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787U -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787U
CN218915787U CN202223084728.6U CN202223084728U CN218915787U CN 218915787 U CN218915787 U CN 218915787U CN 202223084728 U CN202223084728 U CN 202223084728U CN 218915787 U CN218915787 U CN 218915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condensing
grain drying
pip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47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美玲
吕振宇
尹言杰
王启民
张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2230847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干燥技术领域,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中粮食烘干塔底部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热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粮食烘干塔方向强制送风的风机,粮食烘干塔的顶部连接气体回收管的第一端,气体回收管的第二端与立式冷凝装置的顶部连通,立式冷凝装置的底部连接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一端,生物质燃料换热炉具有气体换热输入接口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二端与气体换热输入接口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二端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连接,所冷却塔通过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与立式冷凝装置连接。该粮食干燥装置可回收循环使用粮食干燥后的回流热气,并可尽快消除回流热气中的水汽。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干燥方法就是通过干燥介质给予粮食一定形式的能量,使粮食中的一部分水分汽化溢出。实现干燥过程的基本条件是要有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消耗。粮食干燥法中对流干燥法为基本干燥法之一,对流干燥法作为最常用的谷物干燥方法,它是将加热的空气或气流与冷空气的混合气以对流的方式接触物料,从而进行执交换。
现有技术中对流干燥法多采用煤炭作为燃料,通过煤炭高热量的效果直接对粮食进行烘烤,煤炭价格较高,因此使用此种使用费用较高。生物质燃料同样具有高热能的特点,田间秸秆等农业生产预料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由于生物质燃料在田间容易获得,因此可大量消化田间秸秆,避免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现有技术还没有实用生物质燃料烘干粮食的设备。
另外,现有技术中使用对流干燥法的粮食干燥设备具有两个主要的不足,第一粮食干燥使用的热气余温较高,现有技术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热气余温;第二回流热气内水汽较大,不能高效的去除回流热气中的水汽,成为热气回收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该装置提出一个完整的使用生物质燃料作为热发生装置的粮食干燥设备的方案,可回收循环使用粮食干燥后的回流热气,并可尽快消除回流热气中的水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包括生物质燃料换热炉、风机、粮食烘干塔、立式冷凝装置和冷却塔,其中粮食烘干塔底部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热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粮食烘干塔方向强制送风的风机,粮食烘干塔的顶部连接气体回收管的第一端,气体回收管的第二端与立式冷凝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立式冷凝装置的底部连接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一端,所述生物质燃料换热炉具有气体换热输入接口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二端与气体换热输入接口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二端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与立式冷凝装置连接,以对立式冷凝装置内部流通的含有水汽的气体进行冷凝时提供冷源。
作为优选的,所述热风出风管和中温气体输出管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热风出风管横置,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具有弯头,热风出风管通过弯头与气体回收管底部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粮食烘干塔的底部具有用于将热气在粮食烘干塔底部充分分布的热气分布罩,所述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与热气分布罩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立式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内筒、冷凝外筒、绞龙式气体导流板和集液装置,其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同轴套装,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的顶端封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之间的底部封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之间的空腔为冷却液流动腔,所述冷凝内筒的底部连接集液装置,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固定连接在冷凝内筒,并使冷凝内筒中形成盘旋状的气体流动通道;冷却塔的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分别与冷却液流动腔的上部和下部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凝内筒内部还具有挂装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挂架。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架包括用于承重的顶部挂架和用于控制绞龙式气体导流板水平位置的侧壁挂架,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通过顶部挂架悬挂在冷凝内筒内部,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外侧壁通过侧壁挂架支撑在冷凝内筒的内壁。
作为优选的,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外环面与冷凝内筒内壁之间具有1-2cm的间隙。
作为优选的,所述立式冷凝装置的底部具有由于汇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斗。
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液装置包括连通管和冷凝水回收盒,其中冷凝水回收盒的通过连通管与冷凝水收集斗的聚拢端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干燥装置通过生物质燃料换热炉产生的热量为粮食烘干塔供热,粮食烘干塔干燥用热风在循环使用,热风余温不完全散失可再利用,热风流出粮食烘干塔携带的水汽通过立式冷凝装置冷凝后,返回生物质燃料换热炉再加热。
2、优化立式冷凝装置,立式冷凝装置内部设置的绞龙式气体导流板可使携带水汽的空气最大程度的流经冷凝内筒的内壁,通过冷凝水提供冷源对水汽冷凝,最后由冷凝水回收盒收集冷凝水。
3、优化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位置,使得绞龙式气体导流板侧壁与冷凝内筒的内壁性能小间隙,即方便冷凝水下流,通过气体压力使得冷凝水快速向冷凝内筒下部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中立式冷凝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中热风出风管以及保温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1-热风出风管,111-保温层,12-风机,13-弯头,14-热气分布罩,20-粮食烘干塔,21-气体回收管,30-提升机,31-输粮管,40-立式冷凝装置,41-冷凝内筒,42-冷凝外筒,43-冷却液流动腔,44-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1-顶部挂架,442-侧壁挂架,45-冷凝水收集斗,46-连通管,47-冷凝水回收盒,48-中温气体输出管,50-冷却塔,51-冷却液输入管,52-冷却液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包括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0、风机12、粮食烘干塔20、立式冷凝装置40和冷却塔50,其中粮食烘干塔20底部连接热风出风管11的第一端,热风出风管11上设置有用于对粮食烘干塔20方向强制送风的风机12,粮食烘干塔20的顶部连接气体回收管21的第一端,气体回收管21的第二端与立式冷凝装置40的顶部连通,立式冷凝装置40的底部连接中温气体输出管48的第一端,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0具有气体换热输入接口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中温气体输出管48的第二端与气体换热输入接口连接,热风出风管11的第二端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连接,冷却塔50具有冷却液输入管51和冷却液回收管52,冷却塔50通过冷却液输入管51和冷却液回收管52与立式冷凝装置40连接,以对立式冷凝装置40内部流通的含有水汽的气体进行冷凝时提供冷源。
具体的,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0燃烧产生热量,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0通过内部管路与将热空气输送到热风出风管11中,其中热风出风管11上的风机12作为驱动热空气移动的驱动装置。热空气经过风机12驱动由弯头13进入到热气分布罩14,经过热气分布罩14分布后由粮食烘干塔20底部均布的进入到粮食烘干塔20,并对粮食烘干塔20内存放的粮食进行对流干燥。热气经过粮食烘干塔20后由若干个气体回收管21携带水汽排出粮食烘干塔20,随后进入到立式冷凝装置40中,经过立式冷凝装置40进行冷凝处理。再次期间,冷却塔50循环的提供冷却液,即对立式冷凝装置40提供冷源。热气经过立式冷凝装置40后温度降低,但仍有余温,中温气体经过中温气体输出管48输入到生物质燃料换热炉10加热成高温干燥气体后,再次由热风出风管11输出形成循环。其中,图1中箭头指向为气体流动的方向。
如图3所示,热风出风管11和中温气体输出管48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111,保温层111可避免热量在管路中流动散失。以热风出风管11为例,热风出风管11外部可包覆石棉制成的保温层111。
热风出风管11横置,热风出风管11的第一端具有弯头13,热风出风管11通过弯头13与气体回收管21底部连接,其优点是弯头13可降低本干燥装置的整体高度。
为将热气均布的散放进入到粮食烘干塔20,粮食烘干塔20的底部具有用于将热气在粮食烘干塔20底部充分分布的热气分布罩14,热风出风管11的第一端与热气分布罩14连接。
如图2所示,立式冷凝装置40包括冷凝内筒41、冷凝外筒42、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和集液装置,其中冷凝内筒41和冷凝外筒42同轴套装,冷凝内筒41和冷凝外筒42的顶端封闭,冷凝内筒41和冷凝外筒42之间的底部封闭,冷凝内筒41和冷凝外筒42之间的空腔为冷却液流动腔43,冷凝内筒41的底部连接集液装置,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固定连接在冷凝内筒41,并使冷凝内筒41中形成盘旋状的气体流动通道;冷却塔50的冷却液输入管51和冷却液回收管52分别与冷却液流动腔43的上部和下部连接。
当热气进入到冷凝内筒41后,由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导向在冷凝内筒41中盘旋的向下流动,立式冷凝装置40内部设置的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可使携带水汽的空气最大程度的流经冷凝内筒41的内壁,通过冷凝水提供冷源对水汽冷凝,最后由冷凝水回收盒47收集冷凝水。冷却塔50通过冷却液输入管51和冷却液回收管52循环对冷却液流动腔43提供冷却液。冷凝后的气体从中温气体输出管48排出,冷凝水凝结后自由流淌到冷凝水回收盒47。
作为优选的,冷凝内筒41内部还具有挂装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的挂架。挂架包括用于承重的顶部挂架441和用于控制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水平位置的侧壁挂架442,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通过顶部挂架441悬挂在冷凝内筒41内部,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的外侧壁通过侧壁挂架442支撑在冷凝内筒41的内壁。优化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的位置,使得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侧壁与冷凝内筒41的内壁性能小间隙,即方便冷凝水下流,通过气体压力使得冷凝水快速向冷凝内筒41下部流动。
绞龙式气体导流板44的外环面与冷凝内筒41内壁之间具有1-2cm的间隙。在立式冷凝装置40中,气体总体的流动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流动,因此气体经过间隙时,可将冷凝液向下吹动,使得冷凝液尽快聚集到冷凝水收集斗45以及冷凝水回收盒47中。
为方便冷凝液回收,避免液体快速的二次蒸发,立式冷凝装置40的底部具有由于汇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斗45。集液装置包括连通管46和冷凝水回收盒47,其中冷凝水回收盒47的通过连通管46与冷凝水收集斗45的聚拢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粮食烘干塔20旁边还具有提升机30,该提升机30通过输粮管31对粮食烘干塔20输送粮食,粮食经过干燥后由粮食烘干塔20下部的排放管排出干燥粮食。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燃料换热炉、风机、粮食烘干塔、立式冷凝装置和冷却塔,其中粮食烘干塔底部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热风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对粮食烘干塔方向强制送风的风机,粮食烘干塔的顶部连接气体回收管的第一端,气体回收管的第二端与立式冷凝装置的顶部连通,所述立式冷凝装置的底部连接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一端,所述生物质燃料换热炉具有气体换热输入接口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中温气体输出管的第二端与气体换热输入接口连接,热风出风管的第二端和气体换热输出接口连接,所述冷却塔具有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与立式冷凝装置连接,以对立式冷凝装置内部流通的含有水汽的气体进行冷凝时提供冷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出风管和中温气体输出管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出风管横置,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具有弯头,热风出风管通过弯头与气体回收管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烘干塔的底部具有用于将热气在粮食烘干塔底部充分分布的热气分布罩,所述热风出风管的第一端与热气分布罩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内筒、冷凝外筒、绞龙式气体导流板和集液装置,其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同轴套装,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的顶端封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之间的底部封闭,冷凝内筒和冷凝外筒之间的空腔为冷却液流动腔,所述冷凝内筒的底部连接集液装置,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固定连接在冷凝内筒,并使冷凝内筒中形成盘旋状的气体流动通道;冷却塔的冷却液输入管和冷却液回收管分别与冷却液流动腔的上部和下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内筒内部还具有挂装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挂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用于承重的顶部挂架和用于控制绞龙式气体导流板水平位置的侧壁挂架,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通过顶部挂架悬挂在冷凝内筒内部,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外侧壁通过侧壁挂架支撑在冷凝内筒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式气体导流板的外环面与冷凝内筒内壁之间具有1-2cm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冷凝装置的底部具有由于汇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收集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装置包括连通管和冷凝水回收盒,其中冷凝水回收盒的通过连通管与冷凝水收集斗的聚拢端连接。
CN202223084728.6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Active CN218915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4728.6U CN2189157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4728.6U CN2189157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787U true CN21891578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4728.6U Active CN2189157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4327U (zh) 一种白酒蒸馏装置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03629393U (zh) 间歇式蒸汽的回收、储存装置
CN218915787U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供热结合热风冷凝技术的粮食干燥装置
CN206160688U (zh) 超导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
CN207738699U (zh) 一种用于长焰煤干馏的瓦斯全循环干馏系统
CN104728821A (zh) 一种上升管荒煤气废热利用锅炉系统
CN205241477U (zh) 污泥余热利用干燥装置
CN204786295U (zh) 一种上升管荒煤气废热利用锅炉系统
CN207162579U (zh) 一种节能装置及锅炉节能系统
CN207095291U (zh) 一种人工牛黄制备原料加热炉
CN206919693U (zh) 一种用于风冷水冷机组的冷凝水热回收装置
CN206069772U (zh) 新型环保水冷氮气熄焦循环装置
CN207649257U (zh) 一种太阳能干化厂辅热装置
CN207922731U (zh) 热管式真空干燥箱
CN102588933A (zh) 直接利用高温烧结矿料的显热产生蒸汽的系统及方法
CN107642981B (zh) 超导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
CN206131694U (zh) 热泵烘干总系统以及热泵烘干循环总系统
CN104329654A (zh) 一种内热式直立炭化炉中热管熄焦余热回收装置
CN21162602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碳酸镁静态烘干装置
CN219262469U (zh) 一种高余热利用率的干熄焦炉余热发电装置
CN216863654U (zh) 一种碳化硅冶炼的循环冷却装置
CN107739624A (zh) 一种用于长焰煤干馏的瓦斯全循环干馏系统及工艺
CN219200122U (zh) 一种热网疏水用水质回收优化装置
CN220453670U (zh) 垃圾燃烧用恒温发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v Zhenyu

Inventor after: Tang Meiling

Inventor after: Yin Yanjie

Inventor after: Wang Qimi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hui

Inventor before: Tang Meiling

Inventor before: Lv Zhenyu

Inventor before: Yin Yanjie

Inventor before: Wang Qim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