输出端连接的36V直流输出电路(7),与36V直流输出电路(7)连接的12V直流输出电路(8)和5V直流输出电路(9),与5V直流输出电路(9)连接的隔离5V输出电路(10)、3.3V直流输出电路(11)和1.8V直流输出电路(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2V直流输出电路(8)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4,所述的5V直流输出电路(9)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5,所述的隔离5V输出电路(10)采用型号为R1Z-0505/HP的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所述的3.3V直流输出电路(11)采用型号为NCP3334的低压差稳压器U27,所述的1.8V直流输出电路(12)采用型号为TPS54160的降压转换器U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12V直流输出电路(8)包括:降压转换器U24、电容C77、第一输入滤波电路、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的降压转换器U24的Vin引脚连接第一输入滤波电路和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其Comp引脚连接第一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一输出滤波电路输出12V直流电压,其Boo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7,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一反馈电路;
所述的5V直流输出电路(9)包括:降压转换器U25、电容C78、第二输入滤波电路、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第二反馈电路、第二补偿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的降压转换器U25的Vin引脚连接第二输入滤波电路和36V直流输出电路(7)的输出端,其Vin引脚和END引脚之间连接第二分压电路,其Comp引脚连接第二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二输出滤波电路输出5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78,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二反馈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隔离5V输出电路(10)包括: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电容C51和稳压二极管D40,所述的隔离式DC/DC转换器U22的+V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Vin引脚接地,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负极并输出隔离5V电压,其-Vout引脚连接电容C51的第二端和稳压二极管D40的正极并接地;
所述的1.8V直流输出电路(12)包括:降压转换器U26、电容C91、第三输入滤波电路、第三输出滤波电路、第三反馈电路和第三补偿电路,所述的降压转换器U26的Vin引脚连接第三输入滤波电路和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EN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Comp引脚连接第三补偿电路,其PH引脚通过连接第三输出滤波电路输出1.8V直流电压,其Boost引脚和PH引脚之间串接电容C91,其Vsense引脚连接第三反馈电路;
所述的3.3V直流输出电路(11)包括:低压差稳压器U27、第四反馈电路和第四输出滤波电路,所述的低压差稳压器U27的IN引脚连接5V直流输出电路(9)的输出端,其SD引脚连接降压转换器U25的PWRGD引脚,其FB引脚连接第四反馈电路,其OUT引脚连接第四输出滤波电路并输出3.3V直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载保护及主控电路(4)包括: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及其外围连接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所述的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2)的初级绕组,其源极连接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所述的采样电阻R128的负极接地;所述的隔离型反激式控制器U32的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6和电阻R1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其第11引脚依次串接二极管D27和电阻R107至变压器(2)的辅助绕组,其第11引脚串接第一分压电阻至其第12引脚,其第11引脚连接一旁路电容C121,其第16引脚串接电阻R2至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其第14引脚串接电阻R121至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其第15引脚串接电阻R125至采样电阻R128的正极,其第9引脚串接第二分压电阻至变压器(2)的辅助绕组,其第10引脚依次串接电容C119和电阻R105至变压器(2)的辅助绕组,其第4引脚连接其第3引脚和第2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三分压电阻至其第1引脚,其第4引脚串接第四分压电阻至其5引脚,其第7引脚串接电容C132至其第8引脚,其第13引脚串接电容C129到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MC滤波及整流滤波电路(1)包括:电容C107、电容C108、保险丝F5、共模电感L10、压敏电阻RV1、差模电感L9、电容C104、电容C186、整流桥D31和电容C105;所述的共模电感L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零线;所述的保险丝F5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二端,所述的保险丝F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的电容C107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一端,所述的电容C10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08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5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0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所述的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端;所述的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所述的电容C104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四端;所述的差模电感L2的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10的第三端,所述的差模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一端;所述的整流桥D31的第二端用于对外供电,所述的整流桥D31的第三端连接到电容C104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86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四端,所述的电容C18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05的一端连接到整流桥D31的第二端,所述的电容C105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MC滤波电路包括:保险丝F1、电容C1、电感L1、电容C2、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共模电感L2、电容C3、二极管D1和电容C4;所述的保险丝F1的一端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的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保险丝F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的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双向瞬变抑制二极管D2的及共模电感L2的第二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共模电感L2的第三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36V直流输出电路(7);所述的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的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的共模电感L2的第四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5)包括:分别连接于变压器(2)次级绕组和36V直流输出电路(7)之间的整流二极管和RC滤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源模块还包括与变压器(2)初级绕组并联的尖峰吸收电路(3)。
CN202223091803.1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Active CN218958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1803.1U CN21895877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1803.1U CN21895877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777U true CN21895877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1803.1U Active CN218958777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29825A1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的智能型半桥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WO2018120483A1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全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WO2018107620A1 (zh) 一种基于pfc反激全桥的智能型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106134509B (zh) 一种恒压恒流自动调节的级联式dc/dc变换器
WO2018129824A1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的智能型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CN108347036A (zh) 一种带输入过欠压保护的开关电源电路和led驱动电路
CN108054939B (zh) 高功率密度三相pfc电源模块
CN218958777U (zh) 一种新型双电源开关电源电路
CN219535883U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灯具
CN206164382U (zh) 一种同步整流开关电源
CN115065228B (zh) 一种输出共享型工业电源
CN113381593B (zh) 一种大功率容性负载仪器的前端辅助电路
CN208924134U (zh) 一种交流转直流隔离开关电源电路
CN115603552A (zh)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交直流转换电路
CN217037504U (zh) Led调光电路及调光led灯
CN214315049U (zh) 一种植物补光灯用大功率交错连续模式pfc电路
CN101364771B (zh) 一种单芯片控制的电源装置
CN114340077A (zh) Led调光电路、调光led灯及基于led调光电路的led调光方法
EP2225918B1 (de) Leuchtmittel-betriebs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leds, mit galvanisch getrenntem pfc
CN111277136A (zh) 应用于agv的电源转换电路及电路板、电源转换装置
CN219812079U (zh) 一种同步整流的反激式交流-直流变换电源
CN213521663U (zh) 一种无过零检测绕组pfc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US20230067735A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hereof
CN219068050U (zh) 一种多级调压供电装置
CN210898939U (zh) 一种车载dcdc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