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4155U -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4155U
CN218954155U CN202222945260.9U CN202222945260U CN218954155U CN 218954155 U CN218954155 U CN 218954155U CN 202222945260 U CN202222945260 U CN 202222945260U CN 218954155 U CN218954155 U CN 218954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outlet
liquid inlet
pipelin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52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亮
黄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52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4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4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4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涉及流体传输的技术领域,该流体阀装置包括进液管路与出液管路,进液管路内部中空形成有进液通道,出液管路内部中空形成有出液通道,出液管路与进液管路至少部分套装配合,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过液腔连通,过液腔活动设置有堵塞件,并通过弹性复位件作用于堵塞件使其保持在关闭位置,而进液通道足够压力的情况下,堵塞件能够运动至开启位置,使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连通,提供流体防漏功能。而进液管路与出液管路通过采用套设配合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流体阀装置的安装空间,让管路设计更为合理,从而提高流体阀装置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传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流体传输系统中的一个控制部件,其是利用一个活动部件来开、关或部分地挡住一个或更多的开口或通道,使液流、空气流或其他气流或大量松散物料可以流出、堵住或得到调节的一种装置。
以液体防漏阀为例,防漏阀在流体传输系统的应用中,在压力大于某一阈值的情况下,防漏阀会打开以使流体传输通道连通,而在压力小于该阈值的情况下,防漏阀则关闭,起到防止流体滴漏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防漏阀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为庞大,通用性较差,使防漏阀不利于在系统设备中的安装,防漏阀难以应用在已经布置好的流体输送系统当中,让流体输送系统及相应的设备必须根据防漏阀作出结构上的改变,不管是流体传输系统还是相应的设备都必须为其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增加了装配工作量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影响系统及设备性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通过优化流体阀装置的管路结构,以解决该发装置导致的通用性较差,不利于系统及设备应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包括:
进液管路,内部中空形成有进液通道;
出液管路,内部中空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管路与所述进液管路至少部分套装配合,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过液腔连通;
堵塞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液腔内;
所述堵塞件具有关闭位置以及至少一个开启位置,关闭位置状态下,所述堵塞件堵塞在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开启位置状态下,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
弹性复位件,作用于所述堵塞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堵塞件往关闭位置方向运动复位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液通道的容积大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容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段以及第一出液段,所述第一进液段与所述第一出液段呈角度设置;
所述出液管路包括第二进液段以及第二出液段,所述第二进液段与所述第二出液段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出液段与所述第二进液段套设配合并通过所述过液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段与所述第二出液段往不同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压盖,其内部形成所述过液腔,且所述压盖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液腔的开口;
当所述出液管路套设在所述进液管路的外部时,所述压盖形成所述开口的一端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出液管路的端部;
当所述进液管路套设在所述出液管路的外部时,所述压盖形成所述开口的一端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进液管路的端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抵压件,所述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
当所述出液管路套设在所述进液管路的外部时,所述出液管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的第二固定部;当所述进液管路套设在所述出液管路的外部时,所述进液管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的第二固定部;
当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配合,所述抵压件作用于所述压盖,以使所述压盖抵贴于所述进液管路或所述出液管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堵塞件包括:
驱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液腔内,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盖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
密封胶塞,形成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匹配,以使所述密封胶塞可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密封胶塞可在关闭位置下堵塞所述进液通道或所述出液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压盖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压簧;
对应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和/或所述压盖上的定位柱,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流体传输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紧凑型流体阀;
流体传输泵,所述流体传输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液通道远离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连通。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如上所述的流体传输系统,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并且所述流体传输泵与所述设备本体电性连接;
喷洒装置,与所述出液通道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中的进液管路与出液管路通过采用套设配合的方式,使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至少部分形呈套装关系,让进液通道环绕在出液通道的外部,或出液通道环绕在进液通道的外部,两通道大致处于同一路径上,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流体阀装置的安装空间,让管路设计更为合理;
并且,进液通道一端与出液通道一端通过过液腔连通,过液腔能够将流体从进液通道导向至出液通道以外,还提供了堵塞件的安装空间,堵塞件能够在过液腔内活动,并通过弹性复位件实现了通道的连通或封堵,以及防漏的功能,相比传统堵塞结构的设置方式更加紧凑,从而提高流体阀装置的通用性,有利于流体阀装置在流体输送系统及相应的设备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紧凑型流体阀装置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堵塞件爆炸图。
图中:10、进液管路;11、进液通道;12、第一进液段;13、第一出液段;14、进液口;20、出液管路;21、出液通道;22、第二进液段;23、第二出液段;24、第二固定部;25、出液口;30、堵塞件;31、驱动件;311、第一限位部;32、密封胶塞;321、第二限位部;40、弹性复位件;50、压盖;51、过液腔;60、抵压件;61、第一固定部;70、密封件;8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旨意在于提高该流体阀装置的通用性,从而有利于其在流体传输系统及相关设备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其在系统及设备中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并且降低相应操作的难度。
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在流体传输系统的应用中用于连接流体管路,其可作为流体管路之间的连接装置,也可以流体管路与某一流体装置之间的连接部件。本实施例中所指的流体传输系统以液体传输系统为例,其包括但不限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给水系统;其中,供水系统是指按一定质量要求供给不同的用水部门所需的蓄水装置、水泵、管路和其它工程的综合体;循环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液体送至高低压凝气器去冷却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以维持高低压凝气器的真空,使汽水循环得以继续的水路系统;给水系统是指通过管道及辅助设备,按照建筑物和用户的生产,生活和消防的需要有组织的输送到用水地点的水路网络。上述的系统及其他的一些流体传输系统均需通过管路以及装置、元件等组成,该流体阀装置还能够适用与空气或其他气流等松散物料的输送系统。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其是一种应用上述流体传输系统的设备,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无人设备适于在空中环境下进行移动,如,定翼飞机、旋翼飞机,或既没有定翼也没有旋翼的飞机。应当理解的是,无人设备具体以无人飞行器为例,无人飞行器可以是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例如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八旋翼无人飞行器、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等,无人飞行器可以用于搭载负载以完成预定的任务,例如搭载成像装置以进行拍摄,搭载农药、营养液及喷洒装置以进行植保任务,也可以用于地理测绘、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
而本实施方式的无人设备则可通过流体传输系统实现上述农药、营养液的喷洒工作,该无人设备还可以是无人车、无人船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无人飞行器包括作为设备主体的机身,一般而言,在机身上还会设置有用于支撑动力组件的机臂,以及用于设备本体的脚架(起落架),在机身与起落架之间可通过设置储存箱以提供流体(液体、固体粉剂、固体颗粒等)的储存空间,并且,在储存箱可通过管路连接流体传输泵以及喷洒装置,以将其中的药液实现对外的喷洒。示例性的,以旋翼无人飞行器为说明对象,动力组件的数量与旋翼组件数量相对应,动力组件通过机臂的支撑而分布于机身外周,且每一个动力组件用于单独控制驱动对应的旋翼旋转,无人飞行器可依据不同的需求对动力组件的数量作合适的变化,例如动力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六个等,甚至,动力组件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相应地,机臂的数量也可以依据所述动力组件的数量而合理设置。
上述方案中,其中的流体阀装置以液体防漏阀为例,防漏阀在流体传输系统的应用中,在压力大于某一阈值的情况下,防漏阀会打开以使流体传输通道连通,而在压力小于该阈值的情况下,防漏阀则关闭,起到防止流体滴漏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防漏阀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为庞大,通用性较差,使防漏阀不利于在系统设备中的安装,防漏阀难以应用在已经布置好的流体输送系统当中,让流体输送系统及相应的设备必须根据防漏阀作出结构上的改变,不管是流体传输系统还是相应的设备都必须为其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增加了装配工作量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影响系统及设备性能的风险。为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以下方案。
如图1-图3所示,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包括进液管路10以及出液管路20,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内部呈中通结构,其中,为了便于方案的理解,本实施方式将进液管路10内部中空结构定义为进液通道11,而将出液管路20内部中空结构定义为出液通道21,为了让紧凑型流体阀装置能够与流体传输系统中的管路及水路元件相配合,该流体阀装置整体大致呈管状结构,并且,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上分别开设有间隔设置的进液口14以及出液口25,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之间通过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连通,进液通道11的一端通过进液口14与外部环境连通,其另一端与出液通道21的第一端连通,而出液通道21的第二端则通过出液口25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在上述流体传输系统或无人设备的应用中主要用于与管路或水路元件连接,分别负责输入流体以及输出流体,并且,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的分布位置一般视流体阀装置结构而定,两者一般会分置在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相互远离的一端。
如图3所示,出液管路20与进液管路10至少部分套装配合,即,出液管路20与进液管路10未套装配合的一端分别开设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而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相互套装配合的一端视为两者相互靠近的一端,该端则通过液腔51实现相互连通。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的,出液通道21环绕在进液通道11的外部;
另一实施方式中,进液通道11环绕在出液通道21的外部;
上述的环绕设置可以为其中一通道完全环绕于另一通道的外周,也可以是其中一通道部分环绕在另一通道的外周,并且,环绕方式可以是环形线路环绕的方式,也可以是沿矩形路线环绕等方式,本实施方式对此赞不作具体限定。
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通过上述的配合方式,在相同液体流道长度的情况下,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相互套设的部分处于同一路径上,充分利用流体管路在径向上的空间,进而节省了该流体阀装置在液体管路周向上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让管路设计更为合理,而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端部通过过液腔51连通,过液腔51能够将流体从进液通道11导向至出液通道21,保证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之间的单向流通。
为了让该流体阀装置提供防漏的功能,在过液腔51内可活动地设置有堵塞件30,堵塞件30具有关闭位置以及至少一个开启位置,在堵塞件30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堵塞件30堵塞在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之间,以隔断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的液体流动,在堵塞件30处于任一开启位置的状态下,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连通,以使进液通道11内的液体能够正常经过过液腔51流至出液通道21,应当理解的是,在堵塞件30处于任一开启位置的状态下,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均处于连通状态,但随着堵塞件30所处位置的不同,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之间的连通通道尺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即用户可通过对堵塞件30最大开启位置的限定,以及对进液管路10流至出液管路20的流体压力的设置,从而决定改流体阀装置的流体输出压力。
如图1-图3所示,以出液通道21环绕在进液通道11的外部为例,堵塞件30可在过液腔51内活动的过程中封堵在处于内部的进液通道11上,以在采用较小的堵塞件30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的阻隔;同理,在进液通道11环绕在出液通道21的外部的情况下,堵塞件30可封堵在处于内部的出液通道21上。当然,堵塞件30也壳体在关闭位置状态下同时封堵在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的端部。
进一步的,在过液腔51内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40,弹性复位件40保持作用在堵塞件30上,以提供堵塞件30往关闭位置方向运动复位的作用力。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能够决定其作用于堵塞件30的作用力,用户能够通过对弹性复位件40弹力的设定,决定该流体阀装置在流体压力到达某一阈值时堵塞件30即从关闭位置活动至开启位置。如在流体传输系统的应用中,通过设置流体传输泵,让流体传输泵的输出端与进液通道11的进液口14连通,并且,根据流体传输泵在输出流体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对弹性复位件40的弹力进行设定,以在开启流体传输泵时让堵塞件30活动至开启位置,在关闭流体传输泵时让堵塞件30复位至关闭位置。这里,弹性复位件40包括但不限于具备弹性的材料构件、组件、装置等,示例性的,如压簧、拉簧、扭簧、气弹簧等,本实施方式不作具体限定。而堵塞件30则可以是在一定的压力状态下能够根据流体传输系统所传输的介质,从而提供足够的水密性、气密性等流体的密封性能的部件。
以下,为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的防漏原理:
在进液通道11处液压不足推动堵塞件30时,堵塞件30能够通过弹性复位件40的抵顶保持在关闭位置上,从而达到较好的密封防漏效果;当进液通道11处液压达到压力阈值时,液体可推动堵塞件30运动,从关闭位置活动至开启位置,让液体得以通过过液腔51从进液通道11流至出液通道21,而让进液通道11处的液压回落至低于压力阈值时,堵塞件30被弹性复位件40重新抵至关闭位置,使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被堵塞件30所阻隔,从而避免出现渗液、漏液的现象。
上述的过液腔51除了能够导向流体方向以外,还提供了堵塞件30的安装空间,堵塞件30能够在过液腔51内活动,并通过弹性复位件40实现了通道的连通或封堵,以及防漏的功能,相比传统堵塞结构的设置方式更加紧凑,从而提高流体阀装置的通用性,有利于流体阀装置在流体输送系统及相应的设备中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传输系统或无人设备在应用状态下,由于流体传输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脉冲现象,脉冲对管路、弯头、接头等管路结构具有一定的冲击,使管路中所设置的流量计或其他计量仪器受压力波动的影响,从而对整个管路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传统解决脉冲现象的方式是在流体传输系统或相应设备上增设脉冲阻尼器,但是,这样会则需要在流体传输系统及相应设备中进一步预留出提供脉冲阻尼器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增加了水路结构的布局难度。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除了能够提供防漏功能以外,还具备缓冲流体脉冲的功能,将出液通道21的容积设置为大于进液通道11的容积,容积是指出液通道21以及进液通道11分别所能容纳介质的体积,即出液通道21所能容纳液体的体积大于进液通道11所能容纳液体的体积。具体应用场景中,流体传输泵一端连接储存箱内部,流体传输泵的另一端通过进液口14与进液通道11连通,而出液通道21则与喷洒装置连通,以下,为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的脉冲缓冲原理:
当流体传输泵开始工作,流体通过进液口14进入进液通道11中,并在达到压力阈值后顶开堵塞件30流向出液通道21,基于外部的流体输送泵的泵送压力,出液通道21能够储存较进液通道11更多的液体,即在进液通道11压力达到平衡状态时,出液通道21能够具有一定用于储存液体的空间余量,保证管路能够正常传输流体。在流体传输泵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下,在流体传输泵的作用下,当通过进液通道11进入出液通道21的流体流量由平均值向波动峰值过渡时,出液通道21的内部流体逐渐增加,并且随着流体逐渐增大,其内部压力也随之增大,部分流体会存留在出液通道21内,通过出液通道21从出液口25中排出的液体流量较从进液通道11输入的流量低,但仍能维持在平均值水平范围内,从而减小流量峰值;当通过进液通道11进入出液通道21的流体流量由平均值向波动谷值过渡时,出液通道21内存留的液体会逐渐减少,随之出液通道21内部压力减小,通过出液口25从出液通道21中排出的液体流量较从进液通道11输入的流量高,但仍能维持在平均值水平,提高流量谷值。因而,通过出液通道21容积大于进液通道11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流体传输流量脉动,使得输出流体流量稳定在平均流量水平,进而降低流体脉冲对管路系统中元器件的冲击,减弱管路系统中的水锤现象对管路系统的伤害,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气穴现象,为流体传输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改善泵的工作性能;降低流量计等其他仪器受管路压力波动的影响,提高元件精度;同时可降低系统的能耗,使流体能够平稳连续的向末端输出。
如图3所示,在管路套设以优化流体阀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有利于流体阀装置与外部管路及其他元件的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进液管路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段12以及第一出液段13,第一进液段12与第一出液段13呈角度设置,出液管路20包括第二进液段22以及第二出液段23,第二进液段22与第二出液段23呈角度设置。第一出液段13与第二进液段22套设配合并通过过液腔51连通,使得流体阀装置在相同长度的液体通道下节省安装空间,同时,第一进液段12与第二出液段23往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进液段12与第二出液段23之间为相互分离的状态,便于操作者将不同的管路或元件分别安装在第一进液段12及第二出液段23上,避免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完全套设的状态下无法对供液管路/元件及出液管路20/元件进行安装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一出液段13与第二进液段22套设配合的结构,容积应该理解为第一出液段13内腔的容积小于第一出液段13的外腔与第二进液段22内腔之间的容积。
而为了适应多数流体传输系统的管路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进液段12与第一出液段13之间的夹角定义为α,将第二进液段22与第二出液段23定义为β,角度α与角度β互为补角,夹角α与夹角β相加呈180°,在第一出液段13与第二进液段22处于同一路径的基础上,第一进液段12与第二出液段23往相反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在省略第一出液段13与第二进液段22的情况下,第一进液段12与第二出液段23之间大致呈一直线设置,便于在原有的流体传输系统中增设该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具体的,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可分别开设在第一进液段12的端部以及第二出液段23的端部,使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相背设置,便于进液管路10/元件与出液管路20/元件分别连接在该流体阀装置相互远离的两端之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液段12与第二出液段23之间的夹角还可以设置为除180°以外的角度,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而定。
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一出液段13与第二进液段22端部需要设置过液腔51相连以外,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其他位置上均需设置为阻隔密封的状态,从而保证该流体阀装置单向导流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管路、元件的连接,在第一进液段12以及第二出液段23上还设置有密封筋,该密封筋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复位能力的结构,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于进液管路10及出液管路20的具备一定刚性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为了便于流体阀装置的检修维护,其还包括压盖50,压盖50的内部形成上述过液腔51,且压盖5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过液腔51的开口,压盖50能够安装在进液管路10或出液管路20上,从而限定出导向进液通道11流向出液通道21的过液腔51,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让压盖50能够拆卸下来,从而对进液管路10、出液管路20进行检修维护,或对堵塞件30、弹性复位件40等部件进行检修甚至更换,保证流体阀装置具有良好的防漏及缓冲性能的同时,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压盖50所形成的过液腔51以及开口尺寸需大于堵塞件30的尺寸,从而让堵塞件30能够通过开口置入过液腔51当中,并且能够在过夜腔内在关闭位置及各开启位置之间往复活动。
当出液管路20套设在进液管路10的外部时,压盖50形成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大于出液通道21,以使压盖50能够可拆卸地盖设在出液管路20的端部,提供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连通的过液腔51空间;
另一实施方式中,同理,当进液管路10套设在出液管路20的外部时,压盖50形成开口的一端设置为大于进液通道11,以使压盖50能够可拆卸地盖设在进液管路10的端部。
为了提高压盖50在流体阀装置上的装配强度,本实施方式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还包括抵压件60,抵压件6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61,第一固定部61用于与出液管路20或进液管路10配合,以在任意两者配合的状态下,将压盖50抵紧在相应的管路上,保证压盖50与相应管路之间的密封强度,也确保了堵塞件30经多次活动后仍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漏功能。
如图2-图3所示,当出液管路20套设在进液管路10的外部时,出液管路20设置有可与第一固定部61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4,本实施方式的抵压件60中部贯通设置有通孔结构,该通孔结构用于提供压盖50从中伸出的空间,为了确保压盖50沿开口口沿处均保持与出液管路20的紧密配合,抵压件60同样呈匹配于出液管路20周部的结构,可见,本实施方式的出液管路20为圆管结构,也即,抵压件60也可同样设置为圆环状结构,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24可设置为外螺纹与内螺纹结构,抵压件沿通孔的内周设置作为内螺纹的第一固定部61,而出液管路20的外周则相应设置作为外螺纹的第二固定部24,装配过程中,先将压盖50盖设在出液管路20(第一出液段13)的端部,随后抵压件60套设在出液管路20的外周,使压盖50从通孔中伸出,并随着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24的拧紧,压盖50通过抵压件60的螺纹结构,将旋转方向上的作用力转换为竖直方向上的作用力,以使抵压件60能够将压盖50抵紧在出液管路20上,用户通过操作周向转动的螺纹结构相比操作竖直方向进行固定的结构而言更为简单,因此也便于压盖50在出液管路20上的拆装。当然,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24还可以采用卡扣结构等具备拆装功能的配合结构,在抵压件60与出液管路20之间采用卡扣结构时,当抵压件60将压盖50抵紧在出液管路20上的状态下,抵压件60与出液管路20之间即可通过卡扣结构实现卡紧固定。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进液管路10套设在出液管路20的外部时,进液管路10设置有可与第一固定部61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4,当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24相配合,抵压件60作用于压盖50,以使压盖50抵贴于进液管路10,其装配方式及配合原理与上述方案相近,本实施方式不再作详细赘述。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压盖50的开口与出液管路20或进液管路1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0,密封件70的设置位置视出液管路20与进液管路10的套设关系而定,如图2所示,在出液管路20部分套设在进液管路10的外周时,密封件70设置在压盖50与出液管路20之间。在压盖50通过抵压件60压紧于出液通道21的状态下,密封件70的两侧分别作用于压盖50与出液管路20,以提高压盖50与出液通道21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液体外泄。
为了提高密封件70的安装稳定性,出液管路20的(第一出液段13)端部设置有绕出液通道21边缘设置的凹槽,该凹槽提供密封圈嵌入设置的空间,使压盖50拆卸离开出液通道21后,密封件70仍能稳定地置于出液管路20之上。
为了提高堵塞件30的活动稳定性,如图3-图4所示,将堵塞件30设置为用于稳定驱动堵塞件30整体运动的驱动件31以及用于提高密封性能的密封胶塞32。具体的,堵塞件30包括驱动件31以及密封胶塞32,驱动件31可活动地设置在过液腔51内,驱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驱动件31的另一端与压盖50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40,密封胶塞32对应第一限位部311形成有第二限位部321,第二限位部321与第一限位部311相匹配,以使密封胶塞32可固定安装于驱动件31,密封胶塞32可在关闭位置下堵塞进液通道11或出液通道2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位部311与第二限位部321为相互匹配的嵌槽以及嵌块,在第一限位部311设置为嵌槽的情况下,第二限位部321设置为嵌块,反之,在第一限位部311设置为嵌块的情况下,第二限位部321设置为嵌槽。
驱动件31采用刚度较高的构件,以使其在收弹性复位件40的抵推下能够保证其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稳定地带动密封胶塞32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活动,而密封胶塞32则采用具备一定柔性及弹性的材料,使其被抵压在进液通道11或出液通道21时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填满压盖50与相应通道之间的间隙,确保两者间具有足够的密封性能。若直接采用弹性复位件40驱动密封胶塞32,密封胶塞32在被弹性复位件40作用的位置上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影响密封胶塞32的密封性能,而且密封胶塞32也可能会在弹性复位件40的长期抵压之下快速损坏,因此,采用刚度较高的驱动件31作为密封胶塞32与弹性复位件40之间的过渡件,除了能够很好地保护密封胶塞32以外,还能够确保密封胶塞32的密封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满足使用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复位件40可通过压盖50内壁以及驱动件31实现限位,即将弹性复位件40的周部尺寸设置为接近于过液腔51的周部尺寸,从而保证弹性复位件4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节省成本,将弹性复位件40周部尺寸设置为尺寸小于过液腔51的周部尺寸,故驱动件31与压盖50之间需设置定位结构对弹性复位件40实现限定固定,在装配状态下,定位结构被配置为限制弹性复位件40的活动。
以弹性复位件40设置为压簧为例,定位结构设置为固定在驱动件31和/或压盖50上的定位柱80,定位柱80能够提供压簧套设固定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31与压盖50内部均设置有相对的定位柱80使压簧相对的两端均能够套设在对应定位柱80的周部,实现压簧径向方向的限位,而压簧轴向方向的限位则通过压盖50内壁以及驱动件31的间距实现限位。
装配过程中,可先将密封胶塞32嵌入驱动件31的第一限位部311上,随后将弹性复位件40一端装入压盖50内的过液腔51中,并与压盖50内的定位柱80套设固定,而弹性复位件40的另一端则套设在驱动件31上的定位柱80上,并让驱动件31装入过液腔51内,完成相应的装配后即可按照上述压盖50与抵压件60的装配方式实现压盖50在出液管路20或进液管路10上的安装固定。
综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在流体传输系统无人设备的应用中,进液管路10与流体传输泵的输出端连接,实现进液管路10、出液管路20与流体传输泵的依次连通,让整个流体阀装置只有进液口14与出液口25两处与外界连通。密封胶塞32与驱动件31组成的堵塞件30在弹性复位件40的压力作用下紧贴进液管路10与出液管路20连通的端面,从而分隔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当流体从进液口14进入进液通道11,对密封胶塞32形成压力且压力大于弹性复位件40给予的弹力时,密封胶塞32从关闭位置被顶开至开启位置,弹性复位件40被进一步压缩,此时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连通,让整个流体阀装置内部形成通路,流体向出液口25流动。当流体传输泵停止工作,进液通道11的流体压力下降,弹性复位件40复位,密封胶塞32被弹性复位件40驱动复位,以将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阻断,防止流体因振动、重力等因素继续流向出液通道21并从出液口25中渗出,提供防滴漏的功能,并且,出液通道21容积设置为大于进液通道11,能够对流体脉冲实现缓冲的功能,避免无人设备中喷洒装置的滴漏现象,并缓解喷洒装置的脉冲现象。而进液通道11与出液通道21采用部分套设的配合关系,也能够节省流体阀装置所占用的安装空间,从而提高流体阀装置的通用性,有利于流体阀装置在流体输送系统及相应的设备中的应用。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管路(10),内部中空形成有进液通道(11);
出液管路(20),内部中空形成有出液通道(21),所述出液管路(20)与所述进液管路(10)至少部分套装配合,所述进液通道(11)与所述出液通道(21)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过液腔(51)连通;
堵塞件(3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液腔(51)内;
所述堵塞件(30)具有关闭位置以及至少一个开启位置,关闭位置状态下,所述堵塞件(30)堵塞在所述进液通道(11)与所述出液通道(21)之间,开启位置状态下,所述进液通道(11)与所述出液通道(21)连通;
弹性复位件(40),作用于所述堵塞件(30),所述弹性复位件(40)用于提供所述堵塞件(30)往关闭位置方向运动复位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21)的容积大于所述进液通道(11)的容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液段(12)以及第一出液段(13),所述第一进液段(12)与所述第一出液段(13)呈角度设置;
所述出液管路(20)包括第二进液段(22)以及第二出液段(23),所述第二进液段(22)与所述第二出液段(23)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一出液段(13)与所述第二进液段(22)套设配合并通过所述过液腔(51)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段(12)与所述第二出液段(23)往不同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盖(50),其内部形成所述过液腔(51),且所述压盖(5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过液腔(51)的开口;
当所述出液管路(20)套设在所述进液管路(10)的外部时,所述压盖(50)形成所述开口的一端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出液管路(20)的端部;
当所述进液管路(10)套设在所述出液管路(20)的外部时,所述压盖(50)形成所述开口的一端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进液管路(10)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抵压件(60),所述抵压件(6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61);
当所述出液管路(20)套设在所述进液管路(10)的外部时,所述出液管路(20)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4);当所述进液管路(10)套设在所述出液管路(20)的外部时,所述进液管路(10)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61)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4);
当所述第一固定部(6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4)相配合,所述抵压件(60)作用于所述压盖(50),以使所述压盖(50)抵贴于所述进液管路(10)或所述出液管路(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有密封件(7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30)包括:
驱动件(3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液腔(51)内,所述驱动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1),所述驱动件(31)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盖(50)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40);
密封胶塞(32),形成有第二限位部(321),所述第二限位部(32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1)相匹配,以使所述密封胶塞(32)可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件(31),所述密封胶塞(32)可在关闭位置下堵塞所述进液通道(11)或所述出液通道(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1)与所述压盖(50)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弹性复位件(40)的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40)设置为压簧;
对应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件(31)和/或所述压盖(50)上的定位柱(80),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定位柱(80)。
10.一种流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流体阀;
流体传输泵,所述流体传输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液通道(11)远离所述出液通道(21)的一端连通。
11.一种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传输系统,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并且所述流体传输泵与所述设备本体电性连接;
喷洒装置,与所述出液通道(21)远离所述进液通道(11)的一端连通。
CN202222945260.9U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Active CN218954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5260.9U CN218954155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5260.9U CN218954155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4155U true CN21895415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5260.9U Active CN218954155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4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3475A1 (en) Pump of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machine and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machine
US20160305562A1 (en) Non-return valve mechanism and one-way valve device
CN218954155U (zh) 一种紧凑型流体阀装置、流体传输系统及无人设备
CN210461787U (zh) 控制阀
JP5688269B2 (ja) オリフィス付チェッキ弁
CN206478272U (zh) 水力控制阀
CN215410330U (zh) 三通流向切换阀
CN209688529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液体管路的防内漏装置
CN208651683U (zh) 阀门及具有该阀门的制冷系统
KR20140140452A (ko) 수격흡수기
CN209067458U (zh) 一种嵌入式插装的液压泵
CN208793769U (zh) 具有外延连接结构的减压阀
CN220470176U (zh) 带手动排气阀的液压隔膜泵液力端
CN219454277U (zh) 一种小型电锅炉排水装置
CN217633196U (zh) 一种应用于液压缸的卸压阀及液压缸
CN210087711U (zh) 一种可调节液体流量的液压阀
CN111061309A (zh) 一种压力控制式液体流动控制装置
CN213988957U (zh) 一种燃料电池多堆集成流体分配机构
CN212803801U (zh) 一种液压梭阀
CN210890159U (zh) 一体式液位控制系统
CN212107062U (zh) 一种止回闸阀
CN220302833U (zh) 一种水阀结构及水路系统
CN219345624U (zh) 一种安装效率高的阀门龙头用四氟阀座
CN218152551U (zh) 一种分体式易装卸阀体
CN214579049U (zh) 一种万向角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