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2421U -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2421U
CN218922421U CN202220541010.6U CN202220541010U CN218922421U CN 218922421 U CN218922421 U CN 218922421U CN 202220541010 U CN202220541010 U CN 202220541010U CN 218922421 U CN218922421 U CN 218922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dust
cyclone
cov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10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培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ma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10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242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7247 priority patent/WO20231691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2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2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吸尘器的尘杯包括:集尘杯,所述集尘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进尘口;以及旋风杯,所述旋风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所述进尘口相对应,所述旋风杯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且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由此,通过将集尘杯的进尘口和旋风杯的出尘口相对应,并且在旋风杯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并且另一端设置出风口,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集尘杯和旋风杯的相互连通,并且还可以使旋风杯的进风和出风更加直接,这样可以提升吸尘器的吸尘效率,并且可以降低风噪。

Description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吸尘器以其可以快速清理地面上的异物的功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的尘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均设置在尘杯的外周壁上,这样会导致风从外周壁的进风口进入尘杯后,将改变方向再从外周壁的出风口流出,这样不仅会使风的流速降低,从而使吸尘器的吸尘效率降低,而且吸尘器的风噪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吸尘器的尘杯,该吸尘器的尘杯的进出风口设置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尘杯,包括:集尘杯,所述集尘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进尘口;以及旋风杯,所述旋风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与所述进尘口相对应,所述旋风杯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且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
由此,通过将集尘杯的进尘口和旋风杯的出尘口相对应,并且在旋风杯的一端设置进风口,并且另一端设置出风口,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集尘杯和旋风杯的相互连通,并且还可以使旋风杯的进风和出风更加直接,这样可以提升吸尘器的吸尘效率,并且可以降低风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风杯包括:旋风杯体、旋风导流件和进风管,所述旋风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所述进风管与所述旋风导流件相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的一端,所述进风管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旋风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风导流件包括:第一旋风导流部、第一盖体部和第一管体部,所述第一盖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和所述第一管体部之间,所述第一盖体部盖设于所述旋风杯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内,所述第一管体部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包括:第二管体部和第二盖体部,所述第二管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部的中部,所述第二盖体部与所述第一盖体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部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部上且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管体部设置有用于与吸尘管道对应的对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风杯体内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紧固件配合的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盖体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柱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盖体部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紧固件配合的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盖体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柱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盖体部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槽,所述第二盖体部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风杯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盖体部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凹槽且另一个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风杯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旋风导流部,所述第二旋风导流部与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机体;以上所述的吸尘器的尘杯,所述旋风杯和所述集尘杯设置于所述机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导流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风杯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杯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杯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0、吸尘器;100、尘杯;200、机体;201、机壳;300、吸尘管道;
10、集尘杯;11、进尘口;12、第二可拆卸部;13、第一避让槽;14、集尘杯体;141、主杯体;142、杯座;1421、导向部;143、第一枢转部;1431、枢转孔;1432、第一止抵部;144、卡接部;15、集尘杯盖;151、第二枢转部;152、遮挡部;153、连接部;1531、第一连接板;1532、第二连接板;1533、第二止抵部;154、卡接器;16、弹性件;17、集尘杯口;18、导尘部;
20、旋风杯;21、出尘口;22、进风口;23、出风口;24、旋风杯体;241、第一安装柱;242、第一限位部;243、第二旋风导流部;244、挂设部;25、旋风导流件;251、第一旋风导流部;252、第一盖体部;2521、第一安装孔;2522、第二安装柱;2523、配合槽;253、第一管体部;26、进风管;261、第二管体部;2611、对接部;262、第二盖体部;2621、第二安装孔;2622、配合凸起;2623、第二限位部;27、第一可拆卸部;28、弧形避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该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可以应用于吸尘器1000。
结合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可以主要包括: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其中,集尘杯1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进尘口11,旋风杯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尘口21,出尘口21与进尘口11相对应。具体地,吸附着异物的风可以进入旋风杯20中,并且在旋风杯20中经过导流作用后,将异物从旋风杯20的出尘口21排向集尘杯10的进尘口11,并且从进尘口11进入集尘杯10中,在集尘杯10中沉积下来,从而可以实现吸尘器1000的吸尘,并且这样还可以在集尘杯10中的异物积攒到一定量后,将集尘杯10取下,将集尘杯10中的异物倒出,从而可以实现对异物的清理。
进一步地,通过在旋风杯20的一端设置进风口22,并且在另一端设置出风口23,风可以从旋风杯20一端的进风口22进入旋风杯20,并且从另一端的出风口23流出,这样不仅可以使风的流动更加直接快速,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吸尘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风流动的风噪,从而可以优化尘杯1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3-图9所示,旋风杯20可以主要包括:旋风杯体24、旋风导流件25和进风管26,旋风导流件25设置于旋风杯体24,进风管26与旋风导流件25相连通,并且设置于旋风杯体24的一端,进风管26设置有进风口22,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23。具体地,通过将进风管26与旋风导流件25相连通,从进风管26的进风口22进入旋风导流件25的风将在旋风导流件25的导流作用下,将异物排向集尘杯10,这样可以提升风流动的顺畅性,从而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结构可靠性。
另外,通过设置向前凸出的进风管26,将进风口22设置于进风管26上,在风从吸尘管道300流进进风口22时,进风管26可以对风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防止风回流,以及可以降低风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尘器10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设置出风口23,如此设置,风在旋风杯体24中经过旋风导流件25的导流作用后,直接从另一端的出风口23流出,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风的流动速度,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吸尘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风流动的风噪,从而可以优化尘杯10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4所示,旋风导流件25包括: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第一盖体部252和第一管体部253,第一盖体部252连接于第一旋风导流部251和第一管体部253之间,第一盖体部252盖设于旋风杯体24的一端,第一旋风导流部251设置于旋风杯体24内,第一管体部253与进风管26相连通。具体地,通过将第一盖体部252盖设于旋风杯体24的前端,并且将第一旋风导流部251设置于旋风杯体24内,这样可以使旋风导流件25稳定牢固地设置于旋风杯20上,将第一管体部253与进风管26相连通,可以使进风管26将风直接导向第一旋风导流部251,从而可以使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直接将风进行导流,这样可以使旋风导流件25的结构紧凑,可以使风在旋风导流件25中的导流更加顺畅稳定。
结合图3所示,进风管26包括:第二管体部261和第二盖体部262,第二管体部261设置于第二盖体部262的中部,第二盖体部262与第一盖体部252固定连接,第二管体部261套设在第一管体部253上,并且设置有进风口22。具体地,将第二管体部261设置于第二盖体部262上,并且将第二盖体部262和第一盖体部252连接固定,可以使进风管26与旋风导流件25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进一步地,将第二管体部261套设在第一管体部253上,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进风管26和旋风导流件25之间的紧凑性,并且可以使风从第二管体部261流出后,直接进入旋风导流件25的第一旋风导流部251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减少风流动的路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尘器1000的吸尘效率。
结合图3所示,第二管体部261设置有用于与吸尘管道300对应的对接部2611。具体地,将第二管体部261的前端设置对接部2611,将吸尘器1000的前端的吸尘管道300与第二管体部261的对接部2611相连通,不仅可以保证吸尘管道300和第二管体部261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可以保证风持续稳定地从吸尘管道300进入第二管体部261中,而且还可以使吸尘管道300和第二管体部261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直接,可以方便用户的安装和拆卸,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旋风杯体24内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紧固件配合的第一安装柱241,第一盖体部252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521,多个第一紧固件穿设第一安装孔2521后与第一安装柱241固定连接,第一盖体部252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紧固件配合的第二安装柱2522,第二盖体部262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621,多个第二紧固件穿设第二安装孔2621后与第二安装柱2522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安装柱241穿设第一安装孔2521,并且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设第一安装孔2521后与第一安装柱241连接固定,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盖体部252在旋风杯体24中稳定牢固的安装固定,而且还可以使第一盖体部252在旋风杯20中的安装设置更加简单直接。
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安装柱2522穿设第二安装孔2621,并且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设第二安装孔2621后与第二安装柱2522连接固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二盖体部262和第一盖体部252之间稳定牢固地连接固定,而且还可以使第一盖体部252和第二盖体部262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直接。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进风管26和旋风导流件25在旋风杯20上的集成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整体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吸尘器1000的尺寸。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一盖体部252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槽2523,第二盖体部262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凸起2622,配合凸起2622配合在配合槽2523内。具体地,通过将环形的配合槽2523伸入环形的配合凸起2622中,使配合凸出和配合槽2523相互配合,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限制第一盖体部252和第二盖体部262径向上的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盖体部252和第二盖体部262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旋风杯体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42,第二盖体部26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623,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2623中的一个为限位凹槽,并且另一个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配合在限位凹槽内。具体地,通过将限位凸起伸入限位凹槽中,可以实现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2623的限位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限位部242和第二限位部2623的限位配合更加简单直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旋风杯体24和第二盖体部262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3-图5所示,旋风杯体24内还设置有第二旋风导流部243,第二旋风导流部243与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相连通。具体地,为了保证吸尘器1000的吸尘量,减少用户对集尘杯10中的异物的清理频率,可以将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的体积设置地较大,为了使旋风杯20中的风充分地将异物排出至集尘杯10中,可以通过在旋风杯20中设置第二旋风导流部243,将第二旋风导流部243与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相连通,从而可以使风从第一旋风导流部251流出后进入第二旋风导流部243继续被导流,再从第二旋风导流部243的出口,将异物排向集尘杯10,这样可以使旋风杯20对风的导向更加充分,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尘器1000的吸尘效率,可以提升用户对吸尘器10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和图6所示,旋风杯20设置有第一可拆卸部27,出尘口21和第一可拆卸部27在旋风杯2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集尘杯10设置有第二可拆卸部12,进尘口11和第二可拆卸部12在集尘杯1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进尘口11与出尘口21相对应,第二可拆卸部12与第一可拆卸部27相连接。具体地,将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分别与出尘口21和进尘口11在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如此,在进尘口11和出尘口21相互对应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可拆卸的相互连接,从而可以使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可拆卸地相互连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相互连通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方便将旋风杯20相对集尘杯10拆卸下来,对其中的异物进行清理,无需将尘杯100整体都从吸尘器1000上拆卸下来,这样可以提升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吸尘器10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和图6所示,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中的一个为挂钩,并且另一个为挂槽,挂钩挂设在挂槽内。具体地,将挂钩挂设于挂槽内,可以实现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可拆卸地连接固定,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可拆卸地连接更加简单直接,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可拆卸部27和第二可拆卸部12连接固定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2和图9所示,挂钩在旋风杯20朝向集尘杯10的一侧凸出设置,集尘杯10设置有第一避让槽13,挂槽设置于第一避让槽13的一侧,挂钩伸入第一避让槽13内,以与挂槽相配合。具体地,通过在集尘杯10上设置第一避让槽13,并且使挂槽设置于第一避让槽13的一侧,在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相互连接时,可以使挂钩伸入第一避让槽13中,并且与第一避让槽13中的挂槽挂设配合,如此设置,可以在挂钩和挂槽挂设配合稳定牢固的前提下,防止挂钩影响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从而可以防止集尘杯10和旋风杯20之间漏风,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吸尘器1000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吸尘器10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旋风杯20的外周面为圆柱面,集尘杯10的外周设置有弧形避让部28,弧形避让部28贴合在旋风杯20的外周面上,进尘口11、第一避让槽13和挂槽设置于弧形避让部28内。具体地,由于旋风杯20的外周面为圆柱面,可以通过在集尘杯10上设置弧形避让槽,使弧形避让槽避让旋风杯20朝向集尘杯10凸出的部分,从而可以保证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相互贴合的紧密性。进一步地,将进尘口11设置于弧形避让槽中,在弧形避让槽和旋风杯20朝向集尘杯10凸出的部分相互配合的同时,便可以使出尘口21和进尘口11相互连通,这样可以方便出尘口21和进尘口11的相互对位,从而可以方便吸尘器1000的组装生产。
进一步地,第一避让槽13和挂槽设置于弧形避让部28内,这样可以在弧形避让槽和旋风杯20朝向集尘杯10凸出的部分相互配合的同时,实现挂钩和挂槽的挂设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简化吸尘器1000的组装步骤,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尘器1000的生产效率。
结合图2所示,出尘口21和第一可拆卸部27均设置于旋风杯体24上,第一可拆卸部27位于旋风杯体24的一端外周上,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为出风口23,并且设置有用于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挂设的挂设部244。具体地,将出尘口21和第一可拆卸部27均设置在旋风杯体24上,并且使第一可拆卸部27位于旋风杯体24的一端外周上,这样可以方便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的连接固定,并且可以方便出尘口21和进尘口11的连通设置。进一步地,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为出风口23,这样可以使风经过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的导流作用后,直接从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的出风口23流出,可以方便风的流动。
另外,旋风杯体24上设置有用于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挂设的挂设部244,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旋风杯体2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配合的难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旋风杯体2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5所示,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敞开设置,并且内周上设置有多个周向间隔的挂设部244。具体地,在将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应用于吸尘器1000上时,可以使旋风杯体24敞开的另一端的内周上的挂设部24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挂设配合,从而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旋风杯体2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配合的难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旋风杯体2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结合图6-图9所示,集尘杯10可以主要包括:集尘杯体14和集尘杯盖15,集尘杯盖15可开合地设置于集尘杯体14的一端,第二挂设部244设置于集尘杯体14一端邻近旋风杯20的一侧。具体地,将集尘杯盖15可开合地设置于集尘杯体14的一端,在尘杯100应用于吸尘器1000上,并且吸尘器1000在正常工作时,可以使集尘杯盖15将集尘杯体14盖合,从而保证集尘杯10的密封性,防止集尘杯10漏风,影响集尘效果,在集尘杯10中的异物达到一定量时,用户可以将集尘杯10从吸尘器1000上取下,并且将集尘杯盖15打开,将其中的异物倒出,以实现对集尘杯10中的异物的清理。
结合图9所示,集尘杯10还包括弹性件16,集尘杯体14上设置有第一枢转部143,集尘杯盖15上设置有第二枢转部151和遮挡部152,第二枢转部151与第一枢转部143枢转配合,以使集尘杯盖15相对集尘杯体14可开合,弹性件16设置于集尘杯体14和集尘杯盖15之间,以提供集尘杯盖15弹性力,遮挡部152遮挡在弹性件16的外侧。具体地,在集尘杯盖15盖合在集尘杯体14的一端时,集尘杯体14上将存在限位结构对集尘杯盖15进行限位,使其在集尘杯体14的一端的盖合保持稳定,此时集尘杯体14上的第一枢转部143和集尘杯盖15上的第二枢转部151之间枢转配合,集尘杯体14和集尘杯盖15之间的弹性件16将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16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相应对地,在用户想将集尘杯体14打开时,可以通过解除集尘杯体14上对集尘杯盖15的限位,此时,弹性件16的弹性势能可以转化成集尘杯盖15的回复力,通过第一枢转部143和第二枢转部151之间的枢转配合,可以实现集尘杯盖15复位,从而使集尘杯体14打开,使用户可以对其中的异物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在此过程中,集尘杯盖15上的遮挡部152将始终对弹性件16进行遮挡保护,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弹性件16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尘杯100的过程中剐蹭到弹性件16,导致受伤。另外,这样还可以使集尘杯10的整体更加美观,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9所示,第一枢转部143为设置于集尘杯体14一端的枢转座,枢转座设置有枢转孔1431,集尘杯盖15上设置有连接部153,第二枢转部151为枢转轴,并且设置于连接部153上,枢转轴配合在枢转孔1431内,弹性件16套设在枢转轴上,并且两端设置于枢转座和连接部153上,遮挡部152设置于连接部153上。具体地,将枢转轴设置在集尘杯盖15上的连接部153上,并且将枢转轴伸入枢转座的枢转孔1431中,将弹性件16套设在枢转轴上,并且使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枢转座和连接部153上,如此设置,在集尘杯盖15朝向集尘杯体14的一端进行转动,并且带动枢转轴在枢转孔1431中进行转动时,可以使弹性件16被压缩从而产生弹性势能,在集尘杯盖15和集尘杯体14之间解除限位后,弹性件16的弹性势能可以转化成回复力,驱动枢转轴在枢转孔1431中转动,并且使集尘杯盖15朝向远离集尘杯体14的一端进行转动时,从而使集尘杯体14打开。
进一步地,将遮挡部152设置在连接部153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遮挡部152安装设置的稳定性,而且遮挡部152对弹性件16的遮挡作用更加直接可靠,并且由于遮挡部152和枢转轴均设置在连接部153上,连接部153设置在集尘杯盖15上,在集尘杯盖15进行转动时,遮挡部152和枢转轴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确保遮挡部152始终将枢转轴上的弹性件16遮挡起来,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遮挡部152的可靠性。另外,如此设置,遮挡部152和枢转轴均集成在连接部153上,这样可以使集尘杯1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简化集尘杯10的结构。
结合图9所示,连接部153可以主要包括:第一连接板1531和第二连接板1532,第一连接板1531连接于集尘杯盖15上,第二连接板1532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531上,枢转轴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532上,遮挡部152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32上。具体地,将第一连接板1531连接在集尘杯盖15上,并且将第二连接板1532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531上,在将枢转轴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532上后,可以使枢转轴的转动带动集尘杯盖15在打开集尘杯体14和对集尘杯盖15合的区域内进行转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集尘杯盖15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将遮挡部152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32上,可以使遮挡部152对第二连接板1532上的枢转轴始终进行直接可靠地遮挡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简化连接部153的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保证集尘杯盖15的稳定转动,从而可以提升尘杯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9所示,遮挡部152为弧形板状结构,并且沿连接部153的外边缘延伸,以遮挡内侧的弹性件16和枢转轴。具体地,将遮挡部152设置成弧形板结构,不仅可以使遮挡部152对弹性件16和枢转轴的遮挡保护作用更加全面有效,而且还可以使遮挡部152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防止遮挡部152阻碍集尘杯盖15的正常转动。
结合图9所示,枢转座上设置有第一止抵部1432,连接部153上设置有第二止抵部1533,在集尘杯盖15闭合集尘杯体14时,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止抵配合。具体地,在集尘杯盖15闭合集尘杯体14时,可以使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相互止抵配合,从而不仅可以使集尘杯盖15在集尘杯体14上的设置更加稳定牢固,可以防止集尘杯盖15在集尘杯体14上移动,导致集尘杯体14正常工作时漏风,而且还可以使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分担枢转轴和枢转孔1431之间的受力,从而可以使集尘杯盖15在集尘杯体14上的设置更加稳定牢固,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集尘杯1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9所示,第一止抵部1432为朝向第二止抵部1533凸出的第一止抵块,第二止抵部1533为朝向第一止抵部1432凸出的第二止抵块。具体地,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分别设置成第一止抵块和第二止抵块,可以在保证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的止抵配合稳定牢固的前提下,使第一止抵部1432和第二止抵部1533的结构更加简单,这样可以方便集尘杯10的生产制造。
结合图9所示,集尘杯体14的一端设置有集尘杯口17,集尘杯盖15设置于集尘杯口17,集尘杯体14设置有朝向集尘杯口17延伸的导尘部18。具体地,通过在集尘杯体14的一端设置集尘杯口17,并且使集尘杯体14内设置朝向集尘杯口17延伸的导尘部18,在集尘杯盖15将集尘杯口17打开,并且用户想将其中的异物倒出时,导尘部18可以将集尘杯体14内的异物导向集尘杯口17,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用户对集尘杯10中异物的倾倒速度,而且还可以使集尘杯10中的异物被倾倒地更加干净,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优化集尘杯10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9所示,集尘杯体14的一端设置有集尘杯口17,集尘杯体14在集尘杯口17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枢转部143,集尘杯盖1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枢转部151,至少两个第一枢转部143和至少两个第二枢转部151一一对应地枢转配合。具体地,通过将集尘杯体14在集尘杯口17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枢转部143,在集尘杯盖15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枢转部151,通过至少两个的第一枢转部143和至少两个的第二枢转部151的枢转配合,可以使集尘杯盖15在集尘杯体14上的转动更加稳定顺畅,可以使集尘杯盖15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升集尘杯1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7和图8所示,集尘杯盖15上设置有卡接部144,集尘杯体14上设置有卡接器154,卡接器154选择性地与卡接部144卡接配合。具体地,在将集尘杯体14盖合在集尘杯体14一端的集尘杯口17上后,通过集尘杯体14上的卡接器154和集尘杯盖15上的卡接部144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实现集尘杯盖15在集尘杯体14上的限位,从而可以使集尘杯盖15将集尘杯体14稳定地密封。进一步地,在将卡接器154和卡接部144断开卡接后,可以使集尘杯盖15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直接从集尘杯口17弹开,从而使集尘杯10打开,这样可以在保证卡接器154和卡接部144的卡接配合稳定的前提下,降低集尘杯盖15和集尘杯体14连接固定的难度,并且可以降低用户将集尘杯体14打开的难度,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7所示,集尘杯体14可以主要包括:主杯体141和杯座142,主杯体141设置于杯座142上,杯座142设置有用于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导向配合的导向部1421。具体地,通过在杯座142上设置导向部1421,在将尘杯100应用于吸尘器1000,并且集尘杯体1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配合时,可以使杯座142上的导向部1421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上的部件导向配合,从而提升集尘杯体14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连接配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主杯体141设置于杯座142上,可以在保证杯座142与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的连接固定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使主杯体141的外周和吸尘器1000的机壳201的外周平齐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尘器1000的整体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吸尘器10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可以主要包括:机体200;以上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设置于机体200上,这样可以使吸尘器100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减小吸尘器1000的体积,而且还可以使吸尘器1000的吸尘效率更高,并且风噪更小。进一步地,旋风杯20和集尘杯10均为可拆卸地设置在机体200上,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集尘杯10从机体200上拆卸下来,进行异物的清理,而且还可以方便将旋风杯20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尘杯(10),所述集尘杯(1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进尘口(11);以及
旋风杯(20),所述旋风杯(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出尘口(21),所述出尘口(21)与所述进尘口(11)相对应,所述旋风杯(20)包括:旋风杯体(24)、旋风导流件(25)和进风管(26),所述旋风导流件(25)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24),所述进风管(26)与所述旋风导流件(25)相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24)的一端,所述进风管(26)设置有进风口(22),所述旋风杯体(24)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导流件(25)包括: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第一盖体部(252)和第一管体部(253),所述第一盖体部(252)连接于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251)和所述第一管体部(253)之间,所述第一盖体部(252)盖设于所述旋风杯体(24)的一端,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251)设置于所述旋风杯体(24)内,所述第一管体部(253)与所述进风管(26)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6)包括:第二管体部(261)和第二盖体部(262),所述第二管体部(261)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部(262)的中部,所述第二盖体部(262)与所述第一盖体部(2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体部(261)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部(253)上且设置有所述进风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部(261)设置有用于与吸尘管道(300)对应的对接部(26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杯体(24)内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紧固件配合的第一安装柱(241),所述第一盖体部(252)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521),多个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2521)后与所述第一安装柱(241)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盖体部(252)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紧固件配合的第二安装柱(2522),所述第二盖体部(262)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621),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2621)后与所述第二安装柱(252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部(252)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槽(2523),所述第二盖体部(262)的边缘设置有环形的配合凸起(2622),所述配合凸起(2622)配合在所述配合槽(25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杯体(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42),所述第二盖体部(26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623),所述第一限位部(24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623)中的一个为限位凹槽且另一个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杯体(24)内还设置有第二旋风导流部(243),所述第二旋风导流部(243)与所述第一旋风导流部(251)相连通。
9.一种吸尘器(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200);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1000)的尘杯(100),所述旋风杯(20)和所述集尘杯(10)设置于所述机体(200)上。
CN202220541010.6U 2022-03-11 2022-03-11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Active CN218922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1010.6U CN218922421U (zh) 2022-03-11 2022-03-11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PCT/CN2023/077247 WO2023169198A1 (zh) 2022-03-11 2023-02-20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1010.6U CN218922421U (zh) 2022-03-11 2022-03-11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2421U true CN21892242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9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1010.6U Active CN218922421U (zh) 2022-03-11 2022-03-11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2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3501B (zh) 在吸尘设备中可拆分地固定滤尘袋的装置
CN114557628B (zh) 吸尘器
CN113616120A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218922421U (zh)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114652203B (zh)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209826560U (zh) 一种尘杯装置及其相关吸尘器
CN217185901U (zh) 吸尘器
CN217185921U (zh) 吸尘器的尘杯和吸尘器
CN111938499A (zh) 一种减振降噪吸尘器
CN217185900U (zh) 吸尘器
CN217185899U (zh) 吸尘器
CN215687487U (zh) 一种集尘回收站
CN214631953U (zh) 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结构
CN21203736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8922400U (zh) 吸尘器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215533994U (zh) 一种用于灰尘分离模块的固体筛网及灰尘分离模块
CN219846337U (zh) 尘杯的倒尘结构
CN218606371U (zh) 一种吸尘器挡尘片、挡尘结构及吸尘器
CN21653518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21308076U (zh) 一种吸尘器的防止倒灰尘装置
CN214389330U (zh) 一种飞渣吸尘机用高密度过滤装置
CN211749303U (zh) 一种集尘桶的风道结构
CN220175019U (zh) 吸尘器百叶窗式旋风分离结构
CN113143097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9

Address after: No. 4-9, Longhui Road, Malong Villag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000

Patentee after: Foshan Water Shiel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No.4 longhui Road, Malong village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Deerma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322 No. 9 Chuangsheng Road, Xincun Villag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applic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Delma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4-9, Longhui Road, Malong Villag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000

Patentee before: Foshan Water Shield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