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1872U -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1872U
CN218951872U CN202223129898.1U CN202223129898U CN218951872U CN 218951872 U CN218951872 U CN 218951872U CN 202223129898 U CN202223129898 U CN 202223129898U CN 218951872 U CN218951872 U CN 218951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waste
layer
carburetion
filling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98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肖立
吴志刚
张玉斌
陈修和
王祥彪
蔡安源
王春红
牛京涛
鲍世辉
任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ransport Consult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ighway Traffic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R&D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ransport Consult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ighway Traffic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R&D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ransport Consult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ighway Traffic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R&D Center filed Critical Anhui Transport Consult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98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1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固废利用、节能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路堤、路床、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利用建筑固废分层填筑路堤、路床,利用低剂量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底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下基层、利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填筑上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填筑下面层;利用沥青再生料填筑中面层、上面层。本实用新型在路堤、路床、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下面层中应用建筑固废,在中面层、上面层中应用沥青再生料,全深度范围内固废再利用,可有效减少天然砂石开采、降低固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节能降碳同时节约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属于建筑固废利用、节能环保领域,适用于开裂问题严重、建筑固废堆存量大、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大等地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快速发展同时建筑固废日益增多,粗略统计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绝大部分建筑固废未经任何处理,直接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同时清运、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等空气污染物;建筑固废已加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局面,严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所需砂石资源量巨大,对天然砂石的开采加剧环境的恶化,提高了建设成本,因此拓宽筑路材料来源、加大建筑固废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再生利用是必然途径。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 2321-2021)中规定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可用于公路基层、底基层、路基填筑等部位。吴英彪等在《建筑垃圾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全面应用》中将水泥稳定渣土、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多种再生路用材料分层共同填筑在城市道路工程中,提出典型的全厚式再生型路面结构。甘建波在《浅谈建筑废弃物在道路结构层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中利用建筑废弃物制备再生道路材料铺筑道路垫层、底基层。安徽省系列地方标准《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中分别规定了建筑固废在路基工程、路面基层、路面面层中应用技术指标。
目前,对于建筑固废/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研究较大,但大多数还是局限在路基或基层中应用,并且应用层位单位,未在全深度范围内推广应用建筑固废。同时,对建筑固废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忽视了建筑固废在道路工程中应用带来的环境影响量化指标,为了更大程度降低天然砂石开采、加大建筑固废再利用率,同时,量化建筑固废在道路工程中应用减少碳排放量,提出一种全深度零增碳路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天然砂石材料紧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量巨大等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建筑固废进行道路填筑,在路基路堤、路床中分层填筑不同最大粒径建筑固废,再在底基层、基层中利用建筑固废制备稳定碎石进行填筑,最后利用建筑固废粗集料制备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形成全深度地利用建筑固废结构。积极开拓筑路材料来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开采,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碳排放量。将建筑固废应用于道路建设中,降低建筑固废处置成本,同时,可以减少筑路材料成本,有利于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早日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路堤、路床、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
利用建筑固废分层填筑路堤、路床,利用低剂量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底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下基层、利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填筑上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填筑下面层;利用沥青再生料填筑中面层、上面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层与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粘层。
优选的,所述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基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水泥净浆粘层。
优选的,所述上基层与下面层之间设置碎石封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在路堤、路床、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下面层中应用建筑固废,在中面层、上面层中应用沥青再生料,全深度范围内固废再利用,可有效减少天然砂石开采、降低固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在节能降碳同时节约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采用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作为下面层,具有较好的密水性,同时各粒径集料之间相互连接挤压,形成较好的强度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在基层之间采用水泥净浆作为粘层,沥青面层之间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粘层,基层与面层之间采用碎石封层,有效提高层间粘结剂防水作用,有利于结构整体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上基层上直接通过碎石封层铺筑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两种材料都属于柔性材料,可以提高基层与面层之间的协调性,减少裂缝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沥青再生料上面层,2为沥青再生料中面层,3为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4为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上基层,5为建筑固废水稳碎石下基层,6为低剂量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为建筑固废路床,8为建筑固废路堤,9为乳化沥青粘层,10为碎石封层,11为水泥净浆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便于更好的实施,现就其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功效及目的,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对于下列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建筑固废路堤8、建筑固废路床7、低剂量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6、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5、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上基层4、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3、沥青再生料中面层2、沥青再生料上面层1。
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作为上基层,为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采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作为上基层,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有效利用级配碎石空隙率,吸收半刚性基层开裂释放的应变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具有较好的抗开裂能力。
下面层采用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ATB-25,其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
建筑固废路堤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50mm,CBR不低于6%。
建筑固废路床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00mm,CBR不低于10%。
建筑固废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1.5mm,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上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CBR不低于40%。
沥青层之间撒布乳化沥青粘层9,撒布量为0.4~0.6L/m2;基层之间撒布水泥净浆粘层11,撒布量为2.0~4.0kg/m2;上基层与下面层之间撒铺碎石封层10。
采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作为上基层、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ATB-25作为下面层,是典型的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在道路结构范围内全深度地资源再利用,显著降低天然砂石的开采、提高建筑固废、沥青再生料再利用率,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同时,由于固废碳排放量是按其组成材料碳排放量50%计算,有效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碳排放量,有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特征之间相互交错,不一定独立存在。以上显示与描述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其优点。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需知,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的实施例与说明书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以成为唯一选择。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要求下,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变化并优化,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进优化都进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具体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为路堤、路床、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
利用建筑固废分层填筑路堤、路床,利用低剂量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底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填筑下基层、利用建筑固废级配碎石填筑上基层、利用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填筑下面层;利用沥青再生料填筑中面层、上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层与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下基层、上基层、基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水泥净浆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与下面层之间设置碎石封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沥青稳定碎石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路堤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50mm,CBR不低于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路床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00mm,CBR不低于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1.5mm,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固废级配碎石上基层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CBR不低于40%。
CN202223129898.1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Active CN218951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9898.1U CN21895187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9898.1U CN21895187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1872U true CN218951872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2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9898.1U Active CN21895187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1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4715A (zh) 一种抗裂路基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90956B (zh) 废弃水泥稳定碎石再生的路面基层
CN113417180A (zh) 再生碎石快速排水路基结构
CN110846968B (zh)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CN110205895B (zh) 一种采用再生材料的绿色低碳环保型道路结构
CN218951872U (zh) 一种全深度零增碳道路结构
CN206359847U (zh) 一种炉渣粉质填料的沥青路面结构
CN210529400U (zh) 一种固化建筑渣土道路结构
WO2016130144A1 (en) Stabilizing soil
CN212533589U (zh) 一种抗裂路基路面结构
CN202492776U (zh) 一种复合离子土壤固化剂与电石渣铺筑的道路结构
CN115215591B (zh) 路基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688817U (zh) 碾压橡胶混凝土道路结构
CN214782999U (zh) 一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透水路面结构
CN215289546U (zh) 一种重载道路的地面结构
CN212611780U (zh) 一种废渣利用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
CN101100360A (zh) 公路用疏浚泥陶粒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212560997U (zh) 一种透水抗裂型道路结构
CN107352821A (zh)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
CN212611779U (zh) 一种环保型透水路面铺装结构
CN218969667U (zh) 一种节能降碳排水性道路结构
CN115305760B (zh) 未燃煤矸石抗冻路基结构
CN215164280U (zh) 一种适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区重载交通公路加铺的路面结构
CN213836134U (zh) 一种复合固废全厚式路基路面结构
CN215629086U (zh) 利用道路拆除固废的防桥头跳车的路桥过渡段路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