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1239U -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1239U
CN218931239U CN202122116511.8U CN202122116511U CN218931239U CN 218931239 U CN218931239 U CN 218931239U CN 202122116511 U CN202122116511 U CN 202122116511U CN 218931239 U CN218931239 U CN 218931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nector
optocoupler
chip microcomput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65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ijim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ijim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ijim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ijimu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165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1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1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1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涉及驱动电路,该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输入模块,用于将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过光耦传输给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根据输入的信息来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将24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供给单片机模块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相较其他驱动电路无需使用继电器,成本大大降低;使用光耦起到输出模块电路与单片机模块电路隔离的保护效果;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高压防护效果;电路接线简单;驱动电路可广泛运用于工业机械的驱动领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具体是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增大与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趋势下,服装、制鞋、皮包皮革等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这些也促使了自动裁床的兴起。
自动裁床都需要上料的过程,现在很多自动裁床都仍然是靠人工将面料送上裁床,这样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而且人工送布很容易造成送布位置不准确、面料褶皱等等问题。
送布装置则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目前一般的驱动电路中存在着含有大量继电器的复杂逻辑电路,使整个电路板体积变得较大,结构也更加复杂。另外,大多数驱动电路都没有设置保护、隔离等措施,这很容易导致电路的损坏进而使整个电路的寿命减短,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将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过光耦传输给单片机模块;
单片机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根据输入的信息来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将24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供给单片机模块工作;
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单片机模块输入的电压信号来使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时,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时,连接器模块截止;
连接器模块,用于导通时,控制裁床工作;
电源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输入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P10、单片机P11,5V电压连接单片机P11的1号引脚,3.3V电压连接单片机P10的1号引脚,单片机P10的2号引脚接地,单片机P11的2号引脚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输入模块包括光耦U1、光耦U2、光耦U3、光耦U4、光耦U5、光耦U6、光耦U7、光耦U8、光耦U9、光耦U10、光耦U11、光耦U12,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4号引脚,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1号引脚,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3号引脚,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2号引脚,光耦U1的5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9号引脚,光耦U1的6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5号引脚,光耦U1的7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0号引脚,光耦U1的8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6号引脚,光耦U1的9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7号引脚,光耦U1的10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3号引脚,光耦U1的1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8号引脚,光耦U1的12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4号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器U13、电容C4、电容C1、电容C3、二极管D13、电感L1、电阻R37、电阻R38、电容C2,24V电压连接电容C4、电容C1、稳压器U13的7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U13的1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稳压器U13的8号引脚、电感L1、二极管D13的负极,二极管D13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7、电容C2,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8、稳压器U13的4号引脚,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输出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MOS管Q8、MOS管Q9、MOS管Q10、MOS管Q11、MOS管Q12,MOS管Q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6号引脚,MOS管Q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1号引脚,MOS管Q3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3号引脚,MOS管Q4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1号引脚,MOS管Q5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3号引脚,MOS管Q6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7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4号引脚,MOS管Q8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0号引脚,MOS管Q9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10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19号引脚,MOS管Q1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5号引脚,MOS管Q1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18号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连接器P5、连接器P6、连接器P7、连接器P8、连接器P9、连接器P10、连接器P11、连接器P12,连接器P2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MOS管Q3的D极,连接器P2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5连接MOS管Q7的D极,连接器P2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3连接MOS管Q11的D极,连接器P2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MOS管Q1的D极,连接器P2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MOS管Q5的D极,连接器P2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1连接MOS管Q9的D极,连接器P3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MOS管Q4的D极,连接器P3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MOS管Q8的D极,连接器P3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4连接MOS管Q12的D极,连接器P3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2的D极,连接器P3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MOS管Q6的D极,连接器P3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2连接MOS管Q10的D极,连接器P4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器P4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9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11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0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1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4的1号引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相较其他驱动电路无需使用继电器,成本大大降低;使用光耦起到输出模块电路与单片机模块电路隔离的保护效果;瞬态抑制二极管具有高压防护效果;电路接线简单;驱动电路可广泛运用于工业机械的驱动领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单片机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输入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输出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连接器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将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过光耦传输给单片机模块;
单片机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根据输入的信息来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将24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供给单片机模块工作;
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单片机模块输入的电压信号来使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时,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时,连接器模块截止;
连接器模块,用于导通时,控制裁床工作;
电源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输入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P10、单片机P11,5V电压连接单片机P11的1号引脚,3.3V电压连接单片机P10的1号引脚,单片机P10的2号引脚接地,单片机P11的2号引脚接地。
单片机P10接收输入模块的电压信号,并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6,输入模块包括光耦U1、光耦U2、光耦U3、光耦U4、光耦U5、光耦U6、光耦U7、光耦U8、光耦U9、光耦U10、光耦U11、光耦U12,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4号引脚,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1号引脚,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3号引脚,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2号引脚,光耦U1的5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9号引脚,光耦U1的6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5号引脚,光耦U1的7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0号引脚,光耦U1的8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6号引脚,光耦U1的9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7号引脚,光耦U1的10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3号引脚,光耦U1的1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8号引脚,光耦U1的12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4号引脚。
输入模块将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过光耦(U1到U12)传输给单片机模块,光耦隔绝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器U13、电容C4、电容C1、电容C3、二极管D13、电感L1、电阻R37、电阻R38、电容C2,24V电压连接电容C4、电容C1、稳压器U13的7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U13的1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稳压器U13的8号引脚、电感L1、二极管D13的负极,二极管D13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7、电容C2,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8、稳压器U13的4号引脚,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电源模块供给5V电压给单片机模块进行供电,二极管D13为瞬态抑制二极管,低压时为高阻态,高压时为低阻态,保护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图6,输出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MOS管Q8、MOS管Q9、MOS管Q10、MOS管Q11、MOS管Q12,MOS管Q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6号引脚,MOS管Q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1号引脚,MOS管Q3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3号引脚,MOS管Q4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1号引脚,MOS管Q5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3号引脚,MOS管Q6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7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4号引脚,MOS管Q8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0号引脚,MOS管Q9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10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19号引脚,MOS管Q1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5号引脚,MOS管Q1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18号引脚。
输出控制模块根据单片机模块输入的信号来发出信号给连接器模块,MOS管Q1到Q12全部为NMOS管,G极输入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导通,导通后输出信号给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根据输入的信号来控制裁床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6,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连接器P5、连接器P6、连接器P7、连接器P8、连接器P9、连接器P10、连接器P11、连接器P12,连接器P2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MOS管Q3的D极,连接器P2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5连接MOS管Q7的D极,连接器P2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3连接MOS管Q11的D极,连接器P2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MOS管Q1的D极,连接器P2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MOS管Q5的D极,连接器P2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1连接MOS管Q9的D极,连接器P3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MOS管Q4的D极,连接器P3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MOS管Q8的D极,连接器P3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4连接MOS管Q12的D极,连接器P3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2的D极,连接器P3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MOS管Q6的D极,连接器P3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2连接MOS管Q10的D极,连接器P4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器P4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9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11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0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1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4的1号引脚。
连接器P2到P9,将单片机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控制模块信号进行传递。连接器P4、P6、P7是接收传感器输入信号,连接器P4的两个传感器控制送布机上料,连接器P7的两个传感器控制送布机偏移,连接器P6的两个传感器是左右运动的限位。连接器P5、P6是接收按键开关信号,分别控制自动/手动上料;上料方向,电源启动,气动启停。
单片机P10/P11控制信号输出(PWM,DIR,EN等),这些信号经过输出控制模块中的MOS管输出,达到信号隔离效果。MOS管输出信号(OC_PWM,OC_DO等)接到连接器P2、连接器P3,控制送布机送布,偏移等运动。
电机控制信号:
①PWM:输出脉冲信号,高电平时,电机运动。
②DIR:控制电机运动方向。高电平,低电平分别代表不同方向。
③EN:电机使能信号。如果EN信号为低,电机不能运动。
在送布机装置中,共使用了两组电机控制信号,一组控制送布机上料,一组控制送布机的左右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源模块输出5V直流电供给单片机模块工作,输入模块输入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给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根据输入的信息来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给输出控制模块,输出控制模块,根据单片机模块输入的电压信号来使连接器模块导通或者截止,连接器模块根据输入的高电平的多寡来控制裁床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将上位机的按键信息、传感器的输入信息通过光耦传输给单片机模块;
单片机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根据输入的信息来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给输出控制模块;
电源模块,用于将24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供给单片机模块工作;
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单片机模块输入的电压信号来使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时,连接器模块导通;输入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时,连接器模块截止;
连接器模块,用于导通时,控制裁床工作;
电源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输入模块连接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连接器模块连接输出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P10、单片机P11,5V电压连接单片机P11的1号引脚,3.3V电压连接单片机P10的1号引脚,单片机P10的2号引脚接地,单片机P11的2号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入模块包括光耦U1、光耦U2、光耦U3、光耦U4、光耦U5、光耦U6、光耦U7、光耦U8、光耦U9、光耦U10、光耦U11、光耦U12,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4号引脚,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1号引脚,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3号引脚,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2号引脚,光耦U1的5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9号引脚,光耦U1的6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5号引脚,光耦U1的7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10号引脚,光耦U1的8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6号引脚,光耦U1的9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7号引脚,光耦U1的10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3号引脚,光耦U1的11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8号引脚,光耦U1的12号引脚连接单片机P10的4号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器U13、电容C4、电容C1、电容C3、二极管D13、电感L1、电阻R37、电阻R38、电容C2,24V电压连接电容C4、电容C1、稳压器U13的7号引脚,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稳压器U13的1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稳压器U13的8号引脚、电感L1、二极管D13的负极,二极管D13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7、电容C2,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8、稳压器U13的4号引脚,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出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MOS管Q7、MOS管Q8、MOS管Q9、MOS管Q10、MOS管Q11、MOS管Q12,MOS管Q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6号引脚,MOS管Q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1号引脚,MOS管Q3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3号引脚,MOS管Q4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1号引脚,MOS管Q5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3号引脚,MOS管Q6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7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4号引脚,MOS管Q8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20号引脚,MOS管Q9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24号引脚,MOS管Q10的G极连接单片机P10的19号引脚,MOS管Q11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5号引脚,MOS管Q12的G极连接单片机P11的18号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连接器P5、连接器P6、连接器P7、连接器P8、连接器P9、连接器P10、连接器P11、连接器P12,连接器P2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3连接MOS管Q3的D极,连接器P2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5连接MOS管Q7的D极,连接器P2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3连接MOS管Q11的D极,连接器P2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MOS管Q1的D极,连接器P2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MOS管Q5的D极,连接器P2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1连接MOS管Q9的D极,连接器P3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4连接MOS管Q4的D极,连接器P3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MOS管Q8的D极,连接器P3的3号引脚通过电阻R24连接MOS管Q12的D极,连接器P3的4号引脚通过电阻R2连接MOS管Q2的D极,连接器P3的5号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MOS管Q6的D极,连接器P3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22连接MOS管Q10的D极,连接器P4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器P4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器P5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器P6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9的1号引脚,连接器P7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11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10的1号引脚,连接器P8的3号引脚连接光耦U1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1号引脚连接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器P9的4号引脚连接光耦U4的1号引脚。
CN202122116511.8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Active CN218931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6511.8U CN2189312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6511.8U CN2189312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1239U true CN218931239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6511.8U Active CN218931239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1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9673U (zh) 一种机械手的总线多轴伺服控制系统
CN111682803B (zh) 一种柔性机械臂的多路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CN218931239U (zh) 一种送布装置的驱动电路
CN203981783U (zh) 一种自动插拔装置
CN217469748U (zh) 一种可变换输出电源极性的驱动电路
CN201432298Y (zh) 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电机控制系统
CN111203889A (zh) 一种协作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
CN210490838U (zh) 一种隔离通讯电路、系统
CN210061157U (zh) 工业机器人控制装置
CN207965590U (zh) 一种数控机床三维控制系统
CN206726037U (zh) 基于pmac板卡和触摸屏的缠绕机数控系统
CN206479805U (zh) 一种注塑机机械手驱控一体系统
CN213461577U (zh) 一种智能电机驱动板
CN209248309U (zh) 一种多轴运动控制器
CN204406150U (zh) 兼容高低电平输入的一体式工业伺服缝纫机电控输入口装置
CN107092215A (zh) 一种多轴运动控制器
CN208195877U (zh) 一种智能焊机控制系统
CN205123641U (zh) 一种基于32bit PCI接口的伺服电机控制电路
CN109435186B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机械臂的急停控制电路
CN203204482U (zh) 交流稳压源稳流源仪表型控制器
CN213817726U (zh) 一种三挡三输出船型开关
CN108845611B (zh) 干触点外设接口
CN208539727U (zh) 一种带位置反馈及自断电功能的电机装置
CN216514468U (zh) 一种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
CN206455668U (zh) 舵机主板及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