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4966U -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4966U
CN218914966U CN202223005682.4U CN202223005682U CN218914966U CN 218914966 U CN218914966 U CN 218914966U CN 202223005682 U CN202223005682 U CN 202223005682U CN 218914966 U CN218914966 U CN 218914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enerator
combustion device
heat
burner
hea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56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丙路
董吉斌
吕立博
周丕
李胜利
郭瑞征
杨乐
高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zhou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Guang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56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4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4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4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包括:蓄热装置、燃烧装置、管道组件和支架,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若干蓄热室,所述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所述蓄热室的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燃烧装置的底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装置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吹扫管道,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所述吹扫管道分别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连接,若干所述蓄热室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将整个装置分为多个部分,这样能够方便运输与安装,若干所述蓄热室对热量的利用率较高,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的通用性好,能够适用于不同项目。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有机废气,工业有机废气中包含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进而会引发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问题,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目前,处理含VOCs有机废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回收、吸附、冷凝、膜分离、燃烧、光氧催化等技术,其中燃烧技术包括RTO高温焚烧技术,即使用蓄热燃烧炉(又称RTO炉)对含VOCs的有机废气进行焚烧净化处理,RTO高温焚烧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污染物分解彻底和高效节能等优点,因此RTO高温焚烧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农药、制药、喷涂等高污染行业,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
现有的蓄热燃烧设备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设备的体积大,运输以及现场安装较为困难;其次,设备的保温效果较差,热利用效率低,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再次,蓄热体容易堵塞,导致蓄热体损坏,更换蓄热体,甚至容易引起爆燃,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为分体式设计,方便设备的运输及安装,设备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项目,设备的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运行中的热量损失,并且设备的热利用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包括:蓄热装置、燃烧装置、管道组件和支架,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若干蓄热室,所述蓄热室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所述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道,所述蓄热室的底部设有通风口;所述燃烧装置的底部设有若干蓄热室接口,每个所述蓄热室的顶部与一个所述蓄热室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装置内设有燃烧室,每个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装置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设有泄爆装置,所述燃烧装置上设有燃烧器组件;
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吹扫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分别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侧表面连接,所述吹扫管道位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下侧,所述吹扫管道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底部连接,若干所述蓄热室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每个所述蓄热室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温度探测器,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设有若干温度探测器,所述蓄热室上的温度探测器和所述燃烧装置上的温度探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和所述吹扫管道上的若干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通过若干推板阀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连接,若干所述推板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吹扫管道通过若干气动阀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连接,若干所述气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体包括若干陶瓷蓄热块,若干所述陶瓷蓄热块错位排列构成所述蓄热体,每个所述陶瓷蓄热块上均设有若干通风孔道。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陶瓷蓄热块由3~5片陶瓷蓄热片组成,所述陶瓷蓄热片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道。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体下侧的所述蓄热室上设有蓄热体托板,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蓄热体托板上,所述蓄热体托板上设有若干均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燃烧器、燃烧器阀门组和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和所述燃烧器阀门组构成了燃气通路,所述燃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并为所述燃烧器提供燃气,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前侧表面的中部,所述燃烧器的火焰端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泄爆装置包括泄爆口和泄爆片,所述泄爆口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所述泄爆片安装在所述泄爆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燃烧装置前侧表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检查门,所述检查门的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的前侧表面以铰链连接,所述检查门的另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的前侧表面以扣锁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燃烧装置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高温取热管道,所述高温取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高温取热管道上设有比例调节阀,所述比例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若干蓄热室安装槽,所述蓄热室安装在所述蓄热室安装槽内,并且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若干地脚板,所述地脚板上设有若干地脚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与若干所述蓄热室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斜撑,每个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面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蓄热室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与所述工作平台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保温层由若干硅酸铝纤维保温模块组成,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50mm。
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将整个装置分为多个部分,这样能够方便运输与安装,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好,若干所述蓄热室对热量的利用率较高,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的通用性好,能够适用于不同项目,能够利用燃烧后的气体对所述蓄热体进行吹扫,可以降低蓄热体堵塞的概率,提高蓄热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蓄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蓄热体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蓄热室;110、蓄热体;120、通风口;130、蓄热体托板;131、均风孔;140、第一蓄热室;150、第二蓄热室;160、第三蓄热室;200、燃烧装置;210、蓄热室接口;220、燃烧室;230、泄爆装置;231、泄爆口;232、泄爆片;240、燃烧器组件;241、燃烧器;242、燃烧器阀门组;243、燃气管道;250、检查门;260、高温取热管道;261、比例调节阀;300、管道组件;310、进气管道;311、第一进气阀门;312、第二进气阀门;313、第三进气阀门;320、出气管道;321、第一出气阀门;322、第二出气阀门;323、第三出气阀门;330、吹扫管道;331、第一吹扫阀门;332、第二吹扫阀门;333、第三吹扫阀门;340、推板阀;350、气动阀;400、保温层;500、控制器;600、温度探测器;700、支架;800、工作平台;810、斜撑;820、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实用新型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包括:蓄热装置、燃烧装置200、管道组件300和支架700,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若干蓄热室100,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400,每个所述蓄热室100内设有蓄热体110,所述蓄热体110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道,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底部设有通风口120。
所述燃烧装置200的底部设有若干蓄热室接口210,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顶部与一个所述蓄热室接口210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装置200内设有燃烧室220,每个所述蓄热室100与所述燃烧室220连通,所述燃烧装置200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400,所述燃烧装置200的顶部设有泄爆装置230,所述燃烧装置200上设有燃烧器组件240。
所述管道组件300包括进气管道310、出气管道320和吹扫管道330,所述进气管道310和所述出气管道320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管道310和所述出气管道320分别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的侧表面连接,所述吹扫管道330位于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的下侧,所述吹扫管道330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的底部连接,若干所述蓄热室100安装在所述支架700的顶部。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运行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室100有三个,分别为第一蓄热室140、第二蓄热室150和第三蓄热室160,所述进气管道310通过第一进气阀门311、第二进气阀门312、第三进气阀门313分别与第一蓄热室140、第二蓄热室150和第三蓄热室160连接,所述出气管道320通过第一出气阀门321、第二出气阀门322、第三出气阀门323分别与第一蓄热室140、第二蓄热室150和第三蓄热室160连接,所述吹扫管道330通过第一吹扫阀门331、第二吹扫阀门332、第三吹扫阀门333分别与第一蓄热室140、第二蓄热室150和第三蓄热室16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热燃烧装置的运行工作过程有三个循环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循环过程,有机废气通过所述进气管道310的入口进入,此时,第一进气阀门311和第二出气阀门322打开,有机废气通过第一进气阀门311进入第一蓄热室140内,有机废气经过第一蓄热室140的蓄热体110加热后进入燃烧室220,所述燃烧器组件240对有机废气进行引燃,使有机废气发生高温燃烧反应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蓄热室150的蓄热体110内,并与蓄热体110发生热交换,使得第二蓄热室150内的蓄热体110升温蓄热,然后气体从第二出气阀门322进入出气管道320并排出。然后打开第三吹扫阀333,利用少量的高温气体对第三蓄热室160内的蓄热体110进行吹扫,从而将该蓄热体110内的残余废气吹扫进入所述吹扫管道330,所述吹扫管道330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气管道310连接,吹扫出的残余废气会进入第二循环过程。
第二循环过程,有机废气和吹扫出的残余废气通过所述进气管道310的入口进入,此时,第二进气阀门312和第三出气阀门323打开,有机废气通过第二进气阀门312进入第二蓄热室150内,有机废气经过第二蓄热室150的蓄热体110加热后进入燃烧室220,所述燃烧器组件240对有机废气进行引燃,使有机废气发生高温燃烧反应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三蓄热室160的蓄热体110内,并与蓄热体110发生热交换,使得第三蓄热室160内的蓄热体110升温蓄热,然后气体从第三出气阀门323进入出气管道320并排出。然后打开第一吹扫阀331,利用少量的高温气体对第一蓄热室140内的蓄热体110进行吹扫,从而将该蓄热体110内的残余废气吹扫进入所述吹扫管道330,吹扫出的残余废气会进入第三循环过程。
第三循环过程,有机废气和吹扫出的残余废气通过所述进气管道310的入口进入,此时,第三进气阀门313和第一出气阀门321打开,有机废气通过第三进气阀门313进入第三蓄热室160内,有机废气经过第三蓄热室160的蓄热体110加热后进入燃烧室220,所述燃烧器组件240对有机废气进行引燃,使有机废气发生高温燃烧反应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一蓄热室140的蓄热体110内,并与蓄热体110发生热交换,使得第一蓄热室140内的蓄热体110升温蓄热,然后气体从第一出气阀门321进入出气管道320并排出。然后打开第二吹扫阀332,利用少量的高温气体对第二蓄热室150内的蓄热体110进行吹扫,从而将该蓄热体110内的残余废气吹扫进入所述吹扫管道330,吹扫出的残余废气会进入第一循环过程。
上述三个循环过程不断交替进行,每个蓄热室100内的蓄热体110会依次经历蓄热、放热和吹扫过程。在循环过程中,当有机废气燃烧放热能够达到系统自持燃烧的时候,所述燃烧器组件240只保留少量母火即可达到引燃的目的,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请参阅图6和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蓄热室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500,每个所述蓄热室100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温度探测器600,所述燃烧装置200的顶部设有若干温度探测器600,所述蓄热室100上的温度探测器600和所述燃烧装置200上的温度探测器600均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310、所述出气管道320和所述吹扫管道330上的若干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若干所述温度探测器600能够对所述蓄热室100和所述燃烧装置200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上传至所述控制器500,当所述蓄热室100内的温度过高时,向蓄热室100内引入新风降温。当所述燃烧装置200内的温度过高时,将热量排出进行再利用。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请参阅图2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侧视图。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进气管道310和所述出气管道320通过若干推板阀340与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连接,若干所述推板阀340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所述吹扫管道330通过若干气动阀350与所述蓄热室100的所述通风口120连接,若干所述气动阀350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310和所述出气管道320是对称设置在所述通风口120两侧的两个管道,工人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设定其中一条为进气管道310,另一条为出气管道320,所述进气管道310的进口和所述出气管道320的出口也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设定管道的两端中的任意一端为进口或出口,从而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和安装灵活性,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项目。
请参阅图2和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蓄热体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体110包括若干陶瓷蓄热块,若干所述陶瓷蓄热块错位排列构成所述蓄热体110,每个所述陶瓷蓄热块上均设有若干通风孔道。所述陶瓷蓄热块由3~5片陶瓷蓄热片组成,所述陶瓷蓄热片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道。所述蓄热体110下侧的所述蓄热室100上设有蓄热体托板130,所述蓄热体110放置在所述蓄热体托板130上,所述蓄热体托板130上设有若干均风孔131。所述蓄热体托板130为网状格栅结构,其结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均风作用,使气体能够均匀的经过每一块陶瓷蓄热块,从而提高蓄热体110的换热效果。若干陶瓷蓄热块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气体能够在层间进行流动,从而提高蓄热体110的抗堵塞性能和换热性能。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燃烧器组件240包括燃烧器241、燃烧器阀门组242和燃气管道243,所述燃气管道243和所述燃烧器阀门组242构成了燃气通路,所述燃气管道243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241连接,并为所述燃烧器241提供燃气,所述燃烧器241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00前侧表面的中部,所述燃烧器241的火焰端设置在所述燃烧室220内。所述燃烧器241能够为所述燃烧室220提供引燃用的火焰,必要时,所述燃烧器241也可以作为加热装置使用。
请参阅图4和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的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泄爆装置230包括泄爆口231和泄爆片232,所述泄爆口231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200的顶部,所述泄爆片232安装在所述泄爆口231处。所述燃烧装置200前侧表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检查门250,所述检查门250的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200的前侧表面以铰链连接,所述检查门250的另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200的前侧表面以扣锁装置连接。所述泄爆装置230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其承压上限为0.01MPa,当所述燃烧室220内的压力过大是,所述泄爆装置230会进行泄压,从而防止爆炸。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燃烧装置200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高温取热管道260,所述高温取热管道260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室220连通,所述高温取热管道260上设有比例调节阀261,所述比例调节阀261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当所述燃烧室220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限时,打开所述比例调节阀261,将所述燃烧室220内的高温气体从所述高温取热管道260处排出,引入其他装置,对热量进行再利用。所述控制器500通过对所述比例调节阀261的控制,从而确保所述燃烧室220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支架700的顶部设有若干蓄热室安装槽,所述蓄热室100安装在所述蓄热室安装槽内,并且与所述支架700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架700的底部设有若干地脚板,所述地脚板上设有若干地脚固定孔。所述蓄热室100可以通过所述蓄热室安装槽进行定位,从而有利于设备的安装。所述支架700可以通过地脚板与底面或基面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工作平台800,所述工作平台800与若干所述蓄热室100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800的底部设有若干斜撑810,每个所述斜撑810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800的底面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蓄热室100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800的一端设有爬梯820,所述爬梯820与所述工作平台800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800用于工人进行日常工作和维护使用。此外,所述工作平台800、所述爬梯820和所述燃烧装置200上均设有护栏。
在本实用新型蓄热燃烧装置一示例中,所述保温层400由若干硅酸铝纤维保温模块组成,所述保温层400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250mm。硅酸铝纤维的耐热温度为1400℃,能够满足设备的需求,并且保温效果很好,模块化的设计更有利于安装。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包括若干蓄热室,每个所述蓄热室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每个所述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上设有若干通风孔道,每个所述蓄热室的底部设有通风口;
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的底部设有若干蓄热室接口,每个所述蓄热室的顶部与一个所述蓄热室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装置内设有燃烧室,每个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装置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层,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设有泄爆装置,所述燃烧装置上设有燃烧器组件;
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吹扫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分别位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分别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侧表面连接,所述吹扫管道位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下侧,所述吹扫管道通过若干阀门与每个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的底部连接;
支架,若干所述蓄热室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每个所述蓄热室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温度探测器,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设有若干温度探测器,所述蓄热室上的温度探测器和所述燃烧装置上的温度探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进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和所述吹扫管道上的若干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和所述出气管道通过若干推板阀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连接,若干所述推板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吹扫管道通过若干气动阀与所述蓄热室的所述通风口连接,若干所述气动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高温取热管道,所述高温取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高温取热管道上设有比例调节阀,所述比例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包括若干陶瓷蓄热块,若干所述陶瓷蓄热块错位排列构成所述蓄热体,每个所述陶瓷蓄热块上均设有若干通风孔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下侧的所述蓄热室上设有蓄热体托板,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蓄热体托板上,所述蓄热体托板上设有若干均风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燃烧器、燃烧器阀门组和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和所述燃烧器阀门组构成了燃气通路,所述燃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连接,并为所述燃烧器提供燃气,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前侧表面的中部,所述燃烧器的火焰端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爆装置包括泄爆口和泄爆片,所述泄爆口设置在所述燃烧装置的顶部,所述泄爆片安装在所述泄爆口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前侧表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检查门,所述检查门的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的前侧表面以铰链连接,所述检查门的另一侧与所述燃烧装置的前侧表面以扣锁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与若干所述蓄热室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斜撑,每个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面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蓄热室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一端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与所述工作平台可拆卸连接。
CN202223005682.4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Active CN218914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5682.4U CN218914966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5682.4U CN218914966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4966U true CN218914966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4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5682.4U Active CN218914966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4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1297A (zh)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VOCs处理设备
CN105486076B (zh) 模块化客车燃气催化无焰红外辐射加热快速烘干室
KR100678335B1 (ko) 전환밸브가 없는 축열연소장치
CN107388818B (zh) 一种蜂窝陶瓷连续式烧成窑炉
CN218914966U (zh)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CN219433286U (zh) 一种rto焚烧装置
US4961908A (en) Compact combustion apparatus
CN209093114U (zh) VOCs废气换热催化氧化一体机
CN101862592A (zh) 一种含可燃性组分废气的净化系统和方法
CN213746793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催化燃烧装置
JP2008013740A (ja) 省エネルギー、連続自動、廃タイヤ、廃ゴム、廃合成ゴム、処理装置
CN210832041U (zh) 集约型催化燃烧装置
CN208019112U (zh) 适用于印刷机的VOCs处理设备
CN214094522U (zh) 一种更高效的处理含卤素有机废气的rto装置
CN113731103A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高效节能处理装备
CN111336535A (zh) 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处理环保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7044647B (zh) 一种预辊涂铝卷生产线废气处理装置
CN101871734A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
CN20183727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
CN212691800U (zh) 一种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
CN207188146U (zh) 高温裂解彩涂烘干设备
CN218001528U (zh) 一种分体多段式rto燃烧炉体
CN219530871U (zh) 一种三室蓄热式焚烧炉
CN205482284U (zh) 模块化客车燃气催化无焰红外辐射加热快速烘干室
CN220017387U (zh) 一种卧立混合上胶机组voc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