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0809U -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0809U
CN218940809U CN202222874256.8U CN202222874256U CN218940809U CN 218940809 U CN218940809 U CN 218940809U CN 202222874256 U CN202222874256 U CN 202222874256U CN 218940809 U CN218940809 U CN 218940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structure
enameled
wires
enamel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42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朝
郑阳
蒋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42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0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0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0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电机包括多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分布在绕组结构的外周侧上。还包括漆包线组件,漆包线组件中的第一漆包线组与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电连接,第二漆包线组与每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电连接,漆包线组件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外侧,减小定子的轴向空间,漆包线结构简单,且自身的绝缘性能够很好的保证位于周侧的漆包线组件与电机壳体等导体间的绝缘安全距离,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至少一漆包线组的漆包线包括有裸露的连接段,其余部分包裹有第一绝缘层,漆包线通过连接段焊接成一整体的漆包线组,增强漆包线组的强度,且便于实现与多个中性线端或引出线端的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扁线电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扁线电机具有高铜满率、利于电机绕组散热、能够提高绕组的耐压能力以及降低绕组端部长度等方面的优势,进而可以提升电机的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使扁线电机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电机包括定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设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组结构,绕组结构可以为多相绕组结构,以三相绕组结构为例,每相绕组结构可以包括有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可以具有引出线和中性线,引出线的末端和中性线的末端通常分布在整个绕组结构的内圈及外圈。每相绕组结构还包括有引出线汇流排和中性线汇流排,引出线汇流排与该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末端焊接,中性线汇流排与该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末端焊接,为能够连接位于内圈及外圈的引出线末端,引出线汇流排布置在绕组结构沿其轴向的一端端部上方,相应的,中性线汇流排也布置该端端部上方。
然而,位于绕组结构沿轴向一端端部上方的汇流排会增大绕组结构端部的高度,定子的轴向高度较大,所占据的轴向空间较大,增加了定子布置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有效的减小了定子的轴向高度,且能够很好的保证绕组结构周侧的漆包线组与周围导体的绝缘安全距离,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及加工实现。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铁芯和多相绕组结构,多相绕组结构绕设在定子铁芯上,每相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每个支路包括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分别位于绕组结构的外周侧上。
还包括漆包线组件,漆包线组件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外侧,漆包线组件包括多组漆包线组,每组漆包线组包括多个漆包线。
多组漆包线组包括第一漆包线组和多个第二漆包线组,第一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与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与每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电连接。通过第一漆包线组能够实现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的电连接,通过第二漆包线能够实现多相绕组结构与电机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实现对多相绕组结构的电流导通控制。第一漆包线组和第二漆包线组位于整个绕组结构的周向外侧,减小或避免了绕组结构端部高度的增大,减小了定子在轴向上的高度,降低定子的轴向占用空间,从而降低定子在电机中的布置难度。
而且第一漆包线组和第二漆包线组由漆包线组成,结构简单,成型方便且成本较低。漆包线是由导体及包裹在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的绕线,漆包线自身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第一漆包线组和第二漆包线组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外侧时,能够很好的保证漆包线与周围导体(如电机壳体等)之间的绝缘距离,在电机尺寸要求较为苛刻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较好的绝缘安全性,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而且也能够便于第一漆包线组和第二漆包线组在绕组结构周侧的有限空间内的布置,降低定子的设计难度。此外,漆包线还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易于弯折,便于在通过蘸粉等方式涂覆绝缘涂层、及与电机组装等场景下对第二漆包线组的弯折以实现避让等,便于装配。
至少其中一组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第一漆包线包括第一导体件和第一绝缘层,第一导体件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第一绝缘层包裹在主体段上,多个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焊接连接,也就是说,至少一组漆包线组中的多个漆包线是通过漆包线的连接段焊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漆包线焊接固定形成漆包线组,能够增强漆包线组的强度,提升漆包线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将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焊接实现电连接,便于实现从各支路引出的多个中性线端或多个引出线端的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第一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需与多相绕组结构的多个中性线端连接起来,如第一漆包线组包括两根漆包线,通过两根漆包线需连接三相绕组结构中两并联支路的六个中性线端时,仅通过两独立并列的漆包线难以实现,需借助其他电连接件,且设计难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而使第一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焊接实现电连接,无需借助其他电连接件就能够实现并联支路的中性线端的电连接,大大的降低了设计难度,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包线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中性线端电连接,第二段与连接段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电连接件实现中性线端与漆包线的连接。
沿着绕组结构的轴向从第一段至第二段的方向,第一倾斜段朝向绕组结构倾斜。而沿着绕组结构的轴向,焊接端越靠近定子铁芯其周向尺寸越小,第一倾斜段的倾斜方向与绕组结构焊接端的走势方向一致,尽可能的利用端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整个定子的端部周向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其中一组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为第二漆包线,第二漆包线包括第二导体件和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包裹第二导体件,多个第二漆包线并列且绝缘设置,也就是说多个相互绝缘的漆包线并列弯折形成一个整体的漆包线组,漆包线组的成型方式更加的简单便于实现,装配过程也更加的简便,使漆包线并列弯折即可,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二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段,第三段与引出线端电连接,第四段与第二导体件电连接。
沿着绕组结构的轴向从第三段至第四段的方向,第二倾斜段朝向绕组结构倾斜,使第二倾斜段的倾斜方向与焊接端的走势方向一致,充分的利用端部的空间,进一步有利于减小定子端部的周向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焊接形成焊接结构,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一注塑结构,第一注塑结构包裹焊接结构设置。通过第一注塑结构将连接段形成的焊接结构包裹,能够减小或避免焊接结构裸露对绝缘安全性的影响,如能够保证焊接结构与电机壳体之间的绝缘安全距离,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而且,第一注塑结构也能够增强漆包线组在焊接结构处的强度及刚度,有利于提升漆包线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包括主体部、第一转折部和第一延伸部,主体部沿周向分布,第一延伸部沿绕组结构的轴向背离定子铁芯延伸设置,第一延伸部和主体部通过第一转折部连接。在对绕组结构的焊接端涂覆绝缘涂层时,可以将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在第一转折部弯折,使第二漆包线组整体的轴向高度低于焊接端高度,避免在连接端子、漆包线组等上形成不必要的绝缘涂层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二注塑结构,第二注塑结构包裹第一转折部设置。这样第二注塑结构就可以作为漆包线弯折的支点,第二注塑结构能够提升第一转折部的弯折变形刚度,对第一转折部的弯折变形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减小或避免在蘸粉涂覆前后弯折对漆包线造成的伤害,提升第二漆包线组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还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转折部,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一延伸部背离主体部的一端,第二延伸部沿着绕组结构的径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和第一延伸部通过第二转折部连接。在将定子与电机机壳及端盖等装配时,第二延伸部可以穿过端盖,可以在第二转折部处进行弯折,使第二延伸部呈水平状态,便于第二延伸部通过连接端子与电机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三注塑结构,第三注塑结构包裹第二转折部设置。第三注塑结构作为弯折时的支点,第三注塑结构能够提升第二转折部的弯折变形刚度,对第二转折部的弯折变形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减小弯折过程对漆包线造成的损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支路包括第一绕线、跨接线和第二绕线,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的出线端位于绕组结构的同一圆周上,跨接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的出线端电连接。
同相绕组结构的各支路的跨接线形成跨接线组,多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沿着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即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跨接线组在周向上拉开充分的距离,每一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之间连接的位置不存在交叠的现象,跨接线组相互之间不交叉。无需采用使不同相跨接线组朝向不同方向凸起或沿轴向层叠分布等方式,就能够避免不同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之间的交叉问题,减小或避免了对定子内部空间的影响,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轴向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跨接线组中,多个跨接线沿着绕组结构的径向依次排布,且任意相邻的两跨接线在周向上不交叉。也即每个跨接线组中的多个跨接线在周向上不交叉,便于同一跨接线组内多个跨接线的分布,避免采用朝不同方向凸起或沿轴向层叠等方式来避免跨接线的交叉,进一步减小对定子内部空间及周向空间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径向方向从绕组结构的外侧至绕组结构的内侧,多个跨接线的跨距依次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部分跨接线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朝向绕组结构的外侧,减小或避免跨接线占用定子铁芯内部中空结构的空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减速器和上述任一的电机,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任一的电机,电机设置在车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件装配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的装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机中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一注塑结构和漆包线组的拆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一注塑结构和漆包线组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注塑结构、第三注塑结构与漆包线组的拆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漆包线组的一次折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端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漆包线组的二次弯折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定子;
10-定子铁芯;11-定子槽;
20-绕组结构;20a-焊接端;20b-王冠端;
21a、22a、23a-引出线端;21b、22b、23b-中性线端;
25a、25b、25c-跨接线组;221、222-跨接线;2211-凸起结构;
23-第一绕线;24-第二绕线;
30-漆包线组件;
31-第一漆包线组;311-第一漆包线;3111-连接段;3112-第一绝缘层;
32a、32b、32c-第二漆包线组;321-第二漆包线;3211-第二导体件;3212-第二绝缘层;322-主体部、323-第一转折部;324-第一延伸部;325-第二转折部;326-第二延伸部;
33-第一电连接件;331-第一段;332-第一倾斜段;333-第二段;
34-第二电连接件;341-第三段;342-第二倾斜段;343-第四段;
35-第一注塑结构;36-第二注塑结构;37-第三注塑结构;38-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为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机中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
电机极数,即电机的磁极数,磁极分N极和S极,一般把1个N极和1个S极称为一对磁极,也就是极对数为1,所以,电机的极对数为1、2、3、4,则电机的极数(P)为2、4、6、8,其中,电机的转速(n)与电机的极对数之间满足n=60f/P,其中,f为电源频率,当f的频率为变化时,则电机的转速与频率和极对数相关。
每极每相槽数:每相绕组结构在每个磁极下所占有的槽数称为每极每相槽数。
电机相数,电机相数中的相一般是指使用几根相线(也即火线),例如,三相电机就是使用了三根相线。通常会用电机定子侧的出线端(不含中性线)的数目来定义电机的相数。
中性点,指绕组结构中的一点,多相绕组结构连接成星形时的一个公共点,中性点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的电压绝对值可以相等。
中性线,中性点的引出线。
电机可以包括有定子和转子,其中,转子套设在定子内,定子是电机中静止不动的部件,其作用在于产生旋转磁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旋转的转子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而产生电流,用于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电机还可以包括有机壳,机壳内具有腔体,定子、转子等设置在腔体内,示例性的,转子套设在定子内,定子可以套设在机壳的腔体内,也就是说机壳环绕在定子的周向外侧。
电机还可以包括有端盖,端盖可以盖设在机壳的两端,也就是说,端盖位于定子沿轴向的两端上,端盖可以对机壳的腔体起到封闭的作用,以保护位于腔体内的定子、转子等结构。
电机还可以包括有转轴,转轴也可以位于腔体内,转轴套设在转子内,可以与转子一起旋转,从而将转换的机械能输出,转轴的一端可以穿过端盖沿轴向伸出至腔体外。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电机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结构件,以完善电机的整体结构功能。如电机还可以包括有连接端子、冷却通道、喷油嘴等。
以下结合附图对电机中的定子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参见图1所示,定子100可以包括有定子铁芯10,其中,定子铁芯10可以是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可以包括有周向、轴向和径向,轴向、周向和径向构成柱状结构的三个正交方向。转子套设在定子铁芯10内部的中空结构内。
定子铁芯10的轴向是圆柱状定子铁芯10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子铁芯10的周向即为圆周方向,定子铁芯10的径向垂直于轴向,为圆柱状定子铁芯10端面圆的半径或直径方向,电机的周向、轴向和径向可以分别与定子铁芯10的周向、轴向和径向平行。
定子100还可以包括有绕组结构20,绕组结构20绕设在定子铁芯10上,绕组结构20沿着定子铁芯10的周向环绕分布,形成的绕组结构20整体外观也可以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绕组结构20的轴向与定子铁芯10的轴向一致,绕组结构20的径向与定子铁芯10的径向一致,绕组结构20的周向与定子铁芯10的周向一致。
具体的,参见图1所示,定子铁芯10上可以开设有多个定子槽11,多个定子槽11可以沿着定子铁芯1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定子槽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定子铁芯10的轴向平行,定子槽11用于实现对绕组结构20的限位固定,使绕组结构20通过定子槽11可以绕设固定在定子铁芯10上。
示例性的,绕组结构20可以由多个发卡线圈绕制形成,其中,每个发卡线圈的形状可以为类U字形或类V字形,包括有两个顶端、一个低端以及位于顶端与低端之间的有效部分,发卡线圈可以沿着轴向方向从定子铁芯10的一端插入定子槽11内,低端位于定子槽11外,两个顶端可以从定子铁芯10的另一端伸出至定子槽11外,有效部分位于定子槽11内。多个发卡线圈插设在定子槽11上形成绕组结构20后,发卡线圈的低端的一侧可以形成绕组结构20的王冠端20b,发卡线圈的顶端的一侧可以形成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在焊接端20a可以将对应的发卡线圈的顶端焊接连接,以形成绕组结构20。
其中,发卡线圈可以由扁线导体构成,示例性的,扁线导体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每个定子槽11内可以排列有多层扁线导体,使整个绕组结构20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多圈。
绕组结构20的相数可以为多相,例如,绕组结构20可以为三相绕组结构,如可以包括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每个支路可以由多个发卡线圈连接形成,每个支路的末端均具有引出线,引出线的末端可以为引出线端,引出线端可以伸出至定子槽11外,并位于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作为该相绕组结构该支路的出线端,也就是说,每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数量可以与支路数相对应。
示例性的,参见图1所示,U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引出线端21a、V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引出线端22a,W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引出线端23a。其中,以每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为例,参见图1所示,如U相绕组结构包括有两个支路,两个支路末端的引出线伸出至定子槽11外,分别形成两个引出线端21a。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绕组结构20的相数也可以是其他数目,例如,五相、六相等,即绕组结构20可以为五相绕组结构、六相绕组结构等。如绕组结构20可以为六相绕组结构,可以分别包括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W相绕组结构、A相绕组结构、B相绕组结构和C相绕组结构。
每相绕组结构的每个支路还可以包括有中性线,中性线为分别从各支路的中性点引出的导线,中性线的末端可以为中性线端,作为中性线的出线端,中性线端也可以伸出至定子槽11外,并位于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每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数量也可以与支路数相对应。
例如,继续参见图1所示,U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中性线端21b,V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中性线端22b,W相绕组结构可以具有中性线端23b。其中,以每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为例,如U相绕组结构包括有两个支路,两个支路均引出有中性线,使U相绕组结构具有两个中性线端21b。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绕组结构20为三相绕组结构为例,分别为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进行说明。
常见的三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的各并联支路的引出线端分布在绕组结构的不同圆周圈上,例如分别分布在绕组结构圆周的内圈及外圈上,各并联支路的中性线端也分布在绕组结构圆周的内圈及外圈上。为实现三相绕组结构的导通,电机还可以包括有中性线汇流排和多个引出线汇流排,中性线汇流排和三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电连接,从而将三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点实现电连接。每个引出线汇流排对应与每相绕组结构电连接,引出线汇流排还与电机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从而可以将电流通过引出线汇流排输送至绕组结构上,一个引出线汇流排与对应相绕组结构的多个并联支路的引出线端电连接。
而当引出线端分布在绕组结构的不同圆周圈上,为实现引出线汇流排与各并联支路的引出线端的连接,引出线汇流排通常位于绕组结构的焊接端沿轴向的上方(背离定子铁芯的一侧),也即引出线汇流排位于绕组结构的焊接端端部沿轴向的外侧。相应的,中性线汇流排也位于绕组结构的焊接端端部沿轴向的外侧,使整个定子在轴向上的尺寸较大,占用较多的轴向空间,增加了定子在电机中的布置难度,使电机沿轴向的端部尺寸过高。
相关技术中,也有通过改变绕组结构的匹配方式,例如通过匹配每相绕组结构的支路数、每极每相槽数、极数等,使每相绕组结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端分布在整个绕组结构圆周的最外侧,也即周向的最外圈,相应的,中性线端也分布在整个绕组结构周向的最外圈,便于引出线汇流排和中性线汇流排的设置,可以使引出线汇流排和中性线汇流排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上,减小轴向的空间尺寸。然而此种方式仅适用于特定绕设方式的绕组结构,无法适配所有方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且,中性线汇流排和引出线汇流排多为类山字形的铜排,使汇流排位于绕组结构的周侧,在将定子装配至电机上后,定子周向上裸露的铜排与周围的导体的绝缘距离难以保证,例如,在电机尺寸一定的条件下,机壳环绕在定子的外周上,难以保证铜排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安全距离,绝缘安全性较差。而且铜排自身的结构形状相对较为复杂,加工难度较大。
此外,当支路数较多时,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数量较多,很难通过匹配的方式充分利用周向的空间,也不可避免的会使引出线汇流排和中性线汇流排占用轴向的空间,造成电机轴向端部尺寸过高。
为适用更多匹配方式的绕组结构,相关技术中,可以使用跳线改变最终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的位置,如在支路中增加跳线,调整绕组结构的跨槽及连线方式等,将各支路的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从绕组结构的最外圈引出,使中性线汇流排和引出线汇流排分布在绕组结构的周向,减小轴向的尺寸,降低定子轴向的端部高度。
同样的,也存在难以保证位于周侧的汇流排与机壳等导体之间的绝缘安全距离的问题,绝缘安全性较差。而且,在相关技术中,通过跳线的方式使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最外圈,多个跳线之间在周向上会有交叠,例如,其中一个跳线从1号槽跨至8号槽,其中另一个跳线从3号槽跨至10号槽,两跳线之间跨槽的区域有交叠,使两跳线在周向上会交叉,不便于跳线的布置。
相关技术中为避免跳线之间相互的交叉干涉,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交叠的两个跳线中,使其中一个跳线位于内侧并朝向绕组结构的内侧(邻近定子铁芯中心轴线的一侧)凸起,其中另一个跳线位于外侧并朝向绕组结构的外侧凸起,避免在周向上有交叉的两跳线间的相互干扰。但是朝向绕组结构内侧凸起的跳线会占据定子内部中空结构的空间,影响定子与转子的装配。另一种方式是使交叠的两个跳线沿着轴向层叠分布,避免两跳线在周向上的交叉,但是这样会占用绕组结构的轴向空间,增加定子的轴向尺寸。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针对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位于绕组结构的最外圈的绕组设计,使用漆包线代替汇流排实现导通的功能,结构简单,且漆包线自身的绝缘层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很好的保证了位于绕组结构周向的漆包线组与周围导体之间的绝缘安全距离,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此外,通过跨接线调整绕组结构的连线方式,使多个跨接线位于绕组结构的同一圆周上,且在周向间隔不存在交叉,避免了对定子内部空间或定子轴向尺寸的影响。
以绕组结构为三相绕组结构,分别包括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相绕组结构包括有两个支路为例,继续参见图1所示,如U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每个支路具有引出线端21a和中性线端21b,V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每个支路具有引出线端22a和中性线端22b,W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每个支路具有引出线端23a和中性线端23b。
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均位于绕组结构的外周侧上,也就是说,每个支路的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分别位于绕组结构周向的最外圈上。如参见图1所示,引出线端21a、引出线端22a、引出线端23a间隔分布在绕组结构20的最外圈上,中性线端21b、中性线端22b、中性线端23b也间隔分布在绕组结构20的最外圈上。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件装配的俯视图。
参见图2所示,电机还包括漆包线组件30,结合图3所示,整个漆包线组件30位于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的周向外侧,漆包线组件30可以包括多组漆包线组,每组漆包线组可以包括多个漆包线。例如,漆包线组件30可以包括第一漆包线组31和多个第二漆包线组(如第二漆包线组32a、第二漆包线组32b和第二漆包线组32c),参见图2所示,以第一漆包线组31为例,第一漆包线组31包括多个漆包线,如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的装配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漆包线组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一个第一漆包线组31与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对应连接,也就是说,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分别与一个第一漆包线组31电连接,通过第一漆包线组31就能够将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实现电连接。如第一漆包线组31的漆包线分别与U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21b、V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22b和W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23b电连接。
第一漆包线组31包括的漆包线数量可以与每相绕组结构的支路数对应,例如,每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第一漆包线组31可以包括有两根漆包线,如分别为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漆包线311a可以分别与多相绕组结构的其中一支路的中性线端电连接,漆包线311b可以分别与多相绕组结构的其中另一支路的中性线端电连接。
如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分别与U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的中性线端21b电连接,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分别与V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的中性线端22b电连接,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还分别与W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的中性线端23b电连接。
第二漆包线组的数量可以与绕组结构的相数对应,一个第二漆包线组对应与一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电连接。例如,第二漆包线组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分别为第二漆包线组32a、第二漆包线组32b、第二漆包线组32c,第二漆包线组32a可以与U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21a电连接,第二漆包线组32b可以与V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22a电连接,第二漆包线组32c可以与W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23a电连接。
相应的,每个第二漆包线组包括的漆包线数量也可以与每相绕组结构的支路数对应,例如,每相绕组结构包括两个支路,每个第二漆包线组可以包括有两根漆包线,两根漆包线分别对应与绕组结构中两支路的引出线端电连接。
如以U相绕组结构为例,第二漆包线组32a可以包括漆包线321a和漆包线321b,漆包线321a与U相绕组结构其中一支路的引出线端21a电连接,漆包线321b与其中另一支路的引出线端21a电连接。
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还可以分别与电机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使电流可以分别通过第二漆包线组传输至多相绕组结构上,实现对绕组结构20的通电控制。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漆包线组31能够实现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的电连接,第一漆包线组31能够实现相关技术的中性线汇流排的作用。通过第二漆包线组能够实现多相绕组结构与电机控制单元的电连接,实现对多相绕组结构的电流导通控制,第二漆包线组能够实现相关技术的引出线汇流排的功能。第一漆包线组31和第二漆包线组位于整个绕组结构20的周向外侧,减小或避免了绕组结构20端部高度的增大,减小了定子100在轴向上的高度,降低定子100的轴向占用空间,从而降低定子100在电机中的布置难度。
而且第一漆包线组31和第二漆包线组由漆包线组成,结构简单,成型方便且成本较低。漆包线是由导体及包裹在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的绕线,漆包线自身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当使第一漆包线组31和第二漆包线组位于绕组结构20的周向外侧时,自身的绝缘性能够很好的保证漆包线与周围导体件(如电机壳体等)之间的绝缘距离,在电机尺寸要求较为苛刻的条件下也能够保证较好的绝缘安全性,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此外也能够便于第一漆包线组31和第二漆包线组在绕组结构20周侧的有限空间内的布置,降低定子的设计难度。
漆包线还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易于弯折,便于在通过蘸粉等方式涂覆绝缘涂层、及与电机组装等场景下对第二漆包线组的弯折以实现避让等,便于装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漆包线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多组漆包线组中,至少有一组漆包线组是由多个漆包线焊接固定组成的。例如,参见图5所示,以第一漆包线组31为例,第一漆包线组31包括的漆包线311a和漆包线311b可以为第一漆包线,第一漆包线的部分绝缘层被去除,使该部分绝缘层内的导体部分暴露在外。如以漆包线311a为第一漆包线为例,可以包括第一导体件和第一绝缘层3112,其中,第一导体件包括主体段(图中被第一绝缘层3112包裹未示出)和连接段3111,第一绝缘层3112包裹在主体段上,连接段3111裸露在第一绝缘层3112外,这样第一漆包线组31中的两个漆包线就能够通过连接段3111焊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漆包线焊接固定形成漆包线组,能够增强漆包线组的强度,提升漆包线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将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焊接实现电连接,便于通过漆包线组实现多个中性线端或多个引出线端的电连接。如以第一漆包线组31中的漆包线需与多相绕组结构的多个中性线端连接为例,例如,第一漆包线组31包括两根漆包线,而需要通过两根漆包线连接三相绕组结构中两并联支路对应的六个中性线端时,仅通过两独立并列的漆包线难以实现,需借助其他电连接件,且设计难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而使第一漆包线组31中的两漆包线焊接实现电连接,无需借助其他电连接件就能够实现并联支路的中性线端的电连接,大大的降低了设计难度,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使部分漆包线组中的多个漆包线并列弯折形成漆包线组,漆包线之间相互绝缘,漆包线组的成型方式更加的简单便于实现,装配过程也更加的简便,使漆包线并列即可,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例如,第二漆包线组32b可以包括漆包线321c和漆包线321d(参照图4所示),漆包线321c与V相绕组结构其中一支路的引出线端22a电连接,漆包线321d与其中另一支路的引出线端22a电连接。
第二漆包线组32b中的漆包线321c和漆包线321d可以为第二漆包线,两第二漆包线之间并列且绝缘设置。如以漆包线321c为第二漆包线为例,第二漆包线可以包括第二导体件3211和第二绝缘层3212,第二绝缘层3212包裹第二导体件321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体件3211邻近引出线端的部分可以暴露在第二绝缘层3212外,以便于与引出线端实现电连接,而其余部分可以完全被第二绝缘层3212包裹,使两漆包线并列设置时,两漆包线的第二导体件3211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3212绝缘设置。
示例性的,可以使第一漆包线组31中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也就是说,与多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连接的第一漆包线组31为多个第一漆包线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的漆包线组,便于多个并联支路的中性线端能够通过第一漆包线组31实现电连接,结构设计简单,便于装配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也可以为第一漆包线,同一组内的第一漆包线焊接连接。或者,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也可以为第二漆包线,同一组内的第二漆包线并列且绝缘设置。或者,多个第二漆包线组中,部分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部分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为第二漆包线,示例性的,如第二漆包线组32a和第二漆包线组32c的漆包线可以为第一漆包线,第二漆包线组32b的漆包线可以为第二漆包线,便于实现。
当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时,为实现漆包线与中性线端或引出线端的电连接,结合图4和图5所示,漆包线组件30还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电连接件33,以U相绕组结构为例,参见图5所示,如第一漆包线组31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U相绕组结构的中性线端21b和第一电连接件33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33与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3111电连接。
当漆包线为第二漆包线时,为实现漆包线与中性线端或引出线端的电连接,漆包线组件30还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4(参照图4所示),以V相绕组结构为例,如第二漆包线组32b的漆包线为第二漆包线,V相绕组结构的引出线端22a和第二电连接件34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件34与第二漆包线的第二导体件3211裸露的部分电连接。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机中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件33可以包括有第一段331、第一倾斜段332和第二段333,第一段331与引出线端或中性线端电连接,以第一漆包线组31中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为例,如U相绕组结构中,第一段331与中性线端电连接,第二段333与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3111电连接。
第一倾斜段332分别位于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3之间,第一倾斜段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3连接。由于绕组结构20的两端部(焊接端20a和王冠端20b)的周向尺寸较大,沿轴向方向焊接端20a越靠近定子铁芯10其周向尺寸越小。沿着绕组结构20的轴向,从第一段331指向第二段333的方向上,可以使第一倾斜段332朝向绕组结构20倾斜,使第一倾斜段332的倾斜方向与绕组结构焊接端20a的走势方向一致,尽可能的利用端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整个定子的端部周向尺寸。
第二电连接件34和第一电连接件33的结构可以相类似,继续参见图6所示,如第二电连接件34可以包括第三段341、第二倾斜段342和第四段343,第三段341与引出线端或中性线端电连接,以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321b为第二漆包线为例,第三段341与引出线端电连接,第四段343与第二漆包线的第二导体件电连接。
第二倾斜段342位于第三段341和第四段343之间,并分别与第三段341和第四段343连接,沿着轴向从第三段341指向第四段343的方向上,可以使第二倾斜段342朝向绕组结构20倾斜,充分的利用端部的空间,也有利于减小定子端部的周向尺寸。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一注塑结构和漆包线组的拆分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一注塑结构和漆包线组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应当理解的是,当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时,参见图7所示,如以第二漆包线组32a的漆包线321a和漆包线321b为第一漆包线为例,两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3111焊接可以形成焊接结构,焊接结构部位并未包裹第一绝缘层。
为避免裸露的焊接结构对绝缘安全性的影响,漆包线组件还可以包括有第一注塑结构35,第一注塑结构35可以包裹焊接结构,结合图8所示,也即两连接段3111焊接形成的焊接结构被包裹在第一注塑结构35内,减小或避免焊接结构裸露对绝缘安全性的影响,如能够保证焊接结构与电机壳体之间的绝缘安全距离,提升电机的绝缘安全性。而且,第一注塑结构35也能够增强漆包线组在焊接结构处的强度及刚度,有利于提升漆包线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注塑结构35可以包裹焊接结构及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3111裸露在外的所有部位。此外,第一电连接件33与第一漆包线的连接段3111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33与第一漆包线连接的部分也可以被包裹在第一注塑结构35内。
第一注塑结构35可以与多个第一漆包线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的注塑件,或者,第一注塑结构35也可以是在多个第一漆包线焊接后,通过卡接、螺钉固定等方式包裹设置在焊接结构上。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注塑结构、第三注塑结构与漆包线组的拆分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漆包线组的一次折弯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实现第二漆包线组中漆包线与电机控制单元的电连接。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可以包括主体部、第一转折部和第一延伸部,例如,参见图9所示,以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321a为例,漆包线321a可以包括主体部322、第一转折部323和第一延伸部324。
其中,主体部322沿着绕组结构20的周向分布,主体部322可以与引出线端21a电连接。例如,以漆包线321a为第一漆包线为例,主体部322对应的第一导体件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件33与引出线端21a电连接。
第一延伸部32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主体部322的延伸方向垂直,如第一延伸部324可以沿着绕组结构20的轴向背离定子铁芯10延伸,沿轴向方向,第一延伸部324的端部可以延伸至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的端部上方,以便于第一延伸部324与电机的控制单元的电连接。
示例性的,定子100还可以包括有连接端子38,连接端子38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部324沿轴向背向定子铁芯10的一端上,与第一延伸部324电连接,连接端子38还与电机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第一转折部323位于第一延伸部324和主体部322之间,第一延伸部324通过第一转折部323与主体部322连接。在将绕组结构20及漆包线组件30设置在定子铁芯10上后,需在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涂覆绝缘涂层,可以采用蘸粉的方式实现,如将焊接端20a加热后伸入绝缘粉料内,从而在焊接端20a的焊接部位形成绝缘涂层。
而由于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第一延伸部)轴向高度高于焊接端20a,为避免在连接端子38、第二漆包线组等上形成不必要的绝缘涂层等,在蘸粉涂覆前,可以将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在第一转折部323的部位弯折,如使第一延伸部324处于水平状态,使第二漆包线组整体的轴向高度低于焊接端20a高度,在蘸粉涂覆完成后,可以将第一延伸部324掰直,使第一延伸部324恢复竖直状态。
为减小或避免弯折对第二漆包线组中漆包线的损伤,参见图9所示,漆包线组件30还可以包括有第二注塑结构36,第二注塑结构36可以包裹设置在多个漆包线的第一转折部323上。当弯折漆包线时,结合图10所示,第二注塑结构36可以作为各漆包线弯折的支点,第二注塑结构36能够提升第一转折部323的弯折变形刚度,对第一转折部323的弯折变形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减小或避免在蘸粉涂覆前后弯折对漆包线造成的伤害,提升第二漆包线组的可靠性。
在实际涂覆中,蘸粉涂覆之间,可以第二注塑结构36为支点及刚性支撑,将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弯折,使第一延伸部324处于水平状态并低于绕组结构20的焊接端20a,涂覆完成后,将第一延伸部324掰直,使其呈竖直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在将第二漆包线组与绕组结构20装配时,就可以使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处于弯折状态,也即第一延伸部324被弯折呈水平状态,涂覆完成后,将漆包线的第一延伸部324掰直。
第二注塑结构36可以与漆包线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的注塑件,或者,第二注塑结构36也可以独立成型后,通过卡接、螺钉等固定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漆包线上。
第二注塑结构36可作为一个整体件包裹多组第二漆包线组中漆包线的第一转折部323,也就是说,多个第二漆包线组中所有的漆包线的第一转折部323上包裹设置有一个第二注塑结构36。或者,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第二注塑结构36也可以为多个,如在同一组第二漆包线组中漆包线的第一转折部323上包裹设置有一个第二注塑结构36。
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漆包线还可以包括有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转折部,例如,以漆包线321a为例(参照图9所示),还包括第二延伸部326和第二转折部325。
其中,第二延伸部326位于第一延伸部324背离主体部322的一端,第二转折部325位于第一延伸部324和第二延伸部326之间,第一延伸部324和第二延伸部326通过第二转折部325实现连接。
连接端子38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326背向第一延伸部324的一端上,第二延伸部326通过连接端子38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在将第二漆包线组与控制单元装配连接前,第二延伸部32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延伸部324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轴向延伸。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定子与端盖的配合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中第二漆包线组的二次弯折的示意图。
将定子100与机壳及端盖等装配后,参见图11所示,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穿过端盖200,第二延伸部326延伸至端盖200上方。为便于连接端子38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需对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进行二次折弯,可以将漆包线在第二转折部325的部位进行弯折,结合图12所示,使第二延伸部32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延伸部324的延伸方向垂直,如第二延伸部326沿着绕组结构20的径向延伸,呈水平状态,以使第二延伸部326上的连接端子38随之呈水平状态,实现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
为减小或避免此次弯折对漆包线的损伤,漆包线组件30还包括第三注塑结构37,结合图9和图12所示,第三注塑结构37可以包裹设置在多个漆包线的第二转折部325(图中未示出)上。在对漆包线进行二次弯折时,第三注塑结构37可以作为弯折的支点,第三注塑结构37能够提升第二转折部325的弯折变形刚度,对第二转折部325的弯折变形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减小弯折过程对漆包线造成的损伤。
第三注塑结构37可以与漆包线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的注塑件,或者,第三注塑结构37也可以独立成型后,通过卡接、螺钉等固定件连接等方式设置在漆包线上。
其中,第三注塑结构37可以与端盖固定,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12所示,在第三注塑结构37上可以开设有第一装配孔371,在端盖上可以开设有第二装配孔(图中未示出),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与第一装配孔371、第二装配孔配合将第三注塑结构37固定在端盖上。
图1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绕组结构20可以通过匹配支路数、每极每相槽数等方式,使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位于整个绕组结构20的周向最外圈上。
或者,绕组结构20也可以借助跨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最终使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位于绕组结构20的最外圈上,参见图13所示,如以U相绕组结构为例,引出线端21a和中性线端21b均位于绕组结构20的周向最外侧。采用跨接线的方式改变绕组结构中绕线的连接方式,进而将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引出至最外侧,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且有利于实现对绕组结构周向空间的利用,进而避免对轴向空间的占用。
示例性的,如在一种可能的绕组结构中,以绕组结构20的相数为m,每相绕组结构20的支路数为2,定子铁芯10上开设的定子槽总数为Z,绕组结构20的磁极数为2P,m、Z、P均为正整数,则每极每相槽数q满足条件式:q=Z/(2mp)。
可以使每极每相槽数q=3,每个定子槽内排列的扁线导体(发卡线圈)的层数可以为L,L可以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例如,3极54槽,每相包括两支路的绕组结构,此类绕组结构具有较为广泛的实用性。而在该绕组结构中,需要借助跨接线,使每相绕组结构各支路的引出线及中性线位于定子槽的槽底相同层,使绕组结构各支路的引出线端及中性线端位于整个绕组结构的周向最外侧。
其中,可以使每相绕组结构中并列支路的引出线位于定子槽内的部分间隔的定子槽槽数小于等于2,也就是说,同相绕组结构中两并列支路的引出线端间间隔的距离对应的定子槽数小于等于2,较小的间隔距离可以便于第二漆包线组与并列支路的引出线端的电连接,无需借助其他的连接跨线。
具体的,每相绕组结构的每个支路可以包括有第一绕线、跨接线和第二绕线,第一绕线、第二绕线可以是该支路中的任一扁线导体或多个扁线导体连接形成的绕线。如以U相绕组结构的其中一支路为例,参见图13所示,包括第一绕线23、跨接线222和第二绕线24,其中第一绕线23的末端引出至焊接端20a一侧形成第一绕线23的出线端,相应的,第二绕线24的末端引出至焊接端20a一侧形成第二绕线24的出线端。
跨接线2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绕线23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24的出线端电连接,从而通过跨接线222将第一绕线23和第二绕线24连接,使该支路的引出线端21a和中性线端21b均位于绕组结构20的外周侧。
其中,第一绕线的末端所在的定子槽及第二绕线的末端所在的定子槽的具体位置等可以根据实际绕线方式设定,保证通过跨接线连接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能够使各支路的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位于最外圈即可。
示例性的,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的出线端可以分别位于绕组结构的同一圆周上,也即位于绕组结构的周向的同一圈上,例如,参见图13所示,第一绕线23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24的出线端分别位于绕组结构20的周向的最内侧上,也即位于绕组结构20的最内圈上。便于通过跨接线222实现第一绕线23和第二绕线24的连接。而且,可以便于使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多个跨接线位于绕组结构20的同一周圈上,便于间隔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跨接线。
同相绕组结构中,各支路的跨接线形成跨接线组,例如,以U相绕组结构为例,U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分别包括跨接线,如分别为跨接线221和跨接线222,跨接线221和跨接线222可以组成跨接线组25a。以此类推,V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的跨接线组成跨接线组25b,W相绕组结构的两支路的跨接线组成跨接线组25c。
通过跨接线改变绕组结构20中绕线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多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沿着绕组结构2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例如,参见图13所示,U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25a、V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25b、W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25c沿着周向间隔分布,使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跨接线组在周向上拉开充分的距离,每一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之间连接的位置不存在交叠的现象,跨接线组相互之间不交叉。无需采用使不同相跨接线组朝向不同方向凸起或沿轴向层叠分布等方式,就能够避免不同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之间的交叉问题,减小或避免对定子内部中空结构空间的影响,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轴向空间。
示例性的,以三相绕组结构为例,三相绕组结构对应的三组跨接线组之间隔开的距离可以为80°的弧长度,保证三组跨接线组之间被拉开充分的距离,在圆周方向上不会存在交叉的现象,便于实现。
图14为图1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在每组跨接线组中,多个跨接线可以沿绕组结构的径向依次排布,且任一相邻的两跨接线之间不交叉,例如,参见图14所示,以U相绕组结构的跨接线组25a为例,跨接线221和跨接线222分别连接的位置在周向方向上不存在交叠的现象,跨接线221和跨接线222之间在周向上不发生交叉。可以便于同一跨接线组内跨接线的分布,避免采用朝不同方向凸起或沿轴向层叠等方式来避免跨接线的交叉,进一步减小对定子内部空间及周向空间的影响。
具体的,在径向方向上从绕组结构的外侧至内侧,可以使同一跨接线组内的跨接线的跨距依次减小,也就是说,位于最外侧的跨接线在周向上完全覆盖位于内侧的跨接线,从而实现同一跨接线组内的跨接线不交叉。
如以最外侧的跨接线跨的槽数为n槽为例,则从外侧至内侧数第二根跨接线跨的槽数为n-k1槽,其中k1≥2,以保证两跨接线不交叉,第三根跨接线跨的槽数为n-k1-k2槽,其中,k2≥2,第x根跨接线跨的槽数为n-k1-k2-…kn,其中,kn≥2,m为正整数。
例如,参见图14所示,在3极54槽,每相绕组结构的支路数为2的绕组结构中,每相绕组结构对应的一组跨接线组包括两根跨接线,如以U相绕组结构为例,位于最外侧的跨接线221的跨槽数最大,如可以为10个槽,第二根跨接线222的跨槽数可以为7槽,最外侧的跨接线221在周向上完全覆盖位于内侧的跨接线222。
由于各支路中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的出线端分别位于绕组结构的同一圆周上,可以使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其中任一支路的跨接线也位于同一圆周上,例如,U相绕组结构其中一支路的跨接线、V相绕组结构其中一支路的跨接线和W相绕组结构其中一支路的跨接线位于同一圆周上。
其中,每个跨接线可以包括有凸起结构,如参见图14所示,以跨接线221为例,跨接线包括凸起结构2211,以避让与跨接线211连接的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第二绕线的出线端位于同一周圈的绕线。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跨接线组的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可以是一致的,多相绕组结构对应的跨接线的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也可以是一致的。
示例性的,该凸起结构可以朝向绕组结构的外侧,减小或避免跨接线占用定子铁芯内部中空结构的空间。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凸起结构也可以朝向绕组结构的内侧凸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选择设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可以应用于电动车/电动汽车(EV)、纯电动汽车(PEV/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等,或者,可以应用于电池管理(BatteryManagement)、电机&驱动(Motor&Driver)、功率变换(Power Converter)等设备中。
该动力总成可以包括减速器和上述的电机,电机和减速器传动连接,示例性的,电机的转轴可以与减速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从而将电机转换的机械能传输至减速器。
应当理解的是,动力总成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的结构件,例如,还可以包括离合器、换热器、过滤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可以为电动车/电动汽车(EV)、纯电动汽车(PEV/BEV)、混合动力汽车(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等。
该车辆至少包括车体和上述的电机,电机设置在车体上。其中,车体可以是车架,或者,车体也可以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车盖等。
车辆还可以包括车轮和传动部件,电机可以与传动部件连接,传动部件与车轮连接,电机输出动力通过传动部件传递给车轮,使车轮转动。其中,电机可以与减速机构相连,减速机构与传动部件相连,以实现对车轮运动的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该车辆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件,以完整其功能。例如,还可以包括制动部件、方向操作结构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和多相绕组结构,多相所述绕组结构绕设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每相所述绕组结构包括多个并联的支路;
每个所述支路包括引出线端和中性线端,所述引出线端和所述中性线端分别位于所述绕组结构的外周侧上;
还包括漆包线组件,所述漆包线组件位于所述绕组结构的周向外侧,所述漆包线组件包括多组漆包线组,每组所述漆包线组包括多个漆包线;
多组所述漆包线组包括第一漆包线组和多个第二漆包线组,所述第一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与多相所述绕组结构的所述中性线端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漆包线组的漆包线与每相所述绕组结构的所述引出线端电连接;
至少其中一组所述漆包线组中的所述漆包线为第一漆包线,所述第一漆包线包括第一导体件和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导体件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裹在所述主体段上,多个所述第一漆包线的所述连接段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漆包线组中的所述漆包线为所述第一漆包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中性线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连接段电连接;
沿着所述绕组结构的轴向从第一段至第二段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段朝向所述绕组结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所述漆包线为第二漆包线,所述第二漆包线包括第二导体件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裹所述第二导体件;
多个所述第二漆包线并列且绝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二电连接件;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与所述引出线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二导体件电连接;
沿着所述绕组结构的轴向从第三段至第四段的方向,所述第二倾斜段朝向所述绕组结构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漆包线的所述连接段焊接形成焊接结构;
所述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一注塑结构,所述第一注塑结构包裹所述焊接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所述漆包线包括主体部、第一转折部和第一延伸部;
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绕组结构的轴向背离所述定子铁芯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第一转折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二注塑结构,所述第二注塑结构包裹所述第一转折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漆包线组中的所述漆包线还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转折部;
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延伸部沿着所述绕组结构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二转折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组件还包括第三注塑结构,所述第三注塑结构包裹所述第二转折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路包括第一绕线、跨接线和第二绕线;
所述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出线端位于所述绕组结构的同一圆周上,所述跨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绕线的出线端和所述第二绕线的出线端电连接;
同相所述绕组结构的各支路的跨接线形成跨接线组,多相绕组结构的所述跨接线组沿着所述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跨接线组中,多个跨接线沿着所述绕组结构的径向依次排布,且任意相邻的两跨接线在所述周向上不交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径向方向从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至所述绕组结构的内侧,多个所述跨接线的跨距依次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跨接线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朝向所述绕组结构的外侧。
15.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和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CN202222874256.8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8940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4256.8U CN21894080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4256.8U CN21894080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0809U true CN218940809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4256.8U Active CN218940809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0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75125A1 (en) Stator, flat wire motor, powertrain, and vehicle
US20140021823A1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tator
US9847684B2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967873B2 (en) Fractional slot electric motors with coil elements having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CN115765254A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US20220329125A1 (en) Six-phase flat wire wave winding structure, six-phase motor, powertrain, and vehicle
CN111884382A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0608719U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115498794A (zh) 电机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动力装置
CN115955032A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2510876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10383638B (zh) 旋转电机用定子
CN114337010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9611465U (zh) 扁线电机的定子
CN114142646A (zh) 定子
CN218940809U (zh)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531933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564361A (zh) 定子
CN112531932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8920102U (zh)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3922552B (zh) 一种扁线发卡式定子结构及电机
CN110768410A (zh)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扁线定子
CN112583168A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14784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3637234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