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2992U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42992U CN218942992U CN202223401485.4U CN202223401485U CN218942992U CN 218942992 U CN218942992 U CN 218942992U CN 202223401485 U CN202223401485 U CN 202223401485U CN 218942992 U CN218942992 U CN 218942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hell
- heat dissipation
- side wall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该外壳组件包括外壳,外壳用于容纳内胆组件和发热组件;外壳内设有用于对发热组件散热的散热通道,外壳的外壁设有凹陷部,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设于凹陷部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将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设于外壳的外壁的凹陷部处,使得连通口所在平面与外壳未设有连通口处的外壁不在同一平面上,即使该外壳组件靠近墙壁放置,凹陷部处的连通口也不会被堵住,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冷却风进入到外壳内,从而对外壳内的发热组件进行有效散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烤微一体机等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底部通常安装有电源板、磁控管、变频板等能够发热的发热器件,为防止发热器件过热,内胆组件底部还形成有散热通道,发热组件位于散热通道内。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呈倒置U形的外壳围板1,外壳围板1用于罩设在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和发热器件外。但为了便于散热,现有烹饪器具的用于对发热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的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都集中在烹饪器具的外壳围板1上,用户为了节省空间往往都是将烹饪器具靠近墙壁放置,很容易堵住进气口10,从而造成气流不通畅,导致整机温升高,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和烹饪器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烤微一体机等烹饪器具的用于对发热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都集中在烹饪器具的外壳围板上,烹饪器具靠近墙壁放置后很容易堵住进气口,从而造成气流不通畅,导致整机温升高,影响整机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容纳内胆组件和发热组件;
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发热组件散热的散热通道,所述外壳的外壁设有朝向其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设于所述凹陷部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围板和外壳底板,所述外壳底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围板的底部;
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外壳底板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底板为槽状,所述外壳底板的槽口与所述外壳围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底板的槽内空间用于容纳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
所述外壳底板的侧壁位于所述外壳围板的侧壁延伸面的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空间的一侧,以形成所述凹陷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底板的侧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底板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外壳底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所述进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底板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设有所述凹陷部,所述底壁的凹陷部处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下进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外壳底板左侧壁的位置和靠近所述外壳底板右侧壁的位置,分别设有所述下进风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壳后板;
所述外壳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外壳后板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
所述外壳后板的外壁设有朝向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后板上的凹陷部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后板的外侧壁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用于使所述外壳后板(8)的位于所述凸台周侧的位置形成所述凹陷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包括外壳,外壳用于容纳内胆组件和发热组件;外壳内设有用于对发热组件散热的散热通道,外壳的外壁设有朝向其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设于凹陷部处。该外壳组件应用于蒸烤微一体机等烹饪器具,外壳组件中的外壳则可以容纳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以及位于内胆组件下方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如电源板、磁控管、变频板等,此时发热组件位于外壳底部的内侧。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冷却风可以通过外壳外壁的凹陷部处的连通口进入到外壳内部,从而可以对外壳底部内侧的发热组件进行通风散热,防止发热组件及烹饪器具整机温升高而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通道的连通口设于外壳的外壁的凹陷部处,因而连通口所在平面与外壳未设有连通口处的外壁不在同一平面上,即使用户为了节省空间将烹饪器具靠近墙壁放置,此时外壳外壁的凹陷部处的连通口也不会被墙壁堵住,仍旧可以保证外界冷却风进入外壳内,从而保证冷却风气流通畅,使得外壳内的发热组件可以被冷却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将散热通道的连通口设于外壳的外壁的凹陷部处,使得连通口所在平面与外壳未设有连通口处的外壁不在同一平面上,即使该外壳组件靠近墙壁放置,凹陷部处的连通口也不会被堵住,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冷却风进入到外壳内,从而对外壳内的发热组件进行有效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外壳组件,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与上述外壳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外壳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有外壳组件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有外壳组件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有外壳组件的烹饪器具的另一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底板、底支架、发热组件和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外壳围板;10-进气口;11-出气口;2-外壳;20-凹陷部;200-进风口;2000-左进风口;2001-右进风口;21-外壳底板;210-凸起;211-下进风口;2110-左下进风口;2111-右下进风口;3-内胆组件;4-发热组件;40-电源板;41-磁控管;42-变频板;5-水箱组件;6-散热组件;60-散热风机;61-离心风机;7-底支架;70-开口;700-左开口;701-右开口;71-后开口;8-外壳后板;80-出风口;8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包括外壳2,外壳2用于容纳内胆组件3和发热组件4;外壳2内设有用于对发热组件4散热的散热通道,外壳2的外壁设有朝向其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20处。
该外壳组件应用于蒸烤微一体机等烹饪器具,外壳组件中的外壳2则可以容纳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以及位于内胆组件3下方的发热组件4,发热组件4可以包括图3和图5所示的电源板40、磁控管41、变频板42,此时发热组件4位于外壳2底部的内侧。
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冷却风可以通过外壳2外壁的凹陷部20处的连通口进入到外壳2内部,从而可以对外壳2底部内侧的发热组件4进行通风散热,防止发热组件4及烹饪器具整机温升高而影响整机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散热通道的连通口设于外壳2的外壁的凹陷部20处,因而连通口所在平面与外壳2未设有连通口处的外壁不在同一平面上,即使用户为了节省空间将烹饪器具靠近墙壁放置,此时外壳2外壁的凹陷部20处的连通口也不会被墙壁堵住,仍旧可以保证外界冷却风进入外壳2内,从而保证冷却风气流通畅,使得外壳2内的发热组件4可以被冷却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将散热通道的连通口设于外壳2的外壁的凹陷部20处,使得连通口所在平面与外壳2未设有连通口处的外壁不在同一平面上,即使该外壳组件靠近墙壁放置,凹陷部20处的连通口也不会被堵住,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冷却风进入到外壳2内,从而对外壳2内的发热组件4进行有效散热。
其中,凹陷部20可以设于外壳2的侧壁至底部之间的位置,以与发热组件4位置相对,便于提升散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外壳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呈环形的壳状结构,此时凹陷部20可以通过在外壳2竖向侧壁的靠近外壳2底部侧壁的位置朝向壳内方向凹陷形成。
为便于装配外壳2、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以及发热组件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外壳2包括外壳围板1和外壳底板21;外壳底板21安装于外壳围板1的底部,此时凹陷部20设于外壳底板21上。
进一步的,外壳底板21可以为槽状,外壳底板21的槽口与外壳围板1的底部连接,外壳底板21的槽内空间用于容纳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4;外壳底板21的侧壁位于外壳围板1的侧壁延伸面的靠近外壳2内部空间的一侧,以形成凹陷部20。
其中,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为进风口200,进风口200设于外壳底板21的侧壁。
在装配外壳2、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以及发热组件4时,可以先将电源板40、磁控管41、变频板42等发热组件4装配于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下方,然后将发热组件4和内胆组件3置于外壳底板21的槽内空间,继而将外壳围板1罩设于内胆组件3外,再将外壳底板21的槽口与外壳围板1的底部相互连接。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通常还包括水箱组件5,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外壳底板21与外壳围板1连接,再将水箱组件5安装于外壳底板21的一侧。
相较于呈环形的壳状结构,由外壳围板1和外壳底板21组装形成的外壳2可以极大提升外壳2、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以及发热组件4之间的装配便捷性。
此外,由于外壳底板21的侧壁位于外壳围板1的侧壁延伸面的靠近外壳2内部空间的一侧,因此外壳底板21与外壳围板1连接后,外壳底板21的侧壁即可形成位于外壳2侧壁至底部之间的凹陷部20,而设于外壳底板21侧壁的进风口200所在平面相对外壳围板1的侧壁也更靠近外壳2内部空间,可以有效防止进风口200被墙壁堵住。
还需要说明的是,外壳2由外壳围板1和外壳底板21组装形成时,通过缩窄外壳底板21的尺寸,使得外壳底板21的宽度尺寸小于外壳围板1的宽度尺寸,即可使得外壳底板21的侧壁位于外壳围板1的侧壁延伸面的靠近外壳2内部空间的一侧,从而可以形成外壳2的凹陷部20。相较于呈环形的壳状结构,此时外壳2的凹陷部20的制造工艺要求更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围板1可以呈倒置的U形。为便于连接外壳围板1和外壳底板21,外壳围板1的底部边缘可以设有垂直于外壳围板1侧壁的底部延展板,外壳底板21的槽口的外缘可以设有垂直于外壳底板21侧壁的槽口延展板,外壳围板1的底部延展板与外壳底板21的槽口延展板可以相互抵接,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外壳底板21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200。
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可以形成外壳2的凹陷部20,此时在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200,可以有效提升外壳2内的冷却风进风量,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此外,由于烹饪器具的内胆组件3底部的电源板40、磁控管41和变频板42均会发热,而电源板40、磁控管41和变频板42均位于外壳底板21的槽内空间,因此在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200,还可以使得外壳底板21槽内空间的冷却风进风量更均匀,使得外壳底板21内的电源板40、磁控管41和变频板42均可以充分接触到冷却风而被有效降温。
如图3和图5所示,外壳底板21还包括底壁,底壁设有凹陷部20,底壁的凹陷部20处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下进风口211。
进一步的,底壁的外侧设有凸起210,凸起210位于底壁的凹陷部20的周侧。凸起210用于支撑外壳底板21的底壁,使得外壳底板21的底壁与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桌面、台面等平面具有间隔,从而保证外界冷却风可以通过下进风口211进入外壳底板21的槽内空间,使得外壳底板21内的散热通道中可以进入充足的冷却风。
而外壳底板21的底壁设有下进风口211,则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外壳底板21槽内空间的冷却风的进风量,以及使得外壳底板21内的发热组件4可以大面积接触到冷却风,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发热组件4的散热效果。
其中,底壁外侧的凸起210的结构和数量没有限制,凸起210可以为设于底壁外侧的多个凸块或凸脚,也可以为设于底壁外侧的环形支撑件。
为进一步的增加外壳底板21内的冷却风进风量以有效提升散热效果,如图5所示,底壁的靠近外壳底板21左侧壁的位置和靠近外壳底板21右侧壁的位置,分别设有下进风口211。
底壁的左侧壁的进风口200可以为左进风口2000,底壁的右侧壁的进风口200可以为右进风口2001;对应的,底壁的靠近外壳底板21左侧壁的进风口200可以为左下进风口2110,底壁的靠近外壳底板21右侧壁的进风口200可以为右下进风口2111。
为提升发热组件4的散热效率,外壳底板21内还可以安装有散热组件6,如图5所示,散热组件6可以包括散热风机60和离心风机61,散热风机60用于对磁控管41进行散热,离心风机61用于对电源板40和变频板42进行散热。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还可以包括底支架7,底支架7安装于外壳底板21的顶部和外壳围板1的底部之间;底支架7设有与进风口200对应连通的开口70。
底支架7可以固定于外壳底板21的槽口处,从而对外壳底板21内的发热组件4和散热组件6进行保护和组装。其中,底支架7可以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底支架7的左侧壁与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贴合并固定连接,底支架7的右侧壁与外壳底板21的右侧壁贴合并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当外壳底板21设有左进风口2000和右进风口2001时,底支架7的左侧壁设有与左进风口2000对应并连通的左开口700,底支架7的右侧壁设有与右进风口2001对应并连通的右开口701。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与烹饪器具背部位于同侧的侧壁处可以设有缺口,该缺口用于使得外壳底板21内经过散热后的热风可以排除至外壳底板21外。
对应的,底支架7还包括与上述缺口对应的后侧壁,为防止该后侧壁阻碍热风排出,如图5所示,底支架7的后侧壁设有与外壳底板21的缺口对应并连通的后开口71。
当外壳底板21设有左进风口2000、右进风口2001、左下进风口2110和右下进风口2111,且底支架7设有左开口700、右开口701和后开口71时,如图3和图5所示,电源板40可以设于外壳底板21内靠近外壳底板21右侧壁的位置,此时电源板40位于右进风口2001和右下进风口2111之间。离心风机61和变频板42则依次设于外壳底板21内靠近其左侧壁的位置,且离心风机61和变频板42分别与电源板40的两端相对。此时外壳底板21的右进风口2001、右下进风口2111和底支架7的后开口71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电源板40、离心风机61和变频板42依次位于该散热通道内。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磁控管41设于变频板42和电源板40之间,散热风机60则设于磁控管41和电源板40之间,此时磁控管41位于左进风口2000和左下进风口2110之间,外壳底板21的左进风口2000、左下进风口2110和底支架7的后开口71之间也形成有散热通道,散热风机60和磁控管41依次位于该散热通道内。
当对外壳底板21内的电源板40、磁控管41和变频板42进行散热时,由外壳底板21的右进风口2001和右下进风口2111进入外壳底板21内的外界冷却风首先对电源板40进行散热,然后离心风机61会驱动该部分冷却风流经变频板42而对变频板42进行散热,经过变频板42后,该部分冷却风经过热交换形成热风,继而可以在离心风机61的驱动下通过底支架7的后开口71排出至外壳底板21外。而由外壳底板21的左进风口2000和左下进风口2110会在散热风机60的驱动下流经磁控管41而对磁控管41进行散热,经过磁控管41后,该部分冷却风经过热交换形成热风,继而可以继续在散热风机60的驱动下流向底支架7的后开口71,然后通过底支架7的后开口71排出至外壳底板21外。
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还包括外壳后板8;外壳2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外壳后板8安装于外壳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外壳后板8的外壁设有朝向外壳2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20。
进一步的,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包括出风口80,出风口80设于外壳后板8上的凹陷部20处。
出风口80用于使得外壳后板8内散热后产生的热风可以及时排出至外界,从而防止热风在外壳底板21内聚集以及保证外壳底板21与外界的通风流畅性。
当外壳底板21的槽口处安装有底支架7时,外壳后板8的出风口80与底支架7的后开口71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外壳底板21内的热风可以通过外壳底板21的缺口和底支架7的后开口71排出至外壳底板21外,继而流向外壳后板8的出风口80,然后通过出风口80排出至外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现有烹饪器具的用于对发热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的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都集中在烹饪器具的外壳围板1上,当用户使用烹饪器具加热食物时,用户易被出气口11处排出的热风烫伤,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80设于外壳后板8上,外壳后板8则位于烹饪器具的背部,因而外壳后板8的出风口80处排出的热风不易于接触到用户,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被出风口80处排出的热风烫伤,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6所示,外壳后板8的外侧壁设有凸台81,凸台81用于使外壳后板8的位于凸台81周侧的位置形成凹陷部20。
其中,在外壳后板8贴墙放置时,凸台81可以保证外壳后板8的凹陷部20处的出风口80可以与墙壁之间具有间隔,从而防止出风口80被堵住而无法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底板21的进风口200以及下进风口211的位置、数量、开口面积和形状均没有限制,进风口200以及下进风口211均可以为圆孔状,也均可以为百叶状。
对应的,外壳后板8的出风口80的位置、数量、开口面积和形状也没有限制,外壳后板8的出风口80也可以为圆孔状或为百叶状。
为保障外壳底板21内可以进入足够的冷却风以对发热组件4进行有效散热,本实施例优选出风口80的开口面积大于凹陷部20处的散热通道的连通口的开口面积,也即,出风口80的开口面积大于进风口200的开口面积。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内胆组件3、发热组件4和上述外壳组件;发热组件4安装于内胆组件3的底部,且发热组件4和内胆组件3均安装于外壳组件的外壳2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包括前述散热组件6,散热组件6安装于发热组件4的一侧,用于加速对发热组件4的散热效率。
如前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散热风机60和离心风机61,发热组件4包括电源板40、磁控管41和变频板42,散热风机60用于对磁控管41进行散热,离心风机61用于对电源板40和变频板42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外壳组件,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同样可以通过将进风口200设于凹陷部20处而使得进风口200所在平面与外壳2远离凹陷部20处的侧壁不在同一平面上,进而防止凹陷部20处的进风口200被墙壁堵住,保证有充足的冷却风可以进入到外壳2内,从而对外壳2内的发热组件4进行有效散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用于容纳内胆组件(3)和发热组件(4);
所述外壳(2)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发热组件(4)散热的散热通道,所述外壳(2)的外壁设有朝向其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20),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设于所述凹陷部(20)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外壳围板(1)和外壳底板(21),所述外壳底板(21)安装于所述外壳围板(1)的底部;
所述凹陷部(20)设于所述外壳底板(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板(21)为槽状,所述外壳底板(21)的槽口与所述外壳围板(1)的底部连接,所述外壳底板(21)的槽内空间用于容纳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4);
所述外壳底板(21)的侧壁位于所述外壳围板(1)的侧壁延伸面的靠近所述外壳(2)内部空间的一侧,以形成所述凹陷部(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包括进风口(200),所述进风口(200)设于所述外壳底板(21)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板(21)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外壳底板(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所述进风口(20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设有所述凹陷部(20),所述底壁的凹陷部(20)处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下进风口(211)。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后板(8);
所述外壳(2)包括位置相对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外壳后板(8)安装于所述外壳(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
所述外壳后板(8)的外壁设有朝向所述外壳(2)内部空间凹陷的凹陷部(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包括出风口(80),所述出风口(80)设于所述外壳后板(8)上的凹陷部(20)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板(8)的外侧壁设有凸台(81),所述凸台(81)用于使所述外壳后板(8)的位于所述凸台(81)周侧的位置形成所述凹陷部(20)。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1485.4U CN218942992U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1485.4U CN218942992U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42992U true CN218942992U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3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01485.4U Active CN218942992U (zh) | 2022-12-16 | 2022-12-16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42992U (zh) |
-
2022
- 2022-12-16 CN CN202223401485.4U patent/CN2189429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79324B (zh) | 烹饪装置 | |
CN111059582B (zh) | 微波烹饪电器 | |
CN110464199B (zh) | 烹饪设备及其煲体 | |
CN218942992U (zh)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13260105A (zh) | 烹饪器具的微波发生系统和烹饪器具 | |
CN213746907U (zh) | 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110894960A (zh) |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 |
CN217408547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1902991U (zh) | 微波烹饪电器 | |
CN210951418U (zh) | 电磁炉 | |
CN214387230U (zh) | 微蒸烤装置 | |
CN214906080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3907619A (zh) | 底座组件及烹饪装置 | |
CN210930820U (zh) | 双风扇散热锅体 | |
CN209863501U (zh) |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 |
CN215222837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家用电器 | |
CN112493876A (zh) | 微蒸烤装置 | |
CN21512742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364780U (zh) | 底座组件及烹饪装置 | |
CN211695026U (zh) |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 |
CN21208922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489723U (zh) | 一种风冷烹饪器具 | |
CN219699691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9674310U (zh) | 一种电烹饪炉 | |
CN221197488U (zh) | 空气循环框架及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